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全力實踐「四個偉大」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重要講話中,提出了「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統一論述。我們這裡用「四個偉大」代指這個講話。「四個偉大」是系統工程,要一體化統籌協調。偉大鬥爭是切入點、是抓手;偉大工程是引領、是組織領導方式;偉大事業是方向、是全局;偉大夢想是目標、是動力。只有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四個偉大」的關係,才能夠「四個偉大」一手抓,從容淡定見成效。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偉大事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中國已經站在了強大起來的門檻上。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回顧一下歷史上大國崛起的歷程,認識清楚自己面對的問題,對於我們走好將來的路是非常有意義的。
1.主要大國崛起的歷史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從新中國成立到國慶70周年,中國可以說基本完成強國使命。這個時間跨度與德國從被拿破崙進入勃蘭登堡門到佔領凡爾賽宮差不多,與從十月革命到蘇聯解體也差不多。他們的經驗教訓我們不能不察。美國從1894年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保持至今,中國能不能超過美國,我們也應該認真研究其經驗。
德國從瀕臨亡國的絕境發展成為統一、強大的民族國家只用了65年,這與俾斯麥的正確決策是分不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遵循歐洲大國的均衡原則,為德國贏得了寶貴的和平發展空間。他在外交上縱橫捭闔,然後以三場對外戰爭完成了德國統一。德國統一遵循的是經濟學家李斯特提出的通過經濟統一實現政治統一的途徑,關稅同盟的建立使貿易壁壘被打破,德意志經濟快速發展。高度重視教育是德國成功的一個秘訣,正如俘虜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毛奇元帥所說:「普魯士的勝利早就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決定了。」威廉二世改變俾斯麥的政策,使德國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
從1917年十月革命到1937年完成兩個五年計劃,蘇聯工業生產總值一躍成為歐洲第一,計劃經濟的成就令當時正處於經濟危機中的歐美各國驚嘆不已,先後有十萬美國人申請移居蘇聯。俄羅斯民族的救世精神植根於東正教信仰。俄羅斯的村社傳統在知識分子中潛藏的社會主義基因經過馬克思主義的激活產生了改變歷史的能量。別林斯基說過,社會主義成為我新的理想。托爾斯泰則主張消滅私有財產,走共同生活的富裕道路,他在給總理大臣的信中明確提出了消滅私有制的不公平現象的建議。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從來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思想基礎。二戰進一步檢驗了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成果,蘇聯新工業區的威力支撐了蘇聯贏得戰爭的勝利,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為全人類提供了前無古人的經驗和思考。蘇聯沒有保住社會主義成果,經歷倒退波折也是至關重要的教訓,尤其值得我們吸取。
1776年,北美13個英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堅合眾國,並在1787年制定了對美國發展影響深遠的成文憲法,建立起中央政府。制憲會議上懸而未決的奴隸制問題,在1860年導致了南北戰爭的發生。林肯總統帶領北方打贏了這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漸壯大。在政府推動下,歷時一個多世紀的西進運動成果斐然。愛迪生將美國率先帶入電氣時代,對發明和創新的制度性保障成為美國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1894年,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自由競爭產生了一大批壟斷性的大公司、大財團,但壟斷導致中小企業倒閉,機會平等喪失;社會嚴重兩極分化,勞資矛盾激化。1901年上任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順應進步主義思想和社會的要求,通過反壟斷和立法保障工人權益等方式,開始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預經濟的行動。1929年,波及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來臨,美國損失慘重。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加大了政府管理經濟的力度,通過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國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開創了「看得見的手」(政府)和「看不見的手」(市場)共同作用於經濟的混合經濟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美國歷史新的轉折點,美國在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並由此開始主導世界,但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表明,美國自身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獨霸世界的歷史轉折點已經形成。
2.中國的新四大發明與世界工廠的現實
中國新四大發明,包括「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這是2017年5月由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的,這個說法剛剛得到了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的肯定。
「新四大發明」是這些外國朋友最想帶回祖國的生活方式。在新四大發明的背後,是中國強大的生產製造能力、基礎設施建設能力與服務能力,缺一不可。尤其是快遞服務、共享服務、網路服務,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國際上將中國稱為「世界工廠」的說法最早源自2001年日本通產省發表的白皮書。中國的製造業已經多年穩居世界第一。從生產總量上看,中國很多工業品產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例如煤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彩色電視機、家用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微波爐、各類紡織品以及日用輕工業品。世界工廠要為世界市場大量提供出口產品,中國出口總額在2013年達到41400億美元,可以認為已經是世界工廠。中國已連續三年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製造業生產總值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已有220種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經過新中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奮鬥,我國製造業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式發展。
成為世界工廠要有一系列重要生產部門的生產能力及其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位居前列,有一大批工業企業成為世界製造業領域的排頭兵,其生產經營活動對世界市場的供求關係和發展趨勢能夠產生重大影響。從世界500強中國企業的數量與中國企業的供求關係對世界的影響來看,中國無疑已經是舉足輕重的世界工廠。
世界工廠還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類是來料加工型的世界工廠,依靠的是勞動力成本便宜的優勢,主要是賺取人工費用,實現勞動力的就業。第二類是原材料的採購和零部件的製造實行本土化為主,跨國公司控制研發和市場銷售網路。這仍然屬於生產車間型的世界工廠,增加值的大頭仍然會被跨國公司拿回本國,有時甚至出現發展中國家有增長而無發展的結果。第三種類型是既具有研發能力和名牌,也控制國際市場的銷售網路,既在本土進行加工製造,同時也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採購,以實現資源的市場最優配置。
中國需要通過轉型升級進一步在全產業鏈掌握話語權,不能止步於「血汗工廠」。我們要努力提高競爭優勢,在技術密集與知識密集型產業領域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逐步成為工業生產強國。中國的對外投資逐步擴大,將來中國的生產能力要轉移到國外,原材料的購買與產品銷售都將在國外進行,這才是真正參與世界市場。「世界工廠」使中國成為「新興發展中國家」之一,成為「世界市場」將使中國躍進為「新興發達國家」。
3.中國智造的前景與中國強國戰略的普遍意義
中國工業強國、經濟強國地位有賴於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中國智造,就是要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適應需求結構變化趨勢,完善現代產業體系,積極推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這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需要知識產權在其中發揮應有的支撐作用。
要改變「Made in China」長期以來是廉價產品的代名詞的刻板印象。2010年上海世博會,我國先進科技、綠色場館和美好生活理念得到集中的全方位展現,各式新奇實用、世界一流的「中國智造」,為世博科技盛宴增添了完美元素。從羨慕者到領跑者,世博會變為中國展示傳統智慧與現代文明結合成果的平台。巴西世界盃的LED產品、地鐵、安檢設備,也表明「中國製造」擺脫了產量大、質量差、技術含量低的名聲。上天、入地、下海、高鐵、輸電、航天、量子通信、國防等都顯示出我國製造業巨大的創新力量。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機組「華龍一號」的核島廠房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既能抵禦商用大飛機的撞擊,又能抵禦福島核事故那樣的地震震級。
誰在以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領先,誰就能夠成為下一個工業強國、經濟強國。為了實現我國製造業由大到強轉變,我國大力推動科技體制改革,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迎來創新和綜合競爭力進入世界前列的絕佳發展機遇期。「中國製造2025」把中國裝備作為「主打」,把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作為 「主線」,可謂抓住了牛鼻子。
中國的強國戰略不僅是經濟總量、貿易總量和綜合國力的趕超,更是新的發展模式的探索、創新和展示,是文化自信的確立。我們要對佔世界人口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表現出啟示作用和示範作用。我們要證明社會主義仍然是有生命力的,現代化的後來者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才有可能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實現超越,快速實現工業化與現代化。只有實現世界社會主義的復興,中國才能實現長治久安,才有可能避開德國、蘇聯的陷阱,創造出可以與美國相比的強盛成就,從而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對推動整個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做出中華民族的重大貢獻。
二、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嶄新局面。「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理想目標狀態,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領會,以此指導和推動各項改革工作面貌煥然一新。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的改革,是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什麼道路。後一句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改革開放成為時代強音已經接近40年,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標誌著中國改革走向「再出發」的新階段。
全面發力,就是構建豐富全面的改革目標體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統領下明確各領域的分目標,進行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的改革;就是強調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的重要性,各領域改革緊密聯繫、相互交融,只有強有力的頂層設計才能開闢改革新局面;就是強調構建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全面體現在各領域改革的聯動和集成里,體現在改革的總體效應、總體效果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闡釋:「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就需要有管總的目標,也要回答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了什麼、要取得什麼樣的整體結果這個問題。」
多點突破,就是堅持問題導向,善於抓主要矛盾,展現重點突破之力。在一些重大改革領域,要選准重點,善下改革的先手棋。在一些複雜的改革難題面前,要準確判斷問題的主次、輕重、緩急,用符合實際、符合改革內在規律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凸顯改革的針對性、突破性和有效性,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攻堅克難。「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能否有效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標準。
縱深推進,就是敢啃硬骨頭,強調改革不能做表面文章,必須再上層樓;就是強調要具備攻堅克難的堅定意志,勇於面對改革深水區各種錯綜複雜的矛盾;就是強調改革要敢於觸碰深層利益,敢於改手中的權、去部門的利、割自己的肉、動一些人的乳酪,改革要敢闖敢試,能盡責,敢擔當。
全面深化改革要增強對改革的規律性認識,正確處理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改革五大關係,即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當前的改革已經表現出治國理政的鮮明特徵。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在內的一整套的制度體系安排;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治黨治國治軍、管理內政外交國防等各個方面事務的能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把改革與治國理政結合起來考慮才能達到新高度。
全面深化改革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重大改革要於法有據,立法要主動適應改革發展需要。法治引領下的制度創新可以讓改革中的「破」更有分量、「立」更加穩固。以制度創新推動改革更能擊中改革的要害,抓住改革的根本;更能使改革態勢躍出局部,延展到全局;更能使改革力度穿透表面,抵達矛盾匯聚的深處和利益交錯的樞紐。
全面深化改革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始終將「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有機結合,既注重頂層設計也注重基層探索,既抓方案出台也抓效果落地。「人民是改革的主體」,全面深化改革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宏大布局。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順應人民意願的改革才能使人民煥發改革熱情、投身改革實踐、分享改革成果,人民成為主體的改革才能充滿生機活力,勢如破竹。
全面深化改革已成為當今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徵,也為全球治理提供著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信心。隨著當今世界全球性挑戰增多,加強全球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已是大勢所趨。積極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治理體系的變革,變革全球治理體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動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推進全球治理規則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體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是我們面對的新的國際責任。當今世界各種力量較量的關鍵、實力對比和博弈的核心是看誰的治理模式更有生命力、吸引力,更有前途,國際社會期望中國更多參與國際治理新格局,如何實現國際秩序平穩過渡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要準備以嶄新的面貌進入國際政治經濟的中心舞台。
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保證。廣大黨員幹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須盡責擔當,既當改革促進派,又做改革實幹家。當前的主要努力方嚮應該是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努力補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為人民立新功,檢驗國防和軍隊改革成果。
睿智嚴謹的改革理念需要務實擔當變成現實。只要每個中國人都「做改革的擁護者,做改革的實踐者,做改革的清醒者,做改革的保護者」,中國必將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嶄新局面贏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完全勝利。
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高國家治理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顯著增強了我們黨運用法律手段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仍然都要在法治的軌道下進行,全面依法治國應該貫徹這個全過程。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既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又要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尋求改革與法治的最佳結合。改革重在突破,法治重在規範。全面深化改革,要勇於「破」,即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破除體制機制的障礙,但「破」不是無邊界、無底線,要沿著法治的軌道前行。「破」的最終目的還是要「立」,即形成一套更完備、更穩定、更高效的法律和制度。只有立法主動適應改革發展需要,才能更好發揮法治對改革的保障推動作用。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關係我們黨執政興國、關係人民幸福安康、關係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多次就為什麼要依法治國、要走什麼樣的法治之路以及怎樣建設法治中國等重大問題做了系統闡述,形成了完整的法治理念和系統的法治思維。
依法治國事關全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全局中,更好發揮法治引領和規範作用是關鍵性的。2014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內容,是順利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保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是解決我們在發展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他強調:「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014年10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關於中央政治局工作的報告中說:「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引領和規範作用。」 2014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為更好治國理政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也是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個全局性問題。」
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堅持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關鍵。2014年1月7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黨既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也領導人民執行憲法法律,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關鍵在於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憲法法律權威,弘揚憲法精神,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
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這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充分體現,是社會主義法治先進性、優越性所在。2014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文中指出:「推進科學立法,關鍵是完善立法體制,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要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使法律及其實施充分體現人民意志。」
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這是全面依法治國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的具體要求,也是法治思維的重要體現。2015年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各級領導幹部在推進依法治國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帶動全黨全國一起努力,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上不斷見到新成效。」 2015年3月8日,他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的審議並作重要講話:「各級黨政機關和每一位領導幹部、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要增強法治觀念、法律意識,堅持有法必依,善於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讓人民群眾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徇私枉法的要嚴肅問責、依法懲治。」
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這是在依法治國過程中挖掘傳統文化資源的表現,自己的老祖宗什麼時候都不能丟。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歷史上的法治和德治進行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法律是準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依法執政基本方式落實好,把法治中國建設好,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法治思維就是怎樣在法律範圍內推動工作。法治思維能力就是將法治內化為政治信念和道德修養,外化為行為準則和自覺行動,「守法律、重程序,這是法治的第一位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對依法治國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在建設法治中國中如何作為有清醒認識。提高法治思維能力要在三個方面努力:(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能不能落到實處全在於黨員幹部以身作則。(2)更好發揮法治引領和規範作用。黨政機關要做表率。在政府一切工作中,都不能逆法治潮流而動。在一切黨員幹部心中,法應該是比天大的。(3)善於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這是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的具體要求。法治方式是必須掌握運用的重器。
治理能力的主要衡量標準就是依法行政能力。進行決策、採取行動必須問計於法,萬萬不可罔顧法律蠻幹。與人相處切記不能超越法規,法網恢恢,也是不會放過哪個心存僥倖的人的。只要我們以完備的法治理念和縝密的法治思維幹事創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我們不僅自己可以安身立命,而且必然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
四、以全面從嚴治黨新作為推進偉大工程
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中,我們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大大增強了黨的凝聚力、戰鬥力、領導力和號召力。我們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內政治生態氣象更新,全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性原則更加堅定,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提高,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更加鞏固,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5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嚴規矩、重監督、抓關鍵、杜絕腐敗、抓常抓細抓長等五個方面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通過崇黨章定新規、挺紀律強巡視,老虎蒼蠅一起打,黨風政風為之一新。
1.嚴規矩:崇黨章 定新規
黨章是從嚴治黨的根本遵循,新形勢下從嚴治黨首先必須以黨章為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要牢固樹立黨章意識,真正把黨章作為加強黨性修養的根本標準,作為指導黨的工作、黨內活動、黨的建設的根本依據,把黨章各項規定落實到行動上、落實到各項事業中。建立健全黨內製度體系,要以黨章為根本依據;判斷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表現,要以黨章為基本標準;解決黨內矛盾,要以黨章為根本規則。……黨員領導幹部要做學習黨章、遵守黨章的模範。各級領導幹部要把學習黨章作為必修課,走上新的領導崗位的同志要把學習黨章作為第一課,帶頭遵守黨章各項規定。」
總書記如此強調黨章也是前所未有的。黨章在每次黨代會上都會有所修改,這是我們黨與時俱進的具體體現,是黨的意志新的生動表現。每個黨員都應該認真學習新黨章,領會貫徹黨中央的新精神。
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也是十分重要的黨內規矩,例如節假日自覺堅守崗位。黨內法規是硬規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法規不斷完善,更好發揮了管黨治黨「法寶」「重器」的作用。
2013年5月,《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備案規定》公開發布,這使黨有了第一部正式、公開黨內的紀律規矩。隨後,中央首次開展黨內法規清理,制定出台34部重要黨內法規。接著,中央印發兩個重要黨內法規:《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這就樹起了道德「高線」,劃清了紀律「底線」,為管黨治黨提供了重要的法規制度保障。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可以說是全面從嚴治黨的相輔相成的兩個輪子,分別解決立規矩和守規矩的問題。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只有加強監督才能改變寬鬆軟的狀況。位階僅次於黨章的新準則更是集中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從嚴治黨的路線圖。新準則從12個方面對黨內政治生活作了全方位的明確規定。
2.重監督:挺紀律 改監察 全覆蓋
把紀律挺在前面,發現問題就要提提領子、扯扯袖子。對問題嚴重的,就要打手板、敲警鐘,該組織處理的組織處理,該紀律處分的紀律處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和規範責任追究工作,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典型問題通報制度,把問責同其他監督方式結合起來,以問責常態化促進履職到位,促進黨的紀律執行到位。
黨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指出,要「紮實推進監察體制改革……落實改革方案,推動制定國家監察法,籌備組建國家監察委員會。」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已進入實施階段,紀委和檢察院部分職能已經確定,黨內監督無死角、國家監察全覆蓋的反腐敗體系正在逐步建立。
為了體現黨的人民立場,體現人民當家作主,體現群眾路線,以後要更加註重充分依靠群眾使反腐敗向基層延伸、向縱深發展,讓廣大群眾在反腐敗中增強主體地位和獲得感,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3.抓關鍵:一把手 中央層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營造良好從政環境,要從各級領導幹部首先是高級幹部做起。領導幹部要各種誘惑面前經得起考驗。各級領導班子一把手是「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一把手是監督重點。
從嚴治黨關鍵是高級幹部,就是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這些高級幹部務必清醒認識自己崗位對黨和國家的特殊重要性,以後還要制定高級幹部貫徹落實新準則的實施意見,指導和督促高級幹部切實作全黨表率。
首要的是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就是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我們要能夠經受住各種讚譽和誘惑考驗,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理想信念堅定來自理論的徹底,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加強學習。先鋒模範作用必須體現在戰鬥性上,軟弱糊塗、退縮畏懼、不敢亮劍就是政治不合格。我們強調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就是說要把思想道德建設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我們要堅持從教育抓起,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不斷夯實黨員幹部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
4.零容忍杜絕腐敗:猛打虎 網狐蠅 除惡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風廉政建設,是廣大幹部群眾始終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對一切違反黨紀國法的行為,都必須嚴懲不貸,決不能手軟。
腐敗產生的根源何在?反腐敗為什麼難?權力失去監督必然產生腐敗。官員通過利益交換必然官官相護,動一個必然涉及一串。真正有效反腐敗不能只依靠專門機構,以少數人對付多數人;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用多數人防範少數人;必須高度重視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幹部,避免幹部邊腐邊升。只有標本兼治,才能凈化政治生態。政治生態好,人心就順、正氣就足。「澆風易漸,淳化難歸。」凈化政治生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綜合施策、協同推進,堅定不移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引向深入。
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的「打虎拍蠅」態勢,是作風建設新變化、新氣象的重要原因和有效保障。只有保持「打虎拍蠅」力度,才能使黨員幹部從一個個反面教材中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
國內反腐,境外追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設立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啟動「天網」行動、集中公開百名「紅通」外逃人員信息……中國以「尚有一人在逃,追逃絕不停止」的決心,不讓國外成為一些腐敗分子的「避罪天堂」。一個個「紅通」外逃人員的歸案,讓幻想僥倖一走了之的貪官們有了改邪歸正的決心和信心。
5.抓常抓細抓長:「四風」息 巡視威 黨風變
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黨員、幹部的作風必須來一個切切實實的大轉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 「抓常、抓細、抓長」是全面從嚴治黨中持之以恆抓作風建設的重要思想指引。抓住黨的建設關鍵問題,順應群眾期盼,向實處使勁、往細處用力、從嚴處較真,必將在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史上寫下重要一筆。
針對黨內「四風」等問題,2013年6月,中央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四風」問題得到有力整治,一大批多年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得到有效化解。杜絕「節日腐敗」是反對「四風」問題的有效突破口。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使出「撒手鐧」,於節日前後點名道姓通報典型案例,加大對案件的公開力度;集中曝光典型問題,對違法違紀者形成了有力震懾。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巡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十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對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作出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做到巡視全覆蓋,有力推動了巡視工作深入開展,巡視效果明顯提升,充分發揮了震懾、遏制和治本作用,成為反腐敗鬥爭的一把「利劍」,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有力支撐。落實黨委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用好巡視這把利劍,通過巡視發現作風問題的苗頭和傾向,才能防止作風問題滋長蔓延。依據新準則,在省下面兩級要建立巡察制度,推動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作風問題具有反覆性和頑固性,必須經常抓、長期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建設已經採取的措施、形成的機制要紮根落地,已經取得的成效要鞏固發展,關鍵是要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經過全黨堅持不懈努力,黨風一定能夠讓人民群眾滿意,黨群幹群關係一定能夠得到改善,黨一定能夠領導人民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清醒認識到,全面從嚴治黨依然任重道遠。全黨要堅持問題導向,保持戰略定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把全面從嚴治黨的思路舉措搞得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推薦閱讀:
※讀書筆記:《什麼是戰略》,迄今為止最全的戰略定義解析
※IBM2015年報解析
※商場如戰場,兵法多少得懂點
※在兵荒馬亂中尋找世界秩序
※聚商圈生態戰略媒體發布會在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