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二0集)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黃柏霖居士、開吉法師 (第一二0集) 2015/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120
學生:「無量壽經科注學習班」報告十一
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同修大德,大家好!慚愧弟子黃柏霖報告題目,「印祖說:善醫者,只能醫病,不能醫業」。
《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十二句,「矜孤恤寡,敬老懷幼」。「王彬,少極病瘠,自分壽必不永。凡見老人,每敬羨之。過其門者,雖賤輩必起立,行必讓路。後病漸瘳,力愈壯,壽至九十三。」這一段的白話意思:王彬從小身體就經常生病,而且瘦弱,他自己預料壽命不會很長。凡是看到年老的人,他就非常的尊敬,而且羨慕他們。老人經過他家門口,雖然是很貧賤的,他一定起立,他在走路的時候一定讓路。後來病體就漸漸的痊癒好了,體力也變強壯,壽命活到九十三歲。這一段裡面只有講一句,就是「恭敬」。印光大師說,「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所以一切法從恭敬中求,至誠心、恭敬心,相應菩提心。那麼這一段我們來探討,前集講《華嚴經》的四個願,我們有提到無病惱身,怎麼樣可以能夠無病?
這一段講,王彬年輕的時候,多病衰弱,他後來為什麼長壽,得了九十三歲?我們知道病有三種,一個是「生理病」,一個叫「業障病」,一個叫「冤業病」。這個生理病是一般的風寒。老法師說:你真實的修行,老實、聽話、真干,自然而然就可以做到《華嚴經》講的四個願,就是能夠永保壽命。這個永保壽命,不是叫你貪生怕死,是證得無量光,無量壽。那麼離老死法,就是老法師講的不老、不病、不死,就是這句阿彌陀佛的聖號,阿伽陀葯,就可以遠離一切的災毒,能夠成就無病惱身,不老,不病。
第二種病就是業障病,像我們最近常常在幫一個小弟弟迴向,他一出生七天,心臟就開刀,這是標準的業障病。前世造很多殺業,這一世他一出生就在保溫箱裡面,七天就要開刀,動心臟手術,那麼小的身體,那麼小的心臟,他就必須要動這個手術,這叫業障病。有些人一出生他心臟就不好、氣喘、體弱多病,這叫做業障病。像我以前也有業障病,脾比較濕,皮膚、身體背部某些地方就會癢,幾乎經常去看中醫,每月花費台幣五千元,刮痧、拔罐、針灸,吃一大堆葯。那刮痧就會起水泡,自己脾氣也不好,這是脾濕現象。在中醫學上來講,醫生說:「你脾比較濕」,它遇到一個潮濕的時候,天氣比較悶熱的時候,它就會發作。譬如梅雨季節,我印象中,大概二00三年到二0一0年,大概將近有七、八年,我都會有這種脾濕毛病,奇癢無比,深以為苦,無葯可治。就是海賢老和尚說:「妙藥難醫冤孽病」。癢在什麼位置?它不是在身體前面,讓你很好刮,而是癢在背部。背部哪裡?就在膏肓那個位置,讓你根本刮不到,或是脊椎的後面,你手伸過去刮不到。還有這個雙手,當時手癢的病毒,包括手掌心、手指之間都會癢,這叫業障病。當時自己知是業因果報,雖苦,仍繼續在佛陀教育基金會學講《地藏經》。
在二00三年我媽媽往生火化時候,燒出一個白色觀音形狀的骨頭出來,我手去接了以後,手癢得更嚴重,遍尋北部名醫罔效。果清律師在台灣桃園傳戒,我帶領百位志工去做行堂香積,手癢難熬,會宗長老勸我用米酒加開水高溫燙雙手,但沒用,燙得了表皮,燙不了業,這就是業障病。印祖說:「人生是酬業而來」,因為我對母親盡孝,受報消我的業,這個業透過病毒出來,我歡喜受報。後來隨著學佛精進修行,不斷懺悔、改過、放生、布施,就像老法師講的「你受到侮辱、受到災害、受到折磨(病苦的折磨),你能夠歡喜接受,這叫消業」。大概折磨了八年,目前脾濕搔癢現象已不復見,現在脾氣就比較好一點了。這是業障病。可見業障本空,本覺本有。海賢老和尚說:「佛語至誠,確無誑語,度一切苦厄。」
第三個,老法師說(經典上也說):叫冤業病,旁邊有冤親債主。譬如說嬰靈或是冤親債主纏身,這個就是很難治好,他是來討債的,他是來索命的。這冤業病很難化解,譬如像現在有很多憂鬱症的、跳樓自殺的,那叫冤業病。我有一個蓮友的女兒,在板橋她母親佛堂的陽台跳樓自殺。因為她先生去玩賭博遊戲機,輸了很多錢,她很不甘願,跟她先生吵架,後來就喝酒酗酒,醉了以後就從那佛堂外面跳下去。後來我到亞東醫院去看她,到她家去誦《地藏經》,我說:「你這是大不孝,必須向你母親懺悔。」後來誦完《地藏經》以後,她當天晚上回來,站在床頭旁邊跟她丈夫說:「對不起!是有人把我推下去。」這叫做冤業病。
我們如果生病了,我們應該怎麼去面對?印光大師開示我們,怎麼樣去面對生病?印光大師在「與方遠凡居士書」裡面有這段的開示,印光大師說:「世間人之病,多多都是自己造者」。這句話是真的!要嘛就是過去生自己造,要嘛就是今世自己造的病,病由業起。印光大師說:「即如令嚴之病」,令嚴就是方遠凡居士的父親,他說你父親這個病「乃不知慎口腹」,就是貪吃!「貪食水果涼物之所致者,及乎有病,不能從善養上令恢復,而一味靠醫生轉移。」他說:「醫生每遇富貴人之病,便大喜過望」,為什麼?要讓你花很多錢。印祖說:「遂用種種方法,令其闊張」,闊張就是讓你花很多錢,「而後始令收斂,則金錢自可大得矣。」到最後沒有辦法醫了,就跟你講說這個理由,那個理由,這樣醫生就可以怎麼樣?就可賺錢,你花大把鈔票銀子來酬業。
印祖又說:「然醫之善者」,什麼叫醫之善者?就是會醫病的醫生。就算醫術很精良的醫生,怎麼樣去治病?印祖說:「亦只醫病,不能醫業。」這句話講得很好!善醫者,只能夠醫病,不能夠醫業。他說:「即如子重病腸癰」,就像四嬸的兒子得了一個腸病,腸癰就是有點像盲腸炎之類。「醫雲非開剖不可,汝四嬸不放心,遂不醫。」他說你四嬸就不放心,所以就不醫了。「與德章拌命念佛念《金剛經》,五日即愈」,五天就治癒了,德章可能是他們一個親戚。「此病可謂極大,極危險矣,然不醫而五天即愈」。印祖說,這個腸癰它是很危險的!可是因為他四嬸和德章拚命的念佛跟《金剛經》,結果五天就好了。
印祖說:這個病可謂極大、極危險。這句話的確是真的,末學在拙編《知苦樂法》一書中提到,像我家兄的女兒,得了甲狀腺的重症,不能夠進食,只能喝水、豆漿,米飯都不能進食,很痛苦。她跟我哥哥講說:她想要去自殺。有緣到孝廉講堂來,那天剛好法師在,給她皈依。後來,我哥哥的女兒,她的一個同學同樣是留學美國,得了子宮頸癌,她們兩人通電話,她同學說:「我子宮頸癌,誦《地藏經》治好了。」她說:「你誦多少?」她說:「我誦一千部治好了。」
我一個蓮友羅居士住在台灣板橋,他的兒子得憂鬱症,念我們台北師大附中,重度的憂鬱症,沒有辦法讀書了,羅師姐跟她先生一籌莫展,不曉得怎麼辦?後來就發願誦一千部的《地藏經》迴向給他兒子,就在一定的期間把它誦完,這叫「剋期取證」。她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她自己一個人大概誦了六、七百部,她丈夫、婆婆幫她誦了二百多部,闔家總共好像不到半年之內,念了一千部《地藏經》。念到後來,他的兒子憂鬱症就好了,現在師大附中也畢業了。羅師姐後來自己本身檢查,發現得了子宮頸癌的初期,後來也因為誦《地藏經》,順利的切除以後就好了。剛才講說我家兄的女兒,她就發願讀二千部的《地藏經》,後來到六百部就可以進食了,可以吃米飯了。前一陣子闔家歡喜到日本去旅遊,他們已經好多年沒有辦法享受天倫之樂。現在繼續誦《地藏經》,已三、四千部。
印祖說:「子庠之顛,仍屬宿業,汝四嬸以至誠禮誦,半年即愈。」顛就是羊癲瘋,子庠是四嬸小孩。印祖又說:「汝父既皈依佛法,當依佛所說,不當信從洋醫,特往彼醫院去醫也。使一切病皆由醫而始好,不醫便不好者,則古來皇帝,及大富貴人,皆當永不生病,亦永不死亡。」因為西醫是從西方過來的,所以它叫洋醫。印祖說,你爸爸一定要往醫院去醫,一切的病,假如都是由醫生而醫好,不醫就不會好,古來的皇帝及大富貴人家,他應該永不生病、永不死亡了。這是真的!我們台灣最有名的某信託公司的董事長,他也是我們台灣政商界的名人,也得到大家的尊敬,他對社會公益也很投入,在政商兩界非常的得到敬重,他本身也開一個醫院在台北市的近郊,他那個醫院還是專治癌症的醫院,他自己開的。但是後來這位大企業的董事長,他本身也得癌症,他非常有錢,也可以講富可敵國。他後來自己的醫院也沒有辦法救治,他的醫院是專門治癌症的,後來送到美國去,美國最頂尖有名的醫院,後來還是死在美國。
我引述印祖這樣的開示,有人會認為說:黃居士,你這樣講的話,叫我們都不要看醫生了,那醫生都會反對!沒有錯,印祖開示,醫生有他醫病的一定極限,超過那個極限,他是沒有辦法的,就是業力。所以醫生可以醫病,不能夠醫業,你要了解那個病的根源。病是什麼?病由業起!業由心造,你應該從業力去解決。我在編輯《知苦樂法》裡面,特別提到很多的公案,我裡面提到菩薩示現的事,裡面有一個公案,就是一位留美年輕的台灣企業家,蔡晉宏居士,他經營科技業。年輕事業有成,應酬多,大吃大喝,牛排、豬排、羊排、龍蝦,吃盡所有這些人間美食。最後得到一個癌症叫「尤因氏癌」,治不好。他求診美國治癌三大名醫,醫生跟他講:「沒有救了,一則另請高明,二則死馬當活馬醫」。那個名醫至少治過三千個癌症病人,名醫束手無策。
因為要化療,那葯毒性非常的強。他有一次看到護士穿隔離衣、隔離襪、隔離手套,他說:「你幹嘛穿這樣?」她說:「不是,這化療葯毒性太強。」他所有血管都已經打遍了,沒有辦法,後來只好從他胸口,在心臟旁邊做一個人工血管打進去,七天七夜昏迷。最後他發願懺悔業障。他誦《地藏經》,想到以前大魚大肉這樣吃,他說我就是那個羅剎鬼王。後來他發兩大願,生生世世跟隨觀世音菩薩行菩薩道,開始發願吃素。不久,他的癌症好了。現在蔡居士在美國四處宣揚健康素食,他體悟說:「今年是我素食第十一年,經過無數治療,癌症專家非常驚訝的告訴我,所有檢驗都顯示我身上的癌細胞已經不存在,我痊癒了!一般人多把我活下來的奇蹟歸功於素食對健康的正面效果,但身為佛弟子的我,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我對及時悔過、懺除業障的功德深信不疑。不需要任何宗教理論,也能了解世間沒有哪一個有情眾生心甘情願喪失生命來成為他人的肉食,我們真的需要奪取有靈性的生命才能滿足嗎?冷靜分析,不能素食的種種理由,最終只剩口欲。」我在《知苦樂法》裡面提到他的故事,這是真實的故事。
印光大師又說:「然而貧賤者病少,而壽每長;富貴者病多,而壽每短。」他說,世間人你不覺得很奇怪嗎?貧賤者病少而且壽命都比較長。你看我們台北市的萬華區,那邊有很多的街友,我們台灣叫街友(就是流浪漢),他們都是有家歸不得的,或是無家可歸的,都是靠乞食來過日子,非常的貧賤。唉!他們餐風露宿,反而沒有生病,貧賤者病少,而且都好像還活得滿長的,壽每長。印祖說,「富貴者病多,而壽每短。」他說有錢人反而是多病,而且壽命比較短。印祖說:「其故何哉?以一則自造其病。」為什麼?自造其病就是病從口入,還有造業。「二則醫造其病」,醫生來造成他這個病。「有此二造之功能,欲脫病苦,其可得乎」,印祖說可能嗎?
「祈為汝父說,不必往上海求西醫」,因為這位居士的父親要到上海求西醫。印祖跟他講:「就在家中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之大醫王,則自可勿葯而愈矣。」像劉素雲居士,她是紅斑性狼瘡,她用十年的工夫,一門深入《無量壽經》,一句佛號,她的紅斑性狼瘡好了。二0一二年我在香港跟她見面,跟正常人一樣,她這就是求阿彌陀佛大醫王,勿葯而愈。印祖的話。有些人會說:「這怎麼可能?你叫我們都不要相信西醫,叫我們相信阿彌陀佛,叫我們相信觀世音菩薩,不要吃藥,就會好嗎?真的有這種事嗎?」世間人十個有九個都一定會這樣懷疑,為什麼?這個疑就不能契入了,這個疑就跟信願行相違背了,你信心就生不起來。因為眾生都是這樣,一定要給我科學驗證,一個是懷疑心,一個是科學印證。這個疑一生起來的時候,你跟佛就不能夠相應了。劉素雲居士就是個活生生見證。
印祖又說了:「求西醫好否參半。」他說求西醫,能夠好不能夠好各一半。所以印祖他也沒有否定西醫,你看他這裡講求西醫好否參半。就是說也許你生理病可以治好,他說業障病你就治不好,所以求西醫好否參半。但印祖說:「求大醫王,或身軀上即好,即身軀上未好,而神識上決定見好。」念佛求大醫王,身體可能就好起來,若或身體上可能好不起來,但是其神識上決定見好。所以為什麼很多生病的人,他念佛以後,他身上有病苦,但是他神色自若,而且紅光滿面,因為他心念非常的清凈,這是神識上決定見好。印祖說:「若妄欲即好,完全廢棄先所持之戒,大似剜肉做瘡,有損無益。」這可能是他父親有持戒,反去求西醫,大似剜肉做瘡,譬如說你皮膚長了一個瘡,你把那個地方的肉挖掉,能夠治病嗎?這叫剜肉做瘡。他父親把那個戒廢掉,就是你想治那個病,病就能夠好嗎?這叫剜肉做瘡,有損無益。印祖說:「西醫未入中國,中國人有病皆不治乎?」那西醫未入中國前,中國人有病就沒辦法治療嗎?所以印祖說:「固宜放下妄想,提起正念,則感應道交,自可全愈矣。」
最後我們來聆聽凈空老法師對於「矜孤恤寡,敬老懷幼」這一段的開示。老法師說:第二十二句這個「矜孤恤寡,敬老懷幼」裡面有提到「好善之心,人之所同」,每一個人其實都有喜歡去做好事的心,這個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而且大家都認同的。他說:我們有好善之心,但是善行、善事必須要有人提倡。就像老法師提倡三個根一樣,《太上感應篇》、《弟子規》還有《十善業道經》,這叫做什麼?要有人提倡,要有帶頭的人。像大陸的陳大惠老師等等,這些傳統文化工作的推動者,帶頭的人,真正的志士仁人。像我們看蔡禮旭老師在廬江國學中心,現在在馬來西亞推動傳統文化,這叫做志士仁人。
他何以能帶頭?他必須明白道理,真正落實,他就能夠起帶頭作用。《感應篇彙編》的經文裡面也有講:「天下不患無有力之人,患無能發大宏願之人耳。」所以這個跟地藏菩薩講的一樣,要發願,要發大願,只要有發願的人來帶頭,就能夠成就。這是老法師開示的第一點。你怎麼樣去矜孤恤寡,敬老懷幼?這種善事、善行要不要做?是要做,但是要有人帶頭去做,我們剛才講到國家也可以帶頭做,皇帝都帶頭做,明太祖他就帶頭做。這要發宏願的人。
第二個,佛在經論裡面常常勸導我們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實在是太難了。老法師說:「不發菩提心,就談不上修行。」他說:「菩提心的反面就是迷惑,迷惑的人縱然有修,成就是有限的。」前二集我們有提到發菩提心,具足智慧。這個地方,老法師說:「一定要破迷開悟。」他說:「修行的功夫全在日常生活。」我們怎麼去發菩提心?我們在六根接觸六塵的時候,我們的攀緣心起來了、取捨心起來了。譬如說我們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我常常做這樣的比喻,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譬如說你吃這碗酸辣湯,你知道它是溫的、涼的、熱的,你知道那個溫的、涼的、熱的,這個知道的知,就是我們本具見聞覺知,就是我們的靈知性,我們的清凈心。但是到第二念的時候,你的毛病習氣就起來了,你喜歡吃熱的,不喜歡吃涼的,你就不吃了,那個叫做攀緣取捨心,知變五蘊煩惱了。
攀緣取捨心就跟菩提心相違背了。所以你的菩提心要在哪裡修?在日常生活裡面去修。老法師說:「修行的功夫全在日常生活。」你從根塵接觸,舌根碰到味塵的時候,你修放下,你把它轉成阿彌陀佛。如果你真有功夫的時候,你轉成阿彌陀佛的時候,你知道它是熱的、涼的、溫的,你吃時能夠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內不動心,外不著相,著什麼相?著它是冷熱的相。內不動心,吃得很清楚,但能夠如如不動,這舌根吃作用就是阿彌陀佛,那個吃得很清楚、很明白的,這個心就是阿彌陀佛的心。所以老法師說:「修行的功夫全在日常生活,我們自己的毛病習氣一定要知道。」熱的你要吃,不熱的你就不吃,這叫毛病習氣。老法師說:「知道的時候你就覺悟,不知道是迷惑」,你自己已經起心動念了。你聽到聲音,你起了一個煩惱心、起了一個嫉妒心、起了一個執著的心,你要在日常生活裡面發現這毛病,你要去念佛觀照。你的毛病習氣已經來了,你起了嫉妒心,你知道了就是覺悟,覺悟了就跟菩提心相應,不知道了就是迷惑。
老法師說:「就以日常生活來說,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情形,有一點小小的不如意、不自在、不痛快,不順我們的意,我們覺得很不舒服、不自在」。他講這句話我很不痛快,我沒辦法接受你這句話,常常我們在日常生活會碰到不高興的事情。老法師說:「我們在習慣當中有沒有覺得這個無所謂?」就是別人對你不尊重、不恭敬,你會不會覺得不如意、不自在、不痛快,你會不會覺得無所謂,你都沒有留意這些現象嗎?如果你注意這些現象,你不如意、不自在、不痛快,你去注意了、執著了,老法師說:「這叫造業」。
老法師說:「不讀佛經的人不知道,不能夠深解義趣的人不知道。」你不知道為什麼不高興,你突然間無明來了,我們說「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你不知道無明怎麼跑出來的,你反正開始看到(眼見色)、聽到(耳聞聲)就不高興了,無明就起來,毛病習氣就發作了,你就不自在、不如意了,你就覺得很不痛快了,你看得很不順眼,看對方不順眼。就算學佛人也如此,若有人對你說:這樣不對,那樣不對。我們會馬上反應說:你不要管我。老法師曾講一趣事,有一位講經者,上台講經前,客氣請老法師指教,結果下座後,老法師提建議,他不悅的說:「好,不要再說」,拂袖而去。這就是不如意、不自在、不痛快。
你起了不痛快、不自在,你要把它轉念說:「是的,謝謝你的指導,我會參考,我改進。」這叫轉念,這叫深解義趣,這叫不造業,不結惡緣。如果你跟他講:「你管我。」造業,結惡緣,對不對?在哪裡修?在日常生活裡面修!老法師說:「你有沒有在日常生活裡面去注意這些現象?」他說:「為什麼不自在?還不是分別、執著。你要沒有分別、執著,你哪裡會有這種不自在、不如意、不痛快?」老法師說:「分別、執著難斷。」所以我們知道以後怎麼樣?在根塵接觸的時候,我們修放下,我們修轉念,我們把它轉成阿彌陀佛,能轉成阿彌陀佛就能包容善解,那就是放下了。如果你做到這一點,就跟菩提心相應,那你功夫就會進步,你功夫就會得力。這是累積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你到臨命終時,你才有辦法萬緣放下。
慚愧弟子黃柏霖報告至此,祈請師父上人教誨,若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各位法師、同修大德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老法師:黃居士這篇報告對現代學佛同修來說真的很重要。也因為這麼一個原因,讓我們看到了,學佛有很多同學真的對佛沒有信心,為什麼?一有病就找醫生去了。這個現象多,常常看見。幾個人真對佛還有信心?太少了。學佛,對佛有懷疑,是半信半疑,功夫怎麼能得力?怎麼可能有感應?沒有感應就說佛不靈,就要去改學別的教。這是給我們深重的警惕,我們要迴光返照,我自己有沒有這個毛病?自己沒有,也還有別人有。有一些對你關心的人,他沒有想到佛的感應,他看到你身體不舒服,他就想到醫生,要給你介紹醫生,要買葯來送給你吃,怎麼辦?你要不吃他很不高興,可能就變成冤親債主。自己要有信心,要堅定,不受外面境界干擾,一定要相信佛。我們把好的案例記在心裡。我們確實看到了,你說這裡提到劉素雲的紅斑狼瘡,她知道那是要命的,實在講她也不想活那麼久,我依靠佛菩薩,我求往生,我不求病好。不求病好,你那個心裡頭對這病不重視了,那病自然就好了。你天天想病,沒病也想出病出來,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要懂這個道理,這個真的,一點都不假。
極樂世界是那些居民,往生的人,個個都是善的念頭,純凈純善,阿彌陀佛也是善念,四十八願,阿彌陀佛帶頭,大家共同成就的極樂世界。那我們想想,我們中國古時候人想什麼?一直到滿清的中葉,我們中國老祖宗世世代代都教給我們想倫常道德,從小就教你。違背倫常道德的,父母管教你,路人都管教你,這個風俗好。我們小時候在農村裡頭,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常常到外面去玩,有做不如意的事情,小蟲,去抓小蟲去,去殺螞蟻去,路上人看到了教訓我們,我們聽話,教訓我們。我們父母看到的時候,對這些路上的人是非常客氣、非常恭敬,感謝他教育小孩。不像現在,現在小孩父母溺愛,別人不能管,別人要教小孩,父母還來干涉。時代變了,所以社會變了。你們每天看電視、看報紙,這個地球上每一天多少災難發生,什麼原因?都是不善念頭引發的。
日本江本勝博士用水做實驗,他也是偶然心血來潮,我問他,你怎麼會有這個念頭?偶然的。發現之後非常驚訝,然後就鍥而不捨,把這個當作他自己的事業,搞成功了,這有功德。那時候他不相信佛法,他是搞科學的。我在東京開會,去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在岡山開的,會完了之後,我們到東京去看他。他對於宗教很忌諱,他說宗教是迷信,不願意接觸,怕人家說他是宗教,對他的研究會有不好的反映。我告訴他,我說你這種實驗佛經上有。他嚇一跳!他就問我:佛經上真有嗎?我說:真有。一切法從心想生,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我教給他一大套。我說你不妨試試看,你寫個「佛」字貼到水上,你看它反應怎麼樣?他就真做,反應非常好。我說你再看看其他各個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所有宗教這個水結晶都很美,這個你實驗的,你這個不是迷信,你是經過科學實驗。
近代量子力學的報告,完全肯定了念頭,證明佛經上講的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從哪來的?從念頭來的,這個被量子科學證明了。你知道這一點,量子力學家提出來的,地球上的居民,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念頭純凈純善,地球上所有的災變統統化解了。而且還告訴我們可喜的一個信息,這地球上七十億人,怎麼可能把念頭改過來?不可能,念頭轉惡為善只是少數人,多數人怎麼辦?他們造的業力超過我們,也就是說造惡業人多,我們修善的人很少。他給我們提出一個數據,他說地球總人口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多少人?不到一萬人,這百分之一的平方根,這些人他們能轉了,就能轉整個地球人的共業。我們一聽這個話,就想起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邪不勝正」,邪惡的人再多,那個正人少,能改變他,是這麼個道理。要找純凈純善的,找個八千人,也不容易!三、五千人,在全世界找,可能有;八千人不容易,一萬人就更難了。所以也是要帶頭,要有人宣傳,要有人在領導。
我們首先希望凈宗,我們凈宗同修決定不止一萬人,從我們同門同道來提倡,我們要純凈純善。善惡的標準,佛門是十善業道,我們要真干,決定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容易得罪人)、不貪、不瞋、不痴,不要太多,就能把這個十善業做到,變成我們的生活,變成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的戒律,就行了。
中國人不信教的,能夠把老祖宗的教誨找回來就好,老祖宗教我們五常、五倫,跟十善業的功能完全相同。一定要做到,從哪裡?從家裡做到。「父子有親」,這一條做到了,家和萬事興,這是萬善之根。一家人不親愛,你愛誰?一家人不能親愛,這個人不能做人。我們從這裡做起。「夫婦有別」,各有各的任務,男女生理不相同,各人各人的任務不一樣。男主外,女主內,內是什麼?內裡頭最重要的是把下一代教好。自己這一生隨緣度日。隨緣好,隨緣不造惡業,家裡富貴過富裕的生活,家裡貧賤過貧賤生活,心安理得,道理搞明白心就安了。好好把下一代教好,認真負責,你養小孩,你對得起小孩。母親在懷孕十個月的胎教,那就是持戒,十個月要持戒,把持戒做好,起心動念與倫理道德相應,與善相應,與惡相背。這十個月當中不能有惡念,不能發脾氣,什麼都要學忍辱,心平氣和,為什麼?所懷孕的這個小孩,他所得的是母親的正氣。母親給他是純善純凈,從胎裡面就養好了,生出來之後很好教,很聽話。像古人一樣,三年。現在這個社會亂了,誘惑力量太強,至少要幫助他到七、八歲,三歲不行,再加一個三歲,就是要到七、八歲,這個根就行了,他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是邪的,不正的,他自動會排斥;是善的,是正的,他會去親近,他有這個能力。你給他這個能力,這真正是對得起兒女,對得起祖宗,也對得起自己,自己在這一生這個事情做得很圓滿,做得很好。小孩長大成人是聖賢君子,他一生會做好事,會服務人類,積功累德,從哪來的?追其根源都是父母。現在很多做父母的對子女沒有做到,真的是對不起兒女。佛法講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看看,你要是真正能教得好,頭帶得好,他是一尊佛出世,那還得了嗎?他救多少人!我們要疏忽,夫妻兩個拚命去賺錢,小孩生下來不帶,不要了,這個太危險,家裡沒有後代,縱然有錢,兒女不孝,怎麼辦?還是搞得家破人亡。所以這比什麼都重要。
學佛要建立信心,對於佛經上字字句句,它能傳到今天,它要不是金玉良言,誰願意把它傳下來?古時候沒有印刷術,宋以後才有。到民國初年,有鉛字排印,活字排印,算是很進步的了,我去看過,還是很費事,印一本書不容易,成本高,哪裡像現在印刷術便宜,成本大幅度的下降。所以在那個時候,真的把古人的東西,都是挑了再挑、挑了再挑,挑到最好的,我們把它印下來,留傳後世;有問題的,統統都把它丟掉了,沒有那麼多錢流通,這個道理要懂。所以字字句句都是精華,沒有糟粕。現在人浪費,古人不敢浪費。古時候生活風俗習尚都是很節儉,富貴人家也學節儉,乃至於帝王家都節儉,他才能傳後代。一走向奢侈,沒有不亡國的,沒有不敗家的。
所以真的,一切都要從恭敬當中去求。對中醫要有信心。現在好中醫也少了,不像從前。我年輕的時候,方東美先生告訴我,那時候我二十幾歲,他說中醫五千年的歷史,西醫才三百年,你相信哪一個?五千年的經驗不容易,三百年還在搞實驗,到底有沒有效還是未知數。黃居士在這個地方提到,病真的是有這三種,生理的醫生能治得好;冤業的那要化解,比如說你在寺廟裡面誦經、許願也許能化解,他接受了,他就走了;業障病最難,為什麼?是自己造下的罪業,這最難治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真正懺悔,後不再造,就有效。懺悔之後還干,沒效。懺悔之後,後不再造,這是真懺悔,這才能起作用。
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法的,這記錄下來的,十二歲種個冬瓜,被他堂弟偷去了,這是什麼?這是念力,你看那個念力多厲害,他也不曉得誰偷的,他就小聲念,誰偷了我的冬瓜,叫他長瘡害病。他堂弟三天果然就長瘡害病。嬸娘來找他,你可別再念了。他知道以後,沒有想到念有這麼大的力量,所以馬上改口,快讓他好了,快讓他好了,二、三天就好了。他才體會到念力有這麼大的能量,有這麼大的作用。我們念為什麼沒有作用?我們念裡頭有雜念,不是正念;他那個念裡頭是沒有雜念,不是他念有效,我們念沒效。他用的是什麼心,我們的心跟他的心不一樣,他專。十八歲的時候,腿上長了個癰瘡,全身潰爛,一直到老身上還有疤痕。這個是業障病,他自己知道,什麼醫藥都治不了的,他放棄醫藥治療,一心專念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說了,救苦救難,度一切苦厄,他相信菩薩決定沒有妄語,不會欺騙人,就專念他,一、二個月瘡好了。
真相信,沒有絲毫懷疑,才管用。我們現在還去找外面的,是我們對佛菩薩有懷疑。所以念經經不靈,念佛佛不靈,還要起懷疑心去責備佛菩薩,那就造的業更重。只要真正肯相信,決定沒事情。如果發菩提心,弘揚佛法,傳播佛法,幫助人破迷開悟,振興佛法,這個功德大!發這種心的時候,壽命沒有了,佛也會把它延長,為什麼?叫你表法。海賢老和尚我相信他的壽命也不過是七老八十,不可能活到一百多歲。這一百多歲是阿彌陀佛把他延長的,那是替佛菩薩工作的,來度化眾生的,來做影響眾的,這壽命自然延長了。自己喜不喜歡長壽?並不是喜歡。老和尚常說,年歲大了,不要找別人麻煩,念念都想求往生。可是佛總是叫他再多住幾年,到時候再來接你。為什麼?他能持戒,他能吃苦。表法最重要就是表這個,做出好榜樣給人看。走的時候走得那麼好,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沒有老苦,沒有病苦,沒有死苦,這讓人生信心。黃居士也在此地勸導我們,非常難得。我們看底下的一份。
學生:「無量壽經科注學習班」報告十二
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同修大德,大家好!慚愧弟子黃柏霖報告題目,「跟佛陀的心一樣,同心、同行、同願、同德」。
在《太上感應篇彙編》,「濟人之急,救人之危」中有一則公案,解開是元末明初的人,家裡非常的富有,他的親戚朋友如果結婚或是喪葬財力有困難的,他都去幫助他們,有緊急需要救援的,他都能夠赴湯蹈火去救他們。他常講說:誰不想多積一些財富?可是財富往往就是結怨所在。我只知道行善可以遺留福德給子孫,放著金玉財寶不去幫助別人,有什麼意義?他的兒子解綸官當到御史,二兒子解縉當到大學士。這一段裡面,明朝解開他樂善好施,想累積福德給子孫,不要遺留財富給子孫,有這樣的善根很好。但是我後來去了解,解開第二個兒子解縉,後來其實是被問斬的,這怎麼回事?
解縉是明洪武二十一年的進士,是朱元璋那個時代的進士,他深為明太祖所器重。他曾經寫「萬言書」,上書朝廷,說朝令夕改,刑罰太重而且繁瑣。漸漸的忠言逆耳,皇帝就討厭他了,把他改調御史,後來覺得他太年輕,叫他回家修學。明太祖駕崩以後,他自己趕到京師去奔喪,又被人家說他違反皇帝的命令,被貶到河州衛吏,後來又被徵召當翰林待詔。明成祖即位,拔擢他當侍讀,參預機要事務,編《永樂大典》。但是因為他才華太好,而且直言不諱,被人家嫉妒,屢遭罷黜。永樂八年,他進京稟報事情,當時皇帝北征,他去晉見太子。後來大概是遭人密告,說他無人臣之禮,可能是比較傲慢,被抓去監獄,後來被殺。
為什麼我特別提這一段?他的父親解開行善積德,為子孫謀福,但他次子解縉卻被問斬。那麼到底要怎麼樣為子孫謀福?我們說福不能抵業。我就引用《壇經》,六祖大師說「迷人修福不修道」,雖然解開他很喜歡布施,但是他修福沒有修心,不修道。什麼叫做修道?就是你必須要知道修行的目的、布施的目的是什麼,你要離相布施,要斷貪瞋痴。修福的目的,就是要破你慳貪的習性,要改你的毛病習氣,要破你的執著分別,要出離三界。「只言修福便是道」,迷人他認為修福就是修道,「布施供養福無邊」,你布施供養無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你心中的貪瞋痴三毒還是繼續造作。「擬將修福欲滅罪」,你想修福來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有福報,但業報難逃。解開第二個兒子解縉即是如此,這叫三世怨。
那麼怎麼樣去教子弟?印光大師他開示得非常好,他說「凡發科發甲,皆其祖父有大陰德」,子孫能夠中科甲,考取功名,用現在的話就是說,他當部長、當總理、當總統、當省長叫發科發甲,都是因為他的祖父有大陰德。「若無陰德,以人力而發」,什麼叫以人力而發?就是你去巴結奉承,你去送禮,你去賄賂。「必有大禍在後,不如不發之為愈也」,不如不要發達。「歷觀古今來大聖大賢之生,皆其祖父積德所致」,都是他們的祖父積德造成的。「大富大貴亦然。其子孫生於富貴,止知享福造業,忘其祖父一番栽培」,大富大貴的也是這樣,但是他的子孫生於富貴,只知道享福造業,忘記他祖父的一番栽培。「從茲喪祖德以盪祖業」,從此以後,敗壞家業、家學,他不知道祖先是如何的積功累德,就把家裡的財產全部都敗壞掉了。「任其貧賤」,最後墮落到貧賤的地步。「此舉世富貴人之通病」,這是舉世富貴人的通病。
「能世守先德,永久勿替者」,如果能夠守住祖先的道德,我們講說富不過三代,要富過三代要怎麼做?要永久勿替,只有怎麼樣?「唯蘇州范家,為古今第一。自宋文正公以來,直至清末,八百餘年」。印光大師說,蘇州范仲淹的家是古今第一,從宋朝范仲淹以來到清朝末年,他們家的福報有八百餘年,這一般很少見。而且「家風不墜,科甲相繼」,每一世裡面都有人中狀元,都有人中科甲。「可謂世德書香之家」,可以說他們是有德行的書香之家。「而長洲彭家,自清初以來,科甲冠天下」,他們彭家的狀元有四、五個人,甚至有兄弟三個都考上功名,「三鼎甲」。他們彭家「世奉佛法」,他家裡是學佛的,雖然當到狀元、宰相,但是每天還是一樣誦《太上感應篇》、《陰騭文》。印光大師特別重視《太上感應篇》、《陰騭文》、《了凡四訓》,他說要教子孫學這三本書。「以為誠意正心,致君澤民之鑒」,你要教子弟怎麼樣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致君澤民就是你當官以後怎麼去造福民眾,怎麼去積功累德。像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仁,范純仁的慈悲和對國家的盡忠,跟他爸爸范仲淹一樣,就是致君澤民之鑒。
印光大師說:「欲子孫之不趨敗途,共入正道者」。現在這個時代,子孫趨敗途的特別多。像我們台北就發生過,一家大企業的常務董事,他的兒子從美國留學回來,父親不管他,母親溺愛他,買名車給他,要多少錢就給多少錢。以致這個闊少(富二代),每天留連在夜店干酒色姦淫的事情,因為性侵很多酒醉的女子,被法官起訴,最後判了五、六十年。最近又發生一件,另一位富二代在夜店裡面糾集黑幫分子,把一個刑警活活打死。他的父親也是一個企業家,這樣的子孫怎麼來繼承你的家業?印祖說,「欲子孫之不趨敗途」。讓我們的子孫不會敗壞家風,或者是把整個家產都敗掉、走入歧途,或者是作姦犯科、鎯鐺入獄,這個都叫做敗途。子女犯法、犯罪,其實父母的心最痛,尤其像現在,吸毒的、搶劫的、強盜的、殺人的、竊盜的。我曾經講過,台灣中南部有一位農會理事長,因為他的小孩去吸毒、竊盜、妨礙自由,被抓去關,他覺得非常的羞愧,後來喝農藥自殺了。怎麼讓子女步入正途?你一定要讓他明白因果,讓子女從小接受《弟子規》、《太上感應篇》、《陰騭文》的教育。老和尚說:「一歲到三歲,就看父母的行為。」你從他小時懂事、認識字以後,你就要開始培養,讓他讀《太上感應篇》。像孝廉講堂,平常假日班的「親子弟子規」課程,都讓小朋友看《中華德育故事》,裡面就是《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的故事。我就注意看那些小朋友的表情,看到動畫故事講因果,他們很有興趣,那就在他們的小小心靈裡面,種下一顆善的種子,種下因果的種子。這對他們以後成家立業,乃至於立身處世,幫助很大。
所以印光大師說:「當以《感應篇彙編》、《陰騭文廣義》為定南針」。什麼叫定南針?給他們指引人生的方向。「則世俗習染之惡浪滔天」,世俗習染就是現在外面這種污染的環境,譬如說像遊樂場、電動遊戲機、電腦遊戲,媒體的污染、網路的污染,這些力量都非常的大,叫做惡浪滔天。小孩子很容易在網路裡面,乃至於外面的電動玩具場,或者吸毒的環境,或者聲色場合,迷失掉,這叫惡浪滔天。甚至被滅頂,甚至得了愛滋病,毀了他們的前途。「黑雲障日」,這些惡的習氣障蔽了他們性德的光明,就像烏雲把太陽遮住一樣。「亦不至不知所趨」,如果你從小把他紮下《感應篇》、《陰騭文》的因果種子下去,他就能夠趨吉避凶,他就知道怎麼樣學習善的行為。
印光大師說:「須知陰德兩字,所包者廣」。它包括非常的廣,我們說祖先積陰德,印祖說你成就他人的子弟,讓別人的子弟成為聖賢,這個也是陰德;你成就自己的子弟成為聖賢,這也是一種陰德。反過來講,你誤人子弟,那就損德;你耽誤自己的子女,這也是損德。所以《三字經》:「養不教,父之過。」印祖說:「力能兼及,何幸如之?」你能力做得到,為什麼不去教他們?
另外一故事,宋朝孫覺,他在福州當知府的時候,百姓因為拖欠官錢而被關的非常的多。當時正巧有一位富人,他出錢五百萬,僱人修補佛殿。孫覺就說:你施捨金錢,為的是要積福德,那佛殿還沒有完全損壞,如果你能用這個錢替獄中的囚犯償還拖欠的官錢,就可以讓數百人脫離枷鎖監禁的痛苦,即使佛祖也會慈悲笑著答應,你所獲的福報不是更多嗎?富人就向官府繳納這些人所拖欠的官錢,使得監獄為之一空。那位富人家的子孫後來真的很顯達,孫覺的官也當到地位尊崇的柱國。
這一段主要是講,孫覺他勸富人布施。我們就來探討,孫覺他告訴富人說:你把修佛寺的五百萬的錢,拿去代囚犯償還積欠的官銀,讓他們得以釋放,佛祖會含笑垂慈,很高興的答應。這一段跟佛經非常接近。我就引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的經文,「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我們知道成等正覺就是成為菩薩、成為佛,你想成為菩薩、成為佛要怎麼樣?你要發菩提心。怎麼樣去發菩提心?因為大悲心,我們說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因為眾生的苦你生起了一個大悲的心,因為這個大悲心而把菩提心發出來。怎麼樣發菩提心?往生極樂世界,要發菩提心排在前面,然後才是一向專念。所以往生極樂世界是要做什麼?成佛的目的是要幹什麼?為了要救度眾生,不忍眾生受苦。跟這個故事很接近。
以前在滄州有一間插花廟,裡面住一位比丘尼,那天剛好是觀世音菩薩聖誕,這位比丘尼就準備供品,要供養觀世音菩薩。她忽然覺得很疲倦,靠著佛桌小寐一下,恍惚作夢裡面,觀世音菩薩跟她講話,說「爾不獻供,我亦不飢;爾即獻供,我亦不加飽。」你不供養,我也不會餓;你供養,我也不會飽。為什麼?因為觀世音菩薩已經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已破根本無明,他沒有我相,哪來我會飢餓?觀世音菩薩已經證得法身,所以你供養菩薩,是這一念的恭敬心。觀世音菩薩跟法師說:「佛寺外面有流民(流浪漢)四、五個,他們都乞食不得(討不到食物吃),都快餓死了,你趕快把供品給他們吃,這個功德勝過供養我十倍。」這位比丘尼醒過來,門一打開,果然外面真的有四、五個流民(流浪漢),法師就把供品拿來供養這些流浪漢。這樣的布施,跟孫覺勸富人替囚犯繳欠官銀,道理是一樣的。
我們都喜歡幫佛菩薩服務,譬如說要修改佛寺、修建佛寺。《普賢行願品》裡面就提到,「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我們常常都想要供養佛陀,我們要供養佛菩薩,那要怎麼供養?怎麼尊重承事如來?《普賢行願品》裡面跟你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你尊重眾生就是尊重佛菩薩,你恭敬眾生就是恭敬佛菩薩,你不恭敬眾生、家人、朋友、民眾,你說你供養恭敬佛菩薩,這個恭敬不是性德流露,這是虛妄的,這不真實。所以你怎麼樣可以做到真正的禮敬諸佛?你要禮敬一切眾生。這個眾生不單是人,包括九法界的眾生,這叫禮敬諸佛。真正做到禮敬一切諸佛,你這個平等心就跟佛的平等心一樣,這個叫禮敬諸佛。換句話說,這個禮敬它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沒有壽者相,這個禮敬就是性德,這個禮敬就變成功德。這個禮敬是功德,它就可以滅罪,滅掉你無始劫來的罪業。你讓眾生歡喜,就可以讓如來歡喜。你怎麼讓佛陀高興?你要去救度眾生,要去讓眾生離苦得樂。
慈舟大師怎麼註解這一段?慈舟大師是我們近代的一位高僧大德。慈舟大師說:「尊重眾生,即是尊重如來,又不惟佛喜,眾生本來是佛」。他說你不僅是讓佛歡喜,你要了解眾生本來就是佛,眾生歡喜就是佛歡喜。他說:「佛心如大海水,眾生為佛心中眾生,如海水現眾生影」,你站在大海旁邊,你去看那個影子映下去。「影水同一鹹味」,他用這樣一個比喻,就是你站在海邊,海面像一個鏡面一樣,影子照在海面上,影子跟水是同一鹹味。譬如我們說功德性海,這個性海就像大海一樣,我們的無明煩惱就像無明風,把大海吹成驚濤駭浪,驚濤駭浪所起來的那個泡泡就是眾生。眾生都一直以為這個泡泡是他自己,等到泡沫打破了,跟大海合為一體,那個泡沫打破就是破我執、法執,所以那個泡沫的鹹味跟大海的鹹味是同一味。同一味是什麼?同一性德,同一法味,所以他才說「影水同一鹹味,猶生佛同一實相」,就是都有佛性。所以佛陀才說一闡提也可以成佛,這是生佛同一實相。「海水中所現的眾生,無名姓骨肉等相」。你人站在海邊,你映在水中的影子,請問一下它有寫姓名嗎?它有骨肉的相嗎?沒有。他用這樣去做比喻。他說:「若必計有眾生名相等者,即是遍計執。生佛本自不二故」。如果你有計較執著,有眾生的名相,那是遍計所執,生佛本是不二。
眾生比較會執著,像剛才講這個富人他要修佛寺,富人還算是有善根,孫覺勸他,他就馬上接受,他沒有執著名相,說我一定要修佛寺,我不救這些欠官銀的民眾。怎麼樣去達到無相布施?在《金剛經》裡面有講:「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菩薩是沒有這四相的。「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我們布施要怎麼樣?我們布施要應無所住。無所住就是什麼?無所住就是三輪體空,內不動心,外不著相,沒有能所對待,無所住行於布施。我們如果作菩薩,這是本分事,「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不住六塵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你沒有佛相,沒有人相。如果你沒有佛相、人相、囚犯的眾生相,那你就沒有四相的執著了,這樣的布施就接近實相,叫無相布施,那就是功德。所以這個富人,為什麼他後來子孫顯達?為什麼這樣感應道交?就是這個道理,那福報就大了。所以,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所以你要得到大的福德,你就必須要不住相布施。「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這個地方,我提另一個跟孫覺勸富人這個故事很像的公案,叫做「金箔布施」,這是真實故事。有一個地方,在很寒冷的冬天,有一個乞丐他用顫抖的手去求一家佛寺的禪師,那位禪師的名字叫榮西禪師。乞丐去敲禪師的寮房,他哭著說:「禪師!我的妻子兒女都幾天沒有吃飯了,我已經用盡各種方法,還是不能給她們溫飽。又連日來下雪,我的舊疾病發作了,我已經精疲力竭,再這樣下去會餓死,請禪師救我們。」榮西禪師很可憐他,可是他也沒錢,也沒有多餘的食物可以救濟他,怎麼辦?他就拿準備裝佛像的金箔給乞丐,他說:「你把這幾個金箔拿去換錢吧!」這位榮西禪師就是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乞丐相,沒有佛相,他沒有這四相了。
座下的弟子嘩然,大家都很驚訝,就抗議榮西法師說:「怎麼可以把裝佛身的金箔給這個乞丐?」榮西禪師說:「汝不解,吾為尊敬佛陀才如此做。」你們不了解,我是為了尊敬佛陀才如此做。所以我們剛才講說「如何尊重承事如來」,就是先看你「如何尊重承事眾生」,他就是《普賢行願品》的境界。你怎麼讓佛陀歡喜?榮西禪師先讓乞丐歡喜了。弟子不懂,就說:「如果我們把佛像都賣掉,再拿去布施、去做善事,不重視信仰,這樣算敬佛嗎?」榮西禪師說:「我重視信仰,我更尊敬佛陀,即使我下地獄,我也要為佛陀這麼做。」他有地藏菩薩的精神,寧可自己下地獄。這個時候你就不能說:「哎呀!你這樣犯戒了,你侵損常住了,金箔等於是常住的錢,你把常住的錢拿給乞丐,你侵損常住,這樣會下地獄。」說不定有人就不敢做,這樣會侵損常住!
但是我們對照剛才念過的《普賢行願品》,如果尊重承事眾生,即是尊重承事如來;如果讓眾生歡喜,即是讓如來歡喜,就看你的發心,不是看你的事。結果弟子還是不服,責怪榮西禪師,口中喃喃嘀咕:「把裝佛的金箔拿去送人,說是敬佛。」榮西禪師大聲斥責:「佛陀修道,割肉喂鷹,捨身喂虎,在所不惜,佛陀是怎麼對待眾生的?你們認識佛陀了嗎?」這句話問得很好,你們認識真正的佛陀嗎?要是真正認識佛陀,他的心就跟佛陀的心是一致的、是一體的,那他的心就是佛心,那就是菩提心,是大慈悲心。你怎麼跟佛心一致?你要跟佛陀一樣的心。老和尚常講的,「同心、同行、同願、同德」。你怎麼跟阿彌陀佛一樣?「同心、同行、同願、同德」,你要跟阿彌陀佛一樣平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以這一段我覺得他講得非常的好。
《太上感應篇彙編》所舉的宋朝許叔微,他用醫術去救人;宋朝王曾他代母女償還官銀,免於賣女;宋朝吳奎,他的朋友王彭年往生沒有辦法入殮,他幫他入殮,還幫他把兩個女兒嫁出去;明朝解開,他幫助親朋、親族;新建地方大荒,兩個夫妻剩下一點點的飯,想摻毒自殺,里長舍己米救他們,結果窮人攜五斗粟歸,內有五十兩金,天賜也;孫覺勸富人,把修佛寺的錢拿來救濟被關的民眾。這些事雖然看起來他們都只是做善事,但是都跟自性相應。再下來我們看老法師的開示,老法師說:「《太上感應篇》,太上這兩個字是尊稱,含義很深。佛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你不能說《感應篇》不是佛經,像我們現在舉這幾個例子,也是跟佛在說法一樣,我們剛才特別對照《普賢行願品》,結果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老法師說:「佛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不是某個人講的。如果我們要以為:佛經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那就錯了。我們在許多經論裡面看到,佛自己說他一生沒有講過經,他一生沒有說過一個字,這話是真的,不是謙虛,也不是隨便說說而已。」所以佛陀他講過的,都是諸佛講過的真理,就像孔子一樣,「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古代聖賢都講過了,孔子把這個道理再講一遍給我們聽,所以才說佛陀一生沒有講過經,一生沒有說過一個字。佛陀不是講三藏十二部經典嗎?怎麼說他沒講過經?佛陀講三藏十二部經典都是出自於性德,我們迷而不覺,不能證得。所以佛陀才會講:「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佛陀說,他一生沒有講過一個字,這是真話,不是謙虛,也不是隨便說說。
老法師說:「凡夫執著有我,所以說法,我說的、你說的、他說的。諸佛菩薩無我,《金剛經》上說得很清楚,不但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連念頭都沒有,所謂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見是見解、念頭,不但不著相,念頭都沒有。他這是從哪裡說的?真性的流露。」佛陀說法是從真性流露,這個性德我們也有,生佛不二。所以佛沒有說我說的,你說的,沒有,佛沒有四相,沒有四見,佛陀的見解,佛陀的念頭。佛陀連念頭都沒有,沒有妄念,沒有妄想,沒有見惑,所以不但不著相,連念頭都沒有,他從哪裡說?從性德流露。「真性不是別人的真性,是我們自己的真性,這個道理一定要懂。自性的流露,這是真實的。如果從意識心,意識是個人的,那個話就靠不住了。」那是八識五十一個心所,那是有能所,那不是性德。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老法師說:「出世間的大聖,佛法裡面常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世間也有大聖,這些人有沒有見性?有沒有成佛?佛有方便語,說世間聖人沒有能見性,這是方便語。說真實語,大乘經論裡面講得很多,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隨類化身,隨機說法。」所以剛才我們講說這個富人、孫覺這些都是菩薩隨類化身,隨機說法。他說:「怎麼知道他不是諸佛如來化身示現的?從前有人講:孔子是童儒菩薩。」像剛才我們讀那個公案,榮西禪師他把金箔拿去供養乞丐,你能說榮西禪師他只是禪師嗎?他不是諸佛如來的隨類化身嗎?如果不是隨類化身,他怎麼有辦法把佛跟乞丐放在平等的位置?所以有人問說:孔子是不是童儒菩薩再來?有人這樣問老法師。老法師說:「我們依照祖師答覆的慣例,不能界定可否。因為你說他是菩薩,找不到根據,我們就不能隨便說;你說他不是菩薩,從原理上來講,菩薩應化在世間也有可能。如果真正契入境界,一切眾生哪一個不是菩薩?哪一個不是如來?」剛才我們念過那幾位善人,難道他們不是菩薩示現嗎?
第三點,老法師說:「我們學佛的同修就應該懂得,性德是至高無上;換句話說,我們能夠理解,能夠奉行,就是順著性德。順性德這是真善,違背性德這才叫惡,這是善惡最高的標準,是善惡絕對的標準。」剛才上述列舉《感應篇》這些行善的故事,都有感應,他們子孫顯達。又譬如那個裡長,五斗米給窮夫婦,這個袋子裡面竟然裝了五十兩黃金,這就是什麼?老和尚說:「古人有個比喻,感,好比是種植;應,好比是開花結果。用這兩個字做這一篇文章的名稱,就說明了有感必定有應。這是什麼道理?感應都是依自性而起的,自性遍一切處,遍一切時。我們今天講時間與空間,在自性裡面不分的,時空是一片的,所以有感必有應。」這樣就會感應道交,為什麼袋子裡面會跑出五十兩黃金出來?不可思議。你不能說這是神話,它是真實的故事,記載在《感應篇》裡面。這就是什麼?為什麼能感應?因為它從性德流露。
老法師說:「在我們一個人的身體上,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一根頭髮微不足道,如果我們動彈它的時候,一身都覺得不舒服。你動這一根頭髮,這是感;一身不舒服,那就是應。」所以榮西禪師的心相應佛陀的心,這跟牽一髮而動全身是一樣的道理,就有感應了。老法師說:「由此可知,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要以為這是小事,這個無所謂;再微弱的念頭,都能夠震動虛空法界。」各位要聽清楚,一念遍三千,再弱的念頭,再小的念頭,它都會震動虛空法界,你發一個善念,諸佛菩薩都會感應道交,就是這個道理。榮西法師只不過是憐憫乞丐說:「好吧!我也沒錢,我也沒食物,那個金箔就給你吧!」這樣就震動虛空法界。「我們不曉得,迷失了。就像我們身上這一根汗毛一樣,我們把這汗毛尖立起來,全身都能感覺到。」你毛孔直豎全身就有感應了,這大家知道的道理。老法師說:「這是講我們的身體,但是你不了解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的清凈法身,是一體。正因為它是一體,所以感應就不可思議,有感必應,隨感隨應。」
慚愧弟子黃柏霖報告至此,祈請師父上人教誨,若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各位法師、同修大德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老法師:黃居士講得很妥當,沒有錯誤。確實是真的,提醒我們一定要深信不疑,因果報應,感應這些例子全都是真實的。我們的善心善行,哪有不感善果的道理!如果有懷疑,感應就不能現前了。為什麼?這裡頭講的有一句最重要的,性德。性德是超時空的,性德是沒有邊際的,性德是大家共有的。佛有自性,證得了,叫法身。我們也有性德,性德永遠存在,不生不滅。我們現在把性德忘掉了,我們用了妄心,問題出在這裡。妄心是什麼?妄心是阿賴耶,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性德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成佛,大乘經上講的,真的叫太容易、太簡單了,佛說得很多,多少經論裡頭都有,只要你能夠放下,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回歸自性,你性德就現前。你看多簡單,成佛這麼容易。可是你試試看,你放放看。
分別、執著我們比較容易,那個起心動念難,為什麼?佛講的起心動念我們根本就沒有聽懂。我們怎麼認為?我們起個念頭就是。不是的,這太粗了,起心動念是極其微細的念頭。細到什麼程度?彌勒菩薩講,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個念頭。百千,一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你看,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念頭,你怎麼能夠覺察到?現在我們用秒做單位,一秒鐘可以彈指七次,再乘七,乘七乘出來多少?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個念頭。在哪裡?就在眼前。誰看到了?佛告訴我們,八地以上。你好好修行,你到八地菩薩就看到了。八地菩薩的定功夠了,能看到這個微細的念頭,七地以前沒有看到。我們是聽佛所說,我們根本就沒有覺察到,毫無感覺,就是迷惑迷得很深,毫無感覺。大概在明心見性的菩薩有感覺,有感覺還沒有見到,他必須再要去破無明習氣,要登八地就見到了。佛這個話說的我們要相信,八地、九地、十地、十一地(十一地是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都看到。所以假的,不是真的,剎那生滅,就像我們看電視畫面一樣。現在電視畫面一秒鐘多少個?一百個,一秒鐘就是一百次的生滅,我們都完全不能覺察。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真相,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真正了解這個真相才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一點都沒說錯,這是自性。
所以黃居士的報告對我們很有受用,讓我們對因果報應深信不疑。後面還有這一篇,念念看,現在有十六分鐘。
學生:念公《凈修捷要報恩談》之啟示
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大德仁者,阿彌陀佛!慚愧弟子開吉今日恭敬報告的主題是「念公《凈修捷要報恩談》之啟示」。
近日弟子恭敬學習了黃念祖老居士《凈修捷要報恩談》,深感受用無窮,法喜充滿。《凈修捷要》一名「五念簡課」,是民國年間凈宗碩德夏蓮居老居士所編撰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是天親菩薩五念法門的簡單功課,與《無量壽經》相輔助。黃念祖老居士曾說:「《凈修捷要》要老能存在,大家老修,《無量壽經》必然也發達。」《凈修捷要》法本的編撰,是緣於蓮公大士看到今日之世,修習凈業者多,而具深信切願者少。於是在庚辰年於病中發願,會集佛經經文,副以祖師大德之意,編撰成《五念簡課》,以便於初機者學習、受持。由於《凈修捷要》能夠於恭敬禮拜之中,與諸佛菩薩至誠感通,且易於收攝身口意三業,降伏煩惱、妄想,使正念現前。需時少而收效多,又節時省力,因此付梓流通後,普受修行者的歡迎。蓮公大士的入室弟子黃念祖老居士生前,曾擬撰寫《凈修捷要報恩談》一書,可惜眾生福薄,老人家悲願未成,即舍報往生。所幸的是,念老留下了講解《凈修捷要》的錄影資料,共三十四集,計三十二拜,使後人得以一窺堂奧,實則眾生幸甚也。
甲、黃念祖老居士生平簡介
在講述學習《報恩談》啟示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大慈念老的生平。黃念祖老居士生於一九一三年,祖籍湖北江陵,法號「蓮華龍尊」,亦號樂生、心示,別號老念、不退翁。幼年早孤,其舅公「文廷式」是光緒皇帝的妃子珍妃、瑾妃的老師,其舅父是民國年間的佛教碩德「梅光羲」老居士(人稱「南梅」),因此,念老自小稟受家學的薰陶,且夙具慧根,知向佛乘,故能深解佛理。
在近代的佛教史上,黃念祖老居士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德,是佛門公認的大成就者。在師承方面,念老所追隨的都是有修有證的老師:虛雲老和尚(禪宗)、蓮花正覺王上師、貢噶上師(密宗)、夏蓮居老居士(凈土宗、教下)、梅光羲老居士(法相唯識)。所謂明師出高徒,得蒙好老師的親授,加之自己的精勤努力,念老在佛法上的成就自是不同凡響。念老確實是一位「通宗通教,顯密圓融」的大德。但是在晚年,當他完成了《凈土大經解》(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事業」)之後,就放下萬緣,歸心凈土,一天念十四萬聲佛號。這在在啟示我們,「有一天的時間就念一天佛,有兩天時間就念兩天佛,其他的統統放下」(凈公語)。半年後(即一九九二年三月),念老舍報往生。其一生之行誼為學佛人樹立最好的榜樣,使我們得到最真實的利益。
在《凈修捷要報恩談》中,念老曾經說過,雖然凈土法門是易行道,但還是要有一番真實的努力,所謂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我們不要認為,得到這個法門就可以不加努力直接往生了。念老說,凈土的易行是相對的容易,但是還是要符合彌陀的心愿,要真實的信,真實的發願,且對於娑婆世界無所留戀,很好的念經、念佛,能夠符合達到佛來接引,真正往生的目的。念老的這段開示,詮釋了他老人家往生之前,一天念十四萬聲佛號的慈悲示現。
據資料記載,有人說,黃念祖老居士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師父上人說,他對此深深相信,因為如果不是大菩薩,無法將《大經》集注做得如此究竟圓滿、完美無缺。值得一提的是,在《凈修捷要報恩談》第二十五集,講到第二十四拜「觀世音菩薩」,念老特別講述了觀音菩薩「返聞自性,成無上道」的義理,教導我們如何始覺合本、背塵合覺,使人深有啟發。當講到眾生耳根最利之時,還例舉其舅公文廷式年少時,讓弟弟們都大聲的讀書,而他自己則躺在床上睡覺,實際上這些書他都聽進去了,後來弟弟們才知道上了他的當。以此來說明耳根最利之理。凡此種種諸多案例,都十分的生動有趣。
總之,我們若是認真學習念老所講的《凈修捷要報恩談》,能夠在此得到不少啟發,增長許多見聞。
乙、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
在《凈修捷要報恩談》中,黃念祖老居士多次提及和讚歎師父上人以及雪公老人。語云,「佛佛道同」,舉凡諸佛菩薩出興於世,必然是互相恭敬、互相讚歎、互相包容、互助合作。此一理念於宏琳法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之中,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僧贊僧》第三章「佛門大德眼中的凈空法師」中,宏琳法師會集了黃念祖老居士與師父上人互相讚歎、互相恭敬的一些資料。念老在《華嚴念佛三昧論講記》中說:「(凈空法師)他現在專修專弘凈土法門,專弘《無量壽經》,而且是夏老師這一本,他這個人圓滿普賢大願!他就從普賢大願轉向凈土。」念老還在《旅美雜談》中非常肯定的說:「(凈空法師)這是一位大德!」還曾經禮請老法師為《凈土大經解》撰寫序文。正如宏琳法師所言,《凈土大經解》是念老一生最重要的事業,禮請老法師寫序文,其表法深義自是不言而喻。
宏琳法師在《僧贊僧》的一則按語中說:「黃念老在世時,曾有人在他面前毀謗凈空法師,念老卻說凈空法師禪定力很深,念佛功夫好,度生事業功德大之類的話,並無半句貶損之言。」這一點在念老《凈修捷要報恩談》之中,亦時有體現。
在《報恩談》中,念老多次提及老法師,現列舉如下:
第一、在《報恩談》第一集,講解蓮公開篇序文「凈宗一法,易行難信,非探教海,莫窺津涯」,念老指明,學教的最高峰就是《華嚴經》,《華嚴經》最後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凈空法師一直到處講經,講到後來講到《華嚴經》這個地方,他就歸凈土了……從十大願王,也把他導歸極樂了。」在《報恩談》第二十七集中,念老再次提及,凈空老法師就是緣於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而趣向凈土宗。
第二、在《報恩談》第二十四集中,念老提到老法師把凈土宗《阿彌陀經》的三種註解印出來了,《阿彌陀經疏鈔》、《阿彌陀經要解》和《阿彌陀經通贊疏》(法相宗窺基大師所作)。而且還說:「他的用心我知道,就是你看看唯識的人他也作凈土宗的註解。他這個用心是好的。」亦即法相宗的祖師也讚歎凈土。念老說,如果他見到老法師,就會提議再把《阿彌陀經圓中鈔》印進去,將這四部註解合印成一本。在《報恩談》第三十一集中,念老提到「凈空法師也在印《論注》(曇鸞法師《往生論注》)。」老法師還曾經講解過這部註解。
以上這二點體現出念老與師父上人在教理、教義、教學上的相互理解與交流,是彌足珍貴的資料。
第三、念老不僅僅提到了老法師,在《報恩談》中還連帶著讚歎老法師的恩師雪公李炳南老居士,稱他是一位「老學佛的人,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並且肯定李炳老是一位具正知正見,能夠明辨是非邪正之人。這樣一位深具法眼、知見純正的好老師所培養出的學生,想必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師父上人曾開示說,當今時代,世衰道微,所幸有三位大德出現於世: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無量壽經》、黃念祖老居士註解《無量壽經》、海賢老和尚為《無量壽經》作證轉——這三位大德的示現,使得凈宗的法脈得以延續。我們深深相信,實際上應當是四位大德——加上師父上人宣講《無量壽經》,使得凈土法門大興於世,此功甚偉矣!凈宗道法四足鼎立,才能四平八穩,且感得四海承平。
丙、為曇鸞和道綽法師重新正名
在《凈修捷要報恩談》中念老曾說,現在蓮宗的祖師,將曇鸞和道綽法師刪除了,但是古一點的記載,西天東土蓮宗最初的祖師是「慧遠、曇鸞、道綽和善導大師」。念老說,之所以把曇鸞和道綽法師取消,是因為他們的著作流傳到海外,而在中國卻失傳成為了佚本,現在又傳回了中國。因此,應該要為曇鸞、道綽法師重新正名。
在《凈土聖賢錄》中,記載了這兩位祖師的生平事迹:
曇鸞法師是北魏大同府雁門人(今山西代縣),少年時游五台山,見到許多神跡感應,於是發心出家。後來註解《大集經》時,因感氣疾生病,從而感嘆人命危脆,旦夕無常。於是,曇鸞法師來到江南梁朝陶弘景處(陶弘景:道教「上清派」代表人物,自號「華陽隱居」,人稱「山中宰相」),希望能夠在道家修長生之術。陶弘景傳授給他十卷仙經。後來,曇鸞法師回到北魏,遇到三藏法師菩提流支,於是就向他請教說:佛法中是否有長生不老的方法,能夠勝過仙經的嗎?菩提流支法師說:「長生不死的方法是在佛教之中。」於是就把他譯出的《觀無量壽佛經》授予曇鸞,並且對他說,「學此則三界無復生,六道無復往」,而且壽命是真正的無量壽,這就是佛家長生不老的方法。於是曇鸞法師燒毀了仙經,開始專修凈觀,以此自行化他,著書立說,作《往生論注》,讚歎持名念佛法門,影響十分深遠。
北魏興和四年,曇鸞法師預知時至,集眾教誡說:「勞生役役,其止無日。地獄諸苦,不可不懼。九品凈業,不可不修。」於是讓弟子高聲唱佛,遂面西而終。寺眾皆見幢幡寶蓋自西而來,天樂盈空,良久乃已。
曇鸞法師的示現,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警示。《無量壽經》云:「護佛種性,常使不絕。」菩提流支法師教導曇鸞說,這個世間沒有真正的長生不死之法,縱然能夠得到長壽,但是還是免不了生死輪迴,只有在佛法之中才能夠得到真正的長生不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無量光、無量壽,這是真實的無量。吾人能夠端正心念,志求佛道,求生凈土,才是真正的護佛種性。
師父上人在宣講《科注》時,曾經為我們介紹過道綽法師:
道綽法師俗姓衛,山西太原人,唐初凈土宗的大德,亦稱「西河禪師」。日本凈土宗尊稱他為七大高僧之第四位。他十四歲出家,廣學多聞,曾經宣講過二十四遍《涅盤經》。後來住在曇鸞法師所創建的玄中寺,受曇鸞和尚碑文所感,開始專修凈土。道綽法師四十八歲時,開始放下萬緣,專修凈土,且坐常向西,六時禮敬不缺。他一生宣講《觀無量壽佛經》二百多遍,直至八十三歲往生,每日念佛七萬聲,為念佛人做出了好榜樣。他主張無論出家在家,均以念佛為要,念佛時數小豆粒,稱為「小豆念佛」,這大概就是念珠的起源。
唐朝貞觀三年,道綽法師預知時至,通告四眾同修。四眾忽然見到曇鸞法師坐在七寶船上,並告訴綽師說:你已經凈土堂成,但是壽命還沒有盡。綽師七十歲時,口中還長出新的牙齒。唐太宗曾經到太原見他,供養他許多的珍寶。他「年屆八十,容色盛發,神氣尤爽,暢談凈業,每每理味奔流,吐詞包蘊。」貞觀十九年,道綽法師舍報往生,世壽八十四歲。著作有《凈土論》二卷、《游心安樂集》二卷,以此弘揚凈土念佛法門。凈土宗第二代祖師善導大師就是道綽法師的門人。因此師父上人宣講《科注》時曾說:「道綽不是凡人,曇鸞也是了不起的人,都是早期凈宗大德,都應該選為祖師才對。」
印光法師所修訂的《佛教三字經》中說:「晉慧遠,住匡廬,結蓮社,德不孤。魏曇鸞,修妙觀,生品高,瑞相現。唐道綽,暨善導,唱專修,為妙道。」這部明朝吹萬老人所著的佛家入門之書,就是將曇鸞、道綽法師列在廬山遠公大師之後,其用意自是不言而喻。大慈念老於《凈修捷要報恩談》中云:「凈宗諸祖,我們將來還是要把曇鸞、道綽恢復進來,曇鸞是二祖,道綽是三祖,善導是四祖。」在這個問題上,吹萬老人、印祖、凈公和念老真可謂是英雄所見大略相同。
丁、佛法將興,必有禎祥
在《凈修捷要報恩談》中,黃念祖老居士多次談到,佛法將要中興於世界。
首先,念老指出,凈土宗有許多典籍原本在中國佚失,成為佚本,現在又重新回到中國,這是一個很好的因緣,正是所謂法之將興。因此,念老說:「這裡也是一個很好的、讓我們感覺高興的事。」特別是《無量壽經》一千多年都沒有得到善本,現在由於蓮公大士的會集,我們才得以受持善本,此乃稀有難逢之殊勝因緣。
第二,念老指出,末法時期,我們現在是處在減劫,每過百年人壽減一歲。但是在這個時代,人的平均壽命卻是在增長,這可能是個中興的瑞相。念老說:「最近看來,人的平均壽命在增長,也正好跟西藏的傳說、密宗的傳說,佛法要中興於世界,這兩個有不謀而合的地方。」二0一四年十二月,《人民日報》刊載了一則消息:英國知名的醫學期刊《柳葉刀》發布《二0一三年全球疾病負擔報告》。這份報告指出,全球人均壽命從一九九0年的六十五點三歲,增至二0一三年的七十一點五歲。也就是說,二十三年來,全球人均壽命增長了六歲。其中全球男性的平均壽命增加了五點八年,女性增加了六點六年。兒童死亡率明顯下降。低收入國家人民壽命增長顯著。此報告是在對全球一百八十八個國家、地區的人口數據估值後得出的。念老是在一九九二年往生,上述這組數據是從一九九0年開始統計的。在念老往生的十多年後,人均壽命還在持續的增長。因此,這是一種祥瑞的徵兆。
第三,念老指出,現在很多人不如前人精進,但是,只要大家肯精進,把這些優點發揮出來,將有一個佛中興的高峰。所謂的高峰就是比前後都高(當然以前也有更高的地方),念老說:「根據西藏的傳說,不久的將來佛教是很放光,出現一個中興的高峰,峰還是很高。」因此,要利用這個上升的階段、特殊的因緣,認真努力的發心和修持。
第四,念老指出,佛教中興三百年之後,將來回教要統一世界。由此可知,法運還是會起起伏伏的。念老說,回教統一世界,三百年後再起一個峰,佛教又盛。這正如同盛極必衰、否極泰來的宇宙運行規律一般,佛教的法運經歷最困難的時期之後,就會有一個好轉。但是這一次,佛教再次盛行的高峰,就比不上當今時代的這個高峰了。
第五,念老指出,第二個高峰過去之後,就再也沒有峰了,佛法會一天不如一天,一直到末法時期最後的一百年。這一百年就靠這一部《無量壽經》和一句阿彌陀佛,這也顯示出了《無量壽經》的重要性。念老勉勵我們說:「我們在這個地方做工作,好鋼是用在刀刃上了。」
這段話使我們對於追隨師父上人「一門深入」學習《凈土大經科注》堅定了無比的信心。
在《報恩談》中,念老所說的「法之將興」是指佛法的各宗各派的共同繁榮。而師父上人在宣講《科注》之時,曾經開示說:「凈土法門沒有末法。」此即是專指凈土宗而言。在中國除凈土宗之外的其他七個宗派,都有正法、像法和末法,「唯獨凈土宗沒有,凈土宗是純正正法」(《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第六十三集)。因為在大乘經上,佛所說的正法的四個標準,凈土宗都具足——有說經的人、有聽經的人、有修行的人(念佛即是修行)、有證果的人(往生即是證果)。因此,師父上人說:「凈土宗自始至終都是正法。」將來佛陀的經典是《無量壽經》最後滅。即使到了法滅之時,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依然住世百年。至誠懇切稱念這句彌陀聖號,臨命終時,依然能夠蒙佛接引,往生極樂,此則彌顯凈宗法門之無比殊勝。
綜上所述,《凈修捷要》這部書是蓮公大士留給後人的一劑良藥,是與《無量壽經》相輔相成的一部法本,簡單易行,收效頗著,值得我們凈業學人認真的學習與受持。
《凈修捷要》的法本近年來已經製作成有聲書,主要有以下幾種版本:一、師父上人早年讀誦版(約四十五分鐘);二、悟行法師讀誦版(約二十七分鐘);三、劉素雲老師領誦版(約四十七分鐘)。這三種版本都非常殊勝,同修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以及修學的環境,來選擇不同時長的讀誦版,可以一邊播放,一邊修持禮拜,需時少而收效大,無論是個人凈修還是團體共修,都非常的適合,很值得我們來推廣。
以上是慚愧弟子學習《凈修捷要報恩談》所做的淺顯提要與總結,如有不妥之處,誠請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評指正,無盡感恩,阿彌陀佛。
老法師:蓮公的《凈修捷要》這個本子,是我第一次跟念老見面的時候,在北京他送給我的。我看了之後就非常喜歡,簡單扼要,對於現代人過著繁忙的生活,非常適用。比這個更簡單的、更重要的,那就是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的,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就是一句佛號修成功的,了不起的成就。我細看他的光碟,我也看了幾十遍,我能體會到,他念到功夫成片,不超過二十五歲。他二十歲出家,師父傳他這一句佛號,叫他一直念下去。我覺得二十五歲之前他得到成片。得到成片就能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就像《楞嚴經》上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見佛,當來見佛是往生極樂世界。能夠達到功夫成片,現前就見佛,佛一定會告訴你,你還有多長壽命,到你命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你。你心裡就有底了,知道極樂世界已經註冊了,那有名字了。繼續不斷的努力,我認為三年到五年,不會要很長的時間,從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的時候,還在這個世間,再努力個三、五年,就能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老和尚有沒有得到?得到了。
可是他老師厲害,我們從老師這一句話當中,我就知道老師是開悟的人,因為不是開悟的人這個話說不出來。他交代海賢老和尚,一直念下去,後面還有一句話說,「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這一句話不是真正開悟的人說不出來。為什麼不能說?惠能大師開悟是在盛唐的時候,是中國佛教黃金時代的時候,他還要到獵人隊去躲十五年才能出來。為什麼?嫉妒障礙的人太多,你雖然開悟了,五祖給你證明、認可了,別人不服,會找麻煩。十五年之後,大家淡消了,把這個事情忘掉了,堅固執著的人大概也都走了,都不在了,你可以出來了。海賢老和尚環境比惠能大師差多了,所以不能說。老師這個話交代得太好了,保護他,不能亂說,不能說。但是我們能看得出來,偶爾露了一、二句,你留意,那一、二句裡頭話裡頭有話。
所以我們知道,他老人家大徹大悟應該在四十歲左右。真正得理一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就成佛了。這個我們要認清楚。往後這麼多年,那是阿彌陀佛囑咐他的,要他在這個世間長住幾年,為我們表法。要是用一句俗話來講,就是叫他住世保佑我們大家,就這個意思。讓我們學佛的人不忘記佛陀的教誨,「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教我們凈宗的人,保佑我們,在往生極樂世界這個道路上不要退轉,不要迷失方向,不要走到岔路。這個功德可大了!
所以我看完了,那個時候看完了三十多遍的時候,我就勸導大家,每一天要看三遍,看一年,一千遍,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果然一天能看三遍,念一萬聲佛號,這一年下來,你在這個光碟就看出門道了,你真正就懂得了。現在我知道的是劉素雲居士最用功,她已經看了一千六百多遍,她說愈看愈有味道,愈看愈不能罷休。一天有的時候看十遍,一遍一個小時,十遍就是十個小時,好榜樣!真能這樣做的時候,哪一個人不往生?往生問題叫真正解決。這個世間一切隨緣,要學老和尚,什麼都好,什麼人都好,什麼事都好,一天到晚歡歡喜喜。自己謙虛,不敢輕慢一個人,決定不毀謗一個人,不批評一個人,身行言教做我們好榜樣。
《凈修捷要》念老給我,我看過兩遍就收起來了。到他講這個「報恩談」,我是上一次在澳洲看到這個光碟,我每天晚上都看,在那住了一個多月,從頭到尾我記得好像看過三遍,非常歡喜。所以我就想到,如何能把它做成光碟,因為它沒有文字,沒有字幕,說話的聲音有的時候比較低沉,聽不清楚,少數聽不清楚。我就想要把它重新配音,找口齒清楚的人,把他的文字做一個文字檔,再照文字檔來做有聲書。現在是做成功了,這個功德無量,這樣子大家聽不費力,會很有受用。如果覺得《無量壽經》太長,這個《凈修捷要》就好了,它簡單,他把它濃縮了,用這個本子時間少,天天照這個做課誦,便於課誦,這好事情。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我與學習小語種的二三事
※六爻學習班講課記錄(二)
※SEO學習教程大全,想學那個學那個
※從八字看學習能力
TAG: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