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鴻門宴教案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及人物性格在特定歷史時期所起的重要作用。

2.積累文中古文化常識、重點實詞虛詞及常見特殊句式。

教學步驟 :

1.字詞①:

王wàng關中:在關中稱王。        饗xiǎng:犒勞。

美姬jī:美女。                  素善:平時交好。

鯫zōu短小、淺陋。               當dāng:抵當。

故:舊,交情。                   少長:年少年長。

卮zhī:酒器。                   為壽:祝健康。

籍吏民:造吏民名冊。             非常:意外的變故。

戮力:合力。                     玦jué:半環形的玉器。

翼蔽:像鳥翅張蔽。               瞋chēn目:瞪眼。

眥zì:眼眶。                    跽jì:雙膝著地上身挺直。

彘zhì肩:豬前腿。               俎zǔ:砧板。

道芷陽:取道芷陽。               間行:從小路走。

字詞②通假字:

距:拒,把守。        內:納,使進入。

要:邀請。            倍:背棄。

蚤:早。              坐:座。

不:否。

2.預習課文

多媒體燈片簡介相關歷史事件。

秦漢之際大事記

前209年7月陳涉起義。9月項羽、劉邦起事。

前208年12月陳涉死。6月立楚懷王為共主。9月懷王遣項羽北救趙,遣劉邦西擊秦。

前207年10月秦將章邯破邯鄲。11月項羽渡河,12月大破秦軍,章邯投降項羽。

前206年10月秦子嬰投降劉邦。12月劉、項會於鴻門。4月戲下之會,會後劉邦遷南鄭。

前205年4月劉邦合諸侯兵伐羽至彭城,羽以3萬兵破漢兵56萬。

前204年4月項羽圍劉邦於榮陽,劉邦逃離。

前203年9月劉、項講和,劃鴻溝為界,以東歸楚,以西歸漢。

前202年10月用張良、陳平計追項羽,大敗。12月韓信、彭越來援,項羽兵敗垓下。

※公元前206年10月,劉邦西擊秦用計先入關,降秦王子嬰,還軍霸上;11月項羽北救趙破秦章邯後入關。劉、項在鴻門會面。不久,項羽以盟主身份召開戲下(今陝西臨潼東)之會,封18人為諸侯王。自封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劉邦為漢王,都南鄭(今陝西省南境)。劉邦到南鄭後,先取關中三秦之地作為根據地,然後出兵東向,進攻項羽,曾多次被項羽打敗。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韓信的幫助,才形成足以跟項羽抗衡的力量。項羽乃與劉邦約定:「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定約後,項羽東歸,劉邦也欲西歸。這時張良、陳平向劉邦提出建議,趁此時機消滅項羽。後在韓信、彭越幫助下,圍項羽於垓下(今安徽靈壁南)。項羽兵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刎。

陳勝失敗後,項梁扶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劉邦也投靠了項梁。公元前207年,項梁戰死。懷王派項羽等去救援被秦軍圍困的趙國,同時派劉邦領兵攻打函谷關。臨行,懷王與諸將約定,誰先入關,便封為關中王。項羽在鉅鹿(今在河北)大敗秦軍,消滅了秦軍的主力。同時,劉邦從黃河以南打進武關,攻下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劉邦與當地父老約法三章,廢除秦苛法,準備在關中稱王。後在謀士勸說下,退出咸陽,還軍霸上,派兵把守函谷關,以防諸侯軍入境。項羽大破秦軍後,攻破函谷關,直抵新豐鴻門。鴻門宴》寫的是劉邦和項羽之爭。故事開始,項羽擁兵40萬,劉邦只有10萬。

3.導入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字子長,夏陽(現陝西省韓城南)人。其父司馬談是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的官職)。遷生於龍門,年十歲誦古文,二十歲外出考察,足跡遍南北。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繼父職,任太史令,得以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和文獻。在《史記》草創未就之時,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要文件),發憤著書,在公元前91年前後完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3千年間的歷史。全書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書8篇,年表10篇。魯迅評曰:「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項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兵困垓下時作。逝,賓士。)

※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統一天下轉道故鄉沛縣時作。)

4.文言知識

⑴.試找出文中的詞類活用現象:

例句 活用類型 釋義

1.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名詞作狀語 連夜

2.吾得兄事之 同上 像對待兄長一樣

3.常以身翼蔽沛公 同上 像翅膀一樣

4.沛公欲王關中 名詞用作動詞 稱王

5.沛公軍霸上 同上 駐軍

6.籍吏民,封府庫 同上 登記在冊

7.范曾數目項王 同上 用眼示意

8.道芷陽間行 名作動/名作狀 取道/從小路

9.刑人如恐不勝 同上 處罰

10.亡去不義,不可不語 名詞用作動詞 

11.項伯殺人,臣活之 動詞用作使動 使…活

12.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名詞用作使動 使…為王 

13.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同上 使…跟從

14.素善留侯張良 形容詞用作動詞 交好

15.拔劍撞而破之 形容詞用作動詞 擊碎、擊破

16.沛公今事有急 形容詞用作名詞 緊急的情況

⑵試判斷下列加線詞語的意義,並區分與現代漢語的不同。

① 君安與項伯有故

有交情/有  緣故

②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祝健康/生日慶祝

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男女嫁娶事

③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意外的變故/副詞,很

④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現在  別人(指沛公)/現在的人,與古人相對

⑤而聽細說

小人的讒言/詳細說來

⑶成語積累

鴻門宴/勞苦功高/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秋毫無犯

5.雜言評點:

司馬遷語: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史記?項羽本紀》)

劉邦語: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史記?高祖本紀》)

杜牧《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王安石《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李清照《詠項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大家說(先分角色朗讀)――

鴻門宴上劉、項的較量,不過是「楚漢相爭」的縮影。在滅秦戰爭中,劉邦大軍幾乎兵不血刃,秦軍即聞風瓦解。反觀項羽卻一路苦戰,在刀光劍影、腥風血雨之中來到咸陽時,已是姍姍來遲。作者是把項羽當作悲劇英雄來寫的,他一方面號稱「西楚霸王」,另一方面由於自矜功伐而致有「烏江自刎」的悲劇。讚歎與惋惜兼有。

討論觀點不惟一,有理有據即可――

項羽

剛愎自用,乏政治遠見。沽名釣譽,致輕敵失計。

胸無城府,有婦人之仁。寡謀輕信,失判斷能力。

劉邦

知人善用,能言善變,

狡詐偽飾,當機立斷。

群像

老謀深算的范增,

幹練透闢的張良,

被人所用的項伯,

豪壯威武的樊噲

――無不栩栩如生。

6.簡說故事情節:

范增舉玦  項羽不應  項莊舞劍  項伯翼蔽  樊噲闖帳  劉邦逃席

殺不殺劉邦是鬥爭的焦點。三起三落,情節有張有弛,波瀾起伏。

7.結語:

《鴻門宴》是《史記》中極其精彩的一篇,「史聖」司馬遷對這位失敗了的英雄傾注了太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遠的魅力。可以說巨鹿之戰的輝煌勝利使項羽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判斷能力,也構成了他對戰爭的一種近乎本能的崇拜,並進一步鑄就了他的悲劇性格。他的精神世界裡惟一支柱就是每次戰鬥贏得的勝利。項羽不屑小計謀是真誠的,他夢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決一切問題,可現實是無情的,他只有嘆息著自刎。項羽用性格的筆寫下了只屬於他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種對自己的薄奠。無論是剛愎暴戾還是輝煌悲壯,無論是抗鼎拔山,還是自刎烏江。

8.補釋:項羽、項伯東向坐/范增

按古代禮儀,帝王臣下相對,帝王面南,臣下面北;賓主相對,賓東向,主西向;長幼相對,長者東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侍坐。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劉邦,張良則為侍坐。從座位可看出雙方力量懸殊與項羽的自高自大。

范增,居鄛(今安徽桐城南)人,素家居,好奇計。項梁(項羽叔父)起兵後,他勸說項梁立楚王后裔為楚懷王。秦軍圍趙時,楚懷王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兵渡河救趙。至安陽,停四十餘日不進,項羽乃殺死宋義,奪其權,率軍渡河,大破秦軍。項羽由是為諸侯上將軍,范增成為他的主要謀士。劉邦甚忌范增,乃用反間計;項羽疑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增大怒離去,途病死。

9.練習:

①課後練習3、4題。

②補充導學導練題。

10.教學後記:


推薦閱讀:

鴻門宴練習題及答案
劉邦闖過了鴻門宴,卻差點在漢王的封爵前敗亡?

TAG:鴻門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