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的誕生:孩子是從哪裡來的?
1677年的一個秋夜,荷蘭公職人員安東尼·范·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在跟妻子性交後,立馬從床上爬起來,衝進書房,點根蠟燭,用自製的顯微鏡仔細觀察起一滴自己的精液。在令人震驚的驚喜中,列文虎克發現了游來游去的許多小蝌蚪。
在人類歷史上,列文虎克首次觀察到這些「小動物們」—存在於健康男性精液中的精子—在人類繁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差不多過了200多年人類才解決這個最基本的問題:嬰孩是怎麼來的?波士頓環球報科技板塊的前專欄作家Edward Dolnick在他的趣味新作《生命的種子(the seeds of life)》中,詳細敘述了這一段尋找生命如何誕生的歷史。
自然的,古人也探索過繁衍問題。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曾逐期敲開受精雞蛋來觀察胚胎的發育情況,受此啟發猜想人類的胚胎也差不多是這一回事。他推測男性的精液遇到女性的經血,「凝結」後就產生了人類寶寶。就跟牛奶遇到凝乳酶最後形成乳酪的道理一樣,亞里士多德主張說。
在15世紀早期,人類開始了解剖屍體來學習人體構造的研究。通過這些血淋淋、臭烘烘的驗屍細節,誰會想到天底下最神秘的美來源於此,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以人體解剖來促進肖像畫的技藝。「在他畫蒙娜麗莎的時候」,我們了解到」列奧納多同時也在解剖屍體的臉蛋、嘴巴、嘴唇,探索微笑的秘密。「
達·芬奇帶動了科研的革命。不久之後科學家、藝術家們紛紛嫌棄老舊的教條,開始自己的科學研究和繪畫自己的新發現。
到了16世紀中期,那個發現心臟是一個循環血液的泵的英國醫生威廉·哈維(William Harvey)宣告說:所有的哺乳動物,包括人類都來自母體內的卵子。「Ex ovo omnia,」 成為他的座右銘:「一切都來自卵子。」但是在他的解剖發現中並非卵子,而是子宮中胚胎早期的一些細胞群。
1672年,荷蘭醫生雷古納·德·格拉夫(Regnier de Graaf)逐期解剖交配後的兔子,通過顯微鏡觀察到卵子從卵巢里出發;隨後小小的胚胎出現在子宮裡的現象。不過德·古拉夫跟哈維一樣,誤認為自己找到了卵子。他看到的其實是伴隨卵子同時出現的囊狀卵泡,現被命名為「格拉夫的卵泡(Graafian follicles)「另一個荷蘭人,斯瓦姆默丹(Jan Swammerdam)聲稱,他是第一個觀察到人類卵子的人(他解剖了一名婦女)。
列文虎克在觀察到精子之後,便深信卵子與受孕無關。他的理論為精子鑽入子宮中然後長成了寶寶,就跟蘋果籽從泥土裡長成大樹一樣。這一聲明引起了「一切都來自卵子」的卵子派與精子派長期的激烈爭議。1770s里發生了一起引人注目的實驗,一名義大利神父Lazzaro Spallanzani 給雄性青蛙製作了緊身的貞操褲,該褲子能夠阻止青蛙精液達到青蛙卵子。跟穿著貞操褲的雄蛙親熱過的雌蛙卵子未能長出小蝌蚪,由此證明了卵子不能單獨繁殖,精液是不可或缺的。倆起跟進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精液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精子。
細胞論的出現終於終結了卵子與精子的爭論。18世紀中期,科學家發現不論動植物都由細胞構成,而所有的細胞都來自另外一種細胞。如果精子、卵子都是細胞,那麼在構建新生命中倆者同樣重要。卵子、精子缺一不可。
1875年,在列文虎克發現精子後幾乎200年的時間裡,科學觀測終於證實了倆者的共同貢獻。動物學家奧斯卡·赫特維希(scar Hertwig)在海膽卵子研究中,將一滴海膽精子滴到卵子附近。在顯微鏡下,他清楚地觀察到小小的精子細胞鑽進卵子,沖向卵子細胞核。「突然間,」Dolnick在這裡寫到,「倆個細胞核首次相遇了,就在赫特維希眼前,倆者合二為一。「
然而揭露精子與卵子的融合秘密只是謎團的第一張拼圖。在基因、染色體和DNA被發現後,最終的謎底依然難以解開。「在細胞分裂中複製的並不只有細胞機件,「Dolnick說,「更重要的是如何組建新機件的指令。」生物學家們至今還在努力破譯其中的奧秘。
本文譯自 wsj,由譯者 feelings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推薦閱讀:
※怎樣讓孩子感受到父愛的存在
※面對孩子被拐賣,家長該怎麼辦?
※生了孩子,你就不會做夫妻了
※別再每天早晨只知道豆漿了,這個更有營養!記得做給孩子們吃哦
※和小豬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