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應實現當代傳播

    在日益現代化的今天,隨著時空距離的不斷壓縮、時尚流行的全球同步化,特別是數字化的泛在式存在,使我們越來越難以界定「我是誰」,什麼是我們的文化認同。面對日益碎片化的文化現實,人們越來越把目光聚焦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上。

 

    然而,年青一代對傳統文化的接受度有所下降。其實,並非傳統文化的魅力不夠,也不能抱怨年輕人靜不下心。近代以來,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出現了斷檔。要讓今天的年輕人接受傳統文化、熱愛傳統文化,重新回到私塾念「子曰」「詩云」不太可行,所以如何找到現代化傳承之道至關重要。比如,正在播出的原創文化探秘類節目《七十二層奇樓》,就將探險尋寶的模式移植到了對傳統文化的探尋中,年輕的觀眾通過觀看節目,既滿足了好奇心,也完成了一段追根溯源傳統文化的旅程。

 

    這個節目展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板凳龍、中國傳統工藝走馬燈、中國古代造船術、中國童話故事《神筆馬良》、伯奇鳥傳說、「宮商角徵羽」音律、崑曲《牡丹亭》、二十八星宿、烽火台、孔明燈等中華優秀傳統的點點滴滴,涉及文化遺產、民間傳說、傳統工藝、詩詞歌賦,時間上更是從先秦跨越至明末清初。節目製作團隊解讀文化、解開謎題的過程讓年輕觀眾在不知不覺之中培養起文化自信。

 

    《七十二層奇樓》熱播引起熱議的現象提示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經由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不復古泥古,不簡單否定,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才能「活」在現代,逐漸為年輕人所接受、熱愛。

 

    文化是個抽象的概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是包羅萬象。因此,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具體路徑。從小在視覺文化環境中浸潤成長起來的年青一代,對於視覺文化的青睞,也許讓一些人不解,但卻應該引起重視。向年輕人傳播傳統文化,視覺手段比印刷品要有效得多。就像《七十二層奇樓》這個節目採用「實景+虛景」的方式,打造出視效奇觀,為觀眾帶來了極具衝擊的觀賞體驗,讓他們在此過程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當然,也有一些人擔心,電視節目運用現代化的視聽手段,是否會喧賓奪主,降低觀眾對表現對象——傳統文化的關注度。這種擔心有一定道理,但在筆者看來,所謂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就是擺脫生硬且居高臨下的說教套路,而將藝術審美與娛樂表達融合的全新呈現。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長期過程,我們要鼓勵和包容不同的傳承方式和傳承手段。

 

    (作者:張淼)

 


推薦閱讀:

江夏淵源遠 秀篆世澤長 江夏黃氏秀篆大宗祠「燕翼堂」戊戌春祭
石獅子
清明溜柳,長安再一次驚艷東方
清代民間嚴謹家規、族規:干本分活,行狹義事,做正直人
易經學習入門-洛書知識

TAG:文化 | 傳統文化 | 傳統 | 傳播 | 當代 | 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