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表達技巧基礎知識表解

一、詩歌表達技巧——表達方式

概念

說明

表達作用

例句

賞析

記敘

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

條理清楚,脈絡分明,使內容完整,事情

清晰。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遊《書憤》)

通過記敘抒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從

而抒發詩人矢志報國的信念。

描寫

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作具體描寫刻畫。

 

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

通過描寫,生動地再現了白鷺屈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撥剌的響聲的畫面,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議論

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表達作者的意見。

表現作者的觀點態度,突出詩歌的主旨,使詩歌的主題鮮明、深刻。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

最後兩句,通過議論,表達了喜愛菊花的原因和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讚美。

抒情

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憂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鮮明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利於深化詩歌的主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溫庭筠《商山早行》)

起句以時間、事件、環境三者相互照應,寫出旅客的辛勞,對句直抒詩人的感慨。客行故鄉相比較,自然生出一個字來。

二、詩歌表達技巧——抒情手法

類型

概念

說明

表達作用

例句

賞析

 

直抒胸臆

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表明愛憎態度的抒情方式。

淋漓酣暢,一吐為快,使感情表達得樸實真切,震動人心。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漢樂府·上邪》)

寫一位女子對剖白心跡,直接表達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愛情,顯得坦蕩、真率而震撼人心。

 

 

 

 

 

 

 

 

 

 

 

 

 

 

 

 

 

 

 

 

 

 

 

 

 

 

 

 

借景

抒情

借景抒情指的是詩人對某種景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懷。

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意蘊悠遠,深切動人。借景抒情是先有情,緣情而選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顏色。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借景抒情,情含景中。詩人借對優美的江南春景的描繪,抒發了對江南的熱愛、留戀之情。

寓情於景

寓情於景是指詩人帶著由自己的遭遇或處境而產生的強烈感情(如歡樂、悲哀、苦悶、彷徨等),去觀察和描寫客觀的自然景物,並自覺或不自覺地把這種主觀感情熔鑄到客觀景物的描寫之中,以客觀之景來寄託感情。

寓情於景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不見,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滁州西澗》)

 

詩人運用了寓情於景的手法。()詩人獨愛自甘寂寞安貧守節的澗邊幽草,無意居高媚時的黃鸝,郊野渡口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表露出詩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

觸景生情

觸景生情是指詩人見到某一景物,某一場景後,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引發聯想,從而產生某種感情的抒情方式。

觸景生情」是先見景,自然景物的變化觸發了作者的聯想,引起和觸動了作者內在的思想感情。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興八首》)

 

這裡的叢菊」「孤舟是眼前之景,詩人見眼前之景,而生出他日淚」「故園心這些鬱積之情。搗衣聲這個秋日特有的生活情景,也觸動了詩人歲暮日晚、羈旅無依的傷感之情。

情景

交融

這種抒情方式是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哪是。一般情況下,情樂則景樂,情哀則景哀,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的寫法。詩人的高妙之處在於把情融入景中,通過景傳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飲酒》)

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詩人把自己超脫塵世、熱愛自然、遠離官場的感情融入到對採菊所見優美的山間田園的景物描繪之中。

因事

抒情

也叫借事抒情。藉助於事件即人們的行為舉止來抒發感情。

情感寓於敘事之中,表意委婉,抒情含蓄,餘味無窮,耐人尋味。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早發白帝城》)

因事抒情,含蓄委婉。詩人在敘事中,寓含著作者流放遇赦後的喜悅暢快心情。

托物

言志

也叫借物抒情。說托物言志,就是藉助具體外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通過描寫具體外物來表明心跡,以及人生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感悟,委婉含蓄地表達思想情感。

千岩萬壑不辭勞,

遠看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

終歸大海做波濤。

(楊忱《瀑布聯句》)

托物言志,委婉含蓄。詩人借對瀑布的描寫,表達對社會人生的思考:應志存高遠,不畏艱辛,努力實現人生目標。

用典

抒情

也叫用典抒情。借用典故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諷刺時

事。

古人用古事,借人寫己,借古諷今,懷古傷今,委婉含蓄地表達思想情感。用詩文名句,佐證文

意,增強說服力。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秦觀《踏莎行·

霧失樓台》)

運用典故,含蓄地表達出詩人遠離故土、他鄉為官、前途渺茫的悲憤之情。

詠史

抒懷

也叫借古諷今、借古喻今。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

用古人古事,借人寫己,借古諷今,懷古傷今,委婉含蓄地表達思想感情。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張可久《﹝中呂﹞賣花聲》)

詩人借虞姬自刎烏江的史實,慨嘆秦漢時統治者之間的戰爭和各民族間的戰爭,給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表現了作者對百姓苦難生活的同情。

三、詩歌表達技巧——描寫手法

概念

說明

表達作用

例句

賞析

虛實結合

,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裡行間體味出那虛象和空靈的境界。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虛實結合是指現實的景、事與想像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來表達一樣的情感。

留下空白,讓讀者從虛中想像實,從實中體會虛,激發想像,增強吸引力;有虛有實,虛實結合,豐富內容,充滿想像,增強表現力。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虛實結合,增強藝術感染力。上片除念去去句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事實情,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的心情;下片寫對別後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實結合,抒發了離別的依依不捨之情。

動靜結合

,是對事物和動作形態進行描繪;,是對事物的靜止狀態進行描繪。對事物、景物作動、靜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

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甚至靜景動寫,動態靜描,能突出事物特徵,將對象表現得活潑有致,使文章跌宕起伏,靈活多變,富於詩意,充滿美

感。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

動靜結合,相互映襯。詩中末句大魚躍出水面的更襯托出前三句白鷺屈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上的,抒發了詩人對平靜、安寧生活的嚮往。

正側結合

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側面描寫的方式給讀者留下更多的想像餘地。

使被描寫的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更加突出。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漢樂府《陌

上桑》)

前四句是正面描寫,後八句是側面描寫。前四句誇張地寫羅敷的服飾之美,是為了襯託人物的高貴和美好。至於羅敷具體怎麼美呢?這是很難描繪的。於是作者筆勢一盪,不直接寫羅敷本身,而去寫周圍的人為羅敷所吸引的神態,通過側面描寫,給人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

點面結合

就是某一個具體的對象,加強點的描寫,可以使文學作品內容具體,有血有肉;,就是較為全面的情況的概述,注意麵的描寫,可以使文學作品具有普遍意義,深化主題。

有點有面,全面而深入地反映事物,突出特徵,具有感染力;材料多樣,富於變化,增強可讀性;便於讀者形成全面完整印象,增強說服力。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杜甫《八陣圖》)

 功蓋句總說諸葛亮在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勢的過程中,功績最為顯著,這就是名成句則具體寫諸葛亮創製八陣圖使他名聲更加卓著,這就是。頭兩句既寫出諸葛亮全局性的業績,又讚頌他對軍事的貢獻,很好地反映出他卓越的才能和偉大的功績。

白描

以勾勒特點、不設喻、少修飾為特徵的描寫方法。

鮮明突出事物的特徵;語言簡潔洗鍊,真切自然,毫無做作之嫌。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聶夷中《田家》)

運用白描,簡潔洗鍊。寥寥數語勾勒出父子辛勤耕耘勞作、官家築倉虎視以待的畫面,表現了封建統治者殘酷剝削、壓榨農民的深刻主題。

細節描寫

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緻的描寫。它歸根到底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細節描寫越生動,人物形象越鮮明。

恰到好處地運用細節描寫,能起到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題思想等作用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的《秋思》)

細節描寫,鮮明形象。這首詩藉助生動的細節描寫傳遞人物的思想感情,臨發又開封這一行動細節表達了作者對家鄉、對親人的深切思念。

視角變化

詩人常常通過變化觀察角度來描摹事物,如,由遠到近(遠眺、近看),由高到低(仰視、俯視)

 

 

使視覺形象千姿百態,變化萬千,生動活潑;使讀者對視覺形象產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更完美的感受。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頭兩句描繪了秋山遠景。第一句描寫了秋山高遠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勇於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寫了秋山中的一個特定場景,在白雲浮動的天空下有幾戶人家隱約可見。後兩句描繪了秋山近景。霜葉紅於二月花一句,生機勃勃,鮮艷奪目,清新剛勁,形象鮮明,給人一種秋光勝似春光的美感。

四、詩歌表達技巧——修辭手法(15種)

概念

說明

表達作用

例句

賞析

比喻

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方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

①生動形象,突出特徵;②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③引發讀者聯想,激發讀者共鳴。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運用比喻,生動形象。詩人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裡的青螺,色調淡雅,山水渾然一體,抒發了對山水的熱愛之情。

比擬

把物當做人來描寫叫擬人,把人當做物來寫叫擬物。

①突出事物特徵;②賦予無生命的事物以生命,賦予無情感的事物以感情,使語言形象化,顯得生動活潑;③便於抒情,激發想像,增強感染力。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

運用擬人,生動形象。用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對梅的喜愛而至銷魂,把粉蝶對梅的喜愛之情誇張到極點。

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整體,具體代抽象,特徵代替人。

①突出特徵,強調重點,增強形象;②委婉含蓄,幽默俏皮;③有時具有迴避掩飾作用。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運用借代,委婉含蓄。詩人用兩種顏色分別代指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抒發了對韶華易逝的悲嘆之情。

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

①突出事物的特徵,激發聯想;②表達褒貶好惡,引起共鳴;③生動形象,幽默風趣。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運用誇張,生動形象。詩人因愁生白髮,且白髮竟有三千丈那麼長,可見愁思的深重。

對偶

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上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上看,意義集中含蓄。

①句式整齊,音節勻稱,抑揚頓挫,音樂感強;②表意凝鍊,概括力強,具警策之美;③讀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便於吟誦,便於記憶。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此詩四聯八句,句句皆對,且對得圓潤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裡我們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

排比

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

①強調內容,增強說服力;②強化抒情,增強感染力;③造成氣勢,增強表現力;④還能逐層深入地闡說事理,有深化內容之效。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運用排比,增強了感染力。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凄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反問

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

①加強語氣,顯得義正辭嚴,引起讀者注意,增強表達效果;②變化句式,打破平板,掀起波瀾。

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題烏江亭》)

運用反問,使詩句語氣冷峻。詩歌以史實扣題,指出項羽的失敗實在是歷史的必然。

設問

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①通過自問自答,強調思想內容或情感態度;②引起人們注意,令人深思,發人深省;③能輔助反映思維過程,起廓清思路、提綱挈領的作用。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卧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阿魯威《﹝雙調﹞蟾宮曲》)

運用設問,點明題旨,領起下文。詩人抓住釃酒臨江」「赤壁東風八陣圖等典型事件,言簡意豐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諸葛亮的英雄形象,並對三國鼎立的形勢進行了鳥瞰與概括。全曲寫得沉鬱奔放,與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負暗相契合。

互文

指詩文的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

用簡潔的文字、含蓄而凝鍊的語句來表達豐富的內容,以收到言簡意豐的效果。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十九首》)

運用互文,使詩句含蓄雋永。開頭兩句分別從兩處落筆,言牽牛曰迢迢,狀織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見義。此詩寫天上一對夫婦牽牛和織女,視點卻在地上,詩人以第三人稱描繪出他們夫婦的離別之苦。

通感

指採用不同感覺間相互溝通與挪移的方式描摹對象。

①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突出特徵,增強表達效果;②調動讀者多種感覺,激發聯想,耐人尋味。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運用通感,具體形象。夜色和涼水一樣,完全是靠人的五官去感受的,因為冷的色調和冰涼的水給人的感覺是一致的,詩人將視覺騰挪到觸覺,抒寫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凄涼心情。

疊詞

為了表達的需要,將音形義同一的字連接合用在一起。

①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起強調作用,更加生動形象。②思想感情的表達更為綿密曲折,音節流美,增強語言的音樂美、修辭美。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開頭七組疊字為全詩定下了一個殘秋和孤獨的感情基調,渲染了詞人晚年孤苦無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內心深處的凄涼。

雙關

分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辭方式。

①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②含蓄雋永,耐人尋味,能增強抒情效果;③生動活潑,幽默風趣。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運用雙關,含蓄雋永。詩中同音,是雙關隱語。女子聽到岸上愛戀她的青年男子在對她唱歌言情,但傳情很含蓄,給女方獲得的印象是道是無情卻有情

頂真

指上句的結尾與下句的開頭使用相同的字或詞,用以修飾兩句子的聲韻的方法。

①環環緊扣,引人入勝;議事說理,準確謹嚴;②抒情寫意,格調清新;③壯物敘事,條理清晰。

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入楚山裡,雲亦隨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羅衣,白雲堪卧君早歸。「(李白《送劉十六歸山白雲歌》)

全詩寄情於景,以白雲」「湘水等景物,抒發對友人的依依不捨和無限關懷的深情。

 

列錦(意象組合)

全部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構成生動可感的圖像。

①最大限度地增強了詩歌意象的密度和詩歌的力度;②使詩中的意象鮮明突出,用以烘托氣氛,創造意境,表達情感。③為讀者提供了聯想與想像的廣闊天地和咀嚼回味的餘地。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九組名片語合,但見一片蕭疏景象。

 

 

反覆

這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在於強調,既使形象鮮明、思想突出、感情強烈,又使行文前後呼應、起伏跌宕,獲得強烈的節奏感和旋律美。

突出內容,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巴山夜雨重複使用,構成了音調和章法的迴環往複之妙,也含蓄曲折地表達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

 

五、詩歌表達技巧——表現手法

概念

說明

表達作用

例句

賞析

以小見大

以局部見全體,以有限見無限,用具體材料表現重大主題。

①以小見大,化虛為實,將抽象事理表現得具體實在;

②避免空泛,使詩歌有血有肉,內容充實。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以小見大,化虛為實。東風句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她們雖與這次戰役並無關係,但東吳不亡,她們決不可能歸於曹操;連她們都受到凌辱,則東吳社稷和生靈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詩人之所以這樣寫,用意還在於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鬱不平之氣。

比興

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常常聯繫起來在一篇

詩中運用。

①形象生動,化實為虛;②比興常在詩歌中連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於景的效果。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

運用比興,形象生動。從孔雀因顧戀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蘭芝的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最後雙雙殉情的故事。

象徵

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

和感情。

①形象表現思想情感;②具有深沉、含蓄之美;③啟發讀者聯想、思考,增強藝術感染力。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詩人運用了象徵手法,表面上是寫石灰,實際上石灰只是個象徵體,目的是寫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對石灰外形特點的吟詠,也是對其神韻、品格的高度概括。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象徵詩人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心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對比對照

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事情作對照,互相比較。

①反襯正方,突出其鮮明特徵,凸顯主旨;②表現作者的好惡褒貶;③給讀者深刻印象和啟示。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

運用反襯,凸顯主題。詩中通過昔日繁榮和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使

讀者感受特別深切。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屬於借古抒懷。

①用古人古事,借人寫己,借古諷今,懷古傷今,委婉含蓄地表達思想情感;②用詩文名句,佐證文章,增強說服力;③用典可增強文學性,增強詩歌的表現力和可讀性。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運用典故,含蓄委婉。詞人借讚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來表現自己抗金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

指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

①從側面突出事物特徵,表現主旨;②表意委婉,含蓄雋永,耐人尋味,啟發讀者聯想、想像。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運用正襯(襯托),含蓄雋永。詩中以多少豪傑襯托周瑜,突出周瑜年輕有為,風流倜儻,從而抒發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悲嘆。

渲染

在高潮或主體出現前,對環境、場面、事件、人物等作濃墨重彩的描寫。

①營造氣氛,設置鋪墊,奠定情感基調;②預示情節結局,增強合理、連貫性,增強表現力和感染力。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首聯描寫俯仰所見所聞,借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並以急、高、哀、清、白、飛等詞修飾,指明了節序和環境,渲染出濃郁的秋意。

鋪陳(賦)

就是詳細地敘事寫景,並表示出作者的態度。散布式、段落式、遞進式、並列式為辭賦的四種鋪陳方法。

突出表現事物情態,使人感到真實、親切。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這裡主要突出軍情緊急,而木蘭為出征緊張而周密地進行準備的情形。

聯想

聯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它屬於「記憶」的範疇。由一事物聯想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繫起來組成一個典型。

豐富內容,充滿神奇,給讀者以廣闊的想像空間。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徵義。

想像

 

想像是依託已知形象進而創造出新的藝術形象。它比聯想更為重要,沒有想像,就沒有詩歌的魅力,

聯想,比較實在;想像,比較虛幻。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像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於紙上。

六、詩歌表達技巧——結構構思

概念

說明

表達作用

例句

賞析

鋪墊

即以一系列非主要情節做主要情節的準備或高潮到來前的氣氛醞釀。

可以製造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讀者的注意力隨情節的發展而延伸。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通過鋪墊,引發讀者興趣。此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前三句僅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

卒章

顯志

詩歌結尾時顯示中心。

①深化詩歌內容,升華主題思想;②總結全詩,使結構完整;③有水到渠成之感,有突出強調之效。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卒章顯志,突出中心。詩人以安能一句結尾,抒發了要自由自在、馳騁閑適、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倒裝

指故意顛倒順序,以達到加強語勢、錯綜句法等修辭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加強語勢,錯綜句法,突出情感。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辛棄疾《西江月》)

運用倒裝,加強語勢。詩中最後兩句應為溪頭路轉忽見社林邊舊時茅店。抒發了詩人在山前疏雨將來時,忽見從前歇過那家茅店時的驚喜之情。

過渡銜接

層次段落間起承上啟下的詞語或句子。

①承下啟下,使內容連貫,文脈貫通;②使結構嚴密,銜接自然。

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馬致遠《漢宮秋》)

此句為過渡,把想像的畫面拉回別後的王宮景象。當漢元帝回眸自視時,他面對的將是更加孤獨寂寞的情景。這裡用幻覺的形式作間接抒情。在分別的剎那間,元帝心中翻騰的是離恨未已、相思又繼的思緒,將要面臨的是人去樓空的凄涼景象。

題文照應

詩歌題目與正文相照應。

①緊扣中心寫作,不枝不蔓,行文緊湊集中;②反覆點扣題目,對中心有強調突出之效。

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

前後(首尾)照應,結構完整。首聯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字。

首尾

呼應

 

詩歌開頭與結尾相呼應。

 

①重複開頭內容,突出中心,深化主題;②首尾呼應,結構完整嚴謹。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陸遊《訴衷情》)

首尾照應,深化主題。此詩下闋照應上闋。心在天山當年句相照應。身老滄州關河夢句相照應。目的在於構成對照,抒發了詞人心酸遺恨的蒼涼心情。

伏筆

敘事性作品中為下文情節內容的出現預設的埋伏。

①使內容完整,真實可信;②構思精巧,行文縝密,耐人尋味;③結構圓合嚴密。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陶淵明《歸園田居》)

首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既奠定全詩基調,又為詩人進入官場卻終於辭官歸田作伏筆。

以景結情

指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結束詩句。

 

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可以使讀者從景物描寫中馳騁想像,體味詩歌的意境,產生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納蘭性德《蝶戀花·出塞》)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兩句以情相問,以景作答,即以景結情。②化抽象之情為形象之景,增強了全詞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個意象連用,委婉地表達出詞人心中的孤寂、惆悵之情。

 

重章疊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覆詠唱的一種表現手法。

①加深印象,渲染氣氛,充分抒發情懷,深化詩歌主題;②迴旋反覆,便於記憶詠唱,增添韻律感和節奏美。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重章疊句,音韻和諧。上片寫年輕時無所事事,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寫而今關懷國事報國無門的哀愁。上下兩片在反覆詠唱中,既使語言具有音樂美,又在內容上形成鮮明對比。

抑揚結合

,就是壓制,表現為對表現對象的貶低、批評、否定,甚至醜化;就是褒揚,表現為對表現對象的抬高、讚揚、肯定、美化。有先揚後抑和先抑後揚之分。

①巧作抑揚,造成落差,使人、物特徵更鮮明突出,形象豐滿;②能鮮明地表情達意,增強詩歌波瀾曲折之美,增強詩歌的可讀性和吸引力。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

 

 

 

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本詩採用先揚後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後說她,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如何區分幾種易混的表達技巧

1借代與借喻

試指出下面詩句畫橫線詞語所用的修辭手法是借代還是借喻,並思考兩者的區分方法。

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柳永《望海潮》)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杜甫《歲暮》)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齒(李白《于闐採花》)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歸園田居》)         

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趙秉文《和韋蘇州〈秋齋獨宿〉》)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註:萬歲山、蓬壺殿指宋徽宗時構築的土山苑囿、亭台宮殿。)(岳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精要點撥

借喻的本質是,往往中有。借代的本質是,即直接把借體作為主體的替代,不存在的成分。借喻可以轉換成明喻,借代則不能。

2借景抒情與托物言志(也可稱為借物抒情)

試指出下面詩句所用的表現手法是借景抒情還是托物言志,並思考兩者的區分方法。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精要點撥

借景抒情與托物言志,有相似之處,都是借某種景物來抒情的。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具有臨時性,一般是眼前實實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種景,需要從多方面來細緻描繪出這些景物的自然形態特點;所抒之多是指熱愛、憤怒、讚美、快樂、悲傷等情感;情與景都是臨時性的。托物言志中所託之一般具有一種約定俗成的性質,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的是某種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作者的描寫多聚焦在一個主體事物之中,多是」「兼備的。

3襯托與對比

試指出下面詩句或畫線詩句所用的手法是襯托還是對比,並思考兩者的區分方法。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許渾《謝亭送別》)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王禹偁《村行》)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絕句》)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齊己《早梅》)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李煜《浪淘沙》)

精要點撥

襯托是利用事物間相近或對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為陪襯來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對比是把兩個對立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對立面進行對照,突出事物特點。二者的區別主要是:襯托有主有次,對比不分主次;對比主體雙雙出現,襯托主體未必出現。

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對比與反襯有時不易區分,高考評分時往往都算對。

4烘托、襯托與渲染

試說出下列詩歌所用的最主要的表現手法。

(1)暮春歸故山草堂

錢 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荑花盡杏花飛。

可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2)陌上桑(節選)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3)次韻雪後書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悵江頭幾樹梅,杖藜行繞去還來。

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

折寄遙憐人似玉,相思應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要點撥

(1)烘托與襯托

烘托,又叫側面描寫,是用一個(或多個)事物暗示另一個事物,只寫一個(或多個)事物,但目的是寫另一個事物。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寫觀眾的反應,寫周圍景色,目的是寫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襯托是兩種事物都要寫,一個為主,一個為次,起陪襯作用。做題時可這樣區別:

看是否出現:烘托是只寫這個事物,另一個事物(要暗寫的事物)不出現;襯托是兩個事物都要寫,事物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

看描寫事物的數量:烘托可以是以,俗稱眾星捧月;襯托是以,且是連續寫的,俗稱烘雲托月

(2)烘托與渲染

烘托是側面描寫,作為陪襯,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鮮明。而渲染則一般用景物、環境來烘托情感,對景物環境多作正面描寫。如賀鑄《青玉案》中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裡的手法很多,其中一個就是渲染的手法,用滿地的青草、滿城的柳絮、滿天的梅雨來渲染這閑愁之濃、之深。

5.對比·襯托

  (2016·濰坊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唐 多 令

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

  【注】謾:徒然。

詞的下片手法多樣,感情豐富,試作簡要分析。(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要點撥

(1)對比:構成對比的雙方沒有主次之分,對比是表明對立現象的,兩種對立的事物並無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2)襯托:構成襯托的各組成部分有主次之分,而且次要部分要對主要部分起陪襯烘托的作用,陪襯事物是說明被陪襯事物的;是用來突出被陪襯事物的。

試從不同角度回答下列詩句所用的表達技巧。

(1)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所用的表現手法是________,修辭手法是________

(2)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這幾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__________

這幾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幾句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___________

④這幾句從意象的角度看使用了哪種方法?__________

(3)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                 

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________                     

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______________                     

(4)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_________                  

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____________                   

(5)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想像 誇張 (2)①設問、比喻、排比、誇張 ②化虛為實 ③意象疊加 (3)①借景抒情或融情於景 ②對偶 ③對偶、擬人 (4)①想像  ②想像、襯托 (5)想像或虛寫、對寫法

【解析】本題屬於大角度命題方式。首先,判斷運用了什麼表達技巧。先找修辭,再看錶達方式、表現手法、結構技巧等,找出最有把握的兩個手法進行效果分析。通讀全詞可知,下片運用了擬人修辭、對比手法,前兩句是借景抒情。然後結合詞句具體分析所表達內容和表達效果。

答案:①擬人。詞人責備垂柳不能留住戀人,卻總是纏著自己的行舟,表達了對對戀人的思念。②對比(反襯)。「燕歸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無法歸家的哀愁。③借景抒情。往事如夢,花落成空,美好年華如水,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4分。每點2分,其中手法1分,思想感情1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得4)

 


推薦閱讀:

八字基礎知識:比劫
真武基礎功
佛教基礎:四聖諦
【餅衣櫥】秋日裡的基礎清單,搞定衣櫥沒商量~
文件夾【基礎知識】

TAG:詩歌 | 知識 | 表達 | 古代 | 技巧 | 基礎知識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