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生二孩,如何搞定大寶?
想生二孩,如何搞定大寶?
家有二孩的家庭,一定要警惕「二孩家庭長子/長女的適應障礙綜合征」
「如果你的爸爸媽媽想再給你添一個弟弟或妹妹,來跟你商量,你會說些什麼?」在剛剛結束的廣州天河區小學三年級語文期末考試中,一道語文實踐題與時俱進地考起了二孩政策。孩子們各種勸父母別生二孩的答案讓人忍俊不禁。然而,事實並非有趣那麼簡單。專家介紹,在廣州各大醫院的兒科門診中,各種因為新晉為哥哥姐姐而產生心理障礙的小患兒近期大幅增加。專家提醒,家有二孩的家庭,一定要警惕「二孩家庭長子/長女的適應障礙綜合征」。
新晉哥姐反覆
出現不明原因疼痛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鍾鑫琪介紹,這些二孩家庭的哥哥姐姐有兩個共同的特徵:一是他們的病例很厚,隔三差五就往醫院跑,就診的原因多數是反覆「肚子痛」或「頭暈」、「腳痛」,但是,每次就診時做的體查、檢驗都沒發現病症;二是他們都是二孩家庭,自從小弟弟或小妹妹出生後,哥哥或姐姐開始出現「愛鬧脾氣」、「容易發怒」、「不愛吃飯」等,隨後便「奇怪」地出現各種病痛。根據這些小朋友的各種表現和反覆出現找不出原因的「病痛」,應屬於「二孩家庭長子/長女的適應障礙綜合征」。
鍾鑫琪說,「二孩家庭長子/長女的適應障礙綜合征」主要有以下表現:情緒脆弱、容易哭鬧、任性倔強、行為退化、偷偷地「虐待」二寶、越來越黏人,甚至有些孩子出現軀體癥狀,如容易生病、受傷、咬指甲、抽動等自我刺激的情況。
三步讓大寶
更好地接受弟弟/妹妹
全面二孩時代的來臨,對原本「集萬般寵愛於一身」的孩子來說,的確是一個考驗。那麼,如何讓大寶更好地接受弟弟或妹妹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譚小華認為,父母在大寶度過早期應激階段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要有意識地對大寶進行心理上的引導,讓孩子從媽媽孕前就能逐步接受二孩的到來。
第一步:
孕前——暗示或帶大寶接觸二孩家庭
譚小華介紹,很多父母在懷二孩前往往更加重視身體調理,但對大寶心理上的調理並沒有同樣重視,這就造成當二寶來臨時,大寶感到措手不及。譚小華建議,父母在計劃生二孩時,就可以嘗試通過圖書、故事、與小朋友遊戲等方式來逐漸告知大寶,有這樣一個暗示:你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會有一個自己的弟弟或者妹妹。
在生活的細節中,可以見縫插針地暗示,如玩過家家遊戲,扮演如果有了弟弟或者妹妹,大寶的生活或者行為方式會是怎麼樣的。另外,可以帶著大寶去已經有兩寶的家庭串門,近距離的接觸小寶寶,了解別的小朋友是怎麼同弟弟/妹妹相處的。
第二步:
孕期——讓大寶感受「二寶」的成長
譚小華介紹,很多媽媽在得知懷上二寶後怕大寶有情緒不敢告訴大寶,但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她認為完全可以開誠布公地同大寶講,讓大寶從心理上獲得對二寶的共鳴。
在孕育二寶的不同的時期都和大寶分享二寶的成長,如二寶現在在肚子里有多大了、發育什麼器官了、會有哪些反應了,可以讓大寶感受一下胎動,帶著大寶一起跟二寶講話,讓大寶共同感受生命的成長。此外,懷孕期間在為二寶的出生準備東西時,也不要忘了給大寶買一點他喜歡的玩具,並告訴他:「這是代二寶送給你的。」這個過程能夠讓大寶逐漸真實地感受到二寶的到來。
第三步:
出生後——有技巧地應對大寶情緒
二寶的出生往往佔用了父母的大量時間和精力,這時大寶難免失落、焦慮,譚小華建議,對大寶的各種情緒,父母更要有技巧地處理。
第一,理解大寶出現的焦躁、違拗情緒。父母在大寶因吃醋鬧情緒的時候告訴他:「爸爸媽媽都很愛你,但是你這樣做不對,如果能……就更好了。」當大人喂著、抱著、逗著二寶時,告訴大寶:「你小時候就是這樣的,大家都很喜歡你。」同時也可以讓大寶像二寶一樣,體驗一下被擁抱、逗樂的感受。
第二,創造機會多陪伴大寶。儘可能多地讓兩個孩子都在父母身邊,避免將大寶送到別處的情況。創造機會讓二寶加入大寶的生活中,比如:可以帶著二寶一起送大寶出門上學、一起在門口迎接大寶放學,帶著二寶看大寶的遊戲、表演,並適當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在二寶睡覺或者條件允許的時候,爭取儘可能多的時間同大寶單獨在一起,聊天、玩玩具、講故事、外出遊玩等。
第三,不要在兩孩子之間進行比較。孩子的氣質特點及發育階段不同,他們的行為模式就不一樣,在兩孩子間進行比較容易破壞同伴間的感情,特別要避免當面指責、訓斥的情況。對於有些看似「逗孩子的」,比如「有了弟弟/妹妹,媽媽就不要你了」之類的「玩笑」,媽媽們一定要當面給予嚴肅制止,並且認真堅定地告訴大寶:「他們說的是完全不對的,爸爸媽媽永遠都很愛你!」
第四,讓大寶參與到照顧二寶的過程中來。比如和大寶一起給二寶做撫觸、主被動操,讓大寶抱抱二寶、給二寶唱唱兒歌、幫忙拿點小東西之類的等,當然這些行為要保證在安全的條件下。同時這個過程中,要給大寶滿滿的讚揚。這樣不僅能增進兩個孩子的感情,而且還能讓大寶在勞動中獲得成就感。
家有二孩的家庭,一定要警惕「二孩家庭長子/長女的適應障礙綜合征」
「如果你的爸爸媽媽想再給你添一個弟弟或妹妹,來跟你商量,你會說些什麼?」在剛剛結束的廣州天河區小學三年級語文期末考試中,一道語文實踐題與時俱進地考起了二孩政策。孩子們各種勸父母別生二孩的答案讓人忍俊不禁。然而,事實並非有趣那麼簡單。專家介紹,在廣州各大醫院的兒科門診中,各種因為新晉為哥哥姐姐而產生心理障礙的小患兒近期大幅增加。專家提醒,家有二孩的家庭,一定要警惕「二孩家庭長子/長女的適應障礙綜合征」。
新晉哥姐反覆
出現不明原因疼痛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鍾鑫琪介紹,這些二孩家庭的哥哥姐姐有兩個共同的特徵:一是他們的病例很厚,隔三差五就往醫院跑,就診的原因多數是反覆「肚子痛」或「頭暈」、「腳痛」,但是,每次就診時做的體查、檢驗都沒發現病症;二是他們都是二孩家庭,自從小弟弟或小妹妹出生後,哥哥或姐姐開始出現「愛鬧脾氣」、「容易發怒」、「不愛吃飯」等,隨後便「奇怪」地出現各種病痛。根據這些小朋友的各種表現和反覆出現找不出原因的「病痛」,應屬於「二孩家庭長子/長女的適應障礙綜合征」。
鍾鑫琪說,「二孩家庭長子/長女的適應障礙綜合征」主要有以下表現:情緒脆弱、容易哭鬧、任性倔強、行為退化、偷偷地「虐待」二寶、越來越黏人,甚至有些孩子出現軀體癥狀,如容易生病、受傷、咬指甲、抽動等自我刺激的情況。
三步讓大寶
更好地接受弟弟/妹妹
全面二孩時代的來臨,對原本「集萬般寵愛於一身」的孩子來說,的確是一個考驗。那麼,如何讓大寶更好地接受弟弟或妹妹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譚小華認為,父母在大寶度過早期應激階段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要有意識地對大寶進行心理上的引導,讓孩子從媽媽孕前就能逐步接受二孩的到來。
第一步:
孕前——暗示或帶大寶接觸二孩家庭
譚小華介紹,很多父母在懷二孩前往往更加重視身體調理,但對大寶心理上的調理並沒有同樣重視,這就造成當二寶來臨時,大寶感到措手不及。譚小華建議,父母在計劃生二孩時,就可以嘗試通過圖書、故事、與小朋友遊戲等方式來逐漸告知大寶,有這樣一個暗示:你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會有一個自己的弟弟或者妹妹。
在生活的細節中,可以見縫插針地暗示,如玩過家家遊戲,扮演如果有了弟弟或者妹妹,大寶的生活或者行為方式會是怎麼樣的。另外,可以帶著大寶去已經有兩寶的家庭串門,近距離的接觸小寶寶,了解別的小朋友是怎麼同弟弟/妹妹相處的。
第二步:
孕期——讓大寶感受「二寶」的成長
譚小華介紹,很多媽媽在得知懷上二寶後怕大寶有情緒不敢告訴大寶,但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她認為完全可以開誠布公地同大寶講,讓大寶從心理上獲得對二寶的共鳴。
在孕育二寶的不同的時期都和大寶分享二寶的成長,如二寶現在在肚子里有多大了、發育什麼器官了、會有哪些反應了,可以讓大寶感受一下胎動,帶著大寶一起跟二寶講話,讓大寶共同感受生命的成長。此外,懷孕期間在為二寶的出生準備東西時,也不要忘了給大寶買一點他喜歡的玩具,並告訴他:「這是代二寶送給你的。」這個過程能夠讓大寶逐漸真實地感受到二寶的到來。
第三步:
出生後——有技巧地應對大寶情緒
二寶的出生往往佔用了父母的大量時間和精力,這時大寶難免失落、焦慮,譚小華建議,對大寶的各種情緒,父母更要有技巧地處理。
第一,理解大寶出現的焦躁、違拗情緒。父母在大寶因吃醋鬧情緒的時候告訴他:「爸爸媽媽都很愛你,但是你這樣做不對,如果能……就更好了。」當大人喂著、抱著、逗著二寶時,告訴大寶:「你小時候就是這樣的,大家都很喜歡你。」同時也可以讓大寶像二寶一樣,體驗一下被擁抱、逗樂的感受。
第二,創造機會多陪伴大寶。儘可能多地讓兩個孩子都在父母身邊,避免將大寶送到別處的情況。創造機會讓二寶加入大寶的生活中,比如:可以帶著二寶一起送大寶出門上學、一起在門口迎接大寶放學,帶著二寶看大寶的遊戲、表演,並適當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在二寶睡覺或者條件允許的時候,爭取儘可能多的時間同大寶單獨在一起,聊天、玩玩具、講故事、外出遊玩等。
第三,不要在兩孩子之間進行比較。孩子的氣質特點及發育階段不同,他們的行為模式就不一樣,在兩孩子間進行比較容易破壞同伴間的感情,特別要避免當面指責、訓斥的情況。對於有些看似「逗孩子的」,比如「有了弟弟/妹妹,媽媽就不要你了」之類的「玩笑」,媽媽們一定要當面給予嚴肅制止,並且認真堅定地告訴大寶:「他們說的是完全不對的,爸爸媽媽永遠都很愛你!」
第四,讓大寶參與到照顧二寶的過程中來。比如和大寶一起給二寶做撫觸、主被動操,讓大寶抱抱二寶、給二寶唱唱兒歌、幫忙拿點小東西之類的等,當然這些行為要保證在安全的條件下。同時這個過程中,要給大寶滿滿的讚揚。這樣不僅能增進兩個孩子的感情,而且還能讓大寶在勞動中獲得成就感。
推薦閱讀:
※第一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圍觀:夫妻生二孩,女兒逼寫保證書「第一愛大寶」
※世界五大寶石之一:藍寶石
※生了二胎 媽媽千萬別和大寶說這句話
※有二寶後,這五句話最不該跟大寶說
TAG:大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