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媽」不著調,調經方法得知道!
小編導讀
人們常說:「女人如花!」如此,月經就該是「花期」的標誌了。每個月的那幾天,若能讓人舒舒服服地度過,那便是極好的。但很多女人卻被月經病折騰得夠嗆,種種月經病頗有摧枯拉朽之勢,令一眾女人焦躁不安。真正是「姨媽不著調,青春添煩惱」!月經病該如何應對?且聽本文作者介紹調經的思路與方法!
所謂「調經」,重在「調」字。從廣義上來說,凡是針對月經病的病機所施行的治則治法及相應方葯,使月經恢復正常的期、量、色、質,消除伴隨月經或因經斷而出現的各種證候,均屬「調經」範圍,即重在治本以調經。
一、月經不調辨治
從狹義來說,月經不調是指月經周期、經期、經量異常的一類月經病,包括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經期延長6種月經病,從臨床入手,「月經不調」僅作概括、歸納用。歷代中醫醫家首重調經。如宋代陳自明云:「凡醫婦人,先須調經。」明代張景岳說:「女人以血為主,血旺則經調而子嗣,身體之盛衰,無不肇端於此。故治婦人之病,當以經血為先。」清代傅山也指出:「婦人調經尤難。蓋經調則無病,不調則百病叢生。」故各醫家尤其強調「種子必先調經」。
臨床上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辨治。
(一)辨臟腑氣血辨陰陽,抓病機,則法隨證立,方隨法出。月經病的病機主要責之於腎、肝、脾功能失常,以及氣血失調,直接或間接損傷沖任督帶和胞宮、胞脈、胞絡,導致腎-天癸-沖任-胞宮軸失調。故遵循《黃帝內經》「謹守病機」,「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的宗旨。
1.調理腎肝脾《傅青主女科》云:「經水出諸腎。」《景岳全書》云:「故調經之要,貴在脾胃以資血之源,養腎氣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則盡善矣。」腎陰是月經的主要化源,故調經以補腎為主。圍繞著腎、肝、脾三臟功能失常,調經最常選用的方劑如下。
(1)腎虛證,選用歸腎丸。《景岳全書》謂原方治腎水真陰不足,精衰血少,腰酸腳軟,形容憔悴,遺泄陽衰等證。用於治療各種腎虛月經不調。
(2)脾腎陽虛證,選用毓麟珠。《景岳全書》中記載:「婦人血氣俱虛,經脈不調,不受孕者,惟毓麟珠隨宜加減用之最妙。」常用於治療月經後期、月經量少。
(3)肝腎陰虛證,選用左歸丸合二至丸。《景岳全書》記載:「左歸丸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凡精髓內虧,津液枯涸等證,俱速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常用於治療月經先期、月經量少。
(4)腎虛肝鬱證,選用定經湯。定經湯乃從逍遙散基礎上化裁而出,集舒肝、滋腎、健脾、養血葯於一方之中,臨證時靈活加減應用,經後著重滋腎養血以促排卵,經前注重疏肝行氣。定經湯用於治療腎虛肝鬱型各種月經不調。
肝鬱脾虛證,選用當歸芍藥散、逍遙散。對於各類月經不調,尤經前期肝經癥狀明顯者,選用之。對於寒熱虛實錯雜而以沖任虛寒兼瘀血內阻為主之月經病,常選用調經祖方溫經湯以達調經助孕之效。
2.調理氣血
《婦人大全良方》指出「婦人以血為基本」,血賴氣行,氣血和調,經候如常。若氣血失調,影響沖任為病,則出現各種月經病。調理氣血,首先要分清在氣在血和氣與血的關係。病在氣有氣虛、氣陷、氣鬱、氣逆之分,治以補氣、升陷、解郁、降逆之法;病在血有寒、熱、虛、實之異,治以溫、清、補、消之法。常用方如《金匱》溫經湯、《良方》溫經湯、清經散、兩地湯、清熱固經湯、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四物湯、八珍湯、生脈散、失笑散、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少腹逐瘀湯等。
(二)別月經期量凡看婦人病,入門先問經。以月經病就診,首先要明確期或量的異常。以月經的期、量、色、質的變化,結合全身癥狀、舌脈以辨寒熱虛實。總體而言,周期異常者應注重平時(即非經期)的治療,經期或經量異常者應注重行經期的治療。若月經周期、量異常並見,以調周期為主為先,調經量為輔為後。《景岳全書·婦人規》云:「經以三旬而一至,月月如期,經常不變,故謂之月經……夫經者常也,一有不調,則失其常度,而諸病見矣。」故醫家強調「經貴乎如期」。臨證時以調月經周期為主為先,須連續3個月,注重平時治療。經期調經量為輔為後,辨證施治,因勢利導調治經量。待月經周期如常後,臟腑氣血調和,經量自然有改善。
(三)分類別論治明確病證,辨析病機,按不同的月經病把握最佳治療時機。
1.周期異常,貴在調周對於月經周期異常者,結合月經周期中行經期、經後期、經間期、經前期四個不同時期的腎陰陽轉化和氣血盈虧變化的規律,採取周期性用藥的治療方法。為更貼近臨床,簡便患者就診,主要遵循「經前勿濫補,經後勿濫攻」的規律,經後為陰長期,治宜滋腎養陰填精為主,或兼疏肝、健脾、養血活血。常用方:歸腎丸、左歸丸合二至丸、定經丸、毓麟珠、當歸芍藥散等,一般治療兩至三周。經前視有無孕求而有別。若有孕求,治宜益腎養血,佐以疏肝行氣,可選如定經丸加減,若能懷孕,則安胎,若無懷孕,則調經。若無孕求,治宜疏肝行氣,活血通經,可選如桃紅四物湯加減,用藥1周。此方法簡稱為「調周法」。
2.經量異常,通補結合月經過少者,臨證時依照:①平時與經期不同時期論治。治法既有所側重,又應有所聯繫。虛證者,平時重在濡養精血,或滋腎補腎養血調經,或養血益氣調經滋其化源;常選歸腎丸、毓麟珠等。經期加用疏肝養血活血之品,如香附、雞血藤、丹參之類;實證者,平時宜攻宜通,或活血化瘀調經,或燥濕化痰調經,選用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少腹逐瘀湯、桃紅四物湯。對於痰濕證多選蒼附導痰丸等;經期可加溫通活血之品,如當歸、川芎、牛膝,陰柔酸收之品則不用。②辨別病情輕重、病程長短論治。對於病情較輕、新發的月經過少,以調理氣血為主,臨床上治療以四物湯、八珍湯、桃紅四物湯加減。正如宋代陳自明在《婦人大全良方》中提到的,「氣血者,人之神也,然婦人以血為基本,則血氣宣行,其神自清,月水如期,血凝成孕」。對於病情較重、病程長的月經過少,治療以調理腎肝脾為主。以歸腎丸滋補肝腎,健脾滋陰,使得肝脾腎三臟同調;若氣血虧虛日久損及脾腎時多用毓麟珠加減,益氣養血,健脾補腎;若表現出肝脾癥狀為主時,則以當歸芍藥散加減調理肝脾,疏肝健脾,活血養血。
結合辨因論治,尋找月經過少的發病原因,如子宮發育不良、子宮內膜結核、子宮內膜炎、宮腔粘連等,採取相應的處理措施調養胞宮則療效更好。月經過多者,除平時辨證施治,注重補益氣血,臨證時須排除生殖器器質性疾病以外,還要著重經期治療,離經之血即是瘀
血,「瘀血不去,新血難安」,補氣化瘀止血為常用治法。
3.經期延長,分類論治經期延長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謂之「經行不暢」,為來月經時即點滴而出,直至第5~7天經量才開始多,第7~9天經量漸少,再1~2天後經血停止,整個經期達十餘日;第二種類型:謂之「經行拖尾」,為來經時第1天經量不多,第2、3天經量增多如常,第4天始經量漸少,其後經血淋瀝不盡達10天左右方凈;第三種類型:謂之「經行不暢與拖尾並見」,為來月經時即點滴而出,直至第5~7天經量開始多,第7~9天經量漸少,其後經血淋瀝不盡達半月方凈。經期延長治療重在縮短經期,結合月經的生理特點與經期延長三種類型周期用藥施治,療效顯著。臨床醫生把握三種類型用藥的時機是關鍵。類型一,注重經前期一周及行經初期3天內的治療,治以活血通經,冀其推動氣血運行,子宮排經血得以通暢;類型二,注重經期第3天以後的治療,治以固沖化瘀止血;類型三,兼顧前二者的治療。
二、按月經特定時間辨治 1.經間期出血,重滋腎陰臨證時注意經間期腎陰陽轉化及氣血盈虧變化規律,重點在於促進重陰轉陽的順利轉化,其治療重要意義不在於止血,而是經後期尚未出血之前的預防。治療以滋腎益陰養血為主,兼熱者清之,兼濕者除之,兼瘀者化之。臨證時常選左歸丸合二至丸。出血時,適當加一些固沖止血藥。而對月經期經量過多、血塊多者,會導致月經後長期陰血不足,故應參照月經過多的治療減少經量,以防治經間期出血。
2.月經前後諸證,尤調肝脾
月經前後諸證發病與經期及其前後沖任、氣血、子宮的盈虛變化較平時急驟,氣血容易壅滯或虧虛有關。常見的病因病機是肝鬱、脾虛、腎虛、氣血虛弱和血瘀,尤以肝脾失調為主,以調肝為要。諸證發於上者,多為實證、熱證,如經行乳房脹痛、經行頭痛、經行吐衄等,擬逍遙散加減或養肝體清肝用方;諸證發於下者,多為虛證、寒證,如經行泄瀉,擬健固湯加減;諸證發於全身軀體者,多為虛實夾雜證,如經行浮腫、經行風疹塊等,擬金匱腎氣丸、當歸飲子、消風散。
3.絕經前後諸證,滋養肝腎絕經前後諸證以腎虛為本,腎的陰陽平衡失調導致肝腎陰虛、脾腎陽虛、心腎不交等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出現諸多證候。臨床以烘熱汗出、煩躁失眠、陰道乾澀等腎陰虛為主,以心、肝火旺最常見,張玉珍教授自擬「更年安」,乃左歸飲(丸)、百合地黃湯合生脈散加減組方而成,治以滋腎養陰,益氣安神。藥物如下:菟絲子、山萸肉、熟地黃、百合、白芍、党參、麥冬、丹參、枸杞子、茯苓、女貞子等。臨證中還須注意腎陽虛及腎陰陽俱虛處以相應的方葯,尤須注意腎陰陽的平衡及兼證的處理。並重視心理調攝。
三、病證結合辨治疑難月經病崩漏、閉經、痛經是月經病中之疑難病,中醫治療此類月經病反映了調經的全面技術要求。與三個病相關,西醫學中的以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無排卵型)、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內膜異位症為代表的疑難病,是最為棘手的月經病。臨床上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是現階段中醫藥治療此類病的主要思路與方法。張玉珍教授主編的《中醫婦科學》教材在相關病中有論述。
1.治崩漏,不忘補氣化瘀止血崩漏是腎-天癸-沖任-胞宮軸嚴重失調所致的月經病。治療分急症處理、出血期辨證論治和止血後治療。緣腎虛是崩漏致病之本,在對崩漏的治療中,應首辨陰陽,從脾腎陰陽入手。對崩漏出血期患者,不管出血量多少,應以止血為急務,故以塞流治其標。對於氣陰虛而陽搏動血者,擬止血1方(生脈散合失笑散加味)以益氣養陰,化瘀止血,藥物如下:党參、麥冬、五味子、山萸肉、龜甲、三七粉、蒲黃、五靈脂、益母草等。對於脾陽虛,氣不統攝者,擬止血2方(舉元煎合失笑散加味)以補氣固攝,化瘀止血,藥物如下:党參、白朮、黃芪、炙甘草、蒲黃、五靈脂、三七粉、艾葉、赤石脂、補骨脂等。對於腎陽虛則命門火衰,陽不攝陰,兼脾虛,沖任失固者,擬止血3方以溫陽益氣固沖,化瘀止血,藥物如下:補骨脂、赤石脂、續斷、蒲黃、五靈脂、党參、鹿角霜、茜草、海螵蛸、山萸肉等。需要注意的是,崩漏止血後,則應著重補腎,兼理肝脾氣血,以調整周期。止血後的治療以復舊為主,結合澄源求因,這是治癒崩漏的關鍵。對青春期患者,應調整月經周期,恢復排卵功能以防複發。對生育期患者,多因崩漏而導致不孕,故要肝、脾、腎同調以治其本,解決調經種子的問題。至於更年期患者,主要解決因崩漏導致的貧血體虛,防止複發及排除和預防惡性病變。
2.治痛經,著重溫補活血止痛痛經離不開寒和瘀。以「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為主要病機。實者可由氣滯血瘀、寒凝血瘀、濕熱瘀阻導致胞宮的氣血運行不暢;虛者主要由氣血虛弱、腎氣虧損致胞宮失於濡養。痛經治療分兩步:平時辨證求因以治本,常用方有大溫經湯、小溫經湯、當歸芍藥散或逍遙散;經期重在調血止痛以治標,及時控制、緩解疼痛,經前1周擬調經止痛方(張玉珍經驗方),治宜理氣活血,化瘀止痛,藥物如下:當歸、赤芍、白芍、三七、丹參、三棱、莪術、桃仁、香附、烏葯、延胡索等。
子宮內膜異位症以「瘀血阻滯胞宮、沖任」為基本病機。治以「活血化瘀」之法,同時尋找血瘀的成因,分別予以理氣活血、溫經散寒、補腎溫陽、健脾益氣、化痰除濕、清熱涼血諸法。病程長,瘀久積而成癥者,又當散結消癥。治療分兩步:經期以調經止痛為主,平時重在化瘀散結消癥。還要根據病人對生育的要求不同區別對待。
3.治閉經,注重滋腎調治肝脾閉經病因複雜,療效不盡如人意,大多病程較長。尤其是虛證閉經,更不可能短期治癒。一般來說,虛證或虛實夾雜者當以調理肝腎為主,而腎陰是月經的主要化源,故滋益腎陰,乃調治閉經之要著。根據病證,虛者補而通之,虛實夾雜者攻補兼施而通之。閉經著重於平時治療,無論虛實,不拘泥於上述四個時期,平時治療常常超過3周,一直待有清稀帶下排出,或有經行之兆,如乳脹、下腹脹等,再因勢利導,治以疏肝行氣,活血通經,則經可行。
張玉珍教授認為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主要病因病機是腎肝脾功能失常,氣血水失調,導致痰瘀閉阻胞宮。辨證要點抓住腎肝脾功能失常的偏重,兼顧氣血水失調。臨證時常分為三型:脾腎虛痰濕型,選蒼附導痰丸加減,常加溫腎健脾如淫羊藿、黃芪,再加佛手散,標本同治;腎虛肝鬱型,選傅青主之定經湯加減;肝經鬱火型,選龍膽瀉肝湯或丹梔逍遙散加減。當出現少陽陽明合病時,則選大柴胡湯加減以調理樞機不利。並強調患者要「管住嘴,邁開腿」,配合治療。
溫馨提示版權聲明推薦閱讀:
※六爻卦入門步驟及方法——第二章
※(1 條消息)如圖這種兔耳朵蝴蝶結,怎麼打結?
※八關齋戒問答錄【圓方法師解答
※尋龍點穴操作方法
※從新手到大師的台階,是由「刻意練習」鋪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