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 S 四依法 ~

~ S 四依法 ~2007-01-24 16:00

1 我們在一生當中要想成就,必須遵守佛陀給我們的教誨,特別是世尊入滅之前教給我們的「四依法」。

2 我們懂得遵守,就如同佛在世一樣;如果違背了四依法,即使佛陀在我們身邊,我們也得不到佛法利益。這一點很重要!

3 四依法第一句教我們,「依法不依人」。佛不在世了,佛法的承傳由後世的弟子,弟子當中的成就有高下不相等,所以佛這第一句教導我們就特別重要。

4 經典是佛說的,佛當年講經說法,諸位要知道,並沒有記錄。佛一生沒有寫過書,佛陀在世是言教。

5 經本怎麼來的?諸位同修都知道,是阿難尊者跟一些同學們集結的。第一次集結是五百大阿羅漢,阿難尊者上講台覆講。

6 你們要曉得,我們過去培訓班裡面訓練同學,讓他們在講台覆講,這個「覆講」是我們祖祖相傳,阿難尊者傳下來的,這不是我們的創意,不是我們的發明,祖祖相傳的老規矩。

7 覆講,不可以加自己的意思在裡頭,加自己意思在裡面,你就錯了。今天幾個人懂這個道理?

8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我們在《華嚴經》清涼大師註疏裡面看到,清涼大師說:《華嚴經》也不是釋迦牟尼佛自己所說的。

9 釋迦牟尼佛自己也承認,他一生當中沒有說過一句話,沒有說過一個字,誰要是說佛說法,這是謗佛。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10 他說了四十九年,說了那麼多,為什麼說「沒有說一個字、沒有說一句話」?他所說的都是古佛所說的,不是他自己的。

11 中國孔老夫子的態度亦復如此,孔老夫子說,他自己所傳的,「述而不作」。夫子沒有創作,都是傳說古聖先賢的教誨,沒有自己的意思。

12 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是過去古佛所說的。我們學佛,要明白這個原理原則。

13 所以這才曉得,《大藏經》是佛佛相傳,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創作,我們才不至於誤入歧途,才不至於把路子走錯了,這在現在這個時代比什麼都重要。

14 由此可知,我們的修學,必須要依據經典。經典太多了,我們到底依哪一部經?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根性」是佛家的術語,要用現代的話來說,要知道自己的程度。

15 我們學哪一個法門、學哪一種經典,自己能夠得受用,能夠得真實利益?法門很多,法門要不契機,就等於治病葯不對症,這個道理相同。

16 葯不對症,不但你吃了這個葯,病不會好,可能還會加重,佛法亦復如是。如果不契機,不但不得利益,反受其害。

17 現在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學佛學成魔障,現在醫學上名詞,學成神經分裂,我們佛法講著魔了,很多!什麼原因?葯不對症,法門不契機,學佛學成著魔,最後只有進精神病院,很可惜!

18 我就看到很多年輕人,受過高等教育,在美國拿到碩士、博士。沒有學佛,很好、很正常;學佛學了個半年、一年,就入精神病院,非常可悲!

19 不是佛法不好,他沒有對症,不契他的機,他才會變成這麼一個後果,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

20 如果實在不知道自己的根性,如何選擇法門?假如你真正相信釋迦牟尼佛,肯接受他的建議,是好事情。

21 世尊在《大集經》裡面給我們很好的暗示,現在的話來說,也是預言。他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凈土成就。」這是給我們指出一個大的方向。

22 我們今天生在末法時期,「末法時期,凈土成就」,我們選擇凈土法門大概不會錯。這是肯接受世尊的指導,大致上不會錯。

23 現在我們看社會上絕大多數學佛著魔,多半都是學密、學禪,這兩樣東西比較容易著魔。什麼原因?這兩樣東西,實在講很難適合現代人的根性。

24 現代人的心浮躁,他定不下來。定不下來勉強著定,用方法把它控制下來定,這是不合乎自然法則的。強制的定是有限度的,超越限度,毛病就出來了。

25 修學方法要順乎我們的根性,那就自然了。自然就不會出麻煩、不會出亂子。這個道理不能不懂得,要知道怎樣去選擇法門。

26 凈宗的經典不多,所有宗派裡面凈宗經典最少,只有五經一論,只有六門東西,這對現代人來講,確實是方便。尤其是在家同修,分量少,容易學。又何況這六種東西只要有一種就夠了,不必六種都學,學一種就行了。

27 如果自己有時間、有精神,能夠學個兩種、三種,也就足夠,三種以上就不太容易了。

28 學習的方法,一定是「一門深入」。我先選一種,學一種,這一種真正學得有心得了,學成就了,我再學一種;如果這一種還沒有學成,決定不能學第二種。你學多了,一樣都不能成就,那就很可惜了。

29 一門東西學成了,是要費相當時間。我們今天一般估計,一門東西學得有成就,至少要花十年時間;十年專攻一門,你這一門有成就。

30 你成就之後再學第二門,一年就行了。再學第三門,大概半年就行了。學第四門,一個月就行了。到以後學《大藏經》,大概不要半年就全通了。這是所謂「一經通,一切經通」。

31 你不能在一門經上用上十年功夫,給諸位說,「莊嚴眾行,軌範具足。觀法如化,三昧常寂」,你得不到。你在一門東西上下十年工夫,這四句你得到了,你才是個真正的佛弟子,你才是真正覺悟的眾生,要用佛學的名詞說,你才是個真正的菩薩。

32 菩薩就是覺悟的眾生,你已經轉凡成聖;十年前你是凡夫,十年之後你是聖人。實在說,十年也並不算很長,你要能有耐心,要能夠熬得過,給眾生做個榜樣,做一個修行的樣子,要這樣幹才能成功。

33 你要是貪多,貪多不能成就,每一樣東西只能學一點皮毛,不能深入。這是說明「依法不依人」,那個人說的東西不如法,就是沒有經典、經文做依據,我們都可以不接受,一定要有經典做依據。

34 完全這樣作法還不夠,所以佛又教給我們第二個「依義不依語」。最重要的,佛講的義理重要,語言不重要。佛這一個教訓,幫助我們後學,解決了許多重大的難題。

35 後人重大的難題是什麼?疑慮太多:「這個經到底是不是佛說的?這個翻譯到底可靠不可靠?」這一種疑惑古時候就有,現在人更多。所以佛這一句就幫我們解答了,只要意思對了,他多說幾句、少說幾句不要緊。

36 所以同樣一部經典,梵文的經典,同一部,傳到中國來之後有很多種的翻譯譯本,像《金剛經》,現在《大藏經》裡面就有六種不同的譯本。

37 你說哪個本子對、哪個本子不對?每一個本子都對。裡面翻的字不一樣,意思都相同,這就行,意思對了就行了,不要斤斤計較在文字上面。這個問題給我們解答了。

38 我們學佛也要懂得,不要過分著重在形式,要講求實質。同樣道理,不必執著在儀式,著重在他的精神,使我們思想行為轉變,這個重要。

39 儀式也不能夠疏忽,古時候做這種種儀式是幹什麼的?兩個作用:一個作用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另外一個作用是接引還沒有發心學佛的這些大眾。儀式是這兩個意思。

40 我們自己學佛了,家裡面設個佛堂供養佛像,這不是供神,不是祈求神來保佑,你要是用這個心態去供佛,你已經是迷信。

41 供養佛像的用意有兩個。一個是報恩,知恩報恩。這一種圓滿智慧福德的教學,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我們供一尊佛像是紀念他,念念不忘這個老師,是這麼個意思。就如同我們中國人在家裡面堂屋供養祖先牌位的意思一樣,「慎終追遠」。

42 第二個意思比第一個意思更重要,「見賢思齊」。看到佛像,他是凡夫修成的,我今天也是凡夫,我應該像他一樣,也要修成佛。看到觀音菩薩,我要學觀音菩薩,我要成觀音菩薩;看到阿彌陀佛,我要學阿彌陀佛,我要作阿彌陀佛。這個意思重要,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要向佛菩薩學習。

43 所以供養佛像的功德利益無量無邊就在此地,你要把他當神明去看待,不但沒有功德還有罪過。罪在哪裡?提倡迷信。佛法是破迷開悟的,你跟佛唱反調,你提倡迷信,這就錯了,所以要懂得「依義不依語」。

44 第三教導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一句話說得太好了。什麼叫「了義」?了義是對於自己這一生有真實利益的,這叫「了義」;對我這一生沒有真實的利益,這個對我就是「不了義」。

45 佛法了義裡頭有更深一層意思,就是決定要幫助我這一生當中脫離六道輪迴,才算是真正了義;我現前得利益,將來不能幫助我在這一生脫離輪迴,這個經教對我就是不了義。這是教我們選擇的標準。

46 凈宗法門是究竟了義,這一生當中不但你超越六道了,十法界也超越了;不但超越十法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得阿惟越致的果位,所以叫究竟了義。這是希有難逢、難信的法門,正是古大德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

47 第四教導我們「依智不依識」,智是智慧、理智,識是感情,學佛的人要依理智不要依感情。依感情,生死一邊的事,是輪迴;依理智才能超越。所以時時刻刻待人接物要有理性,不要重感情

48 這是佛教給我們四個原則,能守住這四個原則,如同在佛的身邊沒有兩樣。

推薦閱讀:

濟群法師《普賢行願品·觀修原理》第七大願:請佛住世
寬謙法師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界詮法師《地藏經講記》第一講?⑴
平生業成 即得不退|慧本法師
附佛外道的達照法師(五)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