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黴菌性陰炎癥狀

眾所周知,黴菌性陰道炎在女性朋友中,是常見的婦科炎症,那麼患者症發多表現為白帶明顯增多,且呈豆渣狀,外陰、陰道瘙癢伴隨灼燒感,小便疼痛,外陰周圍常發紅、水腫,表皮變化多種多樣;嚴重時可發生很淺的水皰丘疹,成群出現;亦可形成濕疹狀糜爛,局限於外陰或向周圍擴展至會陰、肛門周圍及股生殖皺襞,直至大腿內側、外表,完全類似急性或亞急性濕疹;陰唇及陰蒂附近黏膜增厚,互相接觸的皮膚表面潮紅糜爛;個別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膿皰,甚至發生潰瘍、外陰疼痛及局部淋巴結腫大。黴菌性陰道炎並非頑症,但卻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對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 那麼為什麼會得黴菌性陰道炎呢?黴菌性陰道炎的是靠什麼傳播的呢?我想各位女性朋友都渴望了解的這一點,也是我們應該注意的這一點,只要認識到了傳播途徑,才能有效的控制和預防黴菌性疾病。首先黴菌性疾病傳播途徑有間接接觸感染、性活動感染、體內攝取過多抗生素抗菌素引起的感染、過度清潔私處引起的感染、以及特殊疾病或者體質引起的黴菌感染,例如:糖尿病患者、孕婦。間接接觸感染指的是接觸被黴菌患者感染的共廁所的坐便器、浴盆、浴池坐椅、毛巾,使用不潔衛生紙等等,睡過黴菌性疾病的床,這些都是潛在的黴菌感染;性活動感染就是指你的性伴侶感染了黴菌,如果有性生活,那麼你很有可能就會因此感染上黴菌性疾病;那麼還有,抗生素及抗菌素,當你體內攝取過多的這兩種藥物時,你的陰部微環境就會被破壞掉,給了病原體趁虛而入的機會,最終導致感染了局部的黴菌性陰道炎;很多女性朋友都忽視的錯誤保健行為,亂用洗液,護理液,或者是過度的清洗你的私處,看似是很健康很衛生,但這是潛在的發病原因,這樣不但沒有起到保健作用,而且很容易破壞陰道的酸鹼環境,反而使你感染上念珠菌性陰道炎,也就是黴菌性陰道炎。另外特殊體質,例如糖尿病病人以及孕婦,由於免疫力低下,極容易感染上黴菌。那麼根據以上這幾點,你只要很好的避免,就能最有效的預防感染上黴菌。 那麼現在醫學針對黴菌性陰道炎專研推出的治療方法和治療藥物,層出不窮,往往使得患者朋友們無從選擇,所以容易迷失了取藥方向。患有黴菌性陰道炎的各位朋友也不要過分擔憂,但是一但確診了感染黴菌就要及時治療,以免引起其他婦科炎症並發,黴菌性陰道炎並非頑症,但如何治療,怎麼治療,是否對症下藥是問題之關鍵,患有黴菌性陰道炎的女性朋友,俗話說「病急亂投醫」,往往由於你的治療不當,用藥不正確,引起你體內的黴菌治療不徹底,從而導致體內黴菌反覆治療反覆發作。我們知道,黴菌是容易反覆在體內滋生的,那麼究竟何種治療方法最為保守和最具療效呢?中藥西藥,治療陰道炎哪個更充分?

我們知道目前治療黴菌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只有中藥和西藥,那麼中藥和西藥哪種方法更勝一籌?我們知道西醫治療黴菌性陰道炎的主要方法,是以剷除炎症為主,那麼其主要採用的藥物也是以抗炎藥物為主,那麼多數抗炎藥物是由抗生素及抗菌素混合製成。我們在前面講到黴菌性陰道炎的傳播途徑,第三點,當你體內攝取了過多的抗生素或者是抗菌素的時候,你陰部的微環境就會受到破壞,從而使你陰部的免疫力降低,更加容易感染上黴菌性疾病,這兩者是互相矛盾的,這也是為什麼某些患者會有的疑問,為什麼我反覆治療黴菌性陰道炎,但又反覆感染黴菌疾病,針對這個問題,之前就有專家做過討論及研究,其表明:「西藥抗炎葯,對於黴菌性陰道炎治療效果極為明顯,但往往患者會治療不徹底反覆發作。原因有:首先當體內出現黴菌炎症時,及時攝取了抗炎葯,可以及時緩解,但是,很重要的一點,由於你不停的攝取,不停的攝取抗炎藥物,此時你的身體已經不再需要這種抗炎藥物,便會成為身體的負擔,也就是所謂的抗藥性副作用。抗藥性副作用是十分可怕的,體內一旦產生了抗藥性,攝取更多的藥物不僅對病症沒有作用,反而會加重患者體內器官的負荷。從而對身體產生很多不良的影響,是及其嚴重的後果。所以應當避免,主張中藥外用比較保守。」 那麼中醫治療黴菌性陰道炎的主要方法是什麼呢,中醫學認為本病主要因濕熱下注所致,由於濕熱在體內蘊結,加上外受毒邪所致。濕熱是內因,而毒邪是外因,內因、外因相互作用使病情纏綿。日久濕熱之邪必然要傷陰,出現陰傷、濕熱阻滯的虛實夾雜的證候。臨床辨證為三型:1、脾虛濕熱證症見帶下清稀如水樣,量多色白,綿綿不多,無臭,外陰瘙癢、灼痛,面色脫白或萎黃,神倦,納少,口粘膩或口苦,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膩,脈濡緩或濡數。婦科檢查可見小陰唇兩側粘膜及陰道壁上有乳白色片狀偽膜覆蓋,擦出後可見粘膜充血,水腫。治法為健脾燥濕,清熱殺蟲。2、肝膽濕熱證症見帶下量多,如豆渣樣,質稠,有臭味,陰部瘙癢較甚,灼熱疼痛,身熱面赤,心煩易怒,口苦而干,或胸脅脹痛,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數。婦科檢查可見外陰部有多個表淺的潰瘍,或表面有白色的膜覆蓋。治法為清利肝膽,祛濕殺蟲止癢。3、陰虛內熱證症見帶下量多,質稠如豆渣樣,陰部乾澀,痛癢難忍,五心煩熱,或長期低熱,口乾不欲飲,耳鳴,腰酸,舌紅少苔,脈細數。婦科檢查可見外陰有表淺潰瘍,甚至抓破流血。治法為滋陰清熱,除濕殺蟲。中醫治療黴菌性疾病採用中藥草本製劑,秉承內病外治的原則,辯證施症,治療黴菌性陰道炎所採用的方法主要有外敷法和熏洗法,治療以清熱利濕,解毒殺蟲為主,外敷法較熏洗法使用更為簡潔方便,所以專家主張用外敷法治療黴菌性陰道炎,中醫秉承內病外治的原則,黴菌疾病的治療對症下藥,剷除病根。國家級中醫臨床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王志源教授推薦患者使用中藥「抑霉散」,他在報告中曾表明:「黴菌性陰道炎以中醫治療比較保守,可選用『抑霉散』,此葯由多味清熱祛濕、殺蟲解毒的中藥配伍而成,使藥效大增,同時遵循中醫的內病外治療法,將藥劑直接敷於患處,拔內濕、驅外毒,雙向入手,可以根治黴菌。」抑霉散是由苦參、藿香、百部、龍膽草、白鮮皮、青黛捻制的散狀外用中藥製劑,藿香解表散邪,利濕除風,清熱止渴。百部潤肺下氣止咳,殺蟲,用於陰部騷癢。據《要葯分劑》記載:青黛除熱解毒,兼能涼血。白鮮皮清熱燥濕祛風止癢、解毒,主治風熱濕毒所致的風疹,濕疹,濕熱。苦參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用於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外治滴蟲性陰道炎。據《本草綱目》記載:「龍膽草性味苦,澀,大寒,無毒。主治骨間寒熱、驚病邪氣,繼絕傷,定五臟,殺蟲毒。」清熱燥濕;瀉肝定驚。濕熱黃疸,小便淋痛,陰腫陰癢,濕熱帶下。組方劑中,苦參、百部等有清熱殺蟲的功效;藿香清熱祛濕,解表散邪;龍膽草、白鮮皮、青黛解濕毒,諸葯合劑,拔內濕、驅外毒,三效合一,對症下藥,可針對治療黴菌性陰道炎,有顯著功效。此外,王教授表明,此方藥劑不只針對黴菌性陰道炎,同時針對黴菌性外陰炎,黴菌性龜頭炎,方可起效。使用時,將抑霉散和凡士林以1:1的比例調和成膏狀裝瓶備用,每晚塗抹於黴菌感染處便可。  在中醫藥史上,醫文皆通的醫學大家如群星璀璨,著書立說,主導著中醫藥學的持續發展;醫文並茂的醫藥學文獻,浩如煙海,這昭示了中醫藥學文化的深厚的底蘊,中醫治療各種疾病的方法早已成為醫藥學的靈魂與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薦閱讀:

TAG:黴菌 | 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