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龍門丹功基礎功法(百日築基功法)賴賢宗哲學宗教藝術雅集

龍門丹道基礎: 全真龍門基礎丹功講義

 

 

參、龍門丹功基礎功法(百日築基功法)

                                         來靜師傳授    賴賢宗重整

一、概說

初入門者所煉之功法屬於後天功法,而此為「龍門宗(派)」的基礎功法,煉功者由後天下手,循序漸進,也就是以後天功法來補先天;年齡在四十歲以上者,每天都要煉,而且不可間斷。在入門之初有所謂「百日築基」的過程,基本上分為煉己、吐納、調炁等三項。

 

(一)、煉己

煉己是氣功起步重要的法門,修持的決心由己,師門授之口訣,就是立定方向,不達目的永不休止,早晚不斷的去身體力行,在每一周天的運行中,必須與宇宙的時空相結合,「周天就是煉念的開始,其先決條件就是必須用意」。簡言之,「煉己」就是「排除雜念」,以真我之意去導引「炁」,這種形成的「炁」具有相當大的力量。如在起功之後或在打坐之中,若心意不能集中,煉等於白煉,而且不如不煉,因為強煉下去,反而會發生危險,也就是所謂的「著魔」。明?萬尚父曾說:「凡有所象,皆是虛妄,乃自己識神所化,心若不動,見如不見,自然消災,無境可魔也。」

 

(二)、吐納(此屬初步的吐納)

「吐納」是任何煉氣的基礎,也是煉氣功的開始。

「吐納」就是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呼吸,使之與站、立、坐、臥的姿勢結合起來,對爾後進入靜功時有莫大的幫助,且可疏通經絡,消除瘀血,增強肺部功能與消化系統機能,改變體質,防治疾病。

第一:動功──就是在全程吐納呼吸的同時,要靜中有動。

1、兩腿分開與肩同寬,沉肩、墜肘,目視正前方,雙掌自然重疊在小腹上,男性左手在下,女性反之,全身放鬆。

2、吸氣時,雙手緩緩上舉至頭頂,雙掌向前,同時仰頭,全身盡量向後仰。

3、接著輕輕呼氣,雙手由體側下落,回復按在小腹上。【此動作亦可在行進中進行】

第二:靜調──以盤坐為最佳,臥姿亦可,依煉功者年齡及身體狀況而定

1、思想集中在丹田,大腦入定,兩手掌置於兩膝上。

2、吸氣時以意導氣,意自兩眉之間吸入,氣自鼻入;意從眉間隨氣下送至臍下丹田,小腹盡量使之凸起,胸部盡量使之平和。

呼吸之間注意體會深、長、細、勻、穩、悠的要領,不可憋氣;吸氣時短,呼氣時長,呼氣用口,不動聲色,有內動而無外形,每次練三十六息。

每日早起、午前、睡前空腹時,動功先行三十六次,靜息再煉三十六息,此即是初步吐納之要領。

第三:意守──這是北宗功法中的重要法門。

在龍門宗的攝神心訣中,入門的第一要事,就是教你寫「龍」字,而且要把「龍」字的最後一筆寫成一個圓圈(寫成「 龍 」)。在基本理念中,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為信條,砥礪自己不斷地精進。因此,初習意守時,是以「龍圖」之像為「外觀神」像,而「內觀丹」則是意守自己的「神闕穴」

所以,煉「意守」,就是集中自己的意識去想「神闕穴」,但要自然,不可緊張死守,而以似守非守為是。

此吐納三法,在煉到純熟自然的地步,再煉「周天」時,才可體會到一點「炁」的力量,否則有意無氣,好比空鍋煮水,是會出毛病的。

 

(三)調炁

丹道家之調炁謂之「調藥」,而氣功修為者則稱之為「調炁」。「調炁」是起步,「調藥」則是目的,無論是「藥」或「炁」,都是指「精、炁、神」的調理和保固;在此三者而言,乃是以「神」來調「精、炁」的藥,「精」滿則化「炁」,「炁」足則生「精」,故「精」與「炁」實是一而二,乃一體兩面的事;因此,調「藥炁」的內容,簡言之,就是如何使自己精滿炁足,精炁旺盛。

調炁的著手,就是「凝神入穴」,而這穴的部位則各有不同,各門各派都有其絕學,在北宗而言,都是以「神闕」為起點,每一個入門者的第一課,就是「眼觀鼻,鼻觀心」,我們這裡所說的心,指的就是這個「神闕穴」。

※  一般煉功皆是由動而入靜,基本上為先排除身上之濁氣,然後再培養元炁以補己身之虧耗;本派所煉功法之先後順序,依次大略如下(此為概略之區分,其間亦可依需要而穿插兼煉其他功法,切不可拘泥):

1、「跳動旋轉」以排濁,跳至微微見汗即可(如欲繼續煉亦可,並無時間限制)。【此屬「動功」】

2、「跳動旋轉」後即坐下(煉至相當程度後,煉功者會自找方位),接著檢查有無唾液(此即「玉液」)產生,若唾液汩汩而生,這就表示身體狀況良好。

3、接著煉一遍「子午周天」。【此屬「靜中之動」】

4、最後煉「靜坐法」,秉持著老子《道德經》中所提示之「知黑守白」、「抱元守一」之要訣,在北派而言,即意守「祖竅」部位。【此屬「靜功」】

 

二、基礎功法十種

 

丹道氣功初級班的基礎功法十種: (一)拉太極、(二)龍字提腎術、(三)揉丹 (扭丹)、(四)龍字提腎術、(五)跳動旋轉、(六)九陽明目功、(七)坐功中之注意事項、(八)收功、(九) 漱津法、吞津法、(十) 培靈三式。依序闡述於下文。

 

(一)                拉太極(此為培元法之一種)

 

姿勢:自然站立或盤坐,兩肩放鬆下沉,雙掌抬至神闕之前,掌心相對,兩眼平視或閉目皆可,意在兩勞宮穴與神闕之三點之間。

 

1、太極初動

動作一:雙掌向身體兩側拉合七十二次。

【拉呼合吸三十六次,拉吸合呼三十六次,待純熟之後則不必計算次數,亦不必執著於呼吸,一切以意為主,動作宜慢,以便體會兩掌之間「拉」時的相互吸力,以及「合」時的相互斥力。】  

動作二:雙掌置於身體前方(神闕之前)彼此相對,意念守在兩勞宮與神闕此三點之間,待氣動之後,兩掌會呈前後、左右、上下、傾斜方向移動,甚至會呈車輪般旋轉。

本功法可開「勞宮穴」,使內氣(炁)運行至指端。在「鬆、靜」的基礎上調動內氣,通過煉氣、養氣、聚氣、布氣,促使上肢末梢神經的功能暢通。

 

2、太極運作

動作:雙掌置於身體前方(神闕之前)彼此相對,意念守在兩勞宮與神闕此三點之間,待氣動之後,兩掌會自動如揉球般旋轉,或以水平方向轉,或以垂直方向轉,更有斜向或其他動作出現。

 

(二)龍字提腎術──煉精化炁之方

 

陰蹻脈上氣濛濛,多少真元在此中;

採入虛無煉成炁,蓬萊萬里路相通。   ~長乙山人

 

道家所講求的全是內在的東西,首先所講的就是「陰蹻」,《黃帝陰符經》中亦有謂:「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其經中所揭示的,就是說「人身最機要的就是『眼睛』,而最『動』的東西,則在『陰蹻』。」

提腎術為培元法之一,可培元養氣,要領非常簡單,首先是方位:早起面東,睡前朝南,站與坐均可,即使在病床上的人,也可隨意習煉。

要領:一、兩腳分立與肩同寬,膝蓋微屈,以肚臍為軸,上身微微前傾約十五度,兩手掌心(勞宮穴)重疊於神闕穴上(男性左手在下,右手疊於左手背。女性則相反),兩肘微向前。

二、全身自然放鬆,眼觀鼻、鼻觀心,閉目調息至氣息平穩。

三、隨即深吸一口氣,心中默寫「龍」字的一筆,同時提腎(一般人稱為提肛)一次(有人提一次腎即寫一個「龍」字是錯誤的),跟著鬆肛;接著寫第二筆字、提第二次腎同時進行,行畢然後摩擦後腦(風府、啞門、天柱,風池等穴),兩手輪流,各擦三十六次。

【「龍」字本身原只有十七筆,本門煉提腎時所寫的「龍」字,必須在最後增加一筆,也就是把「龍」字以順時針方向打一個圈圈,就如「 龍 」。待煉了若干時日,體會了其中的要領後,再配合呼吸及周天來煉第二步,其口訣即為《長生一十六字妙訣》中之前半『一吸便提,息息歸臍』。】

這種簡易功法,一則可以培元,二則它是攝神的初步功法。這裡所指的「腎」,重點在「陰蹻」,也就是在肛門之前陰莖之後的部位,它包括了男性的睪丸、精道、陰莖、肛門等下部各處;女性則是肛門、陰唇、陰道等下部各處。(女性在生理期間不要煉)此功法在每日早晚各煉一次,但其中有缺點──如果多煉幾次,肛門、腹部等會脹會痛;如果很認真的煉,那麼排便會很乾(火氣大),因此應注意維他命C的補充(即是要多吃水果、青菜,以及清淡的東西),腸胃就可以暢通了。

來靜師父曾說:「『龍字提腎術』這門功法,你活到那一天,就要煉到那一天。」以最基本的療效而言,它可治療長年便秘、痔漏及痔瘡;對於內痔,煉此功可完全消除,至於外痔,病雖可治,但已經長在肛門外的瘜肉則無法去除。

※ 長生一十六字妙訣

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曰『息息』);一提便咽,水火相見。

以上十六個字,仙家名曰「十六錠金」,乃至簡至易之妙訣,而「龍字提腎術」之第二步,即是配合前八個字來煉,在煉的過程中,運用 來靜師父所提示的「觀頂法」,如此炁較容易過「玉枕關」(尾閭、轆轤、玉枕等三關,炁皆不易通過)而直上頭頂「泥丸宮」,即使是「土」型的人,也會有極明顯的反應與感覺。

 

 

(三)揉丹 (扭丹)

 

左手在前護「神闕」,右手在後護「命門」(女性則左右手順序相反),兩腳與肩同寬,站在原地不移,腰部則自左(女性為右)向右(女性為左)旋轉(即順著前方手指的方向),轉時的重心略在右(或左)腳湧泉穴,旋轉三十六次或一○八次,隨各人身體情況而增減。接著反轉時,先將兩手互換,重心則移至另一腳的湧泉穴,反轉為二十四次或七十二次。

當在旋轉時,對於身體的要求正如兩手抓著一根繩子的兩端一樣,在轉圈時兩頭只動一點點,中間則轉大圈圈,所以頭部在空中盡量保持不搖,腳立定在地上是不能移動的,只是腰部在扭圈圈,因此腰部的運動量當然就大;同時加以兩手掌相對,原本就具有「太極」的能量,此時在人的中心點震動,而將力量發佈到全身。

【本門的「揉丹功」不但能減肥,而且與「提腎術」配合著煉,即使是未曾煉過氣功的人,也能幫助糖尿病患者的改善與治療。】

 

另有抖(丟)丹法,列於下,供參考。

本功法煉的是腰部(即「命門穴」)。

女性由於生兒育女之故,一般而言「腰」都不太好,至於男性則因房事過勞之故,後腰經常會酸痛,因此除了要「節房事」之外,再習煉本功法,將可減輕腰部之毛病,甚至痊癒。

起床後先「擦頭」,左右各三十六次,然後再盥洗。

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腳趾抓緊地,閉目,兩膝微屈,全身放鬆不可用力

動作:兩手掌由身體兩側,向前將氣兜攏撥進「神闕穴」中,全身脊椎二十四節骨頭則前後呈波浪狀抖動。依各人的身體狀況之不同,可作一百二十次,甚至三百六十次。

意念:意想面前有一道瀑布由「百會穴」往下流,將全身的濁氣向下沖洗;另一方面,則意想著由神闕穴所撥進來的亦是一股清流(炁),沖洗著下腹部的濁氣,兩股濁氣在體內會合後,意想著有一股黑水向身後「命門穴」往外泄。在抖動的時候,整個意念集中在「命門穴」,暫且不要管炁在那裏。

「抖丹法」也是排濁培元的一種後天功法,煉的時候可以帶動先天 。由於意念守在「命門穴」,因此凡是後腰的毛病皆可煉好。

 

(四)龍字提腎術──煉精化炁之方

 

陰蹻脈上氣濛濛,多少真元在此中;

採入虛無煉成炁,蓬萊萬里路相通。   ~長乙山人

 

道家所講求的全是內在的東西,首先所講的就是「陰蹻」,《黃帝陰符經》中亦有謂:「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其經中所揭示的,就是說「人身最機要的就是『眼睛』,而最『動』的東西,則在『陰蹻』。」

提腎術為培元法之一,可培元養氣,要領非常簡單,首先是方位:早起面東,睡前朝南,站與坐均可,即使在病床上的人,也可隨意習煉。

要領:一、兩腳分立與肩同寬,膝蓋微屈,以肚臍為軸,上身微微前傾約十五度,兩手掌心(勞宮穴)重疊於神闕穴上(男性左手在下,右手疊於左手背。女性則相反),兩肘微向前。

二、全身自然放鬆,眼觀鼻、鼻觀心,閉目調息至氣息平穩。

三、隨即深吸一口氣,心中默寫「龍」字的一筆,同時提腎(一般人稱為提肛)一次(有人提一次腎即寫一個「龍」字是錯誤的),跟著鬆肛;接著寫第二筆字、提第二次腎同時進行,行畢然後摩擦後腦(風府、啞門、天柱,風池等穴),兩手輪流,各擦三十六次。

【「龍」字本身原只有十七筆,本門煉提腎時所寫的「龍」字,必須在最後增加一筆,也就是把「龍」字以順時針方向打一個圈圈,就如「 龍 」。待煉了若干時日,體會了其中的要領後,再配合呼吸及周天來煉第二步,其口訣即為《長生一十六字妙訣》中之前半『一吸便提,息息歸臍』。】

這種簡易功法,一則可以培元,二則它是攝神的初步功法。這裡所指的「腎」,重點在「陰蹻」,也就是在肛門之前陰莖之後的部位,它包括了男性的睪丸、精道、陰莖、肛門等下部各處;女性則是肛門、陰唇、陰道等下部各處。(女性在生理期間不要煉)此功法在每日早晚各煉一次,但其中有缺點──如果多煉幾次,肛門、腹部等會脹會痛;如果很認真的煉,那麼排便會很乾(火氣大),因此應注意維他命C的補充(即是要多吃水果、青菜,以及清淡的東西),腸胃就可以暢通了。

來靜師父曾說:「『龍字提腎術』這門功法,你活到那一天,就要煉到那一天。」以最基本的療效而言,它可治療長年便秘、痔漏及痔瘡;對於內痔,煉此功可完全消除,至於外痔,病雖可治,但已經長在肛門外的瘜肉則無法去除。

※ 長生一十六字妙訣

「一吸便提,氣氣 (一曰『息息』) 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

以上十六個字,仙家名曰「十六錠金」,乃至簡至易之妙訣,而「龍字提腎術」之第二步,即是配合前八個字來煉,在煉的過程中,運用 來靜師父所提示的「觀頂法」,如此炁較容易過「玉枕關」(尾閭、轆轤、玉枕等三關,炁皆不易通過)而直上頭頂「泥丸宮」,即使是「土」型的人,也會有極明顯的反應與感覺。

 

(五)跳動旋轉:目的在排濁,並引發先天炁動

 

入門之初所煉的「跳動旋轉」,就是「九轉還丹」的第一轉,但初入門者在跳動時並不會旋轉,必須在「太極初動」之後,也就是當兩手開合相對(拉太極)時,能感到其中有 的存在,雙掌像磁石一樣相吸時,就證明自己具有了先天一 ,奇經八脈已能運轉,任督二脈已漸通,故於跳動時,人自然會慢慢開始旋轉。

煉的方法如下:

自然站立,閉目合掌,兩中指貼緊以保護「心包經」,指尖長上而不超過鼻尖,意念守在腳底「湧泉穴」,開始類似原地小跑步般的跳動,但要注意千萬別用腳尖硬撐。當先天炁被引發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反應,由於人分五型九類,每個人所屬的「型」未必相同,因此在先天 被引動後,有的人會向左旋,有的人會向右旋,有人踩「五行步」,有人不住的後退,有人忽進忽退的走卦,這些皆屬「自發動功」的範疇。

在先天 動後,由於意念守在湧泉穴,於是全身之濁氣便隨意念下行,由湧泉穴排出體外,而大地之清氣亦會對流入體內,這是與宇宙大地換氣。總之,「動功」是屬於發散的功法,在跳動過後,全身元氣自然會有所耗損,因此必須煉些培元的功法,以及飲用「三珍湯」(黃耆、黨參、何首烏各三錢熬湯,平時當開水喝)來補充培元。

一個已具太極初動、任督已通的人,只要自我導引就能震動全身,此時再踏「五行步」,其身體必能自行旋轉,步法要領如下:

1、雙腳自然站立與肩同寬,兩手自然下垂,目宜微閉,全身放鬆,意守湧泉。

2、右腳提起,向左腳的左方平行半步,兩腳正好是三角型,兩個三角型相疊,正好是個「五行」圖樣。如此不斷的走動,人體就會旋轉,氣的波動也會隨之轉動,如果每一步伐都能平均步度的大小,那麼在旋轉時身體就不會倒,而且會走(旋轉)得非常舒服。

【雙掌無炁的人,不可輕易嚐試;有炁的人,最好有人在旁護航,這護航者最好是行家。】

當在旋轉時,由於先天 已動,將會帶動兩隻手有其他的動作,大多兩手會呈「一」字張開(兩臂平行伸開),手掌呈乾坤式以十指排濁(旋轉方向之手掌心朝上,另一手則掌心朝下)。對於年過四十之煉功者而言,由於精氣較弱,故於跳動時,須將兩手掌置於下丹田之前方,指尖朝地,但是兩手勿為先天 所引動,必須始終保持放在下丹田前方,如此可幫助年齡較長者煉精化

上半月跳動──兩手上下放。

下半月跳動──兩手左右放。

旋轉時必須由慢而快,再由快而慢。旋轉時要閉目,意守勞宮,時間自控至全身舒服為止。收功要緩,然後靜坐,意守命門。【通常為煉「拉太極」】

煉此功法不但能開「湧泉」及「勞宮」,而且能通全身毛孔;尤其是經過旋轉的人,絕對不會有走火入魔的危險。在爾後行功中所出之手印,與五臟六腑的行徑一定吻合。

【當百日築基之後,亦可試著以腳跟跳動,藉此以體會莊子所說之「呼吸以踵」(是為「跟息法」)的反應等,以腳跟跳動較能震動脊椎、全身神經,甚而延伸至腦部,促使腦部神經及各項機能的運動及活化。】

 

(六)九陽明目功

 

黃帝《陰符經》云:「機在於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道家之言性命,自母胎起就有一定的看法。龍門派第十代傳人了空祖師,為清朝中期丹道家,其對西方醫學認識已有相當之見解;在其論炁之著述中說:「炁伏於何處?即伏於臍之上下是也……。小孩在母腹時,『兩眼和合歸併,舌接任督兩脈』,先天祖氣在任督兩脈中後生前降,運轉周流,一身氣血全通……。」又說:「性者心也,發於二目。」指的是形而上學的心,是道家「性命」之心;所以道家之心與性、科學上之能與 ,它的根源乃在於雙目所以自來道家各派都一致認為:「人之全身均屬陰,唯目屬陽」的說法。因此,龍門派的煉 必須先煉目,此九陽煉目法與提腎等法之重要,是一體之兩面,凡煉 ,或老年、眼病者均有參考價值,一月見效,百日奇功;也是道門透視人體的法門之一。

每日早起盥洗畢,在戶外先煉提腎術等功法。當太陽將升出地平面時,必須抓住日出的剎那,此時光線並不強,眼睛很容易適應這種光度;以太極圖而言,光面是太極的陽面,太陽即是陽面的陰點;而地平面太陽以下的地方,全是一片黎明前的黑暗,以太極圖而言,這暗下處即是太極的陰面,太陽即是陰面的陽點;即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道理。乾卦代表眼見度的至高點,坤卦代表眼見度之最低點;黑白兩中點,比作自己的眼球。

   要  領:

一、兩手插腰,拇指在前,四指與掌在後,兩小指相觸,指尖向下,手掌在「腎俞」、「命門」之上緊貼肌肉成「V」字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直,腰部略挺。

二、眼睛左轉36次,反轉24次。然後,眼球再作「米」字型運動:「垂直上下36次(往返算一次), 左右橫畫36次,左斜線起36次,右斜線落36次。煉完後凝視太陽片刻(約一至三分鐘)時間長短不可勉強,再閉目約一至三分鐘,意守命門在兩勞宮穴間旋轉36次,然後身體向後轉,方能睜開眼睛。

三、轉身後光感完全不同,清新、清晰,一片朝陽之氣盡在眼前。接著作三次深呼吸之後,依前述方法再煉一次。

四、煉完後,兩手置於兩耳上摩擦九次,接著左手在前護眼,右掌在後腦風府、啞門、天柱、風池等穴用力擦36次,換手再擦36次,煉完後可在臉及身上不適處稍作按摩。

以上為九陽明目功上部功法。

【注 意 事 項】

1、面對日出時,注意力在火球似的朝陽上,當煉完一次轉身背對太陽時,眼前最好是一片綠色(如樹林、草原、陽台上之盆景,盆景以長青葉的為佳。)

2、煉功時頭不要動,在初煉時則免不了會動,自己慢慢的糾正注意。

3、背向太陽轉眼時,須先找好綠色的中心點來代替太陽,除了兩眼旋轉外,其他的起點和落點都要找一個定點,而且轉到任一個定點,必須看清楚該點的目的物,然後再繼續運轉眼球。

4、目標物之選擇,最好是上面的在遠方,下面的在近位,使得遠近適度,兩眼球的運動度加大。

5、煉功之前必須預防眼毛及不潔物進入眼內。如經發現即停止煉功,立時去找醫生。至於其他慢性眼疾均可試煉。 

 

此法為龍門宗(派)的「九陽明目功」之上部,適於一般社會賢達,老少咸宜。尚有下部,是在晚上煉的,非經下手修丹,不得傳授,因其中有險境,非經本門栽接之法,體會到炁是甚麼?如何運用?煉妥內視三閉、三田貫一法,才許傳授。得此口訣,對於青光眼、近視、老花眼皆有療效。

 

(七)坐功中之注意事項

  在下手的百日之內,行功的層次中是由動而靜的,動到血氣經脈均已暢通,就會有一股自然之力拉你坐下,此時你應問問自己,注意下列事項:

1、頭正嗎?是否百會朝天、頸正直、下頷微收。

2、微笑嗎?這會使你喜從心生、血氣和暢、面部肌肉放鬆,去老紋。

3、眼神內視嗎?因為目為陰陽兩蹻脈交合之所,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

4、合唇扣齒舌舐上顎嗎?這可使任督兩脈之氣通行,周天之要道通達,即謂    搭橋,切勿張口。

5、含胸舒空嗎?在放鬆舒空時,不可兩肩內扣,要脊椎挺直。即含胸拔背之意。

6、垂肩墜肘含掌舒指嗎?兩肩自然下垂,放鬆所有關節。

上身不求過直,手掌合太極或置兩腿,切應自然。

7、鬆腰緊胯嗎?腰鬆立坐同,而胯則異,因肛要隨意提,故胯則緊。

8、收腹提肛嗎?收提兩術要領於入門時講得最細,當含胸時注意腹緊稍收。

9、由單而雙,先練單盤,左右交換,而入雙盤,儘量使兩腳掌朝天,則坐姿妥備再行周天之術。

 

(八)收功

 

龍門宗(派)的收功法與其他門派不同,他派一般在收功時為搓手至熱,然後敷面、拍打全身等,但本門的收功法,除了這些動作之外,在之前還有收歸元、提精補腦的作用;換言之,本門的收功之法,其本身就是另一種「提精補腦」的功法,因此,對於腦部營養的補充,以及延遲頭髮變白方面,有著極大的助益。

收功的方法分為立姿及坐姿兩種:

(一)、立姿:

1、自然站立,兩腳分開約與肩同寬,全身放鬆,兩眼平視,兩手自然下垂。

2、男性將左肘(女性為右肘)沿身前緩緩抬起(手掌向內,內關穴自然劃過神闕穴)而上肩窩,勞宮穴按住右(女性為左)肩穴;接著右手(女性為左手)以同法按住左(女性為右)肩穴。【手的順序,必須依照「男左女右」的自然規則】

3、全身儘量前俯,腰部彈動數次,但要放鬆不可用力,如此可將腰椎鬆開。

4、接著兩手自然下垂,從兩腿「足三里穴」往上拍,直拍至「尾閭」時一手按住不動,另一手移至頭頂按住「百會穴」。

5、此時先「提腎」約三次,然後將按在尾閭的手,沿著脊椎(即循「督脈」之路徑)繼續往上拍,直拍至百會穴按住,在將原來按在百會的手鬆開,移至尾閭處再次往上拍。

【如不將百會穴按住,當另一手沿脊椎往上拍時,炁會沿著脊椎上沖,而由百會穴沖出身外,則原先所煉的炁皆化為烏有,功夫都白費了。】

6、上身抬起,然後才開始搓手、敷面、拍打全身不舒服的部位等動作。

 

(二)、坐姿:

1、仍遵照男左女右的自然法則,先將左(女右)手勞宮穴按在「神闕穴」上,再將右(女左)手勞宮按在左(女右)手外勞宮上,身體儘量前俯,以能貼地為最佳,如此腰椎才容易鬆開。

2、接著按照「立姿」動作 (5、6) 的方式開始操作。

【拍打的目的,為的是要將煉功所培養的元炁逼往頭部,元炁也就是身體的營養分,這樣,腦部所需要的養分才能得到適當的補充,如此才能促進逐漸老化的機能回春,體內黑色素方能回復適量的分泌,則花白的頭髮也才能逐漸返黑。】

 

※        以上內容,主要節錄自來靜師父所著之《北宗氣功》 (丹道文化出版公司)

 

(九) 漱津法、吞津法

 

                            來靜傳授    賴賢宗整理

 

吞津法,是服玉液神水法,服之得法,可免飢渴,一口三咽之,直送入丹田,以濟臟潤身,滋流百脈,煉養身體,化養萬神,進而專修,可得無量壽也 [1] 。單純的狹義的吞津便可收降火之效,亦可殺菌、除口臭、幫助腸胃消化等等 [2] ,如「長生十二段錦」中第二式「嚥津」所說: 「將舌舐上顎,久則津生滿口,便當嚥之;嚥下汨然有聲,使灌溉五藏,降火甚捷,嚥數以多為妙。」 [3] 然行此法舌在口中轉運則自然生津,並能引發氣機,如能藉吞津引導內氣的修行,氣歸丹田,併以周天運轉,或是轉運舌頭同時行本門的九陽明目功 [4] ,則此吞津之法不獨是養生小訣,更可視為丹道修練中一重要功訣,必勤勞行之。

 

吞津、潄津的方法也很簡單,經來靜師傳授,茲紀錄於下,由於吞津、潄津雖是二法,實可謂一法,也可並行小周天功法。潄津法可謂是吞津法之前的發動氣機並吐出濁氣,所以是吞津法的準備,是故在此一併陳述之。

 

訣曰:「上鵲橋,下鵲橋,天應星,地應潮。」上鵲橋簡單來講可以指舌頭下方關竅,潮則初指女性月經來潮,男性精滿。潮來時如何處理?清晨一覺醒來,師叮囑不要再睡,不然就會作夢。

 

     晨起行潄津之法,眼睛還沒睜開,惟意識已清醒,雙手勞宮穴交疊,放在肚臍上,雙腿盤起來;以舌抵上顎,舌頭往左逆時針方向旋轉三十六回,再往右順時針二十四回,口中生濁津,腳一伸起來,起床,第一口是濁津不可吞下,必須吐掉。

 

    之後可做龍字提腎術,再洗臉刷牙開始新的一天。平日可多練上鵲橋旋轉舌頭,這其實也是我們的起丹法之一種。這是發動上丹田的真氣,再將真氣與口水玉液混合以意吞下,從口中吞往神闕,往下至關元再回到命門往上來經大椎、玉枕、泥丸、山根、鼻端而至人中,運轉周天。白天可經常練習,此即吞津法。

 

     如在睡前,可將雙手搓熱,十指交叉置於腦後,雙手之勞宮穴會剛好置於後腦的風府啞門穴,雙腿盤腿,而後舌抵上顎,舌頭往左逆時針方向旋轉三十六回,再往右順時針二十四回,此時口中生津,甜甜的,可分別吞下,如前述小周天一回後,接下來繼續做個幾回。

 

      來靜師特別叮囑,在旋轉舌頭的時候,如果轉過了十八回還未口中生津,則表示你的身體有隱藏的問題了,需多加註意。如果左轉右轉不協調,則表陰陽不調和。

 

    至於行吞津潄津法的時間,來靜師所授為睡前吞津,晨起潄津,簡單易記。書上則記載不一。如 ?養性書? 曰:「每於雞鳴時,擁矜調息,叩齒聚神。良久,神氣既定,方行火候,搬運數十遍,遍覺渾身和暢,血脈自然流通。當此時,華池水生,神氣滿谷,便當大潄嚥下,納入丹田,以補元陽。如果搬運了,就喫平昔補養的藥餌,以兩手摩擦令熱,乃行導引之法,行畢,方可櫛潄盥洗,乃焚香默誦洞神章一遍,消遙步庭,約行百步,待日出功畢,即可食粥,食畢以手捫腹,行二三百部,此養生大略,不可不知。」 [5] 可說是晨起行功,伴隨吞津法。但胎息論則清楚規定了吞津的時間:「凡服食須在半夜子後,瞑目盤坐,面東呵出腹內舊氣兩三口,然後停息,便於鼻內微納清氣數口,舌下有兩穴,下通腎竅,用舌柱顎,存息少時,津液自出,盈盈滿口,徐徐嚥下,自然灌注五臟,此則氣歸丹田矣。如子後丑前不及。寅前為之亦為可。」 [6] 一併在此列出,供修煉者之參考。

 

 

(十) 培靈三式

                                賴復宗紀錄 (2003.5.7), 來靜釜正

壹  功法:

 

端身正坐,手結印,意清淨。閉口,發「嗯」音,配合Do、Re 和Mi 的不同音階而有如下三種修持。

第一型:

(1) Do: 發「嗯」音之時,發出Do之音階,同時意念放在神闕,以神闕為中心,肚子慢慢鼓起來,音低沉。臍中心點(來時路)用力挺出(要訣)。

(2) Re: 發「嗯」音之時,發出Re之音階,同時收縮神闕,提陰蹻,盡一口氣而不間斷地收縮神闕,緩緩行之,綿綿若存。

(3) Mi: 發「嗯」音之時,發出Mi之音階,同時意念放在山根,感受此處之能量與震動,下半身自然放鬆。

以上三種修持,盡一口氣修持一種之後,自然吸氣,再修持下一種功法。以上三種修持,重復行之。

第二型:

(1)    雙掌擦熱,逆耳緊封,中、食兩指,鳴玉鼓36鼓。

2)     Do、Re、Mi三式分煉,音同氣同,意在山根(鼻根)、玉枕(後腦)、泥丸(頭頂百會),上泥丸時,意起孫角(兩耳內)。

三式二型每次煉約20分鐘,早晚空腹各一,萬事順意,百病不侵。

注意:進入疫區,隨時提陰蹻。空腹時勤煉龍字提腎術。

訣曰:

      陰蹻脈上氣濛濛,多少真元在此中;

      採入虛無煉成?,蓬萊萬里路相通。

                                          龍門第十代  長乙山人著

 

貳  說明:

1.「培靈三式」是全真龍門宗祖師丘處機西遊之時,在回疆觀察回民之祈禱與讚歌,將之融合於丹道之吐納,而發明的功法,王來靜師父汲取此功法於四川西康邊區,回台後印證其奧妙,特加弘揚。

2. 來靜《龍門丹訣》:

回疆地區內丹兩派【吐氣派與納氣派】中的記載,已有實驗證明,以吐納方法,通過其要領,使自主神經系統可調整內臟功能,即呼吸時主要作用,在使副交感神經興奮後,影響其支配的內臟功能。根據不同的病情,來選擇適當相應的吐納方法,是氣功療病學中的重要內容。來靜在一九九三年秋,與表弟青松旅遊西康日記中,有此記述,在風沙到來時,作深度吐納功。故我「吐納口訣」之來源,就是歸納了他們的煉功要領,加以易學【易經】內涵所悟出的口訣。」

3. 以上三種修持為培靈三式的初階修持法。以上三種修持分別具有培養元氣於神闕,提昇元氣於子午,開發靈性於山根與祖竅之功能。

4. 以上三種修持也特別具有增強增強免疫力,活化身體機能,增強肺部氣感,去頭風等等功能。

5. 全真龍門宗的吐納口訣: 「吐盡靜,納實拭,九淺一深,運顛倒乾坤。」

「意三田,念心數,六進三存,守五龍捧聖。」

6.《莊子?刻意篇》雲:「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嵇康?養生論》雲:「又呼吸吐納,服食養生,使形神相親,表裡俱濟也。」《素問?上古天真記》雲:「呼吸精氣」,《漢書?王吉傳》雲: 「吸新吐故以煉臟」。以上所引各條足見吐納的傳統是源遠流長。

 

參  心得:

1. 以上三種修持為培靈三式的初階修持法 (培靈三式的第一式)。依我之修持經驗,以上三種修持中的第一種 (Do音) 可以培養元氣於神闕,開發臍輪,類似於佛教密宗之寶瓶氣之修法。第二種 (Re音) 提昇元氣於子午,也就是將前所培養出來的神闕之元氣,內運於子午中脈,尤其是由神闕到十二重樓一線有善妙之震動,此段修持必須「意三田」而用微意守中線,類似於佛教密宗之寶瓶氣之後段修法,觀想氣匯入中脈。第三種 (Mi音) 山根震動,具有增強靈性於祖竅之功能,可以開發眉心輪,去除頭部的沉悶與散亂,甚至於震動祖竅,凝聚智慧氣,進而展現性光。

2. 龍門宗第十一代傳人趙避塵 (千峰老人) 著《性命法訣明指》為全真龍門的重要典籍,其第五章「採外藥訣」雲:「採外藥有形無相,督脈開舌接任督,巽風坤火闔闢轉,六侯橐籥轉崑崙」,此訣可資運用而為「培靈三式」之內景與功理之解釋,將其解釋參照我個人之修持經驗,略述如下。《性命法訣明指》解釋這裡所說的「六侯」為「巽風、橐籥、闔闢」。分別解釋如下。

3.首先,「巽風」指的是「鼻內一吸氣為進,先天真陽之氣一升。鼻內一呼氣為退,先天真陽之氣一降,是為巽風」 。所以,三種修持中的第一種 (Do音) 之時,閉口發嗯音,鼻內一呼氣為退,先天真陽之氣則降至神闕,鼓動巽風元氣於神闕。

4. 復次,《性命法訣明指》解釋這裡的「橐籥、闔闢」說:

「橐籥乃內裡消息,無精氣時,渺茫難尋所在,待真氣機發動,而橐籥之消息即現。橐在上而籥在下,相距八寸四分,上性下命之處。當吸進後天氣之際,則先天氣升,所謂外氣從外入而降,先天氣從內出而生,謂之闔。斯時百脈俱開,下之命與上之性鄉合,是謂橐。當呼氣之際,鼻吸之氣呼,則先天之氣降,所謂外面之氣呼而升,而內裡真氣降,謂之闢,百脈俱開,上之性與下之命相合,是謂之籥」,這裡解釋「橐籥、闔闢」是同一個動作的不同側面的觀察,其實就是王重陽祖師的「四個呼吸」,確為北宗心法,在開關點竅之後,以後天呼吸的降升來推動先天氣的升降,而和習見的督脈升而任脈降的以意導氣有所不同。這裡所說的「橐籥、闔闢」是對龜鶴二型功的吐納原理的解釋,也可運用到「培靈三式」之內景與功理之解釋,但是因為「培靈三式」是長吐氣,所以呼氣之時的「當呼氣之際,鼻吸之氣呼,則先天之氣降,所謂外面之氣呼而升,而內裡真氣降,謂之闢,百脈俱開,上之性與下之命相合,是謂之闢」的情況是重點所在,而吸氣的闔與橐則在此不明顯。所以,三種修持中的第二種 (Re音) 之時,修煉者可逐漸感到在吐氣發嗯字Re音,感受到在上性下命之處的內氣的提昇,此處之「上性下命」對初修者是指內氣源源不斷由神闕匯入中脈,直至心下橫隔膜處。對於久修者,或者是修煉第三種(Mi音),「上性下命」則是內氣由尾閭上升至泥丸。

5. 最後,關於三種修持中的第三種 (Mi音),可參閱《性命法訣明指》 的<法輪自轉>所說的「吸腫呼蒂」:「這蒂之頭在山根,即是在祖竅內,下通生死竅。一呼蒂處,至後腦海,其後天氣,由泥丸宮,下降通上鵲橋,玄膺穴,十二重樓,至絳宮,下降真氣穴,至生死竅,此為後天一呼蒂之處……後天氣一點一點下降至生死竅。先天氣,由乾頂一度一度下降至坤處」。所以,三種修持中的第三種 (Mi音) 之時,修煉者意念輕輕放在山根,發嗯字Mi音而震動之 (呼蒂之處),可去除頭部的煩悶,神清氣爽。此時,雖不刻意導引,而先天氣自然而然由祖竅下降至陰蹻,使性命相合,身體得到先天氣得滋養,性靈得到智慧氣的提升。甚至此時在不知不覺中,修煉者的內氣與性光由祖竅一點一點穿越泥丸,直至玉枕,開發靈性。此後之功法則有待於「培靈三式」的第三型。

 

廣傳各界,功德無量。

 

 

後記: 「培靈三式」又名「龍吟功」,以其所發出的聲音似龍吟而得名,是吐納的一種。2003年春,全民抗SARS期間, 於台北市丹道文化研究會功法體驗營講釋。賴賢宗記。

 




[1] 蕭天石,《道海玄微》,台北,自由出版社,第341頁。

[2] 恭鑑老人著,《中國神功─丹頂道功》,第299頁,台北:金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73。

[3] 蕭天石《道海玄微》,第463頁。

[4] 可參蕭天石《道海玄微》,第451頁。長生耐老小周天法,詳細記錄了潄津吞津與周天運轉之法。另其中「…雙目隨舌轉運,舌抵上顎,靜心數息三百六十周天畢,待神水滿,潄精數遍,用四字訣。…」雙目隨舌運轉一句,似可以和本門之九陽明目功交相參照練習,用四字訣一句,似可和噓呵呼泗吹噫互相發明。。

[5] 蕭天石,《道海玄微》,第341頁。

[6] 蕭天石,《道海玄微》,第342頁。

   

推薦閱讀:

常玉:我生命中一無所有,我只是個畫家。
世上無難事,只怕學建築。做不了建築師,他也要把建築畫出來
尼采與酒神藝術
胡笳十八拍
零基礎學繪畫-PS畫《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白淺上神》

TAG:藝術 | 哲學 | 宗教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