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類永恆的話題

有人說,生命像一朵花,花開總有花落時。花好不常開。人的生命有多長?誰也不知道。醫生只能測量肉體健康的程度,卻難預言生命的長度。人生而老,老而病,病而死。這「生、老、病、死」乃大自然的規律。不論達官顯赫,不論平民百姓,不論七尺大漢,不論纖纖女子,自古以來,有誰能逃脫這條鐵的規律。生命的過程或長或短,終歸要「質本潔來還潔去」。有人說,珍惜健康吧,人生只在呼吸間。一個身體健康的乞丐比疾病纏身的國王幸福得多世上最寶貴的是生命,而生命是由健康來呵護的。從生命誕之日起,它就註定要面對一個萬象紛呈的世界。滾滾紅塵中,難免有塵埃、細菌和喧囂。生命也會被雨淋、被霜打。生命只有一次,我們必須善待它。叔本華說過這樣一句話:「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實甚過任何其他幸福,我們可以說一個身體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纏身的國王幸福得多。」在現實生活中,人本身擁有什麼?只擁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體。金錢、地位、權力……全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擁有並享用這些身外之物。可以說,健康是人的幸福最重要的成份。人的幸福十之八九有賴健康的身心。健康,一個永恆的主題。什麼是健康?有人說,我不殘廢,不生病就是健康。有人這樣描述健康:健康就是它在的時候,你我都毫無感覺,沒有體會,也沒去想它,你我平時不重視它,也不關心它,只覺得它可有可無,甚至根本沒有感覺到它的存在。似乎健康兩字原來與你是沒有關係的。因為你那時精力充沛、鬥志昂揚,你有的是力量,有的是信心和希望,你不知道健康會和你有多麼大的關係,因此你總是把它很隨意很輕率地拋在不知什麼地方。比如,人若胃痛了,才知道自己是有胃的,若心臟跳得異常了,才知道自己是有心臟的……,這樣的戲言說得自有它一番道理。細想起來,確實如此。沒病的時候,恐怕誰也不會想像病是怎麼回事,誰也不會去感受那心臟那胃是個什麼東西。若真去感受,那不是自找罪么。這就是健康。健康就是你一旦失去它的時候,你才知道它曾是存在著。你才知道本來是應該珍惜它的,你才明白過去對健康實在是沒心沒肺,你才想到健康原來和你竟是那麼的不可分離。健康哪怕離你一會兒,你就會有很多很深的體驗;健康如果永遠地離你而去,你也許會覺得整個世界都是沒有意義的。都是令人難以忍受的。你想原來健康有著如此大的力量呀!什麼是健康:「五快」與「三良」平常人們對健康的看法就是:只要身體沒有疾病就是健康。就是說,在身體上找不到病變的依據就是健康。但是,在探索人類健康的奧秘中,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認識到人是一個身體與心理完整的統一體。因此,健康就應該不只是在身體上沒有疾病,而且還應該在心理上沒有異常。對於「健康」,1946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曾經下過這樣的定義:「所謂健康,不是單純地指身體無病或不衰弱,而是不可分割地把肉體的、精神的和社會的各方面都包含在內,亦即是指一個完整的狀態」。近幾年,世界衛生組織又將健康定義為:「健康應是在精神上、身體上以及社會上保持健全的狀態」,在這三個健全的狀態中,兩個是心理和行為方面的,因此,健康的內涵和外延都擴大了。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健康應該包括身體健康、精神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良好三個方面。如何來衡量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呢?世界衛生組織又具體地提出了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衡量標準,即用「五快」來衡量機體的健康狀況,用「三良」來衡量心理的健康狀況。所謂「五快」,包括食得快、說得快、走得快、睡得快、便得快。食得快。進食時有良好的胃口,不挑剔食物,能快速吃完一餐飯。說明內臟功能正常。說得快。語言表達正確,說話流利。說明頭腦敏捷,心肺功能正常。走得快。行走自如,活動靈敏,說明精力充沛,身體狀態良好。睡得快。一旦有睡意,上床後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後精神飽滿,頭腦清醒。說明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抑制功能協調,且內臟無病理信息於擾。便得快。一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且感覺良好。說明胃腸腎功能良好。所謂「三良」,包括良好的個性、良好的處世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良好的個性。情緒穩定,性格溫和,意志堅強,感情豐富,胸懷坦蕩,豁達樂觀。良好的處世能力,觀察問題客觀現實,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應付複雜環境,對事物的變遷保持良好的情緒,有知足感。良好的人際關係。待人寬厚,珍視友情,助人為樂,與人為善,與他人的關係良好。不吹毛求疵,不過分計較。警惕「亞健康」:介於疾病與健康之間的「第三狀態」長久以來,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只停留在不生病的狀態就算健康。醫學研究的對象是「病」和「病人」。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僅是不生病,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從這一概念出發,又提出了「生物、心理和社會的複合醫學模式」。從此,人們開始認識到過多地依靠醫藥來獲得健康已經不夠了,應該把健康鑰匙掌握在自己手中。近來,又提出一種即非病人又非健康人,介於兩者之間的「第三種狀態」一詞。第三種狀態表現為:自感不適,經常有病病纏身,但卻又查不出病來,試著治療又總不對症,越抬越糟。據有關資料報道,世界上的人口中有近半數處於第三種狀態。因此,有必要向全社會呼籲,加強對什麼是健康這一新概念的宣傳,使更多的人,認識和掌握自我保健的內容和方法,提高自身健康素質,提高生活質量,與年輕人一道共同跨入美好的21世紀。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追求健康形成時尚,許多人開始意識到必須採取自我保健的方法,來維護和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我們知道,健康並不能長駐人的一生,而在健康與疾病走廊徘徊的「第三狀態」 或稱「亞健康狀態」,卻幾乎每個人都曾遇到或伴隨相當長的歲月。「亞健康狀態」是醫學界提出的一個新概念。自從20世紀中葉醫學模式由單純生物醫學模式發展成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以來,人們對心理因素與不良的社會生活方式也可以引起疾病有了深入的了解。自各種抗生素、疫苗等研製成功與應用以來,現今傳染病已退居次要地方,而找不到病原體的非感染性疾病,尤與心身疾病有關的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哮喘、潰瘍病、腫瘤、心律不齊等等,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這些狀態的早期往往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呈游移狀態,現今的檢測儀及實驗檢查尚未能檢測出明顯的陽性結果或處於臨界水平,有的人僅有不同程度、不同表現的不適感:有時儼然「健康」狀態,照常上班與生活,僅略有點疲憊而已。如一些滿面紅光、體力充沛的壯頂之人,儘管沒有糖尿病的任何癥狀,但一檢查卻可能糖耐量有些異常,這些人若不節制飲食,不加強運動,防止肥胖,朝夕酒筵之間,無需多久,糖尿病、動脈硬化等疾病便會接踵而來。對「亞健康狀態」這種似健康、非健康,似疾病、非疾病的狀態,要熟識它的成因,知道它五花八門的外在表現,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預防它,增強健康意識。亞健康在臨床上常被診斷為疲勞性綜合症,內分泌失調、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症等,其在心理上的具體表現是精神不振、情緒低沉、反應遲鈍、煩燥、焦慮、易驚等;在生理上則表現為乏力、氣短、腰酸腿痛等。此外,還有可能出現類似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癥狀,如心悸、心律不齊等。究其根源,亞健康其實是一種文明病或者都市病。在亞健康患者中,來自農村從事農業生產者幾乎為零。一般造成亞健康的原因有以下幾種:第一種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造成的精力體力「透支」。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工作壓力加大,如果自身不能通過良好的習慣或適當的放鬆建立一個有效恢復的機制,則人體的主要器官在長期的非常負荷下會出現效率低下、功能減退及暫時功能障礙等。這是最常見的導致亞健康的病因。第二種人體的自然老化,表現出體力不足、精力不支等。第三種不良生活習慣或處於不良環境誘發某些疾病的前期癥狀。某些疾病的前期癥狀,如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很多都是由於長期不良生活習慣或處於不良生活環境誘發的。在發病的前期,病灶就會引發一些全身性的功能失常或障礙,體檢卻很難準確檢查出病因。這是真正需要引起重視的亞健康。第四種人體生物周期中正常的低潮時期。如女性在月經期間的煩燥、不安、易激動等。根據大量臨床資料,「亞健康狀態」的表現五花八門,可歸納如下19種:1.容易疲勞,力不從心,倦怠乏力。如下班回家後,第一反應是往沙發上一坐或床上一躺,就懶得動。2.心緒不寧,坐卧不安,焦慮、恐懼、抑鬱。3.睡眠障礙。表現為難以入睡,或早早就醒,或夢境連綿,夢中套夢,甚至夢遊,夢魔……早晨戀床,朦朧不醒。4.常感頭痛、頭昏、耳鳴、健忘、渾身酸緊,好出虛汗。5.猛然站立,眼前發黑。遇到緊急情況,反應遲鈍,往往束手無策。6.稍一活動,就心悸氣促,上樓、跑步喘不過氣來。在靜態時,有時也突感心慌。7.飯菜不香,沒有胃口,整天無飢餓感,有時曖氣,飯後噁心。8.常把事情往壞處想,老懷疑別人背後議論自己。生問氣、發脾氣,事後也覺得沒有意思,但不能控制情緒。9.感情冷漠,不易受感動,孤僻,偏執,離群。經常嘆息,似乎長嘆一口,感覺輕鬆些。10.遇事沉不住氣。一緊張,就想排便,肚子咕咕,腹部陣痛。11.不願見生人,來客也嫌煩,膽小怕事,不願在眾人前講話。12.就是夏天,也感手腳發涼。秋天常超前穿起棉衣。13.擠公共汽車,逛商場,一見人多,易發生暫時性眩暈。14.常感頸部、背部、肩部、四肢酸痛麻木等。腰酸膝軟更是常事。15.皮膚乾燥、瘙癢、花白或潮紅。頭髮枯焦或脫髮、斷髮。16.不該急的事,也往往忙得不知所措。工作無序、生活無章、衣著不整。17.性慾低下,陽萎、早泄、性變態、性幻覺、性冷淡、性高潮缺乏或尿頻。18.青少年口吃,遺尿、手淫、多動、學習障礙、厭學、逃學。19.藥物依賴成癮,社會適應不良,生活無味,甚至厭世、輕生。少數人出現氣功偏差、走火入魔。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人面臨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如果有良好的自我調節的話,是不會導致亞健康狀態的。但是,人們生活在高度發展的社會裡,在追求現代生活和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一味追求舒適、刺激,這往往加重了機體的負荷,有時,甚至不是因為工作而是因為不良生活習慣把人推向亞健康。例如,在飲食上,追求口感,喜食多鹽、辣味重等刺激性食品和高脂肪高蛋白食品,長期呆在有空調幾乎無自然光的屋裡,懶於從事戶外運動;長時間泡在電視機前或上網,以致幾乎沒有生活狀態下的人際交往等。我們知道,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往往有三種情況。第一種,體內可能已隱匿著某種潛在性的疾病,應密切監護、觀察;第二種,本來沒有疾病,卻長期背上「疾病」的包袱,迷戀醫院,崇拜「洋葯」、「神葯」,跟著廣告「生病」,長此下去,真的會發展成大病;第三種,對健康漠不關心,不重視自身保健,生活無節,煙酒無度,放蕩自流,久之也會染上疾病。從亞健康的成因中,最應對不良生活習慣或不良環境誘發某些疾病的前期癥狀應起重視。全國衛生組織的調查表明,約有70%左右的大城市居民處於亞健康狀態。在亞健康狀態的人群中,以中老年人居多,占患者人數的45%以上。在一些從事企業管理、商業貿易的人群中,這個比例更高。另外,在一些需要長時間無間歇工作的人群中,如出租汽車司機、空中小姐等,處於亞健康的人比例也很高。青少年由於生理上的優勢,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所佔比例不高,只是在面臨考試或有心理疾病的學生中有一定數量。但近幾年來,計算機成為誘發青少年亞健康疾病的罪魁禍首,因為長時間玩電腦遊戲或者上網,不僅使眼睛和消化系統受到損害,而且容易造成心理孤僻和對世界的不正確理解,誘發一系列嚴重的心理疾病。為此,未來學家預言:隨著醫學的發展,已有的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的成熟,新的第四醫學—自我保健醫學即將產生。「第四醫學」就是自我保健醫學。西方提出的這門醫學分支,其實就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提倡的養生學。自我保健醫學的內涵,是人們必須提高對於自身的認識,然後根據自身的狀況,利用自然和社會的各種條件和方法,獲得機體內環境的穩定,學會以自我心理調節,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能力和解決個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坎坷的能力。因此,自我保健醫學包括諸多方面的內容:學會識別疲勞,如何全面均衡營養,怎樣適量地運動,自覺地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重視已患的慢性疾病的防治及自得其樂的種種方法等。
推薦閱讀:

人類最接近外星人的一次,發生在40多年前_【今日爆點】
能欺負毒蛇的無毒蛇,王錦蛇卻被人類欺負成菜花蛇?
跟人類一起呆久了,有些狗子早已經不把自己當狗了!
飢餓的鯊魚進化觸屏模式怎麼加速?
讀《到底是誰造就人類的主宰,人的來源是來自那裡?》有感!

TAG:健康 | 人類 | 永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