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王:我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男同學

大雲山

江都王漢墓已經於2009年底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進行考古勘探與發掘,那麼考古工作者到底發現了什麼?發掘出土的文物為我們揭示了怎樣的漢代生活?

在此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些江都王的人生履歷。

↘↘↘

前元三年

      汝南王劉非:陛下請允許我派兵協助平叛!!!

從汝南王到江都王

劉非(公元前168年―公元前128年),公元前155年立為汝南王。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前元3年,西漢王朝內部發生叛亂,以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等為首的7個諸侯王發動了著名的「七國之亂」。

當時的江都王劉非十五歲,請求平叛。漢景帝賜他將軍印,叛亂三個月即平息。劉非因平叛有功,由汝南王徙封為江都王,都城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承襲原吳國封地三郡五十三城。

《漢書》以僅僅一百來字,就把劉非當了27年大國諸侯王的生平簡簡單單交代過去了,而他的生活可要豐富得多,下面我們依循考古隊員的發掘成果和考古研究,探秘江都王的漢代生活~

走近江都王的地下大觀園

▲大雲山漢墓航拍圖

大雲山江都王陵園內共發現主墓三座、陪葬墓十一座、車馬陪葬坑兩座、兵器陪葬坑兩座。其中,主墓均分布於陵園南部,陪葬墓均分布於陵園北部,車馬陪葬坑位於陵園南部,兵器陪葬坑分布於陵園北側,緊靠陵牆。整體布局排列有序,嚴謹規整。

▲一號墓與二號墓航拍圖

江都王所葬的1號墓墓室結構為黃腸題湊,包括外迴廊、題湊、前室、中迴廊、內迴廊、內槨、外棺、內棺等部分。迴廊分為上下兩層,迴廊下層隨葬品按功能分區放置, 南迴廊下層西部為洗浴用品區,西迴廊下層中部和南部為樂器區,北迴廊下層為車馬明器區,東迴廊下層北部為錢庫區、中南部為庖廚區(中部放置炊具,南部用陶器、銅器、漆器放置各類食物)。

英雄怎能不習武?

▲弩機 南京博物院藏

▲暗花紋銅戈 南京博物院藏

▲車馬陪葬坑

江都王劉非自小習武, 所以他的陵寢中特別設置兵器坑和戰車坑,有強烈的軍事色彩。陵墓中隨葬的兵器更是數量極多,品種齊全,刀槍劍戟無所不包。

史書記載他身體強壯,戟是重量級的武器。特別要說到的是暗花紋的矛,暗花這種武器表面的裝飾流行於春秋戰國的吳越地區,到漢代已經非常少見。

甲和胄是隨身的防護用具,用鐵片穿綴而成,其上髹漆以增強防護功效。車可以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兩千多年前馬車的風采。馬身上的裝飾飾件,用銀製作,並鑲嵌五光十色的寶石,華麗之極。

漢代最美味CP:火鍋+美酒

江都王封地為魚米之鄉,物產豐富,貴為諸侯王的江都王陵隨葬品中不但出土了大量與飲食生活直接相關的金銀器、銅器、漆器、陶器等各類材質的飲食餐具,也出土了水果、穀物、禽類、海貝、醬豉等食物殘存,為我們呈現漢代諸侯貴族們宴饗時的盛況。

染爐,是當時的類似分食制火鍋類用器,爐下加熱。杯中盛以醬料,加熱蘸食,兩兩相對,極富情調。

濡鼎,幾乎與現代中國人使用的分格類火鍋無異,將鼎中分成五格,每個格內烹制不同的食材,充分達到烹飪的最高境界。

▲裂瓣紋銀盤 南京博物館藏

器物中有兩套銀制的盒和盆,系從中亞細亞的波斯舶來,裂瓣花紋的裝飾風格讓人感受到濃重的異域風情。即便是明器,專門用於隨葬的用品,雖然大小尺寸只有實用器物的五分之一,但在製作工藝上跟實用器物並無差別。

▲銅鋞 南京博物院藏

▲嵌寶石銀扣漆耳杯 南京博物院藏

▲錯金銀嵌寶石鳥柄首汲酒器 南京博物院藏

飲酒是以江都王為代表的漢代人的一大喜好,裝盛、取用、飲具等酒具都極為精緻。鋞(xíng),酒器,用於裝載外出使用,其高度達120厘米,可盛15000毫升液體,配有龍紋的提梁,既方便又實用。

飲酒用的杯子都是玉或者漆質的,漆器的杯子上繪有精美的花紋並且鑲嵌著寶石。汲酒器,不僅製造工藝精湛,使用鎏金工藝,最難得的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就知道使用真空虹吸的原理來取用液體,可謂當時科學技術的發達反映。

在漢代,請假去洗澡可是正經事

▲沐盆 南京博物院藏

▲石搓 南京博物院 藏

再來看看漢代人的衛生習慣,他們非常重視儀錶,不論男女,都有沐浴化妝的習慣。漢代甚至有專門沐浴的假期。

銀沐盤器體碩大、牢固,與匜配套使用,銘文記載明確為江都王劉非生前所使用。名為搓石的清潔用具,雖不顯眼,但是它卻是中國人至今仍在使用的清潔身體用具,且分由粗到細四次使用,充分展現了漢人早已把沐浴上升到文化的高度。

江都王陵中出土的化妝用品種類極多,專門用一種奩盒盛放化妝用品,化妝器具甚至達到十幾種之多。

在江都王的音樂廳聽古典音樂

▲編鐘  南京博物院藏

▲編磬 南京博物院藏

漢代人在音樂方面的享樂,具有代表性的是編鐘和編磬,是標準的「金聲玉振」。此套編鐘由14件鈕鍾和5件甬鍾懸於架上而成,它與編磬一起組成古代樂隊的重要部分,可以演奏悠揚美妙的樂章。

▲編磬底座(不連桿) 南京博物院藏

▲經研究複製的編磬

不僅如此,編鐘和編磬都有專門的架子,用神獸作為支撐架子的底座,上部裝飾有雙龍穿璧的紋樣。璧用銀製作,鏨刻極為精細的雲氣鳥獸紋。

青銅的構件上鎏金錯銀,華麗至極,達到演奏與藝術的完美統一。更為驚人的是,編磬的製作材料既不是石頭,也不是玉,而是以中國古代傳統的玻璃(又稱琉璃)澆鑄而成,是中國古代使用複合材料製作樂器的典範,使用玻璃製作的編磬不僅外觀如美玉,且音質清新空靈。經過研究複製的編磬,可以演奏出貝多芬的《歡樂頌》。

▲說唱俑  南京博物院藏

有音樂自然少不了舞蹈和伎樂,說唱俑銅鎮,雖是用於鎮壓座位四角的用具,卻栩栩如生地反映了漢代的伎樂形式。

繾綣情思,請帶鉤替我說

▲「長毋相忘」銘合符銀帶鉤 南京博物院

▲金帶鉤 南京博物院

漢代諸侯王盛行一夫多妻的制度,動輒嬪妃數十人,而他們之間的感情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

出土於江都王陵園12號墓內的銀制帶鉤,屬於一名姓「淳于」的女子,她有一個嬰兒的名字,猶如今人稱呼心愛的人「baby」,她僅僅是王的第三等級的妃子。這是一件從中間可以拆成兩半的小飾品,在剖面上分陰陽鑄刻著「長毋相忘」,寓意著忠貞不渝的愛情。金帶鉤出土在9號墓中,也是符式的,用黃金製作,說明其地位要高。

永生之夢還是要做的,萬一實現了呢?

▲金縷玉衣 

▲玉 棺

最後我們來看看漢代人對死後生活的重視。他們相信,用自然之精的玉石製作成衣服穿在身上,可以實現永生之夢。

金縷玉衣出土於2號王后墓中,用數千塊玉片打磨成適合人體的式樣,將它們用金絲連接起來,做工十分精細,耗費玉片、金絲巨多,反映出玉器工匠傑出的技藝。

玉棺更是華麗異常,在整個棺的內壁全部鑲貼有圓形玉璧、三角形、菱形及不規則形玉片組成的象徵吉祥的柿蒂紋圖案,玉片之間的縫隙用金、銀片間隔貼飾。玉棺的外部髹漆,用硃紅色彩繪雲氣、神獸、羽人等圖案,雍容華貴,是中國古代喪葬禮儀中登峰造極的作品。

看完這些文物,大家可以想像出江都王在漢代的生活了嗎?歡迎大家去南京博物院探索更多關於漢代生活的秘密~

展覽名稱: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的故事

展覽時間:2016.8.10-2017.1.9

展覽地點:特展館3F11展廳

票  價:30元

(文章轉自南京博物院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李鳳遐推薦尼克·胡哲---個沒有四肢卻演繹了無數生命奇蹟的人。
走過的歲月沒有回程,錯過的情感不能再來
搭訕前你沒有必要糾結
你背後的小人就長這樣,趕緊看看身邊有沒有!
他為什麼沒有主動追求你

TAG:故事 | 沒有 | 男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