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的起源

五行學說的起源,一般認為是從「五方說」和「五材說」等演化而來。「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是人類生活和生產勞動所必須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質。五行中每一行代表一種功能屬性,它們之間具有生克和制化的關係,通過這些相互作用的關係,五行整體獲得動態平衡,從而維持生物的生存和發展。

  中醫學應用五行學說來認識人體局部、局部與整體、體表與內髒的有機聯繫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的關係。五行學說貫穿中醫學的各個方面,用以說明人體的生理病理,並指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成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及其運動變化。五行中的「五」,即是指五種物質,「行」是指五種物質的運動和變化。

  

  (一) 五行的特性

  1、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是指樹木的枝條具有生長、柔和、能曲又能直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凡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的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木。

  2、火的特性 「火曰炎上」。「炎」,是焚燒,熱烈之義;「上」,是上升。「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向上的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

  3、土的特性 「土爰稼穡」。「爰」,通「曰」;「稼」,即種植穀物;「穡」即收穫穀物。「稼穡」,泛指人類種植和收穫穀物的農事活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

  4、金的特性 「金曰從革」。「從」,由也,說明金的來源;「革」,即變革,即說明金是通過變革而產生的。因而引申為具有沉降、肅殺、收斂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

  5、水的特性 「水曰潤下」。「潤」,即潮濕、滋潤、濡潤;「下」即向下,下行。「潤下」,是指水滋潤下行的特點。故引申為凡具有滋潤、下行、寒涼、閉藏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水。

 取象比類:日出東方,與木相似;

      南方炎熱,與火相似;

      中原肥沃,與土相似;

      日落於西,與金相似;

      北方寒冷,與水相似.

(二)對事物的五行歸類

  

五行自 然 界人 體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氣五方五季五臟五腑五官形體情志五聲變動木角酸青生風東春肝膽目筋怒呼握火微苦赤長暑南夏心小腸舌脈喜笑憂土宮甘黃化濕中長夏脾胃口肉思歌噦金商辛白收燥西秋肺大腸鼻皮悲哭咳水羽咸黑藏寒北冬腎膀胱耳骨恐呻栗

  (三)五行的相互關係

五行的相互關係,最基本的是相生與相剋關係。相生(母子關係) :就是五行中的某一種物質對另一種物質的資生、助長和促進的關係,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水生木。(

六微旨大論:君火之右, 退行一步, 相火治之;

      復行一步, 土氣治之; 復行一步,

      金氣治之; 復行一步, 水氣治之;

      復行一步, 木氣治之; 復行一步, 君火治之.

相剋(相勝關係):就是五行中的某一行對另一行的剋制、制約的關係,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能克土,而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從而使木不亢不衰,故滋養火,使火正常生化.

《寶命全形論》: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

        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

        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

        金勝木,水勝火,木勝土,火勝金, 土勝水

  相生與相剋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之間的基本關係,每一行都受到另一行的資生、助長,又受到另一行的剋制、制約。

五行之間的相乘和相侮,均為五行之間生克制化關係遭到破壞後出現的異常相剋現象,兩者皆可由五行中任何一行的「太過」或「不及」而引起。相乘是按五行之間遞相克制的次序出現,相侮則是逆著五行相剋的次序而出現的反克現象。相乘、相侮可同時出現。

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五行相乘:(乘,凌也,即欺侮. 某行對所勝行的過度克制. )

1)太過:如木氣過盛--木乘土.

2)不及:如土氣不足--土虛木乘.

相剋:生理現象 相乘:病理現象

相乘:即相剋太過.產生原因有:

1)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襲者乘其虛而凌其弱.如土不足,則木乘土.

2)乘襲者亢極,不受其它制約,強襲應制之行如木氣亢極,不受金制,強力制土,使土氣

受損.

五行相侮:(侮,即欺凌.某行對所不勝一行的反向克制(反侮) )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1)太過:某行過強,反向克制原來克它的行. 如木反侮金.

2)不及:某行過弱,受所勝行的反克. 如土侮木.

《六節藏象論》: 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

《五運行大論》: 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

以火為例

 乘所勝:火氣太過,過分克金.

 侮所不勝: 火氣太過, 反過來侮克己之水.

 所不勝乘之: 火氣不及,則水來乘火.

 己所勝輕而侮之:火氣不及, 金要反過來侮火.

 所生受病:火氣不及,受火所生的土也要發生病變.

 凡由太過,不及引起的對"己所勝"的過度克制,稱為"勝氣".

《至真要大論》: 有勝之氣,其必來複也".即勝氣必然招致一種相反的力量,將其壓抑下去,稱為"復氣".

《五常政大論》:不恆其德, 則所勝來複,政恆其理,則所勝同化.德,指五行正常的功能屬性. 五行中如出現太過而乘襲己所勝者,勝己者必來報復,使之平復.當太過之氣恢復正常,所勝者與被勝者就會協調而同化.

《氣交變大論》: 勝負盛衰不能相多也,往來小大不能相過也,用之升降不能相無也,各從其動而復之耳.

《五常政大論》: 微者復微, 甚者復甚,氣之常也. 即報復的輕重,由過度克伐的大小而定.勝氣重, 復氣也重;勝氣輕,復氣也輕,這是五行運動的一條法則.《氣交變大論》雲:五運之政,猶權衡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化者應之,變者復之.此生長化成收藏之理,氣之常也.勝復調節的意義是恢復平衡.

  火氣太過,過分克金,則金氣偏衰不能制木,引起木氣偏勝而加劇克土,土氣受制則減弱克水之力,於是水便旺盛,將太過的火氣克伐下去,使恢復正常.

  火氣不足,將受到水的過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起金氣偏盛. 金氣盛則加強制木,使木衰無以制土,從而引發土氣勝以制水.水衰則制火力量減弱,使不足的火氣得以恢復.

五行包括兩套自行調節機制,一為正常的相生相勝,一為反常的勝之與復.

五行母子相及:即連累

母病及子: 如水不足,無力生木,則木 乾枯.結果水竭木枯,母子俱衰.

子病及母: 如火太旺,導致木不足;木 不足則生火無力,火勢亦衰 .結果是子耗母太過,母子皆不足.

1、相生關係傳變:

  母病及子(水不涵木)

  子病犯母(即子盜母氣,如心火旺導致肝火旺).

2、乘侮關係傳變:

1)相乘傳變––相剋太過,如木亢乘土.

2)相侮傳變––反克為害,如木火刑金.

五行的制化 (制:制約,克制   化:化生,變化 )

  五行系統在正常狀態下,通過相生相剋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調節作用,叫做制化調節.

這種調節是雙向的,保證了人體的協調平衡和自然的生態平衡. 根據五行學說,單從某一行,或僅認識某二行之間的關係是不夠的.必須全面研究事物包括的五個方面及其相互關係,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和運動規律.它體現了從事物內部的結構關係及其整體上把握事物的思想.

  中醫認為:凡具有相同五行結構的不同事物之間,會發生相通的聯繫.如《至真要大論》:五味入胃------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 既不同行,又不同類的事物,也會發生相生相剋的關係.如《藏氣法時論》: 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 即:

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其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以勝相加:如風淫傷脾,火淫傷肺.

  至其所生而愈: 如肝病可愈於夏,因木生火.

  至其所不勝而甚: 如肝病可甚於秋,因金克木.

  至其於所生而持: 如肝病可穩定於冬, 因水生木.

  自得其位而起: 如肝病可漸愈於春, 因木氣自旺.

  

  (一)自然界與五行

  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可歸納五行。如:

春季春風盛行,萬物萌生,與木性相同;

夏季氣候炎熱,如同播火,萬物茂盛,與火性相類;

長夏之時,暑熱多濕,正是萬物果食生長的時期,與土性相應;

秋季秋風蕭瑟,萬物凋蔽,與金性相似;

冬季冷氣襲人,冰封大地,萬物蜇藏與水性相合。

  (二)人體與五行

  人體是以五臟為核心的統一整體,五臟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分別具有與木、火、土、金、水五行相似的屬性。

木具有生長升發、舒暢條達的特性,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通氣血、調暢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屬木。火具有溫熱向上的特性,心陽 具有溫煦之功,故以心屬火。

  至於其中相互生克乘侮的關係,主要是五臟之間的相互影響,如腎主藏精,肝主藏血,腎精可以化生肝血,即腎水滋養肝木;脾主運化水谷化生氣血,以充養肺臟,布敷周身,以培土生金。人體臟腑之間協調平衡,就是通過五行機制達到的。

  (三)天人相應與五行

  天人相應的關係就是人體與自然界之間的五行相通關係,即「同氣相求」。就四時來講,春屬木,肝也屬木,所以春季木氣升發,肝的生理功能就較旺盛,一些慢性肝病在春季容易緩解;從精神養生角度來講,應宜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充滿信心,而應避免過怒、憂愁,以免損害肝的疏通、條達功能。總之四時季節與五臟生理功能是相應的,要順應四時的更替而調養五臟,防範於未然。

  還有,大自然為人類提供的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味與五臟之氣相合。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甘,肺喜辛,腎喜咸;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但如五味不均,偏嗜太過,可引起臟腑氣血失和,帶來各種疾病。如過食鹹味會引起心血管疾病;過食苦味,會耗傷肺津以致皮膚枯槁,毛髮脫落等。

  (四)五行學說指導醫學應用

  五行關係對治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如土生金,脾屬土,肺屬金,對於慢性虛弱性肺系疾病,可以採用補益脾氣的方法達到滋養肺金的目的,即培土生金法;水生木,腎屬水,肝屬木,肝血不足時可採用滋補腎陰的方法達到滋養肝木,即滋水涵木法等。

  綜上所述,五行學說著重以「五」為基數來闡釋事物之間生克制化的相互關係,在醫學領域中非常強調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綜合運用,兩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而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是無限極中草藥保健品配伍規律的重要指導思想。

四.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一) 說明五髒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關係

1 說明生理功能:

  肝:疏通氣血,調暢情志(木性生長,升發,喜條達).

  心:心陽溫煦,血得熱則行(火性溫熱).

  脾:運化水谷,化生精微,氣血生化之源(土生萬物).

  肺:肅降(金性清肅收斂).

  腎:藏精,主水(水性滋潤,下行,閉藏).

五臟

肝 東方 風 木 酸 筋 目

心 南方 熱 火 苦 脈 舌

脾 中央 濕 土 甘 肉 口

肺 西方 燥 金 辛 皮毛 鼻

腎 北方 寒 水 咸 骨 耳

2 說明五臟之間的相互關係

1)相生:木生火: 肝藏血以濟心.

    火生土: 心陽溫煦脾土以助運化.

    土生金: 脾氣散精,上歸於肺.

    金生水: 肺氣清肅下行,通調水道以助腎水.

    水生木:腎藏精以滋養肝血.

2)相剋:木克土:肝木條達則疏泄脾的壅滯.

    火克金:心火溫煦有助肺氣宣發.

    土克水:脾運水濕可助防腎水泛濫.

    金克木:肺氣清肅下行可抑肝氣過度升發.

    水克火:腎水滋潤以制約心火.

相生 + 相剋 = 制化

(二) 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

1 相生關係的傳變:

1)母病及子:

   腎病及肝,水不涵木--腎水不足,不能涵養肝木,形成肝腎陰虛,肝陽上亢.

2)子病及母:

   心血不足,累及肝血虧--心肝血虛.

   心火旺盛,引動肝火--心肝火旺.

2 相剋關係的傳變:

1) 相乘:(1)一臟過盛,過分克伐被克之臟.如木旺乘土,即肝氣過旺,影響脾的運化.

    (2)一臟過弱,不能耐受克制,因而出現克伐太過,如土虛木乘.

2)相侮::(1)太過:暴怒而致肝火亢盛,對肺反向克制--木火刑金.

    (2)不及:脾土虛衰,不能制約腎水,出現全身浮腫--土虛水侮.

母病及子,病情較輕;

子病及母,病情較重.

相乘傳變,病情較重;

相侮傳變,病情較輕.

(三)用於疾病的診斷

1 指導四診:

   面青,喜酸,脈弦----肝病.

   面赤,口苦,脈洪數----心火亢盛.

   脾虛病人的面色青, 為木乘土.

   心病病人的面色黑, 為水乘火.

2 推斷病情

1)主色(五臟本色)勝客色(應時之色),病為逆. 客色勝主色,病為順.

2) 色脈相符為順,色脈不相符為逆.

(四)用於疾病的治療

1 指導臟腑用藥

   青色,酸味的葯入肝,如山茱萸味酸入肝,補肝.

   赤色,苦味的葯入心,如硃砂色赤入心,鎮心安神;黃連味苦入心,瀉心火.

   黃色,甜味的葯入脾,如白朮色黃味甘,補脾氣.

   白色,辛味的葯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清肺熱.

   黑色,鹹味的葯入腎,如生地色黑,滋養腎陰.

2 控制疾病傳變:

   見肝之病,知當傳脾,當先實脾.

3 確定治則,治法:

1)根據相生規律

  (1)確定治則:

     補母:如肝陰不足可補腎.

     瀉子:如肝火盛可瀉心火.

  (2) 確定治法:

     如滋水涵木--滋腎陰以養肝陰.

     益火補土--溫腎陽以補脾陽.

     培土生金--通過健脾來補肺氣

     金水相生--補肺(或腎)陰以滋腎陰(或肺).

2)根據相剋規律

  (1)確定治則:

     抑強:用於太過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木旺乘土:治宜疏肝.

                     土壅木郁(土氣太過侮木):治宜運脾.

     扶弱:用於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如土虛木乘(賊):脾胃太虛,引起肝脾不和.

                     土虛水侮:脾胃太虛,引起腎水反克.

  (2)確定治法:

     抑木平土:即疏肝健脾,用於木旺乘土或土虛木乘.

     培土製水:用於脾虛不運,水濕泛濫的水腫脹滿.

     佐金平木:用於肺虛無力制肝而肝旺者.

     瀉南補北:即瀉心火,補腎水.用於腎陰不足,心火偏旺.

精神療法:

怒傷肝,悲(肺金)勝怒;

喜傷心,恐(腎水)勝喜;

思傷脾,怒(肝木)勝思;

憂傷肺,喜(心火)勝憂;

恐傷腎,思(脾土)勝恐.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過農曆生日?
四柱課堂:第22章 五行學說(2)
生克乘侮
想像的種子之興衰五行
生肖是按陰曆還是陽曆來算?

TAG:起源 | 五行學說 | 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