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習練楊氏太極拳時的一個常見的錯誤動作
《和美太極》中國太極微刊
習練楊氏太極拳時,經常會看到人們是這樣起始演練套路的:習練者兩腳併攏,立身中正,雙臂自然垂直於兩胯旁,雙目前視。然後左腿提起向左旁跨出一步,保持兩腳距離與肩同寬,隨即兩臂掤舉做起勢------。
其實,上述這個動作的做法是錯誤的,錯在哪裡?錯在習練者起始時先兩腳併攏,然後左腿向左旁跨出一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習練者直接兩腿開立,與肩同寬,沒有兩腳先併攏的動作。
為什麼錯?且聽我細細道來,近代太極拳先驅王宗岳宗師所著《太極拳論》可謂字字珠璣,極盡太極拳理論和實踐之真諦,被各太極拳流派奉為經典理論之首。《太極拳論》開篇所言:「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其開宗明義指出了太極拳理論來自於道家哲學的陰陽學說。又言:「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這就道出了太極拳的基本動作單元是曲伸、收放與開合,這正符合陰陽學說的中心思想即對立、互根、消長和轉化。
根據太極拳陰陽學說,縱觀整套拳架,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無極勢。是由動入靜,靜中寓動,守我之靜,待彼之動。
第二階段:從起勢到收勢的整套拳架的招式。是曲伸、收放、開合、蓄髮的動極而靜,靜極而動的往複循環過程。
第三階段:合太極。是陽消陰長,動極而靜,徐徐收斂心意氣息,全身歸於虛靜狀態,正所謂靜虛無極歸自然。
無極勢又稱無極樁,拳譜中亦稱預備式。
習練無極勢要做好「三調」。
一是「調形」。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腳尖朝前,不要外八字,兩腿似有內扣之感。尾閭中正,松腰沉胯似有入地三分之意。含胸拔背,沉肩墜肘,頂頭懸。立身中正安舒,上虛下實。
二是「調息」。齒輕合,舌平放,嘴微閉,氣沉丹田,自然呼吸。
三是「調神」。內固精神,兩眼目視前方,眼瞼微內收以聚眼神,思緒集中守虛靜。外示安逸,神穆穆貌堂堂,似身處天地陰陽混沌之氣中。
諸位不妨親身體悟一下,如果是在雙腳併攏立正站軍姿的情況,腳下無根,站立不穩,全身處於緊張狀態,是不可能達到「三調」所述的拳意拳勢的。
在行拳走架的第三階段合太極即全套拳架行將結束時,也不能戛然而止,也要像無極勢那樣做好「三調」,不過無極勢是由靜入動,而合太極則是由動入靜而已。切不可忽略合太極對養生健身的作用,要知道在這個收功階段是要做到顆粒歸倉的。
當然,如果是在拳架表演或競賽的情況下,可以採取先立正後開步隨行抱拳禮以示禮貌。但在平時習練時不應如此,否則有違拳理拳法。
《太極拳勢圖解》預備勢圖,許禹生撰,成書於民國十年
許禹生
1929年出版的姜容樵《太極拳講義》圖一無極勢
1931年出版的楊澄甫《太極拳使用法》
目前23836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推薦閱讀:
※如何給寶寶起名 家長常犯五個錯誤
※十條最常犯的社交禮儀錯誤
※寫簡歷犯這10個錯誤肯定被淘汰
※錯誤百出的「小限流年」
※戒掉俯卧撐的錯誤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