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揚州
(2013-07-31 14:56:43)
標籤:
旅遊、休閑
人文/歷史
|
分類: 江蘇旅遊見聞 |
近年,到揚州旅行的人越來越多。這不僅因為揚州是入選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聯合國評定的最宜居城市之一,更是通過游遍揚州的驢友們的口碑博得了發揚光大。揚州,正成為旅行者熱捧的一個目的地。
(揚州城的標誌——瘦西湖五亭橋)
揚州的城標,大家公認是瘦西湖上的五亭橋。此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形制獨特,雍貴高雅,在萬千中國古橋中獨領風騷。揚州的許多產品,都愛使用印著五亭橋圖樣的商標。揚州人深愛此橋,專門編了許多故事傳說。據說,有一條神秘的大白蟒一直在暗中守護著五亭橋,所以誰也別想偷走橋上的一石一瓦。揚州人倒也極講究公德,至今未聽說有破環五亭橋之宵小的。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詩,簡潔扼要地點出了揚州的地理位置:到鎮江只須渡過長江,去南京僅隔「數重山」。在古代中國的兵家看來,揚州是江淮首府,據之則江南安定,失之則江南難守。故有守江不如守淮之說。但清朝之後,運河失寵,加上熱兵器戰爭需要戰略縱深,揚州似乎逐漸失卻兵家青睞,蘇北四扼之地徐州倒更顯為用兵要津。抗日時,揚州幾無戰事;內戰時,南京方面徐州一失,揚州即不戰自棄。
潤揚長江大橋的通車,使得鎮江到揚州可以通行城際公交了。江南的大批驢友無論是在鎮江汽車客運站乘鎮揚快客還是在市區主要景點的公交車站搭乘鎮揚城際公交專線,都可在一小時內方便到達揚州汽車客運西站。鎮揚快客班次極多,基本上10分鐘一班,可見兩地客流之頻密。而而蘇北高速路網和蘇北鐵路通車後,北方各地也盛行起「煙花三月下揚州」來。若干年前朝鮮的金二世也曾乘其特種鋼甲專列駕臨過揚州,不知道他是否另有什麽企圖,但想必關於揚州史跡風光他亦是略知一二的。揚州城小,適宜作二日游,所以一到周末,揚州城內五音雜陳,到處都是來自天南地北的驢友。
揚州市區交通極佳,幾乎沒有堵車景象。特別要提一提的,是揚州的出租汽車服務一流。起步費7元,因城小,到哪都只需10元上下,如三口之家去揚州玩,坐計程車性價比極高。與絕對便宜方便的鎮江公交的直達景點不同,外地遊客乘揚州公交去景點則比較煩難,因為人地生疏,轉車較困難。建議遊客選擇計程車代步,省時省力,直達目的地。話又要說回來,古迹集中的揚州老城區並不大,如果你向來健步如飛,那從何園到東關街再到個園,實在也並沒幾里路。
不同於鎮江旅館業的清淡,揚州旅館業生意紅火,住宿價格隨行情升降多變,往往周末的價格可以急遽上升百元。這裡提醒一下想在揚州住宿的驢友,如在周初網上預訂,周一至周五,同樣的標準間定價是200以下的一般價,但你如預定周六的,必然是200以上最高價。但你稍加註意就會發現,從周一到周五,預定中的周六客房價是會激烈波動的,如果你周一打進去是260元/天,周三可能會升至290元/天,但到周四晚,又會突然跌至240元甚至更低了。當然,你可以抓緊機會,先通過網路退掉之前定的高價房,最後定下眼前的最低價。這是旅館業的通用伎倆,會在周四周五將「剩餘」房間隨行就市儘快打發掉。
揚州的街市繁榮,時尚的商店主要集中在文昌閣和四望亭周圍。與大多數城市不同,揚州新老城區均少見由摩登高層樓群組成的水泥森林,這使揚州成為中國少有的不以「高度」作為「進步標記」的中型城市。
(在計程車上瀏覽揚州邗江區街景)
(揚州市中心廣場標誌——文昌閣)
揚州文昌閣,位於揚州汶河路、三元路交叉處。建於明代萬曆十三年(1585年),因是揚州府學的魁星樓,名為:"文昌閣"。舊日閣上懸有"邗上文樞"匾額。揚州府學文廟建築,早已圮毀殆盡,現在僅余文昌閣,閣高24.25米,矗立於廣場中心。文昌閣為八角三級磚木結構建築,與北京天壇的祈年殿外形相似。閣的底層,四面辟有拱門,與街道相通,閣的第二三兩層,四周虛窗,皆可輸轉。
(鬧市中央的四望亭)
四望亭坐落在大街中,周遭儘是現代建築,市場里外熙熙攘攘;而一座古意盎然的亭居於其中,看上去有些奇特。亭為八角形,磚木結構;上下三層,每層閣樓有窗戶可向四方瞭望。最下層四面開門對著街道,人可自由穿越。遠望亭身,三層檐角上下相對,頂端有寶瓶形裝飾,給人的印象既凝重穩健,又彷彿欲凌空飛翔,很具氣勢。明代史書《萬曆江都縣誌》載,四望亭是南宋時主持揚州軍政的崔與之建造。後人對此有懷疑,認為當時與北方的侵入者蒙古人打仗,揚州一帶軍情緊急,不太可能建這麼一座僅供瞭敵用的精緻建築。清代的縣誌記載,說此亭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後經幾次重修。亭原來叫魁星閣,屬縣學管理,裡邊供奉魁星神。本來司文事的魁星閣,怎麼後來變成用於戰爭的四望亭了呢?
原來,清代末期,洪楊造反,兩年間進展疾速,打下了江寧(南京),定為太平天國京師,稱「天京」。洪秀全派林鳳翔、李開芳帶兵佔了揚州,這二位將領繼續揮師北伐,留下夏官曾立昌守城。清政府派大臣琦善調集大軍,組成「江北大營」,急欲奪回揚州,與守城的太平軍展開激戰。曾立昌為了偵察並監視城外敵軍動向,派兵丁「架木四望亭」。這樣,原來供奉文神的魁星閣就暫時為戰神效力了,名字也被改作四望亭。 可惜,洪秀全在當下南京後就迅速「蛻化變質」,腐敗墮落成一個花天酒地的大淫棍。大敵當前,清妖未滅,天國的北伐大計竟被擱置一邊。在歷朝農民起義中,領導者腐化如此迅速,也是少有的。揚州太平軍得不到天京主力的配合和增援,失敗是遲早之事。 揚州的美麗傳說很多,與之有關的遺迹當然也不少。但遺憾的是外地遊客要麼不知道那麽多,要麼由於時間緊蹙,根本無暇顧及。比如唐朝李公佐所著《南柯太守傳》中寫道:淮南節度使門下小官淳于棼宅前有棵古槐,遮天蔽日,淳于棼常與朋友槐下酣飲。一日,他酒醉入夢,被大槐安國國王招為駙馬,權勢越來越大,享盡榮華富貴,最終引起大槐安國國王的疑懼,被遣而歸。淳于棼有感於此,遂杜絕酒色,出家為道。這便是「南柯一夢』的出典。 如今千年古槐依舊枝繁葉茂,它靜靜地佇立在駝嶺巷8-1號門前,只是現在稀有人識了。
(駝嶺巷8-1號門前的唐槐) 而隋煬帝讓宮女牽著龍船沿運河千里到揚州以圖一看的瓊花,據說有關遺迹尚在文昌中路瓊花觀。奇怪的是這裡竟也是旅行社的冷落之所,亦少有遊客問津。 根據現代史學家的研究,所謂隋煬帝煙花三月下揚州看瓊花之「典故」,只是一個美麗的虛假傳說,並無確鑿根據。所謂瓊花,大概並沒有這個物種的真實存在,後人不得不用忍冬科的「聚八仙」假冒替代之。
既然大家已明白了揚州「瓊花」的噱頭,文昌中路瓊花觀的日益冷落也就不足為奇了。 (古蕃釐觀,即瓊花觀。現在掛著揚州美術館的匾額。)
(文峰塔)
「文峰塔是揚州市區僅存的明代古塔,為七層樓閣式磚木結構,四面拱門,四面拱窗,塔身青磚青瓦,下為磚石須彌座,底層圍繞迴廊,二至七層懸挑廊做法,塔頂八角攢尖屋頂,通高44.75米。而其外八面,內四方的結構更為罕見,是中國南方樓閣式古塔的典型代表。塔上每層有16個燈龕,夜晚點燃通體照亮,對於夜航船來說,亦起到了航標作用。每層塔檐懸有8隻青銅風鈴,每隻20斤重,這是特地在蘇州樂器廠定做的,由於風的強弱、長短、方向的變化,鈴聲也隨之產生微妙的變化,清脆悅耳,抑揚頓挫,讓人充分領悟梵音之美。」
據說,當年鑒真和尚東渡,便是在文峰塔下古運河碼頭解纜起航。至於一個和尚東渡能否成為國與國之間友好的紐帶,許多國人天真地一廂情願地認為應當如此,可惜東海彼岸的人並不這麼理解。
揚州是歷史上的漕運重鎮,也是鹽商雲集之地。為了利用鹽稅增加朝廷收入,封建社會對鹽的壟斷控制極嚴,這使得與官府勾結定價專賣的鹽商往往富得冒油。揚州鹽商的住宅目前尚有二十餘處得到遺留。從國慶路342號到346號,路旁一條無名小巷裡,靜靜地隱藏著一片連綿集中的清朝鹽商褚青山的老宅。古建專家趙立昌對褚青山住宅的評價是:正方連套房,套房通書房,書房藏密室;大天井通小天井,小天井連小天井,是套中套、藏中藏的獨特布局。如能抽空到此小巷閒遊打量一番,也當是別有情趣。
在今天揚州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區範圍內,有遺迹可尋的會館有湖南會館、湖北會館、嶺南會館、浙紹會館、旌德會館、四岸公所等近十處。
(湖南會館)
此外,揚州的「大宅門」也頗有風格。汪氏小苑、憩園、吳道台宅邸、周扶九宅邸是其中代表之作。
(吳道台宅邸一部)
現在,所有旅行社裡,揚州的招牌景點是瘦西湖、個園、何園和大明寺。似乎不到這四個景點兜上一圈,你就等於沒來過揚州。原先的瘦西湖,與杭州西湖一樣,是沒有圍牆的開放型公園。許多古橋、古建築分布在狹長曲折的湖泊兩岸,花草樹木蔥蘢,景色宜人。每逢煙花三月,必是揚州人踏青的好去處。現在的「瘦西湖公園」圈進了不少地,大大擴展了規模面積,打造了更多新景點和遊樂項目和場所。一位計程車司機告訴我們,「這個大園子,沒有一天時間是玩不下來的」。當然,你想進這個被大牆圍得嚴嚴實實的「5A級」公園,得買一張售價不菲的門票。個園、何園則是蘇北名園,頗具地方特色。特別是個園,被吹成修竹品種之集大成,是「特型、個性園林經典之作」,已擠進「中國四大名園」之列。這兩個園子都不大,遊客多時,常有人滿為患之感覺。(常被許多其他公園和園林借用的個園月亮門洞造型)(個園「壺天自春」)(個園鶴亭) 我們去何園和個園適逢周六,客流蜂擁之景象,已不輸市井熱鬧之大街。但見假山林麓之間,人如蟻附,雜訊刺耳,好像進了遊樂場,遊人的數量,幾乎超過了林木修竹的數量,全已失去昔日私家花園那種閑適幽雅氛圍。在這種環境里,遊興已索然無味。個園的什麽「春夏秋冬四景」,我根本無法在人堆里加以分辨欣賞。游揚州非得避開雙休日、節假日才行。而中國之園林,不論南北,萬變不離其宗,無非亭榭樓台、小橋流水、假山蓮池之集大成耳。 園林管理處只顧多多售票賺錢,絲毫也沒有考慮高票價本應該給予遊客高質量的享受。小小園林,如要珍貴愛護,本該限定遊覽人數才對。(何園大門口)(何園一隅)
(片石山房)片石山房保存了明末清初畫壇巨匠石濤的疊石之作,已是僅存孤本。石濤原名朱若極,開闢了揚州畫派,是揚州八怪的先驅。關於揚州八怪,揚州專門設立了揚州八怪紀念館。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於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揚州八怪」之說,由來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說互有出入。據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的「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書列名「八怪」的,尚有高鳳翰、華嵒、閔貞、邊壽民等,說法很不統一,今人取「八」之數,多從李玉棻說。今天的國人實在已記不清那麽多名字了,他們的畫作大家也陌生得很。只有一個鄭燮即鄭板橋,因為曾寫下「難得糊塗」四字而廣為人所知。
(鄭板橋書畫手跡)(水榭)(何園的後院樓宇)何園的後院是住宅樓群,因建於西風漸來的晚清,所以不同於尋常中國古典庭園格式,有點中西結合味道。(何園楠木廳)何園的楠木廳是揚州保存下來的最大最完整的一間。當年園主何芷舠在此接待嘉賓,好不氣派、莊重而且舒朗。 說到瘦西湖公園,大則大矣,卻不免讓人感覺其中的許多新添建築物有些風格雷同,並無必要非去一一觀賞不可。公園利用「大」的「優勢」,不但漲了門票價格,而且開闢了南北兩條電瓶遊覽車線路,提供有償服務,招徠那些怕走累的遊客嘗試現代化的「走馬觀花」,此招果然生意不錯。但新建的那些顯然已離開瘦西湖風韻的東西,難道可以藉機連帶著「升值」撈錢麽?
大部分外地遊客仍然只是沿著古老而真正的瘦西湖邊走了一遭。其實,這也夠了。
(上五亭橋)(在五亭橋上俯瞰瘦西湖)(在似湖似河的水面蕩舟)(揚州的白塔)
(瘦西湖也有法海寺)
(二十四橋。看橋的上空,我是不是拍到了飛碟?)(二十四橋) 二十四橋,是瘦西湖上一座名橋的橋名,並不是真有24座石橋聚在一起。最早出現「二十四橋」稱謂的古詩文是晚唐詩人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宋大詞人姜夔在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來揚州,寫下《揚州慢·淮左名都》的詞,其中寫道:「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比較浪漫貼切的當數《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至近代,該橋早已淪為傳說,無蹤可覓,人們只有在瘦西湖的波瀾月影中臆想古橋的倩影。現在眼前這座二十四橋,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揚州人的應景之作,它的形制明顯是仿宋的,並非真正隋唐古迹。
還有一荒唐的古怪傳說。隋煬帝的龍船到了揚州的西郊,看到一座小橋,問叫什麼橋。太監當然說不知道。一個寵妃就來勁了:「我來給它起個名字,就叫二十三橋吧。」原來,當時遊船上的公主、妃子有二十三個,稱為二十三嬌。(「嬌」和「橋」韻母相同,右半部分也相同。)聽了寵妃說白,一個甜嘴太監趕緊報告皇上,說船上應有二十四嬌———有一個妃子肚子里尚有一嬌,她已懷孕了!因此,這一座橋就叫二十四橋了。
試想想,如果隋煬帝高大的龍舟航行到此處,會容忍一座石橋擋道么?顯然,決不可能。假如隋煬帝真的乘龍舟下揚州,那整條運河上是絕不準造什麽橋的,已造好的也要拆掉。所以,這則典故極其虛假荒唐。現在已經有史家認為隋煬帝龍舟下揚州之事純屬子虛烏有,當時人只是為了宣揚突出隋煬帝荒淫浪費而杜撰編造出來的故事。
瘦西湖旁有一道長堤,上面種樹的方式是一枝楊柳間隔一枝桃。這種形式後來也被杭州西湖的蘇堤採用。楊柳樹本來只叫柳樹或垂柳,因為隋煬帝楊廣下旨,令柳樹姓楊,於是就有了「楊柳樹」,一直到今天,人們已習慣把柳樹叫成楊柳樹了。
揚州城北有梅花嶺,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紀念館所在地。
史可法其人,是南明初期不多的幹才,但顯然並非亂世之才。北方強敵南壓,史大人既缺乏戰略,也缺乏戰術,更無統馭之術。手下將領大多本就是混世梟雄出身,對此白面書生的指揮愛理不理,別說守城,就連帶兵逃跑也不願意,就等著投降完事。所以前後十日,明軍未經像樣的激戰,城池即告失守。史可法自盡報國未成,被俘。後堅貞不屈,被殺。隨後就是可怕的揚州十日屠城。當時親信部下要麼被殺,要麼逃得一個不留,所以史可法之死屍無留,臨死前說什麽及有什麽壯舉,只能是根據清軍及明軍降將們的所見所聞之記載。梅花嶺之衣冠塚內,更可能什麼都是浮雲,留存的,只有史可法的民族精神浩氣了。
(梅花嶺史可法祠堂)如果出個園南門,即是著名的東關街,還保存著古揚州商業大街的風情,儘管看上去有點土裡土氣,倒也挺別緻的。街上可以買到揚州的特色小吃。我在「三和醬菜店」里買了一市斤鮮美的醬乳瓜。
(東關街景)揚州的飲食文化在中國是小有名氣的。揚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揚州點心品種多,風格獨特。不過,文革動亂之後,揚菜和揚州點心的味道也大打折扣,我們在東關街上的菜館裡點了幾樣「名菜名點」,吃得眉頭直皺,深感菜點的花架子還在,個中美味則已徒有虛名。
(麻油饊子)(黃橋燒餅)
(餃面)
蔣家橋餃面名氣很響,開了許多分店。但吃口實在不敢恭維,麵湯里只一股紅醬油味,實在還不及袋裝速食麵。我下的家常菜湯麵都比它好吃。真不知揚州點心師還有沒有傳人。揚州蛋炒飯徒有虛名,米飯是夾生的,鹽加得太多;三鮮乾絲誰吃誰搖頭,真不知道廚師的手藝是誰教出來的。
(揚州包子、蒸餃、三鮮乾絲、蛋炒飯)(東關城樓)(東關古渡) 「揚州三把刀」,指的是剃頭刀、切菜刀和扦腳刀。很長一段時期,華東各地揚州人經營的理髮店、飯店、澡堂很多。蘇錫菜系、上海本幫菜里的許多品種,多有揚州菜的印記。蘇南與上海的小籠包子,也是傳承改進了揚州包子的技法。特別是上海灘,曾幾何時,理髮廳和澡堂子幾乎被揚州人所壟斷,南京路上的揚州飯店也很有名氣。從前市區里上檔子的理髮廳,理髮師們都是西裝革履,外穿白大褂,風度翩翩的;我記得當時三角五分級別的全程服務(包括理髮、洗頭、修面、吹風),理髮師都是安步就班,先用電動推子,再用手工推子,然後用理髮剪刀精修,洗髮露干搓,再沖洗,肥皂揉洗,洗凈後熱毛巾敷面,刮須修面,擦雪花膏,吹風定髮型,做到不輕易走樣。不管店裡忙閑,全程還規定了必須的服務時間,絕不偷工減料,期間至少會送上二次熱毛巾擦臉,老少無欺。後來隨著合作化,吃大鍋飯,服務水平也越來越差,那套傳統經典早已化作浮雲。現在的人們即使花上幾百元上什麽花里胡哨的「美髮廳」,又能知曉什麽叫真正的規範服務呢?我現在常去的小理髮店光理髮就收取10元錢,如要洗頭修面吹風都得另收費用,這種經營方式,讓從前的老理髮師們(現在大多都已八十齣頭了)簡直匪夷所思。要知道,早前,即使是挑擔子的流動剃頭匠,也是帶著熱水瓶,臉盆,要為顧客把頭洗得乾乾淨淨離開的。早先,上海人有點看不起蘇北人,認為蘇北人都是逃難來到上海的,乾的都是苦力活兒。還把長江以北的江蘇人統稱「江北人」。但揚州人在各種場合公開拒絕承認自己屬於蘇北人,「我們揚州可是一個好地方,富得很!」南通人和啟東人認為自己的口音與蘇南相同,也不願承認「江北人」的身份。這些觀念,隨著現代蘇北的巨變已日漸淡化了。 當然,別忘了在瘦西湖大公園的北面,有平山堂和大明寺,東北則有觀音山。遊人一般多會去大明寺一游。
(去大明寺的上坡路)
(山門)(大明寺位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卧佛殿)(新建的大明寺塔)(此塔建造規模宏大)(塔上俯瞰鐘樓)(遠眺揚州市區)(瘦西湖公園一角)(瘦西湖公園大得好像一片森林)(遠眺觀音山)(大明寺塔又名棲靈塔)(鑒真紀念像)(鑒真學院)附記鏈接:
揚州八怪在線觀看-搜狗影視
揚州八怪-電視劇-全集高清在線觀看-愛奇藝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