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節鬆動術之髖關節

髖關節由髖骨的髖臼和股骨頭組成,是連接軀幹和下肢的重要關節,也是人體最大、關節窩最深、受力最重的關節,也是最典型、最完善的杵臼關節。主要功能為負重,將軀體的重量傳達給下肢,同時能做相當範圍的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和環轉運動,且有吸收、減輕震蕩的功能。

髖關節為多軸性關節,能作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但由於股骨頭深嵌在髖臼中,髖臼又有關節盂緣加深,包繞股骨頭近2/3,所以關節頭與關節窩二者的面積差甚小,故運動範圍較小。加之關節囊厚,限制關節運動幅度的韌帶堅韌有力,因此穩固性大,而靈活性則甚差。這種結構特徵是人類直立步行,重力通過髖關節傳遞等機能的反映。

髖關節運動基礎

髖關節屬於球窩關節,能繞三個基本軸做生理運動

1.髖關節在矢狀面內圍繞橫軸前後運動,向前為屈,向後為伸。

2.髖關節在額狀面內繞矢狀軸運動,下肢向軀幹正中線靠攏為內收,遠離軀幹為外展。

3.髖關節在水平面內繞縱軸旋轉,下肢沿著縱軸向內為內旋,向外為外旋。

附屬運動包括:長軸牽引、分離牽引、前後向滑動、後前向滑動、屈曲擺動、旋轉擺動、內收內旋擺動、外展外旋擺動。

1

長軸牽引

①作用:一般鬆動,緩解疼痛

②患者體位:仰卧位,下肢中立位,雙手抓住床頭,以固定身體。

③治療師位置:面向病人站立,雙手握住大腿遠端,將小腿夾在內側上肢和軀幹之間。

④鬆動手法:雙手同時用力,身體向後傾,將股骨沿長軸向足部牽引。

2分離牽引

①作用:一般鬆動,緩解疼痛。

②患者體位:仰卧位,患側屈髖90度,屈膝並將小腿放在治療者的肩上,對側下肢伸直,雙手五指交叉抱住大腿近端。

③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站立於患側,上身稍向前彎曲,肩部放在患腿的小腿下,雙手五指交叉抱住大腿近端。

鬆動手法:上身後傾,雙手同時用力將股骨向足部方向牽拉。

3前後向滑動

①作用:增加屈髖和外旋髖活動範圍。

②患者體位:仰卧位,患側下肢稍外展。

③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站在患側,上方手掌放在大腿近端前外側,下放手放在腘窩內測。

④鬆動手法:下方手將大腿稍托起,上方手不動,藉助身體及上肢力量將股骨向背側推動。

4後前向滑動

①作用:增加髖後伸及內旋活動範圍。

②患者體位:俯卧位,健側下肢伸直,患側下肢屈膝。

③治療者位置:面向患者患側站立,上方手放在大腿近端後面,下方手托住膝部和大腿近端

④鬆動手法:下方手稍向上抬起,上方手固定,上身稍前傾,藉助上肢力量將股骨向腹側推動。

5屈曲擺動

①作用:增加髖屈曲活動範圍

②患者體位:仰卧位,患側下肢屈髖,屈膝,健側下肢伸直

③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放在膝關節上,下方手托住小腿,

④鬆動手法:雙手同時將大腿向腹側擺動,使患側下肢髖關節發生被動屈曲

6旋轉擺動

①作用:增加髖的內旋或外旋活動範圍。

仰卧位:

(1)患者體位:仰卧位,患側下肢分別屈髖,屈膝90度,健側下肢伸直,。

(2)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放在髕骨上,下方手握住足跟,將小腿抬起,

(3)鬆動手法:內旋時,上方手向內擺動大腿,下方手向外擺動小腿;外旋時,上方手向外擺動大腿,下方手向內擺動小腿。

俯卧位:

(1)患者體位:患者俯卧位,患側下肢屈膝90度健側下肢伸直,

(2)治療師位置:站在患者患側,上方手放在臀部固定,下方手握住小腿遠端的內外腳踝處,

(3)鬆動手法:內旋時,下方手將小腿向外擺動;外旋時,下方手將小腿向內擺動。

7內收內旋擺動

①作用:增加髖內收,、內旋活動範圍

②患者體位:仰卧位,患側下肢屈髖屈膝,足放在治療床上,健側下肢伸直

③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站立於患側,上方手放在患側髖部,下方手放在患膝髕骨上,

④鬆動手法: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將大腿向對側髖部方向擺動。

8外展外旋擺動

①作用:增加髖外展、外旋活動範圍

②患者體位:仰卧位,患側下肢屈髖屈膝,足放在對側膝關節上。呈4字狀,健側下肢伸直

③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站立於患側,上方手放在對側骨盆上,下方手放在患側膝關節

④鬆動手法: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將膝關節向下擺動。


推薦閱讀:

肩關節盂唇損傷
骨科評估肩關節—肩胛、肩鎖關節、肌肉韌帶及神經
卸骨術踝關節卸脫法之抓腳擰踝法和抄腿扛折法
鏈接身體的關鍵! 如此重要的髖關節該怎麼練?
反關節慎用!

TAG:關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