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春江花月夜》里的學問

點開音樂,邊聽邊看

春江花月夜唐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好詩,號稱「孤篇壓全唐」,然而,《唐詩三百首》里並沒有它的位置,這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大詩兄的認知範疇。張若虛,這名字一看,就挺假,比「大詩兄」還假。你不會是個筆名吧?

然而,不管怎麼說,這首詩,卻是全須全尾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了;這個人,雖然連生卒年都不詳,但畢竟有記載說是初唐人士,好像是揚州一帶的人,跟賀知章他們同時代。他留下的詩,屈指可數。據說賀知章一共留下了六首詩,張若虛更慘,是兩首。

初唐時代的詩人,就像張若虛、張九齡和「初唐四傑」這麼些人,大概就是這個歷史使命,留下幾篇傳得下來、大家記得住的東西,給大李杜、小李杜、白居易他們開個荒、清個場。待到牡丹盛開、如日中天的時候,別忘了那個「春江花月夜」。

人人都知道,《春江花月夜》是文學與美學的巔峰。但是,你也應該知道,這樣的美,還建立在天文地理、自然哲學、女性心理學、男性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的基礎之上。不信,大詩兄就給你講個究竟。

1《春江》之天文地理學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人也許會納悶,春、江、花、月、夜,全篇都圍繞這五個字展開,開頭講的卻是大海與潮水。這說明什麼?說明在張若虛那個年代,人類早已經知道月亮與潮汐的關係,雖然他們還不知道「萬有引力」。

潮汐過程中複雜的引力作用,學文科出身的大詩兄,一句兩句、一萬句兩萬句也講不清楚。不過,你只需要記住:在新月或滿月時,太陽和月球在同一方向或正相反方向施加引力,產生高潮。而在每年春分和秋分時,如果地球、月球和太陽幾乎在同一平面上,這時引潮力比其他各月都大,造成一年中春、秋兩次高潮。所以,每逢春天,又是滿月時分,會發生海水大漲潮,引帶著與海水相連的大江漲潮。

春江潮水連海平

但是,這種潮水,如果是在十分內陸的地方,或者小江小河,你很難看得分明。張若虛為什麼看見了?前面講過,他是揚州人。揚州地處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岸邊,並且那時候的揚州,距離長江入海口比現在近得多。(長江攜帶的泥沙,在以後的一千多年中,將入海口向前推進了足有一百多公里。)當時的揚州,是一個「以河港形式出現的海港」,就像今天的上海。遠洋航行,比如張若虛之後的鑒真東渡日本,就是從揚州出發。

如果你在今天的上海,建議你在春天月圓之夜,去外灘看看黃浦江,感受一下「春江潮水連海平」。要珍惜當下,一千年以後,滄海變桑田,你在上海也許看不到這樣的景象。

唐時的揚州,離長江入海口(左心形)很近。今天的長江入海口,在右心形處。

「江流宛轉繞芳甸」,這是流體動力學。大江製造著一個個沙洲,沙洲上暫時沒有人類居住,一切都是原生態,長滿野花野樹野草,人稱「芳甸」。江流從芳甸的兩側滾滾而去,宛轉、漩渦、急流,堆積泥沙,或者沖刷洲岸。

江中沙洲,芳甸

「空里流霜不覺飛」,這是空氣動力學。江岸邊的花樹林中,升起輕輕的霧靄。月光勉強穿透水汽,像一層輕紗。霧氣在做不規則的運動,江心洲的水線上,原本有白色的砂礫,看得卻不很真切。

這就叫「霧裡看花,水中望月」。

江中霧靄

2《春江》之自然哲學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夜色更深,天空卻愈加澄凈。霧靄漸漸散去,江面灑滿銀色的月光。大江之上,一輪皓月。沒有一片雲。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此時此景,最適合沉思冥想。

對了,你有《時間簡史》嗎?我有。

但是,我一直沒看下去,因為看不懂。看不懂也不是壞事,說明你是個正常人。

其實,即使牛叉如霍金老人家,也抵不過三歲小孩的三句問:我們是誰?我們從哪兒來?我們到哪兒去?

人類總有終極疑問。宇宙到底是什麼?人和宇宙是什麼關係?這就是自然哲學想探討的問題。

中國人很早以前就在思考這個問題。比如屈原的《天問》,問了「十萬個為什麼」,其中就有一句:「日月安屬?列星安陳?」日月星辰,到底是怎麼來的?

相比太陽和星辰,古代的中國人,似乎又對月亮特別感興趣。比如,《春江花月夜》里的這幾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就不僅是討論人類的來源問題,而且要討論月亮的來源問題。

到後來,李白又問,「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再到後來,蘇軾也在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一切的疑問,歸結到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從時間維度上講,月亮曾經照過古人,也照著今人。如果你是月亮,你能否記住你照過的那些來來往往的眾生?從空間維度上講,古人看到的月亮、今人看到的月亮,是不是同一個月亮?即使在同一個瞬間,你在長安、我在揚州,我們舉頭望月,那又是不是同一個月亮?

在現代,有人認為,月球是在宇宙空間中被地球引力捕獲的;也有人說,月球是地球「甩」出去的,就是現在的太平洋那片區域。然而,這些仍然只是假說。

不論如何,月亮是在宇宙中誕生的。那麼,宇宙又是怎麼來的?現代的科學家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大詩兄又在想:就算你們是對的,那麼,宇宙大爆炸之前,是怎麼回事?

3《春江》之女性心理學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人生就像鐘擺,總在無聊與煩惱之間擺動。吃飽了沒事幹的無聊人類,一想到這些事兒,人生的鐘擺就開始擺向煩惱的另一邊,正所謂「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青楓浦上不勝愁

在中國文化的很多領域裡,「男扮女裝」是基本功。比如搞政治毫不手軟的曹丕,最出名的《燕歌行》,卻是小女子的口吻:「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有明月,有思婦,這是標配。

現在輪到張若虛。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千里之外,我的良人坐在一葉扁舟之上,看到春江花月夜;家鄉故土,同樣的一輪月亮,照在高樓,照在閨閣,照在我的梳妝台。

捲簾望月,清淚兩行。不遠處的小河邊,傳來婦人清洗衣裳的搗衣聲。棒槌隔著衣料打在青石板上,發出沉悶而有節奏的聲音,「咚咚咚」。幾十年之後,有個叫李白的後生,也看到過這樣的情景,他寫道:「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曾經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那個時空維度生活過的人,都哼唱過一首歌,「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世界變了嗎?也許變了。人心變了嗎?恐怕沒有變。

4《春江》之男性心理學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現在輪到男主出場。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天涯孤旅,一片愁腸。我昨天晚上,夢到我們家庭院里的海棠花,一陣雨打風吹,花葉落在地上,一片一片。可憐春天已經過了一半,我還是不能把家還。

男人,情感可以醇厚,但是不能泛濫;可以表達無奈,但不能哭!所以你看,對於他的心理描寫,基本就是「昨夜閑潭」這一句。不像上面的女主,可以鋪陳開來寫。「人情練達即文章」,寫詩的人,光懂格律就夠了么?必須是人精。

昨夜閑潭夢落花

那麼,他為什麼要離開自己的女人?這裡,我們可以講一點唐朝的社會學。

初唐年間的男人外出,不外乎兩個目的:第一,求仕。就是謀個官差噹噹。有人說,為什麼不是去科舉考試?那時候的中國科舉,剛剛起步,還不是主渠道。你要想當官,最好還是通關係,搭上某個達官貴人,讓他來舉薦。李白他們,都干過這種事。

第二,經商。詩歌不僅是文學,而且是社會的記錄者。李白的《長干行》里,思婦的商人老公,是「十六君遠行,瞿塘灧澦堆」,就是從今天的南京一帶,沿著長江逆流而上,一直跑到三峽。小婦人在家裡,那是愁腸百結啊,「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再看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女是「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而她的老公,是「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也是在長江上跑。不過,《春江花月夜》里的男人,不是那種「輕別離」、沒良心的。

「碣石瀟湘無限路」。他的家鄉到底在哪裡?也許是「碣石」,在今天的河北秦皇島一帶;也許是「瀟湘」,在今天的湖南。總之,路遙遙、水千里,歸家要走「無限路」。

你已經沉浸在花月之間,忘了時間在流逝。猛然抬頭一看,「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落月搖情滿江樹」,月亮已過中天,開始西沉。這樣一個春色迷人的夜晚,真箇是「若虛」,若夢。

落月搖情滿江樹


推薦閱讀:

漲姿勢|武夷山大紅袍、名叢、奇種別傻傻分不清
被歷史打臉的8個權威專家預言 | 漲姿勢
?如何知道一個女生是否有男友?漲姿勢了~
漲姿勢:這些文史常識你不一定知道,快告訴孩子!
細數神話里與海有關的風雲人物

TAG:學問 | 姿勢 | 漲姿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