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學十三奇(版別:2014-08-25)

(奇哉!中國人不懂中國字!)(原來佛學是一場騙局!)本文歡迎轉載、轉寄、任意取用、或更換標題。《金光明最勝王經》:【若有國土宣說是經,一切人民皆得豐樂無諸疾疫,商估往還多獲寶貨,具足勝福】。『是經』即『是法』,所有的經都在談同一法門,故『是經』泛指佛法,『說經』即『說法、傳法』。初版:2014-03-09第一奇 – 錯將『六根』當『六識』。〖甲 · 定義〗:●根,根本也。眼根就是肉眼的根本,不是肉眼;耳根也不是肉耳。六根就是六識(六個感覺器官)的根本,六根其實同指一個地方,大概的說,就是:心,即佛性(詳:第二奇– 錯將『此心』當『彼心』)!而佛性就是內在光、內在音、內在香……。眼盲的人若眼根開了也可觀到內在光,耳聾的人若耳根開了也可觀到內在音,可資證明六根不是六識。1.《圓覺經》:【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四大』是地水火風。2.《占察善惡業報經》:【一切眾生六根之聚,皆從如來藏自性清凈心、一實境界而起】這裡已將『六根』與『自性、心』拉上關係。註:《勝鬘經》說【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說明『如來藏』就是法身,而法身就是佛性、六根。3.《華嚴經》:【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一切空無性,妄心分別有】這裡在強調『六根』就是空、無相,即佛性。4.《寶星陀羅尼經》:【六根猶如空, 此中無作者】這裡也是在強調『六根』就是空、無相,即佛性。●而《楞嚴經》則提到:【是根非一非六】、【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意思是這六根好比是計算機的硬碟被劃分為六個槽,其實是在同一個地方,當計算機重灌format時,雖然是由C槽進入的,也會同時將六個槽完全格式化的,好像將所有的業障清乾淨似的。【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諸餘五黏,應拔圓脫】這裡是指修一門,即耳門圓通法門,即能令六根清凈。至於經典裡頭提到的『男根』、『女根』是否也是同屬一個地方?還有第七識、第八識是否有相應的第七根、第八根?都不是我們要討論的。●假如這六根是六識(肉眼、肉耳、肉鼻…)的話,那麼肉體死亡後,業障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就應該隨著肉體的腐壞而消失才對,但事實上這六塵是隨著六根一直輪迴的,這也可證明六根不是肉眼、肉耳、肉鼻…。如《未曾有因緣經》所言:【先身罪業,隨逐精神,不與身合;徒苦燒身,安能滅罪?】〖乙 · 順流、六根不凈〗:●由於我們六根遠離造化的源頭而向外流逸奔放(這叫順流),而吸收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業障越積越多。如《占察善惡業報經》所言:【依內六根故,對外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以依六識故,於色聲香味觸法中,起違想、順想、非違非順等想,生十八種受】●這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本是空、清凈的,好比是主機、硬碟;這六識(眼耳鼻舌身意)是六個識別器官,就像是錄象頭、錄音頭(同時也是放映頭、擴音器)似的,無所不錄,就連別人對我們好的、壞的意念也錄;所錄到的就是外頭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也就是業障,如《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即是:【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當然,神通也是使用六識,所以也會錄很多六塵,對於修無相法者沒有益處。六塵被錄進來就存在六根里,對六根來講是種賊害,但六根並沒有感覺,即使累劫堆積那麼多也不知道;(六塵也會卡在身體,所以我們有時會感覺不舒服。)如《金光明最勝王經》提及的:【當知此身如空聚,六賊依止不相知;六塵諸賊別依根,各不相知亦如是】●雖然攝像頭(六識)錄了很多業障(六塵)回來,但這攝像頭不會自己動作,它還是受主機、硬碟(六根)的操控。我們第一世下來時,六根也許還很清凈,只有六識在錄業障而已,所以,日子過的還很舒服;第二世時,六根裡頭的業障就會影響六識,使做出好的壞的事、散發出好的壞的意念(放映、擴音)、……,這事或意念……最終又回到自己的身上,再加上六識也繼續錄新的業障,因此,這一世,六根就更不清凈了。周而復始(這就是因果),越來越嚴重,有一天,整個六根就被六塵塞爆,日子就很難過,而想要回家。這就好像電腦用久了也會跑不動一樣,這時就要重灌是一樣的道理。如1.《楞嚴經》提到的:【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令我生死輪迴,安樂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2.《金光明最勝王經》提及的:【識如幻化非真實,依止根處妄貪求;如人奔走空聚中,六識依根亦如是】●《像法決疑經》:【諸佛說法常依二諦:說世諦法時,不違第一義諦】。佛法不離世間法的意思是,世間法也要做好,但不可捨棄出世間法。以下是世間法、出世間法的比較。無為法、無相法、實相、真、出世間法、佛法、本有為法、世間法、虛妄、假、世諦法、非佛法、標標的六根、佛性(佛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涅盤經》:【謂無相者,無有色聲香味觸等】六識(眼耳鼻舌身意)。住色聲香味觸法身抄經、燒香、拜佛、繞佛、禮佛、供花、拜懺、朝山、法會、氣功、神通、山醫命卜相、啟靈、懸掛幢幡、法器口念經、誦經、口念佛、頭腦念佛、念咒、喝大悲水、舌頂上齶、參公案意頭腦憶念佛、頭腦觀想佛在世佛=法師。《僧伽咜經》:【法師善根與如來等……流通此法門者,名為法師】過去佛、木頭佛傳法以心(佛性)傳心(佛性)講解經典僧僧團=同修。《涅盤經》:【法即是僧,僧即無為】以出家僧為師。《像法決疑經》:【是諸比丘,亦復自稱:「我是法師……」】打坐觀內在音、內在光呼吸法門、修脈輪、大小周天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布施、持戒、忍辱、修十善、供佛齋僧結果功德、智慧、在世佛化身保護、得道開悟、六根清凈業障消除、逆流、解脫、成佛、九代超生、萬物同一體(如來如去、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永生(不生不滅、無壽者相,即永恆)福報、知識、腦力、業障、無明(非頓悟、非漸悟)、順流、三界輪迴、非永恆(有生則有滅)〖丙 · 六根清凈〗:●只要得到在世佛傳法,即可令累世業障完全去除、六根清凈,這就好像是在世佛幫我們所有的負債償清,接著繼續修行賺功德就像是有了存款一樣,難怪所有經典幾乎都講類似的話,如《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假使有人滿足千歲,以種種樂具供養諸大菩薩、及聲聞眾數若恆河沙,復以七寶同此沙數而為布施,後舍自身。善男子,如是之福,比於供養持經之福,乃至一句一字百千萬分彼不及一,何況盡能書寫讀誦】,『持經』是指得法修行,『書寫讀誦』是指說法、傳法;唯有得法才能將百千萬劫的業障清除,可見這需要多少功德才能抵付!而不管我們再怎麼供養在世佛,雖然也有很多功德,但還是無法抵消累世業障,負債還是負債。以下列出得法之後即可令累世業障消除的經文:1.《寶星陀羅尼經》:【若有身口種種惡業,現在將來應受苦報,以聞寶星陀羅尼威神力故,所作惡業現世消滅無復遺余】『聞寶星陀羅尼(經)』是指聞法、得法之意,所以,照理講,我們馬上可以獲得『空』的境界,馬上成佛了。但其實成佛還要其他的條件,如《華嚴經》講的:【於佛法中,智為上首,如來何故,或為眾生讚歎布施、或贊持戒、或贊堪忍、或贊精進、或贊禪定、或贊智慧;或復讚歎慈、悲、喜、舍,而終無有唯以一法,而得出離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懂了這個,就知道放下屠刀,還要『得法』才能立地成佛。2.《大寶積經》:【菩薩若能稱彼佛名,晝夜常行是三種法,能滅諸罪,遠離憂悔,得諸三昧】『稱佛名』就是『得法』(詳:第四奇 – 錯將『心照』當『口稱』)【以逮聞正法,消除眾塵勞】『聞法』就是『得法』。3.《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此陀羅尼……息一切有情煩惱,能除一切有情罪,能竭贍部洲有情地獄餓鬼傍生之業,能除有情生老病死愁嘆苦憂及諸熱惱】『陀羅尼』就是『咒、經法』(詳:第三奇 – 錯將『假經』當『真經』)4.《大隨求陀羅尼經》:【極難得聞此大隨求大無能勝陀羅尼名,極難得聞!極甚難得!能盡諸罪】『盡諸罪』,即除去所有業障之意。5.《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皆由聞此陀羅尼故,轉所生處皆得清凈】【此佛頂尊勝陀羅尼,若有人聞一經於耳,先世所造一切地獄惡業,悉皆消滅當得清凈之身】『陀羅尼』就是『法』;『聞此陀羅尼』就是指聞法、得法之意。6.《法華經》:【得聞此經,六根清凈】『聞經』就是『聞法』(詳:第三奇 – 錯將『假經』當『真經』),『聞法』就是『得法』(詳:第六奇 – 錯將『心聞』當『耳聞』)。【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凈、耳鼻舌身意根清凈】7.《華嚴經》:【佛是福田功德海,能令一切離諸惡】『離諸惡』,即除去所有業障之意。8.《金光明最勝王經》:【若人成就四法,能除業障永得清凈】【由不分別法,獲得最清凈】、【法施能凈法身】【若善男子善女人能聽受者,一切罪障皆悉除滅,得最清凈,常得見佛】9.《楞嚴經》:【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諸妄銷亡,不真何待?】【又解脫者,名曰清凈】解脫是指得法修行超三界不再輪迴,而《涅盤經》言:【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最清凈了。一般人說的六根不凈多指五戒守不清楚,這五戒是在修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有為法(《涅盤經》:【世間戒者不名清凈】),與六根清凈的無為法不搭嘎。【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得無生忍】【根中積生無始虛習,彼習要因修所斷得】是強調要聞法修行才能得無生忍之意。《大般若經》說:【由得如是無生法忍故,名不退轉菩薩摩訶薩】;《未曾有因緣經》說:【無生法忍故,於道不退】;《華嚴經》說:【若得至於不退地,則得無生深法忍】;《首棱嚴三昧經》說:【得無生法忍已諸佛授記,諸佛授記已能入第八菩薩地】。所以,無生法忍的果位高於阿羅漢。10.《涅盤經》:【此大涅盤微妙經典亦復如是,出興於世,若有眾生一經耳者,悉能滅除一切諸惡無間罪業】11.《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若於是經受持讀誦,……破四重戒作五逆罪,及毀諸戒無量過咎悉得消滅】『受持是經』就是『受持是法』,即得法修行之意。12.《僧伽咜經》:【若人造作五逆之罪,聞此法門,須臾之間悉能除滅無量百千億劫,閉惡道門,開生天道】『聞此法門』是指得法之意。13.《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我往昔時曾於電光佛所聽受此經,才得聞已一切妙法皆得現前,一切惡道悉皆關閉,所有業障鹹得銷除】【當來之世持此經者,我為授記,消滅五逆極重罪障,九萬劫中常受富貴,於八萬劫作轉輪聖王】『聽受此經』是指得法之意。『持此經』是指修行之意。14.《金剛經》:【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受持讀誦此經』是指得法繼續修行之意。但『讀誦』在某些地方是指傳法之意。●但其實在世明師還留給我們這輩子的業障,否則我們就必須馬上往生,這樣就沒有人敢修,也沒有人能幫忙宣揚明師的教理了。請看《涅盤經》講的:【若定心作善惡等業,作已深生信心歡喜,若發誓願供養三寶,是名定業……定者,現報(這一生)、生報(下一生)、後報(下二、三……生)】【若業不得三種報者,是名不定】【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一切諸業悉得現報……若業定得現世報者,則不能得生報、後報】、【以見佛故,得現果報】『定業』是指姻緣具足,必會發生的果,比如註定會熱死,即使生在北極也是熱死;比如因布施而註定必須來受回報,即使受施者沒有同時同地投胎,也會得到回報,這就是定業。『定業』原則上是不可轉,但修無相法的人則是定業轉最多,因為,此生是最後一世了,生報、後報都沒有了。雖說定業不可轉,其實在世佛還是幫忙祂的徒弟解決很多現世報的業障,也許是在夢中化解,如《涅盤經》說的:【有智之人以智慧力,能令地獄極重之業現世輕受】、【一切聖人所以修道,為壞定業得輕報故,不定之業無果報故】至於『不定業』,則因為修行人已不再陷入生死輪迴的大河、並守五戒,所以,幾乎可以轉多數的不定業,因為幾乎斷了所有的姻緣。而沒有修無相法的人,則還有一大倉庫的不定業,如《涅盤經》講的:【一切眾生不定業多,決定業少】、【不定者,緣合則受,不合不受】所以,對修無相法的人來講,可以說有因未必有果,《涅盤經》:【當知作業有定得果、不定得果】。〖丁 · 逆流〗:黃河之水天上來,我們本來也是天上來,一來之後,六識這錄象頭一直錄業障回來,六根卡業障,愈卡愈重就愈往下游流,泡在滾滾紅塵里,接著流到出海口、最後到茫茫苦海去,當想回家時,找到在世佛,為我們這六根的硬碟格式化,一時體會到業障本來空的感覺,但還是無法馬上回到源頭,還是得靠《楞嚴經》提到的耳門圓通法門,也就是內在音流才能讓我們逆流回去,所以,還是得打坐(如《涅盤經》說:【有人雖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專心聽法,若不思惟,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聽法』就是『聞法、得法』,『思惟』指打坐,整句是說即使每世皆遇在世佛且求法,但不打坐,也無法成佛之意)。但是有為法的打坐是用到六識,只會錄更多的六塵回來而已,更順流、離源頭越來越遠!當我們接受在世明師傳法後,流逸奔放的六根會與造化的源頭再連上,所謂『以心傳心』,相『通』了,眼根通了即可觀到內在光、耳根通了即可觀到內在音、鼻根通了即可觀到內在香…,且越修行越往造化源頭接近,此為『逆流』、『入流』。如以下經典提的:1.《楞嚴經》:【逆流深入一門,能令六根一時清凈】【逆生死欲流】、【悟圓通根,逆彼無始織妄業流】【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逆流深入一門』是指耳門圓通法門;『一時』是即刻之意,不是講duration;『清凈』是得法開悟。『入流成正覺』是說進入這個音流,最後終能成佛之意。2.《金光明最勝王經》:【勝法能逆生死流】強調要正法;『生死流』是指三界內生死輪迴之意。3.《大方等大集經》:【一切眾生順生死流,大乘之法逆生死流】4.《大寶積經》:【一切眾生順生死流,菩薩逆生死流】5.《涅盤經》:【順流者謂凡夫人,逆流者從須陀洹乃至緣覺】【以逆流故,名須陀洹】『須陀洹』果位在第一界欲界,如《佛藏經》說的:【得須陀洹脫三惡道】。《涅盤經》說:【須陀洹人,人間天上七返往來便般涅盤】,但有些明師還是讓得須陀洹果的徒弟可以不必再回來。6.《華嚴經》:【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逆流、入流』就是得法開悟,真正的修行,修無相正法(修六根),往造化的源頭走之意。『不入色聲香味觸法』即不再修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有為法。7.《死海古卷》:【聲音河流那強力的咆吼會充滿你整個身體,你會在它的力量下顫動。跟著在空氣天使處深深呼吸,自己成為那個聲音,這樣神聖的聲音河流會帶你進入天父的無盡國度,在那裡世界的韻律高低抑揚】〖戊 · 成佛〗:●有人會認為一世成佛不可能,但卻相信臨終念佛一聲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這實在是很沒邏輯,往生極樂世界是到佛土了,以人身來講也可以說是一世成佛了。其實經典裡頭提到某人修了百千億劫……最後才成佛,其重點是在強調前面修的百千億劫都不是正法、無法成佛,最後修了正法很快就成佛,要人珍惜正法之意。如《華嚴經》提的:【無量無數劫,修習菩提行,不能知此義,不可得成佛】,此處的【不能了此義】,依前後文知是指不懂得要找在世佛之意。事實上,經典裡頭多處強調可以一世成佛,譬如:1.《無量壽經》:【其上輩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彼國!】2.《阿彌陀經》:【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今發願』得『若今生』生於彼國土,也可算是一世成佛了。3.《佛藏經》:【若有比丘決定發心:「我於今世斷諸結使,當入無餘涅盤,修習聖道如救頭然,又當除斷不善惡法。」是名行者】『入無餘涅盤』就是成佛。4.《法華經》:【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佛告羅侯羅: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表示來世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成佛。●所以,只要得法後繼續修行,天天打坐觀光、觀音洗掉新業障(《大乘莊嚴寶王經》:【我遇功德地,遠離諸罪垢。】內在光、內在音就是功德,罪垢就是業障),終能回到源頭而成佛,以下經典均有說明:1.《大寶積經》:【導師於正法,無逸到彼岸】要在世明師哦!到彼岸即是成佛之意。及:【若聞此經心生信解,與彼後身菩薩菩提樹下坐於道場必成正覺】『聞經』即『聞法、得法』之意(詳:第三奇 – 錯將『假經』當『真經』),『成正覺』就是成佛之意。2.《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釋迦牟尼佛說:【我若不因此陀羅尼,不能成等正覺】『陀羅尼』就是法之意,『成正覺』就是成佛之意。3.《華嚴經》:【能信此佛法,亦當成正覺】、【若聞如是法,諸佛從此生】還是強調要得到佛法才能成佛。【所放光明名善現,若有眾生遇此光,必令獲益不唐捐,因是得成無上智】這裡強調要得到內在光(佛光)才能成佛。4.《楞嚴經06-10》:【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指『耳根圓通法門』。5.《法華經方便品第二》:【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聞法』就是『得法』。此指『法華法』。6.《心經》:【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即所有的佛都是修『般若波羅蜜多法』而成佛的。7.《文殊師利般若經》也說修『般若波羅蜜多法』可以成佛:【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學般若波羅蜜】8.《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也說修『般若波羅蜜多法』可以成佛:【此般若波羅蜜多功德無量,若有恆河沙不可說諸佛,是一一佛教化無量不可說有情,是一一有情皆得成佛】9.《地藏菩薩本願經》也說聞該經可以成佛:【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畢竟成佛】『聞經』即『聞法、得法』之意(詳:第三奇 – 錯將『假經』當『真經』)。10.《圓覺經》也說『圓覺無礙法門』可以成佛:【……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11.《無量義經》也說修『無量義法門』可以成佛:【有一法門,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12.《僧伽吒經》也說修『僧伽吒法門』可以成佛:【若得聞此法門名者,一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聞法』即『得法』之意。13.《涅盤經》:【雖有佛性,以未修習諸善方便,是故未見;以未見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方便者,即是如來】、【善方便者,即八聖道、六波羅蜜、四無量心】『善方便』就是善法、正法,說明『得法』才見性。【以諸功德因緣和合,得見佛性然後成佛】『見佛性』就是開悟,而開悟是需要在世佛的。【所謂佛性……但為煩惱客塵所覆,若剎利、婆羅門、毗舍、首陀能斷除者,即見佛性,成無上道】【一切眾生以聽法故則具信根,得信根故樂行布施、戒、忍、精進、禪定、智慧,得須陀洹果乃至佛果。是故當知,得諸善法,皆是聽法因緣勢力】『聽法』就是『聞法、得法』開悟,這裡強調要找在世佛求法。14.《死海古卷》:【但那神聖源流的生命、那神聖的音流、那神聖的光流,卻是從不出生,從不死亡。要是進入了那神聖的源流,那生命、那聲音、那光便會給你們重生,你們便可到達天父的國度,與祂合一同在,就好像河流注入遠方的海洋一樣】〖己 · 不二法門〗:眼尖的讀者會問了,怎麼『耳門圓通法門』、『法華法』、『圓覺無礙法門』、『無量義法門』、『僧伽吒法門』……也能成佛?其實這也是同一法門,都是在講內在音、內在光,釋迦牟尼佛怎麼可能傳兩種法呢?所有明師都傳同一法門,請看以下經典所說的:1.《華嚴經》:【如來所悟,唯是一法】、【八萬四千諸法門,諸佛以此度眾生】是說八萬四千法門,但只有『此』《華嚴經》的廣大寂靜喜樂無礙法門是諸佛所傳的,其實也是金剛法門啦。可見整個宇宙就只有一種佛法。2.《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佛法是不二之法】3.《金光明最勝王經》:【諸佛體皆同,所說法亦爾】、【一切諸佛無有別法】4.《法華經》:【未來世諸佛,雖說百千億、無數諸法門,其實為一乘】【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諸佛語無異,唯一無二乘……是諸世尊等,皆說一乘法】5a.文殊師利菩薩在《楞嚴經》說祂是修『耳門圓通法門』成佛的。但在《法華經》卻說祂只說《法華經》度無量菩薩。可見這『耳門圓通法門』就是『法華法』:《楞嚴經》:【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法華經》:【我于海中,惟常宣說妙法華經】5b.承上5a,文殊師利菩薩在《楞嚴經》說觀音菩薩是修『耳門圓通法門』成佛的。但《心經》卻說觀音菩薩是修『般若波羅蜜多法門』。可見這『耳門圓通法門』就是『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施護翻譯版心經》:【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在佛會中,而此菩薩摩訶薩,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觀見五蘊自性皆空】5a+5b,可知:耳門圓通法門=法華法=般若波羅蜜多法門6a.《金剛經》說所有的佛都是修『金剛法』而成佛的:【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6b.《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也說所有的佛都是修『般若波羅蜜多法』而成佛的:【一切諸佛,皆於般若波羅蜜多中生、般若波羅蜜多中化】、【十方法界一切如來,皆依此門而得成佛;若言越此得成佛者,是魔所說,非是佛說】6c.《心經》也說所有的佛都是修『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而成佛的:【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6d.《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此陀羅尼是成佛根本……若無此陀羅尼大明王,終不能成無上正覺……此陀羅尼是成佛種子】6a+6b+6c+6d,可知:金剛法=般若波羅蜜多法門=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法7a.《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釋迦牟尼佛說:【我於無量曠大劫中,為此法故舍諸財寶、頭目手足、妻子城邑,修凈梵行無悔惱心。汝等亦當如是修習!」】可見釋迦牟尼佛一直都是修這個法,那表示這『一切法功德莊嚴王法』就是成佛法門,必也是金剛法門、無相法。7b.《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釋迦牟尼佛說:【我若不因此陀羅尼,不能成等正覺】可見釋迦牟尼佛是修『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法』成佛的。7c.《稱揚諸佛功德經》釋迦牟尼佛說:【若我不從錠光聞斯佛名(金剛堅強消伏壞散如來)者,我今故未得成正覺】可見釋迦牟尼佛是因為這『聞佛名』而成佛的7a+7b+7c,可知:一切法功德莊嚴王法=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法=佛名8.《首楞嚴三昧經》:【菩薩住首楞嚴三昧,如是法門念念皆有六波羅蜜】可見這《首楞嚴三昧》也是『波羅蜜多法門』。【若能通達諸凡夫法、佛法無二,是名修集】9.《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若人讀誦此一卷經,即為讀誦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說經典】『經』就是『法』。這句的意思其實是表明,佛法只有一種。10.《達摩血脈論第八問》:【前佛後佛只言傳心,更無別法】●又譬如《圓覺經》、《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也都說自己是法王(法王就是經王);《涅盤經》、《法華經》、《大寶積經》、《大乘莊嚴寶王經》、《金光明最勝王經》、《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皆提及該經是經王:1.《圓覺經》:【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2.《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大教法王】3.《涅盤經》:【是妙經典,諸經中王】、【最尊最勝,眾經中王】4.《法華經》:【是諸經之王,聞已諦思惟,當知此人等,近於佛智慧】5.《大寶積經》:【由聞如是大經王,功德勝利無邊際】6.《大乘莊嚴寶王經》:【若人得聞如是經王而能讀誦】7.《金光明最勝王經》:【若人聽受此經王,威德勇猛常自在】8.《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此妙經王】、【於此經王不能讀誦】經王應該只有一部才對,怎麼會鬧多胞呢?其實這也是異名之累,七部經所提的都是同一個法門,都是金剛法,都是在談內在音、內在光。●再譬如以下經典所講的,似乎都在排外、褒自己是唯一;其實他們講的都是同一個法門,宇宙唯一的法門……無為法:1.《法華經》:【我所說諸經,而於此經中,法華最第一】【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如來一切所有之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所秘要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皆於此經】2.《涅盤經》:【若能聽是《大涅盤經》,則為已得聞持一切大乘經典】、【此經如是,於諸經三昧最為第一】3.《圓覺經》:【是經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所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歸依】4.《僧伽吒經》:【此法門者攝於一切大乘正法】5.《大寶積經》:【能以一法門,了知諸法門】【陀羅尼印法教法門,一切諸法悉入其中】【此經之所說,陀羅尼法門,能開示諸法,此印最無上】【此經最無上】6.《寶星陀羅尼經》:【如是妙法印,第一難得聞】【此道勝妙,於一切世間最為第一】7.《金光明最勝王經》:【諸乘及解脫,皆從此經出】8.《首棱嚴三昧經》:【一切禪定解脫三昧,神通如意無礙智慧,皆攝在首楞嚴中】【如是所有三昧門、禪定門、辯才門、解脫門、陀羅尼門、神通門、明解脫門,是諸法門悉皆攝在首楞嚴三昧】9.《過去現在因果經》:【我等今者已於佛法,得甘露味,唯有此法,是出世道】10.《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切諸佛,皆於般若波羅蜜多中生、般若波羅蜜多中化、般若波羅蜜多中滅】〖庚 · 摘錄謬誤的解釋〗:1.《法門名義集 - 唐·李師政 撰》:【眼耳鼻舌身意。是為六根。發生六識中間緣。染是識六塵。眼受何塵。色亂其想。耳取何塵。聲盪其志。鼻染何塵。香熏其欲。舌受何塵。味長其嗜。身取何塵。著於細滑。意染何塵。流於分別。何以謂之塵。六根所緣合生染著污心智有等塵埃之坋物也。六識隨塵障無塵智。行者觀空。得無塵解。故能不染聲色。不貪舌味。不著細滑。不起分別。達無想之理。得聖人之名】2.《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 - 於凌波居士著》:【根為生長之意,如草木之根不僅具有增長,且可衍生枝幹、花葉果實等。佛教用語中的根,含有器官能力的意思。如人類之眼、耳、鼻、舌、身等。六根指六種感覺器官,為十二處的內六處。即眼根,為視覺器官與視覺能力。……意根,為思惟器官及其能力。在六根若除去意根,前五種則稱五根。五根是物質性的色法,即色根。意識則依於意根,是心法。見《俱舍論》、《成唯識論》等所載。】3.《佛學大詞典》:【梵語s!ad! indriya^n!i。又作六情。指六種感覺器官,或認識能力。為十二處之內六處,十八界之六根界。根,為認識器官之意。即眼根(視覺器官與視覺能力)、耳根(聽覺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覺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覺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觸覺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思惟器官及其能力)】第二奇 – 錯將『此心』當『彼心』。〖甲 · 心=佛性〗:這『心』字,在佛經裡頭很多地方是指『佛性』之意,要自己判斷。《達摩血脈論》:【性即是心】即『佛性』就是『心』之意。因此可知,明心就是見性;《心經》就是『佛性經』,是在講『佛性』的經;而《達摩破相論》稱的『觀心』法門,即是指觀照自己的佛性(等同反聞聞自性),打坐時觀內在音、觀內在光之意也。眾生真的很無助,自己土產的佛經不想看,偏要看那翻譯過來的經典,事實上佛經的翻譯者並不是都有修無相法,所以,無法保證翻譯正確,就以七個版本的《心經》來講,雖然個人不懂梵文,但也知道最少其中有一個版本的翻譯是有誤的。所以,建議要看佛經之前,先看看中國土產的佛菩薩寫的書。〖乙 · 心=佛〗:《達摩血脈論》:【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已知『心=佛性』,故『心即是佛』=『佛性即是佛』之意。所以,《涅盤經》才說:【佛者即是佛性】。〖丙 · 心=法〗:1.《占察善惡業報經》亦說:【一切諸法悉名為心】2.《達摩悟性論》言:【經云:心也,法也】3.《大乘起信論》亦說:【所言法者,謂眾生心】、【一切法皆從心起】4.《大寶積經》:【以舍心識,名之為法性】5.《華嚴經》說:【世間所見法,但以心為主】6.《金光明最勝王經》:【菩提及心同真如】所以,《心經》就是『法經』,是在講『法身』的經。〖乙+丙 · 佛性=法=法性〗:因為『心』就是『佛性』、『心』就是『法』,所以可知『佛性』就是『法』。1.《六祖壇經付囑品第十》言︰【一切法莫離自性】、【自性能含萬法】2.《大方等大集經》亦言:【佛性法性無差別】、【法性者即是佛法】3.《涅盤經》也說:【佛性即法】、【法同法性,猶如虛空】、【法者即是法性】【一切佛法即是法性】、【佛性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法】【汝言眾生若有佛性不應而有初發心者,善男子,心非佛性。何以故?心是無常,佛性常故。……此菩提心實非佛性】這裡的『初發心』、『菩提心』是在講我們的意念,意念是有為法、無常的,所以才說『(初發)心非佛性』,不是我們講的那個『心』。〖丁 · 心=空、無相=萬物同一體=永恆〗:因為『心』就是『法』,而『法』就是『空』、『無相』,所以『心』=空、無相。1.《華嚴經》:【法性無作無變易,猶如虛空本清凈】【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切諸法,如夢如幻,如影如像,無來無去,不生不滅】『同共一法身』、『無來無去』就是萬物同一體之意;『不生不滅』就是永恆之意;2.《金剛經》也有『一相無相分第九』篇,標題即是『無相』。【菩薩應離一切相…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也是在談無相,叫人打坐時不要用到六識(眼耳鼻舌身意),閉眼、不聽外面的聲音、不管呼吸、舌放鬆不頂上顎,讓身體靜下來、意念都沒了、無為的讓內在的佛光(心也)、佛音(心也)自然來。如《無量義經》講的:【意滅識亡心亦寂,永斷夢妄思想念】,不過,最主要的還是要先求法。【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就是萬物同一體之意;『無壽者相』就是永恆之意。3.《大寶積經》:【法性界畢竟空】、【以舍於文字,名之為空性】【一切諸法為空相,亦無相相無我相,無有壽命無變異,無諸戲論無受藏】『無有壽命』就是永恆之意。4.《心經》:【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就是永恆之意。【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5.《涅盤經》:【一切諸法性本自空】、【有道本性相,一切皆空無】【虛空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無為,無為者即是常,常者即是法,法者即是僧,僧即無為】【若有不修如是空相,當知是人不得出離二十五有】【虛空之性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佛性亦爾】『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就是永恆之意。6.《金光明最勝王經》:【心亦無色、無相、無有事業、非可造作】7.《寶星陀羅尼經》:【自性空無有】8.《大般若經》:【如是不退轉菩薩摩訶薩,以自相空觀一切法】9.《大方等大集經》:【夫菩提者,名之為空】10.《文殊師利般若經》:【一切法空即是菩提】11.《法華經》:【觀諸法性,無有二相,猶如虛空】12.《過去現在因果經》:【實時便解一切法空,得無生忍】13.《首楞嚴三昧經》:【一切諸法皆空如幻】14.《無量壽經》:【住空無相無願之法】、【修空無相無願三昧】15.《無量義經》:【法性法相本來空寂】16.《佛藏經》:【諸法畢竟空無所有】●其他談到『無相』的經典也不少,如:1.《寶星陀羅尼經》:【應修無相一法性】2.《大乘起信論》:【一切法本來無相】、【心性不生不滅】3.《大寶積經》:【一切法無相】、【一切諸法性本無相】4.《華嚴經》:【一切法無相,是則佛真體】、【成就佛身,證無相法】5.《涅盤經》:【如來真實是無為法】、【無相之義乃名涅盤】、【正解脫為無有相】6.《金光明最勝王經》:【甚深無相法】、【空性即是真法身】、【空者即是無相】7.《首楞嚴三昧經》:【一切法性通達無相】8.《文殊師利般若經》的:【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作】、【諸法皆無相】、【正法無為無相】9.《無量壽經》:【住空無相無願之法】10.《雜阿含經》:【觀色相斷,聲.香.味.觸.法相斷,是名無相】11.六祖惠能出名的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也是在講無相。這麼多經典都在談『空、無相』,也可證明它們是在講同一個法門,即無相法!〖戊 · 心=造化〗:1.《楞嚴經06-08》:【依空立世界…皆依空所生】『空』即是『法、心、道』,是一切之所由生,所以經典才說『空』是實相,如《涅盤經》:【無相之相,名為實相】。2.《心經》:【色不異空…色即是空】、【空不異色…空即是色】當然,【受不異空…受即是空】……,因為,五蘊(色受想行識)也是由『空』而來。3.《華嚴經夜摩宮中偈贊品第二十》:【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個『心』,當然也是指『佛性』。是佛性、是那個造化才能造出一切、整個宇宙,《涅盤經》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眾生依自己的佛性造出一切(《華嚴經》:【隨心造業不思議】);但有些眾生是沒有頭腦的(六根不具),依然能造出一切,可知這個『心』並不是頭腦之意,頭腦、意念無法造出一切(僅能造出部分)。總之,依自己六根染六塵的不同而造出不同的果。〖己· 心=內在光(佛光)、內在音(佛音)、內在香(佛香)〗:『心』也是內在光、內在音、內在香、內在味、內在觸、內在意之意。1.《法華經》:【悉見三千界…下至阿鼻獄】、【又聞諸天聲】【涅盤音】、【光音遍凈天】、【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菩薩聲、佛聲】【天女所著衣,好華香莊嚴,周旋遊戲時,聞香悉能知】也是在講超世界的景象、聲音、香氣。2.《華嚴經》:【幢中熾然發妙香,其香普熏一切眾】是在講超世界的香氣。3.《受十善戒經》:【不淫戒者,有五功德利,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之所讚歎。……三者鼻根嗅香。……如來攝身不嗅香臭,體解非真不贊香觸……】『鼻根嗅香』是指內在香,有人會說自己守了一輩子的淫戒,怎沒嗅過內在香,經典是不是騙人?這實在也是誤會,在此經前頭一直在提『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強調要得法的。4.《楞嚴經》提及:【諸根若圓拔已,內瑩發光】『圓拔』,是指圓通、逆流了、已經得法了,眼根開、耳根開……而內瑩發光。『諸根』就是『佛性』(詳《第一奇 – 錯將『六根』當『六識』》),所以開悟『見性』 就是『見六根』,即『觀』到眼根(內在光)、『觀』到耳根(內在音)、『觀』到鼻根(內在香)…之意。【我不因眼,觀見十方】、【無目而見】是在談內在光;【梵音海潮音】、【鐘鼓音聲】、【無耳而聽】、【非鼻聞香】、【異舌知味】、【無身覺觸】是在談內在音、內在香、內在味、內在觸。5.《涅盤經》:【是光無根……欲度眾生故使可見……是光雖爾,實不可說,不可睹見,乃至無有青黃赤白】是在談內在光。6.《死海古卷》:【而天父也是光,那光的亮度,甚至比一千個太陽還亮一千倍。進入神聖的光海,你將從此永不再受死亡的枷鎖束縛,並能自由自在地掙脫塵世之銬,經由星辰的熾烈光輝,上溯神聖光流,進入天父的永恆國度】『天父』就是『上帝、內在光、內在音』。【因為在太古之初,神聖的律法記載,要有光,就有了光。你會與祂合而為一,而且神聖光流的力量將會注滿你全身,你會在祂的威力面前顫抖】此處是在講打坐觀內在光。【是那神聖的音*流通過眾星宿的穹窿,穿越天父無盡的國度。這音流一直都在我們內邊,我們聽而不聞。所以,在正午的寂靜中傾聽那音流,沐浴其中。並讓上帝音樂的韻律在你的耳邊奏著,直至你與那神聖的音流成為一體】此處是在講打坐觀內在音。〖庚· 心=道〗:以下將『道』做個整理,與『心』相對照,即可很容易了解『心』就是『道』。●『道』就是『心、佛性』。1.《達摩血脈論第六問》言:【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禪】可見『道』即是『心、佛性』。2.《涅盤經》言:【道即是慈,慈即如來】可見『道』即是『如來、佛』。佛就是佛性。【第一義諦亦名為道,亦名菩提,亦名涅盤】『第一義諦』就是無相法。【若修道者,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道』就是『修佛法』●『道』是老子說的『為無為』,就是無相法。《道德經》:【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為無為,則無不治】【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道』就是萬物同一體。即無我相、無他相、無眾生相。《莊子-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磅礴萬物以為一】●『道』就是永恆。即不生不滅。《道德經》:【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道』就是『內在光、內在音』。1.《道德經第41章》:【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說明『道』為『大音希聲』,意即『常人耳朵聽不到的最大、最美的聲音』(《道德經第14章》:【聽之不聞,名曰希】),也就是說『道』即內在音。說明『道』為『大象無形』,意即『常人眼睛看不到的最大、最美的形象』,也就是說『道』即內在光。而『道』就是佛性、心,故也間接證明『心』即是內在音、內在光。2.《莊子 · 天運》:【故有焱氏為之頌曰: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裏六極】是在談『道』是聽得到但不是用肉耳、看的到但不是用肉眼,即內在光、內在音。而『道』就是佛性、心,故也間接證明『心』即是內在音、內在光。3.《文子 · 上德》:【老子曰:道以無為有體,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謂之幽冥者】是在談『道』是肉眼看不到的、肉耳聽不到的內在光、內在音。4.《莊子 · 人間世》:【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也是在談『道』為內在音,即『天籟』。而『道』就是佛性、心,故也間接證明『心』即是內在音、內在光。也可證明孔子是修行人。5.《莊子·齊物論》也提到『天籟』是發自於自身,即內在音:【子游曰:地簌則眾竅是已,人簌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簌。】【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語義:『地籟』是從萬種竅穴里發出的風聲,『人籟』是人吹動各種不同的竹管里發出的聲音,『天籟』雖然有萬般不同,但使它們發生和停息的都是出於自身。說明『天籟』是發自於自身的內在音。●『道』就是造化。《道德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萬物得一以生】『一』就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就是『無極、空』。這與【無極生太極】的意思雷同。●《論語 · 里仁第四》:【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聞道』就是『聞法』,『聞法』就是『得法、得道』(詳:第六奇 – 錯將『心聞』當『耳聞』),『得法』的人,往生時有在世佛的化身接引,不會墮入三惡道,可能解脫成佛,所以不畏懼死亡。如同《涅盤經》所言:【阿那含者……臨終之日生怖畏者,亦無是處】,不怕死亡呢。《僧伽咜經》也說:【若行梵行,若晝若夜常見如來……臨命終時其心不怖】,『梵行』是指修大乘正法。『道』是超越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的,用肉耳是聽不到的。道不可道(言說),名不可名(言說),怎能用『聽』的?所以,這個『聞』字,不是聽的意思。〖辛 · 心=上帝〗:以下將『上帝』做個整理,與『心』相對照,即可很容易了解『心』就是『上帝』。●『上帝』就是『心、佛性』。《死海古卷》:【因為起初是那律法,那律法與上帝同在,那律法便是上帝】【天父就是那唯一的律法,祂裝扮星宿、太陽、白日與黑夜,以及在我們靈魂里的神聖律法。每處都是祂,祂無處不在】『律法』即是『法、法性』之意,『法性』就是『佛性』。【任何東西只要有生命,便有律法寫在裡面,在草青里,在樹木中,在河流處,在山嶺上,在飛鳥的天空,在走獸的森林裡,游魚的海洋里,都可以找到律法。但更多的是在你們裡面找到律法。『律法』即是『法、法性』之意,『法性』就是『佛性』。此句的意思同《涅盤經》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上帝不是在書頁內寫上律法,而是在你們的心內,你們的靈內。律法在你們的呼吸中,在你們的血液里,在你們的骨骼里,在你們的肌肉里,在你們的眼睛裡,在你們的耳朵里,在你們身體每一處細小的地方。它們存在於空氣中、水份中、大地上、植物里、陽光里、在深處,也在高處。它們統統向你們說話,好讓你們明白活生生的上帝的話語及意旨】『律法』即是『法、法性』之意,『法性』就是『佛性』。此句的意思同《涅盤經》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眾生』即英文的all beings,是『萬物』之意,包括動物、植物、礦物;有些書寫成all exists各種存在。●『上帝』是老子說的『為無為』,就是無相法。《死海古卷》:【你們會找到,那沒有寫下來的律法】『律法』即是『法、法性』之意,『法性』就是『佛性』,祂是無相的,不可言說。●『上帝』就是永恆。即不生不滅。《死海古卷》:【我便是那無形的律法,無始亦無終】【永生天使,降臨於我,給我靈體以永生】【並給你們繼承祂地上與天上的國度,在這裡面,你們有永遠的生命】【我將一切變為新。我是亞拉法、我是娥梅戛,我是始、我是終】【你們會進入神聖的生命源流,讓它以無限的溫柔,帶領你們進入天父的國度,享受永恆的生命】●『上帝』就是『內在光、內在音』。《死海古卷》:【太陽的光在天父真理的陽光旁邊僅如燭火】『真理的陽光』是指『內在佛光』。【當你們能在正午的光芒底下無畏地觀看日光,你們便能看你們天父的刺眼光明,那是比千個太陽的光還要光多千倍】【而天父也是光,那光的亮度,甚至比一千個太陽還亮一千倍】【第七天是安息日……這一天你們不要工作,但去尋找那光,尋找你們天父的國度,這樣你們便會獲得一切】【在上帝之中是生命,那生命是人的光。那光在黑暗中照亮,黑暗卻不明白】【那些從天父與地母里得到重生的,會以新的耳朵去聽,會以新的眼睛去看,那神聖律法的火焰會在他們之內燃燒】『律法』即是『法、法性』之意,『法性』就是『佛性』。『律法的火焰』是指『佛性就是佛光』,『火焰』就是光。【從他智慧的泉源,我的光迸現了﹔於是我的智慧眼注視著他的奇蹟】【聖靈以太陽般的光,照亮了您的僕人心中黑暗的角落。】【實在地,這就是上帝的聲音,若你已經知道。如同經書所載,太初源自這個音流,這個音流與上帝同在,這個音流就是上帝】【是那神聖聲音的河流通過眾星宿的穹窿,穿越天父無盡的國度。這就在我們的耳朵里,即使我們聽不到。你要聽那聲音,在正午的寧靜里,沐浴在那聲音處,讓上帝音樂的韻律在你的耳邊奏著,直至你與那神聖的聲音河流成為一體。就是這聲音生成大地與世界,聳立群山,排列眾星宿在天國最高處那榮耀的寶座上】●『上帝』就是造化。《死海古卷》:【所有事物都由上帝創造,沒有上帝便沒有這些創造】【主啊!……祂的名字是創造者】【所有事物都賴上帝得以生存,在祂以外別無所有】【就是這聲音生成大地與世界,聳立群山,排列眾星宿在天國最高處那榮耀的寶座上】【當你們深深吸入空氣天使時,要說「光」這個字,這樣你們便會成為光自身,神聖的源流便會帶你們到天父無限的國度,你們便會消失在那創造所有生命的永恆海洋之光中】第三奇 – 錯將『假經』當『真經』。……不懂『經、咒』之意。經者,徑也、常也、法也。有為法、無為法,都是法,都可以叫做經。●對於世間的法則,這『經』就是有為法,是對於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規範,沒什麼所謂真假。譬如《佛遺教經》。●對於超世間的法則,這『經』就是無為法,就不能用文字語言來描述。因此,你我手上拿的經典就是假經,它頂多只是在廣告某個法則而已,譬如《金剛經》是在廣告無相法,《心經》是在廣告般若波羅蜜多法,《楞嚴經》是在廣告耳門圓通法門,但是法門怎麼修,並沒有寫在裡面。〖甲 · 經=法性=佛性〗:真經並不是我們手上拿的這本經典,祂是指那個法性、佛性。所以,我們談佛學時,講到『經』,就是在指那個『法』,祂超越六識,無形無相,語言文字無法表達。所以,現在看到『深入經藏』這個詞時,就不要一直往浩瀚的經典裡頭鑽。1.先看《金剛經六祖惠能解義》提及的︰【如來所說金剛般若波羅蜜,喻法為名】指的就是這個意思;故《金剛經》其實就是金剛法,《法華經》就是法華法。2.再如《金剛經依法出生分第八》提及的︰【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這『經典』是指無相的『真經』,也就是『法』之意,整句的意思是『有在世佛的地方就有法』。【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此經』就是『此法』,整句的意思是『所有的佛都是修金剛法而成佛的、所有的成佛法門都是金剛法』。因為你我手上的經典、書本是有相的,是屬於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的,它無法造出無相的佛法、佛菩薩來。佛法是無為法,沒在書本上,一定要找在世佛求法才行。3.《金剛經六祖惠能解義》:【此一卷經,眾生性中本有】『眾生性中本有』是指『眾生皆有佛性』之意,證明『經』即是『佛性』。●以下經典也可證明『經』即是『法』:1.《佛說持句神咒經》,在經典前面是說:【今現在說法】但經典結尾處是說:【佛說經已,皆大歡喜】顯然『說法』即是『說經』,證明『經』即是『法』。2.而《佛說施燈功德經》於經尾是說:【世尊說此法已】更證明『講經』即是『說法』。3.《金光明最勝王經》則言:【金光明妙法,最勝諸經王】、【我已於余甚深經,廣說真空微妙法】【舍五欲樂故,來聽是金光明經,既聞法已,於是經中心生殷重】【舍五欲樂,故來聽是金光明經,既聞法已於是經中心生殷重】【汝諸四王及余眷屬無量無數百千葯叉護是經者,即是護持去、來、現在諸佛正法】也證明『經』即是『法』。4.《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也提及:【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也證明『經』即是『法』。『說經』即『說法、傳法』(詳:第七奇 – 錯將『傳法』當『說法』),說明傳法時是有內在佛音的。5.《阿彌陀經》則提及:【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佛說此經已】也證明『經』即是『法』。6.《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則提及:【若聞是經,護汝國土……若於是經受持、讀誦……說是法時,無量人眾得不退轉】也證明『經』即是『法』。7.《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則有此句:【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意即《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法門』!8.《涅盤經》:【若能聽是十二部經甚深義者,名為聽法;聽法者則是大乘方等經典;聽方等經名真聽法;真聽法者即是聽受《大涅盤經》】這裡講的最明白不過了,證明『聽經』就是『聽法』,但『法』是無相的,『聽』只是假借用法,實際是指受法。在《涅盤經》的經尾也是出現【說是法時】的字句,也可證明『經』就是『法』。【若有得聞是經名字,所得功德非諸聲聞、辟支佛等所能宣說,唯佛能知。何以故?不可思議,是佛境界】這裡也說明『聞經名字』『唯佛能知』,這『聞』絕不是聽的意思,聽,哪有什麼功德?這跟《涅盤經》講的:【如是佛性,唯佛能知】是一樣的道理,因為『經』就是『法』、就是『佛性』,佛性是要用『觀』的。9.《大乘莊嚴寶王經》:【是時此《大乘莊嚴寶王經》中,自然出微妙聲。是諸餓鬼得聞其聲,所執身見雖如山峰及諸煩惱,金剛智杵破壞無餘,便得往生極樂世界】經中怎麼可能出微妙聲呢?顯然這『經』不是我們手上這本經,而是『法』之意,得法時會觀到內在佛音之意。●以下經典是將『經』『法』放在一起,也可證明『經』就是『法』:1.《六度集經64、66》的:【共聽經法】、【說經法】2.《無量義經》的:【使得見聞讀誦、書寫供養,得是經法威神之力】3.《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七、不退品第三、卷第七》也是:【常念經法,順修其行】、【讀誦經法】、【彼可學此經,決定一切法】4.《稱揚諸佛功德經》也是:【當廣宣傳此諸經法】、【其國經法興盛久住】、【聞斯經法所得功德】5.《佛說無量壽經》也是:【廣宣經法】、【受讀經法】、【演說經法】、【授與經法】【與佛相值,聽受經法】、【聞是經法】6.《過去現在因果經》的:【不聞經法】7.《大方等大集經》:【能持如來此經法者,功德無邊,亦復如是】8.《法華經》則是『說法』、『說法華經』、『說經法』皆出現多次:【世尊演說法】、【說是經已】、【說是法華經】、【聞諸佛所說經法】【若有信受此經法者】、【說是第一法】9.《寶星陀羅尼經》:【有能開示此經法門及陀羅尼章句】、【擁護此經微妙正法】以上都可以證明『經』即是『法』。●以下經文也可佐證『經』就是『法』:1.《法華經》:【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要得到《法華經》有那麼難嗎?顯然這裡是指法華法。【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來……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是比丘、臨欲終時,於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凈、耳鼻舌身意根清凈。得是六根清凈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廣為人說是《法華經》】這是釋迦牟尼佛在講故事。不可思議劫以前就有佛在講《法華經》了,怎麼這麼奇怪?《法華經》不是釋迦牟尼佛圓寂後才集結完成的嗎?怎麼別的星球早就有了?難道時光會倒轉?其實這『經』不是釋迦牟尼佛『講』了才有的,因為『經』就是『法』,全宇宙只有一個法,就是無相法,這『法華法』就是無相法。這別的星球的佛菩薩是在傳法,因為,『講經』就是『說法』,『說法』就是『傳法』(詳:第七奇 – 錯將『傳法』當『說法』)。2.《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我憶過去無量劫,時有佛世尊,名無邊功德法智清凈星宿王如來。我於爾時作婆羅門,於彼佛所得聞此經,受持讀誦得法眼凈】這也是釋迦牟尼佛佛在講祂的過去,無量劫以前就有《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了,不是釋迦牟尼佛『講』了才有的,因為『經』就是『法』,全宇宙只有一個法,就是無相法,這『一切法功德莊嚴王法』就是無相法。〖乙 · 真經=無字天書〗:以下經典皆在談『真經』、也就是『法』,是不能用語言文字表達的:1.《達摩血脈論》︰【以心傳心,不立文字】、【佛即是道】、【道本無言】2.《金剛經六祖惠能解義》︰【若悟本心,始知此經不在文字】3.《大方等大集經》:【佛知諸法如幻炎,無受無作無字說】4.《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5.《無量義經》:【一切諸法不可宣說】6.《大寶積經》:【又察其法常無言說,故曰正法以無言說】7.《華嚴經》:【一一佛法不可說,種種清凈不可說,出妙音聲不可說,轉正法輪不可說】、【法性不在於言論,無說離說恆寂滅】8.《金剛經》:【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丙 · 咒=經法〗:1.《大乘莊嚴寶王經》:【是時,無量壽如來應正等覺,以迦陵頻伽音聲,告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汝見是蓮華上如來應正等覺,為此六字大明陀羅尼故,遍歷無數百千萬俱胝(百億)那庾多(那由他)世界。善男子,汝應與是六字大明,此如來為是故來於此。」觀自在菩薩白世尊言:「不見曼拏攞者不能得此法」】可見『陀羅尼、咒』即是『法』之意。2.《寶星陀羅尼經》:【爾時,優缽羅大沙門作是念已……為諸眾生宣說正法……或為安立一切女人具丈夫形斷女根業,說此寶星陀羅尼咒……汝等欲知往昔轉輪聖王優缽羅者,豈異人乎?今我身是也】【釋迦牟尼如來,說此寶星陀羅尼經時,放大光明,遍照此娑婆世界百俱胝四天下處】這是前後文,連在一起看就知道『咒』即是『經』,而『經』就是『法』。【彼月光明香勝如來……言:……有寶星陀羅尼建立大事】【過去月光明香勝如來說是經時,以腳觸地六種震動……彼月光明香勝如來,即于天龍大眾之中,為眾生故,說此寶星陀羅尼咒】這是另一組前後文,連在一起看就知道『咒』即是『經』。【釋迦如來為首……同共憐愍攝受妙音大梵故,作如是言:善男子!我等當以陀羅尼咒與汝受持……爾時,大梵為供養故,為護持此陀羅尼神力法門故……即以兩手捧摩尼寶珠,奉施十方一切諸佛】這裡可以看出『咒』即是『法』。所以,不要看到咒文就念誦,即使要念也要在世佛親身傳給你念,才有力量;更何況連原音都跑掉了、音都念不準了,還有什麼效力呢?佛法是無相法,不會用到語言文字的;且是不二法門,只有一種而已,不會那麼複雜。譬如此經文中還提到『常說清凈大乘教法』、『以四攝法勸諸四眾及餘眾生』,都在指無相法。3.《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執金剛菩薩以佛神力所加持故,說此陀羅尼咒:……世尊,若復有人慾入菩薩地、願見諸如來樂生凈土,及希富貴、財寶豐盈、無病延壽*者,應當持此微妙經典……】這是執金剛菩薩說完咒文後,接著說的話,後面祂卻說這陀羅尼咒是『經典』,這也可證明『咒』即是『經』。第四奇 – 錯將『心照』當『口稱』。佛法是無相法,『稱』是有為法,它其實只是假借詞而已,在很多地方,它都是『觀』的意思,必須由前後文判斷它確實的意思。〖甲 · 稱佛名〗:1.《寶星陀羅尼經》:【各自憶念先種善根,稱南無佛陀,惡趣終已,生於天上】『稱佛』就是『觀佛、觀法、得法』,命終可以解脫三界輪迴,但這裡只強調脫離三惡途。《大寶積經》說:【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觀佛】,『實相』就是空、無相。2.《大方等大集經》:【三惡眾生稱南無佛,即得解脫受人天身】『稱佛』命終可以解脫三界輪迴,但這裡只強調脫離三惡途。3.《華嚴經》:【以稱嘆諸佛,由是故得生】、【若復有人於日日中,稱說如來名號功德。是諸眾生能離黑闇,漸次當得燒諸煩惱】『得生』是不再輪迴。『稱佛名』就是『得法』,命終可以解脫三界輪迴的,但這裡只強調脫離黑闇即三惡途。4.《觀無量壽佛經》:【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稱佛』命終可以解脫三界輪迴的,但這裡只強調得法時消掉五十億劫的業障。5.《大寶積經》:【菩薩若能稱彼佛名,晝夜常行是三種法,能滅諸罪遠離憂悔,得諸三昧】欲得三昧要先得法,所以,證明這『稱彼佛名』是有得法的。6.《文殊師利般若經》:【欲入一行三昧,應……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欲入一行三昧,一定要得法的,所以才有『稱佛』這詞,沒得法者即使入定很深也無法入一行三昧,因為累世業障還在。7.《大乘莊嚴寶王經》:【若有人能稱念其名(觀自在),當得生彼毛孔之中不受沉淪,出一毛孔而復往詣入一毛孔,於彼而住乃至當證圓寂之地】『圓寂之地』是指可以成佛,可證明『稱觀自在名』就是『觀佛、觀法、得法』,因為,沒有得到佛法是不可能超三界的,何況成佛!【欲得殊特妙凈剎者,當急聽此諸尊佛名,稱其名號】『凈剎』是指極樂凈土,成佛了,可證明『稱佛名』就是『得法』,因為,沒有得法是不可能超三界的,遑論成佛了。8.《法華經》:【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觀世音菩薩),即得淺處】『稱觀世音名號』就是『觀佛、觀法、得法』,命終是可以解脫三界輪迴的,但這裡只強調在世時不為水淹。一般人不了解這經典裡頭真實的意思,沒有得法,當然遇水則淹。9.《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苦,若能志心稱名禮讚,恭敬供養彼如來者,眾苦皆除】『稱名禮讚』是指『觀佛』,即得法打坐觀佛性也。10.《占察善惡業報經》:【若雜亂垢心,雖復稱誦我之名字,而不名為聞;以不能生決定信解,但獲世間善報,不得廣大深妙利益】是說此人打坐時不專心,不能叫做『觀(即聞也)』,意即不能叫做打坐;『雖復稱誦我之名字』意即『雖有得法』。〖乙 · 稱法、稱功德……〗:1.《寶星陀羅尼經》:【是諸眾生多行十善,……如是無量功德甚多,皆由稱揚一切諸佛大法陀羅尼法門故】『稱法』就是『觀法、聞法、得法』,命終可以解脫輪迴的,但這裡僅強調在世時功德無量。2.《大隨求陀羅尼經》:【由稱陀羅尼,諸魅悉壞滅】『陀羅尼』就是法。『稱法』命終可以解脫輪迴的,但這裡僅強調在世時鬼魅壞滅。3.《華嚴經》:【以稱嘆三昧,由是故得生】『稱嘆三昧』是指打坐入三摩地,這要靠『觀(稱)』而入定,『觀』是要得法的;『得生』是不再輪迴。4.《無量壽經》:【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功德』就是『法、佛性』,所以,『聞功德』就是『聞法、得法』;『日夜稱說』是指日夜打坐。5.《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如我稱揚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此是諸佛甚深行處(甚深妙法),難可解了】『功德』就是『法、佛性』,所以,『稱揚功德』就是『稱揚佛法』、『觀法、得法』。第五奇 – 錯將『聰明』當『開悟』。很多人對『開悟』一詞,有不同的見解,且讓我們研究研究:〖甲 · 開悟=六根清凈〗:1.《圓覺經》:【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凈心便得開悟】之前提過『六根清凈』,需要在世佛傳法,可見開悟是指得到佛法(詳:第一奇 – 錯將『六根』當『六識』)。『心』即『六根、佛性』。2.《金光明最勝王經》:【欲求清凈,欲聽正法,即便為說令其開悟】『六根清凈』是得法開悟;『聽正法』是求法;『說法』令人開悟,是指在世佛傳法令人開悟(詳:第七奇 – 錯將『傳法』當『說法』)。〖乙 · 悟在本心〗:1.《弘忍最上乘論第六問》:【識心故悟,失性故迷】『心』就是『佛性』(詳:第二奇 – 錯將『此心』當『彼心』),『識心』即『識佛性』,說明『識佛性』才叫開悟,佛性就是內在音、內在光。2.《六祖壇經》:【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識本心』即『識佛性』、開悟,即能成佛之意。【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見】凡夫若『悟自心』即『悟佛性』,即能有佛之知見,即成佛之意。【道由心悟】《達摩血脈論第六問》說:【佛即是道,道即是禪】,道要由『自心、佛性』來悟,不是用意念修。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解義》:【心迷則此岸,心悟則彼岸】還是強調『開悟』是『識本心』,先開悟才能到彼岸佛土。4.《楞嚴經》:【如是見性,是心非眼】說明開悟(即見性)是開本心(即佛性)的悟。〖丙 · 悟在佛性〗:1.《涅盤經》:【示悟眾生真實佛性】說明開『悟』是開佛『性』的悟。2.《達摩悟性論》:【悟即是佛法】說明得到佛法就是開悟之意。標題《悟性》即表明開『悟』是開佛『性』的悟。3.《達摩血脈論》:【迦葉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諸佛心】說明迦葉也是『悟本性』即能成佛。4.《六祖壇經》:【自性若悟,眾生是佛】、【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說明需『悟自性』才能成佛。【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說明『識自性』即為開悟;開悟繼續修即能成佛。5.《大乘莊嚴寶王經》也說:【此六字大明陀羅尼,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脫】這『陀羅尼』或『咒』都跟『經』一樣,是指『法、法性、佛性』之意,也就是『本心』,『知是微妙本心』就是明心、見性、開悟,可以解脫。6.《圓覺經》:【唯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法性』就是『佛性』。〖丁 · 開我悟の鑰匙〗:1.《華嚴經》:【又放光明名妙音,此光開悟諸菩薩,能令三界所有聲,聞者皆是如來音】【此光開悟一切眾】、【其光照觸,即自開悟】【於一切世間普現化身,放智慧光,悉令開悟】是指佛光可以令人眼根通而觀到內在光(即佛性)而開悟。佛光需在世佛傳給我們。【為欲覺悟眾生,…所謂:…以此音聲遍法界中而開悟之】【得佛無量圓滿音聲,一音開悟一切眾生】、【開悟以法音】【或時欲以種種音聲,令諸大眾皆得開悟】是指佛音可以令人耳根通而觀到內在音(即佛性)而開悟。佛音需在世佛傳給我們。【一切法皆是佛法,隨眾生心,為其演說,悉令開悟】【見一切佛而得開悟】【菩薩住此信藏,則能聞持一切佛法,為眾生說,皆令開悟】說明得到佛法才開悟,佛法要跟在世佛求。2.《大寶積經》:【我知佛法能覺悟他】、【若不了諸法,自性不可得】說明得到佛法才能見佛性,見性就是開悟之意。3.《金光明最勝王經》:【法施能斷無明】、【令於空法得開悟】未開悟就是無明,得到佛法就可斷無明而開悟。(《本業經》:【無明者,名不了一切法】、《涅盤經》:【又解脫者,能除無明】,解脫是得法且最少已超三界)4.《過去現在因果經》:【若先得聞諸妙法者,要相開悟無得吝惜】聞法就是得法(詳:第六奇 – 錯將『心聞』當『耳聞』),得到佛法才開悟。5.《法華經》:【聞法解悟,得不退轉】、【照明佛法,開悟眾生】『聞法』就是得法,得到佛法才開悟。6.《涅盤經》:【是中佛性非有為法】、【佛性亦爾,一切眾生雖復有之,要須修習無漏聖道然後得見】『無漏聖道』就是無相法。見佛性就是開悟。〖戊 · 鑰匙在誰手上?〗:1.《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解義》:【自從達摩西來,為傳此經之意,令人悟理見性】『傳此經』即傳金剛法(詳:第三奇 – 錯將『假經』當『真經』),說明需在世佛傳法才能見性開悟也。2.《達摩血脈論》:【佛性自有,若不因師,終不明了】說明需在世明師傳法才能見性開悟也。3.《圓覺經》:【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求師得正悟,隨順菩薩願,依止大涅盤】還是在說唯有在世明師才有傳法的能力而令人開悟。4.《涅盤經》:【如是佛性,唯佛能知】【不能親近善知識故,雖有佛性皆不能見,而為貪淫、瞋恚、愚痴之所覆蔽】【第一真實善知識者,所謂菩薩、諸佛世尊】【雖有佛性,以未修習諸善方便,是故未見;以未見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明需在世佛傳法才能見性開悟也。『善方便』即善法、正法。【譬如闇夜,諸所營作一切皆息,若未訖者要待日明;學大乘者,雖修契經一切諸定,要待大乘大涅盤日,聞於如來微密之教,然後乃當造菩提業,安住正法】這裡其實也是在強調要在世佛傳法。5.《大寶積經》:【回施一切諸群生,成佛覺悟未覺者】意思是說釋迦牟尼佛成佛了而有能力使人開悟。6.《法華經》:【能以正法開悟眾生】、【講說正法……以無量喻……開悟眾生】『講說正法』是指在世佛『傳法』給我們而令我們開悟(詳:第七奇 – 錯將『傳法』當『說法』)。7.《華嚴經》:【佛以大悲心,普觀諸眾生,見在三有中,輪迴受眾苦;唯除正等覺,具德尊導師,一切諸天人,無能救護者】『三有』就是三界內。說明需在世佛傳法才能領人解脫輪迴。〖己 · 頓悟〗:但很多人喜歡漸悟,認為可以一輩子、一輩子慢慢的進步。且讓我們回頭看前面《金光明最勝王經》提及的:【當知此身如空聚,六賊依止不相知,六塵諸賊別依根,各不相知亦如是】說明業障六塵是累世俱增的,這沒有得法沒開悟的叫順流,就像水往下流一樣地離源頭越來越遠,也就是說離造化、開悟的源頭越來越遠。所以,可以說漸悟很難,或許會變成漸不悟、漸無明呢!就如《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另如《未曾有因緣經》講的:【布施飲食,濟一日命;施珍寶物,濟一世乏,增益生死,繫縛因緣;說法教化,名為法施,能令眾生出世間道】,在這世上不管做什麼有為法,都只是讓人被綁在輪迴圈更緊而已。這漸悟是在修六識的有為法,完全與六根無關,怎能悟呢?上面提及,開悟是開佛性的悟,跟頭腦、意念無關,如《圓覺經》講的【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這也是很多人的迷思、迷失。事實上,佛法讓人開悟其實只有頓悟一法,釋迦牟尼佛也只傳頓悟法門,請看:1.《華嚴經》︰【八萬四千諸法門,諸佛以此度眾生】是說雖有八萬四千法門,但諸佛僅以『此』《華嚴經》的廣大寂靜喜樂無礙法門來度眾生,其實也是金剛法門啦,金剛法門就是頓悟的無相法。2.《楞嚴經》︰【頓悟禪那修進聖位】、【理則頓悟】、【逆流深入一門,能令六根一時清凈】『一時』就是頓時,『六根清凈』即得法開悟。3.《圓覺經》:【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圓覺經》也是在談內在音、內在光,同樣是金剛法門。事實上,佛也只傳大乘,如《法華經》講的:【如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子,然後但與大車……。如來亦復如是……,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4.《達摩破相論第8問、第14問》也提到︰【悟在須臾,何煩皓首?】、【吾今來此土,唯傳頓教大乘】5.《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頓漸品第八、定慧品第四》:【法即無頓漸】、【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本來正教,無有頓漸,人性自有利鈍】第六奇 – 錯將『心聞』當『耳聞』。〖甲 · 定義〗:『講經』即是『說法』、『傳法』(詳:第七奇 – 錯將『傳法』當『說法』),『聞法』即是『受法、得法』之意,當在世佛傳法給我們時是不用語言的,不可能有如經典記載般的兩人或多人的對話,所以,很多經典裡頭的對話內容是某人打坐時的內在體驗的場景。當然如果該經典確實是師徒肉身的對話,就另當別論。講的簡單一點,佛法是無相法、無為法,不是六識(眼耳鼻舌身意)所能描述的,經典裡頭用到的很多詞彙只是一種假借,是用來代替無相法的「觀、照」。譬如,『聞』並不是指『耳聞、鼻嗅』,而是指用『耳根、佛性』來『觀、照』,當然也不是用意念來『觀想』,因為真經、佛法、佛性是超越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的,只有用佛性才觀得到佛性、佛法。眼盲的人、耳聾的人皆有佛性(《大方等大集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所以都觀得到內在光、觀得到內在音,他們不是用肉眼、肉耳看到、聽到的。〖乙 · 如是我聞〗:很多經典的開頭都有『如是我聞』這句子,而經典結尾又有『佛說是經已』這句子,因此很容易讓人將『如是我聞』的『聞』誤解為『聽』的意思,因為是我在『聽』釋迦牟尼佛『說』經,其實這是錯的。『如是我聞』大部分是要翻譯成『以下是我打坐時所觀到的景象』的,那是某人打坐時的內在體驗。如《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在忉利天說法,不是肉身講的內容;再如《佛說十善業道經》是在娑竭羅龍宮講的;這些都不是地球的場景,怎麼可以翻譯成『我聽到的』呢?或許有人會認為是釋迦牟尼佛將自己的內在體驗講給徒弟聽,徒弟再記下來的,這也不對,沒有明師會這樣做的,內在體驗要由徒弟來講,人家才相信是否跟對老師。也就是說,經典內文的場景很多是超世界的,可間接證明不是釋迦牟尼佛肉身拿著『書本』在講課。譬如《法華經》有『佛說是經時,普賢等諸菩薩,舍利弗等諸聲聞,及諸天、龍、人非人等,一切大會,皆大歡喜,受持佛語,作禮而去』之句,這超世界的場景可以證明是某人打坐的內在體驗;而經首說佛在『王舍城』,是指佛的肉身在『王舍城』講經傳法;所以整部經典是在描述當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傳法時,某人打坐的內在體驗。當然,有些體驗的場景或許是地球,且是釋迦牟尼佛在體驗內傳法,其中也出現很多地球人、非人、佛菩薩。再說,經典的內容其實就像是一部小說、像一齣戲,是有場景的,更能證明是某人體驗的紀錄。其實很簡單就可以判斷內容是否為內在體驗,只要看到有觀世音菩薩、彌勒佛、其他的佛、魔……等的對話,就可以確定是內在體驗。而結尾的『佛說此經已』及『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的句子,是說大眾已經聞佛講經,『聞經』就是『聞法』(詳:第三奇– 錯將『假經』當『真經』),『聞法』就是『得法』、即接受佛的傳法了,而不是現代人理解的以為是『聽課』!理由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沒有佛經,佛經是釋迦牟尼佛圓寂後五百大弟子才集結完成的,可見『佛說此經已』的『經』,不是您我手上這部『經』,不是釋迦牟尼佛拿著『書本』在講課!話說回來,就算佛經於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就已問世,那拿著自己與他人的對話內容來講課,不是很怪嗎?再譬如《金光明最勝王經》:【我等皆得聞是金光明最勝王經,今悉受持讀誦通利,為他廣說,依此法住】,這段文是在《滅業障品第五》的地方,是在經典的前四分之一處,經典尚未到盡頭,怎麼這大眾就已經聞、受持、讀誦通利?還為他廣說?可見這裡也是在說『聞經』就是『聞法、受法』,而無相法是不會寫在經典上的。當然,如果經典的內容確實是釋迦牟尼佛的肉身講的,則此時的『如是我聞』就百分百是『以下是我聽到的』的意思,如《金剛經》、《佛說大乘戒經》……即是。有些雖是肉身講的,但經典結尾也出現非地球人的字眼,如《未曾有因緣經》的【釋梵諸天、八部龍神,八十萬人,聞佛所說,皆大歡喜,各各發心,向三脫門,禮佛辭退,如法奉行】則是因為在世佛所到之處,無形眾生皆會搶著沾光,祈蒙加持解脫之故,而這個並不是打坐的內在體驗,只是有開天眼的人看到的景象。所以,可以說,只要是在描述內在體驗(經首有『如是我聞』句)的經典,幾乎就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所傳法的弟子寫的,看第二次以後的集結經典就都沒有『如是我聞』這句子,因為事隔100年後,這些參與第二次經典集結者應該沒有得到當時的在世佛傳法(只得參研過去佛的經典),所以,並沒有真正的『聞』的實踐、體驗。很多人將『如是我聞』的『我』當成是阿難,認為第一次集結經典時所有的『經藏』經典都是由阿難所誦出的,而『律藏』則由摩訶迦葉所誦出,這也不對,因為『律藏』的部分經典也是以『如是我聞』開頭,那又要怎麼解釋?再說,500大弟子在那邊要做什麼事,如果只是阿難一個人口誦,何須那麼多人紀錄?以當今的紙筆,一天12小時,大概可以抄寫23000字左右。而據載,第一次集結了四部《阿含經》,大概有1688000字,今人也要抄寫73天才能完成;若是古代可能還要加倍到145天,更何況他們不是抄寫,且是寫在貝葉上,還要更慢上好幾倍的時間呢!但記載是說他們在90天內完成,這似乎不合理。其實,以今日的出版事業來講,要出版1688000字的書,除非是演講的錄音,並由多人聽寫、復校,否則,也很難在90天內辦到。所以,可以推論,『如是我聞』這個『我』不是指阿難個人,而是不知名的某些人。〖丙 · 聞法、聞道、聞經、聞陀羅尼、聞願、聞自性、聞功德〗:1.《六度集經卷6》:【人道難獲,佛法難聞】『法』是超越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的,不是用肉耳聽得到的,『聞法』是指明師傳法給我們,我們用佛性『觀到法』,我們得了法之意。2.武則天的:【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也是說明她已『聞法』即『得法』了,並繼續修行,希望成佛之意,因為只有成佛才能解佛之意(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得真實義不可思議,唯佛與佛乃知斯事】)。3.《僧伽吒經》:【譬如十三恆河沙諸佛如來所有福德,聞此法門福德勝彼!若有供養十三恆河沙諸佛如來,若有於此法門聞一四句偈,此福德勝彼,況具足聞!】『聞僧伽咜法門』的福德竟然比『十三恆河沙諸佛如來』的福德還大,顯然這『聞』不是用耳朵聽,而是『得法』之意,因為一個人的業障是充滿整個虛空的,要將這些業障消除,是要相等的功德才能抵消的。4.《涅盤經》:【若使大王供養恭敬恆河沙等無量眾生,不如一往娑羅雙樹到如來所誠心聽法】『供養恭敬恆河沙等無量眾生』竟然比『聽法』的功德還少,顯然這『聽法』不是用耳朵聽,用耳朵聽那是太簡單了,哪裡都有人在『講法』;事實上它是指受法、得法打坐修行。【若有已於過去無量無邊世中,親近供養無量諸佛、深種善根,然後乃得聞是經名】這裡的『聞是經名』當然不是『聽』的意思,要聽經是太簡單了。這裡是指『聞法』、『得法』之意,得法才難啊!5.《論語 · 里仁第四》:【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聞道』就是『聞法』,『聞法』就是『得法、得道』,『得法』的人,往生時有在世佛的化身甚至是中菩薩接引,如《僧伽吒經》提到的:【若有得聞如是法門經於耳者……臨命終時識行將滅……見東方恆河沙等諸佛如來……面見西方二十五恆河沙諸佛如來】,『聞如是法門』,就是『得如是法門』之意。而且不會墮入三惡道,可能解脫成佛,所以不畏懼死亡。如同《涅盤經》所言:【阿那含者……臨終之日生怖畏者,亦無是處】,不怕死亡呢。『道』是超越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的,用肉耳是聽不到的。道不可道(言說),名不可名(言說),怎能用『聽』的?所以,這個『聞』字,不是聽的意思。6.《無量壽經》:【假令有佛百千億萬,無量大聖數如恆沙,供養一切斯等諸佛,不如求道堅正不卻】『供養百千億萬佛』的功德,竟然比『求道』還不如,因為,『求道』就是『求法、得法』,『得法』的人,累世業障皆已消除,但是『供養百千億萬佛』依然無法消除累世業障。【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凈有戒者,乃獲聞正法】如果這個『聞』是『聽』的意思的話,那天下幾乎沒有惡人了!由這四句前後對照,知道『經』就是『法』。7.《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此等一切有情,聞《大乘莊嚴寶王經》,得聞是已皆得安樂獲不退地】『聞經』即『聞法』,用佛性『觀到大乘莊嚴寶王法』,是指得到大乘莊嚴寶王法。這裡的一切有情,已聞《大乘莊嚴寶王經》,但經典當時還未問世,再次證明『聞經』即『聞法、受法』之意。8.《法華經》︰【是法華經,於無量國中、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受持讀誦】怎麼可能《法華經》的『名字』都『不可得聞』?可見這『聞』絕不是『聽』的意思。【億億萬劫,至不可議,時乃得聞,是《法華經》】怎麼可能『億億萬劫』『乃得聞,是《法華經》』?大家不是常聽到嗎?可見這『聞』不是『聽』的意思,而是『觀』也,觀經就是觀法。【是人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隨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的功德,竟然比『聞《法華經》一偈』還不如、不如百千萬分之一!?可見這個『聞』絕不是『聽』的意思,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大家都沒有業障了,每天聽一偈就賺那麼多功德,何須修行?當然這裡指的是『得法打坐』修無相的法華法,不止可以消除累世業障,每天打坐還能賺功德,可以說存款越來越多;但是沒修無相法的人,即使布施再多,還是無法抵消累世的業障,依然是欠債。9.《圓覺經》︰【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的功德,竟然比『聞《圓覺經名》』還不如!?真是不可思議,那大家都在家裡自己念『圓覺經』三個字就好了,自己念、自己聽!就可以賺很多福報了!?當然這個『聞』絕不是『聽』的意思,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大家何須布施做好事?當然這裡指的是『得法打坐』修無相法,不止可以消除累世業障,解脫輪迴,還可以成佛;但是沒修無相法的人,即使布施再多,還是在輪迴。10.《大隨求陀羅尼經》︰【此大明王大護陀羅尼,若有乃至傍生禽獸耳根所聞,彼等悉皆於無上菩提永不退轉。】『陀羅尼』就是『咒、經法』,用『耳根』即用佛性聞,就是聞法、受法之意。11.《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若有見聞此陀羅尼者,等同見佛出興於世】、【若有薄福有情,聞我此法便生毀謗,當知此等如毀謗佛無有異也】由這前後兩句,也可證明『陀羅尼』就是『咒、經法』。要『聞陀羅尼』即聞法、受法,當然要找在世佛。12.《普賢行願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就是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於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泥沙陀分亦不及一。】以那麼多的七寶,布施那麼多的眾生、菩薩,其功德竟然比『聞此願王』還少,少於『優波泥沙陀分亦不及一』!?可見這『聞此願王』就是『聞法、得法』之意,絕不是聽的意思,要聽《普賢行願品》是太簡單了。13.《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諸佛出世其事甚難,得聞是經更難於彼】『聞經』即『聞法、受法』之意,佛世雖難值,但會『聞是經』即修行求法的人更少,此間接證明『聞』絕不是『聽』的意思,因為,聽經太容易了。14.《大寶積經》:【若有得聞如是甚深微妙經典,與值佛出世,等無有異。何以故?若有欲證須陀洹果,要由此經;欲證斯陀含、欲證阿那含及阿羅漢,要聞此經】『聞經』等於『值佛出世』,即表明『聞經』就是『聞法、得法』之意,只有碰到在世佛才能受法修行。此間接證明『聞』絕不是『聽』的意思,因為,聽經不能證得阿羅漢等果位的。阿羅漢果位在第四界寂滅界。阿那含果位在色界、無色界,如《涅盤經》講的:【貪著色界、無色界中寂靜三昧,是人不受欲界身故,名阿那含】。15.《楞嚴經》:【兼聞此經了義名目,頓悟禪那修進聖位】『聞經』即『聞法』,用佛性『觀到楞嚴法』,是指得到耳門圓通法門。【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心聞洞十方】『心』即是『佛性』(詳:第二奇 – 錯將『此心』當『彼心』),用『佛性』『觀』之意。這個『聞』字不是『聽』的意思,因為只有肉耳才有『聽』的功能,所以這個『聞』字是『觀』的意思。而『頭腦』只能『憶想』不能『觀』,所以,這個『心』不是指『頭腦、意念』而是指『佛性』。【反聞聞自性】就是反觀自性,因為是用佛性觀佛性,自己觀自己,所以,才加個『反』字。自性就是內在的佛光﹑佛音,是超越六識的,這個『聞』字當然不是『聽』的意思。整句就是打坐觀光﹑觀音也。【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說明打坐欲入三摩地,要先得法、以佛性來『觀(即聞也)』才能達到。這句話,實際上是整個佛法的精髓。另參照【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這句,更能確定修行要先求法、入流、再入三摩提。另《涅盤經》:【又解脫者,名曰為入。如有門戶,則通入路,金性之處,金則可得;解脫亦爾,如彼門戶,修無我者,則得入中】,強調是修無為法。16.《寶星陀羅尼經》:【五百妓女於魔王邊,聞嘆如來所有功德,即得菩薩三昧,名離一切相電光三昧】『功德』就是法性,是無相的,所以,這個『聞』字也是『觀』的意思。【親於世尊前,得聞法甚難】這裡就已明示,『聞法』是要找在世佛的。【汝等一切受此法門,盡煩惱障、一切業障。於後末世,若有眾生但聞此經,盡煩惱障、一切業障】這兩句是同意思,『受此法門』就是『聞此經』,都是得法、打坐之意。〖丁 · 聞佛名〗:接著,我們來探討『聞佛名』的真義:1.《阿彌陀經》:【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聞經』就是『聞法』即『得法』。『聞佛名』,就是『聞佛』、『聞法』,即『得法打坐』,才有可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佛。所以,『聞佛名』並不是『聽到在世佛的名字』的意思,若是這個意思,頂多這個人跟在世佛結了因緣,未來世、也許好多世後就會求法修行而成佛。也不是『聽到在世佛介紹某某佛的名字』就成佛,因為那樣還是不懂如何『觀』內在光、內在音,不可能成佛的。更不是『聽到一般人說某某佛的名字』就成佛。所以,整句還是在強調『得法打坐』。2a.《阿彌陀經》:【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2b.《無量壽經》:【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愿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2c.《觀無量壽佛經》:【如此愚人…應墮惡道…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2a+2b+2c:《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與《觀無量壽佛經》都是在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事,但一個說『聞說阿彌陀佛』、一個說『念無量壽佛、聞深法』、另一個說『為說妙法,教令念佛、稱無量壽佛』,可見這『聞佛名』就是『聞法』、就是『念佛』,即得法打坐觀內在佛光、佛音。3.《大寶積經》:【普見如來雖未成佛,若我現在及滅度後有聞其名,亦皆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聞佛名』是『聞法、得法、打坐』之意,才有可能成佛!【我聞佛名故,於宿業得悟】證明『聞佛名』就是得法開悟,當然就是『聞法』。4.《華嚴經》:【若有眾生得聞我名,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退轉】【若復有人得聞如來及佛名號,離諸黑闇,與彼眾生為涅盤因】【所以於往昔,無數劫受苦,流轉生死中,不聞佛名故】『不聞佛名』就『流轉生死』,可見這個『聞』不是『聽』的意思,因為,幾乎人人都聽過佛名,但還是輪迴!5.《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盲、聾、瘖、啞、攣躄、背僂、白癩、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當然,這裡的『聞』不是『聽』的意思,因為原文裡頭有『聾、瘖、啞』,這聾啞的病人怎麼能聽?其意思還是跟《阿彌陀經》裡頭提到的『聞諸佛名』是一樣的,『聞佛名』就是『聞佛』、就是『聞法』、就是『真正的念佛』、就是『觀佛(《大寶積經》說:【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觀佛】,『實相』就是空、無相。)』,所以呢,還是在強調『得法、打坐』。這裡順便提,若是憶念或口誦在世佛名號則是有益處的,可以千處祈求千處現的。但是,念過去佛、未來佛的名號是沒什麼感應的,念過去佛的法號如果有用,釋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其實可以不用來,5000年前就有佛了、釋迦牟尼佛的師父會不會更厲害?這道理很簡單,但是很少人放得下。假如念過去佛、未來佛的名號真的有用,那全天下幾乎都沒有病人了,因為大家都來『聽』或『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法號就好了,不是嗎?這問題還是出在沒有在世佛叫我們念,或者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佛』沒有跟我們同時在世上(即使祂在世上,也要知道祂的肉身現在叫什麼名字!)所以那麼多人試過都沒效。【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舍惡行,修諸善法】說明『聞佛名』就是修行、修正法。【聞我名已還得清凈,不墮惡趣】說明『聞佛名』就是得法(才能六根清凈)。【我當誓於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凈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以上是文殊師利童子說的話,『方便』意即方法,『聞佛名』就是得法,才能『覺悟其耳(指令人開悟)』。因為文殊師利菩薩有能力傳法開悟人,所以,祂有資格這樣講,如果只是讓人『聽』佛名就能開悟,那文殊師利菩薩不必出面了。【人身難得;於三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復難於是】先看看人身有多難得?《稱揚諸佛功德經》說:【一切世界設滿中水,水上有板、而板有孔,有一盲龜,於百歲中乃一舉頭欲值於孔,斯亦甚難!求索人身,甚難、甚難於此,欲得除去八難之患】。但『聞藥師佛的名號』竟然難於得人身!可見這個『聞』絕對不是『聽』的意思。6.《華嚴經》:【無量億千劫,佛名難可聞】此句就跟《大寶積經》的【諸佛難值,正法難聞】是一樣的道理。間接證明『聞佛名』即是『聞法、得法』,才會那麼難得。而『聽佛名』是太容易了。【若有得聞如來名號,耳得清凈】說明『聞佛名』就是六根清凈,六根清凈就是即得法開悟(詳:第一奇 – 錯將『六根』當『六識』)。7.《稱揚諸佛功德經》:【聞此佛名,於眾厄中疾得解脫。其有執持斯佛名者,復勸他人令使誦持增益功德,必當得往生此佛國,求最正覺,立不退轉】『聞佛名』就是得法開悟,『執持佛名』就是繼續修行,終會成佛。【若使三千大千佛剎滿中七寶,持用布施滿百歲中,所得功德寧多不乎?……不如有人得聞寶英如來名號,持諷誦者作禮之德,十萬億倍過出布施功德者上】『聞寶英如來名』的功德竟然比比布施七寶滿百年還多?多十萬億倍!?顯然這個『聞』不是『聽』的意思,聽佛名如果有這麼大的功德,大家都沒業障了。【其有得聞樹王如來名號者,歡喜信樂持諷誦者,斯輩皆當得諸法樂,壞諸魔兵裂破羅網。若聞此經輕慢誹謗用相調戲,滿六萬歲於僧迦泥犁受其罪報】由這段文的前後對照,可以看出『聞樹王如來名號』就是『聞此經』,而『聞經』就是『聞法』,即得法打坐之意。【十方諸佛為諸眾生廣說法時,皆先讚歎阿閦如來名號功德,眾生聽聞其功德者終無厭足。若有眾生得見如來聞其功德,未曾有能謗此經者】由這段文的前後對照,可以看出『佛名』就是『經』的意思。8a.《稱揚諸佛功德經》釋迦牟尼佛說:【若我不從錠光聞斯佛名(金剛堅強消伏壞散如來)者,我今故未得成正覺】可見釋迦牟尼佛是因為這『聞佛名』而成佛的8b.《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釋迦牟尼佛說:【我若不因此陀羅尼,不能成等正覺】可見釋迦牟尼佛是修『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法』成佛的。8c.《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釋迦牟尼佛說:【我於無量曠大劫中,為此法故舍諸財寶、頭目手足、妻子城邑,修凈梵行無悔惱心。汝等亦當如是修習!」】可見釋迦牟尼佛一直都是修這個法,那表示這『一切法功德莊嚴王法』就是成佛法門,必也是無相法。8a+8b+8c,可知:聞佛名=修『一切法功德莊嚴王法』=修『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法』,也就是說『聞佛名』就是『聞法』,即得法、打坐。〖戊 · 摘錄謬誤的解釋〗:《佛學大詞典》:【耳聽。與思、修合稱三慧。對於根據經典而來之教說,聽聞而信解之,稱為聞法、聞信。佛陀之弟子常聽聞聲教,稱為聲聞;後世之行人唯依經卷而知佛法,或遇善知識而得聞法。北本涅盤經卷三十六迦葉菩薩品載,僅信仰佛之教說一半者、不能為他人解說者,及為議論或為得名譽利益而身持教說者,凡此皆為聞不具足……】第七奇 – 錯將『傳法』當『說法』。……不懂『說法』、『講經』、『讀誦』之意。〖甲 · 說法不用口〗:因為真經就是法,所以佛教經典里提到的『講經、說法、讀誦』在很多地方是指『傳法』之意;而『誦經、念經』在很多地方是指『打坐』之意(詳《第十奇 – 錯將『觀法』當『念經』》),因為『法』是超越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的,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所以『講經』、『說法』、『誦經』絕不是用嘴巴說,請看:1.《金剛經》所講的︰【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闡明『演說』是不用語言的。2.《達摩血脈論》亦說:【佛即是道】、【道本無言,言說是妄】3.《大方等大集經》所說的:【如來正法實不可說】、【如來正法無文字,離文字已無有聲,無有文字無可說】【我從是人聽受正法,是人亦不宣說一字,亦令一切而樂聞之,知法真實不可宣說】4.《華嚴經》亦說:【法性本清凈,如空無有相,一切無能說,智者如是觀】5.《涅盤經》:【為諸眾生演說佛性】『佛性』當然不能用言語描述,佛性就是法性,【演說佛性】也是指『說法、傳法』之意。6.《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若有修習般若波羅蜜多,說者、聽者,譬如幻士,無說、無聽】『般若波羅蜜多法』也是無相法,沒用到嘴巴、耳朵。〖乙 · 說法の真義〗:『說法』,其實是指『傳法』,1.《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說經』就是『說法』(詳:第三奇 – 錯將『假經』當『真經』),指的就是五祖傳金剛法給六祖,五祖還交代六祖必須馬上離開逃避追殺,六祖確實得了法脈並拿著衣缽走了。2.《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也是指傳法。聰明的讀者一定會發現,達摩傳的是『觀心』法門,為何到了五祖卻變成『金剛法』?到了六祖又變成『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其實這都是同一法門,只是名字不同而已,都是在談佛性。3.《楞嚴經》:【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這裡的聲音就說是用『觀』的,可見那是內在佛音!得法才有內在佛音,才能解脫。4.《華嚴經》:【其地恆出妙香光,光中普演清凈音,若有眾生堪受法,悉使得聞煩惱滅】【道場一切出妙音,其音廣大遍十方,若有眾生堪受法,莫不調伏令清凈】【以梵音聲而演說法】、【佛以一音為說法】、【以妙音聲轉法輪】說明傳法時,是有內在光、內在音的。5.《大乘莊嚴寶王經》:【時彼世尊,於是眾中欲說法時,口放種種雜色光明】說明傳法時,是有內在光的。6.《法華經》:【彼國諸佛,以大妙音而說諸法】說明傳法時,是有內在佛音的。【若以足指,動大千界,遠擲他國,亦未為難;……若佛滅後,於惡世中、能說此經,是則為難】『說此經』竟然會比『以足指動大千界遠擲他國』更難?可見這『說此經』不是口說經典,實際上是指傳法,整句是指傳法的在世佛難遇之意。【爾時,彼佛(大通智勝如來)受沙彌請,過二萬劫已,乃於四眾之中、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佛(大通智勝如來)說是經,於八千劫、未曾休廢】【乃往過去無量恆河沙劫,有佛、號日月凈明德如來……爾時,彼佛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及眾菩薩、諸聲聞眾、說法華經】這是釋迦牟尼佛在講故事,可見這《法華經》早就存在這宇宙了,不是釋迦牟尼佛講了才有的,因為《法華經》就是『法華法』,這也可以證明『經』就是『法』。《涅盤經》說:【一切眾生同一佛性無有差別】、【佛性即法】,表示全宇宙只有一種佛性、即一種法、一個無相法、大乘法。【文殊師利言:我于海中,惟常宣說妙法華經】這段文是在《提婆達多品第十二》裡頭出現的,在整部經典的二分之一處,尚未到經典的盡頭,如果《法華經》是釋迦牟尼佛『講』了才有的,那文殊師利菩薩怎會先于海中宣說法華經?可見這《法華經》是全宇宙通行的『法華法』、即無相法。7.《大乘莊嚴寶王經》:【於過去劫有佛出世,名尾缽屍如來……我於是時,於一長者家為子,名妙香口,於彼佛所聞是觀自在菩薩威神功德……我於尾缽屍如來所,聞是已後復有佛出,號式棄如來……此南贍部洲為金剛窟,彼有無數百千萬俱胝(百億)那庾多(那由他)阿蘇啰(天神)止住其中。善男子,觀自在菩薩摩訶薩現阿蘇啰身,為是阿蘇啰說此《大乘莊嚴寶王經》。阿蘇啰眾得聞是經,皆發慈善之心,而以手掌捧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足,聽斯正法皆得安樂】這是釋迦牟尼佛在講故事,可見於過去劫觀自在菩薩就已經在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了。這段文出現在第一卷,在整部經的前三分之一處出現的,尚未到經典的盡頭,觀自在菩薩就已經在南贍部州為阿蘇羅講此經了。這也可說明『講經』是指『說法』,因為這個無相法早就存在了,不是釋迦牟尼佛將此經『講』到盡頭才有的。由此段經文也可以知道觀自在菩薩比釋迦牟尼佛更早就成佛了。而且可以知道觀自在菩薩投胎到任何星球度眾生時,名字不會叫觀自在菩薩,譬如此文祂是阿蘇啰身。8.《涅盤經》:【於此東方過二十恆河沙等世界,有佛世界名曰不動……其佛號曰滿月光明如來……為琉璃光菩薩摩訶薩講宣如是《大涅盤經》】這段文是在第21卷,尚未到經典的盡頭,這也是釋迦牟尼佛在講故事,可證明這《涅盤經》早就存在這宇宙了,不是釋迦牟尼佛講了才有的,因為《涅盤經》就是『涅盤法』,而『涅盤法』也是無相法,這無相法是全宇宙都一樣的,所以【為琉璃光菩薩摩訶薩講宣如是《大涅盤經》】不是講宣我們世上看到的這部經典,而是傳法之意,傳法絕對是整個宇宙都一樣的。9.《金剛經》:【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以『滿爾所恆河沙數』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的福德竟然比『為他人說』此經還少,可見這『說』絕不是口說,而是指傳法,此人已成佛了,才有如此的功德。〖丙 · 誰能說法?〗:要判斷一個人是否是真明師,主要是看祂能否讓我們觀到佛光、佛音;但也可以從祂的演講看出,明師演講是不打草稿的,如《首棱嚴三昧經》提的:【通達語言經書彼岸,不先思量當說何法,隨所至眾所說皆妙,悉能令喜心得堅固,隨其所應而為說法,而是菩薩智慧不減】;而且任何問題都可以回答,如《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提的:【隨諸眾生所有問難,一音解釋普令歡喜】。以下來談誰有能力傳法,請看:1.《涅盤經》提的:【如來身者即是法身】說明成佛的人就是法身,祂本身就是法,祂才有『法』可傳。2.《金光明最勝王經》提的:【法身是正覺,法界即如來,此是佛真身,亦說如是法】也說明成佛的人就是法身,祂才有『法』可傳,祂是經典里所說的法師!(《僧伽吒經》:【法師善根與如來等】);《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如是法師與佛無異】、【若復有人於此經典,能為他人說一字者,供養此人與佛無異】3.《未曾有因緣經》提的:【彌勒菩薩,後成佛時,初會說法】、【遇佛在世,聞法信受】、【從師聞法】這『師』就是在世明師、在世佛也。4.《華嚴經》提的:【見彼佛成道說法】、【諸法無差別……唯佛與佛知】【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聽聞正法】【願一切眾生隨善知識聽聞諸佛所說正法】【最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量千歲演說正法成熟眾生】經典裡頭提到的『佛』是指在世佛;『善知識』就是佛菩薩(《未曾有因緣經》:【解脫心者,即涅盤也,是則名為善知識也】、《涅盤經》:【第一真實善知識者,所謂菩薩、諸佛世尊】),以上皆闡明只有成佛的人才有『說法』的能力!5.《法華經》提到:【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得一切種智』是成佛之意。【如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我今亦如是,說無分別法】釋迦牟尼佛說自己和諸佛有傳法的能力。【當來世惡人,聞佛說一乘,迷惑不信受,破法墮惡道】這裡也說明在釋迦牟尼佛後有當來佛,不知現代人為何不信此時有在世佛?『一乘』是指無相法。6.《大寶積經》也說:【從佛聞正法】、【唯願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宣說正法】【我當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廣為眾生宣說正法】【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當以正法等施一切人、天、阿修羅】【如是諸如來應供正遍覺,世間稀有,出現甚難,所可說法盡諸有生寂滅涅盤不可思量,無有分別甚深無譬,難解難知!然以諸佛不出世故,不可得聞;以不聞故,諸眾生苦難可窮盡】都說明只有成佛者才有『說法』的能力!7.《大方等大集經》則明言:【應當從佛聽正法】、【遇善知識故得聞正法】說明只有成佛者才有『說法』的能力!『善知識』就是在世佛(《涅盤經》:【第一真實善知識者,所謂菩薩、諸佛世尊】)。8.《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說明此人能『讀誦藥師經』、即能傳藥師法給人,已成佛了,所以才能演說開示。【有諸眾生……長病贏瘦,不能飲食……死相現前……然彼自身卧在本處,見琰魔使(鬼差),引其神識至於琰魔法王(閻羅王)之前。時彼病人親屬、知識,若能為彼歸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請諸眾僧,轉讀此經……或有是處彼識得還,如在夢中明了自見……是故凈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隨力所能,恭敬供養】此處強調病人之親屬歸依藥師佛,故請眾僧『轉讀此經』,應是請眾僧當使者代為傳法給病人之親屬之意。『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表示繼續修持藥師法即無相法。9.《金剛經持經功德分第十五》說的︰【…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說明此人能『讀誦金剛經』、即能傳金剛法給人,已成佛了,所以才有無量功德,無量是充滿整個宇宙之意。不是一般認知的以為拿著『經典』為人翻譯解說就有無量功德。請看《達摩血脈論第1問》提的︰【若不見性,說得十二部經教,儘是魔說】【今時人講得三五本經論以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見性…縱說得十二部經,亦不免生死輪迴,三界受苦】10.《大乘莊嚴寶王經》說的︰【若有得聞一四句偈,而能受持讀誦,解說其義,心常思惟,所獲福德無有限量】『偈』也是『法』之意,此人能『讀誦,解說』,即能傳法給人,已成佛了,所以才有無量功德,無量是充滿整個宇宙之意。『思惟』是打坐之意,就像meditation,有人翻譯為『冥想』,其實是指打坐。11.《大隨求陀羅尼經》:【若能讀誦受持在心,當知是人即是金剛堅固之身,火不能燒、刀不能害,毒不能中】『金剛堅固之身』就是佛身,能『讀誦』就是能傳法給人。12.《普賢行願品》:【若人於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願』也是法之意。『讀誦』是指成佛能傳法給人。『果報唯佛能證知』表示此人功德與佛齊,只有佛才了解祂佛(《涅槃經》:【唯有諸佛能贊佛】)。【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表示此人已成佛,因為,只有佛才了解佛(《涅槃經》:【唯有諸佛能贊佛】)。能『讀誦』就是成佛能傳法給人。13.《無量義經》:【受持讀誦是經典者,雖具煩惱而為眾生說法,令得遠離煩惱生死斷一切苦,眾生聞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與佛如來等無差別】能『讀誦』就是成佛能傳法給人,當然『與佛如來等無差別』。14.《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所得功德,即與十方一切諸佛等無有異】能『讀誦』就是成佛能傳法給人,當然『功德,與十方一切諸佛等無有異』。15.《首楞嚴三昧經》:【佛住精舍,以十八種神通變化度脫眾生;復有精舍,於中讀誦說是首楞嚴三昧。此二施處其福不異】能『讀誦』就是成佛能傳法給人,當然『其福不異』於佛。【欲求法者應近善知識】《涅盤經》:【第一真實善知識者,所謂菩薩、諸佛世尊】,所以,求法要找在世佛。16.《僧伽咜經》說︰【於十方面一一方各十二恆河沙諸佛如來,一一如來住世說法滿十二劫;若有善男子,說此法門,功德與上諸如來等】『說此法門,功德與上諸如來等』,表示能『說法(即傳法)』的人就是佛。17.《寶星陀羅尼經》︰【護持未來傳法人】【所有當來十方諸佛……當說陀羅尼,當擁護妙法】『說陀羅尼』就是『說法、傳法』之意。〖丁 · 如何傳法?〗:事實上,傳法只能用『心(佛性)』傳『心(佛性)』,在世佛的大佛性與我們的佛性連上線了,等同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大力量聯機。如《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提及的:【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而『以心傳心』,就是『以心印心』,請看以下經典的記載:1.明廣陵傳戒沙門寂光《梵網經直解卷2》:【佛佛祖祖,無不以此心地法門,光明金剛寶戒,以心印心,燈燈相續】2.《了庵清欲禪師語錄卷第八.示琮藏主》:【佛佛授手,祖祖相傳,莫非以心印心,將法付法,曾無一毫自外而至者】3.《楞嚴經05-28》:【我是如來眾中綱紀,親印我心】4.《過去現在因果經》:【以諸法印,印眾生心】5.《達摩血脈論第8問》:【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遞傳心印】6.《六祖壇經頓漸品第八》:【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7.《普遍光明清凈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此大隨求無能勝陀羅尼,是一切如來心印之所加持】經名也有『印心』兩字。8.《寶星陀羅尼經》:【今一切諸佛世尊說此陀羅尼印句差別法門記,是一切眾生心印大稀有行】9.《死海古卷》:【那裡有一條神聖的生命源流,會賜給大地之母及她所有的守護神生命。只憑人子的眼睛,是無法看到這條生命源流的。但光明諸子已和白日及黑夜的天使行走了七年,現在他們已被授予與守護神交流的秘密。而你們的靈魂之眼將被開啟,你們將看見、聽到和碰觸到賜予大地之母生命的生命源流。】〖戊 · 說佛名〗:『說佛名』其實就是『說佛』,而心=佛=佛性=法性,所以,『說佛』就是『說法』,即傳法也。(《華嚴經》說:【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大方等大集經》說:【佛性法性無差別】。)《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是文殊師利菩薩請佛說法(傳法)之意。〖己 · 雜記〗:1.《大乘莊嚴寶王經》:【若復有人以此六字大明陀羅尼,身中項上戴持者。善男子,若有得見是戴持之人,則同見於金剛之身,又如見於舍利窣堵波,又如見於如來,又如見於具一俱胝(百億)智慧者。……若此戴持之人,以手觸於餘人之身,蒙所觸者是人速得菩薩之位。若是戴持之人,見其男子女人、童男童女,乃至異類諸有情身,如是得所見者,悉皆速得菩薩之位。如是之人,而永不受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而得不可思議相應念誦】我們說這『咒』或『陀羅尼』,其實都是指『經法』(《大隨求陀羅尼經》:【此陀羅尼等同諸佛】,『佛』=『佛性』=『法性』),而《涅盤經》說:【如來者即是法也】。假如一個人身體都是陀羅尼,不就表示這人是法身、是如來?所以這『帶持』也是比喻用法。『若有得見是戴持之人,則同見於金剛之身……』,金剛之身就是佛身(《涅盤經》:【如來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壞身、金剛之身、非雜食身,即是法身】),此句就暗示說此人是佛。佛才有文中後段所講的力量:『蒙所觸者是人速得菩薩之位』、『如是得所見者,悉皆速得菩薩之位』2.《大隨求陀羅尼經》:【此大隨求陀羅尼,依法書寫繫於臂上、及在頸下。當知是人是一切如來之所加持;當知是人等同一切如來身;當知是人是金剛堅固之身;當知是人是一切如來藏身;當知是人是一切如來眼;當知是人是一切如來熾盛光明身;當知是人是不壞甲胄;當知是人能摧一切怨敵;當知是人能燒一切罪障;當知是人能凈地獄趣。】這『陀羅尼』就是指『經法』,而《涅盤經》說:【如來者即是法也】。假如一個人身體都是陀羅尼,不就表示這人是法身、是如來?所以這『書寫繫於臂上、及在頸下』也是比喻用法,表示這個人身體是法身,祂是佛。3.《父母恩重難報經》:【欲得報恩,為於父母造此經典,是真報得父母恩也。能造一卷,得見一佛;能造十卷,得見十佛;能造百卷,得見百佛;能造千卷,得見千佛;能造萬卷,得見萬佛。是等善人,造經力故,是諸佛等,常來慈護,立使其人,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諸快樂,離地獄苦。】這『造此經典』其實也是譬喻法,真經是無相的,怎麼造?其實就是叫我們求法修行之意,『一人得道九代超生』,這才是真正的孝順,才能讓『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諸快樂離地獄苦』。否則,若沒修無相法,連自己都很難離三惡道,哪能度自己親人?看看《盂蘭盆經》就知道,堂堂在世佛的徒弟目犍連,想用自己的神通救自己在地獄的母親,都救不了!我們若不求法修行,光靠印經典怎能救得了父母?這裡留幾個問題給大家思考:為什麼目犍連到地獄時沒祈求釋迦牟尼佛的化身救母?為什麼目犍連面見釋迦牟尼佛時沒有請在世佛幫忙?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不叫他求化身師父就好、而是叫他去求所有的僧眾幫忙他?所有僧眾的幫忙難道不也是藉助釋迦牟尼佛化身的力量?現在的我們依樣畫葫蘆、沒有在世佛的示意、或說做法會的人不是在世佛的徒弟,這樣做有效嗎?4.《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若有經於多劫數, 供養一切諸菩薩,不如於此妙經王, 暫時信心書一字!持前功德比此福,此為億分不及一,是故智人於此經, 一心奉行無懈怠。】抄寫經典的功德竟然會比『多劫數,供養一切諸菩薩(是活菩薩,不是木頭佛!)』的功德還大上億倍!?這怎麼可能?顯然這『書』不是寫的意思,也是譬喻法,真經是無相的,怎麼寫?其實就是指求法修行之意。第八奇 – 錯將『在世佛』當『過去佛』。〖甲 · 定義〗:●十地菩薩就可以稱為佛,如《首棱嚴三昧經》提到:【具十地已爾時便得受佛職號……乃得首楞嚴三昧。得首楞嚴三昧已能為眾生施作佛事,而亦不舍菩薩行法】。不過,十地菩薩的功德比起已經從佛土畢業的佛還差很多,如《僧伽吒經》講的:【一佛功德,譬如大海水滴、如閻浮提大地微塵、如恆河沙等眾生,悉作十地菩薩,如是一切十地菩薩所有福德,不如一佛福德之聚】,但不管怎樣,一定是要指在世佛!!!特點有二:一是千處祈求千處現,千處是指整個宇宙。1.《涅盤經》:【如來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悉見】、【如來遍滿一切諸處猶如虛空……以自在故,令一切見】2.《首楞嚴三昧經》:【彼照明莊嚴自在王佛,壽七百阿僧祇劫,而告我言:如我壽命,釋迦牟尼佛壽命亦復如是】、【彼佛身者即是我身,以異名字於彼說法度脫眾生】這裡談到釋迦牟尼佛同時在不同的境界、以不同是身份在度眾生。二是能傳法給人,因為祂本身即是法;得法的人可以觀到內在音、內在光,由這點可以判斷是否找到真師。1.《華嚴經》:【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2.《涅盤經》:【云何為佛?佛者名覺,既自覺悟,復能覺他】但是,如果是過去佛,是無法傳法給我們的,沒得法的人求了也幾乎都沒有感應的,這真的讓我們很無奈。●如果跟在世佛求法,就可以與十方三世佛溝通。這有點類似互聯網,但不完全一樣。中國電信的伺服器就如同是在世佛,而美國電信的伺服器就如同是別的星球的佛……,而我們家的計算機就如同是一般個人,計算機繳費連上線就能上網,但是要與美國的網頁聯繫,就需要透過中國電信與美國電信互聯。類似的,在世佛在地球上,我們一求就會應,但要與別的星球的其他佛菩薩溝通,就必須先跟在世佛求法聯機,這時,所有的佛真的可以千處祈求千處現了,因為在世佛與別的星球的佛菩薩本來就有聯機。1.《占察善惡業報經》云:【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諸佛身;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此人名為學習聞我名者,亦能學習聞十方諸佛名者】【以能得聞我名字故,亦能得聞十方佛名字故】這裡的『聞我名』其實是『聞佛名、聞法』即得法之意(詳:第六奇 – 錯將『心聞』當『耳聞』),得到在世佛的法就是跟在世佛聯機了。2.《大寶積經》:【若有得聞此文殊師利授記法門,及聞文殊師利名者,是則名為面見諸佛】『聞法』、『聞佛名』都是得法、打坐修無相法之意。3.《金光明最勝王經》:【我聞法已,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退轉,即是值遇百千萬億那庾多諸佛世尊】『聞法』就是得法、打坐修行。4.《文殊師利般若經》:【若不聞法,則生苦惱,若得聞時,信解受持,常樂讀誦,甚大歡喜,當知此人,即是見佛,亦即親近供養諸佛】『聞法』就是得法、打坐修行。5.《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由稱此陀羅尼名號,則為已稱十方諸佛如來名號】【若有聞見此陀羅尼名者,是人已曾親近恆沙諸佛菩薩】『陀羅尼』就是法,『稱此陀羅尼名號』與『稱佛名』同意,都是『得法』、打坐修行之意。『聞見此陀羅尼名』就是『聞法』、得法打坐修行之意。6.《華嚴經》云:【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諸佛同法身】7.《大寶積經》亦云:【三世無量佛,同處法性身】很多人不了解這些規則,求了一輩子的佛,也沒什麼感應。●更有些人以為佛就只有一位釋迦牟尼佛,忘了經典寫的『十方三世佛』是什麼意思!最糟糕的是,多數人不曉得生生世世都有佛菩薩出現在地球:1.《法華經從地湧出品第十五》:【自有六萬恆河沙等菩薩摩訶薩...能於我滅後,護持讀誦廣說此經】『說經』就是『說法』,即成佛傳法(詳:第七奇 – 錯將『傳法』當『說法』)。2.《佛藏經》:【爾時,真實比丘說空寂法】『爾時』是未來世,『空寂法』是指一乘、無相法。釋迦牟尼佛已在經典里提及未來世有在世佛說無相法。3.武則天(公元624-705年):【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聞法』就是得法,『解如來義』是成佛之意,因為只有佛才了解佛(《無量義經》:【是則諸佛不可思議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薩所及,唯佛與佛乃能究了】、《涅槃經》:【唯有諸佛能贊佛】)。此偈也證明武則天有得法,這就表示當時有佛住世。事實上她與五祖弘忍(601-675年)、六祖惠能(638-713年)生在同個年代。●而多數人一直以為釋迦牟尼佛才是世尊,哎!釋迦牟尼佛現在並沒有在地球,怎麼會是世尊呢?當達摩在中國時,達摩是世尊;當惠能在世時,惠能是世尊。世尊是指世界最尊貴的人,應該就是在世佛才對呀。請看:1.《大寶積經》:【過去一切諸世尊】、【此是諸世尊,為諸眾生類所說善法門】2.《法華經》:【未來諸世尊其數無有量】、【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3.《文殊師利發願經》:【願未來世尊速成菩提道】4.《華嚴經》:【本國諸世尊,名號悉亦同】、【本不稱嘆諸佛世尊種種神變故】5.《稱揚諸佛功德經》:【其人所生未曾不值諸佛世尊】、【我今普禮東方一切諸佛世尊】6.《大方等大集經》:【誰能贊佛光明德?唯有十方諸世尊】7.《金光明最勝王經》:【諸佛世尊斷樂欲故,名為涅盤】8.《涅盤經》:【諸佛世尊無出無入】【諸佛如來秘密之藏亦復如是:為未來世諸惡比丘,畜不凈物、為四眾說如來畢竟入於涅盤、讀誦世典、不敬佛經。如是等惡現於世時,如來為欲滅是諸惡,令得遠離邪命利養,如來則為演說是經】這裡的『如來則為演說是經』就是在說未來出世的在世佛、未來世尊為大眾傳法之意。【《大涅盤經》常不變易,……迦葉佛時,所有眾生貪慾微薄,智慧滋多,,一切眾生悉知如來終不畢竟入於涅盤,常住不變,雖有是典,不須演說。……今世眾生多諸煩惱,愚痴喜忘無有智慧,是故如來演說是典。……迦葉佛法實亦不滅。何以故?常不變故。】由這裡可知這世上永遠都有佛法、永遠都有在世佛。【寧說蚊嘴盡大海底,不可說言如來法滅;寧說口吹須彌散壞,不可說言如來法滅】9.《無量壽經》:【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10.《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就可以證明世尊是在世佛之意。●如果知道某位菩薩已/將再來地球,祂的名字就不會跟以前一樣,就不應該再念祂之前在地球的名字。以下都是釋迦牟尼佛在講前身,知往鑒今,釋迦牟尼佛即使再來也不會叫釋迦牟尼,這就表示我們真的要把握當下,即使要抱佛腳也是一樣,要把握當下的在世佛!1.《大乘莊嚴寶王經》【我於尾缽屍如來所,聞是已後復有佛出,號式棄如來……我於是時,為勇施菩薩摩訶薩】2.《大方等大集經》:【爾時堅固莊嚴菩薩聞是法已……善男子,汝知爾時堅固莊嚴豈異人乎?即我身是】【說是法時,海慧菩薩及萬天人得無生忍。善男子,汝知爾時海慧菩薩豈異人乎?即我身是】【爾時師子菩薩者,則我身是】【第三唱已,有一菩薩名凈精進,即從座起……善男子,汝知爾時凈精進者,豈異人乎?莫作斯觀!即我身是】3.《華嚴經》:【其妙德女與威德主轉輪聖王以四事供養勝日身如來者,我身是也】相信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多數人也是不相信祂,也多相信過去佛(也許還相信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呢!),所以,祂傳法49年也沒有多少人跟祂修。4.《大寶積經》:【爾時樂精進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爾時大精進菩薩摩訶薩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爾時有人名曰大悲,於彼眾中作大導師……汝勿有疑,爾時導師,則我身是也】【時彼會中有一菩薩,名極妙精進,即從坐起……欲知爾時極妙精進,我身是】5.《法華經》:【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則我身是】【我於余國作佛,更有異名】6.《首楞嚴三昧經》:【汝謂爾時平等世界龍種上佛,豈異人乎?勿生此疑!所以者何?即文殊師利法王子是】第九奇 – 錯將『觀佛』當『念佛』。佛法是無相法,口念佛號、或心念佛號都是有為法,不是佛法!查古本繁體佛經,只有『念佛』,沒有『口字旁的念佛』,即經典並沒有叫人口誦佛號,但是現在全天下都在口誦『阿彌陀佛』,這是為什麼呢?〖甲 · 佛?〗:我們先來談談『佛』的另外定義,請看《達摩血脈論》提的:【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性即是佛】、【性外無佛,佛即是性】之前提過『心』就是『佛性』,所以『心即是佛』即『佛性就是佛』之意,也就是說內在光、內在音就是佛。(《涅盤經》也說:【佛者即是佛性】)所以粗略的講,得法(法、佛性就是內在光、內在音)的人就是佛,只是還是個『小』佛,因為光、音可能還不夠強。也因此《達摩血脈論第5問》才會說︰【自心是佛,不應將佛禮佛】而《弘忍最上乘論第4問》提的︰【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則到彼岸】是在說明『本心(即佛性)』就是自己的佛,其他的就是『彼佛』。現在如果有人跟我們說『佛在心』,就應該能理解那個『心』不是頭腦、意念,而是『佛性』,因為『佛』是無相的,『意念』是有相的,兩者不相容。〖乙 · 用什麼念佛?〗:『佛性』既是『佛』,那麼『念佛』就是『念佛性』。但是『佛』、『佛性』是超越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的,不能用意念來憶想、更不能用口誦,這個『念』其實也是『觀』的意思,『觀』,就只有佛性有此功能。請看:1.《佛藏經》:【無想無語乃名念佛。是中乃無微細小念,何況粗身口意業?】【念佛名為破善,不善一切覺觀,無覺、無觀、寂然無想,名為念佛】『無想』是指不可用『頭腦、意念』念佛;『無語』是指不可用『口』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貪味為識。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是名念佛】『不可以色念佛』是指不可『取相(有相法)』念佛、不可用『識(色聲香味觸法)』念佛,要無相念佛!【所謂無相,是名真實念佛】『無相』是指不可用『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念佛。【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何等名為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實相』就是『無相、空性、法性』,『畢竟空無所有法』就是無相法。2.《達摩破相論第14問》:【夫念佛者…念在於心,不在於言】『心』就是『佛性』(詳:第二奇 – 錯將『此心』當『彼心』),以佛性念佛之意。3.《法華經》:【但一心念佛】我們說過傳法時是『以心傳心』、『以佛性傳佛性』、『以佛性傳法性』,主詞是那個無相的『佛性』,而動詞『傳』其實也是無相的,這是《達摩破相論》講的:【假有為,喻無為】,所以,傳法時頭腦不知道,但是『佛性』確實是被叫醒了。而『以心念佛』也是『以心念心』(《達摩血脈論》:【即心是佛】)、『以佛性念佛性』、『以佛性念法性』(《大方等大集經》:【佛性法性無差別】)。主詞是那個無相的『心、佛性』;動詞『念』也應該是無相的,它是『觀、照』的意思,絕不是口念、憶想;受詞『佛、佛性、內在光、內在音』也是無相的。所以,整句的意思是打坐觀內在光、內在音啦。『心、佛性』並無口念的功能,亦無憶念的功能,因為口念、憶念都是有相的。這『以心念佛』就跟《楞嚴經》的【反聞聞自性】是同個意思,反聞聞自性的主詞是無相的『心、佛性』,動詞是『聞』也就是『觀、照』的意思(詳:第六奇 – 錯將『心聞』當『耳聞』),受詞是『佛性』,所以,整句也是『以佛性觀佛性』、『以佛性觀法性』之意,都是在講打坐觀內在光、觀內在音啦。而『念經』也是同個意思(詳第十奇 – 錯將『觀法』當『念經』),都是在講打坐啦!4.現在我們來談《楞嚴經05-36》提及的:【念佛三昧】就很容易可以理解它的意思是指打坐入三摩地了!但是很多人還是無法接受上面的說法,還一直認為『佛』是要有個『人』的樣子才是,其實任何佛的的法身都是一片光海,無形無相,因為祂們是『大』佛,所以是極光極亮,如《阿彌陀經》也解釋『阿彌陀』的意思是:【光明無量】、【壽命…無量】這不也間接證明念阿彌陀佛就是要念無量光了嗎?光怎麼念呢?要用佛性來念,就是『觀』了!〖丙 · 念佛の先決條件〗:所以說,『念佛』其實是要得法的,請看:1.《阿彌陀經》提到的:【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聞』就是『觀』的意思(詳:第六奇 – 錯將『心聞』當『耳聞』),此說明當我們『觀』到內在音時、即得法時,才真的懂什麼叫『念佛、念法、念僧』,即得法了之後才是真正的念佛!這裡順便提什麼是『僧』?《涅盤經》:【法即是僧】、【僧即無為】,說明僧是要修無相法的。《佛說四十二章經》:【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識心』就是明心開悟,說明『僧』是要得法、見性的。我們常說的佛法僧三寶,就是指在世佛、在世佛的法、及有受法的徒弟,也就是老師、教材、同學(僧團)啦,這是研究學問以及修行路上的要件,故曰三寶。再如《過去現在因果經》提到:【五比丘聞佛說是五陰法已,漏盡意解,成阿羅漢果。……於是世間,始有六阿羅漢:佛阿羅漢是為佛寶;四諦法輪是為法寶;五阿羅漢是為僧寶;如是世間三寶具足,為諸天人第一福田】,更可以證明『僧』是同修僧團、在世佛的已得法的徒弟之意。另《寶星陀羅尼經》提及:【世間佛難值,法僧值亦難】,可知見到『僧』跟見到『佛』、聞到『法』都是很難的。2.《大寶積經》提及的:【菩薩以法因緣,念佛及念佛法】、【以法緣念佛,多聞從是生】說明要先得法才是真正的念佛。3.《涅盤經聖行品第七之三》所提的:【或說一法,若人修習能凈眾生,滅除一切憂愁苦惱,逮得正法,所謂念佛三昧】是強調要先『得正法』才是真正的念佛。4.《華嚴經》也提到:【一切眾生…見佛聞法…念佛圓滿…心得清凈,獲諸佛法…】經文中多處皆強調要見佛(在世佛)、要聞法(即得法),也是在說明要先得法才是真正的念佛。5.《稱揚諸佛功德經》也提到:【於諸法中常增長…至心念佛而敬禮】也是說明要先得法才是真正的念佛。『心』就是『佛性』,以佛性念佛,就是以佛性觀佛性,以佛性觀內在音、內在光,就是打坐啦。〖丁 · 念佛名〗:『念佛名』有兩種解釋。一是『念佛』的意思,就是『觀佛』、得法打坐。另一是『口念在世佛的名字』、『頭腦憶念在世佛的名字』,因為在世佛是可以千處祈求千處現的,有時可以由上下文判別是指哪一個意思。不過,口念在世佛的名字,還不如跟祂求法修行。1.《大乘莊嚴寶王經》:【若復有人念是觀自在菩薩名者,是人當來遠離一切輪迴之苦】『念佛名』就是『念佛』,得法打坐,可以解脫。【若人恆念大士名, 當得往生極樂界】『念佛名』就是得法打坐,可以成佛。【若有人,能憶念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名者,是人當來遠離生老病死輪迴之苦,猶如鵝王隨風而去,速得往生極樂世界,面見無量壽如來聽聞妙法】2.《地藏菩薩本願經》:【諸下賤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要懺悔者,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三惡道苦】『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也可能是比喻法,假有為喻無為。此處的『念佛名』有可能是口念在世佛的名字,所以才沒有解脫。【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可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第一個『或男或女』是指新產者夫婦;『與讀誦此不可思議經典』是傳法給新產者夫或婦;『更為念菩薩名』是指得法的同修、再為新產者夫婦、新生子打坐;『可滿萬遍』只是比喻打坐多少而已。這樣子,新生兒可以解脫『宿有殃報』。這是為新生兒著想,才會趕在出生七日內求法。3.《無量壽經》:【其上輩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念佛名』就是得法打坐,可以解脫、成佛。『修諸功德』是修行的功德,功德是無相的,口念或憶念都是有相的,無法賺功德!4.《大乘莊嚴寶王經》:【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乃至名號亦難得值】為什麼呢?人人都知道『觀自在菩薩』名號啊?!因為觀自在菩薩投胎下來時,祂的父母不會取祂的名字叫『觀自在菩薩』,所以,即使來了也很少人知道,這可以證明『聞佛名』並不是『聽佛名』!。這一句與《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的:【諸佛出世其事甚難,得聞是經更難於彼】有相同的味道。【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變現種種救度無數百千萬俱胝(百億)那庾多(那由他)有情,令得往生極樂世界,見無量壽如來,得聞法要,皆令當得成菩提道】這表示觀自在菩薩常在各種境界當在世佛(名字不叫觀自在菩薩)傳法救度眾生。所以,要見無量壽如來(阿彌陀佛)就要找在世佛幫忙。〖戊 · 臨終念佛,得生佛國?〗:接著,讓我們來探討『臨終念佛,得生佛國』是否是真的?㈠往生者:平時即得法打坐1.《金光明最勝王經》有關『聞佛名』的內容:(一般修行人,平時即得法打坐,臨終的情況。此為大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寶王大光照如來名號者,於菩薩地得不退轉至大涅盤。若有女人聞是佛名者,臨命終時得見彼佛來至其所,既見佛已究竟不復更受女身】平時即『聞佛名』是『聞法、得法、打坐』之意,有可能成佛,命終往生佛土!(註:這有正式傳法的是大乘,如《大寶積經》所言:【攝受正法者則名大乘】。除了自己可以解脫成佛之外,自己的親人也受益,即一人得道九代超生。《大乘莊嚴寶王經》:【汝能得是如意摩尼之寶,汝七代種族皆當得其解脫】)2.《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有關『聞佛名』的內容:(一般修行人,平時即得法打坐,臨終的情況。此為大乘:)【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於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不復更生諸餘惡趣。天上壽盡,還生人間:或為輪王,統攝四洲,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或生剎帝力、婆羅門、居士大家,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平時即『聞佛名』是『聞法、得法、打坐』之意,命終可能往生佛土;對於命終只修到天界者,藥師佛的化身並沒有繼續帶他們上去,而是需再回來做人。註:從佛經中,可以看出並不是所有佛菩薩的化身,對於命終只修到天界者皆會繼續帶他們上去,如1.《四十二章經》講的:【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證阿羅漢】、【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2.《地藏菩薩本願經》:【……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3.《華嚴經》有關『聞佛名』的內容:(一般修行人,平時即得法打坐,命終的情況。此為大乘:)【若有眾生聞其佛名,必得往生彼佛國土】平時即『聞佛名』是『聞法、得法、打坐』之意,有可能往生佛土!4.《大乘莊嚴寶王經》有關『念佛名』的內容:(一般修行人,平時即得法打坐,臨終的情況。此為大乘:)【於此世界若有人,能憶念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名者,是人當來遠離生老病死輪迴之苦,猶如鵝王隨風而去,速得往生極樂世界,面見無量壽如來(阿彌陀佛)聽聞妙法】『念佛名』就是『念佛』,即得法打坐觀佛光、觀佛音,可以解脫、成佛。5.《阿彌陀經》有關『聞佛名』的內容:(一般修行人,平時即得法打坐,臨終的情況。此為大乘:)【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是說平時就要練習好打坐,由一日一心不亂進步到七日一心不亂(其實此時就該見到無量光,此時沒見到,怎麼保證臨終能見到?《死海古卷》也說:【不要等到死亡,才揭開那巨大的秘密】),臨終時(自己或能預知)才能也做到七日一心不亂,而觀到無量光等。命終時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這不是簡單的事,即使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也不是人人往生極樂世界,有人只證阿羅漢果(但釋迦牟尼佛的化身會繼續幫他修到成佛);《僧伽吒經》也說:【欲求涅盤者當勤精進】,精進才得禪定,禪定才得佛智慧。『聞說阿彌陀佛』是某人『聞』到(在世佛)『說』阿彌陀佛。《涅盤經》說:【如來身者即是法身】,那麼『說阿彌陀佛』就是『說法』,『說法』就是『傳法』(詳:第七奇 – 錯將『傳法』當『說法』);『聞…阿彌陀佛』就是『聞法』,『聞法』就是『得法』(詳:第六奇– 錯將『心聞』當『耳聞』)。所以,『聞說阿彌陀佛』就是『聞佛名』,是指『得法打坐』(應了廣欽老和尚說的【凈土也是禪】)。另《無量壽經》就有提到『聞法』:【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愿生其國(指西方極樂世界)。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這裡就很清楚的表明是要得法的。有人會將『聞說阿彌陀佛』翻譯為『聽人說阿彌陀佛』或『自己說阿彌陀佛』,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如果真的是這麼簡單,那麼《楞嚴經》的耳門圓通法門提到的禪那、帶人上佛土的內在音流(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不就多餘的?我們何必那麼辛苦打坐呢?也不需要在世佛來傳法了。其實《阿彌陀經》裡頭介紹的就是內在佛音、內在佛光,一樣也不能少。而《觀無量壽佛經》也提到:【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裡的『三歸』已表明要歸依在世佛,求法修行;『讀誦大乘』就是修大乘無相法。另外《首楞嚴三昧經》提到:【佛諸弟子隨逐音聲而得解脫】,也證明需要音流才能領人出三界。《楞嚴經》的『入流成正覺』也說明要進入這個音流才能成佛,沒有音流就等於沒有佛法,如何往生極樂世界呢?再說,《金剛經》提到:【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不能見如來】,這裡的『色、聲』,對照前後文即知是指【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的六塵的『色、聲』,是有為法,而『聽』與『口說』就是有為法,怎麼能見到阿彌陀佛呢?即使是翻譯成『聽到在世佛說阿彌陀佛』,也沒多大意義,因為聽者還是不懂如何『觀』無量光。『持名號』是說已經『聞佛』後,繼續修行之意。『阿彌陀佛……現在其前』,意思是觀到無量光。命終時就跟著無量光走而往生極樂世界,因為無量光是無相的,我們只能用無相的佛性才觀得到祂,所以,確實是指『得法打坐』。做個小結,『聞佛』就是『觀佛(《大寶積經》說:【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觀佛】,『實相』就是空、無相。)』,就是『真正的念佛』,因為『聞』、『念』都是『觀』的意思。是指打坐觀光、觀音之意。同理,『聞經』就是『念經』(詳第十奇 – 錯將『觀法』當『念經』)。其實念阿彌陀佛一輩子的人很多,見過無量光(阿彌陀佛)的很少,往生時得瑞相的也很少,因為用口誦或用頭腦憶念都是有相的,而佛是無相的,兩者不相容,這是以水溶油,徒勞無功!主要是因為沒有跟法性搭上線,這就如同買了一隻手機沒有SIM卡,撥了一輩子也撥不出去是同樣的道理。SIM卡在中國電信那裡,中國電信就是在世佛,向中國電信買門號裝SIM卡,就是跟在世佛求法,得法後24小時都可以觀得到內在佛音,常常可以觀得到無量光,因為他已經跟在世佛『心連心』、『佛性連佛性』了,這是同類相容,事半功倍。接著請看6.《普賢行願品》的內容,更可以明白其實經典沒有叫人口誦阿彌陀佛。6.《普賢行願品》:(一般修行人,平時即得法打坐,臨終的情況。此為大乘:)【是故若人誦此願者:……又復是人臨命終時……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服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誦此願』同『誦經』,也是『得法、打坐』的意思;『成等正覺』即成佛了;『轉妙法輪』即傳法。繼續看下面1.《觀無量壽佛經》的內容,更可以明白什麼叫念佛。㈡往生者:臨終得法的情況1.《觀無量壽佛經》有關『念佛、稱佛名』的內容:(臨終得法的情況,這是最幸運的了。此為大乘:)【如此愚人…應墮惡道…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文中的『善知識』就是在世明師(《涅盤經》:【第一真實善知識者,所謂菩薩、諸佛世尊】),『說妙法』就是傳法(詳:第七奇 – 錯將『傳法』當『說法』),『教令念佛』是教其觀佛(《大寶積經》說:【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觀佛】,『實相』就是空、無相。)、真正的打坐,但該愚人被苦所逼而『不能念彼佛』是指他無法打坐。(臨終得簡便法的情況。此為小乘:)【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就是這個句子讓這麼多人一直在口誦『阿彌陀佛』!善知識就教他簡便法,即只『稱南無阿彌陀佛』、也就是『稱無量壽佛』即可,但要至心,『十念』是要他一心不亂的『觀、打坐(念即觀也)』,不是只念十聲(十,滿也、全也),否則怎會叫他『令聲不絕』?不過,這裡的『稱無量壽佛』也不是口誦,而是『觀無量壽佛』(詳:第四奇 – 錯將『心照』當『口稱』),是在講『真正的念佛』。『念佛』就是『聞佛』,『聞佛』就是『觀佛(《大寶積經》說:【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觀佛】,『實相』就是空、無相。)』,要『觀』,就只有『佛性』有『觀』的能力,但佛性唯佛能知,還是要找在世佛幫忙才行。若再將『稱無量壽佛』對照經名《觀無量壽佛》,可知這『稱』就是『觀』,標題已表明是『觀佛』,『觀佛』不就是『觀佛性』嗎?還是在講打坐,不過,此處僅僅是指觀無量光(無量光就是阿彌陀佛之意)。雖然簡便法只觀佛光,但得法者依然會有內在音流,但他個人未必知曉。這『稱』不是『口誦』或『憶念』的意思,因為在世佛要給他念的,不會寫在這裡,即使寫在這裡對我們也無益,因為在世佛沒說要讓我們念,力量傳不過來。這世上就是有人硬要『口誦』或『憶念』阿彌陀佛,記得《金剛經》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口誦』或『憶念』都是有為法,釋迦牟尼佛會做這種糊塗事嗎?再說要叫人家念也要講清楚說明白,怎麼一個是『無量壽佛』,一個是『南無阿彌陀佛』(雖然同義)?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明明佛堂都是伺奉釋迦牟尼佛的,釋迦牟尼佛又是佛教教主,怎麼不念『釋迦牟尼佛』?反而念起『阿彌陀佛』?都是誤解經典啦。另外,要『見金蓮花』,就如同要觀到無量光一樣,還是要用無相的佛性才觀得到祂,因為金蓮花是無相的,所以我們眼睛還是要閉起來,好好的打坐。『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很多人誤解這句為『臨終念佛一聲,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若真有這麼簡單,那大家都不用修行了,吃肉喝酒去,臨終再來念佛一聲就好了!上面第1.點、第2.點、第3.點、第4.點即《金光明最勝王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華嚴經》、《阿彌陀經》所提的,都是白提了?那麼累都還不如人家臨終念佛一聲!?釋迦牟尼佛在《佛遺教經》裡頭還交代祂的徒弟要日夜修行呢!(倒是如果平時沒得法,臨終念在世佛的名字就不一樣,至少可以超生)即使阿難跟隨釋迦牟尼佛身邊那麼久,於釋迦牟尼佛圓寂時都還沒超三界,集結經典時摩訶迦葉都還不讓參加呢!想想也知道要成佛不是那麼簡單,就算是世俗的入學考試,譬如北京大學,它也不會隨便讓不夠格的人進去讀啊!我們的條件還沒到達佛的境界,往生時當然就到不了。其實這個『念』也是『觀』的意思,而且要以觀到金蓮花為前提,意即觀到金蓮花之時(一念頃,這『一』是as soon as之意,不是在講次數)即刻往生,那麼就能到極樂世界去。假如該人昨天觀到金蓮花,今天卻觀到紅蓮花、或白蓮花而往生,那也只能說對不起,或許只能解脫而已,而且這裡一定是指有在世佛傳簡便法的才解脫(但傳法的在世佛化身會繼續幫他修到成佛),沒求法的即使自己觀到紅蓮花也是要輪迴的。(註:這簡便法是小乘,只可以自己解脫成佛,無法度其他親人超生。不過,無論是大乘抑是小乘,都要有船票才能上船,船票在船長那裡,船長是在世佛。如《涅盤經》:【如來自渡能渡彼,是故稱佛大船師】)所以現在如果看到某人含笑往生、或火化時出現舍利子如觀音像……等等異像,就約略可以知道他應該是有修『金剛法門』或有『念』在世佛令其念的佛號!2.《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十二品》有關『聞佛名』的內容:(臨終得法的情況,這是最幸運的了。此為大乘:)【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歷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歷三惡道苦。………是人若是業報命盡,應有一切罪障業障,合墮惡趣者。承斯功德,命終之後,即生人天,受勝妙樂,一切罪障,皆悉消滅】『聞佛名』就是『聞法、得法』,『歷耳根』也可證明是『耳根圓通』、接受佛法了。結論:這種情況,命終者不只可以超生,有時還能解脫。3.《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七品》有關『聞佛名』的內容:(臨終得法的情況,這是最幸運的了。此為大乘:)【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聞佛名』就是『聞法、得法』。結論:這種情況,命終者不只可以超生,甚至解脫。4.《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八品》有關『聞佛名』的內容:(臨終得法的情況,這是最幸運的了。此為大乘:)【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這是臨時抱佛腳,很幸運的情況,臨命終日才『聞佛名、聞經』,就是『聞法、得法』(詳:第六奇 – 錯將『心聞』當『耳聞』),除了犯『五無間罪』者之外,皆可免墮三惡途。註:這『五無間罪』如果是早一點修行,也是可以免掉的,如《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若於是經受持讀誦……破四重戒作五逆罪,及毀諸戒無量過咎悉得消滅】結論:這種情況,命終者不只可以超生,甚至解脫。5.《金光明最勝王經》有關『聞佛名』的內容:(臨終得法的情況,這是最幸運的了。此為大乘:)【若有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寶髻如來名者,即生天上】臨命終時,才『聞佛名』,就是『聞佛』、『聞法』、『得法』。這是臨時抱佛腳,是很幸運的情況。結論:這種情況,命終者不只可以超生,甚至解脫。㈢往生者:沒有得法,臨終、命終的情況1.《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十二品》的故事:(沒有得法的人命終後,眷屬有得法、幫忙打坐的情況:)(這是一人得道、九代超生的情況)【有男子女人……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姐妹……思憶父母及諸眷屬……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乃至聞名,一瞻一禮,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是人眷屬,假因業故,墮惡趣者計當劫數。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畫地藏形像,瞻禮功德,尋即解脫、生人天中,受勝妙樂。……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萬遍。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是人,眷屬生界。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於諸世界,見諸眷屬】『塑畫地藏菩薩形像』、『瞻禮供養』都是有為法,只是一種假借,表示內心的虔誠而已;『一日至七日』、『三七日中』、『滿於萬遍』也是在強調誠心,重點是生者有『聞佛名』、『念佛名』,即有得到正法(詳:第九奇 – 錯將『觀佛』當『念佛』),才能庇蔭自己的往生親屬超生。這裡沒有提到口誦經典。結論:這種情況,往生的親屬可以超生(超越到好一點的境界)。2.《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九品》有關『念佛名』的內容:(沒有得法的人臨終時,眷屬有得法、幫忙打坐的情況:)【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銷滅。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銷滅。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眷屬為其『稱念佛名』,即眷屬『得法、真正的念佛』、為臨終者打坐,除了犯『五無間罪』者,業報都會消滅。可以確定這不是口誦佛號啦,《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口誦』是有為法,釋迦牟尼佛不會做這種事的。『自稱自念』是指自己得法打坐,有可能解脫三界輪迴(註:如果往生時沒有解脫,依各個在世佛的力量不同,有些在世佛的化身仍會繼續幫他一直到成佛,有些則還要回來做人);『無量罪』,是指得法時在世佛將所有業障都消除了。3.《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一品》的故事:(沒有得法的人命終後,眷屬有得法、幫忙打坐的情況:)【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如來(化身)告聖女曰:……端坐思惟吾之名號……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雖然不是正法時期,但文中強調婆羅門女(地藏菩薩的前身)會『念佛』,表示她有得到正法(或許就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圓寂前傳法給她的,因為原文是說【時世有佛……婆羅門女,其母常輕三寶……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化身也叫她『思惟吾之名號』,就是『念佛名』即『真正的念佛、打坐』(詳:第九奇 – 錯將『觀佛』當『念佛』),所以才有力量救自己的母親離開地獄(有超生)。注意這裡沒有提到口誦經典。結論:這種情況,命終的親屬可以超生(超越到好一點的境界),但尚未解脫。〖己 · 結論〗:最後來看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頭所寫的,應該可以為『念佛』這詞理出一些頭緒:【常應心念】『心』就是『佛性』,『念』就是『觀』。用『佛性』『觀』內在音、內在光。這跟《楞嚴經》的【我用心聞】是同個意思。【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實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聞是觀世音菩薩』就是上面提過的『聞佛名』、『聞佛』、『聞法』。這跟『聞…阿彌陀佛』是同個意思(《華嚴經》:【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切佛變化名號無差別】、【其諸菩薩、世界、如來,所有名號悉等無別】,所以,聞任何佛名都是聞法的意思)『觀其音聲』不就是強調打坐觀內在音嗎?【稱其名號】、【稱觀世音菩薩名】、【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稱』就是『觀』。『稱觀世音菩薩名』就是『觀佛名』,而『觀佛名』就是『觀佛(《大寶積經》說:【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觀佛】,『實相』就是空、無相。)』,打坐觀內在音、內在光。【……而為說法】還是強調要傳法,因為『說法』就是『傳法』。第十奇 – 錯將『觀法』當『念經』。……不懂『念經』、『誦經』、『讀經』之意。〖甲 · 念經不用口〗:佛法是無相法,以口誦經、或心念經典都是有為法,不是佛法!古本繁體字的『念』與『口字旁的念』是不同意思的:『念』是默念不出聲,『口字旁的念』是誦出聲。查古本繁體佛經,只有『念經』,沒有『口字旁的念經』,即經典並沒有叫人口誦經典,如《達摩血脈論第1問》也提到︰【佛不誦經】《達摩破相論第14問》則言及︰【在口曰誦,在心曰念。...誦在口中,即是音聲之相;執相求理,終無是處】意思是聲音是有相法,佛法、真理是無相法。前面提過,『心』就是『佛性』(詳:第二奇 – 錯將『此心』當『彼心』),『經』就是『法、佛性』(詳:第三奇 – 錯將『假經』當『真經』),所以『以心念經』就是『以佛性念經』、『以佛性念法』、『以佛性念佛性』之意。但『經』、『法』、『佛性』是超越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的,它是內在光、內在音,不能用嘴巴誦、也不能用意念來憶想的,如《大乘起信論》提的:【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若知一切法,雖說無有能說可說,雖念亦無能念可念,是名隨順】前面說過經典只是在廣告某個法門而已,但是法門怎麼修,並沒有寫在裡面(詳:第三奇 – 錯將『假經』當『真經』)。假如你買了一本食譜,但是裡頭卻只介紹某某菜肴讓人看了會垂涎三尺,聞了會饞涎欲滴、食指大動,吃了會口齒留香、回味無窮,但是卻沒有教你材料是什麼,更沒有教你怎麼做,請問你會不會生氣?一定生氣嘛!但是佛經就是如此,真正的法門並沒有寫在裡面,因為無相法是語言文字無法形容的,可大家卻一直沒意會到這點,真的很可惜。各位可以看看《過去現在因果經》就會了解,釋迦牟尼佛剛成佛時所收的弟子,個個都是接受祂的傳法(廣說四諦),並且很快、甚至當下就得阿羅漢果的,若不是接受傳法,那些〝第一大仙、第一神通〞的也永遠無法解脫。《過去現在因果經》可以幫忙大家打破『念經、讀經』的迷思。〖乙 · 念經、誦經=得法、打坐〗:其實這個『念』就跟『聞』一樣(詳:第六奇 – 錯將『心聞』當『耳聞』),都是指『觀照』的意思,而『經』就是『法』,所以『念經』就是『觀法、聞法』,就是『得法』。『以心念經』就是以『佛性』『觀』內在光、內在音,也就是打坐啦。以下皆強調念經要先得法:1.《六度集經七六》:【其心得禪,念經深義】得禪就是得道、得法(《達摩血脈論第六問》:【佛即是道,道即是禪】),整句是得法後繼續『念經』即打坐修行之意。2.《大寶積經寶髻菩薩會第四十七之一》:【常念經法,順修其行】『念經法』就是『觀法、聞法』,因為經法是無相的,不可以用口念或用頭腦憶念的。這裡是指修『陀羅尼印法教法門』,也是得法之意。得法後繼續打坐就是『念經』。3.《阿彌陀經》的:【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若有善男子…聞是經受持者】這裡在談『念經』=『聞經』。『聞經』就是『聞法』即得法也,得法打坐就是『念經』。4.《大寶積經》:【袈裟百萬億,奉施於諸佛,不如剎那頃,思惟於此經】『袈裟百萬億,奉施於諸佛』的功德,竟然比不上『剎那頃,思惟於此經』!?因為布施在世佛的功德再多,也無法抵消累世業障,但修正法者,在世佛不但將累世業障拿掉,繼續修行還可以累積功德,當作成佛的儲量。『思惟』就是『打坐』修無相法。5.《寶星陀羅尼經》的:【……聽此法者……坐禪誦經……勤事供養佛法僧寶】『聽法』就是『聞法』即得法也,並且打坐,這是此處『誦經』的含義。6.《佛遺教經》的:【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還是強調要修所得的『善法』,即打坐也,這也是此處『誦經』的含義。這『誦經』絕不是口誦,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沒有佛經,祂若要教人口誦經典,總要有本書才可以啊!佛會做這麼不負責任的事情嗎?再說,哪有深更半夜才口誦經典的?且《金剛經》說過:【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不能見如來】,這『口誦經典』,怎能見如來呢?釋迦牟尼佛怎會教這有為法呢?7.《法華經》的:【若復有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供養於佛、及大菩薩、辟支佛、阿羅漢,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華經》、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受持此《法華經》』即是受法、繼續修行打坐也,所以,功德才會比『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供養於佛、及大菩薩、辟支佛、阿羅漢』還大。如果只是每天口誦經典,那是有為法,怎能賺到無相的功德呢?8.《普賢行願品》:【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這裡可以做個複習:『聞此願王』同『聞經、聞法』就是『得法』。『受』就是『受法、得法』。『讀、誦』是指『打坐』。『持』就是『繼續修行』。『書寫、說』就是『成佛了、能傳法給人』。成佛者才能『福聚無量無邊』。成佛者才能『拔濟眾生,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9.《大乘莊嚴寶王經》:【時,彼葯叉羅剎,白觀自在菩薩言:「若有有情而能書寫此大乘經,所獲福德其量云何?」「善男子,所獲福德無有邊際。若人有能書寫此經,則同書寫八萬四千法藏而無有異。……若有人能常時但念此經名號,是人速得解脫輪迴之苦,遠離老死憂悲苦惱。……」說是法時彼諸葯叉、羅剎,有得預流果者】這裡可以做個複習:『書寫此經』跟『讀誦』有時是同樣指『傳法』之意,所以,福德才無有邊際;但有時也可能是指『受法、得法打坐』。『念此經名號』是指『得法打坐』。在葯叉羅剎與觀自在菩薩的對話之後,旁白提及『說是法時』表示在這前面觀自在菩薩已為葯叉羅剎完成傳法。【又如滿四大洲所住,男子女人、童子童女,如是一切皆得七地菩薩之位;彼菩薩眾所有功德,與念六字大明一遍功德而無有異】『滿四大洲的男女皆得七地菩薩』的功德,竟然比『念六字大明』咒一遍的功德還少,可見這『念』絕不是口念、意念,而是『受法、得法打坐』之意。『咒』就是『法』,是無相的,佛法不可能是口傳的、也不是用口修的。10.《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百千萬劫,供養八十俱知那庾多(千億)百千恆河沙諸佛菩薩,飲食衣服房舍卧具、百種湯藥、幡蓋香花塗香末香,復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日日中奉施諸佛……若有誦此陀羅尼一遍者,此人功德勝前功德,諸佛如來說不能盡】這『誦此陀羅尼』即是『誦經』之意。用那麼多七寶等供養那麼多佛菩薩的功德,竟然比不上『誦此陀羅尼一遍』!?可見這絕不是用口誦,而是『觀法、聞法』,即受法修行也。●所以『念經』、『誦經』並不是教人用頭腦憶念,也不是用口誦,幾乎都是指『打坐』啦。●也有人會說誦經沒什麼不好,六祖惠能不就是聽到人家誦《金剛經》而想要找明師求解脫的嗎?誦經好不好不是我們討論的範圍,問題是整個中國歷史有幾個人像惠能那樣?〖丙 · 讀經、讀誦=傳法〗:另外,經典裡頭也有『誦讀』這詞,已在前面提過,並不是用嘴巴誦讀,有時是指『講經說法』即傳法之意(詳:第七奇 – 錯將『傳法』當『說法』);有時也是指『誦經』即打坐之意。1.《法華經》的:【若以大地,置足甲上,升於梵天,亦未為難;佛滅度後,於惡世中、暫讀此經,是則為難】『讀此經』竟然會比將『大地,置足甲上,升於梵天』難!?可見這『讀此經』不是以口讀經的意思,實際上是傳法之意,整句是指傳法的在世佛難值之意。2.《地藏菩薩本願經》:【若見有人讀誦是經,乃至一念讚歎是經、或恭敬者。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此時的『讀誦』並沒有成佛傳法之意。〖丁 · 誦經超度?〗:現在我們來討論誦經超度亡魂的事。(一)往生者:平時即得法打坐1.《寶星陀羅尼經》:(一般修行人,平時即得法打坐,命終的情況。此為大乘:)【是諸眾生多行十善,於彼命終皆生天上,還與汝等而作眷屬。如是無量功德甚多,皆由稱揚一切諸佛大法陀羅尼法門故。是諸眾生皆度生死此岸得入無餘,名聞增長果報滿足,所種女身現生後受,以法力故,如是等身一切皆盡,唯置作五逆者、誹謗正法者、謗無賢聖者。身口意業所作之惡業及果報一切皆滅】『稱揚一切諸佛大法陀羅尼法門』就跟『稱佛名』一樣,都是指『得法、打坐』,這可以解脫、成佛。2.《金光明最勝王經》:(一般修行人,平時即得法打坐,命終的情況。此為大乘:)【若有眾生聞是金光明最勝經王,乃至一句,命終之後,當得往生三十三天及余天處】『聞經』就是『聞法、得法』,這可以解脫、成佛。3.《僧伽咜經》:(一般修行人,平時即得法打坐,臨終的情況。此為大乘:)【若有人以凈信心讀誦此法門……臨命終時,得見九十五億諸佛,安慰之言:「汝莫怖畏!汝在世時聞僧伽吒法門。」九十五億佛,各將其人至其世界】『讀誦此法門』是指修此法門,『聞僧伽吒法門』是指受持僧伽咜法門,都是無漏法、大乘正法,這可以解脫、成佛。4.《大乘莊嚴寶王經》:(一般修行人,平時即得法打坐,臨終的情況。此為大乘:)【若人得聞如是經王而能讀誦,是人若有五無間業皆得消除,臨命終時有十二如來,而來迎之告是人言:「善男子,勿應恐怖,汝既聞是《大乘莊嚴寶王經》!」示種種道往生極樂世界……命終決定往生極樂世界】『聞是《大乘莊嚴寶王經》』是指『聞大乘莊嚴寶王法』即受法之意,這也是無為法、大乘正法,這可以解脫、成佛。5.《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一般修行人,平時即得法打坐,臨終的情況。此為大乘:)【若有眾生信心書寫、受持讀誦、供養此經者,此人命終當生何處?佛言:……此人命終,永離惡趣常生凈土】『受持讀誦、供養此經』是指『修一切法功德莊嚴王法』即受法之意,這也是無為法、大乘正法,這可以解脫、成佛。6.《無量壽經》有關『聞法』的內容:(一般修行人,平時即得法打坐,臨終的情況。此為大乘:)【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愿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一向專意』是『一直專心、至心』的『念』即『觀』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無量壽佛就是無量光,要認真的打坐觀內在的佛光也。『十念』,已於《觀無量壽佛經》提過,是要一心不亂的『念(即觀也)』,不是只念十聲(十,滿也、全也)。『聞深法』已經很明顯的提示要『求法』(詳:第六奇 – 錯將『心聞』當『耳聞』),要『得法打坐』才有力量。『一念念於彼佛』,這『一念』是一心專念之意,但是這個『念』也是假有為喻無為,佛法是無為法,不是用口誦、憶念的。《金剛經》提到:【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不能見如來】,這裡的『色、聲』,對照前後文即知是指【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的六塵的『色、聲』,是有為法,『口誦』是有為法,怎麼能見到阿彌陀佛呢?(二)往生者:臨終得法的情況1.《涅盤經》:(臨終得法的情況,這是最幸運的了。此為大乘:)【犯四重禁及無間罪臨命終時,念是大乘《大涅盤經》,雖墮地獄、畜生、餓鬼、天上、人中,如是經典亦為是人作菩提因】『念是大乘《大涅盤經》』就是『聞法、得法』,若是一般人是可以解脫、成佛的,但對於犯【四重禁及無間罪】的人就只能如《涅盤經》所言:【是大乘典《大涅盤經》亦復如是,若有眾生犯四重禁、五無間罪,悉能消滅,令住菩提,如葯革屣能消眾毒,未發心者能令發心,安止住於菩提之道】。(三)往生者:沒有得法,臨終、命終的情況1.《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七品》:(沒有得法的人臨終、命終時,眷屬有得法、幫忙打坐的情況:)【惡習眾生……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或懸旛蓋及燃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眷屬為其『轉讀尊經』,或許是指眷屬有得到在世佛允許而代為傳法給臨終者,才能【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註:若臨終者有得法,因為能修的時間不多,所以,如果往生時沒有解脫,有些在世佛的化身仍會繼續幫他直到成佛,有些則必須回來做人);『讀經』或可解釋為『誦經』,即眷屬為臨終者打坐。畢竟臨終者不好再傳法給他,因為無體力打坐了。再加上眷屬『念佛名』,即『得法、真正的念佛』、為臨終者打坐;這樣能夠免墮三惡途。可以確定這不是口誦經典、口誦佛號啦,《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口誦』是有為法,釋迦牟尼佛不會做這種事的。【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結論:因為臨終沒得到佛法,所以,家人需為其做更多功德,才能生到人天。2.《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八品》:(沒有得法的人臨終時,眷屬有得法、幫忙打坐的情況:)【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就是這一句讓這麼多人在為亡者口誦經典。都是因為不了解『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的真意。大家如果再回憶《金剛經》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不能見如來。】就知道釋迦牟尼佛不會教人口誦經典。臨命終時,眷屬設大供養,顯然是供養在世佛(或指內心非常虔誠、祈求在世佛幫忙之意);『轉讀尊經』,『讀經』或可解釋為『誦經』,即眷屬為臨終者打坐。(註:經文提及【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所以,『轉讀尊經』,應該不是指代為傳法給他)『念佛名』,即『真正的念佛』、為臨終者打坐。這力量能『令亡者離諸惡道(即畜生、餓鬼、地獄),諸魔鬼神悉皆退散』。可以確定這裡不是用口誦經典、口誦佛號啦。結論:這種情況,命終的親屬可以超生,但尚未解脫。3.《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七品》:(沒有得法的人,命終時,眷屬不會打坐的情況:)【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在七七日內……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如精勤護凈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命終之後,這裡只說明眷屬為亡者造『聖事』、『資助道業』,眷屬並沒有『念佛名』即『真正的念佛、得法打坐』(詳:第九奇 – 錯將『觀佛』當『念佛』),所以,力量不大。但還好有供養在世佛,才有一點功德,不過,亡者也只得到七分之一(沒提到超生)。且文中沒有提到誦經。結論:這是很糟糕的情況,文中只提到『存亡獲利』即生者、亡者皆獲利。目前世上的做法大多比這個還糟,因為連在世佛在哪裡都不曉得。4.再看看現代廣欽老和尚超度鬼魂的故事:【台北法華寺鬧鬼,晚間無人敢住宿,廟方邀廣欽老和尚過夜,也不明言。隔日晨老和尚用手指殿前右側一客房,主動對廟方人員說:「那兒有兩個日本鬼,你們去翻開榻榻米,取出屍骨……」果然如他所說……他口中一面念佛號,又像是念往生咒,之後說:「已經超度過了」……第三天早晨老和尚又說右側後面寮房還有一鬼,囑令如前掀開榻榻米,取出髏骸,送入化紙爐,老和尚念佛持咒後說道:「他也走了!」之後就再也沒鬧鬼】廣欽老和尚不識字,更不會口誦經典,也沒叫人口誦經典。有人會懷疑他口中念念有詞是不是有為法?不是哦,那只是sakura做樣而已,真正的力量是在裡面,應該是在打坐時就已經幫亡魂超度了。5.另外明朝萬曆年間龍褲國師為皇太后超度的故事:【……一張桌子,一隻手幡,及太后的牌位就夠了……龍褲和尚拿起幢幡,對著牌位登高一呼:「我本不來,你偏要愛;一念不生,超升天界。」……「好了!去吧!妳已經解脫了。」】【皇帝惱怒道:「這,這如何能夠超度?分明是開朕的玩笑!」】【……突然……一陣微妙的天音幽幽響起:「聖僧度我,我已解脫;汝等還不趕快禮謝?」】【……大臣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是皇太后的聲音。」】也是不用任何法器、儀式,更不必口誦經典。第十一奇 – 錯將『心出家』當『身出家』。〖甲 · 假出家有三種〗:●第一種是貪婪的,商業型的,想當大廟公、大住持,追求名利,騙取世人的供養,變相的享受世界,業障很大。出家要真修行,否則果報不可思議。●第二種是出世的、隱遁的、逃家型的。其實不必出家當和尚就可以達到此目的,搬個家不要和人來往就可以了。有些人是受不了世俗的風氣,想過〝好生活〞,較嚴重的是〝失志〞的所謂看破世情者,應該好好解決心結,否則逃離這個家,到另外一個地方還是家,沒什麼用。這種人如果還帶瞋,就更不好。《地藏菩薩本願經》:【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第三種是痴型的,誤以為修行就是剃度〔釋迦牟尼佛留長發、達摩也留鬍子呢﹗〕、穿袈裟〔觀音菩薩穿金帶銀,留長發呢﹗〕、單身〔歷代很多結婚生子的人成佛呢﹗〕、念經、早課晚課、拜木頭佛、繞佛、參公案。他們道心很強,可惜沒有在世佛傳法,只得做些世俗的救濟事業,很像社會福利團體,是在修福報;但是不懂正法,不凈說法、誤導大眾而造業障,卻不自知﹗1.《未曾有因緣經》:【有諸比丘,言行不同、心口相違。或為利養錢財飲食、或為名譽要集眷屬、或有厭惡王法役使,出家為道,都無有心向三脫門,度三有(三界)苦。以不凈心,貪受信施,不知後世,彌劫受殃,償其宿債】【其五比丘專行巧偽,邪濁心故,福盡命終生地獄中,八千億劫受大苦報。地獄罪畢,受餓鬼形,魑魅魍魎。如是輾轉,經八千劫。餓鬼罪畢,受六畜身,償其主人先世供養、業報因緣,或作駱駝驢騾牛馬,隨其主人所受福慶,常以筋力,報償主人。如是輾轉,復八千世,畜生罪畢,雖獲人身,諸根暗鈍,無男女根,名為石女。自爾以來,八千世中,常以筋力,報償主人,於今不息。】【寧割身肉,以用供口,不以邪心受人施也】2.《佛藏經》:【破戒比丘以他財物自養其身,我說此人為重擔者……破戒比丘當於百千億萬劫數,割截身肉以償施主,若生畜生身常負重】【寧啖燒石吞飲洋銅, 不以無戒食人信施】【但深貪著世間利樂,非是沙門自稱沙門,不應供養而受供養】『沙門』是要得到正法的。【四惡比丘……說有我、人、眾生、壽命……舍『第一義無所有畢竟空法』……墮阿鼻地獄……在家、出家親近此人……凡有六百四萬億人,與此四師俱生俱死,在大地獄受諸燒煮】【是人舍於無上法寶墮在邪見,是沙門旃陀羅。有諸白衣往詣其所,如此惡人而為說法,以利養故稱讚於佛及法與僧,但求活命為財奴僕,貪重衣食贊己所樂:「若行布施得生天上。」於佛法中,施為下法,贊以為最……】3.《像法決疑經》:【諸惡比丘,執著住處,如似俗人護己舍宅,不能依時三月一移;見有比丘,衣缽自隨,於其住處滿九十日,而更移去。諸惡比丘,咸作是言:「此比丘,志性不定,躁擾多務,狂亂失心,數作移動。」作是語者,獲罪無量】按照佛的戒律,寺廟只供安居修學,住滿三個月就要走,不能再住(以避免一些人將寺廟當自己的家),因此出家僧要四處游化,所以稱為四方僧。〖乙 · 真出家〗:真出家是入世的、奉獻的、無所求的提供最大的布施……法布施,真正的傳佛法給給世人,為了領世人解脫、提升世人的靈性等級而付出的,而且不接受供養,功德無可限量大。就像在世時的釋迦牟尼佛及祂的徒弟們,在世時的惠能及祂的徒弟們...。祂們只追求真理,是真正的求道者。1.《達摩悟性論》︰【出離生死名出家】指超三界輪迴的家2.《達摩血脈論第6問》︰【若見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鬚髮,白衣(一般人)亦是佛。若不見性,剃除鬚髮,亦是外道】『自心』就是『自性、佛性』,見性就是得法開悟(詳:第二奇– 錯將『此心』當『彼心』)。3.《大寶積經》:【於正法中而得出家,具比丘戒,甚為稀有】【攝受正法者則名大乘】、【是故大乘戒蘊是毗奈耶,是正出家】【三世一切佛,稱讚出家法,若樂供養佛,當依佛出家。設滿恆沙界,珍寶供養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靜】『出家法』就是正法,『佛』是指在世佛。4.《大方等大集經》:【爾時王子即舍王位,在佛法中出家聽法,如法而住得無生忍】『聽法』就是『聞法、得法』!(詳:第六奇– 錯將『心聞』當『耳聞』)5.《弘忍最上乘論第13問》︰【諸比丘!汝等學他出家修道,此是出家,出生死枷,是名出家】要出生死枷鎖,超三界不再輪迴就要跟在世佛求法。6.《楞嚴經》︰【失我本心,雖身出家,心不入道……如人說食,終不能飽】【值佛,聞法出家】『本心』就是佛性,要見性只得找在世佛,因為佛性人人皆有,但唯佛(在世佛)能知!『聞法』就是得法(詳:第六奇 – 錯將『心聞』當『耳聞』)。7.《雜阿含經》:【汝今可得於正法中出家.受具足戒】8.《佛說四十二章經》:【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要『識心』,就是見性開悟得法(詳:第五奇 – 錯將『聰明』當『開悟』)。佛法是無相法,無相法就沒有在書本文字上。9.《過去現在因果經》:【雖復處居家,服寶嚴身具;善攝諸情根,厭離於五欲;若能如此者,是為真出家。雖身在曠野,服食於粗澀;意猶貪五欲,是為非出家。一切造善惡,皆從心想生,是故真出家,皆以心為本】『心』是指佛性,不是頭腦、意念。(詳:第二奇 – 錯將『此心』當『彼心』)10.《佛藏經》:【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法深妙智者所樂。是人不能信解通達,得出家已自稱沙門,不能堪受如實教化,於此法中不能修心,不得滋味振手而去墮在惡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就是無相法,沒有得到此法是不可稱為沙門的,就如《涅盤經》說的:【法即是僧,僧即無為】。11.《出家功德經》:【若有於此沙門法中使人出家,若復營佐出家因緣,於生死中常受快樂。我滿百歲說其福德,不可窮盡】『沙門法』是指得到正法,《涅盤經》說:【法即是僧,僧即無為】,所以,沙門法就是無為法、無相法。【出家應得解脫】『解脫』必須得到在世佛傳法。【出家應見一切法聚、善法住處,應觀諸佛清凈法身】『善法』是指得到正法,『觀諸佛法身』就是『觀佛』(《大寶積經》說:【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觀佛】,『實相』就是空、無相。),『觀佛』就是『觀佛性』,即得法後打坐觀內在音、內在光。【若有人滿百劫中,餘方出家修持凈戒;若復有人於此閻浮提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須臾清凈出家,於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十六分中不及其一】『清凈』就是得法時業障消除。(詳:第一奇– 錯將『六根』當『六識』)12.《首棱嚴三昧經》:【菩薩住首楞嚴三昧,現在空閑、聚落無異,現在居家、出家無異】可見出家最主要在那個心、裡面要有得法才重要。出了這個家,又到另外一個家綁著而已,如果沒有修真正能解脫〔超三界〕的法門的話。第十二奇 – 錯將『福報』當『功德』。〖甲 · 功德〗:●功德是無相的,祂超越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所以呢,只要是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無法完成的就是功德。以下經典所言即是:1.《占察善惡業報經》:【一切功德行滿足故作佛】要成佛不是用六識修的,佛是無相的,而功德也是無相的,功德就是佛性,佛性就是佛。2.《涅盤經》:【功德者即是三寶】『三寶』即佛、法、僧(《涅盤經》:【法即是僧】、【僧即無為】),都是無相的。【功德甚深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要解脫就要修無相法,而功德也是無相的。【佛性亦爾,悉是無量無邊功德之所成就】功德就是佛性。3.《華嚴經》:【如來功德不可量,充滿法界無邊際】功德就是『法性、佛性』4.《六祖壇經決疑品第三》︰【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常見本性其實妙用,名為功德……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5.《法華經》:【其有眾生、聞如來法,若持讀誦,如說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覺知。所以者何?唯有如來、知此眾生種相體性……】『聞如來法』是指得到正法;『讀誦』是指繼續修行;修行所得的『功德』就是『佛性』,當然只有佛能知!這跟《涅盤經》講的:【如是佛性,唯佛能知】是一樣的意思。●所以,修功德就要用無相法(但有為法如果它的結果是超越六識的層次的,那也是功德)。請看:1.《華嚴經》說的:【令隨念佛生功德,此發威光解脫門】『念佛』就是得法打坐,是無相法(詳:第九奇 – 錯將『觀佛』當『念佛』)。2.《文殊師利般若經》則說:【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念佛』就是得法打坐,這樣才能『生』功德。3.《未曾有因緣經》說:【正為宣傳通法化耳,利益天人令開悟故,名為法施,功德無量】若幫在世佛做弘法的工作,應該也是法施,也有功德,當然如果能度人修無相的正法,那也有功德。4.《正攝法經》:【諸佛世尊所有無邊無際功德,從法生起,受行法分,法所化現,法為其主,從法出生,正法行境,依於正法,法所成辦】所以要修功德,就要向在世佛求法、打坐。●功德既是法性,祂就能消除眾生業障,領人出三界生死輪迴。但福報則不行。請看:1.《未曾有因緣經》:【說法教化,名為法施,能令眾生出世間道】【不值善時,不遇善友,無善方便,雖修功德,不得免罪】2.《金光明最勝王經》:【法施能令眾生出於三界】、【法施能凈法身】3.《華嚴經》:【佛是福田功德海,能令一切離諸惡】【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系,無能說盡佛功德】4.《大乘莊嚴寶王經》:【我遇功德地,遠離諸罪垢】這裡是指遇到在世佛,已向在世佛求法了。〖乙 · 福慧雙修〗:所謂福慧雙修,是指跟在世明師求法後,修佛智慧、功德,也能同時得到福報之意。當成佛了,就是福慧圓滿,叫二足尊。1.《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所言:【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念功德』就是真正的念佛,『誦經』指打坐觀內在音、內在光;但若對照『演說開示』,則『讀誦』就是指『說法、傳法』,表示此人已成佛。總之,此人修佛智慧之正法,同時也能得到很多福報。2.《華嚴經》講的:【世間所有安樂事,一切皆由佛出生】3.《未曾有因緣經》說的:【以要言之,求一切福德,皆應修學智慧方便】『智慧方便』就是無相法,如《涅盤經》:【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丙 · 人天福報〗:●要如何知道自己做的善事是功德還是福報呢?很簡單,福報是有為法,任何用眼耳鼻舌身意所做的善事,幾乎都是在做福報,不是功德(但假如它的結果是超越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的,那就是無為法,就有功德)。譬如梁武帝的故事:【武帝問達摩:「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數,有何功德?」達摩答道:「並無功德。」因為「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這是有為法,是人天福報,即使供養在世佛也只是得福報。但功德是無相的。【武帝又問:「如何是真實功德?」達摩道:「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於世求」】功德與智慧都是無相的,空寂是在談法性,也是無相的。●所謂人天福報,意即還在三界內。如1.《金光明最勝王經》所說的:【財施之福不出欲界】、【財施但唯增長於色】2.《大智度論》說的:【人天為求世間福樂,故以十善布施為其道……其中,十善為世間道,故稱有漏道】3.《涅盤經》:【福德莊嚴者,有為、有漏……是凡夫法】●所以,做好事即使無苦報,也無法解脫生死輪迴;再加上有他化自在天王的作弄,還是會再造新惡因,受惡報的。所以,嚴格講,福報也是業障。請看1.《未曾有因緣經》所說:【施珍寶物,濟一世乏,增益生死,系縛因緣】【行善功德雖無苦報,然有生死,不免無常。兼有他化自在天王,見人修福心懷嫉妒……令造惡業;惡業因緣,應受苦報】2.《佛藏經》:【…於佛法中,施為下法…】做好事無法解脫生死輪迴的主要原因是,福報無法抵消業障,如《未曾有因緣經》講的:【布施之功不亡失也,罪後畢時方當受福。夫人修福不與罪合;不共合故,要須方便令得滅罪;何謂方便?謂善知識。何謂善友?謂正見人,是為善友,常以正教調伏其心。何謂正教?謂觀無常苦空無我,十二因緣纏著生死;修四真諦,見苦斷集證滅修道;行六波羅蜜,四無量心,是為方便調伏諸根……解脫心者,即涅盤也,是則名為善知識也】意即業障需要無相的功德才能抵消,要修功德就要找善知識(即在世佛,《涅盤經》:【第一真實善知識者,所謂菩薩、諸佛世尊】),跟祂求法才行。結語:《華嚴經》說:【若實若不實,若妄若非妄,世間出世間,但有假言說】,另《達摩破相論第12問》有句話:【佛所說經……所以假有為,喻無為】,很多詞句乍看是有為法(即用到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但其實都是比喻而已,它所指的都是無為法(即佛性的六根),因為佛法就是無為法。所以,當看到經典裡頭如下表的【主詞+動詞+受詞】的組合時,主詞(有相)動詞(有相)受詞(無相)眼看、見經、法、法性、佛、佛名(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佛性、性、自性、道、禪、心、本心、自心、心性、內在光、內在音、智慧、功德耳聽、聞鼻嗅、聞舌誦、稱意憶、念、持舌誦、讀、說、講、宣↓↓↓就要想到其實是下表的組合:主詞(無相)動詞(無相)受詞(無相)佛性觀、照經、法、法性、佛、佛名(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佛性、性、自性、道、禪、心、本心、自心、心性、內在光、內在音、智慧、功德佛性觀、照佛性觀、照佛性觀、照佛性觀、照法性傳、印唯一的『念佛名』的『念』,有可能是口誦、憶念,不過,也只限念在世佛的名。後記:歡迎全文轉載,若部分轉載(如『奇之1』、『奇之2』、『奇之3』……),請自己加註各個名詞的解釋,以免讀者看不懂而生誤會。即時更新版載於:http://yhn19941.bokee.com/或http://yhn19941.blogspot.tw/http://user.qzone.qq.com/451658020/blog/1404406634http://user.qzone.qq.com/451658020/2或上新浪網愛問共享資料 ←點 搜尋。
推薦閱讀:

惡語發脾氣將給我們帶來什麼?造口業的果報很嚴重,一定要避免!
帕奧禪師佛學問答
【  十地  】  《 佛學大...
今天是十齋日,值此殊勝日請大家行持守戒、放生、吃素、誦經、持咒、供燈多做功德,多累積福報!
覺林菩薩偈

TAG:佛學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