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氣球引導法

? 做最好的中國太極文化推廣平台

編者感悟

高明的比喻,確實對初學者有很大幫助。

太極拳勁性如皮球

 太極拳陰陽球也,陰陽之變化。淺入是陰陽球,深入是陰陽之理,如同我們學習哲學,辯證看問題。以便練習者更準備更有效的掌握練習太極拳的要領。我們常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就是提醒我們大家,凡事要明知其理,善於分析,開動腦筋,不斷總結。想戰勝對方就必須了解自己、了解對方,掌握對方。想練好拳,就必須掌握拳的運動規律,明其拳、知其理,在百拳中找出自己不足之處,在萬人中找出他人所長。初學者要知拳的基本步法,手法,套路運動方向。好比我們學寫字一樣,從開始就要知道基本筆劃的練習,要注意手法運用,身法姿勢及動作規律。我們練拳也是如此,從初級開始逐漸進入中級高級階段,練好初級才能為練好太極拳功法打下良好的基礎。

    就太極拳形體及功法的練習,我以氣球為例來闡述太極拳的理解,以球論拳會更有效、更容易理解拳中其理。我們把人比做氣球,那麼,人的外形就是氣球的外體,球體的表面體也就相當於我們人體的皮膚。無論是練拳或練推手等等,熟知這個道理,對於我們練拳和練推手都會有相當大的幫助作用,這也是我本人從練拳練推手中的一點點小體會,當然不一定準確,萬事萬物沒有絕對性的,各人體會不同。

形體的表現。針對太極拳而言,我認為練拳者,首先要求形體飽滿,姿勢圓韻。表現形式方圓結合,圓為主導,這點是太極者不可忽視的。打拳練架子,類同我們走路一樣,先訂位目標方向,目標方向訂位了,初練者思想始終考慮到打拳時架子訂在什麼位置上,腳步、檔,肩、手型等要認真定位。比如,打拳時,腿步走弧線,檔步要開圓,肩肘手部自然形成圓體,體現上中下姿勢相同,圓對圓,方對方,從而表現出順勢圓隨從,逆勢圓隨化。這樣拳架才會舒展大方,解化實用,不失太極拳真理。在日常我們練拳中,無論什麼動作,身體各部位都要想到一個圓體,這樣久而久知就會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使拳架訂位在一個美觀大方,交手實用的狀態中,使之在以後練習推手時不會出現斷勁以及被動現象。

     我們常在練拳時提出,「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形於手指」「妙手空空」。還有太極拳大師以「接手四梢空」為練拳的教導。可是,先賢大師之提示,後學要注意修鍊太極拳一定要把握「輕靈、鬆勁」,手指為形,不要著力,做到手領之態,空手是妙手。但是,正常情況下有很多的朋友練拳時手上用力,以力行拳,拳頭緊緊,手掌力開,勁撐前推下按,這樣練起拳來造成肢體通道封閉,內功如何進身?先賢有,「行氣如九曲珠」此經句難以理解,開闊思路,檢查周身,是否破譯為腳(腳趾)、踝、膝、胯、腰、肩、肘、腕、手(手指)等九大關節放鬆。九曲珠以氣貫穿,九大關節有氣自然流動,做到節節貫串,自然鬆勁。如果用力九大關節必然會僵緊,如此只能把練拳似成為身體如同棍棒一樣。我們練拳提倡的是松肩、垂肘。松肩自然下沉肩部,肩肘形成自然下垂,空手練拳,天長地久,自然輕靈。

但是,如果我們練拳時完全做到一點點勁都不用,處於完全向睡覺那樣「松」的狀態下也是不可能的,真做到這樣,那我們練拳時腳也走不了,手也抬不起來了,也只能向植物人一樣,能想而不能動也。但拳中論道,打拳為做到松而不用力,妙手空空,那應該怎麼做呢,我個人體會是這樣的。在練習太極拳中,無論做什麼動作。所用之力的大小類似與我們吹的氣球之力,小到感覺鬆鬆的,大到能把手臂的抬起,這樣就足夠了,當然,練拳和練推手使用的勁力是完全不同的。練拳時松而再松,感覺聽勁,如我們給氣球受力一樣,力到球癟就收回。這種力大小恰到好處。推手而不同,推手時,受力與被受力是根據受力的大小而定,推手中的受力程度,首先要聽准對方的力度大小,小到棚而不丟,大到棚而不頂。如同氣球一般,對方不給力,氣球又會回到原來的狀態,對方給力,而感覺受壓就會以圓化勁,確不能直來直化,形成斷勁、死勁。練拳中要求的「松」,是為了更好的引導氣,推手中的「松」是為了更好的鍛煉聽勁,覺察對方勁路。當然,「松」還有很多的好處,不一一說明。

  在太極拳習練者中,初練太極拳者或在相當時間內都有腳下、身形、手勢的毛病不協調的存在,這是難免的,也是修鍊過程中的必然。悟性高有靈氣的朋友在練拳中克服的就會快些,上到內功修鍊的層面也就會快些,因此練習者必須心腦身合一。儘管如此,心腦習練者仍然是少數,肢體力練者是大多數。如果注意傾聽先賢教誨遵循他們的拳理拳法循規蹈矩,在練拳中細心揣摩,在練拳中減去身形手勢的毛病,過渡到心腦練的層面,這是不僅能做到心腦同練,而且有助於功力的培養。我們練太極拳時為什麼眾多師傅都要先談到「松」字,其實道理很簡單的。我舉例說明,小孩子學走路時,為什麼總會摔掉,就是因為小孩子剛開始學走路時,不敢走,也就是說不敢松,走一步身體晃晃擺擺,但是在大人的教導和引導下,大人在前面引導孩子說聲過來抱抱,孩子就會大敢的走上幾步,而且走的很快,這就是因為孩子看見前面有大人在,膽子大了,走路時處於放鬆狀態了,慢慢的小孩子雙腿有了支撐力,掌握了平衡,很快孩子學會走路,這些過程都是在孩子不知不覺中慢慢做到的。我所講到這些,主要是想說,我們練太極拳也是如此,我們要從「松」上,找到一種新的勁路,新的力,而這種勁路就是我們常說到的太極纏絲勁,這種就是太極中的彈簧力。

我們日常練拳時,要始終觀察和注意身體中各部位的勁路和力點。就好比氣球一樣,把身體各部位練到如同氣球受力一樣,氣球接觸到外力後馬上就會往內吸引,而一旦外力收回,氣球同時也會外棚,回復到原來的狀態。我們練拳的意念如同上面一樣,身體處於飽滿圓健,每個動作開合明確,動作不癟,身法圓棚,勁路不斷。特別是在我們練習推手的時候,表現的更為明顯,一旦我們勁出現斷勁的現象,我們就會感覺有種受制的現象,一旦對方推我們,我們不能向氣球一樣收回還原自如,那就會感覺失去平衡,在發力時感覺不到合力,表現為發力不整,勁力而散。給對方形不成威脅。

傳統陳氏和楊氏太極拳養生班現在開始接受報名,新班開課,從頭學起。

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通過電話或微信來諮詢課程情況,以及報名。

 

諮詢報名電話:13501252378,18500388612

諮詢報名微信:steven_wang1201

推薦閱讀:

大圓滿龍欽寧提前行引導講記 第一百四十七講
引導孩子性別角色正常發展
文殊口授(二)——菩提道次第引導文
文殊口授(一)——菩提道次第引導文

TAG:氣球 | 引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