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陀初轉法輪

出處:中本起經卷上轉法輪品第一  (長阿含)

 

佛陀在摩竭提界樹下成佛以後,想起在過去世的時候定光佛曾經授記他說 :「你在未來再過九十一劫以後,當得作佛。字釋迦,名號: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註3),到時候,會像我現在一樣四處度化眾生。」

 

釋迦牟尼那時已經成佛了,於是他在心裡面想:「我本來發心,最初的誓願就是要為眾生梵天釋子等請法,所以現在應當開啟甘露(說法),可是佛法應該誰先聽聞?記得以前剛出家時,路上曾遇到苦修行者阿蘭、迦蘭兩人,他們待我以敬,所以應該是他們二人有這個緣份。」,心裡想到這兒正要動身時,佛陀聽到空中天人說:「他們倆個已經去逝七日。」,佛說了:「苦哉!阿蘭、迦蘭。甘露當開,你們兩個卻沒有這個福報聽聞?」,於是佛陀再想:「甘露當開,誰該排第二?欝頭藍弗!應該輪到他。」,佛陀正要動身時,又聽到空中天人說:「這人不幸昨晚已經命終。」,佛說:「這人的運氣怎麼這麼差,甘露當開時,他卻陰錯陽差。生死往來,那裡能夠知道死後何時可以再投胎而且還是暇滿人生(註4)?可憐哪!可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佛陀於是再想:「三千大千世界甘露法鼓,誰得聽聞?父王以前曾派五人:拘憐、頞陛、拔提、十力迦葉、摩南拘利,沿路照顧我,他們供我麻米,服侍我勞苦有功,應該是他們。」  

 

佛陀心裡正這麼想的時候,拘憐等五人也在波羅奈國,佛陀於是起身要去找他們,在半路上碰到一位名叫優吁的修行人。優吁看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驚喜交集,驚聲讚歎:「威靈感人,儀雅挺特,請問您恩師何人?能讓你得到如此容貌?」  

 

佛為優吁作頌說: 

「八正覺是我自己悟得,沒有所謂的遠離也沒有貪染,因為愛盡了,所以能夠破慾望之網,自然無為。我沒有授業的導師。 我走的道路沒有老師替我擔保,我的志向獨一無二也沒有伴侶,所做的一切只為積集行願成佛,追隨聖道。」

 

優吁問佛:「那請問您往何處?佛告梵志:「要往波羅奈國去擊甘露法鼓(傳法),轉無上法輪。三界(5)眾聖在過去沒有轉過法輪像我今天這樣度人入涅槃。」 

 

世尊到了波羅奈國古仙人處的鹿園樹下時,這五人遠遠地就看見佛來,他們嘀咕著 :「我們過去這麼辛苦,拋家棄子,登山越嶺,困苦疲憊,到頭來只做到供王子讓他靜坐一處,要不是因為王子因為可能有魔來挑戰,迫不得已讓我們躲藏此處。現在王子去了又回!一麻一米,都是我們用血汗換來的,現在實在是精疲力竭。倘若王子要我們再繼續侍奉他怎麼辦?不如我們就坐在這裡不理他,假裝甚麼都沒聽見,視若無睹,王子看到我們這樣一定會自行離開。」結果世尊不但沒離開,反而在他們五人身上展現威神力,讓他們在面對佛陀時,不由自己地自動行禮拜。佛告訴這五人 :「你們不要再胡思亂想了,想一想剛才看到我時自己是怎麼自動禮拜我?」,五人回答:「我們一生忠心耿耿於悉達族,歷經千辛萬苦,為的就是讓悉達王高興,可是今天國王會暴逆違道,都是因為王子你出家。」佛告訴五人:「不要用世上的眼光來看無上正等覺,更別在我面前提我父親名字。」佛陀繼續說:「你們看我的身體,像是那個時候坐在樹下的人嗎?」,五人回答佛:「那個時候王子你十分憔悴,現在則是容光煥發。可是那個時候王子坐在樹下,每天打坐修行,只吃麻米,都沒有辦法得道 ;怎麼可能現在入境隨俗人間的生活,開始吃穿,王子現在這樣如何得道?  

 

佛陀告訴他們五人:「世上有二件事,是自己害自己。那兩件事?(1)殺生好色、貪求無厭,以大欺小。( 2)全身苦行、可是內心卻沒有找到與道契機真正修法的道路。修行人只要斷絕遠離這兩件事,那麼就是真的修道人。不汲汲進取各宗各派九十六術,也不遠離看起來好像甚麼都不用學,這樣就叫做取中,才不會墮於極端的兩邊。甚麼是取中?得到覺悟,以智慧為前導而行,並且遠離一般大眾所說的俗智,覺醒六種神通,具八正道,是名取中,可以休止於涅磐。」。佛說完法,他們五個沒有一個聽得懂。聽完佛的話,五個人之間分成兩派:三個人還是保護自我,另外兩人則選擇將所有的東西都供養佛。佛陀爲供養他的這二人說色苦,「世界上所有一切過患,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產生慾望 ,要知道好花不常在,人也不會活永久。就好像魔術師一樣,伎倆出神入化,愚者愛戀貪而無厭,卻信以為真。」  

 

佛為二人作頌說: 「如果一個人的志向放蕩在慾望上面,以慾望爲種子長出來的果都是禍患,慾望越大,禍患就越大; 離開慾望,才會沒有悲患。」  

 

聽到這裡有一個人再加入供養,就變成三人供養,二人仍然沒有信心。

 

佛接著再為那三個人說貪苦:

「喜好功名榮祿,鬼迷心竅,損壞德行,都是因為貪

因為得失心重,喜怒因此上下跳動。貪者無厭,所得到的利益十分危脆,如過眼雲煙。老而病,病而死,誰人例外?就像昨晚所做的夢,睡醒之後夢在那裡?有智慧的人會捨棄貪欲,懂得知足,這樣生活才有平安。」  

 

佛於是為三人而作頌說

「貪欲,是以心裡的意念為田地;

沒有止境,就是在心上播種;

斷除貪愛慾望,捨去利益的追求;

就不會再有來來回回不斷的憂傷。」  

 

於是世尊爲他們ㄧㄧ仔細說法,直到他們開竅,誠心願意成為佛弟子。

佛說:「善來!比丘 !」

五個人當場歸依成沙門出家僧。

 

 

 

 

 


推薦閱讀:

【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師的功德
不得不讀的佛陀傳記
(984)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念佛共修開示文字版第八集

TAG:佛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