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古玉精英詳解(四)
玉鏟 新石器 新石器時代後期 大汶口文化。1959年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長19.1厘米,刃寬10.3厘米。此玉鏟呈梯形。方柄直刃,刃略寬於柄,柄部正中有一個對鑽的圓孔。鏟身通體細緻拋光,刃口雙面磨製。玉鏟器身扁薄,形制規整,表面經過拋光,十分光滑。穿孔整齊,可能是用木棒、竹管加沙蘸水鑽成。這種精美的玉鏟不可能真正作為生產工具來使用,可能是為了代表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甚至還有宗教上的意義。 玉剷出土於大汶口文化的一座貴族墓中,是所發現的最精美的玉器實物之一。它選料考究,製作精細,且無使用痕迹,當為墓主生前珍愛之物或為了隨葬而專門製作的高等級陪葬品。 大汶口文化的玉器種類多為生產工具和裝飾品,既不像晚期的良渚文化充斥大量以琮、璧等為代表的玉禮器,微雕紋飾繁縟細緻,也不像大體同時期的紅山文化多動物形玉器、勾雲形玉佩等變化多端的特殊器形。該文化把貴重的玉器材料製成了工具等,以別具一格的形式彰顯玉器理念。鏟作為工具由來已久,從新石器早期以來就陸續出現並不斷發展演變。在石器里,鏟是純粹的工具。大汶口人將稀有的玉質材料加工成本為普通工具的鏟並用於人們死後陪葬,表明當時全社會對於生產勞動的重視程度之高。玉鏟不同於其他普通材質的器類,能夠陪葬如此高規格玉器的人也只是少數,顯示出墓主身份非同一般。從精緻程度和用途綜合推斷,此玉鏟實際充當了禮器的功能。
琮 新石器 龍山文化。寬8.4厘米、高3.6厘米。此器為內圓外方的柱體,短射,分上下兩節,每節一組獸面紋。獸面的冠狀飾位於兩節中部,鼻、眼等紋飾則刻劃在冠的上下,從而形成上下相背的獸面形象。
三牙璧 新石器 龍山文化。直徑9.5厘米。此器圓形,中部有大圓孔。身扁薄,中部弧狀凸起,邊緣磨薄近刃狀。外緣凸出三個齒牙,三牙多同向,只有其中一個方向相背。牙璧以三牙居多,此外還可見到二牙、五牙等形態的實物。墓葬內多位於墓主胸部,當為佩飾一類的物品。
弦紋玉璜 新石器時代。長9.5、寬1.6厘米。
鉞 新石器 龍山文化。長15.9厘米、寬11.3厘米。此器光素無紋飾,邊緣平直,刃部雙面磨製,背部有對鑽大小兩穿孔,用於固定柄。鉞由斧轉化而來,成為一種專用兵器,並成為力量與霸主地位的象徵。良渚文化貴族墓葬中曾經出土了比較完整的漆繪柄石鉞,鉞被嵌在描繪精緻的漆木柄上,置於墓主身旁,顯示了這種兵器的真實用途。
人面形飾新石器 石家河文化(約公元前2500年—前2200年)。1955年湖北天門羅家柏嶺出土。長2厘米、寬1.5厘米、厚0.3厘米。玉飾呈白色,扁平長方形。頭戴平頂冠,冠下雕一人面,寬鼻方臉,大耳,耳下有環形飾物,頸部呈寬頻狀。頭冠與頸部正中各有一小孔。 。人面形玉雕是石家河文化的代表,共出土十餘件,其中多為正面像,側面像少見。體量較小,通常在5厘米以下。對比此件,石家河文化的人面形玉飾還有另一種造型,頭戴微凸起的冠,斜眉大眼,尖鼻大耳,口出獠牙,相貌猙獰,耳帶環形飾物,這種造型與山東龍山文化的人面形玉飾相似。 對於石家河人面形玉飾的功能,被認為與原始宗教有關。有學者認為,這些人面雕像或許是巫覡像,可以在通神時佩帶,通過佩帶這些人像,可以與神溝通,得到神靈庇佑。
虎頭 新石器 石家河文化。寬2.6厘米、高1.8厘米,此器扁方形,正面雕刻虎的面部。五官用減地法凸出,再以淺細陰刻線勾勒出輪廓,凹洞式耳孔,鼻翼兩側刻劃鬍鬚,底邊有寬闊的口部。虎頭兩側橫穿圓形孔,可系佩。虎頭是石家河文化玉器的代表器形之一,面部威嚴,反映出濃厚的宗教氣息。
玉鳳 新石器 石家河文化(距今約4700~4400年)。1955年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鎮羅家柏嶺遺址出土。最大徑4.9厘米、厚0.6~0.7厘米
蟬形佩 新石器時代 石家河文化。長2.9、寬1.8厚0.6厘米。1955年出土於湖北天門羅家柏嶺。
鳥首璜形飾 新石器 石家河文化。1955年湖北天門羅家柏嶺出土。殘長7厘米、最寬2.2厘米、厚0.7厘米。此器身呈長弧形,一端保留完好,鳥首飾勾雲形冠飾,圓眼,突鼻,喙向下勾卷,面部有勾雲紋,頸部有兩組凸弦狀棱。鳥首之冠、喙和頸部等都進行了抽像化的藝術處理,表現出神鳥特徵和器物本身非比尋常的價值。另一端殘斷無存。商周以後的玉器中,動物形像作為璜形器兩端裝飾的組合形式得到普遍應用。
本文資料來自網路 糾錯、投稿、入會
聯繫編輯 微信號:mjj-610
電 話:010-87664205 87664115
E - mail:2014yuwenhua@sina.com
中國玉文化研究會
中國玉文化研究會2014年12月成立於北京: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文化部主管、民政部正式登記註冊成立的,由全國著名的文博考古單位、相關教育培訓機構、玉文化研究者、玉文化研究組織、玉雕藝術機構、玉器收藏愛好者自願組成的非營利性的國家一類社會團體。
本團體的宗旨是團結國內外玉文化愛好者、研究者、收藏家、鑒賞家、雕刻家和相關大專院校、玉文化研究機構、玉雕藝術機構,開展玉文化研究的相關工作,為提高玉文化研究水平,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本團體的業務範圍是:進行玉文化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組織、舉辦展覽、展示活動;開展玉文化創作及評比表彰,促進玉文化事業的發展;普及、推廣玉文化知識,開展玉文化服務和教育培訓;提供信息服務、技術支持、人才引進、交流合作、法律諮詢等服務;做好玉文化宣傳、出版、檔案和專業網站的建設;承接政府部門委託的相關工作。
電 話:010-87664205 87664115
E - mail:2014yuwenhua@sina.com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19號嘉多麗園5號樓2單元301室
推薦閱讀:
※俄羅斯都有哪些博物館?
※紀年:國家博物館志願者十五年
※荊州博物館 楚都故地 珍品薈萃(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博物館,你認為應該注重娛樂還是教育?
※北京藝術博物館又識紅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