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敘利亞危機的前世今生……

據報道,在美國、英國、法國軍隊的「精確打擊」後,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看起來「心情不錯」;首都大馬士革的市民還是像往常一樣帶著孩子曬太陽。一切沒有多大改變。響徹7年的隆隆炮聲,似乎已成為敘利亞人生活的一部分。

如何爆發

2011年3月,當中東動蕩的多米諾骨牌倒向敘利亞時,那裡正在經歷一場長達3年的旱災,糧食減產、物價飛漲,年輕的巴沙爾政權不可避免地陷入漩渦中心。

巴沙爾·阿薩德原本是一名眼科醫生,遠赴英國進修。1994年,當他的哥哥遭遇車禍意外死亡後,父親命令他回國接班。2000年,父親去世後不久,巴沙爾當選敘利亞新總統。了解巴沙爾的人說,他謙虛自律,推動敘利亞走向互聯網時代。一些專家認為,從1994年到2000年,短期政治訓練並不足以將這位前眼科醫生訓練成政壇老手,比起足智多謀的父親,他缺乏老練的政治手腕,沒能將敘利亞牢牢掌握在手中。

一語成讖?2011年3月起,抗議示威在敘利亞全國蔓延,至少20個城市捲入其中。有觀點認為,動蕩的引線在多年前便已埋下:政府機構腐敗,改革停滯不前;經濟增長遲緩、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問題積聚,底層民眾生活艱難。但是,這些因素充其量只是衝突升級的條件,並不足以成為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也有評論稱,在此期間,政府應對乏力,談判桌前的異見人士在外部勢力的干涉和煽動下,逐漸變成一心想要「改天換地」的槍手武夫。

值得一提的是,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相比,敘利亞的政治結構有一處顯著不同:它是一個由什葉派掌權的國家(巴沙爾·阿薩德家族信奉什葉派阿拉維分支,政府和軍隊高層多為什葉派),而七成以上的全國人口都是遜尼派。不過,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所長孫德剛認為,抗議活動爆發時,教派矛盾並不佔據突出地位。民眾的主要訴求仍集中在民主和民生方面,走上街頭的並不都是遜尼派。作為一個建立在少數教派基礎上的政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敘利亞政府都強調阿拉伯民族的情感紐帶和身份認同,有意識地淡化教派分歧,以維護內部穩定。

當時,敘利亞軍隊高層由什葉派控制,但底層士兵都是遜尼派。有評論稱,在沙特、土耳其和卡達等遜尼派海灣國家以及美國的支持下,遜尼派聚居的北部地區,一度成為軍隊嘩變的高發地帶。孫德剛指出,2011年7月底,脫離政府軍的軍人成立首個反政府武裝「敘利亞自由軍」,總部設在土耳其,號稱有1.5萬名成員。他們手中的真槍實彈、背後的外部支持,也讓抗議示威、暴力衝突徹底升級為一場內戰。

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李偉建認為,「敘利亞國內的矛盾衝突固然是內因,但外部勢力的干預,才是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敘利亞的國家命運本應由敘利亞人自己決定,然而,美國、沙特、土耳其等國卻從一開始便打著支持反對派的旗號,一心想讓巴沙爾下台。」孫德剛認為,外部干預使得民生、教派等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國內衝突國際化,最終淪為一場「代理人戰爭」。

關鍵節點

眾所周知,內戰爆發之初,巴沙爾政權陷入困境。在美國、沙特等國資助下,敘利亞各地反對勢力派系林立,敘政府內部高官叛逃,國防部長等核心成員被炸身亡。巴沙爾四面楚歌,阿拉伯兄弟也紛紛棄他而去,阿盟甚至將敘利亞踢出成員國行列。有西方媒體預言,他將步卡扎菲、穆巴拉克等中東強人的後塵被推翻甚至被打死。

「一個關鍵節點出現在2013年,當時敘利亞接連爆出化武襲擊事件,美國政府決心武力推翻巴沙爾政權,」孫德剛指出。有分析指出,當時,身為美國總統的奧巴馬有權發動戰爭,但他卻一反常態首先徵求國會意見,這說明在對敘利亞動武這個問題上,政府內部爭議很大,奧巴馬也很猶豫。畢竟,化武襲擊的責任認定仍是一筆糊塗賬。最終,美國高高舉起的大棒沒有落下。俄羅斯提出「以化武換和平」的主張,美俄達成框架協議,敘利亞在國際社會監督下銷毀、轉移了國內92.5%的化武原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專家認為,在2013年化武危機前,美國對敘利亞內戰採取漸進式介入的策略,以資助、扶持敘約邊境的反對派武裝、派遣軍事顧問為主;在那以後,美國出現新的動向,如向敘利亞派遣軍隊、向反對派提供武器支持等。目前,美軍在敘的軍事人員約有1000人。

第二個關鍵節點發生在2014年。當年5月,敘利亞兩派宣布達成協議,反對派放棄中部重鎮霍姆斯,那裡曾被視為反對派的政治中心和精神家園。有評論稱,這份「城下之盟」說明,反對派已經虛弱到無法保衛政治首都了。然而,就在這時,劇情再次出現轉折。2014年6月,從伊拉克起家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乘亂而起。他們以幼發拉底河為中心、以拉卡為「首都」發展勢力,一度佔據敘利亞北部、東部和中部將近半壁江山。敘利亞政治版圖隨之發生巨變:政府軍、反對派和極端勢力陷入混戰。以前,政府軍控制南部和東部,反對派控制北部;如今,政府軍退守南部,反對派只能偏安一隅,活動在西北部阿勒頗周邊一帶。有觀點稱,IS異軍突起,成為敘利亞危機不斷加深的催化劑。也有觀點稱,IS的出現,讓敘利亞境內的各股勢力再次洗牌重組。

2015年9月,應敘政府邀請,俄羅斯空襲敘利亞境內IS目標。有評論稱,這或許是敘利亞危機的一個拐點。2015年11月,安理會一致通過決議,授權「有能力的會員國」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打擊IS的恐怖主義行為。李偉建指出,此後,美國率領的國際反恐聯盟、俄羅斯支持的政府軍、反對派「敘利亞自由軍」以及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基本上都在合力打擊IS問題上達成默認和默契。隨著IS節節敗退,敘利亞局勢發生微妙變化。眼看風雨飄搖的巴沙爾政權,藉助俄羅斯的幫助,扭轉了戰場不利,逐步穩住了局面。

「2016年9月的阿勒頗之戰,是另一個具有重大象徵意義的節點,」孫德剛指出。阿勒頗是敘利亞第一大城市,人口約200萬。自內戰開始,它就是政府軍和反對派爭奪的焦點。阿勒頗之戰一打就是四年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兩派形成東西對峙之勢。有評論稱,無論從政治和軍事角度,阿勒頗都是敘利亞內戰最為重要的拼圖之一:政治上,身為敘利亞最大城市,它將是未來和談的重要籌碼;軍事上,它位於幾大勢力的交接地帶,戰略地位至關重要。政府軍若能控制阿勒頗及其周邊,便能切斷駐守在阿勒頗西部的反對派武裝與其「後台」土耳其之間的通道,從而對反對派形成合圍。「它是一場扭轉乾坤的戰役,」孫德剛說,政府軍奪下了最後一座大城市,終於在國內戰場贏得主動,開始從戰略防禦轉向戰略進攻。

輿論普遍認為,最近一起標誌性事件發生在2017年10月。IS「首都」、北部城市拉卡被反對派收復,IS在敘利亞的潰敗成為定局。不過,隨著IS退場,打著反恐旗號的各方失去了名義上的共同目標,博弈愈發白熱化。

隱形之手

專家認為,眼下,敘利亞局勢正處於臨界點。政府軍的軍事實力已達到2011年內戰以來最高水平,控制了80%以上國土,處於極為有利的地位;反對派一盤散沙,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與約旦交界地區,很難形成合力。但是,政府軍想要解放敘利亞全境仍然難度很大。戰場之外,俄羅斯的話語權不斷提升,美國曾經的主導作用有所式微,但從這次對敘利亞的打擊行動可見,美國不會甘心退出這方競技舞台。

持續7年的敘利亞危機,既是其國內各類矛盾累積、地區恐怖勢力交織、宗派勢力博弈的共同結果;更是外部勢力這隻隱形之手,干預和牽引局勢脫軌狂奔所釀成的悲劇。有評論稱,敘利亞堪稱最典型的大國博弈場,域外大國、地區大國均牽涉其中,美俄無疑是其中最大的變數。兩國先後介入,左右敘利亞局勢走向——戰事之初,美國集合西方國家和海灣國家向巴沙爾施壓,佔據敘利亞局勢的主動地位。隨後,俄羅斯抓住打擊恐怖主義的時機介入戰局,不僅保住了岌岌可危的敘政府,還確立自己在敘利亞問題上的話語權和中東地區的影響力。這自然是以遏制打壓俄羅斯為一貫目標的美國所不願看到的。就在這時,化武風波再次不期而至,美國便有了充足理由,通過軍事打擊敘利亞、經濟制裁莫斯科等手段,繼續牽制俄羅斯。

展望未來,有評論稱,美俄對抗加劇讓這場「代理人戰爭」有轉化為大國直接衝突的風險,將給中東局勢未來發展帶來更多不穩定因素,甚至可能引發更大危機。「各國都不會輕易放手,因為他們都把敘利亞視為自己的重要利益所在,」孫德剛說。李偉建認為,儘管停火已成一種趨勢,但各國還將為參與敘利亞戰後政治重構和經濟重建謀篇布局。

敘利亞的命運,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掌握在敘利亞人自己手上?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項建英
推薦閱讀:

今生的鑰匙,前世的鎖!
【探秘】這些京城王爺們的豪宅,其實有著這樣的前世今生!
觀察:分子診斷之前世今生及未來
你相信有前生來世嗎?
我為什麼無法擁有前世的記憶

TAG:危機 | 敘利亞危機 | 前世今生 | 深度 | 敘利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