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和死亡說再見76:足三里

足三里

 

2010年6月21日

足三里又名下陵,為胃的下合穴,胃經的合穴,之所以稱它足三里,一是因為此穴位於膝下3寸;二是因為此穴統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諸症。「里」字含寬廣之意,古代「井田制」九百畝為一方里,故以足三里寓其治病範圍廣泛。其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歷代醫籍對足三里這個穴位都十分重視,《靈樞》中寫道:「邪在脾胃……皆調與足三里。」《四總穴》歌曰:「肚腹三里留。」《千金翼》認為足三里「主腹中寒,脹滿,腹中雷鳴,氣上沖胸,喘不能久立…胸腹中瘀血,小腹脹…傷寒熱不已,熱病汗不出…口苦壯熱…喉痹不能言…胃氣不足,…腳氣」。《針灸聚英》又雲其「主胃中寒…大便不通,心悶不已,卒心痛…水氣盅毒…目不明,產婦血暈,不省人事」。華佗用足三里療「五勞羸瘦,七傷虛乏」。南北朝時劉宋醫家秦承祖雲其「諸病皆治」。足見足三里穴祛病保健功能廣泛。

一、艾灸足三里保健的應用

     唐代王燾在其所編著的《外台秘要》中如是說:「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則令人氣上眼暗,以三里下氣。」楊繼洲在《針灸大成》一書中提到:「一論中風,但未中風時,一兩月前,或三四個月前,不時足脛上發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將中風之候也,便宜灸三里,絕骨四處,各三壯。」提出發現中風先兆,可以艾灸足三里和絕骨進行保健預防。日本古人有「莫與沒有灸足三里的人在一起旅行」一說,芭蕉翁在旅行日記一開始就寫道:「在和道神打招呼的時候,手裡沒有拿什麼,裹著破爛的腿袴,扣著笠帽的帶子,心裡卻想著先去灸一灸足三里,比觀賞松島之月還要重要。」中國民間甚至流傳「灸一次足三里等於補一隻老母雞」的說法。而俗語「若要安,三里常不幹」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如果想要身體安康,就要使足三里常常保持濕潤的狀態,其實就是在足三里行化膿灸的意思。

二、艾灸足三里保健的作用機理 

艾灸足三里用於防病保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早已為歷代醫家所認同。在五行學說中,胃屬土,胃經上的足三里是土經中的土穴,尤善健脾和胃。凡胃腸道疾病,不論虛實寒熱之證,都可針灸足三里調治。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賴之充養。所以,調補脾胃重穴足三里可以補益氣血,扶正培元,達到保健防病、強身健體的目的。

     艾灸調整人體的機能具有整體性,通過溫熱刺激足三里,促進氣血運行,起到散寒驅邪、止痛、化瘀消腫的作用,並能健脾補胃,增強正氣的抗邪抗病能力,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發揮其防病強身、延年益壽的作用。

    現代醫學實驗研究表明,灸足三里能提高紅細胞免疫功能,而且效果與艾灸的時間有一定的關係。也有學者發現,艾灸足三里能明顯提高IgA的水平。另外發現艾灸足三里兩個月後,灸後空腹血清中上皮生長因子(EGF)的含量有明顯增高,表明保健灸能調節機體EGF的合成與釋放,因而有益於機體的新陳代謝,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灸足三里,能有效改善血液的流變性,對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預防作用,還能同步調整老年人血中的高銅與低鋅,老年腎虛患者的 RC3b及 RIC百分率均顯著提高。

三、艾灸足三里保健的操作及配穴

      一般進行溫和灸,操作時將艾條一端點燃,對準足三里,約距0.5-1.0寸左右進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即可,一般每側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稍呈紅暈為度,隔日施灸一次,一個月十餘次左右。老年人可於每日臨睡前30分鐘左右施灸。還有一種方法是化膿灸,每天灸足三里穴一次,灸時採用艾條,一次約15分鐘或更長時間。穴位處出現小水泡後停止艾灸,並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待水泡自行吸收。在應用化膿灸時應嚴格消毒,以防止感染。

在灸足三里的同時,可以有選擇的配伍一些穴位,以便達到更理想的效果。一般強壯灸可以配伍關元,腎俞;消化系統加灸脾俞、胃俞、中脘;神經系統配伍大椎、身柱、腎俞;呼吸系統可配伍肺俞、身柱、風門。心血管系統:高血壓可加風門、曲池、陽陵泉;冠心病配伍身柱、郄門、三陰交、膻中。泌尿生殖系統加腎俞、關元、三陰交。

註:文中出現錯字、掉字、錯詞、詞不達意,語句不通等等語病問題,萬望閱者見諒!!!

敬請專業人士指正、指導,將不勝感激,您不但幫助了本博客,更是幫助了更多的病人!在此,鞠躬敬謝!!!

 

天地虛懷來自:

和死亡說再見76:危重冠心病康復日記!_大愛站樁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3d76a90100opun.html


推薦閱讀:

怎樣接受親人的離去?
實現了向死而生後,你覺得自己成功嗎?
你一直不願承認的是你一直在追尋死亡丨影片推薦《身後事》
如果輪迴是真實的,那佛為什麼要讓人失去前世記憶?
她逼死前夫勒索1000萬?過程竟然是這樣的...

TAG: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