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佛教網 佛教百科]導語: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許多人都非常熟悉,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也就是普賢菩薩所發的微妙上願,《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出自《普賢行願品》,誦持的居士非常多,每天在早課上都會念到的,普賢菩薩在久遠劫前就已經成佛了,因為願力緣故,所以現菩薩身,在很多經典上都說普賢菩薩是千佛之師,是一切眾生懺悔主。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一切修行都離不開願,《華嚴經》中云:不發大願魔所攝持,不化眾生魔所攝持,舍菩薩行魔所攝持。永明延壽大師說過:發大願者萬行之因,能長慈悲,不斷佛種,成道利生皆因宏誓。是以有行無願其行必孤,有願無行其願必虛,行願相從自他兼利。從上面大師所說的來看,便知道發願和行持的重要性,修持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便可以具足一切行願,成就無上圓滿正等正覺。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禮敬諸佛

禮敬即是恭敬至誠心,用身、口、意遍禮諸佛菩薩來消除我慢,發起恭敬心,印光大師云:佛法從恭敬中得來,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禮佛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法和不如法加在一起大致有七種:我慢禮、唱和禮、恭敬禮、無相起用禮、內觀禮、大悲禮、無盡禮。在我來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都值得我們去恭敬和禮拜。普賢菩薩的禮佛偈是這樣寫的: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阿彌陀佛影現中,我今影現彌陀前,頭面接足歸命禮。偈子中所說的帝珠就是由寶珠串成的幢,每一珠現出一尊佛,無數珠現出無數佛,同時無數珠現出無數個我,無數個我又禮無數尊佛,如此觀想禮佛功德自然非常的大了。在眾多如發的禮佛方法中以普賢菩薩禮佛偈最為殊勝,眾生皆是佛,都要去恭敬。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稱讚如來

贊佛可以消除三業,普渡苦海中沉淪的六道父母及六親,所以要廣積福德。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說到:作福無願,無所樹立,以是故知,因願獲果。在《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云:稱佛名一句可滅十大阿僧祗劫生死重罪,至誠稱念阿彌陀佛十聲既可往生極樂凈土。《阿彌陀經》中也提到,若有人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我亦稱讚其不可思議功德,也就是連我們稱讚阿彌陀佛的功德,阿彌陀佛也會稱讚我們的贊佛功德,所謂的稱讚,就是稱名讚歎的意思,即稱述聖德,宣揚優美的意思,如來是無上正等正覺。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廣修供養

所謂的廣修供養,就是用五塵貴品,修飾百味珍饈,陳供法界如來,奉養十方海會菩薩及過去、未來、現在的三寶,我們常見的供養形式有供飲食、卧具、金銀財物、日常用品,其實這些都是屬於財布施範疇之內的,法布施的體現有:僧人們每日所行的六波羅密都在法布施之中,大小寺院都有結緣經像的現象,這些都可以稱為法布施,最上乘的供養就是把身、口、意都供養佛菩薩和上師,完全依照上師所指示的去修行,直至圓滿成就,上述所說的都在廣修供養之內。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懺悔業障

懺悔業障分兩種:一種是事懺,另一種是理懺,事懺要分總說和懺三障,懺三障又要分四種:1、前方便,2、懺煩惱障,3、懺悔業障,4、懺悔報障。懺悔文中的偈頌是這樣寫的: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貪嗔痴是三毒之因,發動身口意三門遍造無量無數惡業,懺悔就是指在三寶前內心追悔厭離並陳自發露往昔所造的惡業,再以各種方便消除它,所謂的業障無非就是殺、盜、淫、妄、酒和貪嗔痴慢疑,一個法師常說:殺、盜、淫、妄、酒,地獄五條根。一切煩惱都是由三毒所害,也就是貪嗔痴三毒,對於僧則殺阿羅漢,破和合僧、損害發菩提心的修行者,鞭打沙門,任意驅使,隨便評說毀謗,如是等罪無量無邊皆悉懺悔,懺悔的方法很多,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菩提道次等廣論》中都有詳細記載。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隨喜功德

修隨喜功德可以消除嫉妒的障礙,得廣大眷屬,偈頌曰:「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觀想十方微塵數世界的一切眾生、聲聞、緣覺以及一切如來和菩薩所積的善根,我皆歡喜愉悅深深隨喜。」隨喜惡行獲得罪業,相反隨喜善法獲得福報也是合情合理的。隨喜在輕鬆愉快之中就能獲得福報功德,而且隨喜功德極大,如《彙集經》中云:三千須彌稱量,隨喜善根不可量。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請轉法輪

請轉法輪能消除謗法的障礙,發起慈愍眾生的善根,生生世世值遇佛法,不起邪見,得到多聞智慧,偈頌曰: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佛不出世的時間稱為暗劫,暗劫之中的眾生沒有智慧的眼目,只能踏入黑暗的險道中,加上外道的邪知邪見的橫行,由此眾生從暗入暗,從苦入苦,所以佛法是苦海中的慈航,黑暗道路中的明炬。不用說沒有佛法的暗劫了,就是五濁橫流的今日也是苦不堪言,因為眾生業力越來越強大,福的越來越薄,祖師大德們相繼入寂,法日也漸漸西沉,所以我們要常常啟請諸佛菩薩,大德法師愍念眾生苦楚,擊大法鼓、吹大法螺、燃大法炬、開甘露門、降大法雨,開人天解脫之道,堵惡趣罪惡之門。《大智度論》云:當我們祈請時,雖然見不到佛,但佛知道我們的心,聽到我們的勸請之聲。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請佛住世

佛為了顯示諸行無常,三有無安,大涅槃安隱快樂離諸怖畏,為了令人天捨棄對色身的耽著,示現色是無常法,令我們願求清凈之身,無常力強無法扭轉,三有皆如幻化,涅槃本性堅固不壞。偈頌曰: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眾生。因為諸佛要示現涅槃,所以我們要誠心勸請常不離世,永住世間度我們脫離六道,走出三界,成正等覺。偈頌曰:所在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以上隨普賢菩薩修習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請佛住世,請轉法輪,懺悔業障,所出的無量無邊的功德,悉圓滿無上佛果。《入行論》云:菩提心樹恒生果的句子。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常隨佛學

偈頌曰: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我願普隨三世學,違得成就大菩提。《維摩潔經》云: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這說明佛智圓滿,對轉輪涅槃所攝諸法達到了窮性盡相的地步,所以稱之為法王。佛為什麼被稱為天人師呢?經中云:善男子,諸佛雖為一切眾生無上大師,然經中說為天人師,何以故?諸眾生中唯天與人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修十善業,德四聖果,故號佛為天人師。只說隨佛學到底學佛什麼呢?又如何學呢?佛值得我們學的東西太多了,但總的可以從佛的發心、智慧、行為、事業四方面來學,菩提心是成佛的因,也是成佛的開始,所以如佛最初為救度一切眾生而發無上大菩提心,求一切智的果位,我們也應如此發心,佛是智者之王。佛法是智慧的學說,所以必須要聞思佛智慧之結晶,佛法能開啟正見的眼睛,知六度萬行是佛所行,能成就圓滿正覺,我們應當常隨佛學。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恆順眾生

偈頌曰:所有十方一切剎,廣大清凈妙莊嚴,眾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餘。此偈也是出自《華嚴經》,說的是十方的一切剎土,廣大無邊,地平如掌,清潔光明,微妙難喻,眾寶所成,莊嚴無比,皆如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土一般,在此清凈的依報國土中,無量人天大眾周匝圍繞,諸佛如來如須彌出於大海般顯耀超特坐於金剛法座之上,隨順眾生即是隨順和來,所以先當發隨順眾生之大願而嚴凈國土,轉妙法輪,十方如來因地發此隨順眾生、利益眾生之心,所以感得果位時依正二報悉皆清凈莊嚴,我們也應以此為目標而努力,《大法鼓經》云:一切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經中說由四大、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等和合假立,稱為眾生。《般若燈論》云:謂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為眾生,所以說隨眾生即是隨順如來。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普皆迴向

清涼國師認為別發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是以一地菩薩所發的十大願來作迴向。要想攝持菩提果,必須生生世世不斷地行持菩薩道,要行持菩薩道就應該隨所生處不忘宿命,了知前世所行之事所修因緣,這樣才能在前世的基礎上不斷地修道,窺基大師就是個活例子,玄奘大師在取經路上碰到他,把他從定中請出,勸他從新投胎,等取經回來之後幫助弘揚佛法。玄奘大師回來尋他出家時,他卻早已忘記自己前世的因緣,當皇上下詔讓他去出家時,他要求的是:一車女人,一車酒,一車肉相隨,故被稱為三車和尚,當到達山門口忽聞鐘鼓之聲,恍然大悟記起前世因緣。從此專心一意地跟隨大師譯經弘法,成為令人矚目的一代高僧。所以發願迴向不忘宿命,當然也可以迴向給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功德自然事半功倍了,偈頌曰: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我今迴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

《普賢十大願王》的核心主要在常隨佛學和恆順眾生上,因為離開常隨佛學,一切修行將沒有意義,再者一切眾生亦是佛,所謂佛是覺悟了的眾生,眾生是迷惑了的佛,還有句話:心、佛以及眾生三者等無差別。所以恆順眾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實《普賢十大願王》願願息息相關,修持《十大願王》所得功德亦是不可思議。普賢菩薩,梵語是三滿多跋捺囉,而菩薩所發的十大願許多人都非常熟悉,也就是普賢菩薩所發的微妙上願,《十大願王》出自《普賢行願品》,誦持的居士非常多,每天在早課上都會念到的,普賢菩薩在久遠劫前就已經成佛了,因為願力緣故,所以現菩薩身,在很多經典上都說普賢菩薩是千佛之師,是一切眾生懺悔主。(作者:義澤)


推薦閱讀:

虛空藏菩薩
我悟了 | 藥王菩薩聖誕!見者消病延壽,身體不好的一定要看!
僧伽吒經菩薩乘和佛乘的講解
念佛速證菩提心要——大勢至菩薩之念佛
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一

TAG:菩薩 | 普賢菩薩 | 十大 |