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佛頂首楞嚴經破妄識無處(七處徵心)第11片

 

圓瑛法匯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大佛頂首楞嚴經破妄識無處(七處徵心)(第4套)

2007/7/13-9/14

片數:共17片DVD(本片為第11片)

文殊講堂

 

  [寅四 所執七處咸非(分七)]也就是阿難所執著的七個地方都不對,不是真心。[卯初 執心在身內][二 執心在身外][三執心潛眼根][四 執心分明暗][五 執心則隨有][六 執心在中間][七 執心乃無著]執心乃無著,就是執著說心乃無著,一般沒有證悟的,都會說:我無所著!這個不是證量,打破無明的那個無所住,而是意識心隨口說說而已,不是證量講出來的話。事實上,他們對平常心的認識度,還是限於意識型態而已,不是真正的了悟佛的平常心。

  [(卯初分二)][辰初 阿難引十生同計在內 二 如來以不見身中為破][今初]底下,經文:[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面。]這一段的意思是:阿難對佛這麼說:世尊!一切世間,這不只是說,我阿難這樣執著心在身內。一切世間,十種異生,把它歸類十類的眾生,都會把這個識心認為是在身內。這個阿難現在因為還沒有破執,所以就很肯定的說。反過來講:就算你如來有青蓮華眼;青蓮華眼就是清凈修廣,狀若青蓮,叫做青蓮華眼,也在佛面啊!阿難的意思就是說:佛陀!您為什麼要問我?連您的眼睛都在您的佛面啊!這麼肯定的問佛。

  [此執心在身內。一聞徵詰jie][徵詰]就是問答,就是一問,阿難就要答了。[便白佛言:先稱呼佛為世尊,]底下就是敘述執著,[下敘執,]到底他是站在哪一個立場?[則引十生同計,]也就是我阿難不必負責任。[自己不負責任。]十類的眾生都是這樣,認為心在身體內。[一切世間,三界內六凡世間也。十種(類也)異生,]就是十類。[於十二類眾生中,除去空散銷沉之無色,與精神化為土木金石之無想,]在《楞嚴經》裡面,把山河大地認為也是眾生的一部分,也就是無想,也就是眾生精神化為土木金石的無想,在《楞嚴經》的思想裡面,有一點點不太一樣。[此二種無心目之可言。其餘十類,業報形體,各各差異,故曰異生。]同將識得心,大家都認為,能認識的這一顆心,叫做識得心。[同將識得心在身內;]大家都一致認為,能認識的這顆心,就是在裡面,在身內。就算看如來,[縱觀如來青聯華眼,亦在佛面。]阿難的意思就是:毋庸置疑了,佛您為什麼要這樣問呢?[佛之眼目,清凈修(長也)廣狀若青蓮,故以稱焉。]

  [我今觀此浮根四塵,只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說:我阿難觀此浮根,這個浮根,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肉眼,這個肉眼就是四塵,四塵有顏色、香、還有味道、還有可以接觸,就是感受,所構成的,所以叫做浮根四塵。我現在觀我們這個肉眼,就是在我們的面上啊!眼睛在我們的臉上,那麼,這一顆認識的心,一定在身體內羅,實居身內。所以,這個阿難就用非常堅定的語氣,肯定說他的見解是正確的,他的語氣就是這樣子:實居身內,就表示他很肯定,不只是阿難,十類的眾生都是這樣子的。[浮根:即浮塵眼根,]俗稱肉眼。[乃色、香、味、觸四塵所成,非清凈四大,所成之勝義根。]這個勝義根類似神經系統;但不是神經系統,它是比神經系統更微細。勝義,也就是勝義根類似神經系統,又不是神經系統,比神經系統更微細的。要了解這個勝義根,[勝義非天眼、]或者是佛眼、[聖眼,則不能見故。]也就是因為它太微細了。

  [阿難云:我今觀此浮根四塵,只在我面,與佛無異;如是識得我心,實居色身之內,與十類眾生,亦無有異。]沒有什麼差別,大家都是,眼睛、這個肉眼在臉上。[《正脈》云:只此一計,]就這樣執著心在內,心在身內。[一切眾生,所以囚系胎獄,桎梏肉身,]這個桎梏肉身,它的本意是說:系腳的刑具,也就是手銬腳鐐。在這裡是指束縛的意思,因為一切眾生,都執著心在身內,而且這種執著是堅固難破。所以,會為了這個色身忙碌、會為了這個色身貪慾、會為了這個假相的色身瞋恨。因此,思想、觀念、慾望,捆集在這個色身,又跟著業力繼續去轉世投胎。所以,只此一計,一切眾生,所以囚系胎獄,桎梏肉身。

  [乃至三途苦形,自執妄認,受無量苦,展轉不能自脫者,皆由此計,以為障之深根也。]障之深根就是:這個障礙是最大的!一切眾生執著,這個色身就是我,認為心就在身體內。因此,拼了老命,要追求五欲六塵;而時間到,必須把他的生命、身體交出來,因為他要面對死亡。而我們從小到大,沒有人告訴我們:這個色身是假相,你所有的執著,都沒有任何的意義;所有的痛苦,來自一顆執著的心;一切的痛苦,來自於無知,正因為我們沒有學佛,沒有正確的了解,虛妄的心,執著虛妄的境界,產生虛妄的意識型態、觀念,而且加上執著,牢不可破。因此,我們的輪迴就沒有辦法停止。所以,佛法剛好跟世間相反,世間認為有我,佛陀說無我;世間認為有可享樂,而佛陀說:所有的樂,都是生滅敗壞之相,不實在的東西。因此,我們最嚴重、最痛苦的,就是執著,妄認為這個色身就是自己。所以,為了這個色身吃;為了這個色身住、行;為了這個色身買名牌,什麼都為了這個色身,而這個色身卻不聽話!為什麼?它會老啊、它會病、它會死,你作不了主的!我們一切的痛苦,來自於無知,就是這樣子,就是沒有智慧。這個沒有智慧,諸位!是很可怕的,我們說:知識是力量;智慧是更大的力量,世間人沒有錢很痛苦;但是,佛陀認為:沒有智慧更可怕!

  舉一個例子來講,一千五百年前,南美洲有一個種族,他們認為現在的太陽是第五個太陽,以前的太陽是方形的。這個太陽是方形的,已經消失了四個太陽,這個太陽是第五個。所以,他們每天都認為太陽隨時隨地會消失,因為他們沒有天文學的觀念,完全沒有!因此,他們那個祭司,也就是類似巫師,祭祀的巫師,就認為:我們要取得太陽神的喜悅,必須用人體的心臟,人類的心臟來祭祀!結果時間一到,就把那個活活的人,沒有打麻醉藥的,就活活的人,用一刀,用那個匕首,是大理石磨成的,不是鐵做的,把它刺進心臟,把他整個心臟挖出來,血淋淋的,就是祭拜這個神,他們認為,這樣太陽才不會消失。然後,被選上的,就認為很榮耀:我能夠讓太陽不消失,我的功德很大,為人類犧牲,沒什麼關係,來吧!就把雙手攤開,而且他們是很勇敢來接受這樣子的祭典,也就是活生生的把這個心臟挖出來,挖的人是祭司;被挖的人是被稱為英雄,總共挖了二萬顆的心臟,二萬顆!他們每天都生活在世界末日的恐怖的心態當中,認為這個太陽就要消失了,如果不繼續供養這個太陽神,不繼續殺人、用人的這個心臟的熱血,是沒有辦法跟神溝通的!一千五百年前,天文學它並不發達,所以,製造了很多的神話,也犧牲了很多的人!

  其實,在人類文明沒有開化以前,還有陪葬的,像皇帝死了,有愛妃,統統要跟著陪葬,中國也有啊,歷史也有啊!對不對?所以,大家就把皇帝的生命照顧好,皇帝在生病的時候,旁邊的人,那些婢女就膽戰心驚的,為什麼?要一併的埋葬下去啊,統統要死啊,一併的埋葬!我們知道這個是很不合理的、也很不理性的、也很野蠻的行為,但是,無奈,就是出生在那一個年代。

  埃及還有用兒童的!所以,有時候,在這個木乃伊的旁邊,發現很多兒童的頭骨,完全就是跟這個人陪葬下去!因此,我們今天聽起來,覺得這個很震撼、很不可思議、很野蠻;但是在某一個時間跟空間的架構上,他們沒有爭論的空間,他們沒有人權;他們只有傳統,只有莫名其妙的勇氣,只有無知,那一股榮耀,鼓舞著你邁向死亡,你覺得它很榮耀;而且死得完全不值得!因此,智慧就是力量;知識也是一種力量,在沒有大悟以前,知識跟智慧打成兩段。大悟以後,所有的知識,都變成智慧的工具,它是不二的。因此,我們生長在這個時代,講文明,我們更進一步的,能夠認識到正法,這個是何等的幸運!

  [此執心在內,為本計;]意思就是:本計就是:一切的執著為依據。[其餘六處,但是因佛一時破奪,]因為佛一直問,所以,阿難答不出來,被逼到牆腳,就隨便答。說:[迫成轉計耳。][迫成]就是被佛所逼迫,佛是大覺悟的聖人,他所講的話是圓融的、是智慧的、是本性流露出來的;而阿難示現為凡夫,不是跳到這個陷阱,就是一定跳到另外一個陷阱。所以,執著了七個地方,怎麼講都不對!迫成轉計耳,是不得已轉執著他處,叫做迫成轉計耳。[初阿難引十生同計在內竟。]十類生都執著我們心在身內。

  [辰二 如來以不見身中為破(分五)][巳初 擧例辯定 二 仍存原文 三 即例反難四 就例攻破 五 正與結破]經文[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觀祇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閣,清凈講堂,在給孤園;今祇陀林,實在堂外。]說:佛告阿難,長輩對晚輩叫做告;晚輩對長輩叫做白,阿難白佛,佛告阿難,中文的用字很巧妙,也很得體。說:汝今現坐如來講堂,你現在坐在如來的講堂,往外看,觀祇陀林,今何所在?就是在哪邊呢?阿難回答說:世尊!此大重閣;因為有好幾層,這個叫做大重閣。清凈講堂,在給孤園,在給孤獨園裡面。今祇陀林,現在看祇陀林,實在堂外,確實是在這個如來講堂的外邊。

  [此段以上文,當機執心在內,乃引十生同計,自以為是,佛不直破其非,且就現前所見能見中,]所見就是境;能見就是心跟眼,好好的問一問。[一一擧問阿難,令其據事直答,]據事直答,事就是現前看到的一切境界。[不知所以。文有三番問答。第一番:自佛告阿難下,至實在堂外,]此例就是舉這個例子,[此例定內外之境也;]定就是我們所講的一個界限,定位在什麼地方,我們常常講:衛星定位,含有就是說:把它界定在某一個討論的範圍。從佛告阿難底下,至實在堂外,這一段,是定內跟外的境界,講堂內,還有講堂外。[第二番:自阿難汝今堂中下,至方矚林園,此例]是定什麼?[定先後之見也;]就是先看到什麼?後看到什麼?這個[見]就是看到,你到底是先看到什麼?[第三番:自阿難汝矚下,]這一段,[至得遠瞻見,此例定見外之由也。]見外就是看到外邊的理由是什麼?[佛以能例之法既定,然後依例反難,]依例反難就是:依阿難所知的例子,反過來問難他。這個[難],反難是指讓他詞窮,不是指阿難。然後,依阿難所自己知道的例子,反過來問阿難,讓阿難自己回答,到最後,阿難詞窮。[無從申辯,始知如來說法之巧。]

  [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密例心在身內,應同乎此。]你現在坐如來講堂,暗示這個例子,就是心就像在身體內一樣,應當跟這個例子是相同的。[觀祇陀林,今何所在?祇陀太子,所施之樹林,分明在堂外,故意施問者,]故意這麼問,做這個問答,[佛有深意存焉!]有深層的意義存在。[要阿難自己說定,][定]就是清楚,這個[定]不是三昧。阿難!你自己要說清楚、講明白,確定了。[至施破時,無所逃遁。]施破,[破]底下加二個字:妄心。到佛陀破他的妄心的時候,阿難就回答不出來,叫做無所逃遁。

  [故阿難乃答世尊云:此大重閣,清凈講堂,在給孤園。層檐重疊,]也就是屋檐,總共有七層,一層一層上去。當然,屋檐從上面看下來,好像一層一層重疊。所以,[曰重閣;紅塵不到,曰清凈;世尊說法之處,標名為講堂。在給孤園者:園是給孤獨長者,布金所買,故以命名。給孤獨,是須達多長者之善名,以長者財富無量,樂善好施,生平周給孤(幼而無父)]我們常常講:孤兒院,孤兒就是沒有父母親。[獨(老而無子)之人,]我們常常講:獨居老人,在台灣也很多。獨,給孤獨之人,[故人以給孤獨稱之。]

  [堂在園中,密例身在室中,]暗示的、隱藏的例子,就是如同身在室內。[今祇陀林實在堂外,密例一切諸法,皆在身外,此就所見分內外也。]裡面是講堂內,外邊是祇陀林。[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見?世尊!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外望,方矚林園。]說:阿難!你現在在這個如來講堂中,先看到什麼呢?說:世尊!我在如來講堂中,首先看到的是如來;再接下來才看到大眾;如是再往外看,才看到外面都是一片森林,方矚林園,有定次第的,先後。

  [堂中先何所見,]也是佛陀明知故問,[亦明知故問,令其自說。先見如來,次觀大眾,]比喻深含隱此這個例,叫做[密例]有很深的含義。例如就像什麼?例:就像[心在身內,]心,譬如說:阿難,如果你站在講堂內,一定會先看到如來,再看到外面的林園。如果你的心是在身內,[應先見心肝脾胃,]這個是指例如像如來一樣,阿難你在講堂內,就一定先看到如來;如果你的心在身體內,就一定會先看到心肝脾胃。接下來,[次見爪生髮長,]指甲生長,頭髮也長了,長長了![筋轉脈搖。如是由內及外,方矚林園,密例心在身中,][中]就是內。密例心如果在身內,[應最後,方見身外,][方]就是才見到身體外邊。[此就能見分先後也。]此就能看到的東西,分先看到以及後看到,在講堂,一定先看講堂內啊!就像我們講堂外面有樹木,一定先看到師父;再來看到外面的樹木,我們旁邊也是公園。是不是?所以,阿難在講堂內,就像心;如來就像心肝脾胃、五臟六腑一樣。所以,阿難在講堂,第一個看到的就是如來;再來就是看到林,外面、窗戶外面的森林。我們身體,心在身體內,那一定是看到這個心肝脾胃,這心肝脾胃,就是例如佛站在他的前面,阿難比喻就是一般眾生執著的心在身內,阿難比喻作心,佛陀就是五臟六腑。

  [阿難,汝矚林園,因何有見?世尊!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瞻見。]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阿難!你看到了外邊的林園,因何有見?是為什麼你能夠看得到呢?說:世尊!看得到的原因是:這個大講堂;[戶]就是大門,都開的了;牖,就是連窗戶都開,門也開、窗戶也開,開豁,[豁]就是通。所以,我在講堂內,當然可以看得很遙遠了,因為有窗戶,還有門嘛!

  [此定外見,因何而見,亦明知故問也。]阿難[答以門戶牕牖開通,故得瞻(視也)見,]所以看得到。[瞻]就是視。[密例六根,竅穴通達,][竅]就是孔,我們常常講:七孔流血,竅穴通達,[故得見外。初擧例辯定竟。]舉這個例子來論辯,告訴你見,就是先後、內外,先有一個定位,先辯清楚,把它安排清楚,讓阿難無所逃遁。

  底下接著這一段,[巳二 仍存原文]說:[本科科名,因此段之文,現在流通本皆安置此處,以致上下文,被此段橫隔於中,文意不得貫為一氣,細究此段之文,是如來告示阿難,佛定總名。因阿難雖求佛定,不知佛定不共之名,乃以平日所聞,三定共名,加一妙字以揀之。]佛一聽,[佛聞悉,即示以佛定不共之名,]佛定是首楞嚴大定。[亦理所固然,應在阿難求示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大眾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之下。

  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所以,這個翻譯成三摩地,或者三摩提,才是正翻;我們現在翻譯成三昧,那是訛音,後來,大家用習慣了,就講:三昧,事實上,三昧這個翻譯是錯的,正確的音是三摩地,而不是三昧,是後來人對梵音的翻譯不是很正確;那也叫習慣了,習慣了就好。所以,附帶,大家還是須要了解的,我們平常講的:三昧,事實上,這個是訛音,訛音就是錯誤的音;正確的音是三摩地,或者是三摩提。雖然事小,但是,對一個法師或佛弟子,對梵音和中文的音還是要小心,還是要了解的。[已將此段,移置於前,為使前文,問答相應,本文不致隔礙,今仍存原文於此,以便後賢參考。]所以,[二仍存原文竟。]

  諸位,圓瑛法師就是把這一段調到80頁來,這樣知道圓瑛法師的用意了吧!這二段是不是一模一樣呢?對!一樣!也就是翻譯的經文當中,把它橫隔在這中間,那麼,圓瑛法師覺得不妥,就把它調到前面去,它整段的意思就是這樣子。好,翻回來,[巳三 即例反難]倒數第三行,[佛告阿難: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見堂外者?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

  師父先簡單解釋一下,說,佛告訴阿難:就像你所講的,身體在講堂內,大門和窗戶都是開通的、打開的,所以,你能夠看到遠方的林園。不曉得有沒有一類的眾生,難道有一類的眾生,是否亦有眾生,在這個講堂內,而沒看到如來,卻先看到講堂外邊的林和泉呢?阿難答言:世尊!在堂,在講堂內卻看不到如來,卻看到外邊的林園和泉水,無有是處,這怎麼可能呢?

  [此佛告阿難,前五句,是引前文,身在講堂,]就像心在身內,[例心在身內;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例由五根通達而知外境。中四句故問亦有眾生在堂,例心在身內;不見如來,見堂外者,例心在內,竟不知內,]內面,講堂內。[而獨知外也。]心在內,竟不知內,卻獨知外,有這樣的道理嗎?[後阿難答言下四句,阿難於能例法知謬,以在堂不見堂中如來,]如來顯現在他前面,應當先看到如來啊;你心如果在身內,應當先看到心肝脾胃腎啊![獨見堂外林泉,決無此理,故曰無有是處。]

  既然阿難你這樣答:無有是處,佛陀就回答說:[阿難,汝亦如是。]你就是這樣的人。[此一句,如來即例反難。謂汝阿難所計,][計]就是執著。你阿難所執著的、計著的,[心在身內,竟不知內,而能見外者,亦如眾生在堂,不見如來,見堂外者,無以異也。]沒什麼兩樣啊![三即例反難竟。]眾生在堂,不見如來,就像在座諸位,你今天來聽經聞法,看到了師父,說:哎呀!我在講堂內,沒看到師父,先看到外面的樹木。有這個道理嗎?沒有的!是不是?一定先看到師父嘛!阿難在講堂內,一定先看到如來嘛!如果心在身內,是一定見到身體裡面的東西嘛!這個就是佛陀了不起的地方,你自己說,然後,告訴你矛盾的地方,讓你無所逃遁。

  [巳四 就例攻破][汝之心靈,一切明了。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師父先解釋一下,說:心是萬物之靈,汝之心靈,你這個心靈,是一切能夠明了,因為是有作用啊,一切明了。如果你說:你現前所明了的這一顆心,所能認識外境的這一顆心,而認為能認識外境的這一顆心,能推測的、了知的、明了的,確實沒有錯的,認為實在是在身體內。爾時,那麼,那個時候,既然心在身體內;任何時間叫做爾時,那麼,你任何時間,先合了知內身。先合,首先是應該先認識你身體內的東西才對啊!因為阿難認為心在身內嘛!所以,你既然把心認為是在身體內,爾時,那個時候,任何的時間,先合了知內身,那麼,就應當先知道身體內的東西。頗有眾生,難道有一類的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呢?難道有眾生有這種能力,先看到身體中的五臟六腑,然後觀外物,所以知道,心在身內,是見即非。[心靈者:心為萬物之靈,又心有靈知之用,凡心在之處,一切皆能分明了知也。若汝現前,所以能明了心,]能認識的這一顆心,[實實是在身內者,爾時先合了知內身之腑臟,]五臟六腑了。[頗有:猶言可有,此乃詰難;謂世間可有此一類眾生,]有能力[先見身中腑臟,後觀外物萬象耶?]一般眾生怎麼看得到內部呢?所以,著心在內是不對的!

  經文,[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這個文言文字句很簡單,但是,就是看不來,師父先簡單解釋一下:縱不能見心、肝、脾、胃,好!就算你沒有能力,沒有辦法看到內部的,身體內的心、肝、脾、胃。因為有的人認為說:因為離心太近了,看不到心、肝、脾、胃。就像眼睛的睫毛,眼睫毛還有眉毛,因為離眼睛太近了,所以,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眼睫毛,也看不到自己的眉毛。也許有的人會認為:因為身體的裡面那一顆心,因為距離太近了,就像眼睛離這個眼睫毛還有眉毛太近了,所以,看不到!

  縱然不能看到內部的心、肝、脾、胃,那麼,外部的呢?外邊的爪,外面應該見得到吧?就是指甲在生長,你也是看不到啊,沒有覺察啊!頭髮在長,頭髮一天一天的生長,你也沒有覺察,你的眼睛也沒覺察到啊!筋轉。好!再講到皮膚內的,外部看得到的,是爪生、髮長,這是外邊都見得到的。好!我們講皮膚上面這一層,筋在轉動,皮膚內的筋在轉動、皮膚內的脈在搖動,這你應該明白了吧?誠合明了,這個你應該看得到吧?如何不知,為什麼連這個也不知道呢?必不內知,你必定不能內知,你連這個心在身內,都沒有辦法了解心、肝、脾、胃;連在外邊的爪生、髮長、筋轉、脈搖,本來你應該知道,而你現在根本都不知道。必不內知就是:必定不能了解裡面,連裡面最近的都看不到;或者不近不遠的皮膚,筋脈轉動,你都看不到,云何知外?怎麼能夠知道外邊的萬象呢?

  佛陀的意思就是說:連最近的心、肝、脾、胃,(就是佛)都不知,何能知外?怎麼能夠看到講堂外的祇陀林?阿難!你在講堂內,連最近的如來都看不到,怎麼能說先看到講堂外的林泉?是不是?這樣講是不對的!好!整句師父再重複一遍,因為這個文言文太省略了。說:縱然你沒有能力,看到內部的心、肝、脾、胃,那麼,外邊指爪,指甲生、頭髮長,這是外面見得到的。好!再說皮膚下的筋在轉動、皮膚下的脈在搖動,這你應該明了了吧?為什麼你連這個也不知道呢?那麼,必定不能內知,你阿難連這個最近;或者不遠不近的內外皮膚,統統不知道,云何知外?那怎麼能夠知道外邊呢?

  底下說:[此段縱奪兼施。上二句是縱,][縱]就是先讓你一步。縱就是:或許你會認為怎麼樣,先退一步說,所以叫做縱。[謂心、肝、脾、胃,皆身內之物,應當有見,或因相處太近,][相處]就是距離,處得太近,心跟這個心、肝、脾、胃、腎太近了![而不能見,]就像眼睛。還自己找個理由,就像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眉毛和睫毛,[如眼不見眉睫,其說似乎近情,][近情]就是近乎人情,這樣講好像說得通。

  [故縱許不見。縱後便奪,][奪]就是不允許,暫時佛陀允許你這樣講,後來就絕對奪回來:這觀念是錯的![故云縱不能見心、肝、脾、胃,而爪之生,發之長,筋之轉,脈之搖,皆在內與心稍疎者,][疎]就是稍微遠一點,[汝心誠合明了,如何亦不知耶?]為什麼也不知道呢?[此奪也。下二句指謬,必定不能內知,心、肝、脾、胃,又不能內知,爪生、髮長、筋轉、脈搖,云何反能知外耶?]連裡面最近的都看不到,為什麼會看到外邊呢?[四就例攻破竟。]

  [巳五 正與結破][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是不能知內之故,應當知道,汝言覺了能知之心,是住在身內,不知其內,斷無是處。]絕對不可能![亦如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豈有是處耶?此一處,乃阿難本計,]依這個根本開出來的叫做本計,一切的執著,都從著內開展出來的。[本]就像樹木的根,因為這一切眾生,都執著心在身體內。[下之六處,]是阿難被逼得沒辦法,[皆屬被迫轉計。]沒有辦法,說不出所以然,只好一直找![初執心在身內竟。]所以,我們就感謝阿難了,為什麼?如果佛陀這一段一破,阿難忽然大悟,然後,《楞嚴經》就stop,就停了!還好他老人家,阿難尊者還好聽不懂;要聽得懂,阿彌陀佛!《楞嚴經》就結束了,100頁,OK!停!所以,因為聽不懂,所以就轉計,才開始一直找。

  好!諸位!把這本收起來,翻開《義貫》,如果文言文有一點艱澀、困難度,那麼,看一下白話也不錯。程度好的就當作是複習。經文:[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

  [爾時]:就是那個時候。[舒金色臂]:[舒],就是張開。[金色臂],如來三十二大人相之一為[身黃金色,如紫磨金](在《中阿含經》卷第十一:《三十二相經》第二——《大正藏》卷一,四九三頁--四九四頁)。所以佛身金色,為佛世尊在大小乘經典中,皆如是金口親說,並非神話,或今世學者所謂[神格化]。為佛弟子,於佛親言,應一心諦受,不應依於凡夫六根境界以判聖人境界,而妄生疑、不信。[三摩提]:又譯為三摩地,中國古代又省譯為[三昧],而[三昧]一詞雖是簡便,卻是錯誤的,實是訛化。三摩地義為等持,[等]為定慧均等,又稱為等引或等至,為一切禪定修行最高成就的總名,也就是於一切禪定修習成就的時候,便得三摩地,但由於所修的法門不同,而有種種不同的三摩地(三昧)。譬如說念佛三摩地、法華三摩地,般舟三昧、一行三昧、如幻三昧,什麼叫做如幻?就觀一切法如幻,即得實相。為什麼?緣起如幻,整部大藏經就是講這四個字:緣起如幻。

  再講更深一層的,也就是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是真的;再講直接了當的,這個世間沒有一種東西、沒有一法,世出世法都一樣,沒有一法值得我們執著,值得我們這樣傷心、痛苦、哭泣、煩惱,沒有一種東西,值得讓你起無明。為什麼?本來無一物,這是站在體的角度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一句是佛陀站在一切法性空、不可得的角度說。站在緣起的角度說:雖然存在,可是,是生滅,剎那生滅,是無常;站在緣起的角度說,緣生即成,緣滅即離,緣生就是無生;緣滅也沒有滅,因為本來無生,現在不需要滅。為什麼?緣生當體即空,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為什麼凡所有相,都是虛妄?因為凡所有相,都是因緣生,因緣生的東西,剎那生就會剎那滅。如果你也認識這個世間,萬法都是敗壞之相,而這個世間,不值得一法讓你苦惱、煩惱、執著,簡單講:什麼事情都放得下,為什麼?緣起如幻嘛!所以,我們要了解佛的用意,如果一個學佛的人,仍然因為這個世間的瑣碎的人情世故,而一直在困擾的,他還不能講修行。譬如說:人家誤會你,你一直想要解釋給別人聽,那麼,就是要看時間、空間的因緣,有因緣才解釋,沒有因緣,你愈解釋就愈糟糕;愈抹就愈黑;愈攪就愈痛、愈煩惱、愈困擾!

  因此,我們要了解,如幻三昧是什麼意思?這一句聽得懂,你所有的般若智慧都打開,你就找到了修行的關鍵,叫做如幻,如幻三摩地,彈指超無學。你體悟了如幻,有什麼好處呢?就像你進去黑暗的房間,找到了開關。從小到大,沒有人告訴我們:生命是一種假相、生命是一種妄想,所有的幻想,都必須面對殘酷的覺醒。你要覺醒,一定要擺脫這些習氣,對一個修行人來講,它是很殘忍的;但是,對見性的人來講,它是很慈悲的。一般人都順著習氣走。所以,所有的夢想,都有黑暗的一面。為什麼?世間所有的好,它一定有痛處。譬如說:你欺誑人家的財產,欺騙人家,簡單講:不應該你得到的,超過你本身的背景時空的慾望,多出來的,記得!你的災難就會到,而且很快!全世界的人都不知道,你自己知道!所以,修行,他是要對自己的良心跟因果負責的,而不是說做表相,讓人家看一下看一下!你的內心世界是什麼?你動什麼念頭?

  所以,這個三昧、三摩地,就是通達了如幻,一切法它就不實在的。而本經中佛所開示的,就是[大佛頂首楞嚴三昧],也就是佛定,或者是首楞嚴大定。[大佛頂首楞嚴王]:以此三昧為依於佛頂,力用無上,為諸定之最上者,所以稱為王。又此定為依於如來本修密因(也就是如來藏性),如來藏性就是不生不滅的本性,叫做如來藏性,每一個人都具足的。涅槃是整個佛教的中心思想,諸位!講經說法,講講幾個感應的故事,可以激發人家,沒有錯;但是,這個是生滅的。講講幾個因果關係、幾個故事,可以激發人的道心,是很好;但是,如果沒有把他引入究竟的第一義諦,實相究竟第一義諦,這個人無量億劫來的法身慧命,沒有根深蒂固的種下去,他不了解究竟的實相是什麼?究竟的第一義諦是什麼?有的功夫到了,今生今世就可以成就,不必等到什麼下輩子,今生今世就能證果、就能解脫,因為你有正知、有正見、有正念、有正觀、有正確的思惟。

  因此,我們聽經聞法,要聽那個究竟義、實相義、究竟一實相義。那怎麼看呢?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用現在的語言來講就是說:你這個色身,一定會變成一堆骨灰,直接了當,單刀直入。簡單講:美女、帥哥,一定會化作灰燼,一個都沒有任何例外,叫:一等是學,直需無學,沒有任何東西好討論的,我們這個色身,一定會敗壞,所有的追求都會毀滅的,一個都跑不掉!這樣就停!休息,歇即是菩提。但是,當你開始要修行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不是在學佛;你會發現:你不是在學佛,我是在學猴!你在學猴,猴子蹦蹦跳,對不對?就是這樣子啊!一個世間的愛跟恨,都很難放下的。而佛陀說:你所愛的人,那個對象,其實他不存在的;你所恨的對象,也不存在的;可是,愛恨交織會毀掉一個人。因此,[背叛]那一首歌就是這樣寫。所以,如果我們愛到瘋狂的時候,會變成一種很嚴重的後果的,會使人盲目的勇敢、瘋狂的勇敢,看起來很勇敢!為什麼?就無明在作用啊!為了女朋友,是不是?可以殺人,得罪了他女朋友,叫一堆兄弟打!這個世間就這樣子。

  今天報導的新聞,昨天一個二十八歲的特種部隊的,他才搬來那個公寓,他住在五樓,有一個小姐,年輕的少婦離婚,他看上眼了,情人節要約人家出來吃飯,被人家拒絕!人家也不甩他,他這個年輕人,又有吸毒、安非他命的習慣,吸強力膠的習慣。我也不知道強力膠為什麼能吸?強力膠不是在黏壁紙的,為什麼強力膠能吸?我就弄不清楚,還是不知道強力膠為什麼能吸?到現在我都弄不清楚,Why?真的不知道!他有一天,他在五樓就吸了強力膠,後來,警察發現說是推諉之詞,他就從五樓那個窗戶、鐵窗爬到四樓來,就怎麼樣?進去,那個少婦,她已經有女兒了,然後就把她殺死了,又強姦了二次屍體。然後,用熱水把她滾燙,要把她剖屍,截肢一塊一塊的。後來,發現截肢很麻煩,就把整袋拿去丟掉,現在抓到了!才一念之間,生死一瞬間,解脫、束縛,也在一念之間。

  所以,我們真的不敢想像,一個人沒有學佛怎麼辦?沒有正確的生命的觀念,日子怎麼過?後半輩子怎麼辦?往後的生生世世,無量億劫的法身慧命怎麼辦?所以,這個講經說法,又變成非常非常的重要,給眾生一個正確的引導,當你性本來很衝動的時候、當你愛恨交織的時候,你學佛以後,就比較能夠踩著煞車,比較踩得住。我不是說全部的佛弟子都有辦法,至少他也不敢殺人啊!也許他財色名食睡,會某一種感染力很強,但是,還不至於像這麼嚴重!不幸的事情,不學佛,隨時隨地,那爆發出來,它都隨時隨地,什麼時候發生,不知道!什麼叫無明?不定時炸彈就是無明,隨時隨地會炸,炸得自己粉身碎骨!我們這個無明,就是這樣子,踩到了無明,就是踩到了地雷。所以,當你無明在發揮的時候,記得!你現在踩到地雷了,快炸毀你自己了。無明稍微收斂一下,貪瞋痴、脾氣一直發,收斂一下,。好好好!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慢慢的慢慢的降伏,最後就停止了!一直爆發的時候,你就是踩到地雷了,那個地雷就是無明的地雷。當你口無遮攔,攻擊性很強的時候,你就是踩到地雷,就是無明的地雷一直爆炸!對不對?人家勸他:哎呀!某某居士啊,不要這樣!他就說:你不知道啦!這又一顆更大的地雷!這個地雷一直炸,把自己的法身慧命炸得粉身碎骨!所以,真正了解佛法的人,是懂得節制的人,剋制自己的。

  底下,故此三昧之行者,須先悟了本具之性,方得真修。所以,師父才一直告訴你:見性是很重要的!記得!一邊念佛,一邊聽經聞法,體悟:喔!原來即心就是佛。原來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我們自己的心,我們自己的心,全部都放得下,煩惱放得下,全部的心,統統集中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所以,禪凈其實它是不二的,不可以分開的。你聽經聞法,經教愈強,你的念佛的功夫就愈厲害,因為你煩惱少啊,是不是?煩惱來了:哼!一念之間就OK了!是不是?以前晚上氣得都發抖了、睡不著了!被你老公、被你老婆氣得發抖了;現在,哼!好好睡,修行就成功了!

  好!《義貫》,[具足萬行]:因為此[首楞嚴王],不但具足一切三昧,乃至具足諸波羅蜜,所以六度所攝之萬行,具在其中。[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一門],就是此首楞嚴金剛三昧門。[超出],為超越出過九法界的二種生死(也就是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所謂分段生死,就是六道眾生的生死;變易生死,是二乘以及菩薩,斷惑出三界的生死,其實沒有生死,只是境界的轉變,叫做變易生死。我們將來到極樂世界去,也是這樣子的。將來到極樂世界去的時候,花開見佛,當我們聽聞了阿彌陀佛、諸大菩薩說法,我們增長了我們的般若智慧的時候,蓮花的光、香、莊嚴,會愈來愈大,愈來愈強!所以,那個時候方便說,那個叫做生死。但是,事實沒有。就像一個人,經歷了一番痛苦、挫折以後,他說:重新再生,大死一番,再大活一番!所以,這個變易生死是境界的轉變。

  [妙莊嚴路],為殊妙莊嚴的修行路,因此中之行人,以首楞嚴之定慧而自莊嚴,所以,我們也是這樣子,心中有定、有般若智慧。所以,定要從各個角度,要見性、要無諍、要忍辱、要體會空性,如此的這樣體會。而慧呢?要聽經、要聞法、要誦經、要拜佛、要念佛,求佛加被我們,同時開採自己的本來的般若智慧。因此以首楞嚴的定慧而自莊嚴,所以稱為莊嚴。又此三昧,可引導行人,速歷六十位修證,速達無上菩提,速獲法身,無量莊嚴,故稱此法門為妙莊嚴路。

  義貫:[爾時](那個時候),[世尊]即[在大眾]之[中,舒]張其紫磨[金色]的手[臂],而[摩阿難頂],並[告示阿難及諸大眾]說[有]一種[三摩提],是如來所行,[名]為[大佛頂首楞嚴王],此三昧即[具足]一切波羅蜜及阿難所問的三觀,就是奢摩他、三摩、禪那,三觀等[萬行,十方如來]以此[一]妙法[門]。其實,這個妙法門,一妙法門就是明心見性的定,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用本來的清凈心修行。所以,修學佛道,你抓住了根本,就是找到了解脫之門。找到了解脫之門,是用什麼方法呢?但莫污染,別無聖解,也就是萬法現前,知道它是妄,不要跟著跑、不要被騙、不要被牽制著走,那麼,你就算有功夫!底下,而得直[超]越[出]過九法界二死,達於無上殊[妙莊嚴]境界之修行[路]。[汝今]應舍虛妄分別之心,而以真心[諦聽]諦受。於是[阿難頂禮]而[伏]地聽[受]如來[慈]悲大法之妙[旨]。

  詮論:在此,如來即正答阿難,佛所行定之名,即非奢摩他、或三摩缽底,亦非禪那,而是大佛頂首楞嚴三昧,因為阿難所說那三種定,是一般藏教以及通教行人所修。佛之所修,非比尋常,乃一乘圓頓之法。又,此節經文,系依圓瑛法師所言,應置於此處,經文方得順暢。雖然以前流通本都是放在[七處徵心]中,其實是所執七處咸非之中。第一番破[執心在身內]以後。本人覺得圓瑛法師所言甚是,故亦從之,讀者請詳。那麼,第五節七處徵心——這個大標題是方便說;這個大標題應當改為:所執七處咸非,這個才對的。佛只問二次,問阿難:你心在哪裡?佛只問二次,沒有問七次,徵,[徵]就是問。所以,阿難找了七個地方,都找不著,所以叫做所執七處咸非,而不是七處徵心,佛沒有問七次,佛只問了二次,二次而已,阿難轉來轉去,找了七次,找了七個地方,找不到心。叫做所執七處咸非,所執著的七個地方都不對,這個大標題,應當是這樣子才是正確的。

  七處破妄(令明真心)經文:[佛告阿難:汝我同氣,情均天倫;當初發心,於我法中見何勝相,頓舍世間深重恩愛?阿難白佛: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勝妙殊絕,形體映徹,猶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愛所生,何以故?欲氣粗濁,腥臊交遘,膿血雜亂,不能發生勝凈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從佛剃落。]

  [同氣]:同一祖宗之氣脈、氣血、氣質。[情均天倫]:[均],就是同。在感情上猶如同胞兄弟。[頓舍世間深重恩愛]:這個[恩],是指父母來講的,因為父母對我們有恩。[愛],是指妻子、兄弟、奴婢等,在座諸位!為什麼說:出家人要讚歎?一個出家人,假設說:他有結過婚,能夠把這個妻兒放下,是真的很不簡單的!兄弟、奴婢等,以及其他一切如名位、田產、舍宅等等。[如來三十二相]:這是百福莊嚴之相,如來於因地中修百福,果地方成一相,從[足下平滿相],到頂上[肉髻相],共有三十二相。詳如《中阿含》卷十一,《三十二相經》,或者《三藏法數》。

  [形體映徹]:[映]就是發亮,照,發亮的意思。[徹],就是透徹,透明。[何以故]:為什麼。[麤濁]:這個[麤]跟這個[粗]是一樣的。[腥臊交遘]:[腥臊],腥臭之氣味,[交遘],就是交合。這個當然是指男女了。[膿血雜亂]:[膿],是指父精。[血],是指母卵。我們佛經裡面,不講精跟卵,精、卵是後來的名詞;我們佛法是二千五百年,佛當時在世,不用這個名詞。[剃落]:剃髮有四義:諸位!在這兒就要跟出家人一同來互相勉勵了,我也是正在學習的人,底下這四項,四個重點,是咱們出家人所應當重視的,剃度出家,應重視明心見性,明佛心,見不生滅的本性。要如何的明心見性呢?底下這幾個很重要,尤其對出家人!

  一、要離我相貪愛;離我相的貪愛,也就是千萬不要一直講、執著這個骨頭、筋脈、五臟六腑所構成的這個組合,一直認為這個是[我]。意思就是說:世間人講有我,情有可原,因為他們沒有聽到正法,可以原諒;而我們剃度出家,了解四念處: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一切法本來就不值得我們這樣貪愛。所以,應當離我相的貪愛,你有[我],就什麼都貪;有定位這個[我],你就什麼都貪。

  所以,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的,世間法可以從語言、文字、考試,可以位位這樣一直進步的。譬如說:小學生、初中、高中、大學,可以用考試、筆試啊;佛法沒有辦法,它不是邏輯、不是哲學,也不是玄學,它是內證的功夫。邏輯,本身定位有一個點,由A推論到B,由B推論到C,這個A是假設的,邏輯本身的推論,這個有起點,有一個範疇來互動、來討論,這是屬於邏輯學的範疇。佛法不是,佛法沒有辦法用邏輯去推論出來,那是完全脫離意識型態的東西,完全沒有任何的語言、文字、意識型態,任何的觀念統統沒有,那是絕對放下,絕對的清凈心的一種境界。所以,沒辦法考試。

  沒辦法用筆,你筆拿起來,可以畫一隻豬、畫三隻小豬,沒有關係。佛法,般若心怎麼畫呢?你定位就不對了,一加一等於多少?等於二。二加二等於多少?等於四。四加四等於多少?等於八,這個叫做數字、叫做觀念、叫做推論。一從哪裡來?有一才有二、才有三、才有四啊,一從哪裡來?一從無中生有來。爸爸、媽媽沒有生你,你怎麼知道那是一二三四?一從假設來、一從無中生有來、一從緣起如幻來、一從全世界認同來、一從觀念來、一從習慣性來,畫一條叫做一,你的一從哪裡來?不會回答!為什麼?那是禪的境界,單刀直入告訴你!對不對?它不是觀念的東西,一加一等於二,這大家都會啊,那一從哪裡來?大家都不會啊!為什麼?大家都認為:一加一就是等於二啊,一從哪裡來?一就是一啊,這還要爭辯嗎?就一啊!就是這樣子,強迫自己,接受這種觀念叫做一啊!而佛陀說:一不存在的,那是緣起如幻、是假設、是觀念,是給你邏輯學上推論方便而已,讓你語言上有一個數字的觀念,number,它是一種遊戲規則。為什麼?定位是這樣子嘛!叫做一二三。所以,因此,我們會因為錢增加而高興,多嘛;我們會因為沒有錢而煩惱,因為少嘛!錢很重要,因為我們要生活,生活當中挾帶著現實,現實又是這麼殘酷,因此,我們必須面對錢多、錢少的困擾,沒有錢,沒辦法坐飛機啊;沒有錢,註冊費怎麼辦?因此,現實的社會,把我們壓得不得不接受,這個數目字存在的觀念,這是有錢人、這是沒有錢,所以,沒有錢列為痛苦,事實上就是要面對現實。

  而聖人沒有這個東西,聖人身上十億,心如如不動,知道這是假相;聖人三餐過得去,一貧如洗,日子也是這樣過!為什麼?因為就是一堆骨頭啊,吃了消化吸收。我們因為,就是這樣,吃了消化吸收,產生能量。這些觀念:有錢,十億跟十塊錢,在聖人沒有這種觀念的。為什麼?沒有數量的觀念,已過量,《維摩詰經》講的:已過量超數量,這個是何等的境界!所以,為什麼佛教講的:無量無邊?講無量無邊,其實也不對呢!無量是對有量講的,才講無量,因為你有量,才講無量,佛不得已才講:無量無邊、不可思、不可議、不可盡,因為沒辦法講,只好這樣子來形容它。所以,你講無量也不對,為什麼?本來就是絕對,絕對就是空;空就是絕對的存在,於一切現實當中,就見到了究竟本體,沒有任何語言、文字跟意識型態去詮釋它,所以,只好讓眾生理解的觀念。眾生所能理解的,就是有邊無邊、有量無量,沒辦法,只好這樣講了。

  所以,你只要用重疊的觀念,就是貧窮。譬如說:我很有錢!那就是你就是一個窮人,因為你講你很有錢,就是表示還有人家比你更有錢的。那不計較,我就安住我的本分,我一個月賺一萬,我懂得般若的智慧,這一萬就是絕對,放下,無比自在,我不需要跟你比較、也不需要跟你計較。這是講聖人的境界,你二萬,二萬就是絕對啊,我就是知足,我就是常樂。讓你領二十萬,你不知足,你也是窮啊,窮跟富,你怎麼比啊?錢賺不完啦,也講不完啦!所以,這個還是屬於觀念的部分。生命是妄想的產物,生命就是一種觀念,而一切眾生都卡住觀念,而老死不可破,沒有辦法破那個觀念,打死沒有辦法!從假設當中;從無中生有當中,一種緣起如幻的假相,而不知道,父母沒有生出我們,我們根本沒有執著。不懂得執著;也不曉得什麼叫做一二三四?後天慢慢學習的數字觀念。所以,佛講的:後天所學習來的東西,不堪使用!因為它不是智慧,不是本有的智慧,沒有辦法突破那個無明跟煩惱,沒有辦法的!要突破無明煩惱,必須開採本來我們有的般若智慧。

  底下說:一、離我相的貪愛;二、清凈;[清凈]底下要加一個:心,清凈心,清凈心就是沒有污染。第三、就是平等;還加一個[心],要平等心看待一切眾生,千萬不要覺得你有錢,看不起別人;你長得漂亮,看不起別人;有時候,漂亮比丑還糟糕,就像被謀殺的那個,她就是因為長得漂亮。今天如果她長得很醜,自己就有保護色,一看就是門神、八家將那種臉,哇!阿彌陀佛!所以,我們就了解說,你看,人家長得丑,人家就是不會發生這種事情。長得漂亮就比較麻煩,性騷擾、性侵害等等。所以,長得丑有它的優點,就是不會有煩惱。第四、斷煩惱。就是能斷煩惱。

  義貫:[佛告阿難:汝]與[我]為屬[同]一祖宗之[氣]血傳承,[情]感[均]如同胞之[天倫[。(因此你老實對我說,不要客氣,不要顧忌甚麼——因為我們是自己人!)[當]你於最[初發心]時,[於我]佛[法中],是[見]到了[何]等殊[勝]之[相],才令你[頓舍世間]之[深重]的父母親[恩]以及男女等之[愛]而出家?阿難白佛:[我]是因為[見]到[如來]之[三十二相]如此[勝妙殊]特超[絕]一切,[形]貌[體]質內外[映]照透[徹,猶如琉璃]一般。因此我阿難便[常]常[自]己如是[思惟]:如來[此]極其清凈之[相]絕[非是]由世間之淫[欲]染[愛]之[所生,何以故?]因為淫[欲]之[氣]分[粗]重污[濁],味道極其[腥臊]之男女體液,[交]相[遘]合,如[膿]之精、含[血]之卵[雜亂]混合,如是污濁之處絕[不]可[能]從其中[發生]如彼殊[勝]清[凈]絕[妙]光[明],如[紫]磨[金]百[光]會[聚]之金剛不壞身。[是以]我極其[渴]求[仰]慕,因而[從佛剃落]發須而出家。

  詮論:諸法因緣生。由於前面阿難表示他要開始好好修行,以全其道力,而問如來怎麼修。於佛法中,首重發心,因為發心是因,因正則果才能正;若因不正,則果不得正。發心亦如是,唯有正發心,才能正修行,發心不正,便與正修行不相應。因為阿難問修行,所以如來釜底抽薪,窮源達本而問其最初發心為何。以最初發心就是他當初心中所最想要達到的目的。但阿難答說是因為見到如來的三十二相殊妙而發心出家,如此便是見相而發心,如是見相發心,便非正發心,即使他所見的相是最清凈殊妙的如來相,亦然,何以故?依於六識分別心,起於愛憎之心,如是之心就是妄心,非是真心,若復依如是之心而發心出家,便非正發心。又,如來所有功德,不只是在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只是如來大悲示現的他受用化身,非是如來之無上清凈法身。諸位!無上清凈法身,就是無相般若心。為什麼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因為如來是無相,般若心即是。所以,無上清凈法身,由般若心見。阿難不依法身,他不依無相的般若心,而依有相化身發心,所以不是究竟。

  經文:[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善哉]:此為贊其直心。[眾生]:生生死死,生死不斷,底下念:數shuo,數數,一次又一次;不能念數shu生。諸位!最近考這些初中、高中的中文,還有老師的中文。台灣的中文,一個禮拜才有五台中文。現在統統用電腦網路,他們的中文就是這樣常常念錯。譬如:記者寫罄qing竹難書,他念:sheng竹難書;罹li難,他念成luo難;破綻zhan,念破ding,就一直念錯。中文系看起來就很好笑,這個最基本上的東西,現在都是由電腦網路,不重視中文,喜歡那個電動玩具。所以,要打開佛經的般若智慧,語言、文字能力是一把鑰匙,中文強的人是很受益的,它是非常重要的!師父還是勸大家好好的學中文。二十一世紀,是中文的天下,大家都在學中文。像美國人現在不學英語、美語,把中文列為最為重要的外國語言,第一個就是中文。那我們現在大家都念中文了,要加強。所以,研究《楞嚴經》有一個好處,就等於上中文補習班,我們來這裡等於上中文補習班。來這裡,師父念一念,喔!知道!以後就會念了!有一個比丘在誦經的時候,眾生luo難,我跟他講:法師,法師,不要叫luo難,叫li難,還不高興呢!還凶我呢!這沒辦法,我教他念對的,他又起煩惱。所以,數數生,稱為眾生。又稱數取趣。趣,就是六趣。[數取趣]以白話來講,就是:一再地往六趣跑。也就是輪迴沒有停止。輪迴怎麼停止?我們的貪心、財色名食睡的心這麼重,輪迴怎麼停呢?痛苦怎麼有辦法停呢?所以《大智度論》裡面講:去貪則清涼。諸位!佛經一句話,可以影響你一輩子,你只要把這個貪放下,你一輩子都清涼,真的!沒有貪嘛![常住真心]:常住就是不生不滅,此真心非生滅之心。

  義貫:[佛言:善哉,阿難],你能直心地自陳出家之發心因緣,直言不諱。[汝等]大眾[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世以[來],依惑造業,依業受報,因此無量劫中[生]與[死相續]不斷,生了又死,死已復生,此[皆由]於[不知]自身中具有[常住]不生不滅的[真心],其[性]本[凈]、並具本[明]之[體];眾生以不自見真心故,反[用諸妄想]心去思惟分別一切法,然[此]等妄[想]實在[不真],但是虛妄(因為妄想就是心中起惑,既起妄惑,所以就造妄業,而受妄報),[故有]六道生死[輪轉]之事。

  詮論:眾生最大的問題,在於不見自心,以不見自心,所以,故雖身受輪轉而不自知。為什麼呢?因見心名為悟,見到了自心才是悟。所以[悟]字從心從吾,此字之義為[見吾心者,名之為悟];所以,開悟,就是見到自己的心。反之不見自心者,就是迷,迷人以迷失自本心故,隨逐五欲六塵而去,而不知返,不知返觀自照,是故盡其一生悠悠忽忽,受六塵之擺布,為五欲之所驅使,空造許多業,空受許多的苦。斯皆由於不見自心之過。

  經文:[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心,酬我所問。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欲研無上菩提]:[研],就是求。[無上菩提]就是佛道佛菩提。因為前面阿難請法的時候;[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所以就是請問成就無上菩提之法。[真發明性]:[真],就是真正地,而不是虛偽、不是表面、不是造假。[發],開發;[明],就是明了,就是悟。[性],就是如來藏性。

  [應當直心,酬我所問]:[酬],就是對,答也。《維摩詰經》裡面說:[直心就是道場]。意思就是:人不能虛偽。也就是直心相反的,就是諂曲心,心若諂曲,便會吹牛、拍馬屁、諂上欺下、趨炎附勢等惡事,以及覆藏,覆藏就是隱藏,隱藏自己的缺失,叫做覆藏。委過,委過就是彎曲,這個[委]就是彎曲;[過]就是過失。[委]就是彎曲,就是不直的過失,就會覆藏自己的缺點,就會有種種的彎曲、種種的過失。就會文過飾非,修飾自己,自己的過失,文一文,[文]就是修飾的意思。飾非,自己的非,也是修飾一下,修飾一下過,修飾一下非,叫做文過飾非之事,皆會發生,如是便無法修行,以諂曲心者其心虛妄盛故,所以與道不相應,與道格格不入,所以修行人必須直心。

  [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十方如來皆是同行一直心之大道,行不由徑,不走險路,不由小道、邪道、不抄小徑。[出離生死皆以直心]:一切眾生得以出離生死者,皆是以直心去修行,而不以邪心、曲心。[心言直故]:[心言],心跟言。謂心與言皆不彎曲、不扭曲。[終始地位]:[終],為十地等妙(等覺、妙覺)。[始],就是初發心。[地位],菩薩修證的六十階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中間],就是過程。[諸],就是種種、各種。[委],就是彎曲。此言,菩薩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其修行一直依純一直心。簡單講:修學佛道就是不能虛偽了。在無量劫中,歷經六十階位,其過程中,永遠也沒有一點點彎曲、偏出直道之相。[出]就是離,沒有偏離正道。因此,你沒有偏離正道,你必須要有什麼?要有衛星定位了,現在講的衛星定位。簡單講:修學佛道一定要什麼?一定要大善知識;修學佛道沒有大善知識,除非你是六祖再來的,要不然,很容易走錯路的!

  有一個女眾,去信一個外道,那個上人跟她講,所謂無上師跟她講,他說:要赤裸裸的打坐,要見本來面目,就要在房間裡面脫光光,脫光光打坐,他說這個叫做本來面目。因為佛法她不懂!所以,要碰到了惡知見的,那就慘了,那死定了!譬如說:美國有一種類似異教徒,常常妖言惑眾,那多嚴重呢?他說:最近外太空飛碟要來了!他們那個神跟他相應,有告訴他了。他說:我們人的肉體跑不過飛碟,我們要跟這個飛碟,就像光帶著我們上天堂。這個是在美國,現在被禁止了!上天堂,我們用什麼去?用神識,所以,神識就要擺脫這個肉身,擺脫這個色身。結果怎麼樣?大家想不想去?想!怎麼去?統統要自殺!當天,互相幫忙,死一百多個喔!我用毒藥把你灌進去,先注止痛的,毒藥灌進去,然後,三號就灌二號的,就這樣互相灌這個葯。有的打這個針、有的灌藥,太痛苦了,打這個針,打這個毒針,讓他昏迷、死掉!他說:這樣死了以後,神識出來,跟著光跑、跟著飛碟跑,這樣會上天堂!結果調查下來,死了一百多個!

  你知道要碰到佛法有多難?要碰到正知正見、正法的法師有多難?要碰到邪知邪見,想要更快的,所以,給你大搞神通,你也不知道,外表上看,他也很慈悲啊,口中講的類似佛法,類似。你看,他也講布施啊;也將慈悲啊;也講愛啊!完全模稜兩可,在外行的人,根本就分不清楚他到底是正是邪?而在佛經的五十種陰魔判斷,他的確是惡知見、是邪的!所以,這個邪知邪見,一下子帶進去以後,思想中毒。思想中毒以後,改不過來;不是一輩子改不過來,是斷了生生世世的法身慧命!

  由美國這個例子,我們看到這個報導,我們都嚇一跳!這樣用打毒針的讓他死掉,怎麼能夠上天堂呢?上天堂是這樣去的嗎?那一百多個就白白死亡了!要不然,就這麼簡單,那我這裡就用毒藥,你們就準備上西天了,來的每一個人打一針,讓你死掉,一個一個拖去火化!就說:你們統統上西方極樂世界!這種道理講得通嗎?所以,沒有福報、沒有因緣,就是碰不到正法。就是無法碰到大善知識,怎麼死的也不知道,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所以,佛的知見有多重要!所以,講經說法有多麼的重要!能救多少眾生的法身慧命,不會走錯路,能夠不受邪師、邪見、惡知見所干擾、所誤導,講經說法有多麼多麼的重要!

  底下,義貫:[汝今]既[欲研]求[無上菩提,真]正去開[發明]見自己本具的如來藏[性],便[應當]秉一純誠之[直心],來[酬]答[我]以下[所]要[問]的問題。(我問甚麼,你答甚麼,不要顧忌、或者是諱疾忌醫,逃避問題。)[十方]世界的[如來]皆是[同]行[一]直心之大[道故,]而得證無上菩提;不僅諸佛如是,連一切眾生,之所以得[出離生死]輪轉,亦[皆]是[以]純一無曲之[直心]去修行,以其持[心]與[言]語皆一向[直]而不扭曲[故,如是乃至]在他們修行的最[終]之十地、金剛後心,以及最初[始]發菩提心所經歷的十[地]、六十階[位],於其[中間]之過程,也無諸委曲、迂曲之相,也[永無諸委]婉迂[曲]之[相]。

  好!我們今天上課上到這個地方,我們就準備休息,下課!

 

 

推薦閱讀:

大佛頂首楞嚴經破妄識無處(七處徵心)第1片
楞嚴經的秘密_3
《楞嚴經》輕鬆學 卷六(之九)
《楞嚴經之五十陰魔》色陰魔之十:妄見妄說

TAG:楞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