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和諧」是最基本的和諧
body{font-family:"宋體, Arial"; font-size:12px; font-style: normal; line-height:20px}A.ablack:link { color: #000000; text-decoration: none}A.ablack:visited { color: #000000; text-decoration: none}A.ablack:hover { color: #00000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A.ablack:active { color: #981399; text-decoration: none}鳳凰網 > 資訊中心 > 時評 > 正文 |
吃飯的「和諧」是最基本的和諧 |
2005年10月11日 12:20 |
字體:大 中 小 |
廣州黃埔區荔園小學的小學生們在學校的組織下,邀請河北省和廣東豐順縣的貧困山區小學生到廣州做客一起歡度國慶假期。連續三天的假期,貧困生們分別住進了荔園小學27名少先隊員的家中。住在高詠思家的丁肖霞晚上不願意吃飯,她告訴高詠思:「今天我已經吃了兩次飯了,怎麼還要吃啊?」原來,她在家鄉每天只能吃一頓飯。(2005年10月10日 信息時報)
常言道「童言無忌」,孩子這輕飄飄的一問輕易地就擊碎了某些經濟學家所竭力粉飾的「中國貧富差距並不嚴重」的論斷。在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的今天,在諸多「富豪榜」紛紛粉墨登場、中國一躍為全球矚目的奢侈品集散地的時候,竟然還有貧困地區的孩子搞不明白一天為什麼要吃三頓飯,這是何等強烈的一種反差?懵懂無知的孩子所發出的這一句疑問,對於我們每一個有良知的人來說,不啻為一句詰問,甚至是一句拷問。
改革開放以來,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新思路指引下,我國經濟年均增長速度超過8%,但是由於各項社會制度還沒有完全跟進,因此貧富差距也顯得日益突出。目前我國的貧富差距已經明顯超過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社會矛盾也正在日益激化,如果為了講究效率而繼續鼓吹拉開貧富差距,難免會因此而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丁元竹曾經對98名政府和非政府專家進行過調查,對於「在中國在2010年前是否會發生影響這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的重大危機」,有77位專家作了回答,其中51位認為會發生重大危機。
近年來,教育、醫療、住房的畸高收費使之成為了壓在貧困地區居民頭上的「新三座大山」。如果說這些矛盾還是能夠被貧困居民有選擇地避開的話,還有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是他們無論如何都躲避不開的,那就是吃飯問題。所謂「倉稟實而知禮儀」,如果一個人還在為吃飯問題而拚命掙扎的時候,他就很容易置道德法律於不顧而去鋌而走險。1986年以來,我國治安案件年均增長速度超過10%,在諸多犯罪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正是那些生活無以為系者,他們既不是「仇富」也不是「仇窮」,只是想去維持自己最基本的生活。
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在他的《窮人的經濟學》中寫道:「一個社會的消費者中窮人太多、富人太富,遲早要出問題。」他認為貧富懸殊會成為社會的振蕩器。而我國「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也曾經說過,「富有的人民和富有的國家必須認識到,只有當貧窮的人民和貧窮的國家滿足了,你們才是安全的。你們把這叫作明智的自身利益也可以。」就像那些不知道一天為什麼要吃三頓飯的孩子們,從小就生活在這樣一種強烈的反差之下,他們的身心能否得以健康成長,長大之後又是否會願意與那些與他們生活經歷迥異的孩子和諧相處?
十六屆五中全會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上研究審議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成為今後一個時期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中透露,「十一五」期間中央將下大力氣解決分配不公,關注窮人的收入問題。這無疑是釋放出了一個明顯的信號:我國社會發展的新坐標正在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過渡為解決窮人收入問題、讓更多的人共同富裕起來。這也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義所在。
從「先富」到「共富」,還有相當長的道路要走,因此「十一五」僅僅是個引領我們實現「共富」願望的起點。當再沒有一個貧困學生會發出一天為什麼要吃三頓飯這樣的疑問的時候,當他們能夠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再次與城市學生坐在一起的時候,也許他們才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和諧社會的根本含義,而我們的社會也才有基本的和諧可言。
來源:國際在線 作者:趙志疆
推薦閱讀:
※強光中∣儒道「和諧」的秘密
※和諧班子之二:威信不是爭出來的
※促進和諧也是大禮
※《性事大全》之【性和諧】彙編
※如何能維持恩愛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