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微光城市

劇情簡介  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引起的大浩劫,讓世界成了一片黑暗,只能運作200年的地下城市建成,用於維繫人類最後的族群。這個黑暗城市中唯一的照明就是街道上的無數電燈。隨著城市運作近200年,停電次數越來越頻繁,「微光城市」里的居民開始恐慌起來。   少女莉娜和少年杜恩是一對好朋友,兩人常在如迷宮般的地下城市中嬉戲。在這裡,孩子十二歲就要離開學校,開始工作。莉娜想當信使,可是,她抽到的不是信使,而是地下管道工。也就是說,她必須待在深深的地下通道中。杜恩想待在地下,他打算研究、修複發電機,解決微光市的危機。但他抽到信使的工作!(之後兩人交換了)   莉娜(第七任市長的後裔)偶然發現家裡一個鐵盒子里有一份殘破的文件,她和杜恩將它拼湊起來,發現那竟是建造者留下的走出「微光城市」的指引!難道在無盡的黑暗之外,另有天地?莉娜和杜恩將竭盡所有勇氣和智慧去解開其中的秘密,從而拯救整個城市……一切必須趕在「微光城市」的燈光熄滅之前!

編輯本段背景資料

  電影改編自琴娜杜普洛(Jeanne Duprau)全美銷暢奇幻小說,《怪怪屋》導演吉爾基能(Gil Kenan)執導,湯姆漢克斯任監製。由比爾莫瑞與以《贖罪》受到注目的新星莎瑞絲羅娜等主演。   琴娜杜普洛這部定位於少年奇幻小說的著作一發行,就以極其恐怖的速度佔據了全美暢銷小說榜,從而擁有了大批的粉絲團。鑒於科幻改編浪潮的到來,以及雄厚市場潛力的看好前景。片商便將其搬上大銀幕,自然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期待。翻翻這部影片的資料,你就會發現出沒於影片背後的智囊團中全是好萊塢大牌明星!影片的製作人是大名鼎鼎的湯姆·漢克斯,正是他創辦的Playtone電影公司促成了《微光城市》的上馬。而影片的導演是吉爾基能(Gil Kenan),大多數人都是通過一部《怪獸屋》來認識這位導演的。而在影片的演員名單上赫然羅列著姆·羅賓斯和比爾·默瑞的名字,當然還有因《贖罪》而名揚四海的西爾莎·羅南以及哈里·崔德威。

  說到影片的導演吉爾·克蘭,這位一副babyface的男人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當他還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讀書的時候就已經集眾多頭銜於一身,而那部令他聲名鵲起的《The Lark》短片不過是他在課餘時間的練手作品!這部短片不但使他獲得了學校的「聚光燈獎」同時還使他獲得諸多電影公司的青睞。不但第一時間獲得了製片人羅伯特·澤米吉斯的賞識,隨後便被推薦給了大導演斯皮爾伯格,這對於一個初出校門的導演界新秀來說簡直就是被天掉餡餅砸暈的好事。更何況執導的第一部影片《怪獸屋》就獲得奧斯卡提名,這更使吉爾·克蘭獲得了業界的讚揚。於是第二部作品就拿到了暢銷名著+A級別投資+大牌明星加盟+實力幕後製作公司的黃金offer,而對於一個新晉導演來說最為寶貴的還是湯姆漢克斯的親自提點,真可謂是春風得意。有這樣的一個團隊保駕護航,我們自然也對影片有了更多的期待。

 經典影評  

微光城市

  《微光城市》是一部難以定位的電影。它其實與魔幻沒有半點關係,但有不少只顧炒作的媒體因近年來魔幻題材的火爆而不負責任地將其歸類為魔幻片。它其實只能算個偽科幻故事,但有不少金融危機下急需市場的媒體更是將其吹噓成年度科幻大片。   看過哈利波特的看客自然不會認為這是一部魔幻片,而看過星球大戰、獨立日等經典硬科幻的科幻迷,更不會對這部「偽科幻」買賬。但如果僅僅只將它看做一部少年冒險片,卻又無法釋懷它竟拿出Bill Murray和Tim Robbins兩個老戲骨來賣弄大牌。然而即便如此,它的票房成績也同樣「微光」,首映3天僅320萬刀,完全對不起它幾千萬的投資以及豪華的製作團隊。   故事存在致命的漏洞。說到200年前人類因為浩劫而決定建立地下城市「微光之城」,然而200年後的兩位少年回到地上,看見的卻是一副鳥語花香風和日麗。令人對地下城市存在的意義感到迷惘。人類究竟失去了什麼,需要讓人們暫時避開生存的環境?那句「for the good of all mankind」讀來卻有股諷刺的意味。在地底生活了200年的人們變得無知、愚昧、追求安逸、不思進取。他們的確遺忘了文明帶來的傷痛,卻也遺忘了文明帶來的開拓精神。沒有人會懷疑為什麼試圖逃離這座城市的人要被關進監獄。甚至在城市的主發動機運轉200年即將報廢之時,大部分人還是處於醉生夢死的自我逃避狀況,而拯救人類的任務便落在了兩位少年(原著中是12歲,電影中至少十五六歲,大概是太小了不好演繹)身上。普通人因為機遇變身英雄從而拯救世界是美國人慣用的套路,這並不能吸引太多的眼球。破解密碼、啟動機關、逃離城市,兩位主角便在巧合與必然之間莽莽撞撞地找到了微光之城的出路,人類生存的方向。最後,「Now the path was clear for all. All of us who kept the flame of the Ember buring though the darkness,so that we can live again on the earth,in the air and the light.」   抱怨許多,能讓我寫下這篇影評,影片還是有幾處亮點讓我陷入了發散性思維。   首先是那種絕望的宿命感。最後的人類,僅靠主發動機維持能源的城市,失去光明的恐懼,對未知世界的退縮,影片在這方面描繪的並不多,但只要閉上眼,便能體會到一股絕望的情緒,遠比影片能夠帶來的多得多。這是對人性的極大考驗。在黑暗、封閉的環境中,人類能夠相信自己,能夠相信奇蹟嗎?對未知的恐懼竟使得人們明知即將陷入永遠的黑暗,竟也能自我催眠自我安慰,如片中收留小女孩的那位大嬸還一直相信著城市建造者會如上帝一般降臨人間指引他們的出路,而一再的關注小女孩在歌唱日(類似於建城紀念日)上的歌唱排練的如何。如片中小男孩的父親明明找到了出路的線索,卻因為同伴的死亡而徹底否定了自己正確的推斷從而錯過了許多年。如果沒有主角英雄式(或者說是無知者無畏式)的探險,當最後城市徹底陷入黑暗時,人們會怎樣?相信恐慌之後,這個世界便要向人類這種生物道永別了。   其次是人性。最典型是市長,在得知這個城市將要走到盡頭之後,並不是考慮面對或者逃跑,甚至不願意真正去找尋解決的辦法,而是滿足於偷竊了城裡人們的食物,躲在一個黑暗的房間里醉生夢死。這便是最後的絕望嗎?那個倉庫管理員以及小女孩的好朋友,也是帶著一股滿不在乎的語氣說:「反正這裡就快要完蛋了,何不讓自己過的更快活些?」這令我想起以前看過的某個科幻故事,說當人類知道一周後將有一顆彗星撞擊地球導致人類滅亡而無法逃脫時,地球陷入了混亂之中。人類失去了一切規則、限制,所有的人為所欲為,但卻只能哭著去拚命享受最後的時光。這就是最後的絕望嗎?其實這種瘋狂倒是相當引人入勝,只可惜電影對這部分人性探討只是淺嘗輒止,並沒有深入挖掘太多。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城市名的翻譯。雖然主流還是叫它微光城市,但我看過的一個翻譯卻將其稱為「餘暉之城」,我更贊成這個名字。餘暉,是人類在黑暗中的苟延殘喘,帶有某種必然逝去而無法挽留的宿命感。如果這不是一部少年勵志片,我會讓結局的那塊小石子止步於餘暉之城的房頂,讓希望凝結在城市上空,讓恐慌包圍整個城市,讓絕望毀滅整個人類。沒有如此深刻的損失,人們便不會明白,生活在空氣與陽光之中,需要的決不僅是個人英雄主義盲目的勇氣。
推薦閱讀:

如何有效地記住城市地圖?
請在中國的三十多個省中挑選一個或幾個你覺得最沒存在感的,如果可以也請說說你所在的省里最沒存在感的城市?
中國哪個城市男人最怕老婆
專欄序言 — 規劃、政策和城市生活

TAG: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