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本煥長老的禪學思想

, 總

122 第 期 ,2015印 順

1(深圳弘法寺,廣東 深圳 518004)

摘 要:本煥長老傳承了禪宗的話頭禪和默照禪等禪學思想以及修行觀和培福觀,並指出禪 宗的宗旨是「即心即佛」,主張成佛要自修自度,修行方法是活潑潑的、不拘一格的。

關鍵詞:本煥;禪學;修行;培福;宗旨

中圖分類號:946.5 B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00-6176 (2015)01-0003-04

2015年4月2日是我的恩師本煥長老誡:?要修行,要培福。?要修行的是默照禪,默照 圓寂 三周年。在此來臨之際,他那德高望重的禪是曹洞宗禪師宏智正覺:10911157:發明的 -形象 常常浮現於我的腦中。他出家八十餘年,禪 法 , 與 他 同 時 代 的 楊 岐 派 禪 師 大 慧 宗 杲 一直 崇奉南宗之旨,疾行禪宗祖風,不僅推動:1089-1163:提倡話頭禪,這兩種禪法並稱宋 代的禪禪門 發展,而且還為當代禪宗的振興作出了行雙璧。其中,話頭禪在我國和日本至今 還經常活用,而重要貢 獻。 默照禪則鮮為人知了。幸有身兼 禪門五宗的?中興之

[1]我與恩師的最初接觸源於一次偶然的機 主?,我的師公虛雲老和尚 和高旻寺的來果老和尚把這緣。當時一位朋友只是讓我送一樣東西給師兩種禪法承傳給了 父,但是沒有想到卻與師父結了不解之緣。從 我的恩師本煥長老。他在開示時,強調的是要人 此一發不可收拾,乃至最後出家做了和尚。師 去?參?,參什麼呢,就是參話頭。我們眾生本來 父的人格魅力就在於他的禪風,因為佛法的基就是臭皮囊,不值得執著,所以我們要去參?念 礎與發展依靠的是禪風,有什麼樣的禪風,就 佛的是誰?、?父母未生前我是誰?,精進用功,努 有什麼樣的道場,而這個道場最終是由人來決 力發心,參禪修道,最後桶底脫落,證得大智慧, 定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師父就是?弘道? 就得大解脫。師父曾經說過:?從今天開始打精 的大師、禪門泰斗。 進禪七。精進禪七又叫生死七。要在這七天當中

作為衣缽侍者的我,與師父朝夕相處十幾剋期取證。能開悟,就生;不能開悟,就死。所以

叫生死七。在這七天當中,我希望大家要精進, 年,聽聞他老人家的開示說法,眼觀他的頓入

修行,聽弟子們講師父的為人佚事,師父的形 要堅持把這個生死七打下去。大家都想一想,我 象、聲音乃至為人處世等已深入我心,可以說們今生能夠得到人身,又能夠聞到佛法,又能夠

出家,今天又有機緣在這裡參加打七,這是很不 在師父的薰染之下,我這個弟子已經真的有了

容易的。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用功,珍惜這次難 醍醐灌頂、飽參法味的感覺,雖然不能說全部

得的因緣。我們離開父母,一切都不要,出了家 得到了師父的真禪三昧,但也至少被薰染了。

當和尚,為了什麼,為了了生脫死,為了成佛作 禪門尊宿的本煥長老最重視修行。我在做

祖。這了生脫死、成佛作祖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侍者時,凡是有人來向他請益,他都要諄諄告

收稿日期:2015-3-18 作者簡介:印順,男,湖北省黃梅縣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

尼泊爾中華寺方丈。

1/4頁

五 台 山參話頭的這個念頭;『萬人』呢,就是我們的這 情,不是隨隨便便、馬馬虎虎就可以混過去的。 研 些妄想。這些妄想很多,很厲害,你不打,它們 大家一定要精進,只有精進,才能明心見性,才 究 , 能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自己也會打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它幾十年, 總 已經熟透了。而我們的功夫,卻用得很少。譬如 第 其實要能擺脫生死,也不是參一句簡單的 122

話頭,就能剋期取證,也不是立下心愿就能達 你現在30歲,在這30年的時間裡,你有沒有 期 2015, 用 30年的功夫啊,沒有。但你要知道,在這30到目標的。古來大德祖師不知有多少人都在這

個話頭裡面打轉,能開悟者畢竟是少數也。今 年的 時間裡,你打了30年的妄想,妄想已熟1 天時值末法,祖師不出,世人物慾太重,專心參 得不得 了。妄想既已熟得不得了,它就成為『細

念』;而禪者不多,更不容

易得道。故師父相 我們用功的這個念 當 重 視 參 這 個 話 頭兒,是個粗念。這 頭。他老人家說過: 個 粗 念 在 上 邊 ,細 我們這個功夫,是 念在下邊。所以,我 高旻寺來果老和尚 們 參 『 念 佛 的 是 教的。他教我們要 誰』,一會兒就不知 起疑情。他這個疑 念頭兒跑到哪兒去 情呢,就是要我們 了。? 問『念佛的是誰』, 這裡,師父是 要在不明白處— —在提醒我們,眾生 『誰』字這個地方去 的妄想和執念皆是 參究。有些人不明 在 我 們 自 己 的 身 白這個『誰上,有了妄想就有 』;再 問

了執著,這些執著

是我們禪修中的大 他 一 句 , 到 底 是 『誰』。反覆在這個 敵,我們每天都在 不明白的『誰』字上 打妄想,每天都在 來回地參下去。你 與各種各樣的?敵 能夠在這個地方一 人?作不倦地鬥爭, 直參下去,那麼這 妄想不除,不能取 個疑情,就不僅僅 證,?敵人?不倒,禪

是一個不 明 白,而 修不證,所以打妄 是很有滋 味 的了 。 想是我們禪修中最 虛雲長老與本煥和尚 我們真正有一個疑 重要的一步。只有

情,就會明白,這個疑情的力量是很大的。就像去掉了妄想我執,你才能見到一片清凈無瑕的

我們吃東西,越吃越高興,吃酒、吃飯,好得不藍天,剋期取證才能如你所願。聽了師父的開

得了地吃,那個滋味很好的。而我們的功夫要示 ,我受益良多,像師父這樣的人可以十數年

在不明白這個地方,這個疑情上,來回地去追 不生妄想,但是我做不到,不過我現在的妄想

究。所以,我們只要一把疑情提起來,功夫就得已經比過去少多了,這還是受益於師父的諄諄

現前。好了,你就在這個疑情上,繞來繞去地參 教導吧。

究,看看到底是『誰』,就在這個『誰』字上去用 基於禪修的重要性,恩師非常看重弘法寺

功夫。當我們粗粗地用功時,還是有妄想的,這 的佛七法事,每到此時他老人家都要親自前來

個妄想很厲害,按我們宗門下的話講,叫『一人 點香,坐上一二支,用自己的行動,率先垂範,

與萬人敵』。什麼叫『一人』呢,『一人』就是我們 給我們作出示範。恩師一直提醒眾生:?我們一

2/4頁

個人活了幾十年,一天到晚都在妄想裡頭。我 早行早回家,遲行遲回家,不行就永遠回不了 家。行

們的生死,及與其相關的一切,都是由妄想所 貴在堅持,貴在不間斷。不能說今天行 了,明天就不

造成的。不去用功,就不會察覺這種狀態,因而 ,行;此時行了,彼時就不行;在禪 總 也就不知道什麼叫『妄想』,什麼叫『用功』。如 第堂行了,出了禪堂就不行;在寺里行了,到家裡 12 2

就不行。修行人,如果想把功夫用好,要時時刻 果今天能夠知道有了妄想,那就證明你的思想 期 2015,還在用功。?用功還是你自己受益,不是別人受 刻和在在處處行,白天行,晚上也行,坐著行,

走著也行,醒著行,夢中也行,那才是好的。總 益。這個用功要用得得法,不得法者就會走偏。 1 之,幾時沒有到家,幾時都要行 ;幾 時沒 有成 禪門中走偏者比比皆是,正如恩師所說:?你的 佛,幾時都要行;即使將來成佛了,為了教化眾 功夫越來越深,越來越牢,妄想自然越來越少。 生,還得行。行是主要的,幾時行,幾時就能到 所以,我們參話頭也好,念佛也好,或念經咒, 家。這好比回家的一條路,這一條路是我們要 都要好好用功。所謂『打得念頭死,法身方能 行的,不管是坐飛機來行,還是坐火車、汽車來 活』,念頭打不死,法身是不能活的。所以,我們 行,還是一步步地走路來行,總之得行。? 要想把妄想剷除掉,就要好好用功,要從根本

按照恩師的說法,我們可以理解為修即是 行,行也上徹底地把它剷除,這才是真用功。?

是修。其最重要的目的,還在於?利益 眾生,教化眾生,上面介紹了恩師本煥長老的修行觀,下面

莊嚴國土?。離開了這個來修 行,那隻能做一個小乘的再介紹恩師的培福觀。修行與培福是佛教徒之

自了漢,做不了大菩 薩,更成不了佛。恩師更把修行兩輪。修行者,可以得大智慧;福德者,可以得

培福比作?回 家?,因為修行功德圓滿,就是到達目的大福報。恩師說:?培福,是要你去修福。?他經

地了, 而這個目的地就是你的?家?,也就是你的解脫 常開示說:?大家要修福,我們這個人生來之不

的終極所在。所以對修行者來說,更重要的是 要首先易,修福也是來之不易的。修福的人,是有果報

建立正知正見,?得有一個目標,有個路 線,要依正知正的,多修多得,少修少得,不修不得。?修行與培

見來行。沒有正知正見去行,行 福不是矛盾的,應該是一體的,修行之中就已

了也回不了家,有時會越行離家越遠。古人講: 包含了培福,培福也是一種修行,兩者是相互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是這個意思。所以, 依存的關係。恩師之所以要將修行與培福單獨

一個人用功,得有一雙『擇法眼』,要有所選擇, 提出來向世人講說,其意還在於要強調這兩種

不能隨隨便便、馬馬虎虎的。今天這樣行,明天 修行的重要性。從結果來看,修行是給自己提

那樣行,邪知邪見很重,像這樣子用功,是沒有 高素質,所以要修。培福是給自己培養公信力,

什麼結果的。所以,我們用功之前,先要樹立起 所以要培福。兩者還是有區別的。恩師說:?行

正知正見,依此去行,才能到家。若沒有正知正 了做什麼,就是去利益眾生,教化眾生,莊嚴國

見,那你這一行不但不能到家,說不定行到地 土。我們要想獲得像佛一樣的圓滿福慧、三十

獄中去了,還不自知哩。因此,我們大家在用功 二相、八十種好,沒有別的法子,只有腳踏實地

的時候,一定要認認真真地選擇,選擇好正道 地行,認認真真地培福修慧。大家想一想,我們

之後,就要好好地腳踏實地地去行。至於說什 做哪一件事不需要行呢,不要說我們今天是為

么時候到家,那就不用問了。? 了無上解脫,為了了生脫死,就是世間的一切

以上是我對恩師的修行與培福這兩種思 事情,有哪一樁事情不靠行就能成功,我看做

想所作的簡要介紹,從此可以看出,恩師經過 任何事情,都要腳踏實地、一步步地去行,才能

幾十年的寺廟生活,已經成功地超越了我們眾 獲得成功。像我們回家、了生脫死這樣出世間

生,他的說法與開示明明白白,非常簡練,是我 的大事情,更是離不開嚴格的行。不停地用功

們禪宗在當代社會演習的應機法門。恩師不愧 地行,就能成佛作祖。成佛作祖不是想來的,是

是大智者和老修行者,他的身體力行無時無刻 行來的。既是出了家,就應當好好發心,從今天

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影響著我們的生 開始,生生世世都要行,時時刻刻都要行。幾時

有行,幾時成功;幾時不行,幾時就不能成功。

3/4頁

究, 總 第 122 期 ,20 15 1

活,也正是他的睿智,將我吸引,使我能心甘情即是道,修道與成佛是不一不異的。但是在學

願地做了他的弟子,並以做他的弟子而感到自術界的某些人看來,所謂的禪宗修行是專指坐

禪看經,然而作為我們出家人來看,禪學就是 豪,終身無怨無悔。

虛雲老和尚是中國佛教的領袖。近代中國修行與弘法結合的,沒有修行你就不能提升,

沒有弘法你就不能得度。佛教講八萬四千法 佛教有太虛的改革派,太虛提倡佛教要革命,

門,方便說法,權變施設皆為妙道。許多人對恩 要進行改革,在青年僧人中很有影響。圓瑛為

師為每一位來者祝福他發大財、升大官的話頗 代表的是穩健派,圓瑛主張佛教不要大動,可

有非議,其實這正是恩師的高妙之處。恩師運 以做一些慢慢地改革。虛雲長老是除了這兩派

用佛教思想與教義理論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 之外的修行者,他致力於修廟修行,要人參禪

念話頭,出家人要住寺院,在山林裡面安心修 的地步,在他的眼裡,在他的心裡,沒有什麼分

行。最後形勢的發展,太虛過早地圓寂,解放後 別,一切皆是隨緣,一切皆用方便,善用世人的

圓瑛也離開了人世。最後就剩下了虛雲長老還美好願望,祝福每個人都有成就,這絕不是?方

活著,而且到了後來,長老的弟子遍布全國,現便出下流?,而是將佛教的美好祝願送達眾生,

在中國佛教協會的前會長一誠長老、現會長傳以方便法門行佛法之光,這不是一件美好的事

印長老等人,副會長凈慧長老和恩師本煥長老 情嗎,佛教是統一的,禪宗沒有高下,禪學是修

都是虛雲的弟子,虛雲的弟子們現在在領導著 行,方便是法門,這就是我跟從恩師多年學佛

中國的佛教,這就說明禪宗在今天仍然是中國的一點心得,也是我貢獻給諸位佛門大德高

佛教的主導力量,也是未來佛教發展的基石。 僧、學術研究的專家學者的一孔之得,尚請方

我們現在傳承的是禪宗,弘揚的是禪宗思家賜教。

想。禪宗是佛教中國化最完全與最徹底的一個 參考文獻: 宗派,也是中國佛教民族化的代表。禪宗的宗

,1,肖雨. 馳名中外的虛雲老和尚朝拜五台山J]. 五台山[ 旨是?即心即佛?,主張成佛要自己修,自己度,

研究,2003:1:. 心外無佛。禪宗的修行方法是活潑潑的,更是

不拘一格的。從禪宗的理論上講,道即是修,修

4/4頁全文完
推薦閱讀:

禪、禪學與學禪

TAG:思想 | 禪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