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崛起的真正秘決|羅思義

  美國經濟實際趨勢是顯而易見的。作為世界最發達經濟體,美國延續了依靠中間產品與固定投資的大量積累而非TFP提高經濟發展。這符合全球經濟發展模式。同樣,正邁入發達國家的中國,不應切換到主要靠TFP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

美國經濟崛起的真正秘決

  序言

  「事實勝於雄辯」 適用於各個領域,也是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法則。對美國經濟的崛起直至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作出錯誤結論, 而不去了解和學習拉動美國經濟增長的真正因素,這種情況下制定的經濟政策會損害中國經濟。

  關於美國經濟發展的一個謊言是「美國經濟發展得益於"個人創業』與"美國獨特的創造性』。經濟數據顯示,事實並非如此。美國經濟增長絕大部分是依靠資本、勞動力與中間產品投入的大量積累。正如研究美國增長的最重要統計專家(其研究成果現已被經合組織、聯合國[微博]與美國所正式採用的經濟增長核算方法作為依據)、哈佛大學教授戴爾[微博]·喬根森(Dale W.Jorgenson)對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所作的簡練總結:「美國經濟大規模擴張背後的驅動力,是資本與勞動力資源的大規模配置……資本與勞動力對產出增長的貢獻占逾四分之三。相比之下,生產率水平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到四分之一。」

  直接的計量研究結果明確顯示,在1948到2014年的六十多年間,美國經濟依靠資本、勞動力與中間產品大規模配置的增長模式保持不變。與此同時,間接數據顯示,二戰前的美國經濟也是這種發展模式。也即是說,二戰前後美國基本的經濟發展模式一直未變,直到現在。

  本文旨在運用最現代的統計方法,呈現拉動美國經濟增長的真正因素。由於美國是世界最發達的經濟體,這自然有助於了解拉動經濟增長的真正因素,希望這對正邁入更發達國家行列的中國有所益處。

  TFP、資本與勞動力

  為展示美國經濟增長事實與一些傳播的謊言間的反差,特利用經合組織、聯合國與美國所採用的最現代的統計方法製作的表1,以呈現1989-2014年美國經濟各增長來源的貢獻率。這些分析是採用索洛「增長核算方法」中的類別——資本、勞動力和TFP。TFP是衡量的是除去資本與勞動力以外的所有要素,包括經濟規模、技術、創業與管理進步等其他因素。也即是說,TFP包括為美國經濟增長作出一定貢獻的「個人創業」、「創造性」等因素,但並不僅限於此。

  1989-2014年,美國GDP年均增長率為2.4%,其中76%的增長是源於資本與勞動力投入增長,僅24%的增長是源於TFP提高。也即是說,資本與勞動力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TFP的三倍。

  在索洛增長核演算法框架中,資本投資是目前為止最重要的因素,其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1%;第二重要的因素是勞動力, 其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5%;最不重要的因素則是 TFP ,其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為24%。

圖1

  還應指出的是, TFP對美國年均增長率的拉動作用較小,僅能拉動美國GDP年均增長0.6個百分點。如果美國GDP增長完全或主要依賴TFP,那麼美國經濟發展速度將會非常慢。相比之下,美國資本積累拉動美國GDP年均增長1.2個百分點。也即是說,資本積累對美國經濟發展所發揮的作用是TFP的兩倍。

  美國經濟增長模式並沒有隨著時間的變遷而發生明顯變化。喬根森、戈洛普(Gollop)與弗勞梅尼(Fraumeni)對1948-1979年二戰後早期的美國經濟所作的重大研究發現,TFP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4%,勞動力為31%,資本為46%。對比1989-2014年的美國增長數據可以看出,戰後期間美國經濟增長變得更為依賴資本積累,勞動力發揮的作用則有所下降,但TFP的作用並沒有提高。二戰後整個期間,資本和勞動力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TFP的三倍。

  美國經濟增長模式保持不變顯示,在索洛模型中,資本投資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姜明武近來利用經合組織、聯合國與美國所批准的統計方法,對佔世界GDP超過90%的為代表的國家所作的全面研究總結道:「資本投入對世界各國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

  中間產品

  實際數據顯示,在索洛模型中,美國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本投資拉動,TFP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到四分之一。但即便如此,這一數據還是誇大了TFP對美國經濟增長所發揮的作用,即「美國經濟增長是依靠TFP拉動」的謊言誇大了TFP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實際作用。

  在索洛模型中,固定資本投資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事實上其僅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二重要的生產因素。拉動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是中間產品——一個行業的產品是另一個行業的投入。比如,微處理器行業的產品是電腦行業的投入,汽車發動機是汽車行業的一種投入等等。

  索洛最初的宏觀經濟增長核算方法並未將中間投入列入在內。從總體經濟層面來看,所有投入與產出的總和必須保持平衡。但如果研究個別行業的增長,那麼各個經濟行業就有來自於其他行業的投入。嚴謹的增長核算方法需要對這些投入進行測算。

  這些研究不僅成果顯著,而且對經濟發展具有著重要影響。衡量一個行業到另一個行業投入的中間產品增長,是經濟聯繫日益緊密的一種體現。用經濟理論術語來講,就是勞動分工細化的程度。

  這不僅是事實,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亞當·斯密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的開篇第一句話明確指出:「勞動生產力、人類勞動技能以及思維判斷力的大幅提高,都是勞動分工的結果。」斯密其他作品的結論都是依據這一理念推導而來。

  馬克思則把這種經濟過程概念化為「勞動社會化」。雖然說法不同於斯密的「勞動分工」,但兩種說法可謂異曲同工。

  斯密/馬克思的分析正確與否,屬於事實問題。如果斯密/馬克思的分析是正確的,那麼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應看到反映勞動分工細化/勞動社會化的中間產品增長現象。

  運用現代經濟統計方法,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所作的重要研究結果明確顯示,斯密與馬克思的分析是正確的。反映勞動分工細化的中間產品增長速度甚至快於固定資本投資。

圖2

  喬根森、何民成(Mun S. Ho)、凱文-斯德爾(Kevin J. Stiroh)等對美國的研究發現,在個別經濟行業中,中間產品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所有的索洛增長因素(資本、勞動力與TFP)的總和。如表2所示,各增長來源對美國各經濟行業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分別為:中間產品為52%,資本為24%,勞動力為15%,TFP為 9%。此數據特別引人注目之處,是其涵蓋美國信息和通信技術(ICT)處於繁榮增長高峰期的1977-2000年——而照謊言的說法,TFP本應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特別高。

  喬根森、何民成與凱文-斯德爾對美國41個非政府、非家庭經濟行業所作的更詳細研究發現:「在這41個行業中,中間投入年均拉動經濟增長1.2個百分點,資本為0.5個百分點,勞動力投入為 0.3個百分點……此分析顯示,中間投入對經濟增長發揮著關鍵作用……固定資產投資發揮著第二重要的作用,TFP發揮的作用則較小。」除此之外,他們還指出:「結果顯示,經濟增長來源的定量組成部分(資本存量與勞動工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要遠超於質量組成部分(資本質量與勞動力質量)。」

  喬根森、戈洛普與弗勞梅尼對1948-1979年二戰後早期美國經濟的分析發現:「中間投入是目前經濟增長的最重要來源。在我們據以考察的45個行業中,有36個行業我們可以衡量中間投入,且這些中間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都遠高於TFP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對產出增長作出主要貢獻的是中間投入、資本和勞動力投入。到目前為止,中間投入的貢獻最為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經濟增長趨勢也同樣適用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經濟體。快速增長的亞洲經濟體的表現如下:

  三位韓國經濟學家Hak K. Pyo, Keun-Hee Rhee和 Bongchan Ha對原材料中間投入的研究發現:「韓國經濟中,不同要素對於產出增長的貢獻率依次為:原材料、資本、勞動力、TFP、能源。」中國台灣經濟學家梁啟源對1981-1999年中國台灣省26個行業的原材料中間投入所作的研究發現:「除7個行業外,原材料投入對1981-1999年所有行業產出增長的貢獻最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任若恩和孫琳琳把1981-2000年,細分為1984-1988年、1988-1994和1994-2000年三個階段後發現:「中間投入增長是大多數行業產出增長的主要來源。」

  全球化

  上述數據為國內勞動分工數據。它清楚地顯示,中間產品是最重要的供給因素。但在現代經濟中,勞動分工並非僅僅限於國內,而且已擴展至國外,全球化現象由此而來。這推動現代經濟結構不斷提升,主要特徵舉例如下:

  中間產品本身構成國際貿易的最大部分,約佔全部貨物貿易的40%;

  中間產品貿易主要集中在發達經濟體和東亞經濟體,中間產品已成為各國生產增長最快的部分;

  國際貿易佔全球產值的比重正快速擴張。

  國際貿易是勞動分工的體現。當然,這也說明國際經濟開放與經濟增長存在正相關的研究結果是經得起推敲的。

  中間產品與資本

  最後,應該指出的是,雖然中間產品與資本傳統上是要分開對待的。但從會計的基本角度來看,這是不正確的。正如查爾斯·瓊斯(Charles Jones )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發布的中間產品全面研究報告中指出:「中間產品是另一種形式的資本,雖然其在生產周期中存在貶值的可能。」

  中間產品是用於單個生產周期的投入,固定投資則是用於多個生產周期的投入(或折舊)。西方增長核算方法中兩種不同形式的資本(中間產品與固定投資)的區別,是馬克思術語中「流動資本」與「固定資本」的區別,但哪種術語目前受到偏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兩種不同的資本,即中間產品/流動資本與固定投資/固定資本,是拉動美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76%的美國行業增長源於流動與固定資本,15%源於勞動力,僅 9%源於TFP。

  美國經濟崛起的歷史原因

  從美國早期的全面數據來看,二戰前(美國經濟崛起直至主導全球期間)的中間產品數據尚不存在。但尚存的固定資本數據證明,資本積累在美國崛起為全球霸主的過程中發揮了壓倒性的作用。正如經合組織前首席統計學家安格斯·麥迪森 (Angus Maddison)就美國取代前全球領袖——英國,成為經濟超級大國的方式指出:「1890-1950年的60年間,美國國內投資率是英國水平的近兩倍,1890年其人均資本存量是英國的兩倍,這種相對所有其他國家壓倒性的優勢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初。」

  結論

  很顯然,美國經濟發展主要是依靠中間產品與固定投資積累拉動。但為何普遍傳言的一個觀點是美國經濟增長主要是靠TFP拉動呢?

  第一個原因是最常見的統計方法錯誤——以無根據的傳聞或者個例分析整體情況(以偏概全)。在83%(絕大多數)的美國經濟行業中,TFP並非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但這意味著在17%(極少數)的美國經濟行業中,TFP是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以TFP是極少數行業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的個例,得出TFP是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的結論,忽略總體數據背景,然後謬稱TFP是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正如剛才的舉例一樣,這種運用「無根據的傳聞」而非分析整體情況的統計方法,不過是一種不當手段而已。

  第二個原因是運用現已被經合組織、聯合國與美國正式淘汰的統計方法。當然,索洛最初的增長核算方法的嚴謹性與「無根據的傳聞」是完全不同的。索洛增長核算方法中的基本參數仍得以保留——即使後來增加了類別,也並未推翻其算術框架。但正如下明顯的原因,索洛最初所採用的演算法是錯誤的。

  索洛未將中間產品列入在內。正如事實顯示,中間產品是最重要的增長來源,這證明索洛的數值分析結論是錯誤的。索洛沒有說明資本與勞動力質量的變化——相當於在測算實際工資時未將通脹因素考慮在內。打個比方說,1953年的一個文盲的韓國農民一小時的勞動質量與2015年的一個具有博士學位的韓國工程師一小時的勞動質量是相同的,這顯然是說不通的。一旦將資本與勞動力質量變化考慮在內,TFP的作用將會大幅下降。

  綜上所述,宣稱TFP是主要增長來源的說法,不過是以現已被國際統計機構正式淘汰的錯誤測算方法推導的錯誤結論。

  對中國的啟示

  美國經濟實際趨勢是顯而易見的。作為世界最發達經濟體,美國延續了依靠中間產品與固定投資的大量積累而非TFP提高經濟發展。這符合全球經濟發展模式。同樣,正邁入發達國家的中國,不應切換到主要靠TFP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

  經濟規律具有客觀性。美國和其他任何國家一樣,都不能違背經濟規律。試圖讓美國經濟發展依賴TFP拉動,會使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美國不會蠢到試圖這樣做。當美國一邊在世界上傳播其增長是依靠TFP拉動的謊言時,事實上其發展是依靠中間產品與固定投資(流動與固定資本)的巨大積累。這種發展模式曾經讓美國成為世界最大最發達的經濟體,並繼續保證美國經濟的強大。

  「說一套,做一套」是美國的一個重要策略。美國一邊推銷謊言,一邊卻做著與謊言完全相反的事。那些希望發展成美國水平的國家,當然應借鑒美國的實際做法,而非美國的宣傳。

  用中國諺語來說,就是應「實事求是」,而非「從謊言中尋求真理」。

  (本文作者介紹: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現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

 


推薦閱讀:

經濟學研究中的數學濫用?——一個恐怕永遠無解的問題
柯達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都有哪些關鍵結點和原因?
用戶稱GOFUN共享汽車押金難退 共享經濟遇通病
透過稅改窗口,反思中美減稅戰和貿易戰的積極意義

TAG:美國 | 經濟 | 美國經濟 | 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