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太極拳傳統套路圖解

第1式起式 動作1:身體直立,兩手下垂,兩肩放鬆;兩足尖分開90度;眼向前平視,心靜,稍停(圖1)。動作2:右足尖翹起,用腳跟做軸半面向左轉與左足成45度;同時身體稍左轉,面向左斜前方,眼平視(圖2)。要點:全身放鬆,塌腰,但不可僵挺,舌頂上顎,呼吸要自然。 第2式 懶扎衣動作1:兩臂向前上方慢慢舉起,高與肩平,兩手心相對內含,相距約18厘米,指尖向前如抱球狀;兩腿不動;眼看兩手中間(圖3)。動作2:兩手下落至腹前,同時兩腿慢慢彎曲,左足跟隨著慢慢提起(圖4)。

動作3:左足向前邁步,足跟先著地;同時兩手向上、向前慢慢伸出,兩手仍如抱球狀,胳膊略彎曲;右足隨兩手伸出向前跟步至左足踝內側,相距約10厘米,腳尖著地;眼看兩手中間(圖5、圖6)。動作4:兩手平著往右轉動,轉至面向正前方時,右手外旋,手心向上;左手內旋,手心向下扶著右腕向右轉動;同時右足跟落地,左足尖翹起向右轉動,右足尖隨之向外略擺90度眼看右手(圖7、圖8)。

動作5:右手向右向後劃一半圓,左手隨右手轉動,當右手轉至右肩前,前臂直立,手心斜向上再轉向前,左手扶著右腕一齊向前推出,兩臂略彎曲;同時右足向前邁出,足跟領先著地;右足逐漸落實,左足隨即跟在右足的後邊,相距約10厘米,足尖著地;眼看右手,稍停(圖9、圖10)。

要點:動作要一氣貫串,不可間斷。用法:懶扎衣由棚握擠按所組成。1. 掤,即是架(不是死架硬頂)。對方若用雙手向我撲來,我雙臂則向上粘住對方的手,向後坐腰撤左步,微微向右轉腰,左手向右拍,右手向右掛,此時對方的力已化去,我應時而發。擁法的奧妙在「粘」,不丟不頂兩臂如彈簧一般,使對方按著若有若無。擁可用雙手,也可用單手,若用單手擁住對方的雙手,則更為得勢。2.捋,對方以手擊來,我以前手按其腕,向後引,後手迅速找其肘。若對方來手高,則兩手上托其臂向後、向下掘,亦可平著向側後方掘。3.擠,即將對方擠出。意在前臂像銼一樣搓住對方的胳膊。若能使其身體側向一旁失去中正,對方胳膊又被我臂裹住,貼於身體不能起而擁架,此時為擠之最佳。擠的用法,是由胸前向前上方斜著擠出。如用得巧妙,可使對方騰空而起。若要擠得上勁,雙臂的裹勁是關鍵,一旦裹住對方,要迅速進步上身,緊緊貼住對方。4.按,若對方向我攻來,我雙手輕輕按住對方雙臂,即時向前撲出。按可用單手、雙手,或開勁,或合勁,因勢而定,但要粘住對方的臂,使其走轉不靈。第3式 開手    接前式,左足跟落地,右足尖翹起、向左扣約90。,身體也隨著向左轉;同時兩手心相對,指尖向上,向左右分開(如抱氣球,球中之氣向外膨脹,開至兩手虎口與兩肩相對)兩手開與肩寬,微停(圖11)。第4式 合手    接前式,兩手心相對慢慢里合,合至兩手相距與臉同寬時稍停;同時兩腿彎曲,右足著地,左足跟抬起、足尖著地,眼看兩手中間(圖12)。    要點:全身要放鬆,不可有絲毫勉強之力。  用法:開合手,若對方自身後用雙手突然抱住我雙臂,我即用肘撐住對方雙臂,速往下按,並順勢向左轉身或向右轉身。第5式 單鞭    接前式,兩手內旋,如握長竿一樣,往左右慢慢分開,兩臂成平舉狀態,兩手心向外,掌直立,高與眼平;同時左足向左橫邁一步,腿微曲;右腿微蹬;眼看右手,稍停(圖13)。    要點:上體要直,兩肩要松,呼吸要自然,不可用拙力向丹田壓氣。    用法:①單鞭是應付左右兩側對手。兩手雖是同時分開,卻要一虛一實。何實何虛,要看對方來勢的遠近。若左手實擊,重心須落在左腿,眼顧右方;同時可走右腳踢右方之敵。    ②若兩側對手相距甚近,或已搏住我的兩臂,我即用肘撞擊或肩靠,同時另一側腳可踢擊。第6式 提手上式    接前式,身體重心移於左腿,隨即左手向上劃弧至前額,手心向外,右手向下劃弧至腹前,手指向下,手心向右;同時右足靠攏左腿,足尖著地與左足尖相齊,兩腿微彎曲;眼看前方(圖14)。

    要點:身體要保持平穩,塌腰。    用法:若對方用兩手握住我的兩腕,我兩臂向著相反的方向一上一下同時外擰,必可解脫。若對方距我甚近,則可將虛腿提膝擊向對方腹部。第7式 白鶴亮翅 動作1:接前式,左手從前額往下至左胸前,肘靠著肋,手心向外;右手從腹前往上提至額上方,手背靠著前額;同時右足往前邁步足跟著地,兩足相距以不牽動身體重心為合適(圖15)。    動作2:右手往下經臉的右側(似挨非挨)至右胸前,肘尖下垂,手心向外,高與左手相齊,兩手一齊向前推出;同時右足尖慢慢著地,身體重心前移至右腿;左足跟步至右腳內側,足尖著地;眼看兩手中間(圖16、圖17)。    要點:塌腰,兩臂略彎曲,稍停。    用法:    ①我用右手擊對方,對方若用左手往下按我右手腕,我隨即進步,右手撤回並向下松沉,左手粘住對方的右腕向下采,右手旋轉而上擊其胸或頭。    ②若對方用雙手擊來,我上下分開對方的手,同時進步用兩手擊其胸。第8式 開手    動作與第3式「開手」相同(圖18)。第9式 合手    動作與第4式「合手」相同(圖19)。第10式 摟膝拗步(左式)    動作1:接前式,左手向右、向下摟至左胯外側,大拇脂離胯約10厘米;同時左腳向左前方斜邁一步,右手外旋向上、向右下方劃弧並上舉與右肩同高,手心向上;眼看右手(圖20)。    動作2:右手向左前方平著推出,臂略曲,塌腕,手心向前;同時右足跟步至左足內踝側,足尖著地,重心移至左腿;眼看右手食指尖,微停(圖21)。

     要點:右手前推與跟步要協調一致,右肘要屈,腕要塌。    用法:若對方用右拳向我擊來,我用左手往左一摟,右手擊對方的胸部。第11式 手揮琵琶(左式)    接前式,兩手五指伸直,虎口朝上;右足向後撤步,足尖領先著地(撤步遠近以不牽動身體重心為宜),隨即全足慢慢落實;同時右手往後拉,左手向前伸,兩肘下垂;左足往後撤步至右足前,足尖著地,目視前方(圖22)。    用法:若對方用右拳擊來,我右掌接其腕,左手接其肘,順勢掘或撅。第12式 進步搬攔捶    動作1:接前式,左手內旋向下、向左摟至肋前,手心向下;右手外旋向上,經左手下向前伸出,手心向上;同時左足往前邁出,足尖稍外擺(圖23)。    動作2:右手內旋往右肋前摟回,手心向下;左手外旋前伸,手心向上;同時右足往前邁步,足尖稍外擺著地(圖24)。

    動作3:上動不停,左足往前邁出一步,同時右手外旋向內變拳往左手腕上直著打出,拳與胸平,拳眼向上;左手內旋握拳回拉,拳心向下;右足跟步至左踝內側,足尖著地:眼看右手食指中節(圖25、圖26)。    用法:若對方用左手向我胸部擊來,我用左手扣其腕(虎口向著自己),採住向後、向右掘,同時右手捶向對方擊出。第13式 如封似閉    接前式,右拳向後抽,左拳從右臂下稍往前伸,至兩拳相齊時變掌,手心均向前;右足在右手收回時往後撤步(撤步的遠近以不牽動身體重心為合適);隨即兩手與左足同時回撤,左足至右前,足尖著地,兩手至胸前;眼看前方{圖27)。   用法:上右手擊對方某部,贏囂婁霧腕或肘,我則向後坐腰,左手從右臂外截其腕,幢彼勁往右領,同時右手按其肘蕾因勢而發。第14式 抱虎推山    接前式,兩手一齊往前推出,高與胸平,兩臂略彎曲;同時左足往前邁步,右足跟步,距左足約10厘米;眼看兩手中間,稍停(圖28)。

    用法:若對方手在內,我手在外,則我向里裹住對方的手而發;若對方手在外,我手在內,則我用開勁撐住對方的手而發。總之須粘住對方的手使其不能運動自如,否則只知向前猛撲,必為對方所乘。此式以打在對方軀幹部為最佳。第15式 開手(右轉)    接前式,左足尖翹起向右扣步,隨即身體向右轉約90度,右足踏實;兩手平著分開,開至兩手虎口與肩同寬,五指張開,微停(圖29)。第16式 合手    動作與第4式「合手」相同(圖30)。第17式 摟膝拗步(右式) 動作與第10式「摟膝拗步」相同,惟方向相反(圖31、圖32)。

第18式 懶扎衣    動作1:接前式,左手外旋向里,手心向上,右手前伸,手心向下,兩手成抱球狀;同時左足向後撒,成45度角著地;隨即兩手一齊往下劃弧至腹前,右足撤至左足前,足尖著地(圖33、圖34)。    動作2:右手內旋,左手外旋上提至胸前,左手扶在右手腕上一齊向前推出,右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同時右足往前邁出,左足隨著跟至右足踝側,足尖著地(圖35)。

    動作3:隨即左足後撤;同時兩手平著往後劃一半圓至右肩前,手心向外;身體重心後坐,右足尖翹起(圖36)。    動作4:兩手自右肩前一齊往前推出,兩臂略彎曲,同時右足尖逐漸著地,左足隨即跟至右足後約10厘米處;眼看右手(圖37)。 第19式 開手 動作與第3式「開手」相同(圖38)  第20式 合手   動作與第4式「合手」相同(圖39)。

 第21式 單鞭   動作與第5式「單鞭」相同(圖40)。 第22式  肘下看捶    接前式,左手心向下、拇指向上,右手變拳屈臂向下經腹前往左肘下伸出,拳眼向上;同時腰帶右足里扣,左足外擺,右足往前跟步至左足後,足尖著地,隨即右足後撤,左足撤至右足前,足尖著地;兩手不動;眼看前方(圖41一圖43)。 

    用法:我以左手擊對方某部,對方用撮,此時我即松肩墜時,胳膊向里襄勁,同時進步用右拳從左肘下擊對方胸部。第23式  倒攆猴(左式)    動作1:接前式,左手內旋收至胸前,再向左摟一弧線至左胯外側,手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距胯約8厘米;右手外旋向右、向下,再上舉至與肩平,手心向上;同時右足以足跟為軸向里扣,足尖落實;左足斜著往左邁步,足跟著地;眼看右手(圖44)。    動作2:右手向左經右口角往前推出,臂微曲,手心向左;同時右足往前跟步至左足後,相距約10厘米,足尖著地(圖45)。    要點:手足動作要一氣貫串,不可間斷。第24式  倒攆猴(右式)    動作l:接前式,右足跟落地,右手向右斜摟至右胯外側(拇指,左足尖翹起,足跟向里扭轉;距胯約8厘米),手心向下;左手外旋向上與左肩相平,手心向上,同時右足斜著往右邁步:眼視左手(圖46、圖47)。

    動作2:接著左手向右經左口角往前推出,其他動作均與左式相同,唯方向相反(圖48)。    要點:左右式循環練習,動作次數不拘,但須成偶數。第25式  手揮琵琶(右式)    動作與第11式「手揮琵琶」相同,唯方向相反(圖49)。第26式 白鶴亮翅    動作與第7式「白鶴亮翅」相同(圖50、圖51)。

第27式 開手 動作與第3式「開手」相同(圖52)。第28式 合手 動作與第4式「合手」相同(圖53)。 第29式  摟膝拗步(左式)

    動作與第10式「摟膝拗步」相同(圖54、圖55)。第30式  手揮琵琶(左式)    動作與第11式「手揮琵琶」相同(圖56)。

第31式 三通背 動作1:接前式,右手外旋(手心向上)向下、向後、向上劃弧至前額時,手內旋向下垂直下按至左脛骨前,距左足尖約30厘米;左手在右手向右後側劃時,收至胯外側,手心向下:左足在右手下按時後撤至右足前,足尖著地,兩腿微彎曲;眼看右手(圖57、圖58)。    動作2:右臂上舉,手背靠著前額,身體隨著直起,重心偏於右腿,左手從胯側往前伸直,高與胸平,手心向前,塌腕;同時左足向前邁出,兩足距離以不牽動身體重心為合適;眼看左手食指(圖59)。    動作3:左足尖翹起向右扣約120。,同時身體右轉,重心移至左腿,右足尖翹起外擺約120。;左手向上劃弧至前額;右手向前推出,高與肩平,手心向前,塌腕:眼看右手(圖60)。

    動作4:左手從前額往前伸至與右手相齊,兩手心相對,指尖向前;同時右足撤步至左足正後方並斜著落地(圖61)。    動作5:兩手虛握拳往下劃弧至腹前:同時左足撤步至右足前,足尖著地;眼視前方(圖62)。動作6:兩拳貼著身體上舉至胸前,再往前上方伸出,高與眉齊;同時左足往前邁步,足尖外擺著地,身體重心仍在右腿,微停。隨即兩拳弧形向下至腹前;右足直著往左足前邁步,足尖著地;眼俯視前方(圖63、圖64)。

    要點:上下要協調一致,左足撤步至右足前腰往下塌。    用法:   1.若對方用左手擊來,我用左手截其腕,用右手按其肘,向後撤步下掘。   2.若對方用左手擊來,我用左手截其腕,用右手托其肘,扣左腳向右轉腰,從上向後握出。 3.若對方沉肩縮臂,我則繼續轉腰至面向後,右腳撤至左腳後,隨對方手回縮之勢向下、向後握之。第32式 懶扎衣 動作1:接前式,兩手張開上提(右手手心向上,左手手心向下)至右肩前;同時右足向前邁步,左足隨即跟步至右足後,足尖著地,微停即往後撤步;兩手平著往後劃弧至右肩前,手心向外;身體重心後移至左腿,右足尖翹起;眼看右手(圖65、圖66)。 動作2:兩手自右肩前一齊往前推出,兩臂微彎曲,左手扶右腕;同時右足尖逐漸著地,左足隨即跟至右足後約10厘米處;眼看右手(圖67)。第33式 開手    動作與第3式「開手」相同(圖68)。

第34式 合手 動作與第4式「合手」相同(圖69)。第35式 單鞭 動作與第5式「單鞭」相同(圖70)。第36式 雲手    動作1:接前式,左手向下、向右劃弧至右腋下,手心斜向下,同時左足向右足靠攏,足尖著地;眼看右手,指尖向上,微停(圖71)。    動作2:左手向上、向左劃弧至身體左側,手心向左,指尖向上;右手向下、向左劃弧至左腋下,手心斜向下;同時左足向左橫邁一步,足尖微向外斜,右足靠攏左足,在相距約10厘米處落下(兩足尖均向左邊微斜);眼看左手,微停(圖72)。

    動作3:右手向上、向下劃弧,左手向下、向上劃弧;左足向左橫邁一步,右足靠攏左足。如此循環三次(見圖71、圖72)。要點:在左右手向上劃的時候,掌心均向外,高不過眉;身隨手轉。用法:若對方向左或右擊來,我即轉腰以臂截住,順勢掘出。第37式 高探馬    動作1:接前式,兩手從左向右雲時,左手向下劃弧至胸前,微上提,肘靠身體,虎口向上;右手雲至臉前時,向前方下落並前伸,虎口向上,高與胸平,兩臂微彎曲;同時左足向後撤步,右足隨著右手向前落地至左足前,足尖著地,與左足成45度角,兩腿微彎曲;眼看右手(圖73)。動作2:接前式,左手外旋手心向上,右手內旋向里至胸前,手心向下;兩手心相距約10厘米,兩手距胸約6厘米;同時右足尖內扣,足尖著地,與左足尖相對;眼看右手(圖74)。動作3:兩手一同擰動,指尖向上,塌腕(與合手姿勢相同);同時左足跟提起,微向右擰,與右足相齊,微停(圖75)。 第38式 右起腳    動作1:兩手如單鞭式分開;同時右腿抬起,足尖向上,與右手接觸,眼看右手,腰微塌(圖76)。

    動作2:上式不停,右足落下,微內扣;隨即左足向右足併攏,足尖著地;兩手裡合(與合手式相同),眼向左看,微停(圖77、圖78)。第39式 左起腳 接前式,兩手如單鞭式分開,左足向左斜前方抬起與左手接觸,隨即落回原處,足尖著地;同時兩手作合手式,微停(圖79、圖80)。 

第40式 轉身蹬腳    接前式,右足和身體微向左轉,隨即左足踢起,腳尖回勾向左前方蹬出,兩手分開,手足相交;眼看左手食指(圖81)。第41式 踐步打捶    動作1:接前式,左足向前落地,足尖外擺;同時左手往左胯前摟回,手心向下;右手向下向前伸出,手心向上,微停(圖82)。    動作2:右足往左足前邁出一步,足尖外擺;同時左手往前伸出,手心向上;右手回拉至胸前,手心向下,微停(圖83)。

    動作3:左足向前邁步,足尖里扣;同時左手內旋變拳向下拉至左胯前;右手外旋變拳向後、向上、向前劃弧,經前額向左內踝部打出;身體隨著往下,左腿屈膝,右腿微弓;眼看右手(圖84、圖85)。    要點:動作要一氣貫串,腰要塌住,眼隨手動。    用法:若對方伏身用手擊我下部(如指檔捶)或摟我左足,我即用左手摟開,右拳自上而下擊之。第42式 翻身右起腳    動作1:接前式,左足里扣,同時右拳向上經額再向前劃弧,拳心朝上,身體隨著往轉180度;右拳隨即向下後撤至右胯前;重心移至左腿,右足微外擺(圖86、圖87)。

動作2:左手經左胯側向上經面前往胸前下摟至外側;同時左足往前上步,足尖略向外斜;右拳向前伸出,拳心向上,伸至極處,右足提起往前踢出,右手變掌手心向下向右腳面拍擊,高與胸平:眼看右手(圖88、圖89)。用法:若對方自右出來,我即向右轉身,用右手截對方的手,隨即左腳向對方踢去,左腳落地的同時起右腳踢擊,所以稱為「二起」。第43式 披身伏虎    動作1:接前式,右足撤步至左足後;同時左手向前伸出,兩手心相對,如抱球狀,腰往下塌,微停(圖90)。

    動作2:左足後撤一步;兩手變拳往下回拉,經左胯側往後、往上、再往下劃至腹前,微停;同時右足尖翹起向左擺直,左足稍內扣(圖91、圖92)。    要點:兩手拉回不停。用法:若對方用雙手握我雙腕,我撤步向左、向右轉腰抱雙臂解脫。此式亦是一種摔法。若對方握我雙腕,或我握住對方雙腕,我向後撤右足,向後、向下引對方的雙臂,然後扣左腳向右轉身,雙手向上抱至頭上,使對方的雙臂從我左肩經過,對方的身體即被我背在背上。第44式 左起腳    動作1:接前式,兩拳變掌上提至胸前如合手式,同時右腿略抬起,足尖外擺斜著落地;左膝微屈靠近右腿內側,足尖著地;兩腿彎曲;眼看前方,微停(圖93)。

    動作2:兩手如單鞭式分開;同時左足向左側抬起與手相觸;眼看左手食指(圖94)。第45式 轉身右蹬腳    動作l:接前式,左足回收成提膝,身體向右轉270。:隨即左足下落至右足外側;右足跟提起扭轉與左足尖相對;同時兩手相合,如合手式(圖95、圖96)。    動作2:接著身體微向右轉,右足微外擺,兩手如單鞭式左右分開;同時右足蹬起,眼看右手食指(圖97)。    用法:若對方用勾拳擊我頭部(單峰貫耳),我抬手截住,同時起腳向對方腹部踢擊。必須手腳齊出方可制住對方。 第46式  上步搬攔捶    動作1:接前式,右足下落至左足前,足尖外擺,同時左手往下往前伸出,手心向上;右手摟至右肋前,手心向下(圖98)。

    動作2:左腳上步,足尖要直;同時左手內旋,手心向下,遁即兩手變拳,右拳往前打出,拳眼向上,左拳收至右肘下,拳心向下;右足跟步至左足後,足尖著地,眼看右拳(圖99、圖100)。第47式 如封似閉動作與第13式「如封似閉」相同(圖101)。 第48式  抱虎推山    動作與第14式「抱虎推山」相同(圖102)。

 第49式  開手(右轉)    動作與第15式「開手」相同(圖103)。 第50式 合手    動作與第4式「合手」相同(圖104)。    第51式  摟膝拗步(右式) 動作與第17式「摟膝拗步」相同(圖105、圖106)。

第52式  懶扎衣

 

  動作與18式「懶扎衣」相同(圖107-圖111)。

 第53式  開手

  動作現第3式「開手」相同,唯方向向右斜45度(圖112)。

 第54式 合手 動作與第4式「合手」相同,唯方向往右斜45度(圖113)。 第55式 斜單鞭 接前式,左足往左前方邁出,兩手平著分開(圖114)。  第56式 野馬分鬃    動作1:接前式,左足向右足靠攏,全腳掌著地,同時左手向下劃弧至腹前;眼看右手(圖115)。    動作2:左手向上經腹胸前再往左劃弧至身體左側;同時左足往左邊邁出,足尖稍往外擺;眼看左手(圖116)。

    動作3:右手往下劃弧至腹前,再往上經臉部往右劃弧至身體右側,同時右足靠攏左足(足尖著地,兩足相距約10厘米);再向右邁出一步,此時仍恢復單鞭式,但重心偏於右腿(圖117、圖118)。    動作4:左足向右足前邁步,足尖外擺斜著落地,兩腿彎曲;同時兩臂向腹前劃弧落下(手心微向外,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兩臂微彎曲),兩腿往下往前交叉,隨即兩臂抬至額前向左右分開各劃一圓至胸前,右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眼看前下方(圖119、圖120)。

第57式 懶扎衣    動作1:接前式,右足往前上步,隨即左足跟至右足後,足尖落地,微停又後撤:同時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足尖翹起:左手扶著右手腕一同前推(右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再向右、向後平著繞至右肩前,兩手心均向外(圖121一圖123)。    動作2:兩手一齊向前推出;左足隨著跟至右足後約10厘米處,足尖著地,眼看右手食指(圖124)。

第58式 開手    動作與第3式「開手」相同(圖125)。第59式 合手    動作與第4式「合手」相同(圖126)。第60式 單鞭    動作與第5式「單鞭」相同(圖127)。

第61式 右通背掌    接前式,左手往上、往右劃弧至手背貼住前額;身體往右轉,重心左移,左足尖翹起也隨著右轉。同時右足向外擺,足尖向前,右手塌腕不動;眼看右手食指(圖128、圖129)。 第62式 玉女穿梭    動作1:接前式,右手收回,手心斜向下,拇指一側對著胸前;左手外旋里裹並往下至右手前,手心向上;同時右足微回撤外擺,兩腿微曲,眼看左手(圖130)。    動作2:接前式,左手內旋往上至手背靠前額;左足往左前方邁出,右足跟步至左足後相距10厘米的地方;同時右手放在胸前,並有輕輕向前推出之意(肘靠右肋)(圖131)

    動作3:左足里扣,身體右轉約180。,右足跟提起,左手往下至胸前,手心向下;右手內旋微往前伸,手心向上(兩肘靠著兩肋)(圖132)。    動作4:右手內旋往上至手背靠著前額;同時右足往右前方邁出;左足跟步至右足後約10厘米處;左手有從胸前輕輕向前推出之意,左肘靠肋(圖133)。    動作5:右足稍向前邁步,足尖稍外擺;同時右手下落至胸前,手心向下;左手外旋向上,手心向上,姿勢與動作1相同,唯方向相反(圖134)。動作6:左足往左前方邁步;左手內旋向上至額前,翻至手心向前;右足跟步,姿勢與動作2相同,唯方向相反(圖135)。

    動作7:身體右轉,手足動作過程均與動作3相同,唯方向相反(圖136)。    動作8:右足.向右撤步,左足跟至右足內側,身體右轉90。;同時左手往前推出,臂微彎曲,手心向前,指尖向上;右手內旋向上至額前,手心斜向前;眼看左手(圖137)。第63式 懶扎衣 動作與第18式「懶扎衣」相同(圖138~圖142)。

 

第64式 開手 動作與第3式「開手」相同(圖143)。第65式 合手 動作與第4式「合手」相同(圖144)。第66式 單鞭動作與第5式「單鞭」相同(圖145)。

第67式 雲手動作與第36式「雲手」相同(圖146、147)。第68式 雲手下勢

 接前勢,待兩手雲至右邊時,左手向上左再向下劃弧,左手摟至左胯前;右手心翻轉向上,平著向前推出。腕要塌;同時右足跟至左足後,然後左手向前從右手背上推出,塌腕,手心斜向前,右手拉回至右胯側,手心向下;左足向前邁步,兩腿彎曲,身體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左手(圖148-圖151)。 

 第69式.金雞獨立動作1:接前式,身體重心前移,右手從右胯側向前、向上提起至耳側,指尖與耳同高;左手向下劃弧至左胯側,指尖向下;同時右腿貼著左腿向上提與身體成直角,足尖上翹,足跟下蹬;左腿微曲,塌腰;眼看前方,微停(圖152、圖153)。動作2:右足向前落下,腿仍彎曲;同時右手往下劃弧至右胯側,指尖向下;左手從左胯側向上至耳側,指尖與耳齊;左腿貼著右腿向上提起(圖154、圖155)。

    要點:身體要直,腰要塌,右腿仍彎曲。第70式 倒攆猴動作與第23式和24式「倒攆猴」相同(圖156一圖160)。

 第71式  手揮琵琶(右式)動作與第25式「手揮琵琶」相同(圖161)。

第72式 白鶴亮翅動作與第7式「白鶴亮翅」相同(圖162~圖164)。 

第73式 開手 動作與第3式「開手」相同(圖165)。 第74式 合手動作與第4式「合手」相同(圖166)。 第75式 摟膝拗步    動作與第10式「摟膝拗步」相同(圖167、圖168)。

第76式 手揮琵琶動作與第11式「手揮琵琶」相同(圖169)。

第77式 三通背 動作與第31式「三通背」相同(圖170~圖178)。

第78式 懶扎衣 動作與第32式「懶扎衣」相同(圖179~圖181)。

 第79式 開手 動作與第3式「開手」相同(圖182)。第80式 合手 動作與第4式「合手」相同(圖183)。

第81式 單鞭 動作與第5式「單鞭」相同(圖184)。 第82式 雲手 動作與第36式「雲手」相同(圖185、圖186)。 第83式 高探馬 動作與第37式「高探馬」相同(圖187)。

第84式 十字擺蓮    動作1:右足尖外擺至足跟與左足尖相齊,同時左手外旋向里至胸前,手心向上;右手內旋向里至胸前,手心向下,兩手心相對,相距約10厘米;眼看右手(圖188)。    動作2:左足向前上步,足尖里扣與右足形成八字步,身體左轉90度;兩手在胸前互換位置,右手在下,手心向上,左手在上,手心向下;隨即兩腿微曲,兩手變成立掌交叉,右手在外,左手在里,拇指微靠胸;眼看兩手(圖189、圖190)。    動作3:接前式,兩手左右分開時,右足抬起,左手拍右足面;眼看前方(圖191)。

第85式  進步指襠捶    接前式,右足往前落步,左足往前邁步,接著右足再往前邁一步,左足再往前跟步至右足後,足尖著地;同時兩臂隨邁步徐徐下落,第三步時右手變拳,兩手同時前伸,左手扶在右手腕上,右拳拳眼向上;身體成三摺疊形;眼看右手(圖192一圖194)。

要點:在邁步時,身體好像飛鳥從樹上束翅斜往下飛落之勢。第86式  退步懶扎衣    接前式,左足後撤,右足尖翹起;同時右手變掌向上平著向右、向外、向後劃圓,再向前推出;左手扶著右腕;眼看右手(圖195~圖197)。第87式 開手 動作與第3式「開手」相同(圖198)。 第88式 合手    動作與第4式「合手」相同(圖199)。

 第89式 單鞭    動作與第5式「單鞭」相同(圖200)。第90式  單鞭下勢    接前式,右手往下劃弧,屈臂至右胯側,手心向下;同時左手略往下落,手心斜向下;身體後坐,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左手食指(圖201)。    第91式  上步七星    接前式,右手從右胯側往前、往上劃弧,經左手腕下伸出,兩腕交叉,並收至胸前距胸約10厘米,右手在外,指尖均向上;在右手伸出時,左足向前微移,右足跟至左足後,足尖著地;眼看兩手(圖202)。

    要點:上體要直,腰下塌,兩腿要曲。用法:若對方由下向上擊我面部,我以兩掌架住順勢搌按。第92式 退步跨虎    接前式,兩手分開,左手向下摟至左胯側,手心向下;右手外旋向上、向下、再向上、向前,經額前內旋向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同時右足後撤一步,足尖向外微斜;左足撤至右足前,足尖著地;同時塌腰屈腿,右手上舉,左腿提膝,足尖翹著(圖203、圖204)。     要點:身體與手足動作要協調一致。    用法:若對方用手擊我中或下部,我撤步,雙手蓋住對方的手向後引領,使其失重,同時起左腳踢擊。第93式  轉角擺蓮    動作1:接前式,以右腳掌為軸,身體右轉360。,轉至180。時左足落地,兩足尖相對;隨即左足尖翹起,向右扭轉,右足上提並向右擺出;兩手向上、向右劃弧至右前方時與右足面相擊(左手先擊,右手後擊,拍不到足面拍腿也可);眼看右腿(圖205、圖206)。

    動作2:右足向右斜方落下,兩手外旋迴拉至兩肋側,手心均 向上;眼看前方(圖207)。    用法:若對方用右拳擊來,我右拳往右領,左手推其肘,轉體用右足踢擊對方的背部。第94式 彎弓射虎    接前式,兩手同時伸出,在伸的過程中兩手內旋,手心均向下,高與肩平,兩臂微曲;身體重心隨著前移至右腿;眼看兩手中間(圖208)。

     用法:若對方用左手擊來,我則向敵左側進右步,同時兩手截住來手並纏住向下按以泄其力,隨即向對方胸部擊去,此式關鍵在於搭手和進步的一致。第95式 雙撞捶    接前式,左足上步至右足側,足尖著地,兩手變拳回拉至胸前,拳心向下;隨即左足向前(東北方)邁步;兩拳向前撞出,兩臂微曲,拳心向下;右足跟步,足尖向外斜著落地,距左足跟約10厘米(圖209、圖210)。    要點:兩腿彎曲,腰下塌,微停。    用法:假如我雙手前按,對方用兩手下壓,我則順勢下分,從外側繞過對方雙臂上擊胸部。第96式 陰陽混一    動作1:接前式,身體向右轉,兩拳隨轉體向里裹,拳心向上(右拳在左腕處,兩肘靠肋);同時左足里扣,右足後撤,足尖外撇至45度;重心移至右腿,左足尖徐徐抬起,眼看左拳(圖211、圖212)。

    動作2:右拳不動,左拳貼右腕內側轉至右拳下,兩手臂相貼,右拳內旋微向里,兩肘下垂,兩拳交叉;隨兩肘下垂的同時,左足微抬起,即落原處,身體重心仍在右腿,兩腿微彎曲,腰要塌住;眼看兩拳中間,微停(圖213、圖214)。  第97式 收式    接前式,兩手變掌向左右分開至胯側;左足靠攏右足,身體直立;眼平視(圖215)。

推薦閱讀:

武當趙堡太極拳精華二十式(上)——李峰
從陳式太極拳的本質體悟其技擊要領
太極拳氣沉丹田法
太極雜說41-42-43-44-45
第二章拳鄉覓高師《我的太極之路》連載

TAG:傳統 | 太極拳 | 套路 | 太極 | 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