為什麼先上市的是小米插線板?

全文約2400字,建議閱讀時間10分鐘

文/本刊記者 王慶豐

編輯/梁爽


一個插線板的逆襲。


在最近的一輪融資中,小米創造了450億美金的估值。

當我們還在猜測這個巨大的IPO案例會何時上市時,小米生態鏈企業中的一家企業卻率先掛牌新三板。

不是智能手機、平衡車、運動手環等巨獸,也不是可以湊出出一支足球隊首發的小米「明星」硬體們。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在小米生態鏈中,最先成功上市的卻是最不起眼的公司——青米科技,一家專做小米電源插線板的企業。

一家電源插線板企業,為何能獲得資本市場的垂青?

小米生態鏈上的數據明珠

和樂視一樣,這兩年,雷軍也言必稱「小米智能硬體生態鏈」。樂視眼中生態鏈是以視頻內容為根本,然後陸續霸佔電視屏、手機屏、汽車中控屏等顯示終端。

而雷軍心目中的「小米硬體生態鏈」顯然有別於此,他的規劃是希望將小米智能手機的互聯網思維模式複製到其他產業,做出各個行業里的爆品,然後通過小米已有的電商直銷模式,向小米的數千萬粉絲、用戶推銷,最終把流量變成錢。

事與願違的是,除了手機,雷軍旗下做到行業第一的獨角獸企業們都叫好不叫座。

Segway的老闆是因為騎著自家的平衡車掉落懸崖而亡,雷軍接盤說「讓他試一試」。兩年時間過去了,Segway平衡車每年銷量僅在過萬的量級,市場體量越做越小,盡顯平衡車格局大,用戶小眾的尷尬。除了銷量難題外,安全性、電池續航問題更是平衡車擺脫不掉的難題,儘管是低速、短途和交通工具,尤為諷刺的是,如今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對平衡車採取交通管制,明令禁止平衡車上路。

而小米的運動手環,也許是唯一用戶超過千萬的智能硬體產品,但是可穿戴設備市場正在崩盤。運動手環鼻祖Jawbone,行業老大Fitbit,都在面臨著用戶流失、股價下跌等問題。

大哥們尚且如此,以低價戰略搶佔市場的小米手環 (售價69元)如果選擇上市,活躍用戶佔比、使用時長等數據恐怕更難看。

至於智能電視機、電飯煲、路由器、空氣凈化機、無人機等等一干智能硬體產品,雖有小米品牌背書,卻各自在產業里混著,躋身前三都難,沒有體量,自然沒有行業話語權。

和這些同門師兄比起來,小米插線板也許真是雷軍口中小米智能硬體生態鏈上的一顆明珠。據青米科技上市招股書披露,短短兩年運營,在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1.252億元,凈利潤1345萬元。

這樣的業績難能可貴。我們之前談過,新東方網經營十年,也僅在2015年實現了1456萬元的凈利潤。(點擊回顧《俞敏洪再造新東方》)

青米科技:雷軍生態鏈的標本

    

  

不到兩年時間,一共售出了331.71萬隻小米插線板(包括三聯插線板及五聯插線板),市場份額躋身前三。僅僅27名員工,取得1.252億元營業收入,人均創造了463萬元產值。

從任何角度看,青米科技堪稱小米智能硬體中的優等生。也是真正讓雷軍的生態情懷落地,結出累累谷穗的一顆「好米」。

這兩年,雷軍的壓力很大,智能手機銷售下滑。而以「正宗」互聯網思維孵化的一系列智能硬體,似乎都沒有結成碩果,關於「小米智能硬體生態鏈」是否過度燒錢受到投資人的質疑。

雷軍緊密邏鼓地催生青米科技上市,似乎更像是一種情緒的渲泄,即舒紓了雷軍緊鎖的眉頭,又算是給投資人一些信心。

當然,藉此良機也得以讓我們可以一窺雷軍的「小米智能硬體生態鏈」是如何運作的。

    

青米科技的招股書披露,小米通過金星投資和順為投資,持有31.1%的青米科技股權,孵化但不控股,給公司創始人足夠自由是雷軍一貫風格。

有自由但是沒空間。

招股書披露,青米公司的主要客戶為小米,公司通過與小米簽署《委託生合作框架協議》、《業務合作分成協議》等一系列合作協議,將小米品牌的電源轉換器全部銷售給小米。青米公司向小米銷售的插線板產品及數據線產品佔到銷售總量的99%以上。

由此可見,雷軍雖然沒有絕對控股,但是青米科技嚴重依賴小米的銷售渠道和品牌,公司發展命脈始終被雷軍牢牢抓在手上。

和小米手機神似,青米科技仍然是一家「極輕」的公司。他只有保留了產品研發和設計、以及生產監管環節,去掉了資產最重的生產線和銷售渠道環節。他以委託加工的方式,分別向東莞領航電子有限公司、威海東興電子有限公司、天津三美電機有限公司、突破電氣(天津)有限公司、江蘇領先電子有限公司這五家代工廠分發插線板生產任務。

呃,沒有傳說中的公牛代工。那些鼓噪小米插線板由公牛代工的鐵粉們可以洗洗睡了。

至於銷售渠道,小米強大的電商直銷模式,數以千萬計的鐵粉和用戶推銷,這才是小米的核心競爭力,雷軍孵化的智能硬體產品皆共享於此渠道。

雷軍持股31.1%,卻能享受平分青米科技的利凈潤,靠的就是小米銷售渠道的光環加持。

青米科技的隱憂

網上關於青米科技的創業故事很多。比如產品總監劉永潮忘我發明了筋位技術,一頭撞破了玻璃門;CEO林海峰以螺螄殼裡做道場的極致精神,把小米插線板的拔模角度做到了業內最低的1.5度,都是讓人感動的創業故事。

不過,在青米科技招股書中披露的研發開支一欄里看到,2014年小米插線板的研發支出為235.68萬元。這與「為了達到雷軍的要求,林海峰花了15月,前前後後投入了2000萬元研發費用」的說法並不一致,小米插線板里的「智能」技術含金量似乎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這麼大,互聯網營銷有尤過之嫌。

青米科技做不了晶元級研發,因此小米插線板更多是工藝技術上的創新、功能搭載以及內部空間優化方面的研發。由於沒有真正的技術壁壘,靠互聯網營銷、靠製造工藝的改進,這類商業模很容易被同行模仿、複製。於是,我們看到回過神來的公牛電器的反擊——一款叫大白,售價僅48元的插線板,其做工和功能與小米的幾乎一模一樣。

除了技術含量不高,產品品類單一也是青米科技的最大隱憂之一。他只提供兩種型號,三聯電源插線板和五聯電源插線板。反觀公牛電器官網上的產品,光是品類就高達12個系列,公牛電器在技術研發上的實力,這是青米科技不能比擬的。

2016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總量為1050萬部,較上年同期的1710萬部暴跌了38%。在小米主營業務遭遇成長瓶頸的背景下,慢下來的小米逐漸開始強調生態鏈的作用。作為小米品牌的延伸,複製小米模式曾是青米等小米生態鏈企業最佳的選擇,但在雷軍也喊出要「二次創業」的背景下,青米們也需要探索去除小米化的發展路徑。 V 


推薦閱讀:

TAG:小米插線板 | 插線板 | 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