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秦麥洛桑活佛的108條法語

 

   

1. 佛教的真理是無所不在的,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能夠傳遞出無窮的真理,周圍所有的人對我們的生命都能有所啟發。

2. 知道自己的痛苦是非常容易的,知道別人的痛苦卻是十分困難的,除非你真正的病了,除非你真正的老了。

3. 佛教講人生有八苦,我們想要幸福的話,就必須知道什麼叫痛苦。

4. 現代人空虛的最大原因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內心渴望什麼,真正需要什麼。

5. 讓我們的生命真正困惑的,並不是外在的世界,而是我們內心的情緒,因為有了眾多的情緒,才引來悲傷、痛苦、失敗、挫折、沮喪等等無數個煩惱。

6. 我們的生命需要的東西很多,不需要的東西也很多。由於不知道需要或者不需要,我們就一直在兩者之間徘徊,無法找到平衡,從而失去了自在,無法活在當下。這些皆是由於對自我的執著。

7. 情緒就是「自我」,在佛教中叫做「我執」。「我執」的特點是永遠沒有安全感,它用無數個方式尋找安全感,就像站在地平線上奔跑追逐太陽一樣,是永遠沒有結果的,因此,從「我執」出發的任何行為都無法使它得到真正的安全。

8. 真愛的世界是幸福的,我愛的世界是痛苦的。

9. 隨喜是自在,強求是痛苦。

10. 如果我們忘記了他人的權利,忽略了他人的福祉,就只能變得寂寞和無奈。

11. 我們都是無盡眾生的一員,無論我們身處多麼重要的地位、擁有多麼高的名譽和財富,還是多麼低下、多麼貧困,我們終歸只是一個生命,一個單獨的人。

12. 人們總是把標籤當做事實,總是以無數個自我假設作標準,因此永遠對它有牽掛,這就是煩惱的根源。

13. 如果你一直採用成見來預測事情,就免不了有疑惑。

14. 凡夫由於無明的干擾,不能全面而正確地認識世界,這樣一來,就陷入到非常狹隘的世界裡,所看到的世界全都是透過有色眼鏡看到的,這樣的世界總是充滿了危機,充滿了不安全感的。

15. 賺錢需要努力,花錢需要智慧,花錯了錢一輩子都要受到一種叫做「煎熬」的待遇。

16. 希望有錢的人不要把錢花錯地方,其實財富可以創造更多的幸福,但前提是你必須具有分享的態度,你的分享,可以幫助更多人成長,點燃他們生活的希望。

17. 什麼叫幸福?什麼時候忘我,就是幸福。因為自我的存在是痛苦的根源。

18. 真正的幸福要建立在心靈上面,心靈是永遠不會離開你的。如果你把所有的幸福都建立在物質世界上,往往會讓你失敗,因為物質世界是無常的。

19. 生存,離不開物質,但是幸福,就一定離不開心靈。

20. 真正的永恆是什麼?無常就是永恆。

21. 真正的愛是沒有任何憎恨、任何苛求的,它非常的溫暖、非常的清凈、更是一种放松的境界。就好像當你笑得很燦爛的時候,會有一種非常快樂的感受,真愛就是這種狀態。

22. 愛情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夠為對方做任何的付出,而從來不琢磨對方。這種完全的接受與投入,好像彼此的呼吸都融為一體了,兩個人合二為一的忘我境界,正是佛所講的「不二」境界。

23. 你學任何宗教我都不反對,但是有兩個教我特別反對,一是計較,二是比較。我們在談戀愛的過程中沒有辦法體會到真愛的原因,往往要麼是計較,要麼是比較。我覺得談戀愛的兩個人要互相欣賞、互相理解,只有在欣賞的時候,你才可以從戀人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

24. 當我們把純正的愛給予別人的同時,也把愛給予了自己。這不但利益了對方,也利益了自己,而且自己活得的利益會更大,因為發自無我的真愛能夠熄滅你的負面情緒,取而代之的真愛的幸福感是無比寬廣的。

25. 我們需要愛心,需要慈悲。真的有一天你具有了愛心,你的生命將會是永遠的平靜,永遠的浩瀚,永遠的豐富。

26. 我們每個人要對自己負責,為生命中的順境和逆境負責。改變生命要靠自己,而不是靠別人。

27. 改造周圍的世界並不能帶來我們期望的快樂,只有改善內心世界才能有效果。

28. 生活要敢於面對才有成果,無論你我都應該作勇士,才能夠覺悟人生。

29. 人生是學習的過程,就像金字塔一樣,是級級上進的。所以,我們要在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盡量學習能夠啟發生命、開發潛能的東西。

30. 困難可以磨練我們的耐性,培養我們的慈悲,成就忍辱的功德。

31. 生活中難免有希望和失望。對於普通人而言,千萬不要把希望變成失望,你要在失望中發現、並明白更多的希望;對於修行者而言,更要有勇氣超越希望與失望,去明白生命本來自在的當下。

32. 聰明是學來的,智慧是修來的。

33. 放鬆是自在的開始,因為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微笑,它也會對著你微笑,你對著它哭,它也會對著你哭。

34. 如何對治煩惱?用愛去體會別人的痛苦,鼓勵自己的人生。

35. 有了煩惱我們才明白智慧,否則佛教的智慧毫無意義,所謂「煩惱即菩提」就是這個意思。

36. 遭遇到問題的時候,儘可能讓自己平靜下來,去體驗忘我的感覺,這時候你會發現,原來的一切問題,看起來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而我們充滿了力量。

37. 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學會關愛和理解別人,學會放鬆自己。關愛是幸福的源泉,理解是喜悅的基礎,放鬆是自在的開始。

38. 人活著應該有一種給予的態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手,可以創造自己,也可以幫助別人、擁抱別人。

39. 愛是人類渴望的永恆主題,愛是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不分國籍的,只有愛才能夠解救人類。

40. 真正的慈悲心並不是情緒化的反應,而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堅定承諾。

41. 我們的友誼和幸福並不是從爭吵、憤怒、妒忌、競爭中得來的,而是從慈悲心中得來的。

42. 真正的慈悲非常坦然,沒有怨恨,也沒有拒絕,只是以一顆純正的心去祝福周圍的所有人。

43. 僅僅知道眾生是痛苦的還不夠,要真正了解別人的痛苦,體會別人的痛苦,進一步尊重別人的痛苦,只有這樣,才可以算是真正的慈悲。

44. 同體大悲的意思是說:我知道他是人,人是沒有覺悟的眾生,那麼他絕對有困惑、絕對有煩惱。我知道他有煩惱、有困惑,他沒有了解真正的本我和本來的清凈,因此我把他的痛苦看成是我自己的痛苦。這種感覺叫做菩提心。

45. 佛教講眾生平等,一切都是平等的。不光是我和你,一隻螞蟻與我們都是平等的。佛教尊重所有的生命,乃至一草一木,因為這上面有許多的生命生存著,這是他們的住處。

46. 以物質衡量的慈悲和真正的慈悲完全是兩回事,所以,無論我們做什麼善事,首先要的是真正清凈的心、寬容的心、理解的心。

47. 如果你的慈悲心動機純正,一粒米就可以解救你的自私和貪婪。因為物質的需求是有限的,而人的貪求是無限的,只有捨棄自私才能使你成為真正的擁有者。因此我們說,真誠的布施,哪怕是一粒米,都可以帶給你無窮的快樂,無窮的慈悲,和無窮的福報。

48. 在做慈善活動的時候,我們不單純的給予或施捨,而是要體會真正的愛,並把它種在心裡,讓我們活在感恩的世界裡。

49. 慈善活動的意義,是要把愛和溫暖的力量傳遞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的心中,這份力量可以喚醒他們心中的愛,幫助他們戰勝困難、戰勝自己。當愛心升起的時候,同樣是溫暖的、感恩的、廣闊的,任何人擁有了愛,也就擁有了一切。

50. 我們需要輕輕的靠近慈悲與愛,它是一盞明燈,能夠點亮你自己,也點亮你周圍的人,這是我們人類真正幸福、和平、安詳的方向。

51. 恐懼有兩種來源,也有相應的對治:第一,我們會因為自己的孤獨感,怕別人不接受我們而引起恐懼,解決這種恐懼的辦法是修慈悲觀,當你生活在慈悲的世界裡的時候,你就與別人融為一體了,也就意味著你的「自我」消失了,這就從根本上消除了恐懼;第二,我們對自我生活境遇的無奈而引起恐懼,解決這個恐懼的最好辦法是活在當下。

52. 佛從來沒有答應過或者承諾過給你什麼。佛告訴你,你應該自己改變自己,你才會獲得覺悟的人生和幸福的人生。

53. 佛告訴眾生:我的覺悟、慈悲、自在、幸福、快樂沒有辦法移植給你;你的痛苦、困惑、煩惱我也沒有辦法代替;無緣的眾生我無法幫助,因為沒有辦法為他們講授生命覺悟的路程。

54. 目前的佛教有三種類型:第一是封建文化型的佛教;第二是宗教儀式型的佛教;第三是覺悟人生型的佛教。

55. 真正的佛教與文化的佛教是不太一樣的。

56. 佛教是利益他人生命、利益自己生命的,它是在相互幫助、相互依賴、相互關愛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57. 和尚不是佛教,寺廟也不是,這些只是佛教的工具,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工具來認識更高的境界。

58. 有人說佛教是消極的,但是佛教告訴我們要真實的面對人生,所以我認為它是積極的。

59. 只有丟下疑惑,才能把愛全然地給予世界。

60. 佛法提倡的信仰,始終離不開智慧理性。

61. 正信要具備三個條件:純潔性,正信是純潔的心靈中產生的崇高的感情;確定性,正信是在正確可靠的基礎上產生的堅定信仰;嚮往性,正信是在確認了信仰對象的基礎上產生的嚮往和追求的思想。

62. 皈依就是要把自己所有的事擔起來。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敗,但是失敗的因素都在自己身上,不在別人身上。

63. 真正皈依的基礎是信心。

64. 信仰需要誠摯的、熱烈的、深刻的、崇高的感情,正是這種崇高的感情才讓我們全身心的投入自己信仰的事業,義無反顧的做出奉獻和犧牲。

65. 你在生活中可能會有無數個不同的興趣,而學佛的信心是永恆的,是決心必定成佛的信念。

66. 學佛的人一定要有出離心、虔誠心、慈悲心。具備了這三種心,就有了學佛的基礎,它們也是能否獲得解脫的關鍵因素。

67. 出離心是在徹底認識輪迴本質的基礎上,產生的厭離世間生死輪迴的思想。

68. 有智慧陪伴的信仰,能夠消滅你的自我執著。自我變小的狀態,比較接近真理。

69. 道法有很多種,但可以歸納為兩類,既方便與智慧:方便是思想、行為,智慧是指導思想行為的智慧正見。

70. 學佛最好的老師是誰?首先是佛所說的經典;然後是外在的上師;最後是內在的老師,即我們的心靈。

71. 具格的金剛上師應該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具有深厚的慈悲心;具有智慧和成就;接受過完整的法脈傳承,包括灌頂、口傳和竅決。

72. 活佛是心靈的導師,真正的活佛一定具備三種德相:第一,具備仁慈與愛,這種愛是平等的,如同母親沒有偏見的看待每個子女一樣;第二,具有智慧,真實了悟生命與生活的真理;第三,具備技巧與智慧,能夠以靈活的方式教授他的覺悟,能夠引導學生體會到他本自具足的智慧。

73. 真正的恭敬心是與自己的根本上師心心相印之後所產生的感激,這種感激是透明的、紮實的、明智的。

74. 皈依的內涵很博大。簡要來說,它含有依靠、跟隨的意思,並不是跟隨佛的外表言行,而是跟隨他的內心世界和覺悟之路。

75. 三皈依中的皈依法,是指我們皈依了所有的八萬四千法門,因此不管修哪個法都是佛陀的法,所以不要有分別心,修法要切實,要修到自己的心。

76. 皈依戒是這一世的戒,比如五戒、八戒、比丘戒;而菩薩戒是生生世世的,菩薩所發的慈悲心愿是直至成佛的,是生生世世的願,是生生世世的決定。

77. 我們應該敢於遠離過去,敢於允許未來的一切如意或者不如意的事情發生,並能與之和諧相處,這才是真正的忍辱波羅密,這才是超越與突破之道!

78. 了解心的一般的方法,就是坐禪。

79. 坐禪需要注意的是:身止,身體不要搖晃;語止,不要有言語;心止,不要有妄念,不追逐過去,不幻想未來,儘可能的停留在此刻的心上,不要分析此刻心的好壞,關照在當下,只是平靜的坐著。

80. 沉澱雜念的過程不需要辨別,心自然放鬆,並且覺察,使它既不落入昏沉,又不跟隨外境。

81. 禪定的目的是不跟隨煩惱,這一點非常重要。比如說心是一杯水,只有寧靜下來它才會慢慢清澈,清澈之後這杯水才有價值,因為它能夠止渴,它能夠清涼。

82. 念誦真言是工具,可以把心靈帶入到你要去的地方。

83. 佛學不是學問,而是一種可以從內心體會到的東西。

84. 所有佛法都需要用心去領會,一旦用心去領會,答案反而不重要了。

85. 學佛,樹立正確的見地非常重要,否則非但不能放下和清靜,反而會增加執著和煩惱。

86. 藏傳佛教也好,漢傳佛教也好,講的都是「聞、思、修」,首先要聽聞佛教哲理,而後認真思索,最後修持證悟,這三個步驟都是必不可少的。

87. 佛教並不是用生死來嚇唬人,它要我們認識自己的生命。

88. 生命是連續不斷運行的,就像流水一樣前後相連,無始無終。今世的生命是前世生命的延續,後世的生命是今世生命的延續。

89. 分別的心有了善和惡的念,就感召不一樣的果,這種感召的力量就是業力。

90. 相續的心能夠積存善惡,也能積存才智、命運等等很多的東西,以佛教術語來講,這就是阿賴耶識,它本身沒有善惡之分,但是可以積存善與惡的種子,所以,就相對層面而言,阿賴耶識就是輪迴的中心。

91. 佛教哲學認為,心與物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單獨存在,所以佛教既不是唯心論,也不是唯物論,而是緣起性空論,這就是心色不二。

92. 心的本質是空性的,這是大乘菩提心的基本原則之一,只有我們明白了空性的道理之後再去磕長頭、燒香、拜佛,才是具有意義的行為。

93. 佛教的思想既沒有中心,也沒有一定之規。

94. 佛教徒將來可以成就什麼呢?不是神,而是一個完美的人格。

95. 開悟,就是超越自我: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這是基礎;然後在生活中不斷的觀察自己的內心狀態,不斷調整、修正自己的行為,從負面的習慣中突破出來。

96. 當我們的驕傲、嫉妒、盲目、困惑、貪婪、憤怒等一切情緒消失的時候,就超越了輪迴。

97. 學佛的成功並非是成仙、成神,而是你能否體會到「不二」的境界,你的思維模式能否打破二元對立的枷鎖,你能否丟掉眼中虛幻的概念。

98. 當我們化解了所有的負面情緒,深入到自己的內在,這時還剩下一個狀態,就叫做涅槃寂靜。

99. 涅槃是佛教的終極思想,它超越語言,超越概念,是不可言說的。

100. 我們每個人就像冰糖一樣,內心世界裡都有一份甜的東西。學佛就是要了悟這份甜,找到這份甜才是真正的幸福。

101. 真實的心是無限的,它既沒有形式,也沒有邊界。我們用非常狹隘的「自我」,局限了它。

102. 無我,是超越到分別意識背後的清凈智慧,絕不是分別意識層面的東西。

103. 心顯現出輪迴和涅槃的 一切諸法。

104. 心就像是一隻手,手心是清凈和智慧,手背是煩惱和痛苦,它們二者總歸是一個東西。

105. 大圓滿是藏傳佛教傳承最久的修鍊方法之一,它要解決的是我們心中最大的煩惱,希望與恐懼。

106. 輪迴與涅槃之間只隔著一層懷疑。突破了這層懷疑,就可以了解到,其實輪迴與涅槃是合二為一的:涅槃並不是另一個清凈的世界,只要我們達到了對自我情緒的超越與覺悟,當下就是凈土。

107. 眼前所有的恐懼和慾望只是烏雲,我們暫時被他們限制住,看不到真正的藍天,這是我們煩惱的根本原因;一旦我們穿透了烏雲,就會認識到我們的潛能和智慧才是藍天和太陽,它們永遠是那麼的清凈、那麼的溫暖、那麼的無限。

108. 我因真理而痴醉,真理因我而微笑。

 


推薦閱讀:

5分鐘教你看懂法妝說明書
巴黎至少有3624名無家可歸者(sans domicile fixe (SDF))
10個你一定會寫錯的複數法語詞
甜酸苦辣咸,法語怎麼說?
念佛的利益法語總匯(您可能不完全知道) !

TAG:法語 | 活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