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沙土味的,巴黎有咖啡味,你的城市是什麼味?
羊城晚報記者用無人機拍下昨日的廣州
最近全國大面積霧霾,以往南方人調侃北京是個重災區,如今,連佛山、廣州,也紛紛淪陷,數值爆表……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當所有城市,都變成了沙土味的,或者能夠說明點什麼。
用嗅覺去體味一座城市,或許最能感知到它隱藏的一面。
北京有一股沙土味,上海有一種世故的水汽味,杭州透著乾淨的女孩的味道,烏魯木齊是烤羊肉的味道,巴黎=咖啡味,倫敦也有一股水汽味,但又沒有巴黎和上海那麼陳腐……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
楊端生長在台北,在上世紀80年代初第一次去香港之前,他對香港的感知,來自住在香港的、經常到台北來探望他們一家人的奶奶身上的味道。「那是一種幽幽的味道,有點空靈的東方精神,潮濕陳舊,但和腐敗發霉相反,它像是某種植物氣味,比花淡,溫和,聞後會緩和情緒。"後來,去了香港之後,他意識到,那是香港這座城市的特殊的氣味,在彌敦道老巷尤其濃烈——一種由咖哩、干鮑魚和各式乾貨、海水咸、中藥,還有一種叫莞的香料雜糅的氣味。
香港海味市場(圖/深圳本地寶)這是楊端在《城市香譜——氣味三城記》一文中所描述的對香港的感受。現在的他供職於《環球企業家》雜誌,在北京住了10年。他通過嗅覺去感受自己所迷戀的香港、台北、北京。「北京除了烤串、糖炒栗子的味道之外,還有很濃的沙的味道。這種沙子味不是聞到的,而是沙子進到嘴裡,不小心舔到的。」
「現在的台北市中心全是排氣味,但上世紀70年代的台北的味道是不同的。那時候台北還有很多大榕樹,周邊是未開發的綠地,散發著一種草地、泥土、山林的味道。冬天和夏天的氣味又不同。大榕樹結的榕果成熟後跌落路面,被行人和車流碾過後散發的淡淡腥味,就是台北夏天的味道。」
70年代的台灣(圖/Alice)
他所感受的巴黎和上海有共性:都有一種水汽的味道,那是從老建築的石頭牆根下滲出的水汽的味道,帶一點塵土味,給人一種世故的感覺。倫敦也有水汽味,也世故,但顯得不那麼陳腐。至於杭州,則散發著乾淨的女孩的氣味。
楊端對城市的這些感受很私密,但體驗卻可能是共同的——許知遠也曾在一篇文章中說:「在北京,我聞慣了土味,香港總是一種潮濕的複雜的氣味,裡面是燒臘也有水泥,還有海風的味道。」城市是個有機體,有自己的個性、氣質,自然也會有氣味。只是都市人已經很久沒有用嗅覺,還有聽覺、觸覺這些感官去體驗身邊的一切了。
嗅覺的城市
觀看城市的視角被區分為外在視角和內在視角,分別對應旅遊者和市民。正如華裔人文地理學家段義孚(Yi-Fu Tuan)所說,遊客很容易對一座城市產生觀點,其所謂感知只是用眼睛構建一幅圖畫而已;市民對自己所在城市反而持一種複雜的態度,因為他們是投入全部感官去體驗。對他們而言,城市不僅是視覺城市,還是聽覺的城市、嗅覺的城市。僅以嗅覺城市而言,四處瀰漫的氣味,充滿了城市整個的街區,並成為城市的特色;而這種特色是需要住上一段時間才能體會到的。
這種氣味不一定是很愉悅的,可能是旅遊者避之則吉的——氣味(odor)一詞本身就往往意味著壞氣味(bad odor),漢語語境亦然;但對於市民來說,這就是「我們的」氣味。19世紀的倫敦(圖/enrz)
城市規劃思想家劉易斯·芒德福曾這樣描述19世紀的倫敦:「汽車尾煙的臭味,地下鐵路車廂里擁擠的乘客發出的汗酸味,垃圾堆衝天的臭味,化工廠的硫磺氣味,公共廁所的石炭酸味,一杯普通飲料的氯化泡沫,難道這些氣味都是好聞的嗎?現代城市的氣味也不是香的,但是,就因為這些氣味是『我們的』氣味,所以我們中許多人也就毫不在乎地不去注意它了。」
寫了《論城市的非視覺景觀》的武漢理工大學講師陳李波也說:「武漢是比較臟,但是作為市民,誰又在乎這些呢?」
嗅覺對於構建城市記憶的作用是驚人的,「如果沒有那份珍藏在我們回憶中的氣味,單憑視覺,我們無法再度體驗那已逝去的場景」(段義孚語)。關於這一點,在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以及聚斯金德的《香水》這兩部小說中都有出色的描述。電影《香水》劇照城市氣味的歷史
楊端在巴黎的時候,體會到的除了無所不在的醇香咖啡味(這也是很多人對巴黎的氣味記憶),還在郊區聞到了花香,以及溫絢的陽光的味道。但直至18世紀晚期,巴黎和其他歐洲城市一樣臭氣熏天。《香水》的故事發生在18世紀,此時的巴黎,「街道散發出糞便的臭氣,屋子後面散發著尿臭,樓梯間散發出腐朽的木材和老鼠的臭氣,廚房瀰漫著爛菜和羊油的臭味,不通風的房間散發著霉臭的塵土氣味,卧室發出沾滿油脂的床單、潮濕的羽絨被的臭味和夜壺的刺鼻的甜滋滋的似香非臭的氣味,壁爐里散發出硫磺的臭氣……」
《香水》的主角在臭魚攤長大
直到1775年抽水馬桶發明之後,歐洲城市的惡臭情況才逐漸好轉。而同處前現代社會的中國城市,情況沒有那麼不堪,但也不容樂觀。以清時的北京為例,全城沒有下水道、供水系統,宮裡喝城外拉來的玉泉水,一般人家只能喝井水。雖說不至於像中世紀的巴黎那樣屎尿遍地甚至塞滿護城河,但到了八國聯軍佔領北京的時候,居民為了保住自家小院的清凈,跑到街上隨地大小便,氣味之令人髮指可想而知。
八國聯軍侵華時的北京所以說,城市氣味的形成,跟城市的發展、文明的進程相關,也跟城市規劃、城市管理水平相關:城市的體量,人口的稠密程度,城市功能區域的分布(行政區、商業區、工業區等),城市的歷史文脈,市民的生活方式……
種種因素決定了一座城市區別於其他城市的特殊的氣味。比如說,一說到桂林就想起滿城桂花香,一說到法國普羅旺斯的市鎮就想起薰衣草香,印度的城市是各種香辛料、酒香和肉香混雜的熏死人的氣味,義大利的城市則少不了義大利面、番茄和大蒜的香氣……
近年來,隨著中國城市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城市原有的氣味也漸漸被尾氣味、垃圾的臭味等覆蓋。城市不僅在視覺上千人一面,在嗅覺上也日益趨同,就是沒了標誌性的氣味,只剩下了臭味。實拍北京上空,仿如人類末日大戰的電影(圖/一隻王語嫣)所以知道分子胡續冬說,要是把《香水》中能分辨10萬種氣味的主人公格雷諾耶扔到污染嚴重的大都市,就算他像馬打響鼻一樣奮力地做著鼻部運動,也聞不到任何氣味——通過嗅覺去感受一座城市在今天變成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你的城市是什麼味道?
與其說Hilda Kozari做這個藝術品是希望引起人們的共鳴,倒不如說她是想喚起人們對城市氣味的關注。
你的城市聞起來是什麼味道?
它給你留下了什麼刻骨銘心的記憶?
比如說,對重慶這座城市,你記住的是夾雜著汗水鹹味的火爆的麻辣味,還是像蜘蛛網一樣綿密地纏住你的霧氣味,抑或是雨後香樟林的味道?
不管你記住的是什麼,這些氣味總會牽引著你一遍遍回想起那些難忘的人和場景。
所以有人說,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的氣息,想必是愛上了這一個人;一個人喜歡一個城市的氣息,也一定是深愛著這座城市。推薦閱讀:
※咖啡紙杯蛋糕
※進階教程——咖啡水溶性滋味(乾貨在後面)
※咖啡粉表面積與萃取時間
※不好意思,這篇文章有點酸——關於那些咖啡的酸
※咖啡生豆含水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