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學心得(第六十三集) 羅國正

美學心得(第六十三集)

羅國正

2012年1月

1222、中國古代聖賢們,很多言論是與人格有關,並具有多方面的審美價值。下面我選錄一些,並略加評述。

(1)孔子:仁人,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

評:這是千古名言。曾鼓舞無數志士仁人,我相信還將繼續鼓舞無數的後來者。能做到這樣,就是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具有偉大的人格,充滿人性的光輝。

(2)孟子:捨生取義。實行仁義,就是人倫之至。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謂之大丈夫。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評:孟子這些話繼承了孔子的精神,並有所發揮。強調仁義和誠的信念,認為這是人的精神脊樑,國家的棟樑更應具有這種精神。提倡人要修鍊出以仁義和誠為核心內容的大無畏、大英雄主義、「大丈夫」的人格。孟子這些話引用頻率甚高,影響深遠。孔子、孟子都明顯有入世致用的傾向。按他們的思想修鍊,是一種入世的主張仁義的人格。

(3)墨子:兼愛互助。兼相愛,交相利。

評:我以為墨子這些思想,有明顯的人格的資格平等、慈善互助互利的傾向。也反映出人格美的核心是心靈美,心靈美的主要內容是有生趣的愛。愛使人格產生光輝。

(4)老子: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評:人們可以從老子這「五不」中,找到其對應的「五要」,能做到則有所得,而逐步地至大德。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必落水者無數,受傷難免,甚至不少被踩踏死、浸死。金牌只有一個,全世界去爭,當然失敗者是絕大多數。絕大多數的事物都是世間的唯一,非要去湊那熱鬧爭大家都去爭的那樣東西嗎?而且還要用生命的代價來換取只是賭博的機會,離實際得到的身外名利還渺茫著呢?我以為老子是主張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順其自然在保養、修鍊好自己的「自然人格」的基礎上,更好地感悟「社會人格」,以成全出有大德的人格。

(5)莊子: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累者,人道也。恬淡寂寞,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

評:理解莊子以上的話的關鍵詞是「無為」。這也是掌握莊子思想核心的一個方法。從當代人的實際出發,我以為可以通過三個層次來理解並運用「無為」。一、嚴格按照客觀規律行事,在客觀規律面前要無所作為,即不增任何別的東西,或不減少任何東西;二、精神內守,盡量不勞心勞體,以避免任何導致身心損耗的行為,不傷命而延壽;三、大部分人,由於因衣、食、住、行等等問題,或為自己的理想努力奮鬥,所以必須每天都要努力學習、工作,這過程不得不加速了生命的損耗。這樣,就只能採取這樣的辦法,在工作之後,爭取更多的時間按以上所講的來調整自己,以便更好地休養生息。人如果有條件長期嚴格按莊子所講的去做,就會修成「仙道人格」、「逍遙人格」,或「重生人格」。

(6)荀子的理論涉及很多方面,影響力悠久、廣闊、深遠。對美、對人格、對人格的發展也有自己一套見解,下面摘其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見解、觀點,並略作評述:

A、荀子首創性惡論,反對性善論。他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要通過「師法之化,禮儀之道」來「化性起偽」。

B、荀子認為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無度量分界」),而世間的財富、利益是有限的,所以必然會產生爭奪和混亂。所以他主張:以義制利。荀子這見解也從另一個層面來證明他的人性之惡的觀點和人是須要教化後才具有善的觀點。通過教化,形成具有「義的人格」,自覺抑制對利的慾望。

C、荀子認為善是起於「習俗」,並通過「彊學而求」、「鍥而不捨」的努力,實現積善成德,逐步靠近、甚至達到「至於禮」的聖人境界,從而徹底去除人性之惡。他還認為,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強調象聖人般的完美人格。而完美的人格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不斷向著善的方向努力、不斷學習、修鍊的點滴積累而成的。

D、荀子對美的理解,有很多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的觀點,例如:「性者,本始材朴也;偽者,文理勝也。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形具而神生。」「樂合同,禮別異。」「夫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樂行而志清,禮修而行成,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美善相樂。」等等。荀子把自然之性作為美的基礎,明確形與神的關係,提倡樂要納入禮的軌道,使文化、藝術產生移風易俗的作用。這也說出了理想人格的形成一些可操作的方法。

荀子思想從總體上說,其條理結構是比較清晰的。雖然有些觀點過於偏激和有相矛盾的地方,這主要根源於他的根本理念:「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思想,但他又認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就明顯是前一句是偏了,又與後一句矛盾了。我認為:本性絕對惡,是難以種下善的種子;本性絕對善,是難以種下惡的種子。所以,人之初,性可塑。向善走,則會善;向惡走,則會惡。重德育,明事理,離惡習,逐步修定人格,是正途。當然,我們不能以今天的眼光來要求古人,荀子畢竟是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在他那個時代,科學還是非常落後的情況下,能提出人定勝天的思想,對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方面,激發人們的智慧、勇氣和力量等方面也是有其非常積極的意義的,在特定的情況下起到糾枉過正的作用。如果站在美學的角度去評價荀子,他對美的理解,對人格的觀點,至今還閃耀著光芒。按照荀子的思想去做人,會形成「自信自強的人格」,但也容易產生過於自信的偏激。

(7)在中國古代還有很多思想對人格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在這裡不打算一一列舉,下面再選幾個影響較大的列出,供大家參考:

A、《中庸》提出誠的內容,主要表現在仁、義、禮、信方面。「故君子誠之為貴」。

B、董仲舒:「以仁安人,以義正我。」「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C、北宋程頤認為,以「敬」來求得仁,提倡與理合一。「聖人與理合一,故無過不及,中而已矣。」

D、朱熹:「仁者,本心之全德。」

朱熹還認為:「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於人慾;故為仁者,必有以勝私慾而復於禮,則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復全於我矣。」

E、王夫之提倡以人道率天道:「先天而天弗違,人道之功夫大矣。」

F、戴震:「居處、飲食、言動,自身而周於身之所親,無不該焉。」戴震認為人道就是人倫日用,親身所行。

1223、辦公室文化,很容易引導人們脫離社會實際、脫離自然而注重近在咫尺的矛盾、關係,形成異化人格。

1224、飲酒,可以導致人失控後脫去人格面具,露出本來面目。但又有人利用酒來裝瘋,實施更大的欺騙性。

1225、超光速是肯定存在的。問題是人們用什麼方式方法來發現。我深信將來人們會發現大量的超光速,並可命名為:超光速1、超光速2、超光速3、……。認為光速就是最高速,是不符合宇宙的本性的。因為宇宙的本性是無限的。

發現超光速是物理學的突破,也必然導致美學上的審美突破。

宇宙的本性是無限和物質、時空不斷地運動;人的本性是自由和一代代人前赴後繼地在前人的基礎上追求自由。當宇宙的本性和人的本性產生有機地結合時,最偉大的美就在這結合處發生。兩個本性的結合程度,就是美的境界所達到的層級。這就是宇宙的人格,或叫天人合一的人格。地球是人類的搖籃,太陽系是人類的幼兒園,銀河系是人類的小學,總星系是人類的中學,……。其發展,直指無限。

1226、社會的人格資格平等程度,是反映社會文明程度的最重要指標。

1227、常言道:物似主人形。也就是說,人們可以通過觀察審美對象的住房、使用的物品、所喜愛的事物,就可以了解到他的人格。

(待續)

美學心得(第六十二集) 羅國正 中新網

http://bbs.chinanews.com/thread-3183333-1-1.html

推薦閱讀:

康德的崇高美學新論
【日本美學設計】這間幾乎純玻璃制的日式茶室 開始環遊世界了
德國富豪們的生活美學主張
行走美學 | 客從何處來
我以為瓷磚都是直的,原來它這麼不老實

TAG:美學 | 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