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介凈土--念佛法門
專介凈土--念佛法門
於凌波
一、凈土意義
修持的方法,如參禪、修密、觀心、念佛。但在這些法門中,若求其三根普被, 利鈍全收,適合末法時期眾生根性的,則惟有持名念佛的凈土法門,故特將此一法門, 在此作一較詳細的介紹。
念佛法門,何以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的法門呢?因為其他修持法門,最初須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斷惑證真,方能有所成就;倘若教理不明,盲修瞎煉,若非得少為足,便是著魔發狂。縱然深明教理,精進不懈,然倘煩惑絲毫未盡,依舊不脫生死輪迴。所以這些法門,稱之為仗持自力修持的法門。
而念佛法門,不論上智下愚,利根鈍根,但能持名念佛,求生凈土,縱然不明教理,未斷惑業,□要信深願切,臨命終時,決定蒙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所以凈土法門,是仗持佛力又兼自力的法門。仗持自力的法門,好比出門旅行,不乘舟車,惟靠兩足之力,故其行也慢;仰仗佛力又兼自力的法門,好比駕車遠行,以自力駕駛,加機器的動力前進,故其行也速。故被尊為蓮宗十三代祖師的印光大師,在凈土問答並序一書中稱揚土曰:大矣哉,凈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當遜其奇特。十念一念,即登不退;歷劫修證者,當仰其高風。普被上中下根,統攝律教禪宗。如時雨之潤物,若大海之納川。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證大菩提。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是以華嚴海眾,盡尊十大願王,法華一稱,悉證諸法實相。如斯大力用,諸佛共宣揚,若此極發揮,諸祖皆如是。誠可謂一代時教之極譚,一乘無上之大教也!
所謂凈土,是指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與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稱為穢土者比較而言的。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稱為『娑婆國土,五濁惡世。』按娑婆義為堪忍,因為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雖受眾苦逼迫,仍安忍不求出離,故稱堪忍;西方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稱極樂。
西方凈土的由來,載在佛說無量壽經。經中說:世自在王如來住世時,有國王因聞佛法,發無上正真道意,棄國捐王,出家修道,號曰法藏。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前發下了四十八條度生大願,普度有情。這四十八願的十八、十九、二十願,說的是:『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迥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其後法藏比丘,請世自在王佛,為其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的情狀作為藍本,經五劫之久,以大願力創造了這個極樂世界,法藏此丘成佛後號阿彌陀佛,就是這極樂世界的教主。
西方極樂世界,國土清凈平坦,氣候溫和適中,萬物光麗,宮殿莊嚴,六時雨花,寶蓮充滿,寶樹發音,化鳥演法,是一個微妙莊嚴的清凈國土。而極樂世界的眾生,身相端嚴,壽命無限,具六神通,常住正定,且具智慧辯才,得無生忍,道心不退,不墮惡道,這就是此西方世界所以稱為極樂,也所以稱為凈土的原因了。
二、凈土宗史
釋迦牟尼世尊住世之時,於耆崛山說無量壽經,於王舍城說觀無量壽經,於只樹給孤獨園說阿彌陀經,說明西方凈土的情狀,及阿彌陀佛以大願力創造此極樂世界的因果,開示此眾生念佛往生的方便法門。
世尊滅度後,馬鳴菩薩造大乘起信論,勸生凈土;世親菩薩造凈土往生論,並為弘揚。此外諸大乘經中,多有讚揚。故佛法傳入中國後,此凈土法門即有流布,然大弘此宗,實地修持者,首推東晉彗遠大師。
慧遠大師,在廬山東林寺,與大德居士劉遺民周續之等一百二十三人,共結蓮社,六時念佛,專倡凈土法門。遠公居盧山三十年,足不出山,倡勵聖教,後世尊為蓮宗初祖。其後北魏有仁兌法師,受菩提流文之凈土論,儘力弘化念佛法門,法澤遠被四方。著有凈土論注,贊阿彌陀佛偈等。曇鸞之後,唐有道綽大師,上繼曇鸞之教,專修凈土, 日誦阿彌陀佛名號七萬聲,為化有緣道俗,講觀無量壽經將二百遍。從之者甚眾。
道綽之後,則有善導大師,清涼大師,永明大師,自行化他,大弘此宗。宋代以後,禪宗諸大宗匠,如長蘆、天衣、圓照、大通、中峰、天如、楚石諸祖師,雖弘禪宗,亦弘凈土。此後明代的蓮池、藕益、截流、省庵、夢東諸大師,亦弘揚凈土,不遺餘力。尤以近代的印光大師,一生專弘凈土,從化者無算,一部印光法師文鈔,風行天下,發行至數百十萬部之多,可見影響之大,弘化之廣了。
東晉慧遠大師結社念佛的時候並未標明開宗立派之意,但期同願,無取傳承,故千餘年來,本宗雖弘布日廣,並無師資授受的系統。至宋代四明曉法師,以異代同修凈業,而功德高盛的幾位大師立為七祖。這七祖是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 常等七位大師。
後人又列入蓮池、藕益、截流、省庵、徹悟,合稱蓮宗十二祖,近人更公推已故之印光大師為蓮宗第十三祖。然此亦不過景仰先德,後世推定者,與他宗之師資相承者有所不同。
三、起信發願
念佛法門,是個易行難信的法門,尤其是對智識分子來說,說是西方有個極樂凈土,念佛可以轉生西方,脫離輪迥,驟聽之下,頗難使人接受。然這種不能接受,是我們拘於成見,妄測聖境,並不是沒有這個極樂世界,或釋迦世尊以此方便說法的。
佛經里告訴我們,我們要證實一件事情的真實性,可以依照三個標準來衡量,這三個標準是現量,比量,聖教量。
量是量度,如秤之於輕重,尺之於長短,我們親眼看見的事實,對於它的存在毫不懷疑的,叫做現量。現量具有現在、現有、現露三義,不須推測判斷,能直覺親證到這種境界的。例如我面前有一張桌子,我手中有一冊書等。但有些事,我們雖沒有親眼看見,然根據常識的推測判斷,也可相信它的真實性的,叫做比量。例如望見炊煙之處知其下必有火,在室內聞馬達聲知有汽車經過,這些都是用比量判斷的。
但在現量比量之外,尚有很多事情,我們既不能目擊其存在,又不能以常識經驗來判 斷的,那麽我們就應該相信聖教量。
聖是聖人,教是教法,因聖人文教而知的事物,叫聖教量。史書所載古時有文武周公孔孟,對這些人物我們雖未目睹,但卻應信其存在。科學家說地球是圓的,月球較地球為小,對這兩個星球的大小我們雖未能親自比較一下,但因相信科學家不會謊言欺眾,所以也就相信這種結論。釋迦牟尼世尊,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妄語者,佛說妄語是基本五戒之一,豈有佛戒人妄語,而自己先以妄語造出一個極樂世界來?
西方極樂世界,是釋迦牟尼佛親眼所見,親口所說,在凈土三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中,反覆宣示出阿彌陀佛的願力,極樂凈土的因果,以及念佛求生西方的方法。佛的一切經,皆是真理,我們若對佛的經教深信不疑,自然就相信西方凈土的真實性了。
或者說,為什麽我們不能親證西方凈土的存在?莊子曰:『朝菌不知晦朔,蟪姑不知春秋。』蟻的目中無全象,我們的眼光怎能洞悉宇宙?但這並不說我們永遠不能證得,這是修持上的程度問題,學加減乘除時不能了解微積分,但到能了解的程度時自能了解也。因此,對此凈土法門,我們不當懷疑,也無須懷疑。
凈土法門,是以信願行為三個往生的條件,由起信而發願,由發願而實行,三者具備 必定往生。
信者,一信釋迦世尊的聖教量,世尊說凈土三經,決非虛假:二信我人所居娑婆國土之外,確定西方極樂世界:三信阿彌陀佛弘願無量,我今發願求生西方,臨終必得蒙佛接引.
起信之後,繼以發願。藕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假如一個學佛的人,相信有個西方凈土,及阿彌陀佛發下四十八條弘願接引眾生。信雖是信,但他信佛的本意□希求人天福報,或希求生其他佛土,這與阿彌陀佛的願力不相應,所以信雖是信,因無願力故不能往生。必須起信發願。以此願力為往生的資糧,彌陀願接,行人願往,兩願具全,自力與佛力兼備,就具備了往生的條件。
發願前有發願的儀式,通常是在佛前拈香禮拜後,跪在佛前發願,並恭讀發願文。經過佛前發願,這一願力佛菩薩悉知悉見,就等於在阿彌陀佛前備了案。
關於發願文,有讀古德遺留的,也有目己撰寫的,內容不外說明行者願於此生報盡命 終,祈佛接引,往生西方之意。
有一篇慈雲懺主的發願文,內容頗為詳善,今抄錄如下,以做參考; 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凈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 為菩提道,求生凈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台.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密。
起信發願之後,再接著下一個步驟,就是行的問題了。
行是實行.也是行持。行持有二,稱正助二行。正是持念六字洪名的正因,助是廣行眾善福德的助綠,此二行,有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
釋迦世尊在觀無量壽經中曾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這三福是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修此三福,再加上深信切願,持名念佛,是必定有所成就的。
四、持名念佛
凈土法門,是以信、願、行三者為修持的條件。信、願已如前述,行持方法卻有種種的不同,如持名、觀想、觀像、實相等,一一行成,都能往生凈土,而其中收機最廣,下手最易的,首推持名一法 持名者,即是持『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發之於心,出之於口,入之於耳,心口 合一,念念不忘的念下去。
『南無』二字是梵音,義為敬禮或皈依。阿彌陀義為無量光及無量壽。阿彌陀佛,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曾發過大願說:十方國土的眾生,若願往生他的國土,□要持念他的名號,此人臨命終時,他即與諸菩薩眾前來接引。這就是念佛求生西方的根據。世間眾生,皆具有與佛相等的佛性,只因背覺合塵,迷昧真性,因而妄起識心,迷惑五欲六塵,無以遏止。持名念佛,是將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系在心頭,行起坐卧,念念不忘,以肅清心中的妄念,而顯露出佛性的德能。此外再廣行六度,利世濟人,如此便與阿彌陀佛接引眾生的宿願兩相呼應,這樣臨命終時,決定可以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
持名念佛,在行持上,有定課念與散念;在方法上,有高聲念、默念、金剛念、記十念等多種,分別介紹如下:
一、定課念:定課念者,是將念佛一事,定為每日的功課,定的時間,多在早晚二時。亦有定出日誦佛號若干聲(自數千聲至數萬聲),不足不止者,我們初學佛的人,各有公務或工作纏身,日課佛號數萬聲,事實上無法做到。但如果把日課定為朝暮二時,每次念佛千聲,五百聲,或至於十念(十念法見後詳述),只要持之以恆,始終不懈,也必有成就。
二、散念:定課之外,時時刻刻,行住坐卧,只要不是集中精神做其他工作的時候,皆可將阿彌陀佛四字系在心頭,默默的念下去,念佛的功用,在於薰習我們的心識,我們果能時時念佛,久而久之,自可妄念不起,正念分明了。
其次,在念佛的方法上,分為:
一、高聲念:聲音發之於心,出之於口,入之於耳。聲音洪大,字字分明,這種方法好處在全神頁注,可對治昏沉懈怠,然稍有耗氣暗啞之弊,故不能持久。
二、默念:默念時只有唇動,並不出聲。雖然不出聲,而『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在念佛人的心中仍然字字分明。這樣念念不停,正念相續,便於日常工作中,及隨時隨地默念。
三、金剛念:金剛念者,念時聲音不大,但須出聲,一面念,一面聽,念得綿綿密密,聽得字字分明。使雜念沒有萌起的空隙。這種方法,便於定課時行之。
四、十口氣念:初學佛的人,若把功課訂的過多,往往會日久懈生,以致定的課程做不完。反不若初行之時,訂的簡短,以期持之有恆。所以十口氣念,是初念佛者一種較為簡便且能攝心的方法,所謂十念,並不是□念十聲,而是以一口氣為準,氣念盡時,換一口氣再念,這樣念夠十次,叫做十念,這種念法,一口氣大約可念六字洪名七八聲至十聲,不宜念的過多,多時傷氣,有礙身體。
我們初學佛的人,日常功課不妨定為朝暮二次,每次『十念』,或念若干聲亦可。念的時候,家中若有佛像,可對佛像行禮,然後合掌恭念。沒有佛像,面向西方合掌恭念即可,佛號念畢,最好再念一段迥向文,重申自己的願望。迥向文形式也有多種,較簡便的有下列八句: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一個人的日常行為,最難得的是三業清凈,而我們念佛的時侯,心中念佛,是意業清凈,口誦佛號,是口業清凈,雙手台十禮佛,是身業清凈,這身、口、意三業清凈,就是成佛的正因。
五、輔以觀想
觀想,是釋迦牟尼世尊在觀無量壽經中,開示修持凈土方法的一種。修凈土的人,若不念佛名號,單憑觀想,亦可往生。不過觀想的境界微細高深,末法眾生,障重智劣,心識雜亂,思慮不能集中,致觀想不易有所成就。因此若專修觀想,恐失敗者多,成功者少,所以修凈土的,多事持名,罕有修觀的。但觀想亦是世尊親口所說的方法,它能薰染心識,促進凈業種子,所以我們若在念佛之外。輔以觀想。則亦為行持之助。
觀無量壽經巾,有十六種觀想,這裡因篇幅關係,不能詳述,柢能略介其意:
一、日想觀:正坐西向,諦觀於日欲沒之處,見日狀如懸鼓,紅圓光輝,開目閉目,皆令明了。
二、水想觀:由水作觀,見水澄清,作琉璃觀,作琉璃地上有光明台,樓閣千萬觀。
三、地想觀:水想成時,再作極樂世界國土之觀。
四、樹想觀:觀極樂世界,七重行樹,七寶花葉,無不具足。
五、八功德水想觀:極樂世界,有八池水,一一池水,皆七寶所成。
六、總想觀:觀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其樓閣中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皆說念佛念法念僧之音。
七、花座想觀:於七寶地上,作蓮花想,令其蓮花,一一葉上,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詠,猶如天畫,詠有八萬四千光,了了分明。
八、像想觀:花座想觀成,觀彼佛寶像,坐花座上,如閻浮檀金色。
九、遍觀一切色身想觀:前觀成時,更觀想阿彌陀佛身相光明,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及種種莊嚴。
十、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想觀:見無量壽佛已,觀觀世音菩薩高八十億那由他由旬,相好光明。
十一、大勢至菩薩色身相觀:次觀大勢至菩薩莊嚴色身,相好光明。
十二、普觀想觀:觀自身於蓮花中趺坐,作花開花合想。
十三、雜觀想:觀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相在池水上,身真金色。
十四、上輩生想觀:觀臨終時佛及菩薩接引狀。
十五、中輩生想觀:觀臨終時佛菩薩接引及說法狀。
十六、下輩生想觀:觀臨終時化佛及化菩薩接往寶地生蓮花中狀。
因限於篇幅,以上所介紹的僅列舉名稱,略述其意,此觀想法載在觀無量壽經中,讀者可向佛學書店申購佛說觀無量壽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誦讀,自可窺出凈土法門全貌。
六、精勤不懈
以一個在家學佛的人來說,身在世網,俗務多端,若求攝心參禪,靜室誦經,不但勢所不能,且亦力不暇及,即以作觀而論,善導大師曾雲;[末法眾生,神識飛比,心粗境 細,觀雞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特勸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紅即生。」由此看來,我們生處末法時代的人,若欲學佛,持名念佛一法,比較是干妥萬穩的法門。
持名念佛,是易行門中的易行法,以其下手易而成就高也。但我們決不能以其易行,而輕率從事,要知凈土法門,首貴專勤二字,專者精一不二,勤者精進不懈。所謂持名念佛,不但在日定正課時虔誠持念,即在正課之外,時時刻刻,也要把一句佛號記在心頭,念念相續,無間無雜,既不散亂,亦不昏沈,能這樣精勤不懈的念下去,持之以恆,功夫到家,自然有所成就。
修凈土,除了精勤念佛外,尚應進一步研究教理。關於介紹此宗的入門書籍,有初機凈業指南,凈法概述,和龍舒凈土文,歧路指歸等,倘要進一步,則直接讀凈土宗的『三經一論』。三經者,無量壽經,此經說明阿彌陀佛因位的願行,及果上的功德;觀無量壽經,說往生凈土的行業;阿彌陀經,示凈土莊嚴,及執持名號,諸佛護念的利益。論者,即往生論,總攝三經,而明往生凈土的義相。除此以外,明代智旭大師選定有凈土十要典,亦為修凈土者所應讀的要籍。
本文至此,已寫完了,把佛教的源起,在華的流傳,佛教對世界人生的看法,以及大小乘佛法的意義,修持實踐的方法,都做了個概略的介紹,寫到此章,似應做一結束。然在此文結束之際,筆者感到惶恐不已,實因我自己學佛未久,所知有限,對佛法一知半解,對修持更為淺薄,貿然撰寫此文,實口不自量力。我在本文第一章緣起之未曾說:『筆者此文之作,旨在拋磚引玉,向祈佛門大德,不吝賜教,普願一切有情,共登佛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