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漢克斯:好萊塢的美國歷史學「教授」

                                  湯姆.漢克斯:好萊塢的美國歷史學「教授」

        3 月14 日,史上成本最高的電視劇《血戰太平洋》在HBO首播。這部展現二戰太平洋戰爭的十集迷你劇,由昔日影帝湯姆.漢克斯擔任主要製片人。自2001 年大獲成功的《兄弟連》起,湯姆.漢克斯逐漸樹立起他在歷史題材領域的金字招牌。《時代周刊》如此評價他:「漢克斯製作的歷史劇,讓我們在理解過去的同時,也更清楚了今天做出的選擇。」

                                                                          編譯 / 張一陽

當湯姆.漢克斯還小時,覺得歷史這門課與代數方程一樣無聊。漢克斯出生的1956 年,恰逢美國二戰後的嬰兒潮。二戰於他而言,不過是些槍火閃爍的黑白片段。儘管父親曾是二戰期間的海軍技工,但阿莫斯.漢克斯從未向兒子講述過那些有關勇氣與犧牲的故事,因為他痛恨海軍。長大後,漢克斯才得知父親曾在太平洋上服過役。

年輕時,漢克斯偶爾也會喜歡《坦克大決戰》(1965 年)這樣的戰爭電影,但他顯然更青睞「三個臭皮匠」、「詹姆斯.邦德」以及索菲亞.羅蘭主演的每一部作品。和許多美國學生一樣,他不喜歡背歷史書。正巧漢克斯家庭與南茜.漢克斯.林肯—亞伯拉罕.林肯的母親有著直系關係,他便經常重複使用關於她的文章,總能獲得不錯的分數。「當時,美國歷史不過是門我們不得不修的課程。」漢克斯笑著回憶道。

然而,就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漢克斯已逐漸成為最高調的美國歷史學「教授」。他主演的《拯救大兵瑞恩》、《查理.威爾遜的戰爭》,再到為HBO 電視台製作的《 從地球到月球》、《兄弟連》、《亞當.約翰遜》,以及3 月14 日開播的十集迷你劇《血戰太平洋》,都讓數百萬家庭對美國歷史或多或少有了些新的認知。

「通過這些影視作品,漢克斯展現出一種集合了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成熟歷史觀。」美國萊斯大學歷史學教授道格拉斯.布林克力如此評價道,「在歷史劇領域,他的品牌有著類似奧普拉之於圖書界的分量。」

每一個道具都是精確的複製品

上學時,漢克斯對二戰的理解,僅僅是1941 年12 月7 日珍珠港遭日軍偷襲,而後美軍於1945 年報復性地在廣島與長崎投下了原子彈。儘管許多朋友的父親都曾是海軍,都喜歡像個過來人一樣給他們講二戰故事,但漢克斯絕不是聽得津津有味的那個。對他而言,佩萊利烏島、硫磺島和沖繩等戰役,不過是在遙遠的異國發生的腥風血雨。

後來,當漢克斯拍攝二戰題材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時,才深刻意識到自己對二戰是如此的無知。那時,《西雅圖未眠夜》的編劇諾拉.埃弗隆送給他兩冊共1882 頁的《二戰報告:1938 -1946》作為禮物。讀著這本巨著,漢克斯對其中的太平洋戰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並不只是東條英機或歐內斯特.金這樣的大名字,同樣還有在關島被狙擊兵伏擊的第三海軍陸戰隊和硫磺島戰役的錯綜複雜。之後,漢克斯又如饑似渴地讀了《日本的淪陷》。

這些大量的閱讀,成就了現在的《 血戰太平洋》。該劇從三名戰士和夥伴們在瓜達爾卡納爾叢林與日軍交戰開始,穿越險惡的格魯徹斯特岬雨林、跨過貝里琉到達硫磺島黑砂灘,直到最後在沖繩獲得了艱苦的勝利。《血戰太平洋》幾乎涵蓋了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所有重要戰役。

作為製片人,漢克斯與史蒂芬.斯皮爾伯格不惜血本地為這部迷你電視劇投資了2.25 億多美元(《阿凡達》的投資不過2.37 億美元),儘可能真實地還原各種細節,甚至劇中的每一個道具都是精確的複製品。「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和我想在視覺上給觀眾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漢克斯說道。

漢克斯此舉的目的,是希望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就好比你在其中的一艘戰船上」。而這種帶入感,恰恰能直觀地解釋一些問題。「以前我曾想,貝里琉的地形到底為什麼那麼重要。但當你近距離地看到沖繩群島時,你立刻明白了。貝里琉就是塊踏腳石。」漢克斯說道。

《血戰太平洋》的劇本,主要基於兩本二戰回憶錄以及《兄弟連》一書作者—已逝的著名戰史學者施蒂芬.安布羅斯之子休.安布羅斯收集的二戰老兵採訪記錄。但劇中的內在人文情懷,卻主要受美國作家諾曼.梅勒的《血海大進攻》和詹姆斯.瓊斯的《細細的紅線》的影響。因此,《血戰太平洋》遠非一部重現慘烈戰況的電視劇,漢克斯與另兩位老搭檔製片人斯皮爾伯格和加里.戈茨曼依然糾結著想表達一種普世的戰爭問題:美國政府怎能讓年輕人在戰場上不分青紅皂白地殺死既定敵人後,再要求他們回國後繼續過喝著可口可樂的安逸生活?

「我們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人情況更糟,」漢克斯說道,「參與太平洋戰爭的士兵在回國的船上,至少還有好幾個禮拜的恢復時間。而後,在返鄉的火車上還要度過一段時間。而現在這些參與阿富汗戰爭的士兵們,從戰場飛回家只需要18 個小時,他們怎麼可能處理好情緒?」即便是奧迪.墨菲,這位二戰功勛最多的士兵,在回國後也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有一次,失去理智的他甚至拿槍抵著自己的太太。

在過去的十年里,漢克斯一直致力於新奧爾良國家二戰博物館的建設。3月2 日,博物館又開設了一個太平洋戰場的展廳。當天,在首映完《血戰太平洋》後,漢克斯舉辦了一個接待會,出席的均是那批參與了這場戰爭的老兵,他們紛紛向漢克斯表示了感謝。如今,還會有參與朝鮮和越南戰爭的老兵,提醒漢克斯不要忘記他們。

尋覓拍攝歷史劇的新靈感

作為一名曾經的《周六夜現場》喜劇演員,漢克斯拍歷史劇顯然有其嚴肅的用意。53 歲的他,如今已漸漸退出表演領域,轉向幕後。他似乎是在通過拍攝歷史劇,推翻年輕時那個對歷史無知的自我。和偶像大衛.麥庫拉夫(美國著名作家,曾兩次獲得普利策獎)一樣,漢克斯反對歷史文盲。

年輕時,漢克斯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單純地相信美國夢。當越南戰爭爆發時,他心裡覺得不太舒服,但性格溫和的他並沒有參與抵制越戰的活動。上世紀70 年代中期,漢克斯在奧克蘭的希爾頓飯店工作,經常要接送往返於酒店與機場的客人。那時,他經常看到那些載滿了恐懼的越南孤兒的專機定期到達機場。

自1988 年首次出演電影《飛越未來》後,漢克斯便急切地想自己拍一部優秀的越戰電影。可是,在當時《全金屬外殼》、《早安,越南》等經典越戰影片層出不窮的時候,他不知如何能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或奧利弗.斯通的《野戰排》拍得更好。不過,在1994 年的《阿甘正傳》中,他從某種程度上圓了自己的越戰電影夢(片中阿甘參與了越戰)。該片也讓漢克斯成為了當年的奧斯卡影帝。

在帕里斯島拍攝「阿甘」從軍部分時,漢克斯參觀了海軍陸戰隊的訓練,深受感染。「宇航員、試飛員、突擊隊員都遵循著類似軍人的這種自律規範,」漢克斯說道,「他們成為了一家人,卻又彼此有競爭。美國人經過嚴格的訓練履行國家職責,確實令人鼓舞。」

描繪他們的「國家職責」,成為了漢克斯製片的焦點。尤其當他們的勝利在美國歷史上書寫下濃重的一筆後,其中的個人故事便更具備吸引力。當1995 年漢克斯主演的《阿波羅13 號》上映後, 他便為HBO電視台製作了結合真實與虛構的科幻電視劇《從地球到月球》,廣受好評。幾年前, 脫口秀主播柯南.奧布萊恩還頒給漢克斯一件幽默的禮物,表彰他在歷史題材電影方面的貢獻:一幅阿波羅宇航員在諾曼底登陸的畫(漢克斯在《阿波羅13 號》中飾演了登上月球的宇航員,而在《拯救大兵瑞恩》又飾演了參與了諾曼底登陸的大兵)。

讓漢克斯與擅長拍戰爭片的老前輩們不同的是,他堅信歷史應該是感性的個人化經歷。他對史料堆積起來的歷史深惡痛絕。上世紀90 年代,當漢克斯逐步成為好萊塢頂級男星的同時,他也尋覓到拍攝歷史片的新靈感——他自稱為「娛樂化歷史」。

利昂.烏禮斯的戰爭小說《米拉路18 號》、《世界末日》和《出埃及記》,教會漢克斯用一種以往高中老師不曾教過的方式感覺歷史。烏禮斯小說里的故事有著很強的娛樂性,又不乏史實,很抓人眼球。「而過往歷史片的劇本通常都很單調。」漢克斯說道。

1990 年秋天首播的迷你電視劇《 南北戰爭》,也讓漢克斯受益匪淺。「我是和兒子一起看的,」漢克斯回憶道,「雖然拍攝手法很傳統,只不過是加些煽情的音樂和場景,但我每集結束都會哭。這部娛樂之作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感染力。」

因此,在漢克斯製片的歷史劇中,恢弘的場面與感性的個人故事總是並存。無論是《兄弟連》、《約翰.亞當斯》還是《血戰太平洋》,漢克斯總能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下,注入感性化的虛構人物。通過他們的視角和經歷,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為觀眾還原歷史的本質。

十幾家媒體打出了滿分

之後,漢克斯將把美國作家文森特.巴格魯斯飽受爭議的《再現歷史:關於暗殺肯尼迪》搬上小熒幕。他非常渴望介入這次美國歷史上最神秘、最著名的暗殺。漢克斯與戈茨曼將再次聯手作為製片人,並希望該劇能在2013 年播出。

「它也許會是美國熒幕上最具爭議的電視劇。」漢克斯談起這部正在醞釀的劇集,「我們要為美國公眾揭露真相,許多被牽連的機構和組織應該會很不高興。」預計該劇會顛覆不少傳統的理念,其中就包括兇手李.哈維.奧斯瓦爾德是被陷害的。

肯尼迪遇刺事件,就好比美國歷史的一條噴火猛龍,但漢克斯似乎有著異乎尋常的自信來駕馭它。1974 年至1977年任職的美國前總統傑拉德.福特後來曾向採訪他的記者展示,在一周收到的信函中,詢問他在《沃倫報告》(調查肯尼迪遇刺事件的報告)中職責的信函堆起來便高達三四英尺,而詢問他任職期間工作的信函,僅一英寸高。但漢克斯很清楚自己觸碰的是什麼,他似乎很享受這樣的挑戰。

對於《血戰太平洋》里關於二戰的展現,漢克斯也很滿意。他沒有把該劇看成是拓寬人們視野的歷史呈現,事實上,他希望《血戰太平洋》能讓美國人重新思考如今伊拉克與阿富汗戰場上士兵們作出的犧牲。

「那時,我們把日本人看成是『黃皮膚的斜眼狗』,他們信仰的是不同的上帝。他們殺我們,因為我們的生活方式不同。而我們也是基於同樣的原因殺他們。或許,這聽起來和今天發生的一些事情很相像吧?」漢克斯說道。

雖然《血戰太平洋》被看成是另一部《兄弟連》,但播出時的大環境已時過境遷。作為HBO 電視台迄今為止DVD銷量最好的電視劇,《兄弟連》的首播僅僅在「9.11 事件」發生的兩天前,無疑激發了觀眾對戰爭片的興趣;而這部關於二戰太平洋戰場的10 小時史詩,它的面世正值美國民眾對戰爭及美國例外論感到非常厭倦的時候,想被人們接受,似乎更難一些。

《血戰太平洋》3 月14 日的首集收視率顯示,第一集只吸引了310 萬觀眾,僅僅是2001 年《兄弟連》首播時的三分之一,但數據並無法掩蓋業界對該劇的好評,包括《好萊塢報道》、《電視指南》、《今日美國》、《時代周刊》、《華盛頓郵報》等十幾家媒體都不約而同地給出了100 分的滿分評論。「《血戰太平洋》和《兄弟連》同樣的壯觀和成功,但卻締造了新高峰。它堪稱電視界最棒的戰爭片。」類似《今日美國》這樣的溢美之詞比比皆是。

《時代周刊》這樣總結作為製片人的漢克斯:「曾經對歷史的興趣,如今已成為一種迷戀。他使得資料文字躍然於畫面,並對大眾所知曉的歷史做出修正,讓我們在理解過去的同時,也更清楚了今天做出的選擇。」


推薦閱讀:

3/4【歷史上的今天】他的當選,讓國家陷入內戰!
他們分裂了美國,他們定義了平權
2/1 【美國歷史上的今天】美利堅聯盟國 (C.S.A) 是什麼鬼
為什麼美國沒有直接入侵古巴,而是選擇組織古巴僱傭軍?
歷史昭示輪迴,葛底斯堡實乃共和黨之福地

TAG:歷史 | 美國 | 歷史學 | 美國歷史 | 教授 | 好萊塢 | 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