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是指人的形體結構、生理功能、新陳代謝、性格心理等方面的綜合狀態,與先天稟賦,家族遺傳,和後天的生活工作環境,個人修養甚至性別、年齡、地域(所謂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等都有關。不同的體質也決定了以後的疾病走向,所以了解了不同個體的特質後及早的預防調理,做到「未病先防「,免得」鬥而鑄錐、渴而掘井「為時已晚。
平和體質
也可以叫做平衡體質,形體與功能上沒有過及與不足,中醫稱之為陰陽平衡,這種屬於最佳體質。表現為體態勻稱,面色紅潤,精力充沛,飲食睡眠、排便良好,性格情緒穩定,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強,極少生病,或生病後能夠很快康復,舌象為淡紅舌薄白苔,脈象和緩有力,這種體質的形成與先天稟賦和後天保養都關係,如果先天充足而後天失調照樣會轉化為偏頗體質。先天稟賦取決於父母,後天保養靠自己,《素問·上古天真論》里講的保養之道「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懂得養生之道的人,能自覺遵守天地陰陽的規律,飲食有節制,起居有法度,不過於的勞心勞力,所以形體與精神能夠和諧統一,而盡終其天年。
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上又說「養生之道,常欲小勞「,生命在於運動,平和體質的人非常適合練習瑜伽,可根據各人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瑜伽習練方式。瑜伽可以使經絡氣血暢通,改善新陳代謝,增強體質,會對健康更加有益。
陽虛體質
腎中藏有「元陰元陽「,是一身陰陽的根本,所謂的陽虛主要以腎陽虛為主,主要表現以機能不足,火力不旺,對機體的溫熙不夠,如神疲乏力,精神萎靡,畏寒怕冷,手腳發涼,腰膝酸軟無力,夜尿頻多,陽痿早泄,便溏,舌淡胖嫩,脈象沉遲鼓動無力。形成原因一為先天稟賦不足,也就是父母沒有優生優育。再就是後天調養失當,如房事過度,濫用抗生素消炎藥(中醫認為皆為苦寒傷陽之品),貪食冷飲,過度勞累,熬夜等。
《素問·生氣通天論篇》里講「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意思是說人體與陽氣就像天與太陽的關係,如果失去了陽氣的作用就會使人減損壽命。所以可見陽氣的重要。
中醫的調理原則為溫陽補腎,益火之源。中藥有附子、肉桂、山藥、莬絲子、杜仲、補骨脂、巴戟天等。中成藥有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右歸丸等。食物或葯食同源的有韭菜、桂圓、荔枝、羊肉、狗肉、板栗、蝦、核桃等,注意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如苦瓜,西瓜,香蕉,綠豆,螃蟹等。
另外艾灸也是補養陽氣的好方法,可以艾灸的穴位有神闕、氣海、關元、命門、腎俞、腰陽關等。
中醫認為「動能生陽「,所以運動提昇陽氣非常好,而且很安全,不易上火。瑜伽中串聯的練習方法提昇陽氣最好,能夠充分的調動氣血溫通全身的經絡,如阿斯湯伽和流瑜伽。另外後彎和前屈拱背的練習能夠起到疏通督脈的效果,比如貓式,眼鏡蛇,輪式,駱駝式等,因為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氣「,它的通暢與否與陽氣能否升發起來有很大關係,所以有時從身板一眼就能看出人的陽氣是否充足,陽氣足的人一般身板都很挺拔,雄糾糾氣昂昂,所以這種人都是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如果看到一個的體態是勾肩駝背的,你很難把他和健康陽光聯繫起來。倒立和半倒立的動作也是提昇陽氣很好的,如瑜伽體式之王頭倒立,因為頭頂為諸陽之會,所有的陽經都彙集於頭部,所以做完頭倒立人的陽氣提升之後會感覺精力充沛,但是晚上陽氣要收藏,所以倒立的動作晚上不易練習,否則容易失眠。還有瑜伽的太陽式呼吸也可以補養陽氣,因為瑜伽認為與兩鼻孔相連的經脈為左陰右陽,所以從右鼻孔吸入的為陽性能量,吸入過多陽性能量容易興奮,同樣晚上也不能練習,否則會失眠。
氣虛體質
這種體質是指一身之氣不足,氣息低弱,臟腑功能低下,主要是肺氣虛與脾氣虛。氣虛就會導致氣短懶言,說話音量低,因為肺主皮毛,肺氣虛使衛外不固,所以容易出汗,並且抵抗力差,易外感,皮膚毛髮缺少光澤,。脾氣虛致使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氣血不足,面色蒼白或萎黃,容易腹脹,消化不良,內臟下垂,四肢乏力,女性可致月經量少色淡,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脈象虛緩。導致的原因一般有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如偏食厭食,長期營養不良,久病或大病後氣血虧虛。
中醫調理原則主要是健脾益氣,培補元氣。中藥有人蔘、黃芪、白朮、茯苓等,方葯有四君子湯、補中益氣丸等。食物有小米、糯米、雞肉、牛肉、紅薯、馬鈴薯等。穴位調理有中脘、氣海、足三里、肺俞、脾俞、雲門、中府等。
瑜伽調理可多練習胸腹式和完全呼吸、清理經絡調息,以鍛煉呼吸肌,增加肺活量,增強肺氣。脾虛所致消化問題和內臟下垂可多做擠壓腹部和強壯腹肌的體式,改善內臟血液循環,恢復內臟功能,加強內臟支撐組織的緊張度。如收腹收束法、孔雀式、脊柱扭動、加強扭體側伸展、聖哲瑪里琪系列等,「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消化功能改善之後,氣血虛的問題自然就得到解決。還可經常靜坐冥想,」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現代醫學認為冥想狀態可興奮副交感神經,所以對恢復元氣修復機體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注意氣虛的人不能過度練習和大量出汗,尤其是高溫瑜伽,因為」汗血同源」,大量出汗導致血虛,」血為氣之母「,為氣的載體,久之自然氣血兩虛。
痰濕體質
脾虛導致水液內停,痰濕積聚為主要特徵。脾主運化水濕與水谷精微,飲食物入胃之後如果脾功能正常就吸收轉化飲食物中的水谷精微,也就是營養物質,如果脾功能失常就會發生水液代謝障礙聚濕成痰,並散溢於身體各處形成肥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虛胖」,所以「胖人痰多,瘦人火多」,肉軟軟的不結實,容易痰多,身體睏倦,沉重不爽,上樓梯時會踩得樓板轟轟響,大便也易粘膩不爽,不成形,容易粘馬桶,舌體胖大苔白膩,脈滑,因為痰濕阻滯陽氣不易升發,所以這種人的性格一般比較溫順,善於忍耐。以後的疾病趨向容易發展成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導致的原因除先天稟賦外,再就是《素問·奇病論》里所說的「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說簡單點就是吃的,飲食當中高脂肪高熱量的攝入太多了,加上平時活動的太少了,吃的東西消耗不掉轉化為痰濕,再有熬夜損傷人體陽氣,或者生活工作壓力大,心情不暢,肝氣鬱滯,從而導致「肝鬱脾虛「,致生肥胖。
中醫的調理原則以健脾利濕祛痰為主,中藥有人蔘、茯苓、山藥、薏米、赤小豆、扁豆、蒼朮等,因為「濕為陰邪,其性黏滯」,所以平時可以吃點生薑等溫陽通化之品。食物方面有冬瓜、紫菜、扁豆、赤小豆、文蛤、蘿蔔、花生、竹筍等。注意寒涼與酸性的食物盡量少攝入,痰濕體質本來偏陽虛,寒涼容易傷陽氣,而且「酸甘化陰」,酸性食物容易化陰生津,並有收斂之性,阻礙痰濕的排出。
艾灸是溫陽祛濕的好方法,可以灸中脘、水分、脾俞、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等穴位。
痰濕體質的人大多都伴有陽氣不足,觀察一下痰濕容易聚集的部位就可以知道,大多都在肢體的內側,如手臂、大腿內側,腹部等,而人體陽氣最足的頭頂從沒有長胖的,就是像自然界見不到陽光的地方容易潮濕是一樣的。最主要問題還是這些部位動得少,「動能生陽」,所以痰濕體質的人一定要多動,從瑜伽流派方面多練習串聯瑜伽,如阿斯湯伽,流瑜伽,多加強容易肥胖的肢體內側的運動,以溫陽祛濕,可配合練習太陽式呼吸,風箱式呼吸。
濕熱體質
此種體質多由於濕熱內蘊郁於肝膽肌膚為主要特徵。表現為形體偏胖,面部污垢多油,易生痤瘡粉刺,眼球偏黃或渾濁,有血絲,大便干或粘膩不爽,女性容易帶下偏多發黃有異味,小便黃,舌質偏紅苔黃膩,脈多滑數,總之整體給人一種不清爽的感覺,平時脾氣煩燥易怒,不耐熱,濕熱郁於皮膚容易得脂溢性皮炎、體癬、腳氣等毛病,濕熱順肝經下注易生泌尿生殖系統炎症,如盆腔炎、附件炎等。導致原因大多與生活飲食習慣有關,如熬夜導致肝膽疏泄不利,或抽煙、喝酒,煙酒最能助濕化熱,平時多食辛辣,這些飲食都易聚濕生熱。
中醫調理原則以疏泄肝膽,清熱利濕為主,中藥有薏米、赤小豆、茯苓、茵陳、龍膽草、苦參、大黃等。食物有綠豆、冬瓜、西瓜、鯽魚等,忌食燒烤煎炸辛辣和溫熱之性的食品。穴位調理有肝俞、膽俞、胃俞、三陰交、陰陵泉、陽陵泉、足三里、太沖,另外可在後背膀胱經刮痧或走罐,祛濕排毒效果很好。忌艾灸,會助濕生熱。
瑜伽調理應當大運動量,排出體內的濕熱毒氣,並拉伸肝膽經,加強肝膽疏泄,做扭轉擠壓類動作,加速肝膽排毒,健脾化濕。如風吹樹、三角伸展、三角轉動、腰軀轉動、脊柱扭動、加強扭體側伸展、孔雀式,流派方面以串聯形式為主,如阿斯湯伽、流瑜伽。呼吸法可多做清涼調息。
陰虛體質
這種體質的人體內陰血津液虧少,陰虛火旺為主要特徵。陰虛陽就相對偏勝,所以呈現一種虛火內熱缺乏滋潤的狀態。如形體乾瘦,易口燥咽干,咽痛,兩目乾澀,大便干,小便黃,五心煩熱,也就是手心腳心和心口煩熱,舌紅少津少苔,脈細數。導致原因除先天稟賦外,房事過多,縱慾耗精,久病血虧,熬夜勞累都易傷精耗血致使陰虛。
中醫調理原則主要滋陰補腎,壯水制火。中藥有熟地、山茱萸、茯苓、山藥、枸杞、阿膠等,成藥有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等。食物方面芝麻、綠豆、豬肉、鴨肉、螃蟹、牡蠣、青菜、西瓜等,性涼甘寒食品大多有滋陰生津的作用。應少食辛辣。
中醫認為「靜能生陰「,所以應多靜坐冥想,可多練習陰瑜伽與前屈和倒立、輔助類的瑜伽動作,人在進入安靜狀態時副交感神經興奮,機體的修復能力增強,腺體的活動也加強,所以很多人會覺得津液滿口,還有多做叩齒,也能增加唾液的分泌,咽下去後有很好的滋陰補腎效果。
瘀血體質
這種體質主要是體內血行不暢或瘀血內阻為主要特徵,表現為面色晦黯,皮膚色素沉著,女性容易長色斑,氣血不通,「不通則痛「所以女性會有痛經,閉經,經量少色暗或有血塊,舌質發暗有瘀斑,脈象細澀。導致原因有後天損傷,情場不暢,肝鬱氣滯,」氣為血之帥「,血液運行依賴於氣的推動,氣機鬱結自然血行不通,或久病因虛致瘀等。
中醫調理原則為活血祛瘀,疏經通絡。中藥有桃仁、紅花、當歸、三七、川芎、丹參等。方藥方面當歸生薑羊肉湯、大黃蟄蟲丸等。飲食方面黑豆、黃豆、山楂、紅糖、黃酒、紅酒等。
氣血貴在流通,通過運動打通經絡,達到「通則不痛「,這方面應該是瑜伽的專長,各種瑜伽練習形式皆可,痛經的可多拉伸大腿內側和後側,以疏通肝經。乳房如刺痛屬瘀血,脹痛屬氣鬱,都可做拉伸胸大肌的動作,以打通胸部經絡。
氣鬱體質
本病多由肝氣鬱結,情志不暢所形成。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鬱,長期情志抑鬱而出現面貌神情抑鬱煩悶,性情敏感多疑,肝氣鬱滯,經氣不利,致使胸脅乳房脹痛,喜歡嘆氣,咽喉異物感,痛經,月經不調,肝鬱日久容易「肝鬱犯胃「,致使脾胃功能障礙,出現腹脹、腹痛,舌淡紅,苔薄白,脈弦。導致原因主要生活或工作壓力大,思慮過度,精神刺激,長期情志抑鬱等。
中醫調理原則主要是疏肝理氣,開郁散結。中藥方面柴胡、陳皮、枳殼、川芎、白芍、當歸、青皮等。成藥有逍遙丸、柴胡疏肝散等,飲食方面蘿蔔、洋蔥、菊花、玫瑰花等。穴位方面有肝俞、太沖、行間、內關、勞宮等。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上說「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所以肝氣鬱結的人應多做戶外運動,加大運動強度,以疏發肝氣,舒暢情志,瑜伽方面可多做拉伸肝膽經動作,以疏利肝膽,如風吹樹、三角伸展、門閂,多做扭轉擠壓類幫助肝膽排毒,如脊柱扭動、加強扭體側伸展、孔雀式、聖哲瑪里琪系列等,胸式腹式完全式呼吸,烏伽依呼吸,清理經絡調息,都能幫助舒緩神經,疏解肝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