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條拖了200多年的辮子,曾經是中國男人最大的任務

在清朝,男人們都是要留辮子的,這一點就不用科普了。不要以為當時的審美就是這個德行,其實這在當時是一個政治任務,男人們必須留辮子。只有道士們除外,因此有很多不願意剃髮的人都改行做了道士。小編看到一個現象很心痛,受清宮劇的影響,有些家長也讓孩子們留起了辮子頭,他們不知道這條辮子背後的心酸和血淚。

一、清廷入關之初,幾次廢除了剃髮令

公元1644年年初,李自成率領20多萬農民軍向北京進發。崇禎皇帝由於種種原因,喪失了南遷的機會。最終北京城被團團包圍,崇禎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自得在煤山自縊殉國。不過李自成絕不是什麼救世主,他在北京城內的一系列倒行逆施,很快就把自己逼進了絕境。山海關一戰,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大敗虧輸。他已經無力佔據北京,接下來他只能向陝西老家撤退。在擊敗了李自成以後。多爾袞率領著滿洲八旗進入北京,當時他已經不想走了。進入北京以後,多爾袞一方面命令軍隊追擊李自成,另一方面迫不及待的下達了剃髮令。漢族人的髮型歷經幾千年都沒有改變,遼金和蒙古都不敢怎麼樣,現在清廷要求漢人剃髮易服。這引起了各地一系列的反對,這一政策連河北都出不去。

多爾袞感覺自己可能操之過急,由於在不久以後就撤回了剃髮令。緊接著,清軍開始對李自成死追不放。在半年多的時間裡,南明方面干盡了蠢事。這個政權不但沒有反擊清軍,就連河南和山東的權力真空區也沒有收復。要知道黃河可是第一道屏障,結果這些地區白白送給了清軍。收拾完李自成,清廷開始大舉南下。南明第一個政權弘光王朝很快就土崩瓦解,皇帝朱由崧被清軍擒獲。清廷方面輕敵了,他們也沒有料到隨後還會出現一系列的政權。此時的多爾袞開始重新盤算剃髮易服的事情,可是他缺少一個借口。真是想睡覺來枕頭,一個人的出現幫了多爾袞的大忙,這個人就是孫之獬。他絕對可是與吳三桂並列,只不過吳三桂是白刀子殺人,而孫之獬是殺人不見血。

二、清廷站穩腳跟以後,剃髮還是要推行

孫之獬本來是明朝的官員,由於明末黨爭的原因,他被一再貶斥。清廷佔據北京以後,孫之獬主動剃掉了自己的頭髮,然後大搖大擺的進入北京。當時的規矩是原來的清廷官員站在一起,明朝的投降官員站在另一邊。孫之獬一進大殿就往清廷官員的隊伍里鑽,那些滿族官員根本就看不上他,把他推到了明朝降臣這一邊。而那些明朝降臣也不要和這個傢伙為伍,也把他往外推。就在雙方推搡之際,多爾袞領著順治小皇帝來了。孫之獬立刻上奏請求頒布剃髮易服的政令(說了一些國家安定的鬼話),多爾袞則是順坡下驢隨即就答應了。在那群降臣中有衍聖公的身影,作為孔夫子的後人,他請求能否免於剃髮。多爾袞的回答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這道命令被迅速下達到了清廷的控制區,立刻引起了大規模的反抗運動。當時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身體髮膚受制於父母的觀念根深蒂固,這讓大多數人接受不了。那些知識分子甚至上升到了華夏和夷狄的關係,認為絕對不能剃髮。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很多人直接選擇剃髮。另外還有一些人參加了起義軍,他們開始與清軍死磕。順便交代一下孫之獬的下場,他回到山東老家時,被起義軍抓獲。起義軍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最大推手,孫之獬的全家都被斬首。不顧由於起義軍的力量過於分散,又沒有統一的指揮,最終各地的起義軍先後失敗。最終清廷還是推行了剃髮易服,只有道士可以保留原來的衣冠。很多明朝遺老為了保住衣冠,基本上都成了道士。孔尚任在自己的作品《桃花扇》中傷心的寫道:「養文臣帷幄無謀,豢武夫疆場不猛。到今日山殘水剩,對大江月明浪明。滿樓頭呼聲哭聲,這恨怎平,有皇天作證……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時髦到炸的貝克漢姆,這次竟然被兩個中國男人搶了風頭...
中國男人把中國女人慣壞了! [圖]
中國男人真的不要臉?
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組圖)

TAG:中國 | 中國男人 | 辮子 | 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