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忙族如何翻身變成富閑人
——《給窮忙族看的理財書》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作者:比爾李
前 言 窮忙族如何翻身成為富閑人
每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上,都來往著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他們中的很多人因忙於工作而臉上帶著倦容,身子像陀螺一樣旋轉起來很難停下,然而每個月卻入不敷出。他們一周工作超過54個小時,然而忙來忙去卻無力置產,甚至時不時地擔憂養老金從何而來……他們被稱為「窮忙族」,英文名叫Working Poor。
窮忙族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歐美國家裡,歐盟對其下的定義是:有工作卻入不敷出,甚至淪落到貧窮線以下的受雇者。其實,窮忙族就是指經常加班加點地工作,犧牲了休息日卻總也得不到加薪,不僅沒有能力購置家產,甚至還要擔憂養老金問題的上班族。
窮忙族是近年來在中國城市出現的一個特定群體,正當人們習慣了月光族的說法時,窮忙族又悄然興起。
與月光族相比,窮忙族擁有的是更多的無奈。月光族至少花錢買來了享受,也算是自得其樂了。然而窮忙族呢?他們每天疲於奔命,要做的事情永遠沒有盡頭,甚至沒有休息日,天天加班,整天忙得顧頭不顧腳,到頭來所得的收入卻寥寥無幾,連起碼的生活都成了問題,生活籠罩在壓力的陰影中,所以他們還不如月光族。
有人把窮忙族的特徵歸納為:窮忙族=月光族+過勞模。但根據眾多被調查者的事例顯示,更確切地說窮忙族應該是比月光族更窮,比過勞模更忙的群體,即:窮忙族=比月光族更窮+比過勞模更忙。
隨著窮忙族隊伍的逐漸壯大,窮忙族定義的標準也更具體了一些,一般定義為:每周工作時間高於社會平均工作時間,收入低於全體平均標準60%以下的人群。
不過,如今所說的窮忙族已經超出了定義所涵蓋的範圍。現在,窮忙族不再僅僅指因薪水少而窮忙的人了,那些揮霍無度的高薪職員,只要是凈資產少得可憐甚至為負,也算是窮忙一族。
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騰訊新聞中心展開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有75%的人認為自己是窮忙族,這個結果讓人觸目驚心。這個比例顯示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龐大群體。中國人口眾多,也就意味著窮忙一族的人數其實很龐大。
究竟窮忙族為什麼會越忙越窮?原因固然很多。難道窮忙族甘心一直窮忙?顯然不是!主要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對人生進行合理的規劃,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缺乏正確的財富觀念、理財意識和消費習慣。
為什麼你越忙越窮,而有些人卻有錢又有閑?因為有錢又有閑者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科學的理財方法以及良好的理財習慣,而你卻還沒有。要擺脫窮忙,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學會理財。
要從又忙又窮的生活狀態中解脫出來,你需要掌握一套理財的技能。例如,你可以通過適當的理財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身邊的資源,使之轉化成你的財富。如果你善於合法避稅,就能省下不少錢;如果你學會買保險,人生就會就有堅實的財務保障。
要擺脫窮忙,你一定要養成記賬的習慣。記賬不僅僅是一種合理消費的習慣,更是你能夠通過理財致富,享受閑適的源頭。當你養成記賬的習慣後,你就能懂得省錢的重要性,並會想方設法地花好每一分錢。
你可以通過投資理財,來實現你的致富夢想。可是,你的工作又十分繁忙,怎麼辦呢?為了使工作理財兩不誤,你要學會利用銀行來幫你理財和投資。
你一定很嚮往擁有自己的房產的生活,通過理財你也必定能實現你的目標。如果你再用心於房產投資,你會發現,通過做房主,也能成為百萬富翁。
如果你希望通過炒股來使自己的財富迅速翻幾番,那麼你一定要學會懂股市。因為股市只讓懂它的人賺錢,那些只想碰碰運氣的人,最終很可能血本無歸!
當然,你還可以選擇很多理財的途徑來幫助自己加快致富的腳步,唯一需要的就是你馬上開始行動。
沒有人希望過著又忙又窮的生活,但能夠擺脫這種生活的只能是學會理財的人!希望這本《給窮忙族看的理財書》能夠助你一臂之力,讓你從窮忙族翻身變為富閑人。
第一章 你為什麼越忙越窮,他為什麼有錢又有閑
窮忙族為什麼會越忙越窮,因為他們儘管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掙了不少錢,但由於他們習慣了超前消費,所以總存不下來錢,甚至負債纍纍。富閑族為什麼能贏得更多的財務自由,並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因為他們懂得量入為出,懂得精打細算,懂得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上,而不是隨意揮霍!
1 為什麼很多高收入者依然是窮光蛋 / 002
2 你的財務是否已經陷入「亞健康」/ 006
3 不理財,你的生活壓力會越來越大 / 012
4 窮忙族超前消費,富閑族量入為出 / 016
第二章 誰懂得管理金錢,誰就是富有的人
富人為什麼能成為富人?因為他們擁有正確的金錢觀念,懂得科學管理金錢,善於利用錢去賺錢。而窮人呢,即使三更眠五更起地忙碌,如果不善於管理金錢,不懂得拿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去賺錢,反而隨意拿去消費,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繼續窮忙。要擺脫窮忙,就一定要學會富人的投資智慧,讓手中的錢動起來,以錢賺錢,為自己「生」出更多的財富。
1 真正的富人都能正確地對待金錢 / 024
2 誰懂得管理金錢,誰就是富有的人 / 029
3 以人賺錢只是窮忙,以錢賺錢才能富有而自由 / 036
4 時間就是金錢:掌握複利投資的秘訣 / 040
第三章 空等財神,不如練好財技
要告別窮忙,成為有錢有閑的富人,你不一定要才高八斗,智商過人,但一定要掌握理財投資的技能,也就是財技。最高明的財技,是能最有效地利用自己身邊有限的資源,以巧妙安排化腐朽為神奇,將其轉化成看得見摸得著的財富。事實上,無論你想在哪一個理財品種上賺到大錢,都必須擁有相應的理財技能。只要你能在該領域裡練就了一定的財技,就必定能賺大錢。
1 通過投資理財,誰都可能致富 / 048
2 最有效地利用身邊資源,化財技為財富 / 053
3 用腦袋理財:幾種必學的理財方法 / 059
4 絕不能逃稅,但可以合理避稅 / 063
5 學會買保險,人生更安全 / 068
第四章 給你財產上把保險鎖:養成記賬好習慣
如今,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窮忙族面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了,因此他們更嚮往「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安全保險一點的生活。如何讓自己的腰包鼓起來,告別越忙越窮的尷尬處境?如何讓自己離有房、有車的生活更進一步?如何儘早告別房奴、車奴、卡奴的「奴隸」時代?不妨從記賬開始!家有一本賬,窮家也好當。通過養成記賬的習慣,讓自己通過使用賬本,學會理財,使每一分錢都花得值當,使更多的錢能夠「錢生錢」。
1 家有一本賬,窮家也好當 / 076
2 摸清家底,學會記賬 / 080
3 評估好家中的「物」和「人」/ 086
4 經營好自己,填好人生的3張財務報表 / 091
第五章 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
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窮忙族越忙越窮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也許掙錢很多,卻總是亂花,不懂得把錢用在刀刃上。事實上,即使你收入不高,也可以讓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關鍵是你要懂得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不該花的地方則堅決不花。相反,即使你收入很高,如果不懂得掌控消費,也只會越來越窮。
1 居家過日子,把錢用在刀刃上 / 100
2 花錢很少也能天天穿著時尚,享用美食 / 103
3 E時代的省錢真經 / 108
4 活用網上購物的省錢竅門 / 113
第六章 利用銀行,別被銀行利用
熟悉銀行以及銀行的各項業務,非常有利於你利用銀行賺錢,否則,就只有銀行利用你的錢去生錢的分兒。如果你是一名窮忙族,就更有必要學會利用銀行幫自己省錢和賺錢,從而擺脫窮忙的困境了!
1 若要儲蓄得好,認識銀行必不可少 / 120
2 存對錢,更賺錢 / 125
3 多利用幫你省錢省時間的銀行服務 / 131
4 用好銀行卡,輕鬆打理錢財 / 135
5 銀行已是金融雜貨鋪,什麼理財業務都能做 / 141
第七章 不做房奴做房主,房子也能成存摺
只要活著,住的問題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頭等大事。近年來,隨著房地產市場形勢的突變,房價如泡沫般越來越大,買房子已經不容易了。因此,究竟是買房好還是租房好,已經成為了無數年輕人面臨的兩難問題。那麼,究竟租房與買房哪一個更划算呢?究竟什麼樣的人適合租房,什麼樣的人適合買房?本章將重點與勤勞卻還不富有的你探討一下做房奴還是做房主,買房子還是租房住的問題。
1 是租房還是買房,你一定要掂量好/ 146
2 買房子,打好你的小算盤/ 150
3 這樣買賣二手房不吃虧/ 155
4 當房東,邁向百萬富翁/ 160
第八章 股市只讓懂它的人賺錢
要想在股市裡賺錢,人們缺的不是機會,而是發現機會的慧眼和投資制勝的能力。
炒股多年的人最清楚,股市投資不是百米賽跑,而是馬拉松競賽;股市不是為那些只想試試運氣、碰碰大運的人準備的,而是為懂它的人開設的!所以,任何一位想通過炒股賺錢,使自己由窮忙變身富閑的人,都必須首先搞懂股市,成為炒股行家。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避免盲目衝動,理性地進行投資,才能成為真正懂股市的人,才是炒股的行家,才能真的從股市裡賺到錢。
1 生意講究不熟不做,炒股要懂基本知識/ 168
2 懂股市的人賺錢,只想碰運氣的人賠錢/ 175
3 練就解套能力,才能多賺少賠/ 181
4 真想股市淘金,學會防範風險/ 186
窮忙族為什麼會越忙越窮,因為他們儘管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掙了不少錢,但由於他們習慣了超前消費,所以總存不下來錢,甚至負債纍纍。富閑族為什麼能贏得更多的財務自由,並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因為他們懂得量入為出,懂得精打細算,懂得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上,而不是隨意揮霍!
只知道努力工作的人,失去的是賺錢的時間。 ——約翰·洛克菲勒(美)
我覺得很多人常用犯的一個毛病就是只會問「我一個月的薪水有多少?今年總共花費了多少錢?」卻從來沒有想過未來的人生一共需要花多少錢,我現在還差多少錢? ——胡瓜(中國台灣)
為什麼很多高收入者依然是窮光蛋
為什麼很多人勤勞卻不富有?為什麼很多人收入很高,錢卻總是不夠花?為什麼很多人整天忙碌於工作卻存不下來幾個錢?
這些問題的答案,恐怕是很多人想知道的。那麼,先讓我們看看下面這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吧。
窮忙一族
在英國新聞界,艾德·米切爾曾經紅極一時。在其巔峰時期,他主持過英國獨立電視公司ITN晚上10∶00的新聞聯播,還曾採訪過多位英國以及世界上的政界要人,例如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和梅傑,美國前總統卡特等。
當年,他擁有著讓人眼紅的10萬英鎊的年薪、價值50萬英鎊的房子、每年兩次的海外度假,擁有美麗的妻子、可愛的兒女以及奢侈的生活……總之,現代生活中能享受到的,他幾乎都享受到了。
然而在2001年,艾德·米切爾卻被迫「下崗」了。遭解僱後,他的噩夢便開始了。在失業前,他累積的幾萬英鎊的信用債務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為了還清舊債,他不得不申請新的信用卡。於是在幾年時間裡,他總共欠下了25張信用卡的將近25萬英鎊的債務。
2005年,妻子與他離婚。艾德·米切爾不得不變賣了房子來還債。最終他無家可歸,只好淪落到在海濱城市布萊頓街頭露宿。
艾德·米切爾的遭遇被曝光後,在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引發了一場「小地震」。很多歐洲的媒體都去採訪他,而他也希望以自己的經歷給世人一個警示:無論你收入有多高,如果你無度地去消費,你都會變成窮光蛋,淪落街頭,無家可歸。
事實上,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無數的「高薪貧族」,他們很忙碌,領著高薪,卻每個月都把薪水花得精光,甚至還要透支信用卡。所以,雖然表面看上去衣裝光鮮靚麗,過著讓人艷羨的生活,但事實上,他們卻是名副其實的「窮忙族」。
其實,任何一位想成為真正富有的人都必須明白一件重要的事實:要成為富人,只靠高收入是不夠的。然而很多人都不了解這一點,有太多的人以為錢賺得多就是有錢。
美國喜劇《我家也有大明星》的製作人馬克·華伯格以自己成名的故事為主軸,描述了好萊塢紙醉金迷的生活。片中的主角文斯成名後跟一票友整天泡女人、花錢不眨眼,完全無視會計師的警告。而文斯的這群跟班,則志在花光他大把賺進的鈔票,因為花錢如流水能讓他們覺得自己也是有錢人。但事實上,他們仍跟未成名前一樣貧窮,唯一的區別是現在他們花的錢比較多。
所謂富有,是指你在銀行里有大筆存款,你的將資產是一筆可觀的數目。收入高雖然可以讓你享盡榮華富貴,但如果你賺多少花多少,那麼你一旦失去收入,或急需用錢時,你將很快發現,原來自己居然如此貧窮。
警惕賺得越多花得越多的誘惑
美國重量級拳王泰森在其拳擊生涯中至少賺進了4億美元,但如今他已經兩手空空,債台高築,成為了世界上最窮的人之一。
在大眾眼裡,著名體育明星和演藝明星都是住豪宅、開名車的富豪一族,而泰森為什麼會陷入到巨大的財務危機中呢?事實上,是不會理財使他的生活陷入了窘困。
泰森出身貧困,少年時開始參加拳擊訓練,通過不懈的努力漸漸在拳壇嶄露頭角。後來,他成為了世界拳王,一度所向披靡。隨著大量財富的蜂擁而至,他很快便累積了4億多美元的財產。
有著幾億美元身家的泰森,在鼎盛時期所累積的財富,是一個普通美國人需要工作7600年才能擁有的。但後來到了2003年8月,泰森卻因為身欠2700萬美元的債務而不得不申請破產!
為什麼一個億萬富翁會在幾年之間就變成了一名窮光蛋呢?按照泰森自己咬牙切齒的說法是,經紀人唐·金騙走了自己總收入的三分之一;第二任妻子莫尼卡為了離婚的贍養費幾乎把自己榨乾;那些和自己各種齷齪官司有關的人,包括律師和受害人,都從他身上撈足了油水。但是人們普遍認為,歸根結底,奢華糜爛、揮霍無度的生活,平時出手太過闊綽的習慣,才是導致泰森迅速破產的主要原因。
泰森的荒淫無度和揮霍成性,在美國是盡人皆知的,破產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成名之後,他一直過著奢侈的生活,駕名車、開遊艇和住豪宅,揮霍無度。
有一次,在拉斯維加斯愷撒宮酒店的豪華商場,泰森帶著一幫狐朋狗友前來購物,老闆一看財神來了,於是索性關門「清場」,專門招待泰森一行。結果這幫人挑選了價值50萬美元的貴重物品,泰森全部代為「埋單」。
在泰森的負債報表中,最搞笑的是欠了一家珠寶店17萬美元,那是他在購買一條項鏈時忘了付錢。珠寶店老闆在接受採訪時卻輕描淡寫地說:「和泰森以前在店裡的總花銷相比,這點小錢只是個零頭而已。」他的意思是,即使泰森日後不付這筆錢,他也沒吃到什麼虧。
泰森在一年時間裡光手機費就花了超過23萬美元,辦生日宴會則花了41萬美元。他甚至想到英國去花100萬英鎊買一輛F1賽車,後來知道了F1賽車不能開到街道上,只能在賽場跑道里開後才作罷。最後,他把這100萬英鎊變成了一隻鑽石金錶。可是,才戴了十來天,他就隨手將這隻金錶送給了自己的保鏢。他甚至會經常有幾萬、十幾萬美元的巨額花費,連自己都搞不明白花到了什麼地方。這樣的花錢方式,即使有一座金山,也架不住要被挖空。
另一方面,泰森在1991年以後凈收入便在不斷減少,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奢侈消費的習慣,從而導致他更加入不敷出。即使在申請破產保護後,他的律師也不是很清楚他的資產與負債現狀,大量的、名目繁多的債務早已使泰森資不抵債。於是,一個億萬富翁就這樣成為了一個窮光蛋。
我們講泰森的故事,目的是要警醒每一位收入較高卻總是入不敷出的窮忙族,一定要小心賺得越多花得越多的誘惑!
事實上,很多領著高薪水的人,他們辛辛苦苦地工作,付出了很多汗水與腦力,卻總是積蓄不了幾個錢,因為他們賺多少花多少,賺得越多花得越多,甚至賺1元花2元!
經過深入調研,我們發現,高收入者之所以會花太多的錢,有這樣幾個原因。
(1)他們想要炫耀自己的收入,所以會花大錢去買各種象徵身份地位的東西。
(2)他們想要買昂貴的奢侈品,如名表、跑車、豪宅、遊艇等等來犒勞自己。
(3)他們覺得只要付得出錢就不是問題,因為他們認為今年賺的錢花光了沒關係,反正明年還會賺到更多。
然而他們沒想到,一旦有了這種心態,就會招致一個很可怕的麻煩:要存錢很難!但是如果不存錢的話,就永遠都無法累積財富。如果不能累積財富,等你沒有了收入來源或者入不敷出時,你就會變成窮人,甚至會像艾德·米切爾那樣無家可歸,或者像泰森那樣債台高築。
其實,所謂的富有關鍵不在於你賺多少錢,而在於未來你有多少錢可以花。以理財觀念來說,財富不是你的收入,而是你的存款和凈資產。
如果你揮霍無度,那麼即使你像泰森一樣收入好幾億美元,也永遠只是一個窮人,而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有錢人和富閑一族。
你的財務是否已經陷入「亞健康」
人的身體狀況有健康、生病和亞健康之分。其實,你的個人財務和家庭財務也有健康、生病與亞健康之別。
懂得理財,你的個人和家庭財務就處於健康狀態;如果不懂得理財,使自己成為窮忙族、月光族、高薪貧族之類的人,你在財務上就已經處於亞健康狀態;如果你揮霍無度,借貸無度,從而導致債台高築甚至個人破產,就是患上了財務重病。
這是一條幾乎所有人都懂的道理:「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從貨幣誕生的那一天算起,人類的日常生產、生活活動就離不了它。但面對金錢和財富時,我們需要培養正確的觀念,才能不讓自己陷入到財務亞健康甚至財務重症之中。
在招商銀行發布的《2009年中國城市居民財富亞健康報告》中,提出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財富亞健康」,一種財富狀態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功能低下狀態。
通過對中國7個經濟區域的中產階級的理財行為和心理進行調查,招商銀行的研究人員發現,絕大部分中國人在財商方面存在著一些潛在的缺失和誤區,以理財性格加以區分,集中體現為三大「亞健康」類人群:月光族、窮忙族和好高族。
如今,很多人在理財上正在遭遇困惑。一方面人們的理財意識正在被喚醒,另一方面,很多人卻理財無方,個人財富呈現出了「亞健康」狀態。如何避免財富「亞健康」狀態的延續?如何在匯率頻繁變動、股市大幅震蕩、房價起伏不定的大環境下,更好地實現個人資產的保值與增值呢?首先,從檢視自己的財務是否已經陷入「亞健康」開始。
如何檢視自己的財務是否已經陷入「亞健康」呢?看看你是否屬於月光族、窮忙族或好高族中的一員。
月光族:為什麼你每月的薪水總是不夠花?
梁東在國內一家知名軟體公司當工程師,主要工作是在項目小組中和其他同事一起從事開發、測試以及售後服務工作,薪水是每個月7000元。
從上大學時起,梁東就酷愛玩大型攻略遊戲。在他看來,玩遊戲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培養對計算機學科的興趣,有利於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於是,《石器時代》、《傳奇》、《誅仙》都曾讓他沉迷其中。在遊戲中,道具的威力不可低估,但對於當時身為學生的他,面對昂貴的報價,他只能望洋興嘆。上班後,他對遊戲的愛好有增無減。有了收入後,對道具的熱切渴望終於得以實現。在遊戲裝備中,《石器時代》里價值6300元的聖獸朱雀、《傳奇3》里價值6800元的破山劍,都已不能滿足他的胃口,他又盯上了《熱血傳奇》中價值20000元的屠龍刀、40000元的傳送戒指。隨著玩遊戲時間的增多,他購買道具的價格記錄仍在不斷刷新。
為了購買裝備而大把撒錢的結果,是梁東成為了一個標準的月光族。於是,他只好吃住靠父母,變身啃老族。最近,他談了個女朋友,經濟壓力更大了。他原本指望公司能給自己加薪,但受經濟危機衝擊,公司原先所承諾的加薪,一時半會兒很難實現。因此,梁東至今仍是入不敷出。而且由於坐著玩遊戲的時間過長,他已經明顯感覺到體力大不如前。身體和金錢的雙重壓力,讓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業已形成的習慣,還是很難從根本上改變。
不良消費與生活習慣導致收入不低的梁東成為了月光一族,對遊戲的偏好還對工作、生活造成了不良影響。類似的不良消費和生活習慣,你有嗎?
窮忙族:為什麼你怎麼勤勞也不富有?
●
由於對自己的工作非常熱愛,她平時總是穿著光鮮,在同事們的眼裡她始終都精神奕奕的。但工作半年之後,她的胃口卻變得越來越差,一旦錯過了吃飯時間,胃就會隱隱作痛,不過為了維持甜美的笑容,她經常拿著葯上飛機,一有空閑就吃兩片。她說她經常工作很累,有時還會忙著加飛。一般像感冒之類的小病她都不請假,就是為了多攢點兒積蓄。因為職業的特殊性,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儀錶,所以化妝品和服裝方面的花銷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她每月開銷中最大的部分。看著同事們穿的用的都是國際一流品牌,她自然也不能老土,於是她每月光是購買化妝品就得花掉近一兩千,服飾裝扮花掉大約三四千,加上其他方面的開支,她每個月居然入不敷出。她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阿海在一個地級市裡經營著一家公司,他的業務的內容並不複雜,就是帶領手下的員工,為禮儀慶典活動放大型氫氣球和樹立充氣拱門。這樣的業務,在大城市已基本絕跡,原因是不夠安全,對飛機可能造成影響,並且氫氣易燃易爆,因此在大城市裡一向被嚴格監管。
阿海服務的客戶主要是移動、聯通等電信部門,以及各大商家。活動當天,他早晨不到4∶00就得起床,帶領手下趕到指定地點,用氫氣瓶將數量不等、直徑
逢年過節,活動比較多,他的工作就會更加緊張。這期間,他的腦子要不停地謀劃,看看人手該如何調配,如何才能在活動開始前布置完畢,保證讓客戶滿意。身體的勞累只是一方面,手續的不完備,讓他和城管部門打交道成為了「家常便飯」。每天忙完,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到澡堂子里去泡泡澡,希望能洗去一天的睏乏,為明天的打拚積蓄能量。
因為客戶群比較穩定,成本比較低廉,還有演出代理等業務作補充,所以他每個月的凈利潤都能在20000元左右。只是過度的勞累讓他對這份工作時常產生厭倦,但如何改變,他並沒有明確的思路。而且如果不繼續做,他就會失掉經濟來源。他也曾考慮過把賺下的錢進行投資,但投向哪裡,卻仍然沒有答案。有人建議他可以買一點黃金,於是他買了一根粗粗的金項鏈,掛到了自己的脖子上。
在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人整天都處於忙碌之中,收入沒有相應地成比例增長。你是其中一個嗎?
好高族:為什麼你沒能一夜暴富?
唐子怡和電影明星章子怡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所以唐子怡也把像影星一樣有錢、過名人一樣的生活當成了追求目標。如何在35歲以前跨入擁有千萬元資產的有錢人行列,是她孜孜不倦的追求。
跟普通人相比,唐子怡接觸理財的機會要多很多。她在一家投資諮詢公司的市場部工作,所以經常有機會接觸投資領域內的「大腕兒」,與此相伴而來的,是讓人艷羨的暴富故事和源源不斷的所謂「消息」。
她從不掩飾自己對金錢的愛好,而股市則是她投資的一個重要渠道。「必須要拚命賺錢,」她說,「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別說房子、車子了,如果沒錢,連上等的化妝品也買不起。」
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著差距的。有了美好的願望並不等於就能實現。聽消息炒股,是唐子怡炒股的一大特色。問題是,消息有時候來得早有時候卻很遲,不同的人提供的消息還互相矛盾,這著實讓她犯愁。反映在她的實際交易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介入早了,盤面沒有動靜,她就懷疑消息的準確性,會感覺另一個人推薦的股票表現更好;介入晚了,還沒有掙到太多的錢,她又不甘心。於是,頻繁交易成為了常態,一年到頭盤算一下賬,她才發現錢沒賺著,只是給證券公司交了不少傭金。
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股市的持續低迷,有不少資金流入期貨市場,期貨市場的交易量不斷創出新高。於是有人就告訴她,期貨市場是一個更容易暴富的地方,幾萬元起家,迅速變成幾百萬元的人非常多。她一聽居然還有這麼容易掙錢的地方,立馬便來了興趣。
這時候問題來了——她手上拿不出交易的本金,因為投入股市中的錢她不願撤離,情急之下,她開始向親友借貸,並宣稱以高於同期銀行的利率支付利息,全然不顧期貨的雙刃劍特性:在獲取高回報的同時,也有可能血本無歸。
由於還沒有完全熟悉期貨市場的基本規律和盤面特點便一頭扎了進去,要做弄潮兒的她很快便被「嗆」了好幾口,幸好之前在股市頻繁操作的習慣幫了她的小忙,使她見勢不妙,及時止損。出局後,她算了算,虧損還不算太高。
當然,她想一夜暴富的願望並沒有因為被「嗆」而從此消除,她只是在繼續尋找另外的暴富門道。只是,到現在為止,她還是一事無成。
雖說追求財富是每個人的權利,但是,想通過一夜暴富來實現身家千萬的夢想,是不容易的。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像唐子怡這樣的人,都想通過炒股炒期貨之類的方法來達到暴富的目的。還有很多想通過買彩票等希望天上掉下來餡餅正好砸到自己頭上的人。不知道你是不是也經常發這樣的一夜暴富的夢呢?
總之,如果你現在是月光族、窮忙族或者好高族中的一員,那麼你就一定要注意,你已經陷入財務亞健康之中。
不理財,你的生活壓力會越來越大
很多職場中的窮忙族表現得意志消沉,認為人生很累,經常發出這樣的「天問」:為什麼我不能活得快樂一點?為什麼我總感覺有那麼多的負擔?
其實,即使你面臨多大的困難,肩挑多大的負擔,也沒有必要消極悲觀。很多時候,我們感到生活壓力那麼大,是因為我們沒有對人生進行正確的規劃。
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倘若你具備足夠的危機意識,你便不會讓自己的人生充滿痛苦,反而能夠預防緊急危難的發生,讓人生平安順利,不至於陷入危難而無法自拔。
那麼,最有效的讓你不會感覺壓力越來越大的辦法是什麼?那就是學會理財!
什麼是理財?理財就是財富管理。什麼叫財富?金錢是財富,人生也是一種財富,廣義的理財其實是對人生財富的管理。很多時候,人們會把理財和投資混為一談,其實理財是人生的規劃,投資規劃只是人生規劃的一小部分。
如果不理財,我們一定會感覺到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而你越早學會理財,就越能從生活壓力和財務危機中解脫出來,過上輕鬆愉快且有富有閑的生活。
不理財,壓力將越來越大
你越晚學會理財,你感覺到的生活壓力就會越大。你一定要規劃好人生不同階段的支出,做好理財規劃,因為——
1.買房子的成本會越來越高,但薪資增長卻極其緩慢
如今,房價不斷上漲,上漲的幅度已遠遠超過了我們收入增長的幅度。根據統計,工薪階層如果要靠薪資買套房子,可能需要不吃不喝20年,才能籌備完整購買房子的資金。但大多數人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備齊買房子的全部資金,如果購房的時候只準備了10%的自備款,加上每月支付的貸款利息,對很多上班族來說,將造成沉重的財務負擔。如果更換工作或萬一固定收入中斷,將面臨很嚴重的資金短缺。對大多數只領一份死工資的上班族來說,要吃飯、要坐車,還要娶妻生子,供養孩子,生活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2.教育費用飆漲,以後供養孩子上學越來越難
無論你是否已經結婚,以後都會面臨供養孩子上學的問題。如果你現在不學會理財,以後等孩子開始上學時,你會覺得壓力如大山般壓住心頭。
現在供養一個孩子讀書已經越來越難,因為學費、雜費、擇校費、贊助費、輔加費、名目繁多,教育成本越來越高。僅以讀大學為例,現在的孩子考大學容易,但如果沒錢,讀大學很難。近年來大學學費的不斷調漲,讓很多工薪階層的父母親紛紛大喊吃不消。
3.我們老了怎麼辦?光指望退休金已經不現實了
想要知道退休之後的各種收入能否滿足養老所需,最重要的是要計算「所得替代率」,它是指領薪水一族退休之後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
計算方式很簡單,假設退休人員領取的每月平均養老金為1000元,如果他去年還在職場工作,領取的月收入是3000元,那麼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為:(1000÷3000)×100%= 30%。
在過去,已經退休者由於當時的利率尚高,通脹仍低,財富累積較快較穩,因此所得替代率通常能夠維持在60%~70%左右,所以在正常情形下,他們仍舊能維持過去的生活水平。但現在環境不同了,物價年年漲,但薪資的上漲幅度卻遠遠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按照目前的狀況分析,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到退休時頂多只能維持30%~40%的所得替代率,你把現在的薪水縮減2/3,就知道你靠退休金養老是什麼滋味了。
可見,僅這幾個原因,就足以讓我們感受到了未來的壓力,使我們明白到理財規劃的重要性了。
不理財,個人也會「破產」
不僅企業會因為經營不善,負債纍纍,最終無力償還而申請破產,個人也會「破產」。
在歐美國家,如果個人因財務管理不善而導致負債太多,沒有能力償還,便可以申請破產。在我國,人們對企業破產已非常熟悉,但對個人破產似乎還有點陌生。其實,如果個人負債太多,因擔保等原因間接負上債務或出現重大投資失誤,導致家庭資產為零或負數的時候,事實上這個人已經「破產」了。並且目前達到這一標準的人越來越多,只是我國目前還沒有關於個人破產的法律,而無法形成名義上的破產罷了。
某國有企業員工沈勇,為一個老同學在辦貸記卡時提供擔保。當時沈勇認為,卡是老同學自己辦的,即使出現透支,銀行也會先找辦卡人要賬,擔保只不過是銀行規定的手續而已,於是便在辦卡協議上籤了字。此後,這位同學惡意透支,最後攜款不知去向。無奈之下,銀行只好將作為擔保人的他起訴到法院,並凍結了他的存款和房產,用於償還他的同學透支的錢。於是一夜之間,他便從令人羨慕的國企員工成為了身無分文、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因為不當擔保,我已經徹底破產了!」
由此可見,輕易和過度負債、盲目炒股理財、不當地替人擔保,都有可能造成個人的「破產」。
1.過度負債,輕則壓力巨大,重則個人「破產」
曾有一段時間,向銀行貸款超前消費非常流行。當時,很多人抱著不貸白不貸的心態而先貸了花著再說,結果一些貸款數額較大、盲目超前消費的貸款者,貸款花得差不多以後,還款的巨大壓力日漸顯現,於是只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而有些因意外造成家庭收入驟然減少而無力償還貸款本息的人,還被銀行告上了法庭。因此,消費貸款應量力而行,還款能力差、對自己的未來收入不樂觀的人,千萬別貸款消費。即使是因購房等正當需求而去貸款,貸款額度也應注意,盡量要使每月還款額不超過月穩定收入的40%,負債總額不要超過個人的凈資產。
2.盲目炒股,搞得血本無歸,傾家蕩產
如今股票市場日趨規範,但是在規範過程中不時會暴露出一些「地雷」,如果盲目炒股,弄不好就會被地雷「炸傷」,甚至「炸死」。有一個人非常痴迷炒股,但他既不懂技術指標,也不看公司業績,而是整天跟著各種「利空」、「利好」消息去搏殺。他聽說某隻股票長庄入住,估計有較大的上漲空間,於是便掏出全部積蓄,又從朋友處借了10萬元,全部投在了這隻股票上。沒想到天有不測之風雲,這隻股票突然連續11個跌停,面對巨量的賣盤他根本無法止損。當初31元一股,如今跌得只剩下4元多一股。到了這種地步,就是砸鍋賣鐵也還不起賬,於是朋友跟他反目成仇。此時血本無歸、傾家蕩產的他,只好東躲西藏,四處遊盪。
3.不當擔保,招來纏身債務
近年來,人們在辦理信用卡、住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款、貨物賒銷等經濟活動中,往往需要找擔保人,但是和前文所說的沈勇那樣,如果對擔保所承擔的責任不了解,或礙於情面盲目擔保的話,將有可能給個人或家庭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對各種擔保應慎之又慎。如果別人請你提供經濟擔保,應首先考慮擔保的責任和後果,詳細閱讀擔保責任說明,同時要對被擔保人的償債能力、信用情況進行必要的了解,切勿盲目行事。如果最後搞成沈勇這樣,自己一分錢沒有花過,卻代人受罰,傾家蕩產,這就太不值得了。
由此可見,個人破產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因不當理財等因素造成的「資不抵債」或「一貧如洗」將會嚴重影響到家庭的生活質量。所以,一定要學會理財,加強風險防範意識,科學打理家財,有效防範個人破產。
總之切記,不理財,你的生活壓力會越來越大;不理財,你甚至可能招致個人「破產」,陷入困境。
窮忙族超前消費,富閑族量入為出
窮忙族為什麼會越忙越窮,因為儘管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掙了不少錢,但是由於他們習慣於超前消費,所以總是存不下來錢,甚至負債纍纍。富閑族為什麼能贏得更多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自由呢?因為他們懂得量入為出,懂得精打細算,懂得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上,而不是隨意揮霍。
很多人都知道,美國人一直都對今天花明天的錢的消費方式推崇備至。然而,在去年的金融危機中「遍體鱗傷」的金融機構,如今已不再敢像以前那樣隨意放貸,並紛紛提高了貸款的門檻。
前些年,國內有些學者賣力地鼓吹美國人超前消費的行為,認為這很值得國人效法。這些學者極力推銷人不為錢所累、變錢的奴隸為錢的主人、瀟洒過日子的消費觀。
現在,美國金融風暴將超前消費砸出了原形,銀行變得謹小慎微起來,對貸款者要求甚嚴,習慣了靠借貸過日子的美國人開始大吐苦水,充滿了不知如何度日的煩惱。
量入為出和超前消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消費觀,而不同的消費觀最終也招致了不同的後果。量入為出遵循的是收支平衡的原則,倡導的是勤儉持家的傳統。超前消費往往通過借貸度日,這些人追求的是超前享受,看重的是眼前利益。
窮忙族往往超前消費,富閑族則有量入為出的習慣。如今,兩種不同的消費觀,其優劣得失在老百姓看來已一目了然。通過美國的這次次貸危機,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超前消費的弊端。
為什麼美國會發生這次次貸危機呢?簡單的過程是這樣的:美國的銀行盲目地擴張業務,追求高回報,通過住房零利率、零首付等優惠條件來誘惑沒有還款能力的窮人去購買住房。大家一看沒錢都可以買到房子,還可以享受到房價上漲的差價,於是紛紛買房,充起了大款,當起了房主來。沒想到,當金融風暴狂刮全球時,那些無力還貸的人統統被銀行趕出了家門,流離失所。
通過這次金融危機,越來越多的人明白到,要過踏實的日子,還得靠量入為出。事實上,自古以來,只有走出消費誤區,理性消費,才是通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最終決定財富的不是收入,而是支出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的小說《大衛·科波菲爾》中的人物米考伯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如果每年收入20英鎊,卻花掉20英鎊6便士,那將是一件最令人痛苦的事情。反之,如果他每年收入20英鎊,卻只花掉19英鎊6便士,那是一件最令人高興的事。」這句很容易理解的話,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要過得快樂,就必須量入為出,過度消費是最令人痛苦的事情。
量入為出的意思是根據收入的多少來決定開支的限度。量入為出是我國古代哲人對當家理財的精髓總結,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量入為出從來就是人們理性消費的基本原則,一旦違背了就會造成理不清的消費債務鏈,從而削弱人們未來的消費能力。
也許有人會說:「這個道理我們知道。這叫做節約,就像吃蛋糕,蛋糕吃完了就沒有了。」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身體力行又是一回事,很多人就是在明知這個道理的情況下破產的!事實上,最終決定一個人財富多少的,不是收入,而是支出。收入多少並不會讓你成為真正的富人,只有學會量入為出,才能真正成為富閑的人。
量入為出,做有理財規劃的人
在理財方面,台灣著名藝人胡瓜的心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胡瓜的理財經,很值得我們反覆研讀。
富閑一族 「很多藝人會把一生當中所賺的大概一半的錢,投資在做生意上。但是,絕大多數藝人其實並不擅長做生意,結果賠得很厲害。這又何必呢?其實演藝事業就是我們的生意,所以我還是很努力地把這個事業做好。也許到了45歲、50歲退休之後你要幹嗎,這些現在還不能明確地計劃得好,因為計劃不如變化大,但只要把財守好,自己算清楚將來這些錢能夠花幾年,我覺得這種理財方式就比較正確了。」看到了圈裡很多好友因為投資不當而導致多年的積蓄毀於一旦的景象,胡瓜深有感悟地說。胡瓜的話也道出了理財的一個重要定律:首先要控制投資風險,對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行業千萬不要隨便投入。
不過,理財觀念的保守並沒有阻止胡瓜成為一個理財專家。比起其他藝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理財誤區,胡瓜的聰明之處在於他想得最多的是未來。「我覺得很多人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只會問『我一個月的薪水有多少?今年總共花費了多少錢?』卻從沒有想過未來的人生一共需要花多少錢,我現在還差多少錢?」在忠告年輕人時,胡瓜這樣說。
「我幫兒女存一筆錢在那邊,至於保險金,我也幫他們投保金額較高的,當他們20歲時就可以將它領出來當教育費,也可以使用。」
胡瓜投的是非常高額的儲蓄險,每隔幾年就可以領回50萬元、100萬元的保險。比如說現在繳1000多萬元,將來可以領回2000多萬元。而且,更高明的地方在於,這種儲蓄險繳費時可抵稅,領回時可不繳稅,實在是一種兼具儲蓄又節稅的雙重理財工具。除了儲蓄險外,胡瓜也投保了高額的醫療險,因為人到老了還是會生病,不要老了沒人照顧,所以也投了醫療險。
胡瓜還相當實際,未雨綢繆地替子女及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除了每年為子女繳納高額的300多萬元保費外,每年還給兒子和女兒每人各存入100萬元(當地規定父母每年贈與每名子女各100萬元額度內毋須繳稅,若子女結婚當年,則提高為400萬元內免繳遺產稅),等到孩子20歲時,就都會各自有2000萬元了。
「我相信自己老了,孩子們也會照顧我,但也相信他們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就好了,他將來能孝順你也許是應該,但如果不孝順該怎麼辦!把自己的養老金也要存夠,人家沒法照顧你的時候,自己也能照顧自己。」胡瓜坦言,「我只投資自己,錢都交給老婆去管。原則是買東西不貸款,像吳宗憲有一次跟我聊天,他說有8間房子,其實他的房子九成都是用貸款買的,利滾利壓到喘不過氣來。我也告訴過任賢齊,不要羨慕別人有豪宅,否則容易入不敷出。」
胡瓜這種量入為出的態度和懂得規劃理財並身體力行的做法,確實很值得我們參考。如果我們希望將來能有錢又有閑,不妨借鑒借鑒。
量入為出的8種訣竅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更應該養成量入為出的習慣。下面的一些訣竅,可以幫助我們養成和鞏固這樣的習慣。
1.列出預算 通過編製家庭財務預算,能有效地控制家庭經費。預算一旦編好後,家庭的每位成員,都知道有些什麼可用,而且可以作為當月開銷的準繩。
2.別充闊佬 你的錢袋中最好不要夾帶一打大面額鈔票,少帶些錢,夠緊急的開支就行。如果身邊沒帶錢,便不會大把地亂花了。
3.盡量別用信用卡 根據統計顯示,持卡消費者一般比用現金購貨的購買慾高10%。因此,為了更少地花錢,要少用甚至不用信用卡。
4.身邊勿帶自動提款卡 一旦你把提款卡帶在身邊,你的錢就易取易花,提款的次數愈增多,就難以收支平衡。最好將提款卡放在家中隱蔽又安全的地方。
5.設置零錢盒 每天回到家後,要先把提包和口袋掏空,把所有的零錢投入到零錢盒裡,以使「聚寶盒」成長快速;當然,你要在口袋中留足坐車用的零花錢。
6.養成儲蓄的習慣 當你在超前消費的誘惑下,或者衝動購物慾亢奮時,最好牢記一條重要的原則:儲蓄一部分錢作為未雨綢繆時的打算。
7.拒絕推銷員 對上門的、電話里的或者電視上的推銷員,都要敢於說「不!」只要你不貪圖便利或便宜,就既可省下許多賺來不易的錢,又能省下你許多寶貴的時間。
8.購物要有目的 你可將需要買的東西列出一張表來,然後依單購置。切勿在肚餓或衣破時,再去買許多食物與新裝;要克服從眾心理,避免搶購或盲目採買,應把每一筆錢用在刀刃上,才不會浪費。
理財箴言
人生沒有目標,就會迷失方向。生活不會規劃,就會陷入紊亂。
是否富有不在於你賺了多少錢,而在於未來你有多少錢可以花。
不良的消費和生活習慣會使你手中的錢白白流失,把你帶向貧窮。
不會理財,100元錢只會相當於1元錢的價值。富有閑適的生活
源於正確的理財意識和良好的理財習慣。
富人為什麼能成為富人?因為他們擁有正確的金錢觀念,懂得科學管理金錢,善於利用錢去賺錢。而窮人呢,即使三更眠五更起地忙碌,如果不善於管理金錢,不懂得拿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去賺錢,反而隨意拿去消費,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繼續窮忙。
要擺脫窮忙,就一定要學會富人的投資智慧,讓手中的錢動起來,以錢賺錢,為自己「生」出更多的財富。
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錢是一個好奴僕;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變成你的主人。 ——馬克·吐溫(美)
花錢如炒菜一樣,要恰到好處。鹽少了,菜就會淡而無味,鹽多了,則苦咸難咽。 ——比爾·蓋茨(美)
真正的富人都能正確地對待金錢
如何對待金錢,決定了一個人會成為富人還是成為窮人。
富閑一族 比爾·蓋茨是當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多年雄踞世界首富寶座,其個人凈資產已經超過美國40%最窮人口的所有房產、退休金以及投資的財富總值。例如,他6個月的資產就可以增加160億美元,相當於每秒有2500美元的進賬。
比爾·蓋茨之所以能夠成為多年雄踞世界首富寶座的人,是因為他身上具備了許多常人所不具備的優點。其中,他對待金錢的態度和方式,特別值得我們學習。例如,比爾·蓋茨那令人肅然起敬的節儉意識和節儉精神就值得我們效仿。
從微軟創業時開始,比爾·蓋茨就非常注重節儉。有一回,兼任微軟總裁的魏蘭德將自己的辦公室裝修得非常氣派,比爾·蓋茨知道後非常生氣,認為魏蘭德把錢花在這上面完全沒有必要。他對魏蘭德說,微軟仍處於創業時期,一旦形成這種浪費之風,很容易阻礙微軟的進一步發展。
後來,微軟成為了軟體業營業額最高的公司,但比爾·蓋茨的這種對待金錢的態度還是沒有改變過。1987年,還是在比爾·蓋茨與溫布萊德相好的時候,一次,他們在一家飯店約會,助理為他在該飯店訂了一間非常豪華的房間。比爾·蓋茨進門後,看到裡面一間大卧室、兩間休息室、一間廚房,還有一間特大的、用於接見客人的會客廳,忍不住罵道:「這麼奢侈鋪張,究竟是哪個混賬東西乾的好事?」
有一年,他去中國台灣做演講。下了飛機後,他就讓隨從去賓館訂了一個價格便宜的標準間。很多人得知此事後,大惑不解。在比爾·蓋茨的演講會上,有人當面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您已經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了,為什麼還要訂標準間呢?為什麼不住總統套房?」
比爾·蓋茨說:「雖然我明天才離開台灣,今天還要在賓館裡過夜,但我的約會已經排滿了,真正能在賓館的這間房間里所待的時間可能只有兩個小時,我又何必浪費錢去訂總統套房呢?」
比爾·蓋茨一年四季都很忙,有時一個星期要到四五個國家召開十幾次會議。每次坐飛機,他通常都坐經濟艙,沒有特殊情況,他絕不會坐頭等艙。
有一次,他應邀出席在美國鳳凰城舉辦的電腦展示會。主辦方事先給他訂了一張頭等艙的機票,他知道後,沒有同意他們的做法,最後硬是換成了經濟艙機票。還有一次,比爾·蓋茨要到歐洲召開展示會,他又一次讓主辦方將頭等艙機票換成了經濟艙機票。
即使腰包里再有錢,但比爾·蓋茨從來沒有用錢擺過闊。有一次,他與一位朋友前往希爾頓飯店開會,由於遲到了幾分鐘,所以沒有停車位停車了。於是他的朋友建議將車停放在飯店的貴客車位上。比爾·蓋茨不同意。他的朋友便說:「錢可以由我來付。」但比爾·蓋茨還是沒有同意,他認為,貴客車位需要多付12美元,這是超值收費,很浪費。
在對待金錢的問題上,比爾·蓋茨有這樣一句名言:「花錢如炒菜一樣,要恰到好處。鹽少了,菜就會淡而無味,鹽多了,則苦咸難咽。」他自己一直都堅持把錢花得恰到好處。
都成世界首富了,還在花錢上斤斤計較,是因為比爾·蓋茨小氣,吝嗇到已成為守財奴的地步了嗎?當然不是。事實上,比爾·蓋茨並不是守財奴——比如,微軟員工的收入都相當高;而且,他還為公益和慈善事業一次又一次地捐出大筆大筆的善款。他還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財產捐出去……
其實,世界上所有屹立不倒、財富長青的富豪都能夠正確地對待金錢,他們絕不會為了擺闊或者炫耀自己而鋪張浪費、極盡奢華,絕大多數時候,他們都身體力行地厲行節約,然後把錢用在最該用到的地方上去。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只注意到了那些有錢人所擁有的巨額財富和所取得的輝煌業績,卻很少留意他們的對待金錢的態度和方式,其實這裡面才真正蘊藏著致富的秘訣。
有錢人在對待金錢上是很有條理的
絕大多數白手起家從無到有的富人,都能正確地對待金錢,都有不該花的錢就絕不花、該花的錢也絕不含糊地花的特點。而那些勤勞卻不富有的人呢?他們並沒有養成正確對待金錢的習慣,他們總是非理性地花錢,計劃性弱,隨意性強。
仔細想一想你周圍的朋友和親人在消費時的狀況,家裡有錢的人或者是賺了很多錢的人,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似乎都不會太浪費。如果你認識那種有錢但消費卻不是很節制的人,就請更仔細地觀察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這種人如果不是暴發戶的孩子,那就很可能是假裝有錢的人,而不是真正的有錢人。
真正的有錢人在對待金錢方面是很有條理的。他們不會在沒有用的東西上浪費一丁點兒錢,但在覺得有必要投資的東西上,他們卻一點兒也不會吝嗇。就連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天價古董等東西,也會是他們投資的一部分。
「買那麼貴的古董有什麼用啊?還不如把那些錢存到銀行里呢。」這樣想的普通人可能會有很多。確實,站在普通人的立場上會覺得很多古董賣的都是天價,可是對於有錢人來說,這其實算不上是什麼有負擔的花費,因為有錢人早已把普通人一輩子所需要的全部積蓄都賺到手了。
有錢人購買古董,是因為它們有巨大的升值空間,然而,有很多普通人卻把錢花在了沒有升值空間甚至會迅速折舊的東西上。還有很多人看到自己喜愛的商品,就會在一時衝動之下買了下來。這類人還不清楚自己的購買能力,就隨便使用存在銀行里應急的錢,或者是信用卡的分期付款,有的人甚至還去貸款消費。習慣於這樣做的人,是完全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有錢人的。
其實,經過努力地節省及存錢,知道自己的財產達到了一定的數額之後,再去買高價的物品也不遲。要知道,量入為出最為重要,如果實在要使用到,去買一個跟自己的實際收入情況相符合的東西來用就可以了。例如,如果想掌握時間,有手機就夠了,像手錶這種奢侈品如果你現在錢還不是很多,買來並沒有多大的意義,除非你很著急要用到。
善於賺錢的人,往往會把錢用在刀刃上
真正的富人、善於賺錢的人都習慣於把錢用在刀刃上,換言之,把錢用到最應該用的地方上去。
富閑一族 銀行家出身的希臘船王斯圖亞特曾經有這樣一句名言:「在經營中,每節約一分錢,就會增加一分利潤,節約與利潤是成正比的。」為了提高利潤,斯圖亞特努力去提高舊船的操作等級以獲得更高的租金,並想辦法去降低燃油和人員的費用。
也許是銀行家出身的緣故,他對於控制成本和費用開支特別重視。他一直堅持不讓他的船長耗費公司一分錢,他也不允許管理技術方面工作的負責人直接向船塢支付修理費用,原因是「他們沒有正確的金錢意識」。因此,水手們都稱他為「一個十分討厭和吝嗇的人」。 直到建立了龐大的商業王國,他的這種節約的習慣仍然保留著。一位在他身邊服務多年的高級職員曾經回憶道:「在我為他服務的日子裡,他交給我的辦事指示都用手寫的條子傳達。他用來寫這些條子的白紙,都是紙質粗劣的信紙,而且寫一張一行的窄條子,他會把寫好字的紙撕成一張張條子送出去,這樣的話,一張信紙大小的白紙也可以寫三四條『最高指示』。」一張只用了五分之一的白紙,不應把其餘部分浪費,這就是他「能省則省」的原則。 無論生意做得多大,要想賺到更多的利潤,節約每一分錢、實行最低成本原則仍然是非常必要的。要知道,節約一分錢就等於賺了一分錢。事實上,理財有時候也和經營一樣,節約每一分錢,把錢用在刀刃上,是理財的基本要求。
節儉理財,脫貧致富的關鍵
真正的富人都能正確地對待金錢。普通老百姓之所以羨慕富翁,是因為在他們的想像中,富翁一定都過著揮金如土、享盡榮華富貴的奢侈生活。然而,根據許多案例我們發現,真正的富翁絕對是勤儉持家、毫不浪費的人。
富閑一族 江南春所領導的分眾傳媒目前已經是美國納斯達克100指數的成分股之一,已經是中國最大的樓宇電視廣告商,江南春本人也被譽為「商界少帥」。他所經營的戶外視頻聯播網早已經覆蓋了超過150個城市、10萬個終端場所,日覆蓋超過2億人的都市主流消費人群。因此,江南春也贏得了億萬財富。然而根據媒體報道,已經成為富豪的江南春,唯一的愛好是「泡腳」,平均每個月消費大概10000塊錢的他,多半是會把錢花在腳上。除了泡腳之外,江南春在生活上非常節儉。他不常買衣服,常常是相同的款式會直接買一打;他也不熱衷於個人消費,更不去炫耀財富,而只是專註於事業的發展上。
為什麼有錢人江南春會這麼節儉呢?因為他深知「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他明白節儉理財是脫貧致富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於真正的富豪來說,節儉是維持富有的不二法門,任何人違背這條鐵律,就算收入再高、財富再多,也遲早要摔出富人的圈子,成為一名窮光蛋。 因此,要理財就要從養成正確的金錢意識開始,該節約時一分錢也不多花,該花錢時一分錢也不吝嗇。
誰懂得管理金錢,誰就是富有的人
富人為什麼能成為富人?因為他們擁有正確的金錢觀念,他們懂得科學管理金錢。
富閑一族 記者邁克很敬佩汽車大王福特,他非常想從福特那裡學到一些成功的經驗。 一個周末,邁克在一家小酒店與幾位朋友小酌。忽然,他看見幾位身份顯赫的企業家從一個房間里走出來,其中一位正是福特。只見福特手裡拿著一張菜單徑直走向服務生,微笑著說:「小夥子,你再算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一點兒誤差。」
服務生飛快地瞟了一眼菜單上的數字,信心十足地回答:「尊敬的福特先生,沒有錯啊。」
「請別著急,你再仔細算一算。」福特宴請的那幾位企業家已朝門外走去,他卻還很有耐心地站在櫃檯前。
看著福特那認真的樣子,服務生沒有去核算,而是不以為然地說:「是的,因為零錢準備得很少,我便多收了您50美分,但我認為像您這樣富有的人是肯定不會在意的。」
「不,我非常在意。」
「那就算是您付給我的小費吧。」服務生被福特的斤斤計較搞得有些難為情了,連忙給自己找了一個擺脫尷尬的借口。
「不,小費我已經付給你了,這50美分是你應該給我的零頭。」福特固執地說。
面對福特的一再堅持,服務生只好東找西找湊夠了50美分,滿懷歉意地遞到了一臉坦然的福特的手中,而此時,福特宴請的朋友已經坐到了車子里。
看著福特快步離去的背影,服務生嘟囔了一句:「真是小氣鬼,連50美分都如此計較。」
「不,小夥子,你說錯了,他絕對是個慷慨的人。」目睹了剛才那一幕的邁克抑制不住激動,便站了起來。
「他是一個慷慨的人?」服務生一臉疑惑。
「是的,他剛剛向慈善機構一次性捐出了5000萬美元。」邁克拿出一張兩周前的報紙,將上面的一則報道指給了服務生看。
「可是他剛才……」服務生仍不明白如此大方的福特,為什麼還要去計較那區區的50美分。 「他懂得認真地對待屬於自己的每一分錢,他知道這應該取回的屬於自己的50美分和慷慨捐贈出5000萬美元,都很值得重視。」就在福特這一看似不經意的小事中,邁克忽然領悟到了自己渴望已久卻一直不知道的致富秘訣,那就是——沒有任何理由不認真地對待屬於自己的錢,無論它多如5000萬美元,還是少如50美分。
福特「吝嗇與慷慨」的故事啟示我們:對於自己應得的金錢,即使再少也要努力爭取;對於應該付出的金錢,即使再多,也絕不吝嗇。只有學會這樣管理自己的金錢,才會成為真正富有的人。
無數富人都通過其成功的理財經驗告訴我們,誰懂得管理金錢,誰就是富有的人。要管好自己的金錢,通常有3種途徑:管好自己的本錢、管好自己的風險和管好自己的債務。
管理好你的本錢:保住本錢才能賺錢
一般來說,富人們成功投資理財的基本原則有三:穩定性、回報率、周轉率。這三者成功協調的程度決定了富人們賺錢的多少,最完美的效果就是三者步調一致。
要說最具穩定性的投資商品,非銀行的固定利息的投資品種莫屬。但相對而言,穩定性強的投資對象,其收益性要低一些。回報率就是你投入的本金為你帶來的收益回報和資本擴張的額度。例如,當股票市場比較活躍時,股票就是回報率很高的投資對象,當期貨市場看漲時,期貨就是回報率極高的投資對象。只是回報率高的商品,在投資的過程中伴隨的風險也較高,穩定性也較差。周轉率就是能在多長的時間裡把投資的本錢收回來。將相同的20萬元分別投資到銀行投資品種、股票,以及房地產當中,周轉率最高的投資對象就是銀行商品,反之,房地產的周轉率最低,因為房地產要還原成現金,需要一段時間。
那麼在這三大原則當中,富人們通常最看重哪一個原則呢?我們發現,絕大多數五六十歲的傳統富人最看重的是穩定性,在投資時也首選能穩定賺錢的商品。那麼年輕的富人又是怎麼想的呢?也都首選穩定性。
看到這裡,許多讀者可能會發問:「你不是教我們通過投資理財成為富人嗎,怎麼又告訴我們要穩定啊?哪怕是向別人借錢也要進行主動的出擊性投資啊!」
確實,要想通過投資理財成為富人,就必須學會主動出擊。如果在很有必要的時候,也應該貸款去投資,然而,借債必然伴隨著風險,所以富人們並不是頂著風險去投資的,他們都是管理風險的高手。他們為了將投資風險降到最低,極少去選擇借短期就要歸還的債務去投資,而是選擇借很長時間之後才需要歸還的債務去投資;還有,富人致富的第一步都是儲蓄,這也是他們重視穩定性的理由。
有一個房地產投資高手談到自己的成功投資理財的經驗時說:「未來能獲益多少是做事業的關鍵,但比這更重要的是你能否在未來還能保住現在的本錢。那些想一夜暴富而不安心穩定投資,最後連本錢都保不住進而傾家蕩產的人不計其數。」
無論是年老的富豪還是年輕的富人,都用他們的理財投資經歷告訴我們,賺錢固然重要,保住本錢更為重要。許多人都抱著賺大錢的夢想,但倘若不學習如何掙錢、管理錢和把錢守住的方法,這些夢想最終都是南柯一夢。
請大家靜下心來想一想,有哪位投資者能通過炒股取得與沃倫·巴菲特並駕齊驅的收益呢?然而,即便是沃倫·巴菲特,他的平均投資回報率也只有26.5%。沃倫·巴菲特縱橫股市40年,年回報率達到100%的好運卻一次都未碰到過。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感覺很失望呢?那麼就請你再仔細品味一下這句話:「沃倫·巴菲特縱橫股市40年,卻一次都未賠過本。」
無數通過投資股市發家的富人都將這一點奉為投資真理。在沃倫·巴菲特的投資秘訣中,富豪們著眼於「一次都未賠過本」,而普通人卻只盯著「他是一個賺了數百億美元的超級大富豪」,這就是一般人和富人在投資價值觀上的差異。
這也難怪,因為普通人不是夢想做富人,而是夢想著要大發橫財,一夜暴富。
如果我們真的想通過理財投資致富,還是不妨聽聽通過炒股累積了不菲身家的沃倫·巴菲特的這句成功秘訣吧:「投資原則一:絕對不能把本錢丟了;投資原則二:一定要堅守投資原則一。」
管理好你的風險:越了解投資對象越能降低風險
在投資理財上,富豪們往往採取的投資戰略是穩中求勝,以及在穩定性中追求收益性。
眾所周知,投資在任何時候都伴隨著風險,只是風險的大小不同罷了。風險意味著自己的財產可能會受到損失或者投資活動偏離初衷。不過,在資本的世界裡,風險也意味著機會。由於未來無從預測,所以所有的投資都伴隨著或大或小的風險。然而,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除了投資之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潛藏著各種各樣的風險。舉個例子,你本來每天都乘地鐵去市內上班,天天都平安無事,某天你心血來潮,自己開車去上班,結果出了車禍;你向心儀的女孩表白自己的愛意,結果遭到了她的拒絕;你在餐廳里點菜,上來的菜卻不合口味……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都隱藏著危機因素,所以迴避風險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在投資中試圖迴避所有的風險,更是一件愚蠢至極的事情。或許這世上真有能迴避所有風險的人,不過,同樣的,他也是放棄了所有潛在成功機會的人。因此有句話講得好:「沒有風險就沒有回報」,這是至理名言。
在強調投資中的風險時,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是這樣說的:「風險會在你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以你無從預見的方式出現。」他又說:「你一定要切實了解自己的投資對象。你越了解它,你就越不懼怕它所攜帶的潛在風險。潛在風險使你不敢拿出大手筆來投資,但倘若你確實了解這些風險的實質,一邊管理風險一邊投資,也不會有大危險。」
真正能夠通過投資理財致富的人,都是懂得管理風險的人。那麼,如何管理風險呢?管理風險的最佳時機又是什麼時候呢?最佳時機,其實就是明確投資對象的時候,投資高手們通常會首選低風險、高收益的戰略。大部分投資高手並不喜歡高風險、高收益。
在投資之前,為了確認投資對象的回報率到底有多少,你需要不斷地進行研究、分析。無論投資什麼,你都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了解自己可能在投資當中遇到哪些風險,如何管理這些風險,可能獲得的回報是多少,不能讓自己的投資變成在迷宮中尋找出路。只有這樣,你才能避開投資中可能出現的失誤,儘早將自己從危險當中拯救出來。
管理好你的債務:借債一定是為了投資
富閑一族 世界最大的超市連鎖企業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在講述自己的成功秘訣時說:「沃爾瑪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得益於各賣場的良好的銷售業績,這是事實。除此之外,活用銀行貸款和就近招商也是沃爾瑪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年輕時,沃爾頓向銀行貸款的原則是能貸多少就貸多少。因此,沃爾瑪的規模越大,債務也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到後來甚至到了從一家銀行貸款來還前一家銀行債務的地步。但是他懂得如何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債務,知道如何將債務高效地運轉起來,並最終使自己的超市連鎖企業登上了全球零售業第一位的寶座。
如今,《福布斯》全球十大富豪榜中,有5人是沃爾瑪的大股東——山姆·沃爾頓家族的成員。當然,借錢一定要用來作投資,而且是有一定把握的投資,而不是用來揮霍和超前消費。
富閑一族 1939年,是美國經濟比較蕭條的時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1股連1美元都不到的股票不計其數。當時,年方26歲的年輕人約翰·鄧普頓向公司老闆借了10000美元,挑選了10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然後向每家都買了100股。
當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以他判斷,戰時各種物品的需求量將會猛增,甚至連二流或三流企業都能獲得較大的收益,因此,他下決心哪怕是借錢也要投資。時間驗證了約翰·鄧普頓投資戰略的正確性,他借來的10000美元也為他掙下了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他把這一投資戰略稱為「借錢投資哲學」。
借錢一定是為了投資生錢,而不是為了充闊顯擺而去購買奢侈品!很多人借錢只是為了買一輛高檔小轎車,以便炫耀自己;也有人即便借錢也要到國外去旅遊一趟。然而,富人只為了投資而借錢。
以消費為目的的借貸,比如買車、旅行等,其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甚至消失,最終剩下的除了債還是債。為了投資而借錢卻不同,因為借錢投資除了還利息之外,還能額外獲利,這就是很多富人借款投資的原因。為了投資借貸,雖然欠的錢會越來越多,但只要管理得當,獲利也會越來越大。
思路決定出路,腦袋決定口袋。人們看問題的觀點與角度的不同,決定了選擇的不同,從而獲得的結果也不同。普通人擔心自己會成為「高利貸」的奴隸,而對借債敬而遠之,富人則活用債務,使自己的投資收益更上一層樓。換言之,富人積極地將他人的錢活用做自己的投資本錢,創造出了巨大的收益。
當然,在活用債務時,有3點是要特別注意的。
(1)只有當確信自己能從投資中獲益時才能借債。
(2)不要借短期債,要借償還期長的債。
(3)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貸款,至少你要有支付利息的能力。
以人賺錢只是窮忙,以錢賺錢才能富有而自由
在如今這個通貨膨脹時代,在消費成本逐年上漲的形勢下,上班一族如果要靠一份薪水來致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通過對很多很忙卻依然沒有富起來的人的分析,我們就能發現以人賺錢相當辛苦,而且還很難致富。而且,靠勞動賺取薪資者,不勞動就沒有收入。因此,《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認為,大部分的工薪階級首先要讓收入大於支出,才有機會跳出「老鼠圈」,重獲財務自由。所以,作為窮忙族的你,不管如何節省,每個月都儘可能設法存個500元、1000元,長期累積之後,你就能夠跳出「老鼠圈」,晉級到以錢賺錢的階段。
死薪水要變活,唯有靠儲蓄。其實,你只要遵守「收入-存款=支出」的法則,每個月累積500元、1000元,活儲也好,零存整取也好,然後就可以選擇股票、基金等投資工具,開始以錢賺錢。
要注意的是,除非你對財經領域已經有較深入的研究,不然最好還是採取較為穩健、不貪心的做法。我們不鼓勵用自己的辛苦錢去買經驗,否則失敗後造成的陰影恐怕會破壞以後你對投資的信心。
對於工作繁忙的你,投資品種成百上千,如果不懂該買什麼,也沒時間看盤,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投資具有良知的企業家,憑藉他們穩健、優質的企業,讓你的資產穩定增值。例如,你是一個穩健保守的投資人,不妨購買一些藍籌股,像鞍鋼股份、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信證券、中國平安、萬科A、保利地產、貴州茅台、中興通訊、寶鋼之類。儘管如此,仍然需要注意入場的時機,千萬不要在高位介入,否則也難免損失。
以錢賺錢遠勝過以人賺錢
據美國美林公司公布的第10個年度世界財富報告顯示,迄今為止,全世界擁有百萬美元以上的富豪人數已經超過了871萬,資產增加了8.51%,而10年前百萬美元富翁的人數僅僅是450萬。10年後的今天,即使具有超過3000萬美元資產身家的超級富豪的人數,也增加了10.21%,達到了85500萬人。富豪的增長率在世界上並不平均,在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率最高,其中亞太地區居世界首位,而韓國又位居第一(增長21.3%),中國和印度不甘落後,正在趕超日本,中國內地的增幅為6.8%,歐洲地區增幅較小,僅為4.5%,而北美洲地區依舊擁有著世界上最多的百萬富豪。
那麼,這些富人是倚仗什麼起家的呢?答案可能非常多,但最主要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理財。很久很久以前,古人已經懂得了最好的理財致富之道:以錢賺錢。這個看似很簡單很平常的原則,到現在還極為有用。
要理解好以錢賺錢的理財致富之道,首先了解一下「資金」這個概念。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曾對資金做過生動的比喻:「資金對於商人如同血液與人體,血液循環欠佳則容易導致人體機理失調,資金運用不靈則會造成商場失敗。如何保持充分的資金並靈活運用,是每個商人必須注意的事。」這句話既顯示出了這位超級富豪的高財商,又說明了只有讓資金的運轉加速才能創富的深刻道理。
富人總是把賺來的錢再次投入到新的項目上,以錢賺錢;而窮忙的人卻總是依靠自己出苦力賺錢,他們喜歡把賺到的錢存儲起來,結果存來存去並沒存住,最終還是花了出去。
毫無疑問,儲蓄是理財的第一步。但是,如果一味只懂得存錢,卻不去做其他的投資,往往會導致理財的失敗。窮忙族之所以偏愛儲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安全性。從某種意義上講,銀行儲蓄確實很安全。尤其是定期保密儲蓄,即使不慎將存摺丟失,別人也不可能輕易取走錢款,個人仍可憑相關證明辦理掛失手續。而且,一筆存款,任憑社會經濟形勢怎麼變化,其主人都可按期得到一筆相應的收益。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若論資產保值增值,銀行存款並非最安全的方式,更不是個人投資的最佳選擇。
理財最終能使你擁有多少財富,這是很難預測的,但唯一能確定的是,將錢存在銀行而想致富,難比登天。試問你有沒有聽說過單靠銀行存款而致富的人?將所有積蓄都存在銀行的人,到了年老時不但沒有致富,甚至連財務自主都達不到。
切記:從短期來看,把錢存進銀行是最安全的,但從長期來看卻是危險的理財方式。
理財支招
將錢存入銀行最多可以獲取6%的利率(註:銀行的利率並非固定不變,是會變動的)。如果以6%的利率來算,則要等上12年後才能使1元錢變成2元錢。然而,只需要10年時間,通貨膨脹就能使購買力降低一半,換言之,10年後的2元錢,其購買力相當於10年前的1元錢;12年後的2元錢,購買力還比不上10年前的1元錢。形象地說,1元錢存進銀行,過了12年,變成了不到5毛錢。
在理財投資中,很多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分不清穩定性與安全性。穩定性是在未來一定的年限中,投資報酬率保持一定的數字。而安全性,是使你的購買力保持著相同的程度,你可以保持穩定的投資,但不見得安全。就如你每年很穩定地獲得6%的報酬率,同時,通貨膨脹也很穩定地降低了你的購買力。所以說,穩定並不代表安全。
金錢的實際價值並不由鈔票的面值簡單決定,同樣多的錢該如何花,最終產生的結果會很不一樣。會花錢,錢能給你帶來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收入;不會花錢,錢花了以後不但會沒有任何收益,甚至還會賠錢。
富人們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在他們看來,該花的錢一定要花出去,想掙錢還要會花錢。富人與一般人的最大不同在於,富人的工作實際上是如何花錢,錢花對了,就肯定能賺錢。例如,猶太富人的花錢觀念就是:「只有捨得花錢才能掙到大錢,對該花的錢,絕不能計較。」所以,猶太富人往往是花1元錢就要起到1元錢的作用,花100萬就要起到100萬的作用,他們很少花冤枉錢。
以人掙錢只是窮忙,因為只是把錢存進銀行並不能讓你富起來;只有以錢賺錢,才能使你富裕。
通常,金錢願意為懂得運用它的人工作。那些將金錢放在穩當的生利投資上,讓錢滾錢,利滾利,將會源源不斷地創造財富。對擁有金錢卻不善於理財的人來說,雖然看起來到處都是投資獲利的機會,但事實上卻是處處隱藏陷阱,一旦盲目投資,就會損失慘重。
所以窮忙族一定要學一學富人的投資智慧,讓手中的錢動起來,以錢賺錢,為自己「生」出更多的財富。、
時間就是金錢:掌握複利投資的秘訣
富人都是因為懂得管理金錢,利用錢去賺錢,所以才能迅速成為富人。而窮人呢,即使三更眠五更起地忙碌,如果不善於管理金錢,不懂得拿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去賺錢,反而拿去消費,最終的結果是:繼續窮忙。
如果你還不是富人,你一定要學會存錢,然後用存起來的錢去理財投資,用錢生錢。
如果你想加快理財致富的速度,就必須掌握時間就是金錢的原理,利用金錢和時間,賺取更多的金錢。
在了解時間的威力前,我們先看一個故事。
有個小女孩拿著5毛錢到瓜園買西瓜,瓜農見這點錢連五分之一個西瓜也買不著,便想趕緊糊弄她走。他順手指了指瓜地里一個拳頭大小、還沒有成熟的西瓜說:「5毛錢只能買這種小西瓜。」
瓜農本以為女孩會反詰不熟的西瓜怎麼吃,而放棄買瓜。沒想到,這個女孩略作考慮後竟然答應了,並把錢遞給了瓜農。
瓜農不解:「小西瓜又不能吃,你要它有什麼用?」女孩說:「反正交了錢這個小西瓜就是我的了,過兩個月我再來拿。」
這回該瓜農傻眼了,因為賣小西瓜是自己主動提出來的,所以只能吃了這個啞巴虧。兩個月後,小姑娘抱著那個已經瓜熟蒂落的大西瓜高興而去。
小女孩買瓜看起來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裡面卻蘊涵著超前投資、賺取未來錢的理財大智慧。在投資理財過程中,如果你能靈活地運用好這一哲理,善於買「小西瓜」,就能使自己的資產增值的速度始終快於別人。
通過這個小故事,你是否已經初步領略到了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
其實,超前投資,賺取未來錢,是最容易讓你從一無所有變身超級富豪的方式。除了我們常見的開公司創業外,你還可以通過購買原始股、期房等等實現這一目標。當然,我們在本節要給大家介紹的,並非這些,而是威力更大的投資秘訣——複利。這個概念充滿魅力,連愛因斯坦都說複利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
複利投資的秘訣
雖然錢是成功投資的最基本要素,卻並不是唯一要素,勇氣與時間也是必備要素。
投資的成敗包含了許多原因,但永遠不變的原則是:在跟時間的鬥爭當中,誰的忍耐力強,誰就能獲得成功。
投資一年就必須收回本金的人與十年收不回本金都感到無所謂的投資者相比,誰的投資成功可能性更大一些呢?毫無疑問,擁有富餘時間的投資者能充分享受時間效用,創出更多的價值。而複利就是最能體現時間就是金錢這一真理的商品。
許多通過理財投資致富的人都深有感觸地認為:「複利投資是登上富人寶座的階梯。」
以錢賺錢遠勝於以人賺錢,關鍵還在於複利效果。複利,這個被愛因斯坦稱為比原子彈還要具有威力的工具,簡單地說就是「利上加利」,其計算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n(n:期數)。
舉個例子:10000元的本金,按年收益率10%計算,第一年年末你將得到11000元,把這11000元繼續按10%的收益投放,第二年年末是11000×11000=12100元,如此第三年年末是12100×11000=13310元,到第八年就是21400元。
同理,如果你的年收益率為20%,那麼三年半後,你的錢就翻了一番,10000元變成20000元。如果是20萬元,三年半後就是40萬元,效果相當驚人吧!
複利的概念很簡單,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各種投資理念當中,最容易被人看輕的也是複利。雖然初次投入的錢微不足道,但是隨著投資時間的延長,投資回報率就會以幾何級數增長。因此,你希望嘗到投資複利的甜頭,就一定要儘可能地延長投資時間。
總而言之,儘可能早地投資,投資的周期儘可能地拉長,就能獲得較高的收益,這跟酒越釀越醇的道理一樣。
在決勝點上,複利具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雖然該投資商品的複利收益率只比別的投資商品多0.1%,但是在最終的收益決算時,卻能獲得比其他投資商品高數倍乃至數十倍的收益,因此,你應該選擇哪怕是投資收益率只高0.1%的複利投資商品。
時間就是金錢,巧用複利投資
讓我們通過一些簡單的數字來說明複利投資的效果。
理財支招
假設你7歲時存了1元,按年複利收益率100%計算,第一年年末你將得到2元,把這2元繼續按100%的收益投放,第二年年末是2×(1+100%)=4,如此第三年年末是4×(1+100%)=8……如此反覆40年,等你到47歲的時候,到底會收益多少呢?至少有1.995萬億元。
讓我們看得更現實一些,我們前面講的複利效果是以投資時間和投資收益率為基礎計算出來的。
假設現在有一位20歲的小夥子投資了10000元,按照複利的計算方式,為了便於計算,我們以5年為一個單位,只計算到第40年,收益率以5%為單位,最高25%。讓我們來看一下收益情況。
這裡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就是投資時間和投資收益率(複利率)。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隨著投資時間的不同,投資回報上的差異如何。
投資10000元,年複利率為10%,那麼經過10年之後,他的投資收益就是29500元。再經過10年,投資收益是67200元。我們現在將第一個10年的投資收益與第二個10年的投資收益做一個對比,你可能沒感覺到有多大的變化。但是40年之後,其收益竟已達到45.25萬元。
換言之,複利投資在最初的幾年內收益增加的速度十分緩慢,但是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收益會呈幾何級數增長。
現在,讓我們再來分析看一下投資收益率(複利率)與投資收益之間的關係。
現假設一次性投資10000元,投資期是40年,複利率是5%,那麼40年之後的收益額為7.03萬元。但如果複利率是15%的話,40年之後就有267.86萬元的收益。如果複利率為25%的話,那麼40年之後的收益額就高達7523.16萬元。
雖然複利率只有百分之幾的差異,但是時間越長,回報額之間的差距就越大。這就是複利的「黃金戲法」。
將複利投資玩得爐火純青的人非沃倫·巴菲特莫屬。他在40年前投資了100萬美元,並持續投資40年,每年的投資複利收益率為26.5%,到現在他已經獲得了121.23億美元的收益。你是否覺得不可思議呢?
這就是看似不太可能的「利滾利」的複利投資效果。
現在讓我們來進行收益更高的複利投資策略。
我們將前面的一次投資10000元變成每年追加投資10000元,假設複利率是10%,那麼10年之後的投資收益就是18.53萬元。再過10年,就有64萬元的收益。那麼40年過去,它的收益就是487.85萬元。每年追加複利投資,隨著時間的流逝,收益回報呈幾何級數上漲。
前面我們曾經講過,沃倫·巴菲特在40年前投資100萬美元,現在獲得了121.23億美元的收益。當年他只要一次性投資100萬元,多年之後就會成為身家百億美元的超級大富豪,但沃倫·巴菲特還是選擇每年追加投資,使自己的投資本錢逐年增加。
如今,沃倫·巴菲特的個人資產已超過430億美元。
可見,投資的時間越早,並且每年的追加投資都採取複利投資的方式,將會獲得巨大的成功。
理財箴言
如何對待金錢,決定了一個人是成為富人還是成為窮人。
駕馭金錢的人,就會成為金錢的主人;受金錢驅使的人,就會成為金錢的奴僕。
不會管理金錢,富翁會淪為乞丐;善於支配金錢,乞丐也會變為富翁。
一流的人以錢賺錢,末流的人以人賺錢。
管理金錢,就是管理自己的本錢、時間、風險和債務。
要告別窮忙,成為有錢有閑的富人,你不一定要才高八斗,智商過人,但一定要掌握理財投資的技能,也就是財技。最高明的財技,是能最有效地利用自己身邊有限的資源,以巧妙安排化腐朽為神奇,將其轉化成看得見摸得著的財富。
事實上,無論你想在哪一個理財品種上賺到大錢,都必須擁有相應的理財技能。只要你能在該領域裡練就了一定的財技,就必定能賺大錢。
其實世界上沒有傳奇,只有不為傳奇而努力;其實賺1億並不難,難的是讓理財方式適合自己。 ——蕭伯納(英)
理財永遠是一種思維方法,而不是簡單的技巧。 ——喬治·索羅斯(英)
通過投資理財,誰都可能致富
通過分析富人的成長史我們發現,無論你出身如何,你都能通過投資理財實現致富之夢。事實上,如果你理財科學,投資得法,完全可以成為富人中的一員。當然,從身上沒有幾張鈔票,到腰纏萬貫,你肯定要走過一段長路。那麼你靠什麼成功地走過這段長路,到達富人國呢?這是本節要主要探討的問題。
通過理財投資,誰都可能致富。然而,這只是可能。要想把可能變成必然,你需要首先擁有的,並不是理財的技術,而是一些比純技術更重要的東西,比如,強烈的致富慾望、明確的理財目標和可行的理財投資計劃。
強烈的致富慾望:投資理財的強大引擎
汽車要向前行駛、輪船要乘風破浪、飛機要遨遊飛翔,首先要靠引擎的運轉。要追求財富,成為富豪,也必須首先擁有強大的引擎。駛往「富人國」的你最需要的引擎是什麼呢?是強烈的致富慾望!
牛不喝水,你很難強迫它低頭去喝;人沒有強烈的致富慾望,你很難看到他成為富人。
億萬富翁約瑟夫·墨非告訴我們:「想得到財富,必須先將財富的觀念送入潛意識,無論何時何地,心中首先相信自己會擁有很多財富。」他認為,一個人要發財致富,首先必須有這種潛意識,並且要不斷地強化這種意識,同時要誠實、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那麼其潛意識中的財富慾望就一定能得到滿足。
雖然渴望財富不一定馬上就能擁有財富,但你時刻存有這種念頭,你就會發現許多賺錢的門路,時刻想發財的你就會發現許多致富的機遇。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渴望財富的你往往能眼光變得更具洞察力,更容易發現機遇。
思想能促進行動,動機能激發靈感。要是時刻都渴望致富,你就會調動自己的一切力量,去追求致富,使自己的一切理念、行動、個性、才能與致富的慾望相吻合:對於一些與致富的慾望相衝突、矛盾的東西,你會努力去克服、消除;對於有助於致富的東西,你會竭盡全力去尋找利用。再加上長期的努力,你便會成為富有者,使致富的可能性變為現實。
理財投資者們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他們在起步之初都有著強烈的致富慾望。前幾年,有個女大學生公開宣稱,她要做個億萬富翁。於是,有人認為她狂妄,有人嘲笑她痴人說夢,但是,幾年後她已經實實在在地擁有了價值40萬元的股票,還有房產和現金若干。
持有強烈的致富慾望,這是致富的最重要前提。
正確的致富目標:投資理財的清晰方向
很多時候,為什麼而努力遠比如何去努力更重要!
制定致富目標對於投資理財致富有著重要意義,沒有科學的目標,我們只能窮忙,既浪費體力腦力又浪費時間。
很多人很辛勤地付出,在財富上卻並沒有相應的大幅度增長,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明確自己的致富目標,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努力。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如果不明確自己的前進方向,是很難到達目的地的;而如果方向是錯的,代價則更為慘重。沒有正確目標的人,就像那些鯨魚,他們有巨大的力量,但缺乏正確的目標,卻把精力放在沒有什麼價值和意義的事情上,結果最終一事無成。
選擇致富目標,實際上也是選擇致富的道路。條條大路通羅馬,致富也有許多途徑。但人的能力有限,條件有限,我們只能選擇適合自己也適應社會的致富之路,才有可能達到致富的目標。如果哪個行業熱就往哪個行業擠,哪個領域賺錢就往哪個領域跑,那是註定一事無成的。
要選致富目標,首先要認真評估自己的條件,比如你的教育程度如何?你的特長在哪裡?你的性格有什麼特徵?以此來客觀地分析自己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從而明確自己的致富優勢。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優勢,也有自己的弱點,只有揚長避短,才有可能取得成就。 致富的途徑很多,從大的範圍來說,投資辦實業,包括個人獨資辦企業或與人合夥辦公司可以致富;進行金融投資可以致富;還可以找份好工作,獲得高薪;還有通過發明創造賣專利獲得財富。從投資理財相對較小範圍來說,投資理財中包括股票、期貨、基金、外匯、債券、房地產、保險、黃金、收藏品、銀行存貸款等各種投資工具,你選擇哪一種呢?
哪一種理財方式,哪一種理財工具都可以使你成為富翁,關鍵看你擅長什麼,有什麼基礎,愛好什麼?渴望致富極為重要,但不能像一隻無頭蒼蠅一樣四處瞎撞,需要冷靜智慧的頭腦去思索。
既然目標如此重要,我們就必須確立明確的目標。在確定目標時,你可以參考下列3大原則。
(1)可度量性。如果你的財富目標定為「我要做李嘉誠」,你可能很難富起來,因為你的目標太抽象、太空泛,是一個極不現實的目標。最重要的是要具體一點,看起來只要通過努力一定能夠實現。比如,你要從事哪個行業,要爭取幾年內達到什麼水平,等等。
(2)具體時間性原則。要完成整個目標,你要定下日期限制,即在何時把它完成。你要制定完成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而完成每一個步驟都要定下期限。
(3)具體方向性原則。你要做什麼事,必須目標十分堅定,不可朝三暮四。在你前進過程中你會遇到無數的障礙和困難,使你偏離目標,所以你必須確實了解你的目標,必須預料你在完成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困難,然後逐一把它們記錄下來,加以分析,評估風險,依重要性程度把它們排列起來,把它們解決。
目標是你前進的方向,目標是你前進的動力,目標給你一個看得見的射擊靶,隨著這些目標的實現,你會有巨大的成就感。
科學的行動計劃:投資理財致富的導航儀
沒有科學的目標,一個人容易像無頭蒼蠅般到處亂闖。如果有了目標而沒有合理的投資理財計劃,則你的目標也形同虛設,起不到引導的作用。因此,你需要制定好投資理財的行動計劃,因為它是你奔向致富目的地的導航儀。
制定投資理財致富行動計劃,首先涉及到3個問題:一是你的性格特點及對投資的風險偏好;二是你個人的資產規模,有能力做什麼;三是你本人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大小,決定了你對不同投資理財工具的駕馭能力。從這3個問題出發,你需要考慮以下3個影響投資理財計劃的因素。
1.個人風險偏好與性格特點
偏好是一種性格的傾向。每個人對風險的態度不相同,大致可以分為3類:(1)風險迴避型,他們不敢冒風險,儘可能避免風險;(2)風險偏好型,他們喜歡冒險,熱衷追逐意外收益;(3)風險適中型,他們追逐收益的同時又注意安全性。現實生活中風險偏好型佔少數,風險迴避型和風險適中型占多數。在擬定計劃之時,你要確認自己屬於哪種風險類型,按風險大小選擇適合你的投資方式。通常,敢冒風險的人適合投資股票,穩重的人適合投資國債,實幹型的人適合投資房地產,性格堅韌的人最好去投資期貨,保守的人比較適合選擇定期儲蓄,想賺錢又怕風險的人不妨去投資基金,細緻的人可以去投資黃金或收藏品。
2.資金的準備
選擇哪一種投資理財方式,也要取決於你的收入水平和分配結構。如果你現在是工薪階層,且收入較低,首先要節儉度日,然後通過積攢一些資金,再行理財;如果你有了一定的積蓄,就可以根據積蓄選擇理財投資的方式了。
3.投資理財的知識準備
知識水平和各種素質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你在投資理財活動中能走多遠。
投資理財是一種實實在在地需要能力的活動。投資者只有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實現自己的財富理想。投資理財需要什麼知識呢?
一是基本的財務知識。其中包括一般的財務知識,如學會如何管理金錢,知道貨幣的時間價值,能讀簡單的財務報表,學會投資成本和收益基本計算方法,等等。
二是要掌握基本的投資之道。現代社會提供了各種投資理財工具:股票、基金、期貨、保險、外匯、房地產、銀行存貸款、黃金、收藏品等,要投資理財就必須熟悉各種投資工具,要掌握投資工具的概念、專用術語、投資理財原理、理財步驟等入門知識,還要掌握每種投資工具的特點。每種投資工具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收益特徵,如存款收益率低,但非常安全;股票收益率高,但風險大。
三是要掌握投資的技巧,學習投資的策略。
上述這些,我們在後面的章節里都會學習到。
馬上開始行動:投資理財致富的最大保障
很多有強烈致富慾望的人,都做過一夜暴富的夢。一夜暴富不是不可能,例如中大獎就可以。然而,這畢竟是極少數人才能碰得到的,絕大多數人還得靠汗水和心血逐漸積累財富。通過對世界上50萬個百萬富翁的研究我們發現,其中的80%年齡都超過50歲。換言之,他們的財富都是通過連續二三十年的艱苦奮鬥得來的。
既然一夜暴富是不現實的,那麼我們只有放棄幻想,儘早奮鬥,才能儘早實現致富的目標。在對200多位百萬富翁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很早就強迫自己將收入的三分之一用於投資。事實上,越早開始行動,就能越早實現致富的目標,從而使自己越早享受致富的成果。而且越早投資,獲得利潤的時間就越長,所需投入的金額就越少,賺錢就越輕鬆且愉快。
最有效地利用身邊資源,化財技為財富
事實上,機遇女神對待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有成功緻富的機會,每個人身邊都有可以用來賺錢的資源。富人與窮人的一個本質區別在於,富人擁有一顆善於思考的大腦,一雙洞察機遇的慧眼,能夠調動、活化、利用身邊一切可用的資源,通過靈活的手段、高超的技能來挖掘財富。
現實中,很多窮忙族只知道依靠腦力和體力來賺錢,依靠存款和儲蓄來脫離窮困,卻不懂得學習、修鍊理財的技能,靠財技來快速賺錢。
股票、基金、房產、外匯、期貨、收藏品等,每一種理財投資工具都是一座寶藏,隱藏著致富的機會,能否從中淘金取財,關鍵在於你是否具備相應的理財技能。
靠炒股財技,在股市如魚得水
富閑一族 從大學畢業後,財經專業出身的林文沖一直從事與財經有關的工作,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得天獨厚的工作環境,再加上這幾年熱鬧的股市,使得他在股市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無論是股市火暴,牛氣衝天,還是股市處于震盪之中,抑或是在目前的熊市裡,他還是依靠自己的淵博的股票知識、豐富的炒股經歷、越來越強的炒股技能以及節制不貪婪的個性,在短短的幾年間就使自己的本金翻了數番,發了一筆財。
林文沖在談到自己的炒股心得時說:「專業技術是一方面原因,最重要的是心態,炒股切忌急躁和貪婪,還有就是頻繁不斷的操作以及對小道消息趨之若鶩。我覺得炒股最重要的財技就是心態。說白了,炒股就是炒心態。股票其實和人一樣,每隻股票都有各自的性格,投資者如果通過分析,了解了自己手中持有股票的特性,就能從它的波動區間中獲取差價。這樣做雖然間或有失誤,但概率很低。」
事實上,無論股市如何變幻莫測,一年之中總會有那麼幾次從底部反彈的機會,而林文沖的聰明所在就是善於及時地抓住這樣的機會。每年無論股市如何變化,他只是找準時機進場操作幾次,每次進場前先將資金分做3部分,設好止贏點和止損點,並在實際操作中堅決按照計劃執行。
周圍的人都驚奇於林文沖選股的正確性,殊不知這都得益於他對炒股財技的修鍊,得益於平時的細心積累和專業的技術分析。不炒股的時候,他習慣在工作之餘從重大題材的個股、短期跌幅較深的小盤股、弱市中上市的新股等股票中選擇5隻股票,對其股性進行長期、仔細、專業的研究與分析,直到能準確地預測該股未來的趨勢變化後,才選擇合適的時機波段炒作。
有了這樣的心態和炒股財技,林文沖能不在股市裡賺到錢嗎?
靠炒房財技,在房市遊刃有餘
富閑一族 對於炒房,武華剛開始只是抱著投資玩一玩的心態,想著反正錢也存在銀行不用,不如買房做二房東收租或者乾脆買賣吃差價。前者而言,高校里有的是願意在校外租房的學生;後者來說,這幾年的房價那可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啊!
武華把這個投資打算和家人一說,大家都非常贊成。於是從2000年開始,她便涉足炒房領域。幾年過去後,如今的她已經通過炒房為自己打下了深厚的家底。
按照當初的設想,她把租房對象鎖定為在校學生,所以選擇房子的範圍就限於各大高校附近。她根據自己資金問題不大、預期收益要求不高、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特點,首先關注的就是開發商的實力,以及項目的風格定位,如小區周圍環境是否安全,交通是否便利,基礎生活設施是否齊備,等等,還有最關鍵的一點是周圍的物價消費指標是否較低。要知道,總體來說學生的消費能力還是很低的。
幾年的炒房生涯,武華練就了較強的炒房財技。她最大的心得是,無論是前期的炒房還是後期的租房,都要有靈敏的消息渠道。因為像汽車、電腦、傢具等物品的市場價格很透明,有廠家出來的價格做參照,市場價格上很難有大起大落。而房產就不同了,因為這兩年房價一直在飛漲,因此淘房時一定要用心花時間搜集相關資料,如此才能淘到低價好房。她還調侃道,我是拿逛街買衣服的耐心和毅力,按照挑選未來老公的眼光和要求來炒房子的。
確實,能做到這兩點的人,無論在什麼領域投資,那是想不賺也都難啊!
靠炒匯財技,在匯市如虎添翼
富閑一族 2002年的那次美元大貶值,把丁寬「拉」進了炒匯大軍里。畢業才短短5年的丁寬,已經是擁有3年匯齡的兼職匯民。
剛開始炒匯時,丁寬的同齡人對外匯的理財投資還僅限於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簡單兌換,但頗具理財頭腦的他卻想到了在外匯市場波動時投資外匯市場。2003年初,恰好家裡有國外親戚寄來的10000美元,他沒有馬上去銀行兌換,而是到銀行開設了一個「外匯寶」賬戶,投入到了炒匯族的大軍,開始嘗試著自己炒匯。
成為匯民後,丁寬幾乎每天都要翻閱所有的財經報紙和財經網站,吸收一切與匯市有關的財經信息,從那裡獲得外匯炒作的靈感。電視上炒匯方面著名分析師的講解,他都是邊看邊記邊琢磨,而國際新聞更成了他日常生活中最為關注的內容,因為這一切都關係到他手中的外幣是拋還是留。
經過一段時間的炒匯實踐,同時對匯市中失敗經驗進行了總結,他逐漸熟悉了這類金融工具,對世界經濟形勢也有了自己的見解,而且對幾大主要外匯國家的政治經濟政策也做到了了如指掌。為了更方便炒匯,他選擇了在證券公司當業務員這個新工作,白天跑客戶,晚上則集中全部精力炒外匯。
目前,月賺1000美元對於他來說早就不成問題了。
勤于思考,集中注意力,關注熱點動態,並善於從一切有用的信息中發掘出有價值的東西加以分析,是丁寬炒匯成功的財技。
如果你想涉足外匯,丁寬的做法或許對你有所裨益。
靠炒金財技,在黃金市場風生水起
富閑一族 一次很偶然的機會,莫麗聽到身邊的理財人士說,黃金是一項很不錯的投資工具,北京菜百公司還提供回購的渠道,如果哪天急用現金,可以隨時到那裡變現,特別方便。沒想到,從那以後,莫麗就開始購買金條收藏了。到如今,莫麗對黃金的投資已然看到了獲利的曙光,原來她購買的每克92元的羊年賀歲金條,現在已經升值到每克200元了,其他的金條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升值。
其實,時下像莫麗這樣的炒金者已經越來越多了,因為黃金的價值要遠高於因通貨膨脹而存在貶值危險的紙幣。事實上,黃金一直都是一種較為穩健的投資品種,早已被很多人看成是保險增值的工具,能間接地為自己的財富加上一道保險,讓自己的財富真正做到保值和增值。
如果你也想使自己的財富保值和穩健地增值,不妨練一點炒金的財技,在黃金市場嘗試嘗試。
靠收藏財技,賺並快樂著
富閑一族 收集各式各樣的東西是王綱最大的愛好與樂趣。大到每年的掛曆、小人書,小到糖紙、火柴盒,都成了他一直以來搜尋的目標。他還把收集來的東西分門別類地整理好,經常拿出來欣賞把玩。
參加工作後,王綱又添了一個新的愛好,就是用照片把自己的藏品拍下來,樂此不疲地在自己的博客上展示。
由於王綱的藏品既豐富多彩又年代久遠,加上保存得非常好,很快就引起了收藏專家和愛好者的高度關注。一時間,有出高價欲購王綱手中藏品的,有欲和王綱相互交換手中藏品的,還有許多和他互相交流收藏心得與體會的,頓時他的博客變得門庭若市,而他更因藏品而富了起來。
王綱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愛好有一天竟然變成了財富的積累。2005年時,王綱的父母看中了一座樓盤,想在那裡買一套房子,卻苦於手中沒有足夠的資金。王綱得知後,便迅速賣掉了手中的一部分藏品,湊足了房款和裝修款,讓辛苦了大半輩子的父母高高興興地搬進了新居。
現在,王綱不但擴大了自己的收藏範圍,而且還在交流過程中積累了更多的收藏知識,改變了以往盲目收藏的做法,收藏開始變得有針對性了。更讓他高興的是,父親母親也一起加入到了業餘收藏的行列。
每天,王綱都沉浸在收藏的快樂中。同時,他還通過自己對藏品的熟悉,進行藏品買賣,賺到了不少錢。
這也算是愛好與賺錢的最佳結合吧。
用腦袋理財:幾種必學的理財方法
要想成為富人,就必須學會理財投資,而且一定要主動出擊,積極行動,為了理財投資,開源節流,提高理財的技能,增加投資的知識。須知,等財神,不如練財技。
在理財過程中,除了常規的理財方法,我們還可以發揮我們的聰明智慧,採用更新穎的理財方法,讓自己的投資回報率翻幾番。這裡就向大家介紹幾個比較新穎的我們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的理財方法。
巧用逆向思維理財
這是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某家證券公司的散戶股民幾乎人人都在賠錢,只有門口看自行
這個故事其實告訴我們,從眾隨大流是賺不到錢的,而反其道而為之往往能賺到大錢。老太太無意中運用了逆向思維,從而為自己賺了大錢。在如今理財渠道日趨增多、操作難度相對增大的情況下,巧用逆向思維科學理財,往往能取得很可觀的收益。
1.不從眾,要另闢蹊徑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大多數人在理財投資上都存在著從眾心理。看到大家都去炒股,於是不管自己對股票是否了解,也一哄而上,從而導致全民皆「股」。結果,賺錢的還是極少數人,大多數人都被套了。
如今已是「小富婆」的李娜,總是能按照自己的判斷,另闢蹊徑地進行理財。有一回,經過分析和衡量,她發現一支開放式基金的投資價值較大,於是在該基金無人問津的情況下購買了20000份。結果不到一年時間,連分紅加上基金凈值的增長,收益超過了10%。
2.有時候,適當地「投機倒把」
目前,儲蓄仍然是老百姓理財的主渠道。其收益雖然較為穩妥,但當前利率是歷史上較低的時期,活期年利率僅為0.72%(稅後僅為0.576%),一年定期僅為1.98%(稅後僅為1.58%),如此低的收益很難抵禦物價上漲所帶來的貨幣貶值風險。
因此,接受新鮮事物快者不妨拋棄傳統的錢存銀行最穩妥的觀念,適當進行一些有風險但收益相對較高的「投機」類理財。除了炒股、炒金、炒期貨、購買房產等投資方式以外,當前單是可以從銀行辦理的就有開放式基金、外匯、分紅保險等多個投資品種,許多銀行和證券公司還聯合推出了「保利理財」等委託業務,這些投資方式的綜合收益多數會高於銀行儲蓄。
3.時機到了,不妨「孤注一擲」
經歷過炒股賠錢的人往往會對分散投資更加深信不疑。對於風險類的投資,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確實能達到分散和減少風險的目的,但如果一味地去刻意分散,有時會適得其反。在收益較高、完全穩妥的情況下,你完全可以「孤注一擲」。當然,在沒有把握的高風險投資領域,還是謹慎一點好。
善用麥穗哲理理財
何謂麥穗哲理?這來源於一個著名的故事。有一天,古希臘哲學導師蘇格拉底的3個弟子
其中兩個弟子一個剛走幾步便摘了自認為是最大的麥穗,結果發現後面還有更大的;第二個弟子一直是左顧右盼,東挑西撿,一直到了終點才發現,前面幾個最大的麥穗已經錯過了。第三個弟子吸取前兩位的教訓,當他走了三分之一時,即分出大、中、小3類麥穗,再走三分之一時驗證是否正確,等走到最後三分之一時,他選擇了屬於大類中的一支美麗的麥穗。
富閑一族 精於理財的馬伯鋼正是運用蘇格拉底的麥穗哲理,通過理財讓自己富了起來。20世紀90年代,銀行存款的利率較高,收益又穩妥,所以大多數人把錢毫不猶豫地全部存成了銀行的定期儲蓄。但馬伯鋼當時只是把三分之一的資金存成了三五年的定期存款,其他三分之二選擇了支取更為方便、提前支取利息不吃虧的定活兩便儲蓄(當時定活兩便按同檔次定期利率打9折),以等待更好的投資時機。第二年,國家發行國債,利率比銀行高出不少,而且帶有保值性質,於是他支取了定活兩便存款,購買了國債。這一投資決定,讓他抱上了一個「大金娃娃」——國債利息加上保值貼息,年收益高達20%以上,5年時間,他的資產翻了一番。
後來,我國股市異常火暴,連街上賣菜的小販都在大談割肉、建倉、K線、D線……別人都勸他趁機進股市撈一把,但他卻有自己的計劃。經過研究,他發現股票一二級市場的差價很大,於是將陸續收回的各種資金存入到了證券公司,辦理了新股自動申購。一年多時間下來,孤注一擲的股民因遇上了大熊市,股指連續下跌,不但炒股的盈利全賠了進去,原來的成本也縮水了近一半,而馬伯鋼申購新股的收益算起來已達到了15%。
2002年以來,大多數人看到股市一蹶不振,銀行儲蓄和國債利率連續走低,因此在確定投資方向上左顧右盼,舉棋不定。而老馬經過仔細觀察和研究,發現國外投資基金盛行,收益也非常穩妥,於是以1元的單價購買了20萬份基金。一年過去後,他已享受了基金公司的兩次每10份基金單位0.25元和0.15元的分紅,一年的分紅收益達到了4%。
總結自己的理財心得,老馬感慨地說:「麥穗投資法真的很好用啊!」
在投資時,馬百崗既不孤注一擲,更不因循守舊,而是用他的理智和果敢發現投資過程中「最大的麥穗」。實踐證明,用麥穗投資法的回報率要大大高於不加分析盲目型和左顧右盼膽小型投資者。
會用稀釋減損法理財
什麼是稀釋減損法呢?我們不妨用下面這個案例來形象地理解一下。
有兩家銀行,其不良貸款佔全行貸款總量的比率都是20%,於是上級銀行要求他們在一年之內將不良貸款降低10%。甲銀行由行長親自挂帥,成立了專門的清欠機構,全行千方百計地抓不良貸款清收;乙銀行則沒有如此興師動眾地清收不良貸款,而是組織全行大力營銷消費貸款。
到了年底,甲銀行清收不良貸款的成效自然比乙銀行好,但最後一算賬,其不良貸款僅下降了3個百分點;乙銀行卻由於貸款營銷得力,全行的貸款總量翻了一番,不良貸款所佔比例一下子下降了10%,圓滿完成任務。
在金融界,乙銀行的這種絕招叫稀釋減損法。
其實,在個人理財中也可以用到這種辦法。炒股的人絕大多數都虧損過,有的人為了減少損失便忍痛進行換股、割肉,可這樣的結果往往是你今天剛賣出某隻股票,明天這隻股票就開始上漲,而且操作越頻繁損失越大,實際上成了越減越虧。
這時,你不妨運用一下稀釋減損法。
理財支招 假設你手中持有某股票1000股,目前已經從買入時的10元跌到了5元,經過觀察,你發現該股票有企穩跡象,並且認為該股票具有中長期的投資價值,這時你可以用每股5元的價格再買2000股,增加持倉量,從而「稀釋」你持有該股票的成本。這樣,該股票上漲到6.7元的時候你就徹底解套了,此後每上漲1元,你就會有3000元的進賬。
總之,只要你懂得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就一定能在理財投資上找到更多的賺錢的方法,助自己賺到更多財富,享受到更多因為財富的增長而帶來的快樂。
絕不能逃稅,但可以合理避稅
如果你想理財致富,就必須掌握一些理財的技能。在本書的後面章節,我們會介紹最常用的財技,在本節里,我們專門向大家介紹一種和大家都有關係的東西——交稅。只要你是一個國家的公民,就有交稅的義務。不過,必須交稅並不意味著你不能在稅務上理財。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年收入在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必須在納稅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申報與納稅相關的個人基礎信息。這裡指的「年收入」包括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11個應稅所得項目。很多人對於高額的稅金頗有微詞,實際上,只要掌握一些合理的避稅方法,就可以使自己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合理避免應繳稅款,節省納稅支出。
分次領取,應納稅額少交很多
目前在我國,工資、薪金所得一般按月計征應納稅款,稅率為5%~45%。其中,工資收入越高,相應納稅就越多。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法》中規定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因此收入越高,合理避稅和節稅就越有必要。
理財支招 設計師苗圃為客戶設計的方案獲得了採用,然後獲得了報酬60000元。如果一次申報,按照規定,勞務報酬所得按收入減除20%的費用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比例稅率。如果一次收入超過20000元,20000~50000元的部分加征5成的應納稅額。於是苗圃的應納稅所得額為60000-60000×20%=48000元,應納稅額=48000×20%×(1+50%)=14400元。
如果改為全年分次申報,分次納稅,這樣她每月應納稅額為(5000-5000×20%)×20%=800元,全年應納稅額為800×12=9600(元),苗圃可以節稅4800元。
個人所得稅是按次計算徵稅的,針對應納稅所得額金額的不同,稅法規定了定額和定率兩種扣稅標準。從合理避稅的角度看,學會劃分「次」,就變得十分重要。
對於只有一次性收入的勞務報酬,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例如,接受客戶委託從事室內設計,完成後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屬於同一事項連續取得勞務報酬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收入,應視為另一次稿酬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同一作品先在報刊上連載,然後再出版;或先出版,再在報刊上連載的,應視為兩次稿酬所得繳稅。即連載作為一次,出版作為另一次。財產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併,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妙用福利支出,可大大降低稅率
企業如果想讓員工合法地少交稅款,可以對一些收入採用非貨幣的辦法支付,採取由企業提供一定服務費用開支等方式。例如,免費為職工提供宿舍(公寓);免費提供交通便利;提供職工免費用餐等,企業總開支沒有增加,對納稅人而言,這些日常開支並不能扣減繳稅額度。企業替員工個人支付這些支出,企業可以把這些支出作為費用減少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個人在實際工資水平未下降的情況下,減少了應由個人負擔的稅款,可謂一舉兩得。
理財支招
梁劍波每個月的工資收入是4000元,租房子每月要花800元。在工資收入所得扣除1600元的費用後,對於500~2000元的部分徵收的稅率是10%,2000元以上部分徵收的稅率是15%。按照小梁的收入4000元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是4000元—1600元,即2400元,適用的稅率較高。如果他在和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時達成一致,由公司安排其住宿(800元作為福利費用直接交房租),其收入調整為3200元,則小王的應納稅所得額為3200元—1600元,即1600元,適用的稅率就可相應降低。
交納補充公積金,降低個人所得稅支出
按照稅務部門的有關規定,公民每月所繳納的住房公積金是從稅前扣除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將單位和個人住房公積金免稅比例確定為12%,即職工每月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只要在其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就可以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因此,大家可以充分利用公積金、補充公積金來免稅。
理財支招
王海每月的工資薪金所得扣除保險以及公積金後為10000元,根據個人所得稅率表,
其實,王海可以通過合法的手段降低個人所得稅的支出,例如利用住房公積金進行合理的避稅。根據個人所得稅有關規定,每月所交納的住房公積金是從稅前扣除的,也就是說住房公積金是不用納稅的。同時,根據公積金管理辦法,職工是可以交納補充公積金的,補充公積金額度最多可交至職工公積金繳存基數的30%。也就是說,如果王海公積金繳存基數為10000元,則他可自己繳存補充公積金3000元,這樣他每月交納個人所得稅變為865元,節省了600元。
利用個人交納補充公積金進行避稅時需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所在單位必須開立個人補充公積金賬戶,該問題需由納稅人所在單位解決;二、每月交納的補充公積金雖然避稅,但不能隨便支取,從而使個人資產固定化了。
針對第二個問題,有3種方案。
(1)將公積金存放在賬戶中不支取。由於該部分資金避開了個人所得稅,實際上相當於已獲得了20%的收益,同時資金存放在公積金賬戶中可享受存款利息,整體算來收益不菲。
(2)利用公積金進行貸款購置房產。這樣可盤活公積金賬戶中的資金,同時還可享受公積金貸款的優惠利率。但要注意的是,利用公積金貸款儘可能讓每月還款額同每月公積金繳存額對應,如每月還款額低於每月公積金繳存額,則公積金賬戶中剩餘的資金是無法取出的。
(3)利用商業按揭貸款購置房產。利用商業按揭貸款雖然比公積金貸款利息高,但進行商業按揭貸款後,可隨時支取公積金賬戶的資金,這樣便盤活了公積金賬戶中的資金。
利用一些免稅理財產品,合法避稅
除了儘可能合理安排工資收入外,還可以利用我國對個人投資的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合理避稅,主要可以利用的有國債、教育儲蓄和保險產品等。
1.國債不納稅
被譽為「金邊債券」的國債,不僅是各種投資品中最安全的產品,也因其可免徵利息稅而備受投資者的青睞。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人投資國債和特種金融債所得利息免徵個人所得稅。
2.教育儲蓄免稅
教育儲蓄是國家為了鼓勵城鄉居民積累教育資金而設立的,相比普通的銀行儲蓄,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免徵利息稅,因此教育儲蓄的實得收益比其他同檔次儲蓄高出20%。但教育儲蓄並非人人都可以辦理,其對象僅僅針對小學四年級以上(含)的在校學生,存款最高限額為20000元。對於那些家有「讀書郎」的家庭來說,利用教育儲蓄合理避稅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3.買保險節流稅款
我國的稅法規定:保險賠款免徵個人所得稅,因此投資者還可以利用購買保險進行合理避稅。無論是分紅險、養老險還是意外險,在獲得分紅和賠償的時候,被保險人都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對於多數家庭,選擇合理的保險計劃,是個不錯的理財方法,既可以得到所需的保障,又能合理地避稅。
此外,現在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以及基金、信託產品、黃金、外匯等理財產品,都是免稅的。投資者可投資這些理財產品進行合理避稅。
總之,只要思想不滑坡,節稅的辦法就會很多。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用以避稅的方法還有很多,你不妨多找找,多用用。雖然花一點時間,但是省的都是錢,省的都是自己的,所以還是很划算的。
學會買保險,人生更安全
畢業15年後,靜怡參加了大學同學聚會。在聚會中,她聽到了一個不幸的消息:班裡畢業後最事業有成的男同學蔣曉剛,不久前因病去世,年僅38歲,在其身後留下了一直在家做
在蔣曉剛家,大家默默地湊了一些分子錢給蔣曉剛的妻兒,聊表心意。但這些錢對這個破敗家庭的孤兒寡母只不過是杯水車薪。不知道哪位同學說了一句:要是曉剛生前買保險就好多了。
一言驚醒夢中人。一旁的親朋連忙小心地詢問悲痛欲絕中的蔣妻,對眼前的困境正一籌莫展的蔣妻這才想起曉剛生前的確買過保險。後來,蔣妻用保險公司的賠款還清了蔣曉剛生前的所有欠款,使這個家平安地渡過了眼前的難關,沒有在失去家庭經濟支柱後再雪上加霜。
老同學蔣曉剛家的遭遇讓靜怡深有感觸,她感覺應該對家庭的保險規划進行認真的審視和安排了。
靜怡的家庭屬於比較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雖然多年來一直是靠老公獨自在外打拚,但生活一直都過得很好,大人孩子身體健康,一家人過得和和美美,其樂融融。想到這些,她甚至想打消準備進行保險規劃的念頭,但轉念又馬上想到了蔣曉剛的妻子,她在家裡的「頂樑柱」意外倒下以後,除了要承受失去摯愛的痛苦,還要獨自面對家裡出現的經濟危機。幸虧有曉剛生前買的保險,藉此才能夠渡過眼前的難關。即便如此,她以後的生活又要如何去面對呢?雖然基本生活能夠維持,各種貸款也能夠清償,可是每月不菲的物業費、天天「喝錢」的私家車也足以讓曉剛的妻子壓力重重了。
想到這裡,靜怡決定建立家庭保險安全網來為自己和全家的未來增加保障。
在此之前,在熱心的保險代理人推薦下,靜怡已經斷斷續續給一家三口人買了好幾種保險。其中有給老公買的保額為50000元的健康險,有給自己買的保額共10萬元的住院、大病及意外險,還有為兩個孩子買的儲蓄和分紅的保險。因為孩子身體一直非常健康,因此,她並沒有為孩子單獨另外買健康險。
她擔心自己購買的保險對未來的保障不夠全面,為此又專門就保險方面的問題請教了有關的理財專家。保險理財專家在詳細了解了靜怡的家庭財務狀況後,又耐心細緻地詢問了以往保險的購買情況和未來幾年靜怡家庭的各方面的規劃,針對目前和未來的預期,給她量身定做了一套保險理財套餐,從多方面加強了保險保障。
首先,保險理財專家建議靜怡適當調整目前的險種組合,告誡靜怡購買保險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大額損失原則」,即無論是家庭還是個人,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應對預期損失最大的那種風險,因為一旦這種風險降臨,對家庭和個人也許就是滅頂之災,會使家庭經濟瞬間壓力增大甚至是處於崩潰的邊緣,令家人或自己在重創之下,再遭經濟上的致命打擊。
以現狀來看,靜怡家未來最大的預期風險就是,家中的唯一經濟支柱——老公。萬一老公有一天如曉剛那樣突然去世,又或者因健康原因喪失了勞動能力,這個家的財政馬上就會陷入癱瘓狀態。雖然她已經為老公購買了健康險,而健康險種也有死亡給付的條款,但因為保費支出較少,因而保額相對也較低,不能很好地起到絕對保障的功效。因此,理財專家建議她再為老公增加兩份保險,在已有保險的基礎上再加固保險保障。
這些保險,因為投入不多,還不會影響現在全家的日常生活標準,但無形當中卻讓靜怡的家庭增強了抵禦不期而至的意外風險的能力。
保險真的那麼重要嗎?看了上述案例中靜怡的同學曉剛家的遭遇,你會明白保險非常重要。 一個真正懂得照顧家人的人,必須提供家人萬一在失去家庭經濟支柱的時候,可以免於恐懼,可以擁有足夠的財務安全。每個人一生當中可能都要面對生、老、病、死、殘、醫的威脅,如果能夠在事前做好保險的規劃,就能免於這些突發事件帶給個人或家庭的財務危機。
用保險築起最堅固的防護網
學會買保險,人生更安全。這裡的「安全」,主要指的是財務上的安全,而不是生命健康上的安全。
大多數人認為理財就是通過各種投資工具讓手邊的財富不斷增長。事實上,要建構一個基礎穩固的理財金字塔,至少需包含3個層次。最底層是保本架構,中間一層是增長架構,最上一層是節稅架構。理財的金字塔要高要大,底層的保本結構就是最重要的關鍵。保本結構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沒有風險的投資組合,譬如定存、活存、保本基金,等等;另一個就是保險。
我們一輩子可以賺到多少錢,要靠時間、工作能力與理財來獲得,理財或許可以操之在我,也可以在理財專家的幫忙下達成。但是,能否擁有足夠長的工作時間與工作能力,有一個部分是我們無法掌控的,那就是病死殘醫。
每天翻開報紙,你一定可以看到很多人不幸發生意外,輕則受傷,重則死亡,受傷不能工作與死亡對一個家庭造成的經濟與財務的衝擊是非常大的。沒有保險理賠金的家庭,可能因為繳不出房屋貸款,被銀行強制收回房屋而必須搬家;孩子因為少了最重要的家庭收入,可能沒辦法接受更好的教育,甚至必須提早進入社會工作……
也許你會問:「我都還沒有賺夠錢,哪有閑錢買保險啊?」
事實上,保險是以明確的小投資來彌補不明確的大損失,保險金在遭遇病死殘醫的重大變故時,可以立即發揮周轉金、急難救助金等活錢的功能,許多實際案例也說明很多家庭如果沒有這筆理賠收入,可能就要靠社會救濟或公益捐助才能挺過難關。因此,保險支出應該列為家庭最重要最優先的一筆投資,千萬不能輕視。
只要每年繳納的保費是在合理的收入比例範圍內,保險支出對你的整體投資計劃是不會有什麼影響的,相反,它還能為個人風險築起一道最堅固的防護網。
在購買保險過程中,投保重點應當先從低保費、高保障的保險商品著手。
理財支招
選擇哪種保險,可根據收入、業務性質、醫療需求、生涯規劃等各方面加以考慮。至於適當的保費預算與保額需求,理財專家建議採取「雙十策略」,也就是保費的支出以年收入的1/10為原則,若超出年收入的1/10,恐怕會造成經濟負擔,進而陷入無力繳交續期保費的窘局;至於保額需求,約為年收入的10倍,才算較為妥當的保障。
例如,你目前的平均月薪約為5000元,保額規劃至少應為60萬元,年繳保費5000元左右,即可擁有一定的保障。
如果從事業務性質或危險性較高的工作,建議您將保額做適當提高。並且當職場工作環境的調整或人生的重大計劃,譬如結婚、生子、購房時都有重大的財務支出,你一定要和壽險顧問約時間,至少每年檢視保單一次,看看保險有無調整的必要。
初次買保險,應選擇保障型險種。例如可以用定期壽險搭配終身壽險來建構人生保障,再搭配意外險、醫療險及防癌險,就能做好最基礎的保險規劃。
至於其他類型的保險,等收入較穩定較多時,再按需求增加。
理財箴言
理財是一種技巧、一種技術,更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
你自身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思維方式、內在素質決定了你在理財活動中能走多遠。
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經濟實力,選擇合適的理財工具。
理財的最高境界是把有形的物質變為無形的財富,把有限的資 源變為無限的財富。
打開思路,萬物都能生錢。理財要靈活變通,不走尋常路。
推薦閱讀:
※2018年做夢都會笑醒的生肖,徹底鹹魚翻身變土豪
※鹹魚翻身,還是鹹魚
※這三大生肖未來一個月身邊機會增多,又有橫財入命,翻身賺百萬!
※這幾月出生的人,11月5日起大翻身,必成富貴之人
TAG:翻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