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800年前「絲綢之府」 浙江日報
出土絲綢文物堪稱「宋服之冠」,佐證海上絲綢之路
講述800年前「絲綢之府」
本報記者 俞吉吉 見習記者 趙靜 實習生 鄭惠
南宋,是浙江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其時,之江大地羅綺如雲,對外絲綢貿易興盛,一派「絲綢之府」的繁華盛景。800年後的今天,黃岩發現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七世孫趙伯澐墓,這是目前我省第一個完整的南宋古墓,南宋宗室成員服飾成套出土更是浙江首例、國內罕見。 出土的絲綢文物用豐富的服飾形制、多樣的紋樣題材和齊備的織物品種,講述著南宋時期織造和海上絲綢之路對外貿易的故事,記錄著浙江從絲綢之源走向絲綢之府的歷史軌跡。 一塊墓誌
鎖定墓主身份
何以得知墓主就是趙匡胤七世孫趙伯澐?源於在墓室右穴的一塊墓誌。
5月2日,一處古墓被黃岩區嶼頭鄉前礁村的村民意外發現後,考古專家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並在墓室右穴發現了一塊長51厘米、寬46.5厘米、厚8厘米的墓誌磚,墓誌是墓主人為妻子所刻寫,銘文尾處落款「文林郎前平江府長洲縣丞趙伯澐」,確定這是一座磚槨石板頂的夫妻合葬雙穴墓,墓主趙伯澐也浮出水面。
發現古墓的消息一經傳出,便引來了眾多的圍觀者,其中便有來自黃岩、路橋、溫嶺等地的趙氏族人。
經過對比發現,墓誌記載李氏的生卒年月日和下葬時間與《黃岩西橋趙氏宗譜》記載趙伯澐妻李氏的信息完全吻合,這便證實了左穴墓主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趙伯澐。
趙匡胤是北宋的開國皇帝,他的後人為何會出現在黃岩?
原來,南宋初,趙伯澐之父趙子英徙居台州黃岩縣。作為皇室後裔,趙伯澐生於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曾是長洲縣的縣令副手,卒於嘉定九年(公元1216年),贈通議大夫,與李氏合葬。據嘉定赤城志記載,趙伯澐曾於慶元二年主持重修孝友橋,築為五洞,即今五洞橋。
趙伯澐墓的發現也為「宋代宗室徙居黃岩」提供了佐證。
可惜的是,李氏墓穴早年遭盜,棺木已朽蝕大半,除墓誌外,別無其他隨葬品,連屍骸也無影無蹤。而趙伯澐墓保存完好,棺木朱紅髹漆,宛如新造。墓主人靜躺棺中,穿戴整齊,骨骼完整,鬚髮尚存。根據實際測量,得到趙伯澐的身高為1.75米。
特殊葬制
墓室保存完好
南宋是浙江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但有價值的南宋墓葬在浙江發現並不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嘉勵是宋元考古專家,也是本次考古發掘的領隊。他告訴記者,近年發現的浙江南宋棺木,完好保存至今的共有3例,趙伯澐墓是唯一未遭盜掘的墓例,也是目前我省第一個完整發掘的南宋古墓。
其中的緣由,鄭嘉勵表示,棺木的完好保存有賴於南宋人以防腐為追求的「深埋而密閉」的葬制。柏木材質的棺木,堅固厚重,厚約10厘米。內棺之外,又套以外棺,置於磚槨(墓室)內。墓室體量不大,「僅能容柩」。置入棺木後,棺木與墓壁之間,僅有少許的空隙,就在空隙處填以松香、糯米汁、三合土,將棺木整體「澆灌」密封於墓室內。然後,覆以石板蓋頂,從而確保棺木與外界完全隔絕,棺木才能歷經800年仍完好如新。
趙伯澐墓就是如此,棺木內壁抹有石灰和松香以彌縫,棺底亦抹松香,再鋪以一層厚約5厘米的木炭。墓主人入斂後,凡有空隙處,都填滿衣物,將棺木塞得滿滿當當,將墓主人的屍骸緊緊包裹和圍住,這便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趙伯澐墓文物得以系統、完整的出土,也與考古工作者紮實的田野作業能力和對文物保護小心謹慎的態度密切相關,其中還有一個驚險的故事。
墓主人為皇室後裔趙伯澐的身份確定後,考慮到出土文物安保、發掘現場不具備所需的冷櫃等硬體設備,專家決定連夜將棺木運至距離工地現場約30公里外的黃岩博物館。鄭嘉勵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鑒於江南多雨、地下水位較高,擔心會有大量的地下水透過棺木的木紋肌理滲入棺內。「表面上看,棺木宛然新造,其實,內部可能早已進水多年,棺內的一切已十分脆弱,如將屍體浸泡在水中運輸,稍有顛簸,有機質文物將瞬刻瓦解化為烏有。」他堅持用電鑽在棺木上鑽孔,結果,如他所想,棺內的積水一瀉而出,「漏了一個小時,水都沒漏完」。同時,在卡車起運前,他仍叮囑司機和押車人員務必平穩行駛、切忌顛簸,以免擾亂棺內的文物,近2個多小時的車程後,文物才得以安全抵達黃岩博物館。
目前,對趙伯澐墓的發掘已告一段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海明表示,未來可能會對周邊的趙氏家族墓進行進一步的發掘。
海上絲路
再獲有力佐證
南宋時期,寧波、台州等浙江沿海地區對外絲綢貿易日漸興盛,趙伯澐墓出土的絲綢文物也為浙江沿海地區參與海上絲綢貿易提供新的實證。
在出土的五代十國至南宋文物的66件文物中,絲織文物居多,包括了衣、褲、襪、鞋、靴、飾品等絲綢服飾形制,絹、羅、紗、縠、綾、綿綢、刺繡等品種,涵蓋了一年四季的所有服飾,且品相較佳,對於研究南宋宗室成員的日常性穿著意義非凡。另外,絲綢上如雙蝶串枝、練鵲穿花、雲鶴蓮花等吉祥紋樣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上層社會清新淡雅的審美取向。其中,絲織、提花等古代高超的手工技藝可見一斑。
這批絲綢文物堪稱「宋服之冠」,中國絲綢博物館研究館館員周暘解釋道,「其實這次出土的絲綢文物,從數量上說不是最多的。但就目前國內發現的南宋墓葬而言,如此系統的南宋宗室成員服飾成套出土,在全國範圍內鮮有先例」。
羅是南宋時期最重要的絲織品,此次出土的四經絞羅正是五代紹興地區越羅的延續。此外,墓中出土的玉璧原是昇元四年(公元940年)南唐開國皇帝李昪的祈福之物,上刻有銘文49字,為研究南唐歷史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和實物證據。
(本報黃岩6月8日電)
推薦閱讀:
※說到浙江人,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麗水青田縣的華僑在國外的生活方式、狀態?
※浙江普陀山舉行朝拜法會 千餘人三步一拜
※杭州人去其他地方經常會被人說講普通話有「台灣腔」,這是普遍現象嗎,為什麼?
※如何看待金華3名兒童失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