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大般涅槃經》略釋認證版--凈慧法師 --很好!!!

[漢傳開示] 轉《大般涅槃經》略釋認證版--凈慧法師 [複製鏈接] 

  證悟為本 發短消息加為好友證悟為本;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凈土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什麼樣的人能斷善根呢?

佛說,聰明機智,接受事物快的人,能善於分別。這樣的人,在世間稱為「小聰明」。他有小聰明,遠離善友,光聽聞佛經表面的法相,不用修持證悟去心觀正法理義。還有的人不善於思維,分辨不清什麼是善法,什麼不是善法;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而做的不如法。這兩種人,有文字般若,遠離善友,不聽正法,不知如法四種原因。所以,容易斷善根。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裡想,若把財物都布施給他人,最後布施的人不就成為貧窮的人嗎!世界上都是子果相似,撒什麼種子結什麼果,為富就要不仁。窮人一夜之間可成為富人,富人一夜之間可成為窮人,都是機遇,哪有什麼因果規律。這樣的用世間機遇代替佛說布施因果的人,容易斷善根。另外,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裡在想世事無常,今日的施主和今日得到財物的人及財物也是無常,不能保持不變。那麼,我有財物願意給誰就給誰,願意給多少就給多少,不願意給就不給,也沒有什麼因逼著不給不行啊!而且,把財物給了他人,果又在哪裡,誰見善人生天啦!這樣用世間變化的心態理解佛說布施因果的人,容易斷善根。還有,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裡在想把財物送給這人,這人是善人還是惡人,用這財物作善事還是作惡事去了。若是惡人去作了惡事,送給惡人財物的人不就等於支持惡人惡事了嗎!用這樣的以子生果,果還作子的世間法,解釋佛說布施因果的人,容易斷善根。再有,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裡在想我送財物給誰,誰又送給我財物,過幾年誰還記得住,都忘啦!人作善作惡,過一段世間誰還能記住,或人走他鄉他方,誰又知什麼。時間讓人忘記一切,那就等於什麼也沒有,等於白送;白送還有什麼因什麼果。這樣用世間「一忘即無有」對待佛說布施因果的人,容易斷善根。再有,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裡在想我送財物給誰,要看與這個人的感情什麼樣,這個人對我怎麼樣。對這個人沒有感情,這個人對我也沒感情,我還能送財物給他嗎!如這樣還有因果嗎!這樣用世間禮尚往來對待佛說布施因果的人,容易斷善根。再有,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裡在想我要是請佛像、財神像,沒有白請的。除商主外,還要送財物給開光的人;或這個人以前對我父母有恩,今日要報答等。送財物的心安理得,得財物的也心安理得。這樣用世間應該應份、理所當然來對對待佛說布施因果的人,容易斷善根。再有,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裡在想父母是眾生,父母生我還是眾生,我再有兒女還是眾生,這就是人類或動物繁衍生息。用世間繁殖延續生命的規律,否認佛說眾生身是業報因緣合和之身。還有的人想,無父無母;如沒生我之前,就沒有我;我死之後,身如灰土,哪裡還有我;我是人就不是物,物也不是人,我也不是牛馬;我只見我身,說有我性等於說兔子頭上長角,根本都是沒有的事;再如蒼蠅、蚊子、飛蛾等,誰是父誰是母;卵生鳥類禽類等,誰是父誰是母。用這樣的動物遺傳規律否認善惡因果循環規律和六道輪迴規律;從而不知珍惜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從而又失去作人的善心善行。這樣的人,容易斷善根。再有,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裡在想世間沒有善惡果報,我見到有的人信佛,修十善法、樂善好施、燒香磕頭、孝敬父母、善待朋友,為他人或為社會造福等等;怎麼還會有疾病纏身、中年夭亡、財物損失、兒孫不孝、諸事不順等諸多痛苦呢?而什麼也不信,也不知什麼是十惡法,為貪財不擇手段,想整治誰也不擇手段,只要達到目的就算贏,怎麼安逸怎麼作,什麼不費力又得大回報就作什麼,沒有善惡標準,成者王侯敗者寇等等。這樣的人還身安無病,多福年壽,有錢有勢等;只有幸福生活的快樂,而沒有諸多憂愁苦惱的事。正所謂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而殺人放火作州官。世界上哪有善惡因果報,只是文人或佛教那麼一說,愚弄人而已。這樣的人,容易斷善根。再有,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裡在想,有的聖人說,有人修善卻終墮三惡道,有人行惡命終生人天;又有,聖人中對殺生得善果還是得惡果也有爭論。我也不知善惡果報有還是沒有;又有,世間無有聖人,若有聖人應有正道,有正道就應沒有煩惱,而人有正道時也有煩惱,由此沒有聖人;又有,所說的聖人,不也同凡夫一樣吃飯、走路、睡覺、嬉笑、饑渴、寒熱、憂思、苦惱、畏懼等,聖人應該沒有這些凡夫的事;又有,聖人也有五欲樂,也作善惡業;若聖人應該有道,有道應該沒有這些凡夫的事;又有,若說有道,生來就應該有,不用修行後再有道;又有,若說有道,不要依因緣生,應該自生;又有,聖人稱涅槃,凡夫稱死,涅槃是死的代名詞;又有,聖人說有正見,所說的正見,只不過是聽他人說的或自己想出來的;否則,人中聖人就應該有特殊等。這樣的人,容易斷善根。總之,容易斷善根的人,不是智力下劣而愚痴的人,也不是天人,也不是三惡道眾生,都是自以為是,空腹高心的人。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這樣斷善根的人,何時再重生善根呢

佛說,一是初入地獄時,過去世有善因緣,再有自己慚愧,又有佛菩薩救度;二是出地獄時,有善因緣,值佛住世或遇善知識,得聞正法。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要斷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善根才是斷善根的人,怎麼這樣的人現在世就斷善根呢?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沒有斷,怎麼斷善根呢?

佛說,眾生所請法,佛有四種答法;一是一定回答;二是分別回答;三是隨問隨答;四是置答。一定回答的是;若問善惡業得善惡果報與否,一定要回答。分別回答是;如苦、集、滅、道,分別解說為回答。隨問隨答是;如說無常,有人問什麼是無常,有什麼是常,給予連續回答。置答;如斷善根的人,前世善果未熟,今世又少功德多疑惑,未來世入三惡道,為斷善根。斷善根的人,佛性不斷,只是斷掉善業、善道、善因緣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我認為不作回答為置答,怎麼又有說作回答呢?

佛說,對所問推心置腹,準確無誤地回答,才是置答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三世因果律是什麼在起作用呢?

佛說,生是五蘊,死是中陰。業習種子在識蘊區域,一切眾生都如此。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斷善根的人怎麼還能生出善根呢?

佛說,現在煩惱因緣能斷善根,未來佛性的力量因緣還能重生善根。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怎麼能重生善根呢?

佛說,如燈有油,雖滅為斷善根,有點兒亮時為佛力因緣。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佛性在五蘊中嗎?

佛說,佛性住五蘊中;如器具中裝有水果。佛性是中道,是佛性如虛空,不著兩邊。兩邊的一邊是外道,菩薩無量劫住外道度眾生,而不著外道;一邊是自心,為內道,菩薩調伏其心,教化眾生,不停止於自心上。佛性不著內,又不著外,而是中道。佛性是菩提種子,遇善行善可成熟為善果,遇惡行惡也成熟為惡果。善惡之果是業成熟,佛性不因善得,不因惡失。因生法有,因滅法無。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佛說法隨方便嗎?

佛說,佛說法有時隨方便或隨自意說,有時隨他意說;如有五百比丘說,我等得正解脫是身因,才證阿羅漢果;有的比丘說,我等是身因有無明才未得正解脫,才不得證阿羅漢果。舍利弗不能回答此問,來至佛所;佛對五百比丘說,你們都不是正說;即說的都不正確。證與不證解脫,雖是身修與不修,持戒不持戒等,但不是身解脫,不是身證阿羅漢;而是自心解脫,自性證阿羅漢果;這是隨自意說法。如有一長者向佛請法說,我知幻化、伎倆、咒術、邪見各有各的果報,但我不知這些與佛法有什麼關係。佛對長者說,是惡因緣,不必失財,就讓人命終墮三惡道。長者聞惡道名,就心生畏懼,向佛說,我說話有失意大罪,怎麼才能解脫呢?佛對長者說懺悔法,長者聞法即證一果羅漢;這是佛隨他意說法。佛為眾生說法,有七種語言;一是因語;二是果語;三是因果語;四是喻語;五是不應說語;六是世流布語;七是如意語。因語是依現在因,說未來果;如說現世邪見、樂殺之人,必是地獄人;正見、樂善之人,必是天人。果語是依現世果,說過去因;如見貧窮貌丑,缺少自由的人說是破戒、嫉妒、嗔恨心重,無慚愧心的人;如見富貴、威德自在之人,必是有戒、有施、有精進、有慚愧的人。因果語是造作現世因緣,得未來果;是過去世因,得現世果。喻語是用世間一切現象,作比喻而說法。不應語是用不可能的事來比喻而說法;如說樹可受八戒,也不說十住菩薩有退轉心。世流布語是世間通俗語言而說法;如男女、大小、城市、山林等。如意語是按佛義而說法;如說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不應放逸。佛說法還有隨自義語;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等。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什麼為惡法住呢?

佛說,遠離善友,不聞正法,或聽到正法不能理解法義,為惡法住。惡法有六種住;一是惡;二是不善;三是污法;四是增有;五是惱熱;六是受惡果。惡;聖人心生畏懼,遠離惡人惡行。不善;能生無量惡果報,常為煩惱糾纏,樂與惡人交朋友,不能修諸善方便,心裡所想顛倒,所作事不如法。污法;身口二業不清凈,專見他人過失,增加不善業,遠離善法。增有;由於惡、不善、污法,所有行作,為墮地獄、畜生、餓鬼增業,不能修行解脫之法,身口意總不閑著,製造是非,口說是非。惱熱;身心煩惱,遠離寂靜為熱;受地獄報為熱;引領眾生不善行為熱;心裡沒有善法為熱;沒有清凈信心為熱。受惡果;由於惡、不善、增有、污法、惱熱,是人命終必墮三惡道受惡果報;同時,也是煩惱惡、業惡、報惡的三惡眾生。這樣的人,能斷善根。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有人修行善事,怎麼要獲得惡果呢

佛說,有人修行四種善事,要獲得惡果;一是心裡總想要勝他人;二是為利養受持禁戒;三是向上司或強橫之人行布施;四是在空閑時間,心裡什麼事都想。行這樣四種善事,要得惡果報。因這樣做的人,增長邪見,增長驕慢。名為修善,實為名聞利養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什麼是信、戒、聞、施不具足呢?

佛說,有的人雖信佛,但信不具足。有的人雖信眾生皆有佛性,但只相信人有,而不相信螞蟻、蚊子、蒼蠅、小蟲等有佛性,為信不具足。信有二種;一是有信;二是有求。有信而不知修行,有求而不知理解佛法,為信不具足。信是聽他人說才信,而不是自己心裡就是想信、堅信,為信不具足。信有佛道而不相信有得道之人,為信不具足。信佛法僧三寶而不信出世間三寶是同一性相;信人間因果,不信有三惡道報的因果,為信不具足。信不具足的人,所受禁戒也不可能具足,因為信因不具足。所以,所受禁戒的緣也不具足。在戒相上只具足威儀戒,而不具足從戒戒;只具足作戒,不具足無作戒;只具足身口正命戒,不具足離身口正命戒;只具足有戒,不具足舍戒;具足隨順所有之戒,不具足隨道戒;相信善戒都有善果,而不能行持,為戒不具足。戒不具足的人,多聞也不具足。對佛經十二部,只信六部,不信六部。對不信的經攻擊是偽經,是魔說等。對信受的經,不能讀誦解說,只為勝過他人或攻擊他人,或為利養,為聞不具足。怎麼才為具足呢!要身口意都善,先供養法師或有德之人,生愛念心、尊重心。以這樣的因緣聽聞所教授十二部經法,真心受持修行,才能獲得智慧。得智慧後,要善思維怎樣才能如法而住。善思維以後,要證悟經典實義。證悟實義後身心寂靜;身寂心靜後,就能生起歡喜心。以歡喜因緣,心則得定,得定才能得正知見。得正知見後,心才能厭離三界諸有,證得解脫。如不具足這些善行,是聞不具足。信、戒、聞不具足的人,施不具足。這樣的人,可以具足財施,而絕不能具足法施。緣因是法不圓融,畏懼他人超過自己而又留一手。在財施與法施上,各有聖施和不是聖施;聖施不求果報,不是聖施求有果報。聖施為增長眾生正法;不是聖施為增長諸有,為增有而行法施,為增財而行財施。這樣的人,只具足非聖施,不具足聖施。對接受說法的人給法施,對不接受說法的人不給法施,為施不具足。信、戒、聞、施不具足的人,所修智慧不具足。智慧不具足,辨別不清佛法各部經中的內在關係,只在文字上查找有無矛盾的語句等,不知實義佛性解脫等。這樣的人,為智慧不具足。智慧不具足的人,有二種增法;一增惡法;二增善法。增長惡法是,不見自己智慧不具足,專門研究他人的不具足,總認為自己具足而生執著心,聽不得半句正法善語。於同修中,總認為比誰都強,親近意趣相同或支持自己的惡友,又增加自己的惡法。聽了惡友的支持和讚歎,心生歡喜,心生執著,心生驕慢,多行放逸。認為出家有清規戒律,在家人修行多有自由,樂說在家的俗事,遠離清凈出家之法。這是,佛說親近在家人的原義,不是為法也不能接近在家人。以這樣的因緣,增長惡法,身口意起不凈業,又增長三惡道之業。增長善法是,深知自己的知見不具足,行作的善法也不具足,先去親近善友,諮詢自己不知的佛法,聽後高興地去想一想;然後,如法去作,保持住這種謙下的善法。這樣的人,能增長善法。佛的弟子中,有很多這樣的人,知不足而精進,達到成就的菩提路。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三】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迦葉菩薩品第二十四之三】

佛說,智慧不具足的人,如能增長善法,親近善友,如法修行,受持戒律,可得暖法。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眾生都有暖法,一壽二暖三識,三法和合為眾生。怎麼暖法從親近善友得呢?

佛說,你所問暖法,是一切眾生都有。而佛所說暖法要依法修行,由修證得,屬於本無今有。暖法是色界法,欲界沒有。色界唯佛弟子有,外道天眾沒有;即一至四果羅漢分別對苦集滅道,共有十六行。外道只有六根,定為六行。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暖法是自性暖還是外來的暖呢?

佛說,是自性暖,不是外來的暖。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信心是暖法嗎?

佛說,信心不是暖法。是由於先有信心,然後證得暖法。暖法是智慧,是八聖道之火相,是無漏道,是一果羅漢修道證得。這樣的智慧,能破除一果羅漢的煩惱習氣。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暖法是有為法,怎麼是無漏呢?

佛說,暖法是有為法,但它能破壞有為之有法;即厭離五欲之樂,能為無漏道相。得暖法的人有七十三種,從一禪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但四禪天以下十種人,十分煩惱只能斷一分至九分,只覺暖相。四禪天以下的人證得暖法雖不具足,但是作五逆業,犯四重戒而不斷善根。受地獄報後道力不失,能繼續修行。證得一至四禪暖法的人,出現二種情況;一是遇惡友;不能再修禪行,使人暫時失去暖法。二是遇善友;繼續禪行,證得頂法。因為,暖法、忍法、世間第一法都有頂法,頂法既是單一的,又是綜合的;再繼續禪行證得忍法和世間第一法。四加行既是從五蘊之身所行有,又緣於苦集滅道修。

有人問,道家不也修四加行嗎?諸位應知,道家的四加行只在身體的六根上為六行;不是自性的四加行;如身體散壞時,所修四加行消失,不復存在;而自性的四加行,不隨身體的散壞而消失,這是佛法四加行與外道四加行本質區別;這種本質區別來源於功德上的差別。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一果羅漢能斷無量煩惱,怎麼又說斷我見煩惱、斷沒有緣因的煩惱、斷疑煩惱呢?

佛說,一果羅漢能斷無量煩惱,而這三個煩惱是無量煩惱中的主要煩惱。由於修戒定慧證得智慧後,自性自斷。一果羅漢觀四諦法,獲得四事;一是住堅固道;二是能遍觀察;三是能實見;四是能壞大怨。住堅固道,是身心自然住於正道,不能為邪知邪見所動搖。能遍觀察,是能控制轉化自身煩惱。能實見,是超出肉身的知見,而又實知、實見有佛、有法、有僧,對世間諸事有忍的智慧。能壞大怨,是破四顛倒心,而得四正勤,逆世而行。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二至四果羅漢為什麼不稱須陀洹呢?

佛說,須陀洹是成就阿羅漢、菩薩至成佛的基礎,不證此果位,其它果位都談不上;須陀洹是進入聖人的名稱,必須先證得。鈍根須陀洹要人天七返,也有六五四三二返;但利根須陀洹,若即生至阿羅漢,前提是有善友引領因緣;再有利根為基礎。一果羅漢為煩惱輕,修戒定慧並有定慧,證見道果,又不舍佛道。見魔王化佛像為之說法,其心不動。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是得道為須陀洹,還是以初果為須陀洹呢?

佛說,以初果為須陀洹。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有因才有果,無因則無果。涅槃為果,涅槃是常無因,無因怎麼有涅槃果呢?涅槃怎麼又稱沙門或沙門果呢?

佛說,世間有七種果;一是方便果;二是報恩果;三是親近果;四是余殘果;五是平等果;六是果報果;七是遠離果。方便果是,世間秋收果實;有種子因和水肥、管理因,而得果實。報恩果是,世間兒女報父母恩,得恩養之果;即善業召感有兒女為近因,又有兒女孝順為遠因。親近果是,因親近善知識,知持戒修行而證得一至四果羅漢等,為親近果;有自己信心為近因,有善知識教為遠因。余殘果是,該死沒死又延年益壽;有身口意清凈為近因,有延年益壽為遠因。平等果是,世間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災難,在同一範圍、同一時間、同一感受,為平等果;有眾生沒有修十善業的近因,有三災降臨的遠因。果報果是,人得清凈身又修清凈業,證得清凈果為果報果;有現在身清凈為近因,有過去世身清凈為遠因。遠離果是,涅槃離諸煩惱,修一切善業是涅槃因;有修戒定慧證得解脫的近因,有無量世修行善法的遠因。世間法與出世間法都說生因和了因;涅槃為遠離煩惱,是有了因,無有生因。沙門是行八正道的人;沙門果是永斷一切貪嗔痴等。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什麼因緣行八正道為沙門那呢?

佛說,沙門為乏,那是道,為貧道。道能斷乏,行八正道為沙門那。是從道中獲得果位,為沙門果。世間也把喜歡清靜的人,稱為沙門那;身口意離惡行邪命等,得樂寂靜為沙門那。世間的下人能作上人為沙門那,道也能讓下人為上人為沙門那。阿羅漢果,即無學,在三界內為到彼岸。為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有。阿羅漢也是沙門果。佛、菩薩具足六波羅蜜,得六波羅蜜果。如有人心想口說一闡提得菩提,或心想口說不得菩提,為謗佛法僧。如有人說,八聖道是凡夫得,或說凡夫不得八聖道,為謗佛法僧。如有人說,一切眾生一定有佛性,或一定無佛性,為謗佛法僧。謗佛法僧的人有二種;一是不信又嗔恚心重的人;二是雖信卻不解其義的人。不信的人謗佛法僧好理解,信的人謗佛法僧不好理解。因為不信的人,邪見嗔恚;信的人智慧不足,顛倒解義。所以,這二種人都能謗佛法僧。如有人說,一闡提人也能生善根,生善根後相續不斷,持戒修行也能證得菩提,是沒有謗佛法僧。如有人說,眾生佛性也有、也沒有,說有如虛空,說沒有如兔無角,是沒有謗佛法僧。如有人說,凡夫之人也可以修行八聖道,是沒有謗佛法僧。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眾生佛性怎麼如虛空呢

佛說,虛空之性不能用過去、現在、未來表述。空性能容萬物,萬物之中又有空性,也不能用時間來表述。佛性也是這樣,說過去眾生不知是怎麼產生和什麼時間產生,說現在眾生又見不到,說未來眾生又覺是虛無。但佛性又確實有,不受三界控制;才說佛性如虛空。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佛性為有,虛空不能為有啊?

佛說,「為非涅槃,名為涅槃。為非如來,名為如來。為非佛性,名為佛性。云何名為非涅槃,所謂一切煩惱有為之法,為破如是有為煩惱,是名涅槃。非如來者,謂一闡提至辟支佛,為破如是一闡提至辟支佛,是名如來。非佛性者,所謂一切牆壁、瓦石無情之物,離如是等無情之物,是名佛性。」

我沒有將這一段經文解釋,包含此經前部分關於二果羅漢至四果羅漢與辟支佛境界,我將其略去不講。為什麼這樣,不是不能解釋,而是解釋透了,要有無量凡夫和沒有證悟智慧的人墮落地獄。他們要起疑心,你是怎麼知的呀?哪部佛經里有記載呀?疑心起邪見,必墮地獄。如不講明白,少數有證悟智慧的人,也要推遲脫離或不能脫離三界火宅。與其說共同在三界火宅中生死輪迴,倒不如逃出多少人算多少人。對少數人慈悲,就是對多數人慈悲;有少數人逃離,才又有人回來救度多數人。由此,我決定直釋明白,受益不受益是諸位自己的事了。

 

「為非涅槃,名涅槃」。為不是涅槃,所謂的涅槃,是宇宙中高智慧、高能量的生命體,為救度眾生來此世界示現肉身佛,又示現肉身入般涅槃。而高智慧高能量的生命體,根本就沒有肉身,又根本沒有涅槃佛。示現此世間的生命現象,都是有為之法。包含佛的肉身、佛像、佛經、佛所傳戒修方法、入般涅槃。用這樣的有為之法,破除眾生的有為煩惱。由此,佛說涅槃是名涅槃。

「為非如來,名為如來」。為不是佛,所謂的佛,是逃離三界火宅誓願救度眾生,願力踐行的最高形式,是為救度眾生履行願力而確定的名稱;如同一個國家的皇帝、國王、總統等職務稱呼一樣。諸佛是逃離三界火宅眾生的一個群體,每尊佛是群體中的一員。過去諸佛圓滿願力後,在哪裡、做什麼、怎麼生存、生命現象什麼樣等,都是第一妙高峰上的智慧,無人言語。只能說,在常寂光凈土,常樂我凈。因為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就已經脫離此世界生命現象的煩惱,以另外一種生命現象生存,法喜充滿,禪悅無盡。但與佛的喜樂境界相比仍有太大距離,無法相提並論。這麼說的目的,是破一闡提類的不信為信;破聲聞緣覺行至半途,無功德解脫又不再繼續積功累德的我法二執。由此,佛說名為如來。

「為非佛性,名為佛牲」。為不是佛性,所謂佛性是眾生第八阿賴耶識中的純凈之性。類似於一粒種子中胚胎的基因組合;種子比喻人的身體,胚胎比喻第八阿賴耶識,基因組合是自性,基因組合的秘密是純凈的性或稱佛性。這種微妙的秘密,在一粒種子中存在,有發芽、生根、生長、開花、授粉、果實成熟一個過程,又形成種子。眾生就如同一粒種子的循環過程;聲聞、緣覺如同科研所里種子的標本;菩薩如同種子的主人,知基因組合與種子的優劣,種植、培育、選種;佛如同科研所的技術員,研究種子基因組合的微妙秘密,利用基因遺傳技術培育或嫁接出新的優良品種。人的一切善行,是自性的本來;一切持戒修行,是在佛這位技術員的指導下,菩薩這位主人在試驗田裡種植培育新品種的過程。眾生自性中這個基因微妙組合秘密,看不見、摸不著、覺不到,猶如虛空,又確實存在。這個微妙秘密是眾生一切的根本,是萬能的;可以通過持戒修行,破解這個微妙秘密,恢復純凈自性的本來生命狀態;持戒修行的過程,就是積功累德的過程,也可以說為恢復高智慧生命體積累所必須的高能量。這個高能量高智慧的生命體,沒有世間類似情愛之類的思維,只有慈悲願力。由此佛說,離牆壁瓦石之物,又妙有神通自在的慈悲喜舍,沒有忘記三界火宅中的同伴的性識,為名佛性。

 

我再簡單講一講羅漢境界。一果羅漢有七返生死,心裡畏懼四諦中的苦集,但知為自己修道,為脫離苦集煩惱而修道。堅固的修道心確立,世間一切也不能使其改變。由此,佛重點讚歎一果羅漢的功德。二果羅漢有一返生死,已知四諦中苦集已了,重點在證悟道業智慧,滅除苦集。由此,佛在這裡沒有說二果羅漢的境界。三果羅漢,在四諦中重點在道,苦集滅已經沒有。這個果位圓成後,有二個選擇,一是發菩提心,往生極樂世界(邊地)或留在此世界救度眾生,繼續培育自己的功德,成就阿羅漢與大阿羅漢道;二是進入鈍根阿羅漢。佛在此經中,重點說了三果羅漢的七種涅槃;一是中般涅槃;二是受身涅槃;三是行般涅槃;四是無行涅槃;五是上流涅槃;六是現在涅槃;七是無色界涅槃。這裡的涅槃方式有四種,一是二身涅槃;二是四身涅槃;三是精進無自在定;四是懈怠有自在定。四種涅槃方式,來自於四種心;一是學與不學都可入涅槃;即修行與不修行都可以;二是學;即必須繼續修行;三是無學;即佛理已悟,不願繼續修行或自稱不須再聽什麼法;四是非學非無學;即可不再修行又可精進修行。在沒發菩提心的三果中,有二種貪;一貪阿羅漢;二貪色界與無色界三昧。有此二貪的三果羅漢受四身;即色界二身為享天福,無色界二身為寂靜。而發菩提心的三果羅漢受二身,即一身進入四果羅漢與大阿羅漢,一身來欲界隨佛救度眾生;只有人這道的三果羅漢,在人中發菩提心後,往生極樂世界,才是盡此一報身。因為,此世界的人有二種業;一是有身體可造作業;二是身體及所受苦樂是前世業力召感的受生業。三果羅漢發菩提心,來此世界有身體可造作善業,是善業發心受生為度眾生。所以,佛對三果羅漢的境界說了很多。

 

在禪定上再簡單講幾句,進入一禪至四禪,有二種心態相互矛盾;一是煩惱;重點是愛因緣,難捨其愛;二是道力;重點是舍愛修道。道力心態強的人,從一禪至四禪,有二種樂;一樂三昧;二樂智慧。樂三昧的人再進入無色界受生;樂智慧的人在色界受生。愛心態強的人,從四禪可退回一禪;一禪可為無禪。退失道心道力,為退轉之人。從四禪天生到無色界的人,樂於寂滅定三昧。生到色界的人有的修熏禪;即此天人都喜歡禪行,受環境影響而修禪,人人禪悅為食;有的不再修禪,只享天福。

阿羅漢與辟支佛,是修戒定慧解脫生死的一半,在三界內解脫知見,梵行已立,所作已辦;遠離生死煩惱,修得道果為無學,已達智慧彼岸,可入涅槃。可是,心性的煩惱業習之根未拔出,只是去掉煩惱業習,沒有證得徹底出世間功德。在世間證得阿羅漢果和辟支佛果的人,容易發菩提心,往生後直接進入下品下生;三果羅漢往生的人,要在邊地圓滿阿羅漢道果,去掉業習之根後,再進入下品下生。邊地五百世的時間很長啊;一是一世的壽命長;二是一日一夜的時間長,一日一夜等於此世界的五百年。我勸諸位,在人這道精進,此世界修行一日一夜,相當於極樂世界邊地的五百年。生到天上的阿羅漢和辟支佛,有二種人;一種人圓成道果後,發菩提心,求生極樂世界;二種人不發菩提心,在色界與無色界天享樂天福。

佛在此經中說,是七種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由於沒有修身、戒、心、慧;而作五逆業、犯四重戒、謗佛法僧,能斷善根。同是七種人中,又有能親近善知識、精進修行戒定慧、至心聽受佛說正法、內善思維、身口意如法而行,能渡生死河至彼岸。這七種人中,有的人具有七種人的全部想法,有的具有七種人中各自的想法。

從經文上讀誦沒有什麼難理解之處,但要把七種人講出來,就會讓無量眾生非常難理解。為什麼千百年來無人講解此經;一是不能講;二是不敢講。不能講怕眾生起疑心,不敢講怕眾生起疑心而墮地獄;同時,魔事太重,平常人無法想像。由此,無人講解。

有人問,那你怎麼講呢?我告訴諸位,請不要笑,我是一介凡夫,是世界上最傻的人,不知畏懼什麼,就算是傻人膽大吧!

這七種人分別是,一闡提,外道、天人與凡夫,四禪天以下未證果的修行人,一果羅漢,二果羅漢,三果羅漢,阿羅漢與辟支佛。

 

一闡提不修身、戒、心、慧,作五逆業、犯四重戒、謗佛法僧,好理解。外道與天人,在往昔世中,都修過十善業,只是今世沒修身、戒、心、慧,作五逆業、犯四重戒、謗佛法僧不好理解。四禪天以下的修行人,不修身、戒、心、慧,作五逆業、犯四重戒、謗佛法僧為難理解。從一果羅漢至阿羅漢和辟支佛,不修身、戒、心、慧,作五逆業、犯四重戒,謗佛法僧為不可理解。因為,佛在此經中說,一至四果羅漢為世間人的皈依處;修行人又必須去證果,按次第果位功德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怎麼這裡又說作五逆業、犯四重戒,謗佛法僧呢?就世間實相而言,佛所說是真而確真的事。狀況出在哪裡呢?一是在輪迴上;人有入胎之謎。二是在時間上;八萬四千大劫,聲聞緣覺果位的定力消失,又重新進入輪迴。三是三界法則上;沒發菩提心而沒有離開三界,受三界法則約束。四是缺乏智慧,功德不足;沒有證悟佛法真諦而妄談佛理。這四種緣因只是針對修行人和證聲聞緣覺果位的人而言。

世間的一切事物,就怕不知道,知道了就好辦,就有對治的方法。由此,能出離生死大河的人還是這七種人。出離的方法;一是親近善知識,發菩提心;二是至心聽受佛法,理解真諦;三是精勤修行戒定慧,去除煩惱業報;四是心善思維,身如法而行,培育功德。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世間一切都是相對的,虛空沒有相對的,這樣說可以嗎

佛說,在世間一切有為法都是相對的,佛示現般涅槃也是有為法。涅槃是可見可證,是有是緣,是色是相。而涅槃性如虛空,是出世間。有的人說虛空是光明,有的說虛空為天與大地相對等,屬於世間智人所說。佛不與世間智人爭論,因爭論是著兩邊,佛無兩邊而行於中道。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菩薩具足哪些法才不與世間爭論,不為世間法所玷污呢

佛說,菩薩具足十法,不與世間爭論;一是信心,;二是有戒;三是親近善知識;四是內善思維;五是具足精進;六是具足正念;七是具足智慧;八是具足正語;九是樂於正法;十是憐憫眾生。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什麼是世智說的有與無呢?

佛說,如世間智人說一切物體都是變化的,以及受想行識也不能靜止不動;世間智人說人身以及感受、思想、行為、意識中,沒有永恆不變的常樂我凈,佛也這麼說。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世間一切人的身體都是空、苦、無常、無我,為何佛色身常恆不變呢?佛已離想顛倒、心顛倒、見顛倒,那麼佛的色身應該是無常,不與世爭,怎麼說常呢?

佛說,一切眾生從煩惱生,是空、苦、無常、無我。而佛的色身已遠離煩惱,未來世哪尊佛來此世界示現成佛,色身遠離煩惱的形式是常恆不變的。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怎麼說人的色身是從煩惱生呢?

佛說,煩惱有三種漏,欲漏、有漏、無明漏。人有此三漏,才有世間紅塵紛爭等所發生的罪過。有智慧的人觀三漏罪過,則能遠離諸漏之因,輕受漏因所報之果。世間漏報有四種;一是作業時重,受報時輕;二是作業時輕,受報時重;三是作業時重,受報時也重;四是作業時輕,受報時也輕。有人能觀煩惱罪過,作業受報都輕。有智慧的人,應遠離三漏,修戒定慧三無漏學,破貪嗔痴三毒,破想、心、見三顛倒;即遠離三惡道。有智慧的人,應先觀漏因,後觀漏果。能觀到善因生善果,惡因生惡果。再修行善因,積成善果;遠離漏因,不得惡果。有智慧的人,應觀煩惱輕重,先離重的煩惱,重的若能遠離,輕的自去。有智慧的人,應精勤修道,不息不悔,親近善友,至心聽法,能轉煩惱為菩提,歡喜不愁。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什麼是欲漏、有漏、無明漏呢?

佛說,欲漏是內有覺觀,外有諸緣。有漏是色界與無色界內有諸惡法,外有諸因緣。無明漏是不知自己在想什麼、在做什麼,也不知內覺觀和外因緣,就是整日鬧心。無明是一切諸漏根本。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十二部經中說,不善思維的因緣是生於貪嗔痴,今日怎麼又說是無明呢?

佛說,不善思維與無明互為因果,互相增長。不善思維的因緣生於無明,無明的因緣又生於不善思維。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無明即漏,怎麼又說無明生於諸漏呢?

佛說,無明漏為內無明。而無明生諸漏有內無明,又外有諸因緣。無明漏又無始無終,從無明至無明。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有智慧的人怎麼知於漏因呢?

佛說,有智慧的人應觀察是因什麼生煩惱,做什麼事生煩惱,是什麼時生煩惱,與誰在一起生煩惱。又因為什麼停止煩惱,煩惱生滅是怎麼轉化的。心裡這麼觀想後,遠離無明的生漏因緣,讓未生的煩惱不生,讓已生的煩惱滅掉。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眾生一個身體怎麼能起種種煩惱呢?

佛說,是愛因緣能讓人身生出種種煩惱。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有智慧的人怎麼觀果報呢?

佛說,有智慧的人應觀察到是諸漏因緣,才有六道眾生輪迴之苦。諸漏因緣生於無明,無明又無始無終。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有智慧的人應斷諸果報,那麼無漏果在應斷的果報之中嗎?

佛說,有時因中說果,有時果中說因。一切聖人真實沒有無漏果報,只是修道而證道,果報不再生漏。果報不生漏,無一切煩惱;即斷一切煩惱果報。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四】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迦葉菩薩品第二十四之四】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煩惱因果,煩惱眾生,眾生身中怎麼還有妙藥王呢?

佛說,如眾生能修清凈梵行,是身中有妙藥王,能醫眾生煩惱生死大病。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眾生怎麼樣才能修清凈梵行呢?

佛說,有的眾生有煩惱因,有煩惱果;有的眾生沒有煩惱因,也有煩惱果。沒有煩惱因的為清凈梵行;即眾生的身體是煩惱果,持戒修行遠離煩惱因。怎麼遠離煩惱因呢?

第一,觀受是一切諸漏的直接樂因;如男歡女愛有感受,佔有財物有感受,煩悶時娛樂旅遊等都有感受。這種受既有內因,也有外因,是內外都漏。漏失了美好的時間,漏失了梵行的機遇。由感受舒服而心生愛身、愛人、愛財、愛玩、愛享受等。感受又是什麼因緣而生呢?因為都是由愛因緣和合而生,在和合時有感受,而生想、心、見三顛倒。所以,修清凈梵行要離和合斷愛。

第二,觀果報是苦;由受生愛,由愛生取,得到諸有後,相伴而生的是生老病死等世間八種痛苦,又有三惡道果報苦等。知貪著感受五欲樂苦報後,應先修八正道;再觀三種受相;一種是苦受相;二種是樂受相;三種是不苦不樂相。苦受相有一人孤單苦、貧窮苦、生老病死苦等,都要承受之相。受不苦不樂相為人生隨眾,人家騎馬我騎驢,前面還有挑擔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從外表看很好,可是如夫妻吵架,財產紛爭,人與人之間爭鬥兇殺,搶劫和地震及水火風災等,都要承受之相。樂受相來自三種觸;一是無明觸;二是明觸;三是非明無明觸。明觸是修行人身體發出的喜樂;無明觸與非明無明觸,增長身心苦樂之受。受是因又是果,因果循環。

第三,觀愛受苦果報;由愛因生一切諸有,諸有是苦;如修行人貪愛,不斷受因,就不能斷生老病死等苦,不能得無漏之道。修行人應斷觸,觸斷以後,受就自滅,受滅愛也隨著滅。

第四,觀受愛因緣解脫;受愛因緣是由想生,眾生見色貪受而生顛倒想。一切沒有得正道的眾生,都是這麼顛倒想。如修行不能入定的人,應修空想觀;即從自身或男女、房舍、卧具等選其一,先想小,再想大,再想無量大。如能入定的人,從十個一切入去觀想;即從青、黃、赤、白、地、水、火、風、空、識選其一,或分前五後五及十個一切入處一起觀想,也先從小到欲界,大到色界,無量大到無色界。這二個觀想後,再觀想滅,想滅後受自滅,想受滅後為解脫。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滅一切法為解脫,怎麼又說想受滅為解脫呢?

佛說,這麼說有二種緣因;一種是根據聽法對象理解法義的程度,有時因法說眾生,有時因眾生說法;想受滅,是滅一切法的修持方法。二種是,想因觸生,觸有凡夫的煩惱觸和聖人的解脫觸。凡夫的煩惱觸是無明生,而觀想破顛倒想,破顛倒想為愛滅,愛滅則觸滅,觸滅則無明滅,無明滅則解脫,解脫則法喜生,勝世間一切觸樂。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聖人有沒有顛倒想和煩惱呢?

佛說,你怎麼問聖人有無顛倒想呢!

迦葉菩薩回答說,聖人對牛作牛想、也說是牛等,就是顛倒想。

佛說,世間凡夫有二種想;一是世間流行想;二是執著想。聖人只有世間流行想,而沒有執著想。凡夫為惡覺觀,於世間流行生執著想。聖人為善覺觀,於世間流行不生執著想。凡夫為顛倒想,聖人不為顛倒想。同時,聖人有聖人的智慧,能觀察到執著世間流行的惡想,果報在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和人道。世間流行為色聲香味觸,貪求五欲為執著想。執著想是凡夫的慾望,因慾望強烈,才有世間以惡對待父母、僧人以及不惜生命的去行打罵、奸欺、殺害等事。聖人自有智慧能滅惡想,不生欲心,不受惡受,則無惡果報。聖人的智慧,能觀察到凡夫的煩惱與業共行,本身因煩惱能造作業,自身苦報又是過去世造作業的報果。凡夫身口意三種業,身口為外業,意為內業;身行口說為作業,作業有果報;意想而身未行口未說,不為作業,也無果報。造作業的因是凡夫內求受、外求有。凡夫因煩惱作業有四種果報;一是黑黑果報;二是白白果報;三是雜雜果報;四是不黑不白,不黑不白果報。黑黑果報是凡夫因煩惱,作十不善業,果報在三惡道。白白果報是凡夫雖有煩惱,但能修十善業,報在天人。雜雜果報,是凡夫雖有煩惱,又修十善業,又作十不善業,報在北俱蘆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為人。不黑不白、不黑不白果報是,凡夫雖有煩惱,既修十善業,又持戒修行正法等無漏業,沒有果報而能離開六道,往生佛國凈土。聖人的智慧,能觀察十二因緣。能觀十二因緣的人,不造新業,破除舊業。深知三界諸苦都從煩惱的業因緣而生,天人五衰相現時如同地獄苦,人得重病生不如死時如同地獄苦。苦因是煩惱,苦果是受身。凡夫有二種求;一是求身;二是求財。身求為內求,求財為外求。內求能作業,外求能滿足內求。內求為業因,外求為業果;如凡夫能修行八正道,把十二因緣倒過來斷,就會解脫六道之苦。

 

身和同住, 積分 200, 距離下一級還需 300 積分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什麼是清凈梵行呢?

佛說,一切法是;即此經佛說諸善法是。此經能包含一切諸法;具體一點說,三十七道品是;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有漏之法能作無漏法因,佛怎麼不說有漏為清凈梵行呢?

佛說,一切有漏即顛倒,不是清凈梵行。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世間第一法是有漏還是無漏呢?為什麼不是清凈梵行呢?

佛說,四加行中世間第一法是有漏。因為,是修行人修無漏法身心所證,身心在世間為有為;所以,有漏。而清凈梵行是從初發心學佛至修行證得菩提全過程的行持、願力和智慧。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眾生所行為什麼不是清凈梵行呢?

佛說,眾生思維萬念有漏,想心見三顛倒,又增加諸漏。為什麼是顛倒呢?因為,眾生自性中哪裡有男女相,哪裡有財物,哪裡有諸法。所以,顛倒。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什麼是知根知畢竟呢?

佛說,三十七道品為知根。修行三十七道品的根本是學佛的善慾念心,也稱初發道心。又覺得學佛受益,覺得受益再去用戒約束自己,約束自己的同時,又修行和聽聞受持善法,又定中生智慧,又遠離生死煩惱,證得解脫。知畢竟是解脫後,為大般涅槃。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於一切善法不放逸為本,怎麼初發道心為本呢?

佛說,要說成佛之因,是初發道心;要說怎麼成佛是不放逸。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在其它經中為什麼說三十七道品是佛的根本呢?

佛說,如眾生不為自證佛道,誰還會去修行三十七道品呢!由此,想自證佛果的人,道心是根本。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什麼是明觸呢?

佛說,明觸為善意接觸;如親近善知識為觸,能聽到正法為觸等。善意接觸後,能夠善意接受,善意接受後能善思維,善思維能破諸惡煩惱,破諸煩惱後能專念,專念後能入定,入定後生智慧,智慧力能破煩惱,能破煩惱為最勝;即欲、念、定、智是修行的主導。如說修行三十七道品,證得四禪喜樂,只能是正常的事;如能破煩惱而證得解脫,是真的很了不起的事;如只證得世間樂與出世間的樂,證得羅漢果解脫不是畢竟;如能斷除三十七道品所行諸法事,才算畢竟,即大般涅槃;如修行人想即生成就道業,那就出家,或在家修出家行,受比丘戒或菩薩戒,依法禪行定力,證得智慧和果位。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根本、因、增三法有什麼區別嗎?

佛說,根本是初發道心;因是相續不斷,精勤修行;增是增長智慧,在心裡滅掉世間假相,證知出世間真相。另外,根本是行做,光說佛法而不行是空話,依法而行才是成道的根本。因是果,有行才有證,有證才有果位,果位才是真正的功德。增是用,有果位的人才有神通妙力,弘法利生。在未來世;即正法時代結束以後,逐漸開始空說佛法,以種善根為根本;不親近善知識,不依正法修行為因;只用佛法作幌子,貪求名聞利養為增。可是仍有以求正法修行為根本的人;得證悟智慧和果位為因;弘法利生,廣度群迷為增;再以受持大乘經典見道為根本,修道為因,證阿羅漢果為增。根本是成道正因;因是弘法的正方便;增是自證功德。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怎樣才能成就畢竟涅槃呢?

佛說,菩薩與四眾弟子能修十想,不受他人怎麼樣所影響,自己知什麼是善與不善,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是人一定得畢竟涅槃。十種想是;一有無常想;二有苦想;三有無我想;四有厭離世間雜食想;五有世間一切沒有樂趣想;六有身死想;七有做過很多罪過想;八有遠離生死解脫想;九有地球都有消失的那一天,何況財物等滅想;十有無愛想。

是人一定得畢竟涅槃;這是佛為菩薩與四眾弟子打的保票,修與不修完全在自己。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什麼是有無常想呢?

佛說,菩薩有二種;一是初發心菩薩;二是證道後又行道菩薩。這裡只說初發心菩薩,不說行道菩薩。因為品位菩薩報身在佛凈土,沒有無常;化身來此世間的菩薩,早已知無常想。所以,只對初發心菩薩說。初發心菩薩觀無常想時,有粗細二想;粗想無常,是對世間事物有內無常與外無常的變化。內法的無常變化是,觀自身變化,童、少、青、壯、老、死的無常變化不能停留;財物無時與多時少時等無常變化也不能停留;所作善事功德和惡事果報,隨時間變化留於後世;世間千秋功罪任由評說等。外法的無常變化是,世間眾生無常,聽法知天道無常,世界成、住、壞、空劫數無常等。細想無常是觀世間一切內外之物,都是在質量變化下成就破相、壞相。就用人體作比喻有十種變化;一是細胞膜時;二是細胞時;三是受精卵時;四是肉團時;五是肢體時;六是嬰兒時;七是童子時;八是少年時;九是青壯時;十是衰老時。情念上又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的無常變化,又有內外八苦,都是身無常,法無常。修苦想;是一切無常才有苦想,是觀苦想而修空。知生是苦、滅是苦,世間生活也是苦,身體是諸苦之器。修無我我想;五蘊之身是假我,空苦無常總輪迴。持戒修行破假相,諸法無我才是我。眾生迷而和合,諸法因緣和合,和合滅則法滅,和合滅則眾生滅。修厭離食想;食有觸、轉、思、識四種,人類屬於觸食。眾生為貪食而身口意作業,為貪食身心受種種苦。修厭離食想之人,雖知飲食能讓身體健康;但能捨身出家,所食是葯,對美食與不凈食,始終不生貪愛之心;如見凈食可虛觀不凈,若乞食願讓同修得飽,良藥能療毒身百病。修世間不可樂想;一切眾生都是生老病死,三界天人無非地獄人,無非各類畜生道,貧也一生,富也一世,荒冢一堆草沒了。一切美音財物等都是過眼雲煙,空無實際,轉眼即是百年、千年、萬年。修死想;人有一息為壽,壽命在一息之間,若能以七日七夜及一日一時的時間,精勤修道,護持禁戒,說法利益眾生,都是此生最大的事,也是最大的善事。有此六想後,還要有常久修道想,樂於修道想,沒有恨誰妒誰想,希望人類和平等善願想,心不輕仁想,定樂自在想。遇事常思己過,遠離三界,滅除三界之苦,不再愛著諸法。這樣想為圓滿十想,得正知見,是為解脫,到達彼岸。

 

這時,迦葉菩薩以偈贊佛,「自來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禮初發心。初發已為天人師,勝出聲聞及緣覺。」

這裡「自未得度先度他」說的是初發心菩薩,道力堅固後才發願度眾生。否則,小心別讓眾生把自己度了!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五】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憍陳如菩薩品第二十五之上】

佛說,憍陳如你應知,色受想行識是無常、是苦、是空、是無我、是不凈、是生老病死、是無明因、是生因、是四顛倒因、是無量惡法之因、是束縛、是流而不堅固、是瘡疣,不是寂靜。若把這樣諸法之因滅掉,就獲得解脫,獲得涅槃寂靜之樂。如有人能理解這樣的法,是真正的修道人,有圓滿的修道之法。如沒有佛法,就沒有真正的修道人,也沒有圓滿的修道之法。一切外道,虛假詐稱,都沒有實際修行。佛常於大眾這麼說,憍陳如你等佛弟子也應於大眾中這麼說。

 

這時,有很多外道人聽佛這麼說,心生嗔惡;並稱言說,我們也是修道人,也有修道法。大眾中有一外道人站出來說,大家不要聽這位僧人狂言亂語,沒有根據,沒有水平的理論。這位僧人簡直就是世間狂人,一會哭笑罵贊;一會說生在凈飯王家,一會又說沒生;一會又說生後走七步,一會又說沒走;一會又說學習世事,是一切智人;一會又指責惡人賤事;一會又苦行六年,一會又指責外道苦行;一會又說菩提樹下證菩提,一會又說此身入涅槃,一會說身滅是涅槃。這樣言論不是胡言亂語是什麼,我一聽就氣憤。

這時,又有一位外道接著說,這位僧人出家後,說空苦無常、無我不凈,我的弟子們聽了心裡畏懼,不敢接受我教化。今日於此雙樹林又說這些法,我的弟子們聽後都舍我而去,聽這位僧人教化,真讓我既生氣又苦惱。

 

這時,又有一位外道接著說,你們大家聽一聽,這位僧人說修慈悲,此言虛假不實。若有慈悲,為什麼教我弟子自受其法,隨他意而違我願。這位僧人又說,不為世間諸法所染,也是虛妄不實。若少欲知足,今日為什麼奪我利,應供養我的財物而去供養他們。這位僧人又說種姓上族也是虛妄不實,自古以來,沒聽說過大獅子吃小老鼠。今日,上種姓僧人怎麼惱亂我們這些人。如說這些僧人具有大勢力,也是虛妄不實。自古以來,沒聽說過金翅鳥王與小鳥爭鳴。今日,有大勢力的僧人怎麼與我們這些人共同鬥爭。如說這些僧人有他心通的智慧,也是虛妄不實。若有此智慧,為什麼不知我們這些人心裡怎麼想的呢!大家再聽我說一說,過去一位有智慧的人說,過幾百年後,當有一妖人幻化而出世,就是這位僧人。這位妖人,今日在此雙樹林不久就要滅掉,請大家不要愁惱。

 

這時,又有一位外道接著說,我今日非常愁苦,但不是為我自己和弟子們的供養,而是為了世間人。這些世間人有眼無珠,不能識別誰是福田、誰不是福田,捨棄我們年歲大的人,而去供養他們年少的人,我為此而發愁。我知這位僧人有大咒術,能讓一身作無量身,無量身又作一身;自身又能作男像、女像,牛馬羊像等。今日,這位僧人身滅則咒術滅,我們還會有很多供養和安樂。

 

這時,又有一位外道接著說,大家知這位僧人成就圓滿無量功德,這事不應該爭論。大家說,你是痴人說傻話。他有大功德,怎麼生七日,其母就命終了?能是有福德之相嗎!這位外道說,你們不應該這麼說,聽一聽我說。這位僧人罵不生氣,打不還手,這就是大福德之相。其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有無量神通,這就是大福德之相。心無驕慢,見人謙下,語言和氣,不說粗話,年高還有志向,心不暴躁,舍王國愛人出家。由此,我說這位僧人已經成就無量功德。

 

這些外道說,大家不要爭論了;我們和他比試比試。這時,這些外道共同來到阿暗世王王宮。

大王便問,你們要出家修行聖道,舍財富與家事,全國人民都供養你們。而你們現在不行,各受異法戒。你們今日怎麼如風吹落葉集在一起,來到這裡有什麼事嗎?

這些外道說,我們是橋,一切功德之器,功德寶藏等。大王您也賢德,人民安樂,我們都擁護您。但是,今日有一大惡人,是一位僧人。大王您有所不知,讓我們非常畏懼。這位僧人自持豪族種姓,身體又好,生大驕慢,不能苦行,受畜財物等。可見,是世間惡人。身邊還有一些弟子,在雙樹林說常樂我凈,謗我弟子,讓我們忍無可忍,我們準備與他辯論辯論,希望大王主持公道。

 

阿暗世王說,你們聽誰教導,而心生狂亂,有智慧的人對你們心生憐憫,愚昧的人會恥笑你們竟說鬼話。你們這麼做等於在餓獅子身邊睡覺;將手指伸入毒蛇之口;用手拿火;等於狐狸作獅子吼;蚊子與金翅鳥較勁,必是自取其辱。

這時,這些外道說,大王您不要心疑不信,輕視我等大士。今日,請您主持公道。阿暗世王與諸外道,共同來到雙樹林中,禮佛而坐。

阿暗世王說,諸位外道有些疑難要向佛問一問,願佛隨意給予解答。

佛說,大王您先不要說,佛知怎麼做合適。

 

有一位外道急不可待地說,你這位僧人說涅槃是常法。我說不對,因為世間一切之法都是以子生果,相續不斷。你說,修無常因,怎麼會有常果呢?你又說解脫欲貪、滅除煩惱是涅槃,這些都是無常,涅槃也應無常。你又說從因生滅,從因墮地獄,從因得解脫;既然如此,因無常,解脫能常嗎!你又說色從緣生是無常;那色解脫也應該無常!若離人的五蘊解脫,解脫就是虛空,等於沒有那麼一回事。你又說因生是苦,怎麼又說解脫是樂!你說無常是苦、無我、不凈、無樂,怎麼又說涅槃是常樂我凈呢!你又說常與無常,也苦也樂,也有我也無我,這不都是二頭堵的話嗎!你又說佛即我身,又是什麼法義呢!

 

佛說,佛問你們,你們可隨意回答。你們的性常還是無常?

外道回答:性常。

佛說,是性能作一切內外諸法之因嗎?

外道回答:是這樣。佛又說,是什麼作因呢?

外道回答是性生大,大生慢,慢生法。法即地水火風空,也是我們的身體和思想等,都是從因之性生。

佛說,你說的身體與思想是常還是無常?

外道回答說:都是無常。

佛說,在你們法中,因常果無常,而在佛法中是因雖無常果是常。你們法中有二因嗎?

外道回答說,有二因;一是生因;二是了因。生因如泥可燒製成瓶;了因如燈照物,明見無餘。

佛說,涅槃雖從無常獲得而有常,如燈照物,明了可見;才有常樂我凈。涅槃若是從泥燒制可成瓶就是無常,無常樂我凈。

外道說,真是佛出於世,無有二語,所說無差。有同樣說有,無同樣說無,有無又表示同一法義。

佛說,二語了於一語;即苦諦對於凡夫是二,身受苦,轉生後世還是苦;聖人是一,知苦而離苦。

外道聞法,已得正見,當即懇求佛慈悲,准允皈依。佛告憍陳如為其剃度出家;一為落髮;二為除煩惱。這位外道,即生證得阿羅漢果。

 

這時,又一外道說,這位僧人說涅槃是常,不談無煩惱為涅槃。這個說法,世間從來沒有出現過;或者有卻沒有記載,等於沒有;或者將死亡變換個名稱;或者根本就沒有,就如龜毛兔角一樣,空說而已。

佛說,煩惱中無涅槃,涅槃中無煩惱。色是無常,解脫是常。

這位外道說,聽佛說法,我已知身體諸有無常,得證悟解脫才是真常。

佛說,憍陳如你可將三衣缽器給這位外道,他已證阿羅漢果。

這位外道對憍陳如說,大德,您看我這弊惡之身,得善果報,心裡非常非常懺悔;我是惡人,觸犯佛尊,請您替我在佛前表明心意。我不能久住毒身,今入涅槃。憍陳如將這位阿羅漢心意和已入涅槃的消息也向佛作了彙報。

 

佛說,憍陳如你知道嗎?這位外道已於過去無量佛所成就善根。今受佛語,如法而住,證得正果,你們應供養其身。

這時,憍陳如遵佛旨,供養這位阿羅漢。在荼毗其身時,現種種神通。

 

諸外道人見了此事,大聲說,我們這位同夥受了這位僧人的咒術了,以後一定會勝過這位僧人。接著,又有一位外道說,有我嗎?無我嗎?連續問了幾個問題,佛默然不語。這位外道又說,眾生處處都有我的存在,這種存在是上帝安排的。

佛說,上帝能安排眾生有我的存在,為什麼還安排天人、畜生、地獄等五道呢!都安排人不就可以了嗎!你們雖修外道,不造作諸惡業,為的是不去地獄,修諸善法為受天身。

這位外道說,你說的對,於我法中;一是身我,修善離惡是不去地獄;二是再得生天堂永生,常樂我凈。人身現在有知,天人身現在不知。

佛說,人身無常,我在哪裡。三界無常,天堂豈能永生。知現在身是煩惱,不知未來天身還是煩惱。你們的解脫之法如同虛空拔刺,離開因緣說解脫,一切畜生怎麼不得解脫。一切法都是我見我聞,我作我受,我苦我樂。眾生不得解脫,具足大慢,又能使慢增長為狂傲,又造作慢因慢業。眾生要想自我解脫,首先要離慢生謙下心,再思維究竟生信,信後才有諸行解脫。

這位外道又說,我已理解佛說諸法,得正法中的關鍵部分。請佛慈悲准我出家。我現在最願意出家修道。佛當即給起法號為善來比丘。善來比丘即時具足清凈梵行,證阿羅漢果。

 

這時,又有一外道說,身即是命,身不同命也不同,對嗎?連續問幾個疑難,佛都默然不語。外道又說,是不是人捨身至得後世身之間,身不同命也不同呢?

佛說,人的身命都是依因緣生,又不是依因緣生。依因緣是父母緣,不依因緣是業力召感。在人捨身與得身之間,有無明為業與愛為因緣。有因緣身即是命,命即是身,身異命異,又不能簡單說身異命異。

這位外道說,佛您能不能讓我明白一下因果呢?

佛說,因是色受想行識,果也是色受想行識;如火生煙,無火無煙。

這位外道說,請佛慈悲,讓我出家。佛告憍陳如為其出家授戒,五日後便證阿羅漢果。

 

這時,又有一外道說,這位僧人你說,這個世間是常還是無常,是虛還是實,是有邊還是無邊,是身是命,身異命異;佛滅度後,去還是沒去?

佛說,不能回答你所問。

這位外道說,我哪裡得罪了,怎麼不回答呢?

佛說,若說世間是常,是能見得到,見得到就去行作,行作就有業,有業就有執著,有執著就有束縛,有束縛就有苦,有苦就想到快樂,想得到就有畏懼,有畏懼就有煩惱,有煩惱就難捨難離。凡夫為此輪迴六道,要受無量苦。為此,不予回答。佛已遠離一切見,一切愛,一切慢。為此,不與人爭論,清凈梵行,無上寂靜,獲得常身。

這位外道說,我已得佛真實之法,我現在願意出家。佛告憍陳如,准其出家,證漏盡,得阿羅漢果。 

【憍陳如菩薩品第二十五之下】

這時,又有一外道說,一切眾生不知用什麼方法見世間的常與無常?

佛說,不知自身的色受想行識,就能見常與無常;如人能了去舊業,不造新業。即是遠離無明業與愛習氣,不為求得什麼而造作新業,這樣的人能見世間的常與無常。

這位外道說,請佛慈悲准我出家。佛對憍陳如說,請為出家授戒。憍陳如即為作法事,十五日後,這位外道永斷諸漏,得阿羅漢果。

 

這時,又有一位很儒雅、純善、質直的外道說,世間有善與不善。我想知什麼是善法,什麼是不善法?

佛說,貪慾為不善,解脫欲為善;殺為不善,不殺為善;邪見為不善,正見為善;同時,還有十善業法。

這位外道說,有多少四眾弟子能遠離不善,修諸善業呢?

佛說,無量四眾弟子持戒修諸梵行,遠離眾不善,斷諸疑惑,離五欲之樂,得證道果。

這位外道說,我們這些外道想要出家,需不需要試幾個月呢?請佛慈悲,准我出家。

佛說,一般的人需要四個月。而像你這樣的人不需要,可以出家。憍陳如為其作法事,為其出家授戒。十五日後,這位外道證得一果羅漢。並聽聞佛教,修定慧與慈悲喜舍,不久證得阿羅漢果。為報佛恩,發菩提心,又不久往生佛凈土。

 

這時,又有一外道說,無量世中人造善不善業,得善不善身。得身時是業在身先,還是身在業先,還是同時。另外,人的善身與不善身獲得解脫不是來自因緣,都是來於自性對嗎?六道眾生,誰是哪道是不是有定數的呢?眾生自性都不一樣,鳥飛魚躍,兔走蛇行等,怎麼解脫呢?初生嬰兒貪嗔痴從哪裡來的呢?在靜處大仙的貪嗔痴又是從哪裡來的呢?世上有的殘疾人卻很高貴,身體強壯的卻又貧窮是怎麼回事呢?嬰兒沒有分別心,怎麼會嬉笑啼哭呢?世間有與無二法依不依什麼因緣呢?

佛說,世間生物各有各自的生滅規律,各種規律都是客觀存在。但是,客觀存在規律是不確定的,是變化的,是相對的;在有形、有色中永遠也有解不開的謎;如現世中十萬個為什麼。眾生身與煩惱都不分先後,既是同時產生,又是因煩惱而得有身。世間事物,都有因緣,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繫,沒有固定不變之性;如水為冰。六道眾生相互輪迴,都由業牽,雖有輪迴法則,眾生卻不能見到。嬰兒的貪嗔痴來自前世煩惱和自身欲求。清靜處的大仙只能身靜而心不凈。貧富是業力,是前世種不種福田,傷殘是另一方面的業力,自有因果。嬰兒的嘻笑啼哭是其本能,也是有因緣的。世間有法從因緣有,無法是不著兩邊,中道無礙。

這位外道說,佛所說法我聽明白了,兩邊是色和求色解脫;即身與身體的解脫,在世間,中間是八正道。身口意行八正道而證空道得出世間,離兩邊證入中道。請佛慈悲,准我出家受戒。

佛說,憍陳如為其作法事出家授戒後,斷除三界煩惱,證得阿羅漢果。

 

這時,又有一位外道說,這位僧人你知我心裡想什麼嗎?

佛說,涅槃是常,有為無常,曲即邪見,直即道場。你心裡想,乞食是常,有人請吃無常,曲是門上的鑰匙,直是帝王的儀仗幢幡。

這位外道說,這位僧人,你怎麼知我心裡所想?是不是八正道讓眾生盡滅呀!

佛默然不語。

這時,憍陳如說,你所問平常的事佛都不回答。我告訴你吧,八正道是直,涅槃是樂。常修行八正道,即得滅盡;不修行即不得滅盡。如守城門的人,該放行的放行,不該放行的不放行。大城比喻般涅槃,八正道比喻城門,佛是守城門的人。

這位外道說,我今日也想進城、行道、作守城的人。

憍陳如說,你能發無上廣大之心太好了,太好了。

 

佛說,憍陳如你不要再說了,你沒有資格再說下去。你不知這位外道是誰,我來告知你。這位外道於過去無量劫,普光明佛時,已發菩提心,是我們賢劫千佛出世的一尊佛,早已知諸法相。今示現外道無知,實度眾生。由此,你沒有資格讚歎發如是大心。

 

這裡是著名的佛降伏諸外道,這裡是降伏不是用暴力使之屈服,也不是強權壓伏。而是佛以平等心、慈悲心,以智慧力讓外道眾心伏,自願伏。也是佛說法度眾生的一部分。另外,佛法不是空洞理論上的高低,而是有實際的修行證悟智慧神通自在等。到現在也是這樣,誰修誰得,誰證誰悟。

 

這時,佛問憍陳如,你知阿難比丘在哪裡嗎?

憍陳如回答說,在此雙樹林外不遠的一個地方,被六萬四千億魔所困擾。這些魔眾都變佛像說法,有的說諸法因緣生,有的說不從因緣生;有的說因緣是常法,有的說因緣是無常法;有的說五蘊是實,有的說五蘊是虛;有的說有四緣,有的說有十二緣;有的說諸法如幻化;有的說因聞得法,有的說因思得法,有的說因修得法;有的說不凈觀法;有的說出息入息;有的說四念處觀;有的說三種觀,七種方便;有的說四加行;有的說初住至十地菩薩;有的說空、無相、無作;有的說三十七道品;有的說空義等。還示現身上出水,身下出火等神通,示現諸佛世界,示現菩薩初生,行七步,在深宮受五欲樂,出家苦行證道破魔軍,弘法入般涅槃等。阿難比丘入此魔群中,不知怎麼辦,受大苦惱。

這裡諸位可能奇怪,魔王怎麼會這樣。我告知諸位,魔王幻化類似現代的錄像,把模彷彿的說法等一系列活動錄下來,再放給眾生看。錄像表演完了,幻化結束,沒有實際的智慧。有定力、有道力、有證悟的人一見便知;或用降魔咒,魔力自散。諸位不要畏懼,要精勤修行證悟;要怕只能怕自己,不得正定智慧,不能降伏心魔。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對佛說 ,此大會中有無量菩薩,其心堅固,成就功德,得如法忍首楞嚴等無量三昧。首楞嚴三昧是健相、健行、勇健、勇伏、大根本、堅固攝持諸法定三昧;是十地菩薩證得,一至九地沒有證得。這些菩薩都能受持佛說十二部經,為什麼問憍陳如,阿難在哪裡呢?

佛說,我成佛三十年後的一天,住王舍城。對諸比丘說,將來誰能受持佛說十二部經典。那時,憍陳如、舍利弗等五百羅漢都發願受持佛說十二部經典。佛告知他們年齡大了,不能擔當此任。是目犍連入定觀見佛心在阿難身上,年輕如太陽東升,精力旺盛。目犍連與憍陳如說,佛心中讓阿難做侍者,將來記述經典。憍陳如等與五百羅漢找到阿難商量此事。阿難聽後,合掌長跪,對憍陳如等說,佛若應我三願我就去完成這項任務;一是佛若賜衣給我,我不接受;二是佛受國王、富貴、長者之請,我不隨去;三是我出入自由。佛當時應允三事;並說,是阿難避嫌,才有三願,是有智慧的表現。阿難已經侍佛二十年,具有八種不可思議;一是什麼事親自做,二十年不隨佛受請食;二是不受佛所賜衣物;三是非常遵守時間;四是隨佛見美女、龍女、天女不生欲心;五是記憶力驚人,佛所說十二部經典一字不差,全能記述;六是雖沒有得他心通智慧,卻能知佛所入諸定;七是能知來至佛這裡眾生的根基,以後能否得度,生人身、天身、證果等;八是佛所有秘密語言都能了知。不僅如此,阿難還能具足受持十二部經的八法;一是信根堅固;二是其心質直;三是身無病苦;四是常勤精進;五是具足念心;六是心無驕慢;七是成就定義;八是具足從聞生智。過去諸佛弟子也都這樣。法會之中雖有無量無邊菩薩,但都各有重任,各有眷屬,慈悲壯嚴。以此緣因,佛入般涅槃後,不能宣說流通十二部經;還有,菩薩這麼做,世間人不能信受。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遵佛旨,來到阿難處,大聲說,魔眾聽著,今有無量諸佛共同宣說的陀羅尼,能聽聞者,女轉男身;自知過去因緣;若有受持五事的人,超越七十七億弊惡之身的業報;這裡包含六萬四千億魔王眷屬和現代的有緣之人。受持的五事為;一為修梵行;二為斷肉;三為斷酒;四為斷五辛;五為樂在寂靜處。所說陀羅尼是涅槃降魔咒。諸魔王及眷屬聽聞降魔咒以後,都起歡喜心,都銷無量業報,發菩提心。隨文殊師利菩薩和阿難一起來到法會,禮佛後住在一面。這裡的「住」字,說明魔王自有宮殿,不須坐人間卧具。

 

佛說,在此雙樹林外,有一外道已經一百二十歲了,證得五通而未舍驕慢,得非想非非想處定,生一切智,起涅槃想。阿難,你速去那裡對他說,佛出世難值難遇,於今夜間當入涅槃,若他所問要速來,若不來後日不要後悔。你阿難於過去五百世中,曾經作過他的兒子,愛子習氣仍在。以此因緣,你阿難說話他一定相信。

這時,阿難來到這位外道處,轉述佛的話後,這位外道隨阿難來到佛的住所。

這位外道說,一切眾生受苦樂報,都是隨往日本業因緣。如現在持戒精進,受身心苦能壞本業,本業盡即諸苦盡,諸苦盡即得涅槃,是這麼回事嗎?

佛說,如有這麼說的人,佛很憐憫他們,你能聽佛實話實說嗎?

 

這位外道說,我見眾生多行諸惡,多財富貴,又很自由;可有的修善之人,卻很貧窮,沒有自由;又有很多人費大力求財不得;又見不求之人自然得財;又見慈心不殺之人中年夭亡;又見喜歡殺的人年壽很高又很享福;又見有的人凈修梵行,精勤持戒有得解脫的,有不得解脫的。為此,我說一切眾生受苦樂報,都是由往日本業因緣。

佛說,我再問你,你能實見過去業否?現在有多少呢?你現在苦行,能破多少呢?能不能知業盡還是沒盡呢?你若不知過去本業,怎麼能知現在苦行一定能破過去業呢?

這位外道說,我不知我過去業;可這位僧人你有過去本業,怎麼今日獨說我過去業呢?你這位僧人在經中說,若見有人豪貴自在,當知是人先世好施,這不是你的過去業嗎?

佛說,你這麼說是對比說知,而不是真知。在佛法中,或有由因知果,或有由果知因;有過去業,有現在業。而在你法中,只有過去業,沒有現在業,業盡則苦盡。在佛法中,不是這樣;而是煩惱盡,則業苦盡。為此,才說過去業。

 

這位外道說,我實在不知你這位僧人的師是何人?師怎麼說法?

佛說,佛無師自悟。你怎麼不把今日所問再去問一問你師呢?問師知不知過去業,知不知苦有多少種報,知不知現在苦過去有沒有。若沒有過去業,眾生現在受的苦與樂,業是從哪裡來的呢?若苦行能破業,苦就是常,怎麼能得解脫呢?現在苦行,能讓樂業受苦報嗎?不苦不樂業又受什麼果報呢?能不能現世作業,作即生報呢?能讓今生作現世業報嗎?如你師不能回答這些問題,那佛再問你,是什麼因緣讓你受苦行的呢?在佛法里,因煩惱生業,因業受報。眾生有過去業,也有現在因;如人活著,有過去業,也要有吃現在飯的因緣。若說眾生受苦、受樂都是過去因緣,斷因緣力就能解脫。為此,佛說修聖道能停止沒有終始的業報。如你所說苦行能得道,一切畜生都應得道。為此,佛說要調伏其心,不調伏其身。

這位外道說,我已調伏其心,觀欲界無常,觀色界無常,觀無色界也無常。但是,非想非非想處的諸有想怎麼才能斷呢?

佛說,無想之想為實想能斷;即破其相,破我相等一切相,相滅則我想滅。有相有想滅,則得第一義空,而出世間。

佛說此法時,無量聲聞及眾生得度。

【憍陳如菩薩品之末】

這裡向諸位說明一下,此經前三十六卷是曇無懺三藏法師譯。後兩卷為唐朝智賢法師和會廣法師共同譯。曇無懺法師所譯後兩卷比較簡單。而智賢法師和會廣法師,是按原經全譯。由此,後兩卷不按原數卷排列,改為後分卷上下。

 

這時,這位外道,聽佛說妙法,捨去邪見,深信正法,欲求出家。佛親自給起法號,這位外道當即鬚髮自落,漏盡義解,得阿羅漢果。這位阿羅漢證果後,於佛前長跪,悲喜交集,深自悔責說,恨我毒身,久劫以來長相欺惑,讓我長期沉沒於無明與邪見之中,淪溺於三界外道法中,痛哉苦哉。今日喜慶,蒙佛恩正法,入智慧海。可惜我年齡太大,請佛少住,我願聽教誡,不要般涅槃。佛默然不語。這位阿羅漢舉聲大哭,舉身投地,遍體血出,昏迷於地。醒來後說,我寧可先滅,不忍見佛入般涅槃;說完隨即入涅槃。

 

這時,佛出八種音聲,告諸大眾不要嚎哭,要控制心情,不要悲痛。你們於此生死大海中,要勤修凈心,莫失念慧,快求正智,速出諸有。三界受身,苦期無際,無明當家,恩愛魔王,勞損身心,遍緣境界,造生死業,貪恚狂痴,念念傷害,無始劫來,常受苦惱,如有智慧,應常反思,而聽佛語,證悟解脫。

佛說,佛現方便力,入大般涅槃,示現同世間人一樣,讓世人知人生很短暫,對佛生戀慕心。大般涅槃境界甚深,不可思議,不是諸聲聞、緣覺所能知。剛才那位速入涅槃的阿羅漢,已供養無量諸佛,深種善根,以大願力於外道中修行,以方便智慧,誘使邪見失道眾生歸入正智。為報佛恩入涅槃,應建塔供養其屍。

 

待這位阿羅漢荼毗時,於火中放大光明,現十八種神變。讓眾外道邪見之人,皈依佛門,發菩提心。荼毗後,收取捨利供養。

佛接著說,從證道至涅槃,諸事已辦,再住世也不過如此,佛必入般涅槃。

 【遺教品第一】

這時,佛說,佛滅度後,四眾弟子應勤護此經,佛於無量劫修持此經難得之法。今已顯說此法,理極無遺。你們如決定真報佛恩,速證菩提,就要按此經要求修行。佛會為其摩頂,世世所生不失正念,十方諸佛常現其前,晝夜守護,讓得出世間法。佛初出家時,六年參訪外道,修學四禪八定,受行其教。成佛以後,將這些外道度脫,讓其皈依佛門,去其邪見。阿難,我們的親戚、家族等人,佛也很愛念他們。佛入般涅槃後,你要以善教誡他們,授予妙法,深心教導。不要戲耍放逸散心,貪著諸境界,受行邪法。讓他們早日出離三界五濁愛欲之中;否則,一失人身,難可追回。人與人之間不要相互殺害,也不要殺害動物,不食肉、不飲酒,調伏其心,身口清凈;應知作業善惡報應,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

阿難向佛請法說,佛住世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何為師?以何而住?結集經典開頭用什麼語言?惡性比丘怎麼對待?

佛告阿難說,不要憂苦悲哀,諸佛輪轉住世都要如此。你所問四事,為最後問,能大利益世間。

一、對惡性比丘,與其共同住在一起,讓他們受到正法教化。佛入涅槃後,他們逐漸自調其心,捨去惡習。對佛弟難陀,由於欲心極重,性情鄙惡。你要以善方便教化,以智慧說十二因緣法,讓其知無明憎愛業林,彌滿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再教他念佛攝心,於靜坐禪定中住,從一禪至四禪,繼心正念,自當證果,離三界苦。那時的難陀,深心受教,不久就能證阿羅漢果。其他的惡性比丘,深心自悔後,依此清凈正法修行,都能自證聖果。阿難,你要記住,無明滅則三界業滅,以此因緣是出世間之人;如能觀十二因緣究竟無我,自性本來清凈;即能遠離三界大火。佛是真語者,誠實言,要依法修行。

二、以何為師。具足戒是你們的大師,依止修行,能證得出世間福德,能證甚深慧德。

三、以何而住。依四念處嚴心而住;即觀身性相,同於虛空,是身念處;觀受不在內外,不住中間,是受念處。觀心只有名字,自性又離於心這個名字,是心念處。觀法不得善法與不善法,是法念處。一切修行的人,應依此四念處住。

這裡的四念觀來於禪定的空相,不證空的人,不得四念處而住;包括修行凈土法門的人。

四、結集法藏。經典之初都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地與四眾弟子說法。」

 

佛接著說,佛住世時與滅度後眾生供養的佛財,用於修塔造廟,塑造佛像等法事,不得私用和盜用。佛住世時供養佛與佛滅度後供養佛像,深心禮拜恭敬,所得福德一樣。因為,雖佛肉身滅度,而法身常存。所以,其福相等。佛住世時供養佛與佛滅度後供養佛全身舍利,所得功德相等。而且,功德廣大,無量無邊。佛住世時供養佛與佛滅度後供養佛半身舍利至一粒舍利,所得功德相等,其福無量,不能計算。天上人間得佛舍利,悲喜交流,欣慶禮拜,深心供養,得無量功德。見佛舍利,即是見佛,即是見法,即是見僧,即見涅槃。此因緣為三寶常住,為眾生皈依處。

 

佛接著說,佛涅槃後,依轉輪聖王荼毗方法,而得舍利;即停聖體七日,再入金棺。入棺後再注滿香油,密封棺後,再經七日。從棺中將聖體請出,以諸香水沐浴,再以眾香供養。用木棉布貼身包裹,再以千張細白布包在木棉布外,再入金棺,棺內再注滿香油密封。然後用檀香木製成七寶車,用眾寶裝飾其車後,將金棺裝在車上,運往荼毗場所。荼毗後,起七寶塔供養舍利。四眾弟子建造佛舍利塔後供養,還要建造辟支佛塔、羅漢塔、天王塔供養。這是佛慈悲眾生,讓眾生知世間皈依處,為人天眾生留種福田。佛般涅槃後荼毗場所,如設在拘屍城內,城中人民可獲福無量,未來世都有作王位的福報。可是,他們會因此而有相互討伐爭論,也讓人民得福報不平等,緣因是有的人不信或各自的業報重。為了讓世間人民得福報平等,還是設在拘屍城外空閑處。佛入般涅槃荼毗後,四眾弟子收取捨利,裝在七寶瓶內,置於塔中供養。佛塔為十三層,四面各開一門。辟支佛塔十一層,羅漢塔為九層,四天王塔沒有層數,但世間多為七層。舍利供養的分配,忉利天主不應請半身舍利,佛只讓你請上頜一牙舍利,於天上起塔供養,讓你等天眾得福無盡。天人供養舍利;即是見佛寶,見佛法身,見到賢聖,等於三寶常住於世;其餘留在人間供養。

以上佛所說法,均為阿難請法。

 

這裡的七日,可理解為天地人以七為一次小循環;以下對七的理解相同。佛塔十三層,表示十方三世,功德圓滿;塔於東西南北各開一門,表示四眾具足,缺一不圓滿。

 

這時,佛對大眾宣告,誰還有什麼疑問,當速為究竟問,免得以後後悔。連說三遍。大眾只顧悲傷,無人再問。佛見無人再問,便露出胸部,呈紫金色,放無量大般涅槃光,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佛對大眾說,佛累劫精勤,為度眾生,讓人截身斷手足等,盡修一切難行苦行。大悲本願,來此五濁惡世示現成佛,得此金剛不壞紫金色身,無量光明。一切有緣眾生見形像或遇光者,無不解脫。另外,佛出世難,稀有難見,你們遇此最後佛身,都沒有白遇的。佛以本願力,生此穢土,已經圓滿願力,今欲般涅槃。能以至誠心,修行清凈之業的人,都能得此果報。還有,佛欲入般涅槃,你們應以至誠心看紫金色身,為最後見。這時,佛坐大床升至半空,上下二十四返,說二十四遍看佛紫金色身;並普告大眾說,佛般涅槃後,應廣修行,早出三界,不要懈怠散心放逸。

這裡的上下二十四返,可理解為六道眾生與十八界虛幻不實。

 

【應盡還原品第二】

佛告大眾,佛今時至,舉身疼痛,說完即入禪定。佛從初禪至非想非非想處天,又從一禪出。普告大眾說,佛以大智慧,遍觀三界六道眾生,如自性能夠出離,一切寂滅,同如虛空,為出世間人。佛又入初禪,至非想非非想處天,又從一禪出。普告大眾說,自性本來清凈,無垢無煩惱,同如虛空。如是法相,是大般涅槃。見此法的人為解脫,不見此法的人為無明充滿的凡夫。佛又入初禪,至非想非非想處天,又從一禪出。普告大眾說,三界一切諸法,以無明為本、為邊際;若離自性求解脫,了不能得。如自性去除煩惱,即得生死解脫,安住常寂滅凈土,是大般涅槃。

這裡舉身疼痛,是隨順世間示疾,實無疼痛。

佛輾轉二十七次入出禪定,三次說法後,右肋而卧,頭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背後東方而入般涅槃。而阿難不知,問了二十七次佛入沒入般涅槃,大眾忙亂,都答佛沒入般涅槃。

這裡的二十七次入出禪定,三次說法;可理解為對三界內四生九有眾生的三次重說。

佛入般涅槃後,東西四棵樹的樹冠合在一起,南北四棵樹的樹冠也合在一起,垂枝覆蓋佛體與寶床上方。其樹變白,猶如白鶴。十方普佛世界,皆有震動。大梵天王與其眷屬,飛空而下,舉身大哭。忉利天主與其天眾從空而下,發聲大哭。這時,法會大眾,無量菩薩,一切天人與四天王,世間人民都悲泣流淚,香花供養。

【機感荼毗品第三】

這時,拘屍城內人民知佛入般涅槃後,在悲哀中按佛說轉輪聖王禮儀準備荼毗用品。大眾按禮儀將佛體扶入金棺,注滿香油,封閉棺門。拘屍城內一切男士女人善心貪福,共同希望將聖棺請入城內供養,不讓天人和大眾舉棺。共同推舉四位大力士,脫去上衣前來舉聖棺,聖棺不動;八大力士至十六大力士共同舉聖棺,聖棺也不動。有一位大比丘,告諸人民不要再舉聖棺,即使全城人都來也不能舉動。這時,佛大慈悲,為讓世人平等得福,即自舉聖棺於空中,有一樹高。拘屍城內人民與天人,都不再搶著舉佛聖棺。而諸天天王,於空中供養佛聖棺。佛聖棺於空中從雙樹林徐徐空行,從拘屍城西門而入,又徐徐從東門而出;又徐徐繞從南門入,又徐徐從北門出。如此往複七次,出城至城外荼毗場。

 

在佛成道時,恆河北岸生出一棵檀香樹,香氣普熏,樹神與此樹同生,樹神常取此樹香供養佛。今日,佛入般涅槃,此樹與樹神都滅。諸神將此樹送至荼毗場,悲哀供養。

這時,佛大聖寶棺漸漸空行,徐徐從空中下至七寶床。滿七日後,大眾以細白布裹手,扶佛體出棺。清洗佛體及寶棺後,用木棉布裹身,又用千張白細布裹在木棉布上面。再扶佛體入棺,注滿香油,封閉棺門,供養寶棺。又用香木,堆成香樓,舉寶棺於香樓上。大眾舉火炬想燃香木樓,可火炬自熄滅。大眾又點燃火炬,投向香木樓時,又是熄滅;海神持海中火炬投向香木樓時,還是熄滅。

 

是什麼緣因火炬熄滅呢?是佛大悲,等待弟子摩訶迦葉等眾人。摩訶迦葉在靈山定中,突然心驚肉跳,從定中出,即知佛已入般涅槃。摩訶迦葉告諸弟子,我佛大師已入般涅槃,又入棺中。我們要急速前去,為敬重佛,摩訶迦葉不敢用神通飛行,只能步行快走。摩訶迦葉等五百人來至東門,見一人手拿天花而行。摩訶迦葉問這人手拿什麼花?這人回答說,是從荼毗場得此天花,回家中讓親人供養。摩訶迦葉於此哭一會,又從北門入一廟寺,見諸比丘聚在一起。見摩訶迦葉等來說,你們很辛苦,休息一會再用齋飯吧!摩訶迦葉回答說,我大師已入般涅槃,沒有心情在此休息用齋。諸比丘問,你師是誰呀!摩訶迦葉回答說,我大師是佛陀呀!諸比丘聽了以後,各自都大歡喜,大喊太好了!太好了!佛住世時,禁制我們,戒律嚴嚴,我們難以忍受,不能依行。今日佛入般涅槃,禁戒也應放舍。你們先休息,有什麼可急的!佛用神力,堵住諸天人及摩訶迦葉所領諸弟子之耳,都沒有聽到諸惡比丘說的話,唯有摩訶迦葉一人聽到。摩訶迦葉與弟子立即離開寺廟,化緣供養物品,得白細布千張和木棉布等;出西門至荼毗場。

 

這時,大眾見摩訶迦葉與諸弟子一路悲來,為其讓路前行。摩訶迦葉等諸弟子見佛聖棺,同時禮拜,泣不成聲,悲嘆至極。醒來後問大眾能不能開聖金棺瞻仰遺容。大眾說,不能。因為,佛入般涅槃已經十四天,天氣又這麼熱,恐佛體有些損壞;所以,不能開聖棺。

摩訶迦葉說,佛身如金剛一樣堅固,常樂我凈,不可能損壞。邊說邊哭,來到佛聖棺前。當時,佛大悲摩訶迦葉,佛聖棺自開。千張細白布和木棉布都自散開,露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紫金色身。摩訶迦葉與諸弟子近佛聖棺前以燒香、香花等供養,又用化緣來的木棉布纏裹好佛體,又用原木棉布纏裹在新纏裹的木棉布上面;又用千張化緣來的細白布纏裹木棉布上,又用原細白布纏裹在新纏裹的細白布上面。然後,棺門自閉。

摩訶迦葉邊哭邊用偈語衰嘆,「苦哉苦哉大聖尊,我今荼毒苦切心,世尊滅度一合速,大悲不能留待我(其餘略去)。」

 

這時,佛與金棺中現出二足,讓摩訶迦葉看,千幅輪相,放千光明。

這是佛警示摩訶迦葉和四眾弟子修行道力,證得菩提要福、慧兩足尊,缺一而功德不圓滿。

摩訶迦葉又說偈語,「哀嘆佛足,如來究竟大悲心,平等慈光無二照。眾生有感無不應,示我二足千幅輪(其餘略去)。」過了一段時間後,佛體雙足自還入棺,聖棺封閉如初。

 

這時,拘屍城內有四位力士,舉大火炬以焚香樓,欲荼毗佛體;而火炬自然熄滅。摩訶迦葉告大眾說,佛聖寶棺,三界之火所不能燒。這些人不聽摩訶迦葉勸告,又派八位、又去十六位、又去三十六位力士,舉大火炬以焚香樓而火炬自然熄滅。摩訶迦葉又告大眾說,一切人天火炬都不能荼毗佛的寶棺,請不要白費力氣。此時,佛以大悲力,從胸部火起湧出棺外,漸漸荼毗,經七日火才熄滅。

 

這裡諸位不要僅聽佛入般涅槃後的神通,應知是佛要通過這些神通告知世間人,真佛不以肉體存在而存在,肉體之佛是有為,無為之佛才是真佛。我對諸位講,如為萬人供養而成佛,我決不於此世間修苦行而成佛。因為自己有一雙手會自食其力,死後供養有何意義!如為萬人恭敬而成佛,我決不於此世間修六度而成佛。因為活著很累,死後也很煩!如為萬世留名而成佛,我決不於此世間發大誓願而成佛。因為活著無名,死了清靜;免得讓人美名萬年,謗也千古。如為神通而成佛,我決不於此世間持禁戒而成佛。因為活的不自由,短暫的神通又有何用,死後都覺的冤枉。那千百年來,無數修行人在做什麼呢?為的是離開煩惱的有身和有想,離開於三界求樂的苦受,離開輪迴的迷茫,離開五濁的惡穢。去證知真常之常、真常之樂、真常之我,真常之凈。同時,讓眾生共證。

【聖軀廓潤品第四】

這時,忉利天主持七寶瓶,開棺請佛牙舍利一顆,回忉利天修塔供養。有二位快捷羅剎鬼隱身隨忉利天主身後,盜取二顆牙舍利,回羅剎鬼國供養。大眾開棺後,見兩層木棉布像新的一樣,沒被大火燒毀。

這裡有二層含義;一是表示佛法真諦不壞;二是表示出家人要承傳佛法。

 

大眾見了後,長跪流淚而說偈語;「自於心中出慈火,焚燒七日示現滅,妙兜羅棉纏佛身,大火焚燒都不燃(其餘略去)。」還有摩訶迦葉化緣千張白細布也像新的一樣,沒被大火燒毀。而城內人民供養的千張白細布除二張外,全部化為灰燼。

這裡也有二層含義;一是大眾供養二張細白布沒有燃毀,表示在家白衣二眾,依法修行也可成就道業;二是摩訶迦葉化緣千張白細布沒燃毀,表示佛法在世間,末法時代在家白衣也莊嚴佛法。

 

大眾將沒有燒的木棉布和白細布剪碎,和燒盡的灰一起分給大眾供養。而在拘屍城內,修建八座寶塔,用七寶瓶來取捨利。可棺內是全身舍利,大眾不能拿動。這時,佛以悲力化全身舍利為碎舍利,分八份請入塔供養。

這時,有釋迦種姓族人,知佛入大般涅槃後,來到此城,禮拜佛舍利,欲請一份舍利回去供養而不可得,非常氣憤而離去。還有阿暗世王等七國國王,也前來禮拜佛舍利,想分請部分佛舍利回國供養,而不可得。幾個國家聯合起來,大軍將拘屍城圍困。最後,經談判達成協議,八國各請一份佛舍利回國供養;有一國後來,將裝佛舍利的寶瓶一隻請回國供養;有一國將荼毗場的灰請回供養。為此,世界上當時有八舍利塔、九瓶塔、十灰塔。

 

大般涅槃經卷到此全部略釋完畢。只有一個問題,與諸位探討並作為結束語。我們與佛比,相差在哪裡?有的人說,相差在智慧上;有的人說,相差在功德上;有的人說,相差在神通自在上;有的人說,相差在生死解脫上等;諸位說的都正確。而讓我說,諸位都是順著比,沒有逆著比。怎麼逆著比?佛沒有貪慾而我有;佛沒有憎愛而我有;佛沒有嗔痴而我有;佛沒有慢、慢慢而我有;佛沒見世間過失而我有;佛沒有殺盜淫妄酒而我有;佛沒有欺詐而我有……而佛有智慧我沒有;而佛有功德我沒有;而佛有神通自在我沒有;而佛有慈悲我沒有;而佛有解脫我沒有……自知我有什麼了,是與佛的真差距;怎麼圓滿,對佛法的信解行證。

 

願此經的菩提之因在諸位心田中生根、開花、早見佛性,證菩提之果。

頌迴向偈:

天仙不墜,國主清寧,世界和平,人民安康。

法界有情,念佛同音,智心圓成,同證佛境。

 

發表於 2010-5-18 14:56 |只看該作者 佛是如語者,實語者。這些法語是真實的,不是嚇唬人的。俗語有一句,「精人害怕,傻人膽大」, 可用來比喻此義。因為一些人不信、不知佛法;所以,不知害怕。精人為什麼知害怕?相信佛法,證悟佛法真實。現代科學證明,地球壽命已達約四十五億年,在這四十五億年里,這是最後一次值遇佛法。我們雖未值佛住世,但今日幸遇佛法。還有九千五百年,佛法將在地球上滅失,須五十七億年後,再值彌勒佛住世。無佛與無佛法時間多麼漫長!難道不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嗎!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那我們就要珍惜聽聞佛法的機會,珍惜法緣,精進修行,去證悟超脫生死的涅槃境界。

 

這部經的主要內容是,世尊示疾,預知涅槃,弟子請法,入般涅槃,舍利供養等。

--【摘自本經】

頂禮凈慧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推薦閱讀:

佛學基礎(一)界詮法師
凈空法師《楞嚴經清凈明誨章講記》下篇
明安法師-《寶篋印陀羅尼經》講記 之二
加持的真諦 | 學誠法師答問十分

TAG:涅槃 | 法師 | 認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