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物道 | 林黛玉借來的一縷花魂,被他收藏了起來

收藏梅花氣息的人

文 | 物道

古人云:梅花香自苦寒來,年少時不知其意,但隨著年齡的漸增,才深知其芳香是由寒苦中孕育出的,就像彩虹是暴風雨的產物,梅花的香氣並非獨獨發自花朵,而是來自冰雪中一次次的磨礪。他叫吳清,深知梅香來之不易,借得一縷花魂,藏了一段芬芳。

溫潤的雨綿得像綢緞,細細地打在外形古樸的泥牆上。沿著彎彎曲曲的小橋,經過層層碧波疊翠的湖面,一座雅園得以呈現。穿過拱門,一陣暗香透過薄紗般的雨幕,直淌心田。仔細品來,不禁想起傲立雪中的寒梅,一絲涼意之中透著生命的香氣。

吳清,香學宗師劉良佑的入室弟子,自學習香道以來就偏愛梅花香。在上海呆了幾十年,為研習香道,他在上海造了一座雅園「清祿書院」。每年逢春,他就約上三五個好友,聚於園內,品茶、玩香、聊天,不緊不慢的生活節奏里,延續著古人的清趣。

「春季焚香,須有百花之氣息,因鍾情於梅花的緣故,春季清祿書院的梅香是不會斷的。」友人相聚於此常稱其為收藏梅花氣息的人,更有人說:古有林黛玉借來梅花一縷魂,今有吳清藏得梅花一段香。

只有梅香如故

梅花,自古就深得中國人的喜愛,其「迎雪吐艷,凌寒飄香」的品格幾乎寫意了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除此之外,「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等都是對梅花香的讚美。

在吳清看來,梅香和其他香相比,不同在於它的味。當你細品沉香、檀香或其他任何香味時,那濃厚的香味會佔據你鼻腔直至貫穿全身,然而對於其他的味覺也就變得不那麼靈敏。而梅花香較為獨特,自然的花香里夾有一絲涼意,它不與它香爭艷,只有當你深深地吸上一口時,才覺清香滿口,沁心入脾。梅香還能持久,當人外出時,那梅香仍沾襟染袖,縈身繞體,數日不絕。

微風習習,細雨綿綿,吳清安靜地坐在清祿書院里。與往常一般,他打一盤香篆,取香匙將香爐內的香灰翻動拌勻,隨後用灰壓將灰鋪平,再將一個清代連筆「壽」字篆香印輕輕壓在香灰上。取出一盒調配好的梅花香,用香匙細細鋪入篆紋鏤空處,拿香匙將多餘的末香鏟走後,輕擊一下香印耳緩緩起出香篆印,壽字的圖案躍然爐內。最後,再用一小截線香引火,有一點點火星,香就點成了。

「焚香是一個靜心的過程,它很細緻,又費時,必須摒棄雜念、身心安逸,才能把它做好。」望著裊裊升起的輕煙,靜觀不語。由於是明火點燃,流出的梅花香也更加濃郁,此刻,人的內定徒添了一份安定,那些放不下的雜念與愁緒都將在這梅花香韻中漸漸平息。在煙氣綿緩迂迴之時,那淡定、從容的梅花香雲里透著中國人的骨氣。

一爐香,為何如此迷人?

「香,是很迷人的東西,它於無形之中調動著人的靈性。焚香的『煙』,並不是很快地衝上去,而是緩慢的,一點一點的,一縷青煙上去。當我們看著這縷青煙的時候,內心很容易就安靜下來。」吳清說道。

香,在中國人傳統生活中再平常不過,人們的行走坐卧、日常起居時刻幾乎都要點上一爐香。香,既能飄然於書齋與文人墨客相伴,又可漂渺於廟堂讓人敬畏佛神。

沉浸在梅花香氣中的吳清說:「梅」是中國人的魂,「香」是中國人的道,二者相合,能「靜」、能「閑」、能「品」、能「思」,這是東方人特有的審美情趣。

在中國,香道經過唐宋元明清的盛行,清末後因戰亂頻頻,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趨於萎靡,香道與琴棋書畫等一樣日漸微式,這爐香幾乎在風雨飄搖中火盡灰冷。是非功過,當下有更多的像吳清一樣的愛香之人正興味於傳統,重拾香道。就像梅花一樣,那份傲骨情懷於逆境之中激蕩著每一個中國人心。


推薦閱讀:

賈寶玉會不會娶林黛玉當側房?
《紅樓夢》里黛玉與晴雯誰先進賈府?
林黛玉最美的那一刻
如果你有一個林黛玉性格的朋友?

TAG:收藏 | 林黛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