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的奇特婚俗
錫伯族民間流行著一句諺語:「春天的清風和煦,秋末的婚禮熱鬧。」錫伯族的婚禮,一般多在深秋或初冬舉行。錫伯族的婚姻要經過訂親、迎親兩個步驟,訂親又分為提親和訂親。提親男方要往女方家跑至少三趟;訂婚的儀式有兩次;婚禮前後要進行好幾天,喜宴娘家要設兩日,婆家要辦三天,可謂是異常的隆重熱烈。
拿瓶燒酒去提親
提親是錫伯族婚事中的第一道程序,也叫「說媳婦」。
兒子到了十六七歲,家長就要開始為他「說媳婦」。有了合適的對象後,要請一個人品好、有名望又熟悉女方家的媒人,到女方家去提親。
媒人和男方家長第一次到女方家去提親時,可以兩手空空,不帶任何東西。這次去的目的是「探路」,只作一般性的拜訪,相互聊聊,不提兒女的婚事。但在告別時,媒人要對女方家人說:「以後我們還會來拜訪」——暗示下次要正式來提親。女方家的人察覺到來者的意圖,客人走後,會立即召開「家庭擴大會議」,徵求大家意見,了解男方的家庭情況及小夥子的職業和人品等。
媒人和男方家長第二次去女方家時,按傳統習慣要帶一瓶燒酒作為提親的見面禮,這也是正式提親的信物,女方家一看就明白來者的用意。寒暄之後,媒人打開酒瓶倒酒,同男方家長站起來向女方父母敬酒,並道破來意。女方的父母若同意這門親事,經過一番推讓之後,會高興地接過酒盅一口飲之;若不同意,則會以種種借口堅決不接酒盅。如果表示同意,媒人走後,女方家的父母會再次把近親請來商量,同時也要徵求女兒的意見。
媒人和男方家長第三次到女方家時,還要帶來一瓶燒酒,雙方邊喝邊聊,話題就會轉到兒女的婚事上去,女方家長會公布商量的結果,並約定下次把小夥子帶來進行「面試」;如果女方的意見還不統一,那麼,這件事還需要拖一拖,等待時機成熟。
男方等待一段時間後,得到女方對這門親事意見完全統一的消息,於是由媒人、男方父母及小夥子本人到女方家去,去時要帶兩瓶燒酒,作為敬酒之用。到了女方家,未來的女婿要向女方的長輩一一行禮問候並敬酒。姑娘會躲起來偷看未來丈夫的相貌和風度。過一會兒,未來的女婿還要端起雙盅酒,跪下給未來的岳父和岳母敬酒,等於正式求婚。一般到這時,提親的儀式基本結束。
訂親儀式要磕頭
訂婚儀式也是錫伯族婚姻中的一項重要程序。女方答應許親後,雙方緊接著要做好各項訂婚的準備工作。
按傳統的做法,訂婚的儀式有兩次,第一次叫「磕空頭禮」,這天,媒人同未來的新郎及其父母,帶上兩瓶貼有紅喜字的酒去女方家,未來的女婿端上雙盅酒給未來的岳父岳母及岳父岳母家的長輩磕頭,敬雙杯酒,表示答謝許親之恩。這天,女方家要準備便飯招待。第二次叫「磕濕頭禮」,磕頭的地方仍在女方家。男方經過充分準備後,把日子定下來,通知女方及其女方的直系親屬。到了這一天,男方的父母、兒子及媒人坐上馬車,帶上羊或其他禮物以及喜酒到女方家來,殺羊煮肉,熱情款待女方家的人及其親屬。席間,在男方父母及媒人的主持下,未來的新郎要向岳父岳母及其直系親屬磕頭敬酒跪獻禮物,同時,要給未來的媳婦送件衣料,表示心意。這些程序結束後,婚事才有了把握,訂婚的儀式才算完成。
此後,兩家人成了親家,關係越來越密切,逢年過節,男方家還要給女方家送去禮物,特別是要給未來的兒媳送一件衣服,女方也會給未來的女婿送一雙女兒親自做的布鞋。假如連續三年沒有任何理由男方不到女方家「盡義務」,那麼按自動退出婚約對待,女方將另選婆家;女方如果反悔,男方將要回所有的彩禮。這種情況雖然不多,但有時也會發生。
婚期確定後,雙方各自開始婚事的各項籌備工作,如粉刷房屋、添置衣物、準備宴請客人用的家畜等等。
婚禮前夕,男方要在親戚中聘請「奧父、奧母」,以主持婚禮和迎親等事宜。奧父奧母通常要選能說會道、家裡沒有喪偶的人,而這樣的人在鄉里頗有威望。
出嫁儀式設宴兩日
錫伯族的婚禮一般要舉行3天。第一天稱送「喜車」,男方要為女方送去食物和彩禮。
送喜車之前,男方家挑選一隻肥公羊,舉行入門儀式,人們祈求祖先保佑新婚夫婦一生平安幸福,白頭偕老。隨後宰羊煮肉,煮好肉,先要選擇完整的羊腿部位祭祀祖先。
迎新娘的紅篷車早餐後出發。紅篷車前懸銅鏡,後掛八卦圖,內坐奧母和護送新娘衣物的女郎,這輛篷車由奧父親自駕駛,代表新郎的父母給女方家送宴接親。篷車的後面是送喜宴的車,上面裝有兩對家畜、一對家禽以及喜酒之類的禮物,顯得喜氣洋洋。身穿嶄新禮服,胸戴大紅花的新郎騎著高頭大馬走在迎親隊伍最前面。
篷車一到,女方的長者和親人立即出來迎接,收下禮物,立即宰羊準備喜宴。
婚禮期間,女方家設宴兩日,第一天為「小宴」,招待近親鄰里。第二天正式舉行婚禮儀式。這兩日新娘躲在親朋家裡,由姑姨或是表姐給她開臉,以備結髮為妻。第二天親眷好友都來祝賀,「奧父、奧母」、新郎及岳父岳母都忙碌地招待客人,新郎要給每個長輩行跪禮,並敬酒。
這天,女方要派新娘的兄嫂送嫁妝到男方家,陪送的嫁妝有衣櫃、棉被、繡花枕頭等,此外,新娘還為公婆及新郎的兄弟姐妹等各做一雙鞋,給新郎做一到三雙鞋。嫁妝車到來時,新郎的父母要熱情接待,向他們敬酒,然後把嫁妝抬到新房的門口。這時,新娘的嫂子拿出鑰匙打開衣櫃的鎖,新郎的父母把早已準備好的錢幣投到衣櫃里,祝福新婚夫婦將來金銀滿櫃,財運亨通,榮華富貴。之後,新娘的嫂子鎖好衣櫃門,把鑰匙交給新娘的婆婆,表示將大權交給了婆家。
傍晚太陽落山時,「大宴」即將結束,這時,新郎和奧父、奧母等20多名能歌善舞者組成「丁巴」隊伍,吹吹打打地來到新娘家賀喜,並接新娘。男方請來的「丁巴」個個英俊瀟洒,多才多藝。雙方的朋友分成兩排,對舞、對歌。新娘的親友們會主動向「丁巴」點節目,「丁巴」們會使出渾身的解數,以免被嘲笑沒有接走新娘的本事。精彩的表演一直到深夜才結束。送行的親友漸漸回去,只剩下姑舅、姨媽、叔伯等少量的直系親屬。這時新娘的母親和奧母開始給新娘梳妝,把長辮盤成發翅,戴上銀簪、額箍、耳環、戒指、鐲子,穿上絢麗多彩的新衣,腋佩荷包、綾帕、墜兒等,儼然像仙女那樣美麗。
想到即將離開父母和故居,新娘不免流淚。母親看到女兒這樣悲傷,也一面流淚,一面唱起古老的《嫁女歌》:到了婆家以後,要孝敬公婆不可怠慢。在父親家的時候,南炕不是你的嗎?到了公公家以後,灶頭鍋台不是成了你的嗎……母親唱到這,強忍悲傷,又開始訴說著慰藉之情:金紐扣也罷,總得要扣上;金閨女也罷,遲早得把篷車上……
母親唱完《嫁女歌》,親兄弟或是堂兄弟把新娘抬到篷車上,岳父要給女婿一個裝有五穀糧食的小布袋,叫他走一路拋撒一路,以鎮妖壓邪。
門口點起了鞭炮,十幾個精幹的「丁巴」隊員簇擁著篷車出發了,新郎在篷車前撒著五穀開路,一路上歡呼吶喊非常熱鬧。這種載新娘的篷車,對任何車輛都不讓路,勇往直前,倘若兩輛篷車相遇,那麼各自的「丁巴」會將篷車的右輪抬起來懸空,左輪壓在路面的中央,平分路面而過,因為誰家的新娘都不能在路上耽誤時間,而要及早趕到婆家成親。
成婚大典繁瑣隆重
篷車來到婆家,男方全家都來迎接。新娘由奧母和伴娘扶下車,在氈子上與新郎拜天地。然後新郎與新娘通過地氈來到堂屋門前,新郎在左面,新娘在右面,相對在門外兩側,新郎用鞭梢揭開新娘的面紗,新男女對跪,用「哈達」將切成片的羊尾巴投入灶火之中,以作「白頭之誓」。接著,來到屋內,舉行儀式祭天祭神。
祭拜之後,新娘才能穿繡花鞋著地,不用在地氈上走路。接下來,新郎和新娘到上房,新娘要給婆家的長輩一一磕頭施禮,並給公婆、姑舅等至親獻上自己親自做的鞋子,作為認親的禮節。繁瑣的禮節結束後,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入房坐在帳幔中,整天不得下地。
第三天,是迎娶新娘的日子,要舉行大喜之宴,所有親朋好友都來祝賀,熱烈而隆重。宴會要先接待女方家的「薩爾沙」(貴賓),男女賓分席而坐,由奧父和奧母分別招呼,男方的長者一一敬酒,表示歡迎。「薩爾沙」中許多人能說會道,幽默詼諧,使喜宴氣氛更為熱烈。他們除了自己表演逗笑的節目,還常常把奧父奧母拉出來表演,讓他們唱《婚禮歌》為大家助興。
「薩爾沙」在臨走時,還故意「偷」走些碟、碗、筷。新郎得知後,要趕上「偷」碗筷的人,通過表演節日或唱歌等形式,要回碗筷,這樣折騰好幾次,才把「偷」走的碗還給新郎,但還有一雙筷子和一對碗被帶走,直到次日新郎帶著酒去看望岳父時,岳父才會還給新郎。
「薩爾沙」走後,婆家的客人論輩依次入席,繼續歡慶,新郎要向他們敬酒,表示感謝。
晚上,新郎新娘兩家的弟兄都要來,舉行一種「換合盅」的儀式,(也就是換酒杯的儀式),奧母將兩個酒杯用紅線繫上,成為「雙盅」在一個杯子里倒水,另一個杯子里斟酒,讓新郎新娘對坐在洞房的炕上,中間放一塊煮熟的羊腿肉或是羊的肩胛骨肉,用雙手把雙杯酒交換幾次,再給新郎新娘各一杯。他們喝了之後,奧母要問誰喝上了酒,誰喝上了水?這樣連續三次,讓新郎新娘吃三次肉,喝三次酒,表示從此結為恩愛夫妻,白頭到老。喝完這種交杯酒的儀式之後,男女雙方的兄弟便開始搶肩胛骨的肉,先搶到的一方被認為有本事,同時也有娛樂的意思。
親友們走後,嫂子或是婆婆給新郎新娘鋪陳,這時新娘才下炕,到堂屋向祖先牌位和公婆拜禮,再進入洞房。
男方喜宴的第三天,新郎和新娘要早早地起床,新娘要給公婆點煙敬茶,新郎則要提上兩瓶喜酒去叩見岳父岳母。這天,婆家還要用車把娘家的二老接來,專門招待親家吃「完婚飯」。新郎和新娘在父母的帶領下這天還要去墓地上墳地祭祖。
到了第五天,娘家人要送來帳幔和兩塊油餅,油餅要包在報紙里,卷在帳幔的挽結處,新郎和新娘在睡前各吃一塊,表示吉利。
第九天,新郎新娘回娘家探親,住一夜。滿月後新娘要回娘家住滿一個月。
如今錫伯族的婚禮從簡,增加了許多符合時代進步的新內容。
如果你也想參與體驗錫伯族民族婚俗文化,歡迎來到伊犁河谷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喲!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歡迎關注伊犁河谷官方公眾賬號(搜索「yilivalleybook")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