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大生態醫學理論中所滲透出的易學思想

管窺大生態醫學理論中所滲透出的易學思想

發布時間:2009-12-31  點擊次數:33

--------------------------------------------------------------------------------

 

 

陶功定教授所著的《〈黃帝內經〉告訴了我們什麼》通過對《黃帝內經》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入挖掘, 找到了生態醫學的源頭。依據其豐富的生態醫學思想, 結合現代醫學以及整個科學領域進步所取得的成就及暴露出的問題, 構建起一種全新的醫學模式—大生態醫學模式。其中有關《周易》的精闢論述引起了筆者濃厚的興趣, 通過認真研讀, 並結合自身研究方向, 試圖對此方面內容進一步闡發。

 

1  從大生態醫學模式的產生說起

 

早些年, 學者們曾經圍繞揭示「生物醫學模式」的片面性, 強調心理和社會因素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 積極促進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上述工作美中不足的是: 人類疾病譜已經發生顯著變化, 傳染病不再對人類生命健康構成主要威脅的宣傳有點絕對化。通過抗擊「非典」,及後「非典」時代, 禽流感的到來, 人們不僅深切感受到新的傳染病對人類生命健康的嚴重危害, 而且深刻認識到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已成為危害人類生命健康與制約未來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因素。今後, 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超越「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而包含人與生存環境關係的一種嶄新醫學模式。

 

陶功定教授提出「大生態」這個概念, 不僅包容了為人類提供基本生存需要和發展可能而又受到人類干預的生物意義上的自然存在狀態, 和人類賴以社會活動的社會存在狀態, 也包含了並未引起人們足夠重視的微生態, 是人的外環境生態和內環境生態的總和。他指出: 「健康是人的身體和精神心理狀態與生存環境的和諧適應」,「優化人類生存環境是醫學最廣義的、也是最首要的任務」,「醫學應當是以改善人類生存狀態為根本目的的綜合科學和

 

實踐體系, 是關於優化人類生存的學問」 。

 

大生態醫學理論實際應用中, 把人類置於一個大生態系統之中, 認為人作為大生態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必然要與其他系統發生關係, 而這種關係是否和諧是判斷健康與疾病的標誌。而這一點, 運用《黃帝內經》中的運氣學說可以很有力地證明其可行性。

 

試舉一例: 1954 年, 河北乙腦大流行, 當時名中醫郭可明用蒼朮白虎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54 年是甲午年, 少陰君火司天, 陽明燥金在泉,總體而言, 燥熱較盛, 用清陽明燥熱的白虎湯加苦溫燥濕的蒼朮與運氣相符, 故效佳。到了1955 年,該病蔓延至北京, 有人照搬原方治病, 效果不理想, 蒲輔周提出用神術散又一次顯示出神奇的療效。1955 年是乙未年, 太陰濕土司天, 太陽寒水在泉, 氣運以寒濕為主, 用白虎湯明顯不合適, 而用溫宣除濕的神術散正應病機。中醫治病因時、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則在這裡得到了真正的體現。當然在根本上, 運氣學說是《周易》象數思維的體現, 而這種思路又完全符合大生態醫學理論的原則。

 

2  「天人合一」是《易經》思維的基本方法

 

大生態醫學理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是易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也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這些年來, 學界談論甚多, 在一定範圍內, 它已經被作為易學甚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概念。此一思想的發明者可以歸於董仲舒: 「天亦有喜怒之氣, 哀樂之心, 與人相副。以類合之, 天人一也」 (《春秋繁露·陰陽義》) 。「天人一」的「一」, 是「一類」的意思。因為在董仲舒生活的年代, 由於自然科學新的發現,

 

人們知道, 物與物在不接觸的情況下是可以發生感應的。比如磁石可以吸鐵, 琴弦可以共振等等。人們認為, 感應的發生, 是由「氣」在做著它們的中介。同時人們還發現, 以氣為中介的感應, 是有條件的。比如磁石可以吸鐵, 但不能吸銅; 琴弦的共振, 也是宮弦和宮弦共振, 商弦和商弦共振。如同牛鳴牛應、馬鳴馬應一樣。於是得出結論: 只有同類的事物可以互相感應。董仲舒為了論證天人可以感應, 首先需要論證天與人同類, 叫做「天人相

 

副」。即, 人是天的副本。比如: 天有日月, 人有雙目; 天有四季, 人有四肢; 天有陰晴雨雪, 人有喜怒哀樂。如此等等。類似的思想發展到宋代, 就出現了明確的「天人合一」說。周敦頤的《太極圖說》, 邵雍的先天圖, 都是講述天人合一思想的代表作。人的本性是天所賦予的, 人世的秩序是天的秩序的副本。

 

《周易·象傳》曰: 「終則有始, 天行也。」天行即天道, 即自然規律。張景岳說: 「天行之道,以六為節」 (《類經附翼·醫易義》) 。人和自然息息相關, 天人合一, 在人亦顯出此種節律, 醫易同源, 同此變化也。《周易·繫辭》曰: 「仰以觀於天文, 俯以察於地理, 故知幽明之故。」古人通過「仰觀俯察」的方法來尋求自然界的本源, 從而得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然後又由陰陽的相推相蕩產生了四季氣候的節律性變化。古人已經認識到自然界發展變化的規律性, 並用陰陽的多少來表述其規律的變化。人與自然息息相關, 自然界的變化直接影響到人的生理病理變化。近年來大量資料報道證明, 人的發病、痊癒和死亡與自然界的陰陽消長具有相關性。

 

《傷寒論·自序》雲: 「夫天布五行, 以運萬類, 人稟五常, 以有五臟, 經絡府俞, 陰陽會通;玄冥幽微, 變化難極。」表達了「天人合一」是仲景立論的思想。《傷寒論》在客觀記述病象的傳經特徵的同時, 還以「七日來複」為據, 判斷六經病的轉歸。復卦、震卦、蠱卦、巽卦、既濟卦的卦辭、爻辭中記述了陰陽變化有一個「七日來複」的小周期,《象傳》稱此為「天行也」。在人體上, 也可發現類似規律, 婦女行經期約為七日左右, 急性炎症經變質、滲出、增生到癒合的時間也在七天前後, 這是由「近取諸身」而認識到的《易》「數」。

 

「天人合一」思想是解讀《周易》的基本思想,「天人合一」也成為解讀古代其他經典的基本思想。到今天, 「天人合一」又成為中國古代所有思想的核心, 並在相當大的範圍內被賦予了人與自然和諧、保護環境, 可持續發展等等更新的意義。

 

3  《周易》對中醫的影響

 

《〈黃帝內經〉告訴了我們什麼》非常重視《周易》對中醫基礎理論構建的重大影響。易理對中醫學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張景岳在《類經附翼·醫易義》中說: 「天地之道, 以陰陽二氣而造化萬物; 人生之理, 以陰陽二氣而長養百骸。易者易也, 具陰陽動靜之妙; 醫者, 意也,合陰陽消長之機」。孫真人有言: 「不知易, 不足以言太醫」。張景岳在《類經附翼·醫易義》中指出:「是以易之為書, 一言一字, 皆藏醫學指南; 一象

 

一爻, 咸寓尊生之心鑒。??雖不言醫而義盡其中矣」。

 

陶功定教授說: 「《周易》這種平衡論思想滲透於《黃帝內經》, 促進了其整體平衡運動觀的發展。可以說, 《內經》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在醫學實踐整體運動中貫穿平衡論思想。」「生態醫學思想是貫穿《黃帝內經》的主線。[2 ] 」而《周易》是構建《黃帝內經》的理論基石, 也是從《黃帝內經》發展出來的。其他諸如: 《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等代表性經典著作的理論標尺。《周易》直接影響並指導著中醫的理論和實踐活動, 以

 

《周易》作為出發點、突破口可進一步闡明大生態醫學思想。

 

4  結語

 

大生態醫學模式已逐漸顯露出他的先進性、合理性及其對未來醫學發展方向的指導作用, 他所迸發出的易學智慧使得傳統中醫在接受現代科學文化的砥礪衝擊後, 呈現出新的生命力。

 

 

 

 

事業加盟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隱私保護 友情鏈接 神農招聘

北京總部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6號華亭A座24B

電話:86-10-82840928 傳真:86-10-82842046-123 

神農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北京合眾建站網

 

--文章來自北京合眾建站網(www.bjhznet.cn):http://www.shennonggroup.cc/ismedicine/shownews.asp?ID=425&BigClassName=%C9%FA%CC%AC%D2%BD%D1%A7%C0%ED%C2%DB%D1%D0%BE%BF


推薦閱讀:

報恩思想的現代意義
《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第21講:本願不虛,稱名必生──善導大師「本願四十八字釋」之文
吾鄉
階級鬥爭思想的萌芽——毛澤東
法政思想也該出場了

TAG:醫學 | 思想 | 生態 | 理論 | 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