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含胸拔背的機理探索(二)

二、關於「拔背」

「拔背」是直接關係到由脊所發之內勁威力大小的緊要環節。「太極拳的內勁是一種富有彈性的勁」,而「內勁來源於各關節間骨縫的鬆開和韌帶的伸長。」人體整個脊柱的關節多達百個,而胸段脊柱則佔了大部分。脊柱上不但關節眾多,而且韌帶豐富(圖五)。如果練拳練得使脊柱既能「節節鬆開」,又能「節節貫穿」,那麼它所發出的內勁之威力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楊澄甫所謂「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乃深中肯綮之言,並非過甚其詞。在依照上述之法完成「含胸」之後,背脊已寓預動之勢。趁胸骨催動肋骨向左右側後方位移之機,使整個脊柱在垂直狀態下向前微移。此種肋骨與胸椎的相向逆行位移,可促進肋椎關節充分放鬆,有利於脊柱的「節節鬆開」。所以郝少如也曾強調說:「作為弓把的腰脊位置絕不能後移。……相反地,腰脊要有向前移動之意。」旋即用意使胸椎第一節往上拔;第二節胸椎隨之也往上拔,以後每個下位胸椎隨之也往上拔,直到第十二胸椎。(如以勁整來講,應拔至第三腰椎;第三腰椎以下部分則須向下沈)。隨著,頸項豎直,以頂勁虛領整條脊柱,使百會穴與長強穴(尾骨尖前)在一條垂直線上。各椎弓的上、下關節突關節(圖六)和椎間盤以及多種韌帶(圖五)都盡量往上拔伸,猶如雨後春筍之拔節----每個節間都在伸長,內中感覺富於彈性,恰似張弓之勢。脊椎的拔長,椎管容積的增加,便會產生一種氣貼於脊背的感覺,所謂「拔背者,氣貼於背也。」楊澄甫生前「推手技巧精妙,善化善發,獨步一時,出手綿軟而內似鋼條,動之至微,引之至長,發之至驟,凡身受之者,未覺其動而已騰空跌出」(顧留馨語)。這些都是與他熟練地運用各種身法尤其是含胸拔背分不開的。在技擊上,「含胸」的主要作用是為了蓄勁和化勁,所謂「運化在胸」是也;而「拔背」的主要作用是為了卷勁和發勁,所謂「勁由脊發」是也。所以「含胸」和「拔背」的技擊上是蓄髮相變的關係。「含胸」和「拔背」相輔相成,混然一氣,故謂「含胸拔背」;含胸拔背與虛領頂勁、松腰、尾閭正中等其他身法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如若「尾閭正中」作不正確,「含胸拔背」也就不可能到位。關於「含胸拔背」,需要研究的問題很多,例如:化勁時的「拔背」和發勁時的「拔背」似應有所不同。化勁之拔背是從上往下地節節鬆開,意要放在椎體及椎間盤上;而發勁之拔背則是由下而上節節貫穿地放鬆,意要集中在椎弓之上,相應之下,「含胸」亦似乎應有兩種:一、發動時的含胸,胸肋關節由上往下地鬆開,而肋椎關節卻由下往上地鬆開。如此,含胸之勢恰好與脊背的發勁之勢相合。二、化勁時的含胸,肋椎關節由上往下地鬆開,而胸肋關節則由下往上地鬆開,如此含胸則兩臂的棚勁更富彈性。

  「含胸拔背」之法,皆是用意,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切不可用拙力。人體既成含胸拔背之勢,內中就會蘊涵著幾對矛盾勁:拔背之向上而略帶前傾的松彈勁與含胸的下沈卷勁既對立又互補;含胸時肋骨後移之勢與拔背時脊柱的前移之勢使肋椎關節前後對拉,形成鬆柔之矛盾勁;即可綜合成六面整體渾圓勁,能使機體進入渾圓狀態。此時,背部感覺舒展,胸部覺得通暢。因而,也曾有人提出要將「含胸拔背」提為「開胸闊背」。實際上,「含胸拔背」已包含了「開胸闊背」,但若只作「開胸闊背」卻未必能獲得「含胸拔背」之功效。用其他一些說法來對「含胸拔背」作輔助性的說明是可以的,但不能以此來取代之。人類的骨胳屬於內骨胳,配佈於機體的軟組織中,是一種能動的有生命結構。它是個複雜的槓桿系統,乃太極運動之基礎。骨胳包括由顱、脊柱和胸廓組成的中軸骨胳以及附肢(即上、下肢)骨胳。太極拳特別重視中軸骨胳之運動修鍊。清代楊氏老譜中就有《身形腰頂》一首,曰:「身形腰頂豈可無?缺一何必費工夫!腰頂窮研生不已,身形順我自伸舒。舍此真理終何極?十年數載亦糊塗!」

 

  「所以太極拳名家們常常說:『練太極拳要練在身上,不要練在手上』。就腕關節來說,必須將腕關節的動度減小,迫使一舉一動不得不運用身法,從腰脊上運出來,」「含胸拔背」就是修鍊脊柱和胸廓的極為重要之法則。運用「含胸拔背」就可進行胸廓與脊柱之內在運動,由是可漸臻「勁由內換」之境界。「含胸拔背」是關於軀幹運動的大身法,此乃須臾不可離的太極拳特徵性的身法。「含胸拔背」之內涵何其豐富,真可謂「妙不可盡之於言,事不可窮之於筆。」

    論曰:含胸拔背體現了太極拳的相分又相合的理論,胸和背要分開,又要形成一個相互協調、相互依存的整體。必須分,分開來的胸和背要達到各自的要求和規矩。在這個基礎上要合成一個整體,這樣以後其作用和效果才能展現出來。身體(包括脊柱)要直中有曲,只是這個曲往往與身體的自有的曲度正好相反。背(主要是脊柱)不光要向上拔,也要向後(有點意思就行,別太大成駝背羅鍋),胸除了它所說的向下外,也要內含(幅度也不要大,同時肩要配合好)------太極拳的修鍊過程(身形方面)實際上就是這樣的改造身體過程。是一個分和合的過程,別的部位同理,不過要求和方法不同。背(主要是脊柱)不光要向上拔,也要向後(有點意思就行,別太大成駝背羅鍋),胸除了它所說的向下外,也要內含(幅度也不要大,同時肩要配合好)----太極拳的修鍊過程(身形方面)實際上就是這樣的改造身體過程。是一個分和合的過程,別的部位同理,不過要求和方法不同。以上的話,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武當趙堡太極拳與 陳氏太極拳 有什麼區別?
太極拳丹田的幾個問題
邯鄲市太極拳促進會太極拳九式(試行版)
鄭子太極拳美人手研究 - 第8頁 - 當代新論 - 中國太極拳網
陳氏心意混元太極拳舉動請求[指南]

TAG:太極拳 | 探索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