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有多少人煉成了,轉眼陳守孚先生已經教授多年

 

古傳心意拳是完美的心意拳的真正內家練法是要拋棄對每把拳勁攻擊性目的的關注,把注意力完全轉移到內在的修鍊。在練一把勁的時候根本不去想這把勁如何打到對方身上,如何用這把勁擊倒對方,而是探究自己在練這把勁的時候,內在的感覺是如何的,有沒有通過這把勁把自己的內在攻擊潛能完全發揮出來,也就是有沒有把這把勁徹底地發揮出來。

24把是早就公開的東西,練心意拳的大多都會練,為什麼很多人練不出渾圓勁呢,道理很簡單,這24把勁,每把都有內在的意勁。這個意勁是絕密的東西,老師輕易不傳的。

        中國人歷來有尚古精神,對傳統技藝都認為是古代的好。但也有很多人持相反的意見,認為古代信息閉塞,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比現代好,包括傳統武學。大俠學過很多傳統武學,也曾尋思著自己創一門古人沒有的武學,但真的靜下心來想一想,才知道這種自創武學的想法實在是很幼稚的。
        這就要說到傳承的重要性。大俠上面啰嗦介紹陳守孚老師的師承,其實是應對了一個很要緊的理念,陳守孚老師告訴大俠,他的所有武學百分之百來自鐵李兩位先生的教誨,沒有任何自己的東西。他學到系統的心意武學,那就好比一個大學教程,只要按照那個教程去練,一般人都可以練出驚人武功來,而那個教程便是歷代保守的至寶。陳守孚老師認為自己學到這個絕密的全套教程,他這麼說,很多人無法接受。陳守孚老師便道:「不接受沒關係,我的東西公開了,歡迎大家批評,也歡迎大家把更好的東西拿出來。如此,才是中華武學復興的新氣象。」 陳守孚老師也不是空頭理論家,他是一個實戰家。他說出來的武學境界,就一定能夠做到。
        鐵老傳給陳守孚老師的東西有三樣:勁法、身法、空法。心意拳可以看得到的厲害就來自其勁法。內家拳的內勁歷來是個神秘話題。太極拳說松到徹底,內勁就產生了。形意拳說樁站得好,內勁就可以爆發。八卦說不停地走圈,內勁便會自然產生。陳守孚老師的內勁練法直截了當,便是通過身體內部的高強度的對拔爭力來產生內勁。說到身法,這是一個基本失傳的東西。一般的武師可以做到定步和直線發勁,但在身體的隨意變化中依舊保持最大強度的發勁,目前絕少有人可以做到。最後的空法就更神秘了,那是一種類似禪悟的境界,一定進入,身心的感覺脫胎換骨,重回武學,便可知沒有悟空的武師根本無法理解悟空武師的境界,兩者也就根本無法比試。
        這勁法-身法-空法三步曲完全是自省自悟的,沒有對練拆招的練法,也沒有推手、揉手一類的東西。陳守孚老師堅持認為,一講對練,層次就低了。說個比方,子彈和炮彈需要練習瞄準,但導彈卻是自動瞄準。做普通士兵天天操練實戰,做一個導彈兵卻根本不可能天天實戰,但最後真的動手了,那個導彈兵遠比普通士兵厲害。心意拳就是把自己的身體練到象導彈一樣厲害,而心意拳的出招也就象導彈那樣,沒有虛招,招招爆發。
        陳守孚老師常道,這個心意拳實戰可不是開玩笑的。他自己承認還沒有到收發自如的地步,他如果出手便是連環爆發,直到摧毀對手為止。因此,他輕易不出手,如果有人前來挑戰,他喜歡和對方談拳理。如果對方聽得懂,也就不需要交手;如果聽不懂,交手時對方必敗。他自稱可以回答任何心意武學問題併當即實作示範。大俠原來問題一大堆,跟了陳守孚老師兩年多不知道提了多少問題,他每次都給大俠以驚奇,因此,大俠讚美他是心意武學的活寶庫。周伯通雙手互搏與陳守孚兩勁齊發

        陳守孚老師常說,武俠小說里的有些東西是真的,周伯通雙手互搏便是一例。大俠當年讀武俠小說,自己也尋思著如何雙手互搏,但想了半天也無法理解,只有自己解嘲道,那畢竟是武俠小說,不可當真的。

        所謂兩勁齊發,用心意拳的招法就是一手以某一定式進攻時,另一手以另一定式同時進攻。對方防住一手,卻無法防住另一手。例如,左手以熊形左單把攻擊,右手以橫式鷹捉攻擊。熊形左單把是主攻,橫式鷹捉是副攻。一般人練拳不懂兩勁齊發,自己只能發一勁,自然也只能接一勁。遇到對手兩勁同時殺到,必定手忙腳亂,接下一勁後,必被另一勁所傷。

兩勁齊發是心意拳的秘傳心法,陳守孚老師願意將這種殊勝的攻擊法公開於世。各位拳家可以自己回家以自己所學的各門拳法設想一下「兩勁齊發」這個原理是否可以用你的拳法演化出來。比如拳擊如果按兩勁齊發原理來發起攻擊, 就好像是左直拳和右擺拳同時發出, 你一定會體驗到這種打法的彆扭和不切實際, 在形意拳中左手出崩拳,右手出劈拳, 那是什麼味道? 各位自己可以回家去試,如果你覺得大俠在這裡唾沫飛濺、高聲大吹的兩勁齊發是不可能有效的攻擊法,你去學一點心意六合拳,再體會大俠所言是否有理。如果你問一個心意六合拳師,他不懂兩勁齊發,那麼那個拳師的層次定然不高。大俠雖然不才,這兩勁齊發的打法卻已瞭然於胸。如果大俠出手,遇到低手用一勁,遇到高手也必用兩勁齊發。

這個兩勁齊發貫穿在陳守孚心意拳的功架裡面,任何一個大把都要做到兩勁齊發。這種練法的絕妙好處在於,極度地提高了雙手的協同作戰能力。但目前流行的心意拳練法卻大多是單勁單發。陳守孚老師明言,單勁單發就是失卻真傳的明證。鐵老先生特別教導,如果不懂兩勁齊發,心意拳練出來的功夫就是好比是瘸腿功,因此,兩勁齊發是心意拳上層次的不二法門。

舉個明顯的例子,形意拳五行拳的劈拳,雙手大多是分開的,一手前劈,另一手下按腹前。那個前劈手進攻的時候,下按腹前的手是不參與直接進攻的。崩拳也是同理,一拳前崩,另一拳必收回。在常見的心意拳中,單把一手前擊,另一手扶在前手後面,不直接參与進攻。陳守孚老師的心意拳卻要求所有的大把都要兩勁齊發,鷹捉把的後手附在前手的手腕下,如果攻擊,雙手必定同時殺到,前手下壓,後手側上擊,雙手之間產生一個合力。單把是前手豎臂攻擊,後手橫肘攻擊,雙手臂成十字手的形態。

十字手運用起來便要用寸勁,手臂有四面,每一面都可以發勁,這叫做「面的寸勁」。陳守孚老師當年在上海的時候遇到一位年過七十的少林派18羅漢高手,那是一位少林嫡傳的高僧。高僧聽說守孚老師的名氣後,演示了三招少林羅漢手。那時守孚老師年輕氣盛,笑道:「你這羅漢手有個毛病,速度太慢了。」旁邊的介紹人大惑不解,因為高僧出手似電,實在不能說「太慢了」。沒想到那位高僧居然點頭稱是,承認自己的確速度太慢。

        這段公案大家聽了可能雲里霧裡,不明白的人以為大俠又在胡吹。其實謎底是這樣的,心意拳的快是通過整體發勁,而少林羅漢手的快是通過局部發勁。心意拳好比導彈,整體運動,隨機調控,整體爆炸,而少林羅漢手相當於炮彈,炮彈出去了,大炮底座是不動的,而飛出去的炮彈也很難轉彎的。看拳擊比賽可以很明顯看出這個問題來,那死命打出去的一拳如果擊空,很難立即收住的,而在第一拳和第二拳的空擋之間,那就是拳手的軟檔所在。

鐵老的心意拳很清楚地看到了這個問題,並巧妙地發現了解決這個問題的絕妙功法。大俠看網上視頻,有一派心意拳把形意拳和查拳的練法參合在一起,表面上看起來很全面了,其實那是不明究竟所至。說白了,鐵老的心意拳主要就是面的攻擊,傳統武學的點的攻擊法在鐵老這裡是被認為第二等的,因此,鐵老的心意拳不但不認可拳擊法、腿擊法,甚至肘尖擊法也是被貶低的。少林派的是把點的攻擊力強化到極致,鐵老的心意拳是把面的攻擊力強化到極致。子彈的攻擊力是穿透,導彈的攻擊力是爆炸;子彈強調瞄準,導彈自動對應。

兩勁齊發是通過面的寸勁達成的。如果不懂面的寸勁而採用拳擊法,那就很難做到的。如果說兩勁齊發是秘傳心法,那麼兩勁連發當不是什麼秘密。如果一勁攻擊沒有撼動對方,心意拳的攻擊必有第二招連環攻擊,中間不應有明顯的停頓。比如用心意拳的熊形雙把攻擊對方,發現無法撼動對方,心意拳家必定要在熊形雙把的勢上立即轉換成其他勁法,比如折轉身變烏牛擺頭,用曲斷中節的勁繼續攻擊;也可以在雙把上變十字裹橫來挫擰對方的整勁;還可以用一頭碎碑迎門切進,當然也可以順勢變成虎抱頭擰身攻擊。對方接得下正正規規的正面第一招,卻很難接下心意拳隨即而來的第二波攻擊。隨心所欲發揮人體的潛能

守孚老師的心意拳有一個妙竅,他說每練一把都好比往撲滿里放錢幣,這好比烏龜前行,雖然慢,但每步都實在,只要每天練,不管每天練多久,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三年必有小成。

      這個妙竅聽起來很簡單,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外家拳注重身體的協調性、敏捷性、柔韌性,練的就是功架漂亮。起初看起來進步很快,也比內家拳漂亮,但練到一定程度卻無法再進步了。過了40歲,身體的協調性、敏捷性、柔韌性因身體的自然衰老程序而開始退步。於是很多練外家拳的到中年以後便轉練太極拳,因為太極拳比較適合逐步衰老的身體機制。

      心意拳因為注重練內功,這個內功是人體內在的一種隱秘性設計,和身體的自然衰老過程是平行的,是一種可以不斷增強的一種能量機制,因此,內家高手雖然無法抗拒身體的自然衰老過程,卻因為激發了內功而使得生命的能量機製得以維持高強度的狀態。

      內功的修鍊是一種對身體的探究。心意拳是從練純剛入手的,那就好比是大火。起初的時候,因為身體的內部不調而無法適應這個大火。有人練了會出鼻血,身體會強烈酸痛,甚至會因為瞬間的猛力而拉傷肌肉群。一旦出現這些情形,不要緊張害怕,你要做的只是把火關小一點,但不能熄火。經過一段時間的文火訓練,等身體感覺強壯以後,再回到猛火的訓練。過了一陣,身體又會產生不適,你便又轉為文火。這種文火和猛火的有節奏轉換是基於對自己身體的敏感覺知,千萬不能不顧身體狀況地蠻練。

      這樣經過三年的文火猛火交替的火候訓練,身體便有脫胎換骨的感受,因為你把自己內隱的內功激發出來了,而內功是和內氣相聯的,你也必定產生強烈的內氣。這就是「心意六合氣功拳」的全稱含義。

      大俠跟守孚老師兩年了,平時練功還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這是因為在紐約謀生不易。大俠做了六年窮書生,背了一屁股的債,雖然目前收入還算可以,但前面數年的財務漏洞太大,所以賺錢還是第一要務。但即使如此,守孚老師還是鼓勵大俠,三年必有小成。

      練了兩年心意拳的大俠到底自我感覺如何呢?大俠坦白告訴大家,丹田勁是練出來了,內氣也有了,但還沒有到江河滔滔的感覺,目前的大俠如果和兩年前的大俠交手,結果是易如反掌。大俠學拳已有24年了,但最近兩年的進步卻超過前面22年的總和,大俠目前相信,自己再練一年便可登堂入室了,因為內勁的增長的確是一滴不漏的。所謂功到自然成,就是說一旦內功練成了,其他的武學問題都自動解決,你的武打本領水到渠成,所以,守孚老師一再強調,不需對練,一旦內功練成了,你一出手便可技驚四座。

      有句老話叫「拳打萬遍,其理自現」。很多人練不出功夫來便怪自己練拳的遍數太少。其實,這句老話是有問題的。如果你不懂內功的拳理,再怎麼練也沒用的;如果你懂了內功的拳理,那麼多練的確是長功夫。大俠得到守孚老師的親傳,內功的拳理是明白了,所缺的只是「多練」兩字而已,因此,大俠一年以後必以親身印證心意六合氣功拳的神奇。大俠相信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大事,因為大俠要以自身向世人印證文武全才的可能性,通過自己的實踐來證明中華文明對理想人生境界追求的可行性。

      如果大俠能夠做到,相信千萬中華學子都有可能做到。守孚老師道,即使三年做不到,四年、五年做到也不為遲。這個心意拳不管年齡,不壓腿,不勞記憶(每把勁五秒之內完成),不費時間(每天幾分鐘到幾十分鐘都可以)。這樣的好東西,大家還不心動?

學修內容

中國武功天下無敵的鑰匙就在心意六合氣功拳里。

精養靈根氣養神,元氣不走是其真。丹田練成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

學拳容易得藝難,靈勁上身天地翻。六合相聚人難躲,遇敵好似弓斷弦。

鐵老傳給陳守孚老師的東西有三樣:勁法、身法、空法。守孚老師認為這二十四大把和四把拳實實在在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優美的人體生理修鍊系統技法。

一、二十四把。

二、心意老四篇。

三、丹田功。

三、三盤落地樁、雞步樁。

四、身法、步法

五、打沙袋、撞樹。

六、觸手(觸點)訓練。

七、空法

武俠小說里常把絕頂武林高人描寫成生活中的一個貌不驚人的普通人。這在心意道中就是可以真實達成的。不需要熊腰虎背,天生神力,每個普通人隱含的沒有被開發的身心能量如果通過心意道開發出來,都足可以令人驚奇。心意道基本不用拳、不踢腿、不摔跤、不擒拿、不推手、不拉筋。心意道練的是一種普通人從來沒有意識到的身心鍛煉方法,那叫做「撐筋拔骨,咬氣肉鼓,一節一氣,化盡心空。」

心意拳是從練純剛入手的,那就好比是大火。起初的時候,因為身體的內部不調而無法適應這個大火。有人練了會出鼻血,身體會強烈酸痛,甚至會因為瞬間的猛力而拉傷肌肉群。一旦出現這些情形,不要緊張害怕,你要做的只是把火關小一點,但不能熄火。經過一段時間的文火訓練,等身體感覺強壯以後,再回到猛火的訓練。過了一陣,身體又會產生不適,你便又轉為文火。這種文火和猛火的有節奏轉換是基於對自己身體的敏感覺知,千萬不能不顧身體狀況地蠻練。

這樣經過三年的文火猛火交替的火候訓練,身體便有脫胎換骨的感受,因為你把自己內隱的內功激發出來了,而內功是和內氣相聯的,你也必定產生強烈的內氣。這就是「心意六合氣功拳」的全稱含義。

心意拳的主軸就是伸筋拔骨,意、氣、神、空是對伸筋拔骨功夫的評級。第一層心意和筋腱的相應,拳家練拳時如矯健的運動員。第二層氣與筋腱的相應,筋腱一動,內氣蒸騰,百病皆消。第三層神與筋腱相應,筋腱如百鍊鋼,運功神出鬼沒,出手如千手觀音。第四層空與筋腱相應,渾身筋腱密織如絲,無有空隙,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整個身體猶如佛般莊嚴圓滿。

守孚老師感慨心意六合拳的把位訓練就是達成至高武學的捷徑,就好像是大學裡教程,只要你按照教程規規矩矩完成學業,你就可以得到學士學位,而你要想再上一層樓,追求碩士、博士學位,心意六合拳里都有特定的訓練教程。

守孚老師認為心意六合拳最大的妙處就是完全沒有什麼故弄玄虛的東西,把位訓練是實實在在的訓練,每練一把,練者都會有所感受,就好像是朝一隻撲滿罐里投硬幣,每投一個都儲存在裡面。久而久之,身體就會產生奇妙的變化,內勁自然會上身,出手自然火辣。

中國內家拳法是科學的、簡捷的、健身的、實戰的和超越個體的。守孚老師嘆道,這心意六合拳是中國內家武功的頂峰之作,是需要大智慧去學的。守孚老師傳授的內功心法皆是實實在在、立竿見影的功法。何謂立竿見影,那就是此時此地當即讓人茅塞頓開的妙法。守孚老師常講心意六合拳是很科學的拳法,其練法極簡單又極深奧。通過把位訓練最後可以達成脫胎換骨、永葆青春的功效。陳守孚老師認為真傳內家拳法可以使人體的體力高峰從常人的二三十歲推遲到六七十歲。而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其實只需要每天半個小時左右的內家武功訓練。守孚老師五十多歲,但每每被人誤認為只有三十四歲,心意六合拳的永葆青春功效對絕大多數的常人來講可能是比技擊很有意義的事。

本帖最後由 螢火蟲 於 2007-8-28 23:53 編輯 ]

大千沙界一蒲團     萬別千差裡許看
大俠發表於 2007-10-26 09:01

1、        心意道二十四把:

龍:龍調膀、韌勁、小龍形、大龍形、龍抱球、十字裹橫、大劈、烏牛擺頭、一頭搠碑。

蛇:蛇撥草、蛇出洞、蛇擺尾、蛇吐舌。

熊:單把、雙把、白熊戲球。

虎:虎形(虎蹬山、虎撲、虎擺尾)、 虎抱頭。

馬:野馬奔槽。

鷂:鷂子入林(鷂子翻膀)。

雞:搖旋把(老雞形)。

鷹:鷹捉。

燕:燕子抄水(狸貓上樹)。

猴:猴縮蹲。

2、        

心意道老四篇是龍調膀、韌勁,搖旋把、鷂子入林。

3、        

心意道兩種四把拳。一種是李虎成前輩所傳,一種是鐵老所傳(單傳)。李老的原始四把拳其實是很短的,也就是:第一把,熊出洞(輕步站)---- 固丹田(下虎撲); 第二把,虎蹬山---- 虎撲;第三把,虎蹬山---- 出手橫拳;第四把, 丹鳳朝陽---- 沉劈,最後加收勢。

四把拳:輕步站(熊出洞)——固丹田(霸王觀陣)——虎蹬山(坐丹田)——虎撲——虎蹬山——出手橫拳——丹鳳朝陽——起落把——挑領——鷹捉收勢。

4、        

心意道丹田功主要是固丹田、坐丹田、拔丹田,搓丹田、晃丹田、揉丹田。

5、        

任何一個功架都可以站樁,但特別的樁是:雞步樁(已在橙黃帶公開)、三盤落地樁(授入門弟子)、

6、        

心意道的身法通過雞步、十字步、蛇形、猴形、龍形、和鷂子入林、九宮步而達成。這是很具體的設計。心意拳對雞步的極度強調,心意道的身法是和把位訓練連在一起的。二十四大把轉身基本就按照十字步,四個方位隨意轉換。

7、        

打沙袋、觸手(觸點)、撞樹訓練。

8、        

空法(道訣+禪悟)

上面八項內容,第八項並非人人可及,但其他七項都可能做到。如果要代表心意道出山,前面七項必須基本掌握。

發表於 2007-11-21 22:43  資料個人空間短消息   

大俠把三要點提出來,大家可以自己衡量對心意道的理解有多少。一個撐筋拔骨就奧妙無窮。大俠過去練過那麼多拳,就是不懂撐筋拔骨,因此,這四個字看起來簡單,卻是千金不換的真理。為何如此重要,格鬥的時候大家都有體會,對方攻擊過來,你想阻擋那個攻擊,但往往無法阻擋,即使被你碰到了對方的攻擊部位,還是很難阻擋,而自己的攻擊過去,被對方阻擋,有會感覺無法突破。如果你懂了撐筋拔骨,你就感覺到遊刃有餘。

呼吸與功架完全配合,這是很秘的東西,絕大多數的武者不懂,也做不到。

意勁相連到超意識,不是概念,而是以武入道途徑。入道可以通過靜功慢慢等,也可以通過武功披荊斬棘、斧劈山開。

近代和現代武功名家中早逝的有楊澄甫、陳照奎、王選傑等,據說都是死於腦溢血、高血壓之類的毛病。還有一種說法,練拳的很容易患癌症。王雷華老師的好幾位師傅都是患癌症過世的。

守孚老師道:「鐵老師常說『功到病成』,很多練武的練到老的時候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毛病,這和人們的期望是相違背的,但為什麼那麼多的武師,甚至是一代大師都會出現這種毛病呢?鐵老師認為這和所練之功的整體性和圓融性有關。如果單練偏門之功,到老了就會出不平衡的問題;如果死練外家硬功,不配合內功修鍊,那麼老了的時候就會有風濕骨痛之類的毛病。」 大俠在芝加哥的時候,遇到一位韓國合氣道八段高手,那個老先生一身的風濕骨痛病,連拳頭都變形了。

大俠又問:「心意六合拳是如何練內氣的呢。」

守孚老師道:「心意六合拳是拳功一體,所以練拳就是練功,也就是練氣。心意六合拳的每一個動作都要和氣相配合。」

「你這裡講的氣是指呼吸的氣,還是內氣。」

「呼吸之氣和內氣是相應的,內氣是呼吸之氣的精華。如果不注重呼吸之氣,內氣也就很難聚集。心意六合拳的每一招都是和呼吸相關的。如果不講呼吸,那是外行。但也不要簡單地認為呼吸代表一切。高手的呼吸是內氣呼吸,和常人的呼吸是不一樣的。」

「內氣呼吸和常人呼吸差別在哪裡?」

「內氣呼吸是源自丹田的呼吸,常人呼吸是肺呼吸。」

「到底什麼是源自丹田的呼吸呢?」大俠追根究底。

「對常人而言,丹田的呼吸基本上只是一種想像,你先要固丹田,將氣存起來,等到丹田裡有貨了,你才有可能實行丹田的呼吸。」

「這麼說來,固丹田是最重要的東西了。」

「所有的氣的奧秘都在丹田之中。」守孚老師如此強調:「只有在丹田堅固,充滿內氣的情況下,你才有可能發出真正的內勁來。在心意六合拳中有專門的丹田功。」

「什麼是用內氣打人呢?」大俠急不可耐地問這個終極問題。

「完全用內氣隔空打人我也不太清楚。」 守孚老師坦白地說:「但在技擊中用內氣打人是這樣的。當對方的攻擊到來之際,即使是快若閃電的攻擊,我的內氣能夠自然地感應到,並且隨機發出回應,而我的出招速度極快,不是思索後的應招,而是炸藥爆炸式的回應。好比一個人朝一個炸藥包發動攻擊,如果炸藥包被引爆,那炸藥的爆炸是極速的,不是任何人為的速度可以比擬的。這就是內氣打人的原理。」

「如果把內氣比作炸藥,那麼心意六合拳的十大形招法就好比是導彈,將內氣之威力直接送到被攻擊的目標。」大俠突然有了頓悟。

「你這個比喻很形象,事實就是這樣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敢說心意六合拳是最妙的拳法的原因。」 守孚老師笑道。

「前面我們討論過推手,推手的一大目的是增強手的靈敏度,而你所講的內氣自然會有其極速靈敏性,所以推手在你看來沒有必要。」大俠舊話重提,是想從另外一個側面印證。

「沒有內氣的靈敏度只是一種機械熟練反應,對付一般人有用,對付高手完全沒有用。目前絕大多數練推手的人都不懂內氣之妙,所以推了一輩子,也只是一個熟練勁,好比輪軸間加了點潤滑油,但內氣就好比給輪軸加了一個馬達,這是天差地別的東西。」 守孚老師認真地說道。大俠對守孚老師的這個比喻大為讚歎,心想世間練武之人都能明白這樣的妙理就好了。

守孚老師有一天來了興緻,告訴大俠他的內氣感受。他說:「練心意拳到功深的時候,雙手的手臂的氣感極其充足,感覺好像帶了很厚實的手套。繼續修鍊下去,整個身體都有這種戴上盔甲護套的感覺。結果,身體擁有強大的抗打擊能力,而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也同時具有了攻擊對方的能力。」

「那整個身體不就感覺如金剛一樣?」大俠問道。

「不是那種笨拙的金剛,而是靈機百變的金剛。因為這身體外層強烈的氣感,所以剛開始練成的的時候會有一種 『手不是手』的怪異感覺。那時只要心意一動,手便會相應地運動到最佳的攻擊點上。有時,那種出手的殺氣太重,自己要調整的居然是努力把那『手不是手』變回自己的手的感覺。」守孚老師坦言,他的這種真實體驗絕少對人說起,因為聽的人根本不明白,也不相信。

「你的意思是說,當金鐘罩那樣的氣感練成以後,很快就要進入對強烈氣感的掌控訓練?」

「對,如果你不能控制這種強烈的氣感,你就會變得像狂人一樣,也就是氣功中常講的走火入魔。因此一個武道家練到這個程度,必定要進入心性的內修功夫,那就是武德的內在起因。」

「你這麼說來,好像是說絕頂的武道家必定要修德。如果不修德,他就會被自己的武功所損害。」大俠覺得守孚老師這段東西很有意思。

「是這樣的。」守孚老師道:「當練成了渾身充盈的氣感以後,就必須要練空的境界,把氣感中的殺氣降下來。最後,人會變得很平和。一般的練武者拚命要把殺氣生上去,而絕頂的武道家卻拚命把殺氣降下來。」守孚老師這段妙論就好比說,沒有原子彈的拚命想造出原子彈,而有原子彈的卻想方設法不用原子彈。

很多人都想知道武道家到空的境界以後再練什麼,守孚老師告訴大俠,練到空以後,武學就不是純粹的武學了,而是對大道甚深奧義的無垠探究。守孚老師練到空以後,遇到有人前來挑戰,他常搖頭說:「我們之間是不可比試的。」對手聽不懂他的話,硬要比試,結果一動手就明白守孚老師剛才那句話的深意了。

這個氣功拳,有個訣竅叫做「氣在拳中,拳在氣中」。練拳首先是要練內氣,如果練了老半天,沒有內氣的感覺,從內家武功的角度來看,那個拳家連門還沒有摸到呢。而第二句「拳在氣中」,說的是練拳要和自然的大氣相呼應,身體的每一動都和大氣相感應,有一種形象叫做「如沫春風」,拳與大氣的感應遠超過「如沫春風」,而是攪動大氣,上接天穹至極遠,下踩地球至極小。一動天地驚,一靜萬鳥絕。

如果練拳懂了這個「氣在拳中,拳在氣中」,那才是真正的內家拳的練法。而這種練拳法是可以真正把人體內在的無窮潛能挖掘出來的。鐵老用氣功治病,李虎成先生也能用氣功治病。文革那個時期,有不少人知道兩老的內功厲害,有難治的毛病都來找他們。李老的手被學生們稱為「陽手」,他只要用手一摸,很多的奇怪病症都會突然消失。

國內最近興起反偽氣功,給大眾一個印象,所有的氣功都是騙人的。守孚老師道,把氣功吹到沒邊不對,完全否認氣功,貌似科學,其實很不科學。他最近在紐約教心意六合氣功拳的氣功部分,常有學生的怪病,學生沒開口,守孚老師就說出來,然後配合氣功,有些病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他說,氣功絕對是有物質基礎的,是一種能量流。他感應對方的身體疾病非常靈驗,而這種神奇的身體感應就是通過練心意六合氣功拳達成的。

這個拳是極為深奧的東西,等明白了氣的道理,拳就不再是單純的拳了,而是一種道學,為我們開啟一道通向無限神秘的大門。 說的不錯,心意拳當然是講練內的,有外無內不成拳,譜論中就講了"精養靈根,氣養神源",這點是毫無疑問的.關鍵是如何在練中落到實處,怎樣的理解和認識.不能把它神秘化,玄虛化.更不能偏面化,唯一化.這點要明白,尤其對初入此道者

                                                                                                                                                  初學者還是從基礎上入手為好,把身體練順,筋骨練好.只有外順則內可順,這在拳門裡講"貫通",就是"貫氣法",只有在身體練好的情況下,習之才好.故以前師授,學者不練到一定的時候是不教的,因為易傷身[內藏],這不是說著玩的,有不少教訓.在拳中處處在練,當然還有專門的習法.所謂』』中節』』也,就是在練丹田.過去一般而言傳此是非弟子不傳的,就是所謂的傳內不傳外.這樣也就造成很多人不明了.但若論打還是管用的,也就形成了很多人不講此的原由.比如說練』』龍吊膀』』這把拳,不講內也是拳,但講內里的練法就必要注意丹田的運動,那麼外還不順,三關九節不通,,動作不隨然,筋骨不開練之何用,你就是練了一肚子的氣,又有何用?氣有怎能發四梢.

      拳本自然來,練到自然去,大道本簡明,只是人心迷.

意領為氣,氣凝為勁,勁發為力

陳先生說的咬氣其實就是氣凝為勁。勁是力之跟,氣是是勁之源 如何練內氣,心意拳的功架訓練一定要和呼吸相關聯。如果不明白呼吸,功夫就是粗糙功夫。而呼吸法的一個秘訣就是咬氣,將氣在丹田咬住。這個咬氣不容易理解,大家可以從舉重的那個爆發瞬間去體會。練就了丹田咬氣,內氣就會慢慢形成,等到將來臨戰的時候,意念一動,身體就會自動感應。至於身體的神奇感應,和太極的引進落空,都是內氣充盈以後才能夠做到的。內氣足到一定程度以後,身體便會產生強烈的騰躍感,其效果就是所謂的「輕功」。一個鐵拳勇士若想拳打一群空中飛舞的樹葉,那是怎樣的效果呢?武痴客蘇州班筆記[原創]

http://www.soonup.com/SoonUpBBS/dispbbs.aspx?boardID=22&ID=566

蘇州班筆記

一、龍調膀,氣為出,為陰。手腳同時到,最後抱(鬆掉後   才能抱),抱球在丹田,意在前肩,兩膀松掛在身兩邊,要左右練。

二、刃勁:練丹田,又名追風趕月,氣為進,為陽,前掙之手,是轉身換肩時隨身而動,不是手主動去貼身,動作不需過大,後手勁在肘部,靜態時前後手呈斜度,身體下沉。

三、搖閃把:(綜合性的,用時是圓),又叫搖旋把、搖扇把,下手虎口上托於上手肘部,前推呼,後搖吸,前手推到位時,腰腹同時後掙,下面雞步,步子要大一點,「前半把是鷹捉後半把是前臂側前推,從鷹捉收回到前臂充分側前推,這個前肘尖的位移只是很短的幾寸距離——寸勁」,「雙手朝側前方快速擠出」。(大俠語)

四、鷂子入林:(大鵬展翅),意勁在身後脊椎兩側的大筋,練時兩處緊。

鷂子翻膀:下走之字步,限步→開步→蓋步,腳手身同到,上為鷂形,身為蛇形,下為蹓雞步。

五、十字裹橫:練對拔勁,長功力的。三個連續動作先要自然打連貫,再腰發力,後才咬氣打,方能打透,熟練後再隨意組合,然後在「十」字的路線上隨意變化。

第一動前手意在肘部,有上撐意,前腳踏在45°角上,前手掌不過眉,後手下撐指尖向前,脊椎如扭麻花狀,腳要如雞抓地;第二動,下落擴襠之手的肩部稍向前;第三動,下按之手要儘力按到位,平掃之手不宜太高,似與腰齊,曲肘外掃。與己肋部幾要按觸在一起,肘部不過膝。似有按掃同時之感。

每一個動作,身手腳齊到,打時不要憋氣,要出氣,意在丹田;咬氣在丹田,氣只出三分之一;撐筋拔骨,含胸拔背要做到。

六、蛇拔草:手為十字裹橫第二動,腳下是三角步,手上要撐筋拔骨,松而不丟。

七、野馬奔槽:步要大幅度的,但要合著。身手成龍調膀形,下為提膝雞步,雙拳變雙掌聲由下向上有弧度,如下鍬挖土狀,要用腰力,跟步落步有力。雙手伸出時,手指不要上翹,落下時呈側立掌,雙手前伸似與上身相逆行。此把亦為撐筋拔骨。

八、跟步:前腳正向前方,後腳跟起,後膝扣於前膝內側膝窩處。前足內側與後足中心線相對。

九、雞步:(走丹田)流星步、踩雞步走直線,蹓雞步走圈。提腳要平勾,落地時抓地。頭轉向前肩,藏頜頸,眼向前視,頭要有頂勁。

「一膝落的同時另一膝提,兩膝好似互相追打,因為雞步實在如恐龍步,所以跨步都要像大剪刀那樣分開,帶有騰躍的氣勢」,「標準的雞步是提膝邁大步」,「開中門的法寶」(大俠語)

十、蹦丹田:又叫過步箭穿,全憑丹田之勁,即後腿直挺提起再落步,同時前腳提起,再落步時,在丹田勁的作用下整體射出。

十一、固丹田:又名霸王觀陣,抱球時是個雞步姿勢。定式時,成弓箭步,下巴似下扣於肩,藏頜頸,頭向前,雙眼注視前肩後再抬眼,自然達到頭肩等要求;雙手指向身前,想地面有樁,于丹田處下擊打入地;胸微含;丹田是鼓的。

抱球時吸,落步壓擊時呼,意在丹田

十二、收勢:又叫鷹捉收勢(無論何勢最後都要形成)左腳在前,左手上舉,右手下插於腹前,後轉身成挑領式時,要呼氣,左手下壓,左肩稍前,右手掌心向前;捧意時,是放鬆的,吸氣的,但最高位不可過喉;雙手變鷹捉時吸氣稍一停頓;最後鷹捉下行,曲斷中節,吐氣,發「咦」聲。最後順呼吸三口氣。

十三、四把拳:輕步站(熊出洞)——固丹田(霸王觀陣)——虎蹬山(坐丹田)——虎撲——虎蹬山——出手橫拳——丹鳳朝陽——起落把——挑領——鷹捉收勢。

1、輕步站,要上下抽,後手位於腹部(肝部),意勁在後背,熊出洞顧名思義是手形似熊掌。

2、固丹田要注意前肩的位置。

3、虎蹬山時雙手如上抓天之環下拉,身下坐而不是跳,雙手分前後、上下。

4、虎撲:兩手分開貼身兩側,由下向上向前撲出。

5、出手橫拳:虎蹬山式下坐時,雙手隨即下沉後再向前出拳(掌)。

6、丹鳳朝陽:頂天立地,上下插,上臂貼耳,向上向前;貼耳是為了好轉身;橫拳變掌下劃至襠前,左掌變上屈臂,後轉身,同時左腳刮地風,左手下插,右手前上劃穿出,大臂貼右耳,含胸。一氣呵成。

7、起落把:要盡下蹲(縮),注意肩向前;

8、挑領:注意左肩稍前;

9、收勢:最後一動是鷹捉下抓,曲斷中節,左肩膀仍向前。前手稍曲折,似1*前膝內側,指向左腿前方;

10、總體上要外緊內松。

陳師雜談錄

1、心意拳的祖師爺為鐵膀周侗;

2、人在拳中,拳在人中;

3、意到氣到力到,三節成一節,一氣呵成;

4、觸點、抗打、排打;觸點:是體會身體撞擊物體時正確的接觸點;

5、心意拳是內按摩;

6、變化應分開講:變、化;

7、拳打卧牛之地;

8、松而不散,柔而不丟,剛而不僵;

9、拳要打足、打透;

10、中節:十字裹橫第一動是拔中節,第二動是扭中節,輕步站是抽中節,鷹捉收勢是曲斷中節;

11、無時無地不合,先合後破;

12、撐筋時,五指似鋼叉,手指微扣(前伸時);後背似有撞牆時的狀態,勁是從後面來的;含胸即如接胸球狀;

13、提手橫拳是提手鑽拳;

14、如專指手臂,應是小臂脹(但不是僵),大臂松的感覺;

15、發力時手不要抖,抖就散了;

16、武功樁是三盤落地樁,與搓丹田目前不能練,尤其是搓丹田練時丹田會如著火般燙;

17、勁不在身上,也不打出體,要達梢節,這樣才了得;

18、把把不離鷹捉是指勁透指梢,非其他意思;

19、雷聲能聽出別人的道行;

20、虎豹頭非指抱頭狀,而是主要指含胸拔背的狀態;

21、氣喘時,也要鼻吸鼻呼(或鼻口同時呼);

22、心意拳是武功結合;

23、松著練,就是養生,動的松叫柔;

24、形到位,四梢到位,發力到位;

25、發力要凝動,勁才能入體;

26、動作要舒展,筋骨打透;

27、手除了下壓外,手背和手腕的接合處至少要平行或突起;

28、馬步變弓步,練拔勁;

29、拳與性合;

30、心意拳是圓;

31、劍出鞘是坐式五把中的,外形如回身肘打;

32、雞步提起,別人艱難進中門;

33、體內有蠕動感;

34、左肩與右腳,右肩與左腳內有聯繫;

35、小腹打人最厲害;

36、撐筋拔骨,肉鼓,咬氣,虛領頂勁(武功),含胸拔背(養生),舌抵上鄂;

37、單把不是手掌打人,內有一裹,下為雞形,單腿打——打出勁來很厲害;

38、視頻中是揉丹田,抽中節;

39、「合」在初練時要按規矩去做,但並非一成不變的照搬,其中就涉及到以後的「破」;

40、「合」的狀態下,人是不會氣喘吁吁,呼吸混亂的;

41、我對中醫也是蠻了解的,對練心意拳有幫助,它們是相通的;

42、西遊記中有內含的東西;

43、練功後不要馬上洗冷水澡,飯後至少半小時後再練功,太飢餓也不要練功,早上應在太陽出升後再練功;

44、佛門有道行之人,練心意拳上手一定快;

45、動作技術變化:

(1)虎撲可雙手變左右肘打,再接斜劈;

(2)十字裹橫第一動,可上掃頸或腹胸;

(3)虎蹬山:手上挑撩,對方下壓,可上步掃肘。

三、武痴客關於蘇州班學習的感受暨感謝[原創]

http://www.soonup.com/SoonUpBBS/dispbbs.aspx?boardID=22&ID=599    首先,陳師講了心意道的大原則和基本原則:撐筋拔骨、把把不離丹田、剛練、拳與性合、咬氣、三節一氣及相關的拳理,在以後的幾天里,它時時不忘提醒我們,促使我們加深體認。

        其次,此次教授內容之多,令上期的師兄們都心生「妒忌」,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有了上海班、廣州班的成功舉辦,使得蘇州班的教學更加深入淺出,這也是我們接受快的一個原因。具體內容:四把拳、十字裹橫、龍調膀、刃勁、蛇拔草、虎蹬山、野馬奔槽、鷂子入林、鷂子翻膀、搖閃把、固丹田、雞步、跟步、蹦丹田、收勢、十字步練法,捎帶著講了劍出鞘、虎撲、武功樁、搓丹田、發力等問題。五天的時間,每天六個多小時的練習,我從一百八十四斤減至一百八十斤,但身體並無不適,真是個減肥良方。這段時間我常感到手梢微漲有力,尤其是練功時,撐筋拔骨真是個好寶貝;背後脊椎兩側的大筋有牽扯感,剛開始時很痛,後來變得酸漲,再後來有力,尤其在做鷂子入林時感覺更強;腹部有活性的堅實感,但是不僵,可能是固丹田及練功所致;臀部兩塊肌肉痛的不行,持續了近一個多星期,看樣子還要疼幾天。

四、白白[原創]2006年10月守孚老師古傳心意蘇州班筆記、

http://www.soonup.com/SoonUpBBS/dispbbs.aspx?boardID=22&ID=612

參加學習時間2006年10月28-29日

筆記學員:白座鋼

守孚老師一個一個看演示、做糾正、做示範並解答問題,貫穿了教學始終。

10月28日上午

漲:練功用,不是「轉」,可以「肉鼓」

緊:在練功,緊、要有形在裡面

兩手不離腮,雙肘不離肋

丹鳳朝陽:一氣呵成、咬丹田、撐筋拔骨、頂天立地、手插地

「把把不離丹田」,一把扣一把

鎖骨

勁要「凝住」,坐條凳、坐斷、沒有反彈勁

要打出精氣神!打出心意拳的風格

到位:形到位、四梢到位、發力是否透

      形是最基礎的東西,天天練、發出來的

      上下連成一體

恨天無環!

揉丹田:揉而不丟、松而不散、緊而不僵

抽中節,是練功的

四把拳:

1、 輕步站(熊出洞、下刮地風)(意勁在後)

2、 固丹田(霸王觀陣)

3、 虎蹬山(坐丹田)

4、 虎撲

5、 虎蹬山(坐丹田)

6、 出手橫拳(提手、出手)

7、 丹鳳朝陽

8、 起落把

9、 挑領

10、 鷹提收勢:自然呼吸三口氣、先吸後呼、要感覺一體了

打拳最忌打死自己:要打透,透到梢節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剛柔互換、鬆緊互換

飲食:晚上糯米粥加點糖(糖尿病除外)、一小碗、溫的、吃完過會再練

      我們是練功夫,不能空腹、也不過飽

      早上練功最好時間是太陽剛出時

大家先踏踏實實的練好架子,功夫自然有,外會帶動內,鐵老教我也是說不要先去想那些玄的,會自然有的

下午1:30

心意要訣

1、 柔而不丟、松而不散

2、 含胸拔背、撐筋拔骨(合一、不合一的就是養生的,有撐筋拔骨自然含胸拔背、含胸拔背沒要求放鬆就行)

堅五臟、內按摩、透四梢

3、 剛而不僵

打拳要打透到指尖、但不要打出去

野馬奔槽:打的開又凝住勁

專門教三個晚來的——固丹田:

雙肩沉、手下頓、五趾抓地、下頜內收、全身一體

       吸—咬、定住

       氣沉到丹田、不要悶在胸里

      

過步箭竄:後腿直、前腿起、如竹竿反彈,一吸氣彈出,練蹦

跟步:雙膝夾住,左右換跟,對稱

解釋為什麼會可以把背給對手

傍晚座談解答武學問題

守孚老師:

練拳了,以後最好不要洗冷水澡

中國武功是踏踏實實的、很博學的、很深的文化!

是修養非常好的人。

工作上可以執著,武功不能執著,不能框住自己

交手是無意識的、憑功夫的

吹笛子是用內氣,所以給別人的感覺不一樣

有人說聽我吹笛能治病

起勢就是輕步站

以氣催力

把中國文化內在的東西外發

一動無不動,全身整個肌肉群全動,不是外在的,而是內在的催力

式:動作

功:撐筋拔骨、怒髮衝冠、咬氣、肉鼓

心意拳全身都能打,丹田打人是練到家了

再次講解呼吸

一氣打法:陳師原地兩步演示一氣四把、神態大變、武姿英威勃發!眼神如劍如電!

關於中門

守孚老師演示劍出鞘、詳細解釋中門

並解釋為什麼一個讀書人能自己單練個跨步就能打敗多年的練家子

收胯必然就提肛了

演示為什麼轉頭收頜

心意拳好在實惠、練形就很實用

心意拳就是整體

心意是中國的文化,你們能保留多少算多少(抄錄到這裡,俺酸酸眼淚化鼻水啊!)

強體祛病,延緩生命!

2006年10月29日上午

蛇撥草(蛇行步、三角步):1、2、3,1、2、3

與上海專門趕來第一期的學員對答

第一期的學員:我練的不對,練歪了,這次來請老師糾正!當時太急於多學!這會只請教老師關於呼吸的方法。

守孚老師微笑示範解釋。

野馬奔槽:行動中的身形、連貫起來的不同,體態真的跟名字一樣象形

無時無刻不合、人散了就生病

過步箭竄

閃搖把:知道大家心情,但這勁力很難打出,你們能學就學,但不要急。

針對3個晚來的專門補課傳授十字裹橫(俺眼淚在眼眶打轉啊)

十字裹橫:是一把

中間的抽出來就是蛇撥草動作

撐筋拔骨:透四梢、舌抵上齶、牙齒咬、手指撐、頭髮上豎

          咬氣就是肉鼓了

          轉頭下頜內收藏喉頭、整勁上身

練好十字裹橫就可以很好防身了

腰力發勁,不要抖,要咬住、就是要丹田咬住、就是要氣沉丹田、吸下去後固住

透四梢! 照相期間守孚老師所答

問:武功理論上如何進步?

守孚老師:看通看透三本書《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東西都在裡面。

問:合是怎樣的?

守孚老師:練拳2步,先外三合,最後要拆開、打破;

外三合是練架子,要合起來;

最後要破掉,內在有了,最後不被框架所框,不執著。

隨時隨地都能合,任何姿勢都能合。

(陳師身形往牆上一斜,神情天真如孩童......)(俺眼鼻一片模糊)

問:拳術的空是怎樣的呢?空如何運用於搏擊呢?

守孚老師:練拳可以到空的境界,很難用語言來描述;舉個例子,《黑客帝國》,其實外國人很會想像的很鑽的,電影里,男主角阻止子彈,那種速度感覺放緩跟平常人是不一樣的。練到一定時候,對於出拳速度的感知有些類似這樣。你看到的感知到的跟別人不一樣。

問:老師您是佛門皈依的居士,我也是,請教,您打坐嗎?練拳跟佛道關係?

守孚老師:也打坐的,練拳也可以合,最後跟佛家空是一致的。練這心意,跟打坐的目標是一致的。練拳在佛道里只是很小的一塊,如同出神通一樣,在佛家裡是不過多宣揚的,真正博大的在佛法里啊!

(俺就地下跪磕頭!向恩師致禮!眾師兄圍了過來......)

中午午飯期間守孚老師所答

你們好好練,能學就好好學,盡量能完整的學下來。

女孩子練法跟男孩子一樣。(俺鼻子又酸啦!這意義太大了!)

不要隨便教人,自己先練好了。

蘇州班全體學員向老師鞠躬致謝!!!

陳師抱拳致謝告辭……

(俺眼淚止不住了!)

2006年11月11日星期六傍晚整理 半導體補充:

所謂」要打透,透到稍節「,就是打每把動作的時候盡全力,到位後,一腳剎車,哐,剎死。同時配合咬氣。這樣練,慢慢功夫就出來了,其實秘密就在這裡,真傳一句話。

請各位師兄談談陳師原話是如何解釋的?我這樣理解有問題嗎?有種要哭的感覺,這正是他多年尋找的東西,當天晚上就失眠了。大家可以想一想這是為什麼?

個人感受心意拳是身心同修的拳學,修於內,發於外,每個功架都要勁氣發於四梢。用陳老師的話來講就是「打透它」,這要通過功架的「松而不散,柔而不丟,剛而不僵」和咬氣來達到。其實我學拳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追求身心健康,現在是法制社會,即便練出武功,合法的出手的機會是少之又少。假使修成了絕世武功,但心胸狹隘,於人於己又有什麼益處?越來越相信,此拳非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不能創出。

用世俗和商業的觀點評價陳師,是無緣面見的人的偏見。我認為陳老師是以拳入道的通家,也到了知天命的年齡,他知道自己幹什麼於人有益,什麼於人無益,用不著打敗什麼人去證明自己。陳老師強調,吐氣時,要氣沉在丹田,而千萬不是在胸,這是要點!!!!

吐氣時,也不是嘴還是鼻的,要仔細看陳師的動作-----絕非不說,而是怕耽誤了您

關於咬氣,記得一師兄說,就這一個咬氣的傳授,就值這2千------其實是最緊要的地方了,也不是不說,我是覺得要尊重老師的傳承的

陳師是大家、通家

對於體會不到氣沉丹田

教誨是

先把動作練準確

也能自然帶動你的呼吸和內在

我當時聽了,心情真是複雜!!!!!(我為養生練過很正宗的太極,是自己太懶,也喜歡亂看書,知道那個核心的東西大概是什麼,但沒有堅持,有辱師門!)

如張大俠所說:陳師所傳心意,每個動作絕不浪費!都設計好的!李寶來自中科院,大概是這次蘇州班中學問最高的,但問的問題在武功上卻是最低的。其實,目前中國真正練武的實在太少,很多的白領對中華武學毫無概念,因此,李寶的武學問題又是最具代表性的。

為什麼要學心意道呢?因為這個心意道在健身的效果上超過任何其他的體育鍛煉。大俠自從練了心意道之後,每天常常工作到半夜兩點,精氣神依舊充足,三年來基本不生病。有時感覺要生病了,其實是過度疲勞,躺下去睡一覺就好,體力狀況年年增長。

大俠起先走雞步,走得東倒西歪,氣喘如牛。這個雞步實在枯燥,大俠也就不喜歡走,但有趣的是,練了其他功架以後,再走雞步,發現自己走得又直又穩,味道十足。因此,這個心意道絕對不是一個枯燥的東西,而是內在嚴密設計好的武功大道。

守孚老師所傳的十字裹橫是秘傳,也就是說,外面流行的十字裹橫不是這樣練的。常見的練法是雙手在胸前十字舞花,然後前手前腳同時斜角擺出。守孚老師的秘傳十字裹橫,即使他在上海教拳的時候也是保密不教的,現在公開秘技,可見他的胸襟。

守孚老師說,這個十字裹橫一式包含很多變化,如果深研此式,要上陣比武也就夠了。這個十字裹橫內含三個分式,雙手的形態都是十字對拔。第一式是上下捲曲對拔,第二式是巨浪卷崖,雙手與雙腿對拔,第三式是平面磨盤式對拔。丹田為核心。如果深研此式,就可以練出腰功。三個分式都要咬牙切齒般練,注意配合震腳,久而久之,功夫就會上身。

所謂內勁,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練出,但那個感覺是可以體會到的。比如,第一式上下捲曲對拔,起先的時候感覺很古怪,很難發出勁來,但想穿了,不就是那麼一個對拔動作,慢慢練,慢慢琢磨,自然會發現內在的勁道在增長。有一次,守孚老師在和一個少林高手試手的時候,就用這個第一式把對方嚇一跳。大俠聽了這個故事,當時很難理解如何用這個功架進行格鬥。那時守孚老師便指出這個十字裹橫的重要性,大俠事後體會,發現此式果然甚妙,值得不斷玩味。

九、Zhufengyi心得體會

http://www.soonup.com/SoonUpBBS/dispbbs.aspx?boardID=22&ID=579

本次蘇州之行,收穫大於想像.初次見陳師,宛若白面書生,哪敢想像陳師是身懷中華傳統瑰寶心意六合拳的高人.與陳師短暫幾日的接觸,應是我學拳生涯的里程碑,對老師所說的"緊"有了深刻的體悟.一般來講,許多拳種對大松大柔比較提倡,也許我孤陋寡聞還沒有接觸到核心.第一次接觸的"緊"是河南李紫劍先生,明白講,松是出不了功夫的.李先生稱之為身體的"不空"狀態.現如今又接觸到了陳師的心意六合拳,依然是那個"緊"字.使我頓開茅塞.在未見陳師以前,一直和張先生信箱聯繫,從中學到了不少秘密的東西,平時一直在琢磨一直在練習,應該說身體有了明顯的變化,其他不說,僅僅勁力上就大有突破,所以在此再一次感謝張大俠!

心意拳被馬勝利先生稱為"回師爐",我不敢確定是否真如此,但通過我的感受認為心意拳是非常優秀的拳種.其動作與其它拳種絕然不同,不同的其中一點是動作很彆扭,又擰又裹.不是四平八穩.恰恰是這些彆扭的動作正是出功夫的,一擰一裹想松都松不了,暫還不說心法,僅此一項健身足夠!

十、Walker[原創]心意六合拳的撐筋拔骨和鍛煉中節

http://www.soonup.com/SoonUpBBS/dispbbs.aspx?boardID=22&ID=626

10/25~10/29,我們一行17人參加了陳守孚老師在蘇州舉辦的心意拳學習班。5天時間雖短,但是守孚老師所展現的古傳心意六合拳的魅力,可以說讓我們終生難忘。

    先前師兄弟們也已經有好多文章回憶和總結了很多心得體會。我因為練拳時日還短,本不敢以其昏昏而使人昭昭,只是想到網上雖是高人眾多,但像我等這樣的初學者也是不乏其人,或許我從初學者的角度總結的一點淺見,也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故不揣冒昧,試言一二,各位方家、師兄弟們,大俠請不吝批評指正。

    我也是從大俠的能夠網上第一次見識到守孚老師的古傳心意六合拳的。拜讀了大俠的大作後,雖然早已是心嚮往之,但是對於為何心意六合拳可稱之為「內家拳之王」,或者心意六合拳到底殊勝在那裡還是頗有疑惑。所幸守孚老師「傳道、解惑」不遺餘力,加上這幾天自己的練習,我逐漸認識到,對於初學者而言,「撐筋拔骨」和「鍛煉中節」就是心意六合拳最要緊的秘密。

    拳譜中說的內外三合,相信大家一定是非常熟悉了。但是具體該怎樣做到這六合,估計就是各家的秘傳了。在守孚老師所傳的心意拳中,「撐筋拔骨」就是做到「外三合」的必由之路。24把心意拳中間,每一式,每一動都有著「撐筋拔骨」的要求。以十字裹橫的三個動作為例:第一動為雙手左右對拔,定式時加上左肩略往右合,頭部收頜上領並向前肩擰頸,一下子全身都被撐拔起來,合勁不求自來。第二動後手前壓前手上揚,帶領身形略起,加上頭部又擰向右肩,雙手與雙腿自然形成對拔,第三動左手下壓與右手轉腰平擊,是在一個平面上的對拔,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撐筋拔骨」貫穿於24把之中,陳師言道「24把每個勢子都有四個要領以做到全身一節一氣:撐筋拔骨,怒髮衝冠,鼓肉,然後咬氣。」可以看出「撐筋拔骨」的重要性。「撐筋拔骨」要求稍節用力,以手為例,就是前臂略緊,但是上臂放鬆,久而久之,就可以做到「鼓肉」。拳譜有雲「把把不離鷹捉」,也是類似的道理。

    初識心意六合拳,便會對它的鍛煉中節之法,居然如此之多,如此之細緻而感到驚嘆!順手羅列:熊出洞是抽中節,十字裹橫第一動是拔中節,十字裹橫第三動是扭中節,收勢的鷹捉回收是曲斷中節...鍛煉中節之緊要,可見一斑。這裡所謂中節,是以人全體而分,腿腳為根節,軀幹為中節,手臂為稍節。鍛煉中節,也就是鍛煉軀幹部分,包括脊,腰,胯以及丹田。24把的處處,都會全身一擰而合勁(陳師喜歡比喻為鋼條般一擰,「喀」一下合住)。這一擰如果只是流於稍節,總似乎流於表面。只有加入鍛煉中節,腰胯之類大關節一起一擰,才能夠真正做到全身合勁。陳師言道:初學24把,以腰發力,久而久之,會丹田氣足,然後可以做到以丹田發勁。由此可知,從鍛煉中節入手,能夠抓住本質,少走彎路。

    當然,除此而外,雞步,和各種身法也是心意拳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他師兄言之甚詳,此不再贅述。初學淺見,各位不吝批評指正。

 
推薦閱讀:

[轉載]面相直斷四十招
[轉載]毒蛇咬傷的急救方法
[轉載]陰宅風水:乳穴象什麼樣
[轉載]桃花透干?娶妻佳期
[轉載]百佛圖(精彩的佛像印)

TAG:教授 | 轉載 | 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