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家養神功法—靜功

 

    道家有一個很好的養神功法——靜功。

    修練靜功不會得憂鬱症,它讓人感覺有一片生命的晴空,當各種壓力和苦悶席捲而來的時候,知道在哪裡去舒緩,知道如何去平衡。靜功可以幫助調節睡眠,睡眠質量不好、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焦慮而導致的心血管疾病、心臟疾病都是在它的治療範圍當中。它能夠幫助我們入靜,調動我們體內的真氣,能夠解決諸如消化系統等很多的疾病。

    修練靜功有三個原則:調身、調息、調心。

    1、調身:要求盤腿而坐,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散盤、單盤、雙盤(散盤是雙腳自由的交叉,單盤就是一隻腳在另一隻腳的腿上,雙盤是兩隻腳都要翻過來盤起來,兩隻腳的腳心要翻過來朝上),頭正身直,舌抵上齶、微微提肛,含心拔背,面含微笑,眼晴微閉(垂簾),也就是睜三閉七,只觀膝蓋頭方寸之地,全身放鬆。讓氣機順暢,強調身體的不動,以身拿氣。

    靜功用的是丹田結印的手印,它的方式是:兩手重疊,掌心向上,兩手大拇指相交,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兩大拇指相接,雙手重疊之間要即接觸又不要接的很緊,似接非接,保留一絲縫隙。放在丹田之處(肚臍下方),手不要靠近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手要懸空,手臂要圓。

    2、調息:調息強調的是四個字:深、長、勻、緩。在道家修行過程中呼吸非常重要。很多的修行方法實際上都是從呼吸開始的。調整好了呼吸,就能有效的調整好我們身體內在的氣機,靜功時,呼吸深、長、勻、緩,不是用意念調,是不調自調,把呼吸放在手印上,讓手印的感覺來引領。

    3、調心:調心,就是要讓自己的心----沉靜下來。靜功時,最容易出現雜念,當雜念出現的時候,要象勒馬一樣勒住它,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萬念歸一法,就是把呼吸集中到一個點上去,觀察自己的呼吸一進一出,體會手上的感覺,手印帶來的氣感, 練一段時間以後就會感到雙手發麻、發脹,氣通經絡的感覺會越來越強烈。

    靜功時,身體的放鬆是入靜的保證,讓身體放鬆的方法是三線放鬆法,即吸氣的時候心裏面默念「靜……」,呼氣的時候心裏面默念「松……」,叫「吸靜……呼松……」,呼吸深、長、緩。身體的三是:第一線、體中線,經腿部到十個腳趾;第二線,頭部到兩側的太陽穴----經兩肩----到手掌再到十個手指;第三線,就是從頭部---經後腦勺,經頸部、背部、腰部----到兩腿的後側再到腳指。

    用吸靜呼松的方法,沿著三線都想一遍:吸氣的時候,想著頭蓋骨----你的大腦沉靜下來,大腦的皮層沉靜下來,呼氣的時候,想著你的頭蓋骨、你的大腦的皮層鬆弛下來,然後第二個部位,你的前額或者說你的面部,吸氣的時候,你的面部肌肉、骨骼沉靜下來,呼氣的時候,面部的肌肉、骨骼鬆弛下來;再吸氣----想著你的咽喉、喉嚨的肌肉沉靜下來,呼氣的時候鬆弛下來,注意呼吸是很緩慢的……再往下,吸氣的時候,你的整個胸腔、心臟、雙肺沉靜下來,呼氣的時候放鬆;再吸氣的時候,你的腑腔心臟、肝、膽、胃、脾、腸都沉靜下來,呼氣的時候放鬆;然後你的雙腿、小腿----到腳。

    認真地把它做完,你會真正的----靜下來----鬆弛下來。當你的三條線都做完了一遍,你的身體無處不鬆弛。此時----氣經就開始運行了,這時你就把你的意念放在你雙手的手印上,體會你手印的感覺。你的心會逐漸的沉靜下來。

    4、收功,收功是練功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練了功,不去收功,就相當於我們在春天播種,到秋天不去收穫一樣。

    收功的方法:雙手重疊放於腹部,左手和右手虎口相交,女性是右手在內貼住腹腔,男性是左手在內貼住腹腔。雙手用力收小腹-----提肛。要想到自己的肛門用力上提,提到自己的腹腔裡面。所以此時不是加意念的問題,是你要用力量----把你的肛門用力往上收,收回到你的小腹。此時,雙手要用力的壓小腹,保持三分鐘。它的要點是:三分鐘之內要持續的用力收小腹,不能突起來。我們的腹部、胸部是隨著我們的呼吸一張一縮的,但在這三分鐘之內我們要求自己的腹部只收不擴張,不要張嘴、只用鼻腔----很微弱的與外面換氣,來保證你的腹腔是越收越緊、越收越緊。直到真氣收歸丹田,不再啟動。三分鐘之後,真氣自然收功。

    每天這樣鍛煉,腹腔的脂肪就會燃燒,達到塑形的效果。由於用力的提肛,它對於痔瘡有非常好的治療作用,對於遺精滑精、對女性生殖器的保健都有幫助的。 

    靜功要注意的事項:    第一、每次的靜功絕對不能低於半小時,最好一小時以上,確切地講----靜功上了一個小時以上那才是真正的練功。    第二、練習靜功時可以自然坐,也可以散盤,不強求,但就是要求大家中間不能動。第三、要求絕對的放鬆。第四、練功時間最好是晚上,中午的時候也不錯,早上次之。晚上練練靜功後燙燙腳睡覺,幫助大家睡眠質量提高,效果非常好。再就是注意不要在打雷的時候練靜功。


推薦閱讀:

一天一章《道德經》(9)
道德經.第七章 學習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和「無」是一樣的嗎?
對於《莊子》的解讀,南懷瑾先生的《莊子諵嘩》好嗎,是過於通俗易懂了嗎?

TAG: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