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舞內功解秘:尾骨與站姿的關係》

2018 WDSF 摩登舞錦標賽

《國標舞內功解秘:尾骨與站姿的關係》(上)

          要了解運動必須了解人體生理結構, 尾閭是人類唯一聯繫大腦中樞神經及連接脊柱和副交感神經的骨塊,能透過此執行大腦反應的訊息,掌菅人體各相關組織(腰部、大腿及腳的肌肉收縮),尾閭(骶骨)又是人體脊柱的核心組成,所以尾骨要中正,否則脊柱先受其影響。 盆骨由骶骨和雙側骼、坐骨、恥骨連結組成,承接脊柱的重力,骨盆成為支持脊柱身軀的『』底坐『』,是上身力量的轉移中心,同時又可抵消上身所有的力(內力、外力),上體重力通過經腰椎椎傳至(骼關節),循經骨盆、髖關節以及下肢………最後傳至腳掌及地面。 尾閭有如一個倒吊三角形錐體,位於盆骨上,上方連結脊柱,下方連接腿骨,上半身重量透過骨盆將上面軀體的重量傳至重心腳足底,作用在於抵消及平衡不同方向的力故稱《骶骨》。 位於人休驅干中心的肌內群統稱為核心肌群。背面:(多裂肌、豎脊肌、腰方肌、臀屈肌)。正面:(暖橫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骼腰肌……)。核心肌群功能,穩固重心,透過脊柱週邊的副交感神經,刺激相關的肌肉群的收縮反應,然後牽動相關骨路及關節的活動

《國標舞內功解秘:尾骨與站姿的關係》(下)

         脊柱與尾閭骨完全處於中正位置,刞動態是處於『』靜態平衡『』。運動的產生是處於不平衡狀態才會產生的,如果,我們按照平時的站立處在絕對平衡狀態下,當我們移動身體時,必然要花更多的力才可以打破平衡,而在進程中為了保持平衡,同樣也要多花些力。 為此,有什麼辦法呢?在運動時的預動,讓身體站在骨盆的外側,這樣,一方面大腿骨不會頂著骨盆,另外,使身體處於一個平衡與不平衡之間的臨界點,我們起動時也就會少出點力。我們觀察拉丁舞冠軍東尼本、沃森的站姿與移動,觀察摩登舞冠軍亞魯納斯華爾茲、狐步舞的起動,從他們的站姿到動作都可以得到了解。 假使我們站在盆骨外側.會有一個好處,身體的重量很容易通過大腿外側到達地面。在舞蹈中,實際上盆骨與大腿的銜接點是非常講究的,按陰陽學說來說:大腿外側及前面屬陽,主管向下;大腿內側及後面屬陰,主管向上。能站在盆骨外側,身體重量很客易就落到地面。遺反此原則,人體的重心就難以整個到達地面。 只有充分理解這些,你的舞蹈才會跳得好,你打的太極才不是『』太極操『』。如果,我們跳舞先用腳去移動身體,會產生什麼效果呢?自然會使尾閭骨移動而偏斜,失去中正,要維持平衡,必然要付出更大的力量,也就是為什麼普通人跳舞,花了很大的力氣都得不到很好的原因所在。

(舞林小子……永昌) 


推薦閱讀:

論八字「婚動」應期中命局與運年的作用關係(二)
取用神與格局關係
詳解六親,卦和爻關係結合
接吻方式和生理期 都會影響你們的親密關係
朱德的八字和故居風水的關係(原創)王薛賓的易經博客

TAG:站姿 | 關係 | 國標舞 | 內功 | 國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