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與《孝經》的關係,我們該如何傳承孝道呢?

曾子與《孝經》的關係,我們該如何傳承孝道呢?

在中國文化史上,談曾子離不開孝道,而談孝道又離不開《孝經》,這就使曾子與《孝經》結下了不解之緣。

1《孝經》的主要作者是曾子

從寫作形式上看,《孝經》開頭就是「仲尼居,曾子侍」,點出了曾子的名字。其內容又全是用孔子與曾子問答的方式表達出來的。

從對《孝經》作者的爭論看,曾子也是與《孝經》相關聯的主要人物。

《史記》是最早記載《孝經》作者的書,其《仲尼弟子列傳·曾參傳》說:「曾參,南武城人,子子輿。少孔子46歲。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死於魯。」由於對這段文字的理解不同,對《孝經》的作者問題產生了三種看法:一是曾子作,一是孔子為曾子而作,一是孔子曾子合作。以至後來的曾子弟子作,所有這些,都與曾子是分不開的。

2《孝經》集中反映了曾子的孝治思想

從思想內容上看,《孝經》與其他書籍中記載曾子孝道思想的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繫,大多數章節都能從其他書籍中找到曾子相類似甚至相同的言論。現摘引部分予以對比:

(一)開宗明義章

《孝經》:「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而產生。

《曾子大孝》:「民之本教曰孝。」人類根本的教化就是孝道。 

《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敢毀傷,不,孝之始也。」人的軀幹四肢毛髮皮膚,都是從父母那裡接受來的,不敢使它們受到誹謗和損傷,這是行孝的起始。

《曾子大孝》:「身者,親之遺體也,行親之遺體,敢不敬乎?」身體是父母給予的。用父母給予的身體去做事,能不恭敬嗎?  

《孝經》:「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修養自身,推行道義,揚名到後世,使父母受到尊貴,這是實行孝道的歸宿。

《曾子大孝》:「父母既歿,慎行其身,不遺父母惡名,可謂能終也。」父母即使去世,自己也要慎重行事,不讓父母留下壞名聲,可以說是終生行孝了。 

(二)天子章

《孝經》:「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侍奉父母竭盡全力地熱愛和敬重,把這種道德教化施加給百姓,作天下人的榜樣,這就是天子的孝道。 

《曾子立孝》:「君子之孝也,忠愛以敬。」君子行孝,應是發自內心的愛並恭敬地侍奉父母。 

《曾子大孝》:「博施備物,可謂不匱矣。」廣泛地教化百姓並使百姓富足,可以說是永無竭盡地孝敬父母了。 

(三)諸侯章

《孝經》:「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益。」處在上位而不放縱,地位高也不會出現危險;控制開支,節約費用,慎重地執行禮義法度,財富充實也不會遺失。

《曾子立事》:「居高位而不淫,臨事而栗者,鮮不濟矣。……諸侯日旦思其四封之內,戰戰唯恐失損之。」居於高位而做事不過分,遇事而謹慎的人,很少有不成功的。諸侯每天都在考慮封國內的事,戰戰兢兢只怕失去封國和減少疆土。

(四)卿大夫章

《孝經》:「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不符合先王禮法規定的服飾不敢穿,不符合先王禮法的言論不敢說,不符合先王道德的行為不敢做。服飾、言論、行為三個方面都完全符合禮法,這樣才能守住宗廟、官職。這是卿大夫的孝道。

《曾子立事》:「君子見利思辱,見惡思詬,嗜欲思恥,忿怒思患,君子終身守此戰戰也。」君子見到利益就要想到由此而可能引起的對名聲的損害,見到不好的事情就要想到由此而可能帶來的指責,貪戀情慾就要想到由此而可能產生的恥辱,生氣惱怒就要想到控制不住而由此發生的禍患。君子應終生為遵循好這些而戰戰兢兢。君子「言必有主,行必有法,親人必有方。」說話一定要有根據,行動一定要有準則,親近人一定要有道理。

(五)庶人章 

《孝經》:「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順應大自然四時氣候變化的規律而辛勤勞作,從耕種土地中獲取收益,嚴格要求自己,節約用度,用來贍養父母,這是普通百姓的孝道。 

《曾子本孝》:「庶人之孝也,以力惡食。」普通百姓行孝,力所能及地準備好飯菜奉養父母。 

《曾子大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對父母孝敬奉養不顧耕作的勞累,可以說是儘力氣孝經父母了。 

3曾子的「孝四篇」與《孝經》的關係

《大戴禮記》有「曾子十篇」,「曾子十篇」中論述孝道的有四篇,我們姑且稱它為「孝四篇」。「孝四篇」與《孝經》同是論述孝道的,它們之間也有著密切關係。

(一)立論的一致性

孔子思想的顯著特點是把倫理與政治緊密聯繫在一起。孔子倫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他提出仁德的目的就是為了治理社會。曾子繼承了孔子的思想方法,他也把倫理作為實現政治目標的手段。曾子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孝」,他論述孝道的目的,同樣是為了治理社會。

(二)論述的相承性

《孝經》的有些觀點是建立在「孝四篇」的基礎上的。沒有「孝四篇」的論述,《孝經》的一些觀點就缺乏依據。

(三)內容的互補性

曾子的「孝四篇」與《孝經》反映的主題是一致的,都是反映孝倫理和孝治思想的。然而又各有側重,「孝四篇」側重反映曾子的孝倫理思想,《孝經》側重反映曾子的孝治思想。因而它們的內容是互補的。


推薦閱讀:

轉載】我們來到鄧小平故里,緬懷鄧小平同志豐功偉績【原創】
風水羅盤第二層我們來看看怎樣使用九星
我們住在石硤尾
看看我們國人的強悍標語!分分鐘笑崩潰了
忘記你,只是一種借口,其實我早已經把你放在了心底最深處,只希望我們都幸福

TAG:傳承 | 關係 | 曾子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